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图片高清图片
艾灸图片高清图片推荐文章1:艾灸八髎穴:治疗腰痛、小便不利、男科、妇科疾病
大家好,我是九选艾的小九老师
今天给大家介绍——八髎穴
八髎穴不是单指一个穴位,它是一组穴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对,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所以叫八髎。
八髎穴归属膀胱经,内应泌尿生殖系统,与肾、肝、脾足三阴经及足少阳胆经督脉相同,对我们人体下半身的疾病,有很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特别是泌尿生殖系统方面的问题。
另外八髎五行属水,擅长调节全身的水液,疏通气血,所以对妇科疾病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位置在骶部,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左右一共八个。
艾灸临床配穴1、腰痛、遗精
八髎、肾俞、命门、志室、关元、三阴经,可以滋肾益精,补肾助阳,强腰健脊,治疗肾虚之腰痛、遗精、阳痿等疾病。
2、小便不利
八髎、中极、膀胱俞、三焦俞、三阴经,调理下焦,通利水道,治疗小便不利。
3、大便秘结
八髎、天枢、支沟、长强,调理下焦,通利大肠,治疗大便秘结。
4、妇科疾病
八髎、肾俞、中极、归来、地机、三阴经,可以补肾调经,治疗妇科多种疾患。
八髎穴对腰部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经常按揉腰骶,促进腰部的气血通畅,对老年人的保健有非常关键作用和意义。
艾灸图片高清图片推荐文章2:间使穴:理气通络,解郁截疟,宁心安神
大家好,我是九选艾的小九老师。
间使穴——属手厥阴心包经
概说间使首见于 《灵枢●本输》。间,间隙也;使,令也。穴为手厥阴经脉气所行之经穴,君主臣使相间而行之道路也,故名间使。《医宗金鉴》谓:“有如鬼神行使其间,因名间使。”别名鬼路、鬼营,归属手厥阴心包经,为心包经脉气所行之经穴,是治疗厥阴气机不畅所致心胸神志病变之常用穴,截疟之经验效穴,临床多施以泻法。
▲【定位】:在前臂掌侧, 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中点上3寸。
▲【取穴法】:伸臂仰掌,于腕横纹中点上3寸,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之。
▲【主治】:心痛、心悸、癫狂、胃痛、呕吐、热病、疟疾、臂痛等。
作用功效一、理气通络
间使为手厥阴心包经所行之经穴,功善调理手厥阴心包经之经气,而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脉气相通,三焦为气机运行之通路,故灸之有疏利气机,通经活络之功,凡气机阻滞所致诸症,皆可取本穴治之。如用于治疗气机不畅,脉络痹阻之胸胁疼痛,常与膻中、支沟、阳陵泉、太冲相配以理气通络,兼血瘀者,加膈俞、地机以理气活血,化瘀通络;兼痰湿者,加阴陵泉、丰隆、中极以理气化湿,通络止痛;兼血虚者,加补足三里、血海、三阴交以养血通络。用于治疗肝气犯胃之胃痛呕吐,常与中院、内关、支沟、阳陵泉、三阴交、 太冲相配以理气和胃, 通络止痛。用于治疗痰气胶结之梅核气,常与天突、丰隆、支沟、太冲相配以理气降逆,化痰利咽,兼肝胃不和者,加中脘、阳酸泉以理气和胃;兼逆气上冲者,加气海、内关以宽胸利气。
二、解郁截疟
少阳主调和,厥阴主寒热,本穴功善调理手厥阴经经气,通里达表,祛邪截疟,治疗疟疾和寒热错杂之疾。如临床配大椎、曲池、神藏清热除烦,治疗热病烦躁;配大椎、陶道、支沟、后溪疏解少阳厥阴,祛邪截疟,治疗热多寒少之疟疾,若兼痰多者加泻中脘、丰隆以祛痰止疟;若兼气血虚者,加补足三里、三阴交以扶正止疟。
三、宁心安神
心包为心主之臣使,代心受邪,代心用事,故灸之能宁心安神,治疗癫狂等神志病变。如临床配心俞、膻中、大陵、神门宁心安神,治疗胸中澹澹心悸不宁;配水沟、劳宫、合谷、后溪清心安神,治疗狂邪发无常;配水沟、鸠尾、支沟、丰隆、太冲、申脉、照海行气解郁,宁心安神,治疗癫痫。
间使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经金穴,功善疏理厥阴经经气,理气通络,解郁截疟,宁心安神,是治疗厥阴气机不畅所致心胸神志病变之常用穴,解郁截疟之经验效穴。
本穴与太冲俱能调理厥阴经气机,但太冲重在调理足厥阴肝经,并能平肝潜阳,偏于治疗肝气郁结和肝阳上亢之证;本穴重在调理手厥阴心包经,并能宁心安神,偏于治疗心神病变和祛邪截疟。二者同用,可增强疏肝解郁,宁心安神之功。
艾灸图片高清图片推荐文章3:三阴交穴|“女子想不老,常按三阴交”
文 / 魏建子 上海中医药大学 教授
三阴交穴是中医针灸十分常用的“妇科圣穴”,对许多妇科疾病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如月经不调、子宫肌瘤等。
三阴交穴是重要的保健要穴,民间有“拍击三阴交,胜吃老母鸡”“女子要不老,常按三阴交”等说法。那么三阴交穴为什么能治疗妇科疾病呢?它的保健作用又是怎么实现的呢?
足三阴经的交会处三阴交穴的“三阴”是指足三阴经,也就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交”即交会,三阴交穴是足三阴经的交会之处。
三阴交穴为足太阴脾经经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
这里的“寸”是中医针灸学独有的度量单位,专门为了穴位的定位而设立,用这种方法进行的穴位定位法称“骨度分寸法”。现在一般认为“寸”并非一个固定的数值,而是一个“平分”概念。
不同人的身高不同,因此每个人的“寸”是不一样的。为了更加方便的取穴,针灸学中还规定了一种简单的分寸方法,将大拇指的指横纹长定为1寸,而食指至小指四指并拢的宽度则定位3寸。这样一来,三阴交穴的定位就简单了。
三阴交的取穴方法将并拢的四指置于小腿内侧,小指下缘置于内踝高点处,则食指上缘与胫骨内侧缘后方的交点处就是三阴交穴的所在部位。
这种取穴方法称为“一夫法”,是一种十分简便的取穴定位方法。
健脾理血,益肾平肝三阴交穴作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具有健脾理血、益肾平肝的作用,可以治疗许多与肝、脾、肾三脏相关的疾病。
妇科疾病:因为大多数的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等,多与肝、脾、肾三脏失调有关,针灸选穴自然也多从这三条经络加以考虑,而三阴交穴作为这三条阴经的交会穴,遇到上述病症,自然是治疗时的首选了。
生殖、泌尿系统相关疾病:如男性遗精、阳痿、早泄,小儿遗尿、疝气;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肠鸣腹胀、泄泻等,也常选用三阴交穴来治疗。
三阴交穴具有调节免疫的作用,因此常与足三里穴配合,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养生的效果。
按揉三阴交穴用大拇指,轻轻按揉左右腿三阴交穴,力度以穴位处微有酸胀为度,每次按揉约3~5分钟,可以起到缓解经期小腹疼痛、坠胀等不适症状。
注意:孕妇不要随意艾灸或长期按揉三阴交穴,可能会导致流产。
艾灸图片高清图片推荐文章4:艾草被誉为“百草之王”,安神又祛湿!但别犯1个错,否则太伤身
一说到“艾草”,大家都纷纷会竖起大拇指。
因为艾草作为历史悠久的“养生草”,药食同源,好处可太多了。
春天用艾草,好处太多了!
艾草生于乡野间、其貌不扬,却素有“百草之王”“妇科圣手”的美誉,可食用、捣绒或制炭用。
艾草最常见的用法有以下两种——
①入膳:艾草可做成各种美食,如艾叶青团、艾叶煮蛋、艾叶鸡汤、艾叶肉丸等。
②入药:艾草内服可温经散寒、调经止痛、止血安胎;外用可温煦气血、祛湿止痒、安神助眠、驱邪避秽、防蚊虫。
图源:壹图网
不过,艾草虽好,也不是可以随便就拿来养生。接下来,就说说大家在使用艾草时最容易犯的错——
用艾草,这个错不能犯!
大家要注意,药食同源≠百无禁忌。
艾叶辛温,艾灸属于温热疗法,有温经散寒的作用,虚寒体质的人,或由风寒引起感冒和关节疼痛时,比较适合用艾。如果是阴虚、实热、肝阳上亢的人用艾,无异于火上浇油。
这也是中医一直强调的辨证论治。
怎么知道自己适不适合用艾草?往下看——
图源:小编自制
小提醒:凭单一症状判断体质不准确,如果对艾草养生感兴趣,最好的办法是,先找专业的中医师辨明体质,在其指导下使用艾草。
此外,还要3个小细节需要注意——
用艾草,注意3个细节
1.食用艾草的量
建议:以3~9克/次/人为宜。
2.艾灸
如果你要做艾灸,要注意这几点:
①每周2~3次即可;
②过饥或过饱、过度劳累的情况下不宜施灸,以免“晕灸”;
③艾条或艾柱的用量宜从少到多,每次艾灸的穴位2~4个足矣,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
④艾灸后,喝点温水补充水分,但不宜喝冷饮,也不宜用冷水洗漱,否则相当于给艾灸“撤火”,会降低疗效,而且灸后腠理打开,易受寒邪侵袭。
3.洗艾草澡
当你要洗艾草澡,要注意这两点:
①气虚、血虚者,可以洗艾草澡;
②3个月以下婴儿,不宜洗艾草澡,以免刺激娇嫩的皮肤。
最后,给适合用艾草的朋友推荐一道经典的食疗——
艾草这样吃,身体越养越好!
这道食疗就是艾草煮鸡蛋,具有滋补气血的作用,特别适合体质较弱和手脚冰凉的人。
图源:壹图网
做法:准备新鲜的带壳鸡蛋2~3个,放入锅中加水,大火煮开5分钟后捞出,用勺子敲裂蛋壳;取干艾叶100克(如有鲜艾草则取200克),洗净后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开后放入鸡蛋,转小火煮半小时,入味后关火,捞出鸡蛋食用。
这道食疗不仅养生,而且美味,大家赶快试试吧~
艾灸图片高清图片推荐文章5:南宋画院盟主 李唐,于生活的传世国宝画作《炙艾图》赏析
“书画名家赏鉴”诚谢您的支持!!!祝吉祥、顺意......
南宋著名画家 李唐 的传世作品,《炙艾图》,又叫做《村医图》68.77 × 58.7 cm,
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李唐(约1085年-1165年),字晞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勤奋好学,颖慧过人,诗文书画俱佳。初以卖画为生,徽宗赵佶政和中(1114年)参加画院殿试,以切题画佳中魁,补入画院。"靖康之变"被掳往北国,后冒死南逃,在太行山遇萧照,萧照拜其为师,同至临安(今杭州)复以卖画度日。
绍兴十二年(1142年),经宋高宗舅父韦渊推荐,授成忠郎,任画院待诏,赐金带。所画山水、花鸟、人物、耕牛等皆精,山水成就最为杰出,成为南宋画院盟主。
所作笔墨峭劲,气势雄峻,去繁就简,创"大斧劈"皴法,画水打破鱼鳞纹程式,得盘涡动荡之状。他师承古人而超越古人,师法自然而高于自然,是一位人品正、画品高,震烁古今之现实主义伟大画家,与刘松年、马远、夏圭合称"南宋四家",对后世影响很大。
《炙艾图》描绘的是古代农村治病的场景,在路边树荫下乡村郎中正在为人用艾灸治病。一个郎中弓着腰,手持艾条,专心致志的在患者背后施灸。病人坐在地上,裸露着骨瘦如柴的上身,表情痛苦。他的手脚都被人抓住不能动弹,旁边的人面露同情之色。一个小童子在郎中身后手持一贴膏药,正准备给病人贴敷。
《炙艾图》除了真实的记录一名中国古代村医用中医灸法为病人治病的情景 ,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当时人民生活的现状。画中表现了一位医生正在给病人针灸,画面上的人物表情各异,栩栩如生,表现出画家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体验,也体现了画家的一种人文主义关怀,表达了对当时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这幅《炙艾图》既是一幅古代绘画珍品,也是传统艾灸治病的真实写照,为我们了解宋代中医灸法治病提供了宝贵而形象的资料。
弘扬中华文化经典,传播中华书画艺术.......
向历代 艺术家致以崇高的敬意!!!!!!
————刊文编辑:朝海夫
艾灸图片高清图片推荐搜索词:
1.艾灸盒艾灸图片高清图片
2.美女艾灸图片高清图片
3.艾灸图片高清图片大全
本文标题:艾灸图片高清图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