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司其职什么意思
各司其职什么意思推荐文章1:各司其职,共筑美好
在生活的大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着独特的角色,有着属于自己的职责与使命。就如同岗位责任制所强调的那样,各司其职,才能让一切有序运转。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承担着养育子女、撑起家庭经济的重任;子女则要努力学习、健康成长。当每个人都用心把自己份内的事儿做好,家庭便会充满温馨与和谐。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庭,是每个人心灵的港湾,是我们在疲惫时可以依靠的温暖怀抱。
小家的稳固与美好,汇聚起来便能成为国家坚实的基础。当无数个小家都充满活力、积极向上时,国家也就能够更加省劲地向前发展。就像鸡打鸣是它的职责,狗看家是它的任务,猫捉耗子也是它的天性,我们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都应各尽所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即便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渐渐上了些岁数,也不应过早地选择躺平、犯懒。年龄从来不是停止奋斗的理由,我们依然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继续发光发热。我们可以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人,用自己的智慧为家庭和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因为惯懒就会真的变懒,而持续努力才能让我们保持生命的活力与价值。
生活中的风景或许如画般美丽,但亲人的牵挂却更加温暖人心。无论我们走到哪里,亲人始终是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存在,他们的关怀与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阳光固然明媚,但朋友的安慰却能在我们失意时给予最有力的支持。朋友是我们人生路上的同行者,他们的陪伴让我们的旅程不再孤单。
余生确实很贵,不能轻易浪费。我们要珍惜每一个当下,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时光,珍惜与朋友的情谊,珍惜每一次努力奋斗的机会。因为懂得珍惜,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珍贵。
在各司其职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我们所爱的人和我们的国家。每一个小小的行动,都可能产生连锁反应,影响着周围的人和事。让我们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角色,以积极进取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挑战。
当我们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时,家庭会更加美满,社会会更加有序,国家会更加繁荣昌盛。让我们共同努力,在各自的位置上绽放光芒,为了那片属于我们的美好未来而拼搏。用我们的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用我们的努力共筑一个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无论何时何地,都让我们铭记各司其职的重要性,让我们携手共进,在人生的道路上书写属于我们的精彩篇章。
各司其职什么意思推荐文章2:如何理解《中庸》的“君子素其位而行”
:任文利(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东方道德研究所研究员)
“君子素其位而行”,出自儒家经典《中庸》,向来为人所习诵。然而,关于此句的理解,学者多将其与“君子思不出其位”相联系而加以解释。诚然,二者之间有一定关联,但言说的侧重点并不相同。混同而言则容易错过《中庸》此语的核心内涵,笔者尝试论之。
“君子素其位而行”,在朱熹《中庸章句》中被列为第十四章。朱熹以为是“子思之言也”,全章文字如下: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君子思不出其位”,出自《论语·宪问》所载曾子语,亦见于《周易》艮卦象辞:“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朱熹认为《论语》所载是曾子称引《周易》之言。《宪问》记曾子此语于孔子语“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此语亦见于《论语·泰伯》)之后,二者的意义可以说是相通的——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孔子语意很明确,是相对于政事而言的,“位”之所指也很具体,即指政治地位、职位,有各司其职的意思。曾子所称引之言,从字面上说,似更为宽泛,但也可以就孔子语意去理解。《集注》引范氏语“君臣、上下、大小,皆得其职也”加以诠释,也是从政事、职事上无相互侵越、使各得其职的意义上讲的。后人自孔子、曾子语字面意思解读出让人安于本分、位分,或不至过于谬误,然以此意解《中庸》之“素其位而行”,则不相应。
《中庸》这段话的重心落在君子之“行”上。朱熹释“行”作“为其所当为”,“当”即“应当”,语意尚属宽泛。需要明确的是,此“行”,或是朱熹诠释的“应当”,但并不一定与“位”直接发生关联。也就是说,“行”如果被视为按照某种伦理原则去做事的话,那么《中庸》在这里并非在讲“位”所具有的伦理原则。“位”或“位分”诚然有其伦理原则,但《中庸》这里主要不是在讲这一点。依据上下文语意,此章应该是在讲按照“君子之道”的原则去行事。“君子素其位而行”,强调君子的行事原则不会因为地位处境的变化而改变,如后面的“富贵”“贫贱”“夷狄”与“患难”所指示的。相近似的意思,在孔子、孟子那里都有经典表述。例如,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孟子·尽心上》)
相较而言,《中庸》语意略为模糊的“行”与朱熹所诠释的“所当为”,在孔子、孟子那里有更为明确的表述,孔子所言为“仁”,孟子所言为“所性”、为“仁义礼智”。而孟子语中的“分定”,在朱熹《集注》看来,并不是“位分”之“分”,而是“性分”之“分”:“分者,所得于天之全体,故不以穷达而有异。”关联于孔子、孟子之言,将《中庸》的“行”界定为遵道而行、遵“君子之道”而行,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正呼应于《中庸》首章所言“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明白了“行”的内涵,我们再来看第二句“不愿乎其外”。朱熹释其为“无慕乎其外之心也”。此“外”针对什么而言?是在说自身时下所处的“位”或“位分”之外吗?答案是否定的。此“外”是针对下文的“己”与“身”而言,所谓“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反求诸其身”。也就是说,相对于“己”与“身”,位分和处境可以视为“外”。“己”“身”和“行”一样,均与君子之道有直接关联,是君子时刻所当关切的。“在上位陵下”“在下位援上”“怨天尤人”之所以不可取,正是因为将关切的焦点放在外在的位分和处境上了。
至此,我们再回头看看“素其位而行”的“素”字。朱熹释“素”为“见在”,也即“现在”。从字义上讲,“素”在这里应该是“平素”“素来”的意思,这句话可以译作“君子以平素所居之位依道而行”。下文所言,也可如此翻译:平素居于富贵即于富贵中依道而行,贫贱、夷狄、患难,莫不如此。朱熹谓之“见在”有其用意所在,“见在”即“当下”,强调的是依道而行不可须臾之间、终食之间有所背离、有所等待,须于当下、现在,时时刻刻加以提撕、警醒。而下文的“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朱熹以“居易”为“素位而行”,以“俟命”为“不愿乎外”。“易”,朱熹解为“平地”,实即“平易”“平常”的意思。君子之道即如“中庸”之“庸”所指示的,本为“常道”。居于常道,自可处之泰然,安之若素,不为外在的命运际遇所撼动,此即“无入而不自得”。
“居易俟命”,体现了《中庸》的一种达观,涉及“德福一致”问题。在这一点上,《中庸》不仅有一种达观,而且有一种乐观,如第十七章所言“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大德必受命”。当然,这也是“应当”如此,事实上是否这样,是另外一个问题,至少不是君子之“行”所关切的焦点问题。君子之“行”,自有其“无入而不自得”的“自得”之乐。君子之行,君子之自得,是不袭时位,所在即是的。
关联于“思不出其位”解释“素其位而行”,不自今日始,郑玄《礼记注》即有此意。郑玄云:“不愿乎其外,谓思不出其位也。自得,谓所乡(通‘向’)不失其道。” 在这里,郑玄是以“出其位”训“外”,但有下文“所向不失其道”为补充,尚未背离太远。孔颖达《礼记注疏》承郑玄注而来,也将“素其位而行”与“思不出其位” 关联起来加以解释,然而他将“行”与“行道”联系起来,如“乡(通‘向’)富贵之中,行道于富贵”,所失亦不太远。不过,在郑玄、孔颖达的注疏之中,“道”“行道”,更多是居于其位分的所当遵循的正当性原则,但如前所言,“素其位而行”的“行”,显然不拘泥于此,而是具有超越于位分的普遍性意义。
: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
各司其职什么意思推荐文章3:使命、责任、担当
之一/图文
“使命、责任、担当”。这是一个大话题、老话题,也是一个小话题、新话题。
大在政治事业工作人生,小到个人婚姻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所谓“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花”,面面俱到,无所不包。
人从出生懂事起,就离不开“使命、责任、担当”这6个字,特别是人到而立之年,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事业。上需赡养扶助孝敬老人,下要抚养教育保护子女,中间更要干好事业、夯实基础、奋发图强、力争上游,争取个人大好的前程。退一步讲,也是为了养家糊口,为了传宗接代,为了今后自己家庭未来及个人的后半生。往大处说,是为了民族复兴,为了实现强国梦,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世界大同。总之,“使命、责任、担当”这6个字会伴人一生,贯穿人生全过程,须臾不可分离。
何谓使命、责任、担当?
使命,可以说是任务,主要是指出使的人所领受应当完成的任务。干好机关工作是机关人员的使命,孝敬父母是子女的使命,养育子女是父母的使命。
责任,也可以认为是义务,主要是指人在做事情之前,应考虑的后果,觉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个又常被称之为责任心。敢于担责,勇于负责,并且能够切实负好责任,是一个人应有的、最起码的本份。
担当,可以说是一种精神,就是专门做某事的人,要勇于承担重任和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在现实生活中,敢于承担责任是要有一种勇气和魄力的。“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就是一种担当。心存敬畏,胸怀感恩,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也是一种担当和修为。
使命、责任、担当,三者既有区別,又有联系,相辅相成。使命赋予责任,责任呼唤担当,担当成就人生!
怎样担使命、尽责任、讲担当?
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世间浮华之气蚀骨,不正之风客观存在,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但是,我们必须有一种清醒的自我认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有坚定的政治定力,决不能浑浑噩噩,随波逐流,甚至同流合污。要坚决与负能量彻底划清界限,保持阳光心态,保持正能量,保持百毒不侵、坚定不移的长久定力。要始终清醒地认识自己,认清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不能有任何的优越感,不能搞任何的特殊化。只有自力更生、自立自强;只有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严谨细实、勤早快好、好学上进的作风;坚持不懈地干事创业、努力拼搏,才能有出路,才能有斩获,才能走向成功。
二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角色定位至关重要。尤其作为一名干部,更要对自己严格要求,要时刻想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绝不能等同于一般的玩童孺子。是主管,就要尽到主管的责任;是局长,就要尽到局长的责任;是父亲,就要尽到父亲的责任;是丈夫,就要尽到丈夫的责任;是妻子,就要尽到妻子的责任;是母亲就要尽到母亲的责任。是哪个角色就要尽到哪个角色的责任,在哪个岗位就尽到哪个岗位的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其责!
三要时刻居安思危。“未曾清贫难成人,不经打击老天真。自古英雄出炼狱,从来富贵入凡尘。醉生梦死谁成气,拓马长枪定乾坤。挥军千里山河在,立名扬威传后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贫寒出孝子,浪荡出废人。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些名言佳句在当代仍很有警示教育意义。市场经济,消费社会,有的人奢侈浪费,但我们要做到吃饭穿衣量家当。享受太平时,绝不能贪图安逸,更不能铺张浪费。
四是好学务实肯干。学习永远是成长进步的阶梯。人的智力都差不多,差距就在于是否能够主动学、是否能够认真学,善不善于学习,会不会学习。“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未来在手中,更在脚下。人生的路千万条,大都是自己选择,自己走出来的。大路朝天的阳关大道也好,曲曲折折的羊肠小道也罢,还有泥泞不堪的沼泽烂路,就看怎么选择怎么走了!
人生漫漫,征途凶险,前程可期,且行且珍惜!
各司其职什么意思推荐文章4:
各司其职什么意思推荐文章5:各司其职
西汉《战国策》里记载了一则关于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而称乐的故事。
魏文侯和田子方一起饮酒谈论音乐方面的事。魏文侯说:“钟声不协调了吧?左面的声音高。”田子方笑了起来。魏文侯说:“为什么笑?”田子方说:“臣下听说做国君的明理就喜欢治官之道,不明理就偏爱音乐。现在您对音乐辨别得很清楚,臣下恐怕您在治官方面有些聋了。”魏文侯说:“对,敬听您的教诲。”
魏文侯是谁?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开国国君,他奠定了魏国在战国时期百年霸业的根基,在他统治期间,魏国启用贤才,富国强兵,开疆拓土,国力得到快速发展,是首先称霸的一代霸主。
田子方又是谁呢?他是孔子著名的弟子子贡的学生,其道德学问天下闻名,被魏文侯聘为老师。
这个故事虽然短小,但寓意深刻,它告诉了我们一个组织管理学上的重要命题:各司其职。
一个高效的组织,应该是结构合理,分工明确,有序运行。组织内部,高层,做正确的事;中层,正确地做事;基层,把事情做正确。
魏文侯,作为一国国君,他的注意力应该在哪里呢?正如田子方所说,管理者的首要之务在于管人,而不是把太多的精力放在音乐上了。
国君不是乐师,职位不同,要求自然不同。懂音乐和知道谁懂音乐,完全是两码事。国君要“明于官,而聋于乐。”乐师要“明于乐,而聋于官”。
管理和操作是不同的,指挥千军万马和亲自冲锋陷阵,所需要的能力是不一样的。
作为领导,他是组织的管理者,需要把握全局,掌控整体,识人用人是首要的职责,管人比做事更重要。作为下属,尤其是在具体执行层面,业务能力要比领导更专业、更精通。
历史上还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刘邦与项羽楚汉相争的故事就很能说明问题。项羽出身贵族,是位天才的军事家,他通晓兵法,骁勇善战,深谙战术,力能扛鼎,一生打仗七十余次,未有败绩,被誉为“羽之神勇,千古无二”。他可以说是为战争而生的盖世英雄。最后却兵败乌江,自刎而死。
反观刘邦就不同了,草莽出身,白手起家,文不成、武不就,好似干啥都不行。历史上记载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为之奈何?”遇到问题就会问下属,碰到险境就逃跑,遇到追兵,甚至连儿女都踹下马车。然而,他却极善用人,是一位高明的政治家,萧何、张良、韩信等大才都死心塌地地追随他,最终成就了汉家天下。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世上没有人是万事皆能的全才,都各有所长,所以,组织的最大功能就是明确目标,界定职责,把众人妥善安排好,充分地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让每个人都能够人岗相适,各司其职。
如此,整个系统才能各行其道,章法井然,有序运行,成效自然最佳。
管理是分层级的,下级不能越上级的位,同样,上级更不能越下级的位。如同《孙子兵法》里所讲的:“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下级越位好控制,但上级越位就不容易控制了,特别是一些专家型领导,对某一领域颇有研究,往往喜欢做自己得心应手的事情,极易干预下属业务工作,甚至会包办代替,亲力亲为。时间长了,下属就不再动脑筋想问题做事情了,一切都会依赖领导决策安排。这种现象危害性极大。上级忙乱不堪,身心疲惫,下属只需简单被动执行,缺少锻炼提升的机会,积极性创造力就会大打折扣,最终整个组织必定会走下坡路。
一代贤相诸葛亮勤奋敬业,事必躬亲,到头来他鞠躬尽瘁为之奋斗终生的蜀汉政权却落得个“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不堪局面。
战国时期《鹖冠子·天则》中有一句成语叫“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作为高层的主要领导,要把握大局,通观大势,具有宏观思维,没有必要对每个细小的环节都精通,如果把精力都用在无足轻重的细枝末节上,极其容易造成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世上有不少小事精明大事糊涂的人。南唐后主李煜和宋徽宗赵佶,都是顶尖的艺术大师,过度精湛的专业能力,反倒让这两位“真专家”坐着皇帝的位置却干着艺术家的活,结果都成了亡国之君。
每个人都能各司其职,一个团队才能井井有序,有效运转;每个器官都能各司其职,一个生命体才能正常新陈代谢,身心平衡。
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通过调配整合各种资源来完成使命,实现组织目标。领导者最本质的工作就是聚焦管理,凝聚人心,统筹一切积极因素成就管理目标。
各司其职,是一条准则,是一项技能,更是一种智慧。
:“山东宣传”微信公众号
各司其职什么意思推荐搜索词:
1.各司其职什么意思解释一下
2.各司其职什么意思?
3.各司其职什么意思动画版
本文标题:各司其职什么意思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