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推荐文章1: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有机统一

  :央广网


  (欢迎点击视频,观看本期《每日一习话》)


  习近平: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有机统一。


  这段话出自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延安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地位,主要基于两大原因,一是延安时期所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最深刻而又全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和精神品质;一个就是毛泽东思想成熟于延安时期。


  “实事求是”是我党始终不渝的思想路线;“理论联系实际”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方法和科学道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群众真诚拥戴的根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国革命的真实写照与底色。


  就延安精神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而言,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延安精神,因为没有毛泽东思想,“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这意味着延安精神是伴随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而放射出耀眼光辉。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重要成果之一,其产生和发展是一个过程,但成熟于延安13年。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诞生了毛泽东思想,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


  时至今日,我们党的很多思想创造与思想指导都来自于延安时期,包括思想路线和工作作风。这个时期,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得以恢复,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与进行解放战争,并取得辉煌成就,毛主席对中国革命的政治路线问题、军事问题、党建问题、哲学问题等一系列代表性思想理论著作产生,毛泽东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得已形成,并为全党所接受。


  1943年7月5日,王稼祥发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并首次提出毛泽东思想。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毛泽东思想写进党章,奠定了它在党内思想指导地位。


  到这里,我们对延安精神蕴含的伟大力量作一简单描述,“中国的希望在延安”,这句话是对延安精神的生动诠释,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本期特约专家:公方彬 教授 泰山学者特聘专家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推荐文章2:宣讲家评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根本思想方法,是我们党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有过经典的阐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新的实践。


  位于长沙市岳麓区的岳麓书院(2023年6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摄


  实事求是的“实事”是事实的“全部总和”和“内部联系”


  实事求是的出发点就是“实事”即客观实际。“实事”必须是一种客观实在,而不是主观臆断;必须是事实的“全部总和”,而不是“零碎片段”;必须是事实的“内部联系”,而不是事例叠加、机械组合。


  新征程上,我们党面对错综复杂、波谲云诡的国内外形势,高瞻远瞩、洞察大势,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历史方位,深刻理解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重要论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解决好这一主要矛盾,是新时代新征程我们的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我们的一切创新思想、重大决策、实践行动,都是以此为前提、循此而展开,这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历史伟业的逻辑起点、理论基点、实践原点。


  实事求是的“是”是就事论理、把握规律


  任何事物有其内在的必然联系、有其客观规律性可遵循。就事论理是透过历史看现实、追根溯源找联系,把实践中的经验加以总结、归纳、提炼、升华,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从客观事物普遍联系中寻找事物发展内在规律的过程。


  新征程上,我们党不断深化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坚持科学指导思想和正确前进方向,带领人民走对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图为位于长沙市天心区的天心阁。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实事求是的“求”是主动作为、探索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追求真理、探索规律是一个永不懈怠、永不放弃、持续奋斗、砥砺前行的过程,实事求是道路是一条历尽艰辛、科学探索之路。党员干部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过程,就是不断认识世界、探索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进行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过程;就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党性修养、砥砺政治品格、锤炼过硬本领的过程,在主动作为、探索实践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永不停滞。


  新征程上,我们党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深刻的思想洞察力,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增强历史自信,不断探求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规律性认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驾驶时代巨轮,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做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派”


  实事求是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实事”是“求是”的基本前提,“求是”是“实事”的必然结果。建立在“实事”基础上的“求是”是充满科学、充满理性的,体现“求是”思想内涵的“实事”是有目标、有价值的。坚持实事求是,既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又是坚持唯物辩证法;既是生动地认识世界,又是能动地改造世界。实事求是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规律性和价值性的统一、知和行的统一。我们要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滋养,让实事求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传承、发扬光大,使其植根、占据、充盈于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


  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要敢于实事求是,又要善于实事求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充满理性智慧的。敢于实事求是,就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坚持实事求是。善于实事求是,就是交换、比较、反复,坚持辩证思维、独立思考、求真务实,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践行实事求是。无论是敢于实事求是,还是善于实事求是,其根本落脚点体现在如何做人、做事、做官的党性修养和锻炼上。只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去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才能在实践中廓清思想迷雾,正本清源,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清醒的实事求是派。


  :李峰 辽宁省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推荐文章3:从湖湘实事求是精神到党的思想路线

  胡代松


  实事求是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表达,也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矢志不渝的思想路线,更是被历史和实践证明的我们党走向成功与成熟的关键“密钥”。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究竟从何而来、渊源何处、启迪何在?最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学术专著《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湖湘文化探源》,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条崭新的路径参考。概括起来讲,该著作至少具有以下四个“新”特点。


  一是立论“新”。该著作认为,作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策源地,岳麓书院是一个客观存在。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岳麓书院,望着书院讲堂檐上的“实事求是”匾额,久久凝思。“毛主席当年就是在这里熏陶出来的,实事求是就于这里。共产党怎么能成功呢?当年在石库门,在南湖上那么一条船,那么十几个人,到今天这一步。这里面的道路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批判地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可以说是“两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直接使用过“实事求是”这个词语,“实事求是”语出《汉书·河间献王传》。实事求是是湖湘文化的特征和标识之一,岳麓书院是湖湘文化传承发展的精神殿堂,实事求是是其传承千年的优良治学精神和办学传统。青年毛泽东前30年几乎都在湖南度过,并多次在岳麓书院寓居,其中有其耦合之处和文化渊源。


  二是视角“新”。该著作坚持以中华文化为背景,以湖湘文化为视角。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湖湘文化不仅具有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是中华文化核心道统的重要传承。在全书6个篇章中,着重用3个篇章对此进行了梳理和阐述,即从中国传统文化治学考据的实事求是到中国传统文化观照现实的实事求是,再到湖湘文化一脉相承的实事求是传统。以历史与现实的贯通、隐性与显性的共振、理论与实践的耦合、传承与超越的互促、学理与情理的呼应,比较系统地梳理了中国传统实事求是思想在中国,包括在湖湘大地的传承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改造。


  该著作从而强调提出,我们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弘扬者和积极践行引领者,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拥有坚实的中华文化根基和客观的湖湘文化源泉,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自信从何而来?较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最具根本性的。作为我们党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所遵循的根本原则和思想基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从孕育、确立到坚持和发展,历经百年成功实践,集中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文化自信。


  三是学理“新”。该著作以“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湖湘文化探源”为主线,沿着“历史文本考察——基本理论分析——内在演进揭示——重估价值贡献”的逻辑进路展开研究。一方面,从理论上深度探析湖湘文化实事求是思想的理论结构、内涵特性和生成机理;另一方面,通过对历史文献研究,全面梳理和总结湖湘文化涵养和塑造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整体性过程,揭示湖湘文化与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在关联和演进逻辑,最后科学评价了湖湘文化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该著作还提到了湖南其他地方的“实事求是”对毛泽东产生过的影响,并列举了东山书院、湖南一师等诸多范例。该著作实事求是地选择了从湖湘文化的环境浸润、湖湘先贤的师道传承、岳麓书院的熏陶默化、同学青年的朋辈影响等四个维度,对毛泽东“实事求是”观的形塑予以系统溯源、整体考察,由此强调岳麓书院始终是其中心区和交汇点。


  四是史料“新”。该著作紧紧围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岳麓书院到底有什么关联、岳麓书院实事求是治学精神对毛泽东深刻影响这个关键,注重史料的挖掘考究,并在史料印证上避免主题先行、坚持客观呈现、不断推陈出新。既在纵向上比较完整地交代了其“来龙去脉”,也在横向上比较全面具体地说清了其“血肉相连”。


  比如,对于青年毛泽东在岳麓书院的寓居时间考证到了月份和日期;比如,关于经世致用和实事求是,“经世”和“致用”很早就存在,但将“经世”“致用”连接成一体使用在明朝,而岳麓书院提出经世致用和实事求是存在时间界线,这也恰恰说明从经世致用到实事求是在岳麓书院是一脉相承的。再比如,自古以来,强调实事求是学风的并非岳麓书院一家,而像岳麓书院这样保持实事求是之风千年不辍、光大日新的并不多,这也恰恰说明在中华文化这个百花齐放的大家庭之中,湖湘文化独特的精神气质之所在。


  【系湖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主持日常工作)】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推荐文章4:从湖湘实事求是精神到党的思想路线

  胡代松


  实事求是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表达,也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矢志不渝的思想路线,更是被历史和实践证明的我们党走向成功与成熟的关键“密钥”。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究竟从何而来、渊源何处、启迪何在?最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学术专著《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湖湘文化探源》,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条崭新的路径参考。概括起来讲,该著作至少具有以下四个“新”特点。


  一是立论“新”。该著作认为,作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策源地,岳麓书院是一个客观存在。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岳麓书院,望着书院讲堂檐上的“实事求是”匾额,久久凝思。“毛主席当年就是在这里熏陶出来的,实事求是就于这里。共产党怎么能成功呢?当年在石库门,在南湖上那么一条船,那么十几个人,到今天这一步。这里面的道路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批判地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可以说是“两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直接使用过“实事求是”这个词语,“实事求是”语出《汉书·河间献王传》。实事求是是湖湘文化的特征和标识之一,岳麓书院是湖湘文化传承发展的精神殿堂,实事求是是其传承千年的优良治学精神和办学传统。青年毛泽东前30年几乎都在湖南度过,并多次在岳麓书院寓居,其中有其耦合之处和文化渊源。


  二是视角“新”。该著作坚持以中华文化为背景,以湖湘文化为视角。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湖湘文化不仅具有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是中华文化核心道统的重要传承。在全书6个篇章中,着重用3个篇章对此进行了梳理和阐述,即从中国传统文化治学考据的实事求是到中国传统文化观照现实的实事求是,再到湖湘文化一脉相承的实事求是传统。以历史与现实的贯通、隐性与显性的共振、理论与实践的耦合、传承与超越的互促、学理与情理的呼应,比较系统地梳理了中国传统实事求是思想在中国,包括在湖湘大地的传承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改造。


  该著作从而强调提出,我们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弘扬者和积极践行引领者,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拥有坚实的中华文化根基和客观的湖湘文化源泉,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自信从何而来?较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最具根本性的。作为我们党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所遵循的根本原则和思想基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从孕育、确立到坚持和发展,历经百年成功实践,集中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文化自信。


  三是学理“新”。该著作以“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湖湘文化探源”为主线,沿着“历史文本考察——基本理论分析——内在演进揭示——重估价值贡献”的逻辑进路展开研究。一方面,从理论上深度探析湖湘文化实事求是思想的理论结构、内涵特性和生成机理;另一方面,通过对历史文献研究,全面梳理和总结湖湘文化涵养和塑造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整体性过程,揭示湖湘文化与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在关联和演进逻辑,最后科学评价了湖湘文化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该著作还提到了湖南其他地方的“实事求是”对毛泽东产生过的影响,并列举了东山书院、湖南一师等诸多范例。该著作实事求是地选择了从湖湘文化的环境浸润、湖湘先贤的师道传承、岳麓书院的熏陶默化、同学青年的朋辈影响等四个维度,对毛泽东“实事求是”观的形塑予以系统溯源、整体考察,由此强调岳麓书院始终是其中心区和交汇点。


  四是史料“新”。该著作紧紧围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岳麓书院到底有什么关联、岳麓书院实事求是治学精神对毛泽东深刻影响这个关键,注重史料的挖掘考究,并在史料印证上避免主题先行、坚持客观呈现、不断推陈出新。既在纵向上比较完整地交代了其“来龙去脉”,也在横向上比较全面具体地说清了其“血肉相连”。


  比如,对于青年毛泽东在岳麓书院的寓居时间考证到了月份和日期;比如,关于经世致用和实事求是,“经世”和“致用”很早就存在,但将“经世”“致用”连接成一体使用在明朝,而岳麓书院提出经世致用和实事求是存在时间界线,这也恰恰说明从经世致用到实事求是在岳麓书院是一脉相承的。再比如,自古以来,强调实事求是学风的并非岳麓书院一家,而像岳麓书院这样保持实事求是之风千年不辍、光大日新的并不多,这也恰恰说明在中华文化这个百花齐放的大家庭之中,湖湘文化独特的精神气质之所在。


  【系湖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主持日常工作)】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推荐文章5:「每日一习话·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有机统一

  习近平: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有机统一。


  这段话出自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延安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地位,主要基于两大原因,一是延安时期所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最深刻而又全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和精神品质;一个就是毛泽东思想成熟于延安时期。


  “实事求是”是我党始终不渝的思想路线;“理论联系实际”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方法和科学道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群众真诚拥戴的根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国革命的真实写照与底色。


  就延安精神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而言,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延安精神,因为没有毛泽东思想,“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这意味着延安精神是伴随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而放射出耀眼光辉。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重要成果之一,其产生和发展是一个过程,但成熟于延安13年。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诞生了毛泽东思想,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


  时至今日,我们党的很多思想创造与思想指导都来自于延安时期,包括思想路线和工作作风。这个时期,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得以恢复,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与进行解放战争,并取得辉煌成就,毛主席对中国革命的政治路线问题、军事问题、党建问题、哲学问题等一系列代表性思想理论著作产生,毛泽东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得已形成,并为全党所接受。


  1943年7月5日,王稼祥发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并首次提出毛泽东思想。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毛泽东思想写进党章,奠定了它在党内思想指导地位。


  到这里,我们对延安精神蕴含的伟大力量作一简单描述,“中国的希望在延安”,这句话是对延安精神的生动诠释,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本期特约专家:公方彬 教授 泰山学者特聘专家


  :央广网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推荐搜索词:

  

  1.

  

  2.

  

  3.

  

本文标题:实事求是思想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