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孟浩然推荐文章2: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赏析

  #人人能科普,处处有新知#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獲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独来去。


  这是一首歌咏归隐情怀的诗。看似像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人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路,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孟浩然早年一直隐居在蚬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求仕不遇,数年后返乡,决心追随庞德公的行迹,特在麂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所以题日“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但主旨是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写傍晚江行见闻。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时的钟声,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山寺的僻静与世俗的殖阔两相对照,唤起联想,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接着“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两句写人们归家,自己离家去鹿门,两种归途,表明自己隐逸的志趣。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写夜晚登鹿门山的情景。月光下的山树朦朦胧胧,使人陶醉,在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归宿地,当年庞德公就隐居在这里。最后两句“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独来去”细写“庞德公隐居处”的境况,此两句为全诗的诗眼,点破隐逸的真谛,与尘世隔绝,惟山林是伴,此时诗人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


  本诗以平淡自然的笔调,写出隐逸的内心感受:“气象清远,心孤寂”,手法娴熟。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推荐文章3:Access Denied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推荐文章4: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推荐文章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丨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

  听音频,让全国最好的声音带你穿越回到少年


  初中《语文》第4册 语文出版社2003年版


  简介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盛唐时期形成的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诗歌流派,称田园诗派。后人为了突出两人对田园诗派的突出作用也称为:“王孟诗派”。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但是更多的是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篇,自然浑成,意境清迥,韵致流溢。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推荐搜索词:

  

  1.夜归鹿门歌孟浩然注音版

  

  2.夜归鹿门歌孟浩然翻译

  

  3.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原文及翻译

  

本文标题:夜归鹿门歌孟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