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池准确位置图片推荐文章1:阳池穴——调理“手足冰凉、落枕、肩周炎”的原穴

  阳池穴出自《灵枢·本输》,云:“三焦者,上合手少阳,出于关冲……过于池,阳池在腕上陷者之中也,为原。” 阳池穴作为手少阳三焦经原穴,揉阳池穴可“疏通少阳经气,调理三焦气机,维持全身水液代谢和气血正常运行”。现代临床多用于治疗经脉循行所过的“手腕痛、手臂及肩颈痛、落枕、急性踝关节扭伤、手脚冰凉及睾丸鞘膜积液疾病”的辅助治疗。今天和大家一起认识一下阳池穴的临床应用。


  落枕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病,多数是由于睡觉时头部姿势不当,局部受寒或轻度扭伤所致。一般多见早晨起床时感到一侧颈部僵硬、疼痛和转动不利,有时疼痛可扩散到肩部或背部,局部有压痛,治疗上往往以针灸、理疗为主。颈部为手太阳经、督脉、手少阳经所过,阳池穴为手少阳经之原穴,按揉手少阳经原穴阳池穴可达到“疏通颈项部经络、改善局部气血阻滞的作用”,故临床证实该穴位在治疗落枕可取得较好疗效。


  40岁之后,肩部周围会出现“肌肉僵硬、疼痛、无力”的症状,即所谓的“四十肩、五十肩”。这也是身体衰老的表现之一,西医称为“肩周炎”。该病症如果恶化,会导致肩膀抬不起来、脖子无法转动,对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影响。颈肩部为手少阳经所过之处,阳池为手少阳经之原穴,临床证实通过刺激位于手腕处的阳池穴可缓解颈肩部不适症状。


  生活中有些人总是手脚冰凉,尤其秋冬季节更是严重,中医认为这是气血亏虚的表现。其实我们的手上也有一个“取暖开关”,它就是阳池穴。中医将人体分为上、中、下三焦,上焦包括“心、肺”,中焦包括“脾、胃”,下焦包括“肝、肾”。按揉阳池穴能激发三焦经经气,使身体暖和。另外从阳池穴的名字我们可以得知古人认为该穴位就是阳气聚集的地方,该穴位是支配全身血液循环及荷尔蒙分泌的重要穴位,刺激阳池穴可迅速畅通血液循环,平衡荷尔蒙分泌,暖和身体,进而消除发冷症。按揉时两手齐用,先以一只手的拇指指腹按揉另一手的阳池穴,再换过来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指腹按揉对侧手上的阳池穴。


  另外位于手腕部位的阳池穴也是治疗腕关节疾病的要穴。腕关节为经筋结聚之处,经筋失养,约束关节不利造成关节运动障碍。治疗以局部取穴为主,“病在筋,调之筋”, 取阳池穴、大陵穴按揉,沟通腕踝诸经筋,激发经气,濡养经筋。


  急性踝关节扭伤多发生在劳动和剧烈运动中,由于足部突然内外翻,使关节内外过度牵拉所致。临床证实阳池穴和大陵穴治疗急性踝关书扭伤效果显著,通过按揉刺激两穴位可使踝关节疼痛减轻,符合祖国医学“上病下取,下病上取”的原则,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国医大师贺普仁常用阳池穴治疗失眠,阳池穴作为手少阳三焦经原穴,贺老认为三焦作为连通人体上下、调节气机升降的重要脏腑,在睡眠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若三焦功能失常,气机不畅,则五脏不和,六腑壅滞,阳不入阴,阴阳失调而产生不寐。按揉刺激手少阳三焦经原穴阳池穴,能调节三焦所连结的脏腑气机,使气机通畅调达,则气定神安,阴阳调和,阳入于阴则安寐。


  另外三焦为体内水液代谢的通道,中医认为如果三焦气化失职,则导致水液代谢障碍,局部则会出现肿胀的现象。急性睾丸炎大多是由于湿热下注于睾丸所致,而艾灸手少阳三焦经原穴阳池穴,具有“清利湿热、疏通水道”的作用。为此急性睾丸炎、睾丸鞘膜积液患者除了常规药物消炎处理之外,可以配合艾灸或者按揉阳池穴的方法进行调理。


  1.穴位位置:阳池穴在我们手掌的腕关节背面,由第4掌骨(连着无名指)向上到腕关节横纹处有一凹陷处,就是阳池穴了。


  右手阳池穴


  右手阳池穴


  左手阳池穴


  2.穴位功效:清热通络、通调三焦、益阴增液。


  3.穴位主治:


  ①落枕;


  ②肩周炎;


  ③手脚冰凉;


  ④腕关节屈伸不利、疼痛;


  ⑤脚踝扭伤;


  ⑥失眠;


  ⑦急性睾丸炎;


  4.按揉方法:大拇指指腹按揉该穴位,有酸、痛的感觉。每次左右穴位各揉按3分钟左右,早晚各一次。


  5.艾灸法:手脚冰凉患者可对该穴位进行艾灸,艾柱点燃后距离穴位2-3 cm,艾灸5~10分钟,可隔天一次,连续15次为一疗程(约1个月)。


  阳池准确位置图片推荐文章2:“四大奇穴”调全身,风寒湿火一扫光

  一、 阳池穴将阳光聚集在一起,从此不再怕冷


  针对疾病:惧冷证适宜人群:各年龄段女性操作方法:两手交替用中指以轻柔力量慢慢按压另一手的阳池穴。长期坚持。


  俗话“十个女人九个冷”,意思就是说大部分女性都有怕冷的特点,尤其是中国女性,因为体质比较弱,所以就特别怕冷,好多女性都有难以言说的痛经,归根到底,还是我们身体内的供热系统出了问题。这个系统的闸门坏了,热能就不能散发,身体当然就冷了,身体自然也承受不了。


  这个穴位就是阳池穴,阳池穴是调节全身血液循环的重要穴位。只要刺激这一穴位,便可迅速畅通充血、暖和身体。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手脚发冷时,用两个手背互相摩擦,这就刺激到了阳池穴,没多久身体就会暖起来。那么阳池穴为什么就可以治疗惧冷证呢?先看看它的名字,“阳池”,阳光的池子,可不就能囤聚太阳的热量。刺激这个穴位可以恢复三焦经的功能,将热能传达到全身,简直就是你身体内一个看不见的小火炉子,冷的时候打开它的闸门,火苗一会儿就窜上来,全身马上就觉得暖和了。阳池穴是三焦经上的主要穴位,三焦经专司上焦、中焦、下焦这三组人身上的发热系统,其中上焦支配心脏和肺的呼吸功能,中焦支配消化器官,下焦支配泌尿器官。


  阳池穴在哪里呢?很好找,它位于人体的手腕部位,即腕背横纹上,往前对着中指、无名指的指缝,基本上是腕背正中间的地方,在这里找到一个痛点就是阳池穴的所在。刺激阳池穴的时候,动作要慢慢地,时间要长些,手法要轻柔。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两手齐用,先以一只手的中指按压另一手的阳池穴,再换过来用另一只手的中指按压这只手上的阳池穴。这种姿势可以自然地使力量由中指传到阳池穴内,操作起来非常简便。


  按摩了阳池穴以后,可以再顺便按摩 涌泉穴,它是肾经里的重要穴位,也是人身体内的一个要穴,这个涌泉穴可不简单,俗称人体内的长寿大穴,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强筋壮骨。


  平时揉一揉,敲打敲打,别看就几个小小的穴位,却能为你的身体添加能量,为你的身体升温呢!


  二、 液门穴为我们打开液体之门,天干物燥不再害怕


  针对疾病:干燥症,防燥邪


  适宜人群:此证患者、健康人群


  功能紊乱引起的。不过中医里认为,燥是无形之邪,但凡身体阴虚、气虚的人,很容易产生虚热。热易伤津。气候干燥的时候,本来就阴虚的人,内外燥热互为结合,对体内的津液消耗较重,就会导致体内水火平衡失调、更没有过多的津液来滋润皮肤、“灌溉”我们的身体,于是就会出现皮肤干燥和口干、眼干的症状了。


  干燥症不是什么大毛病,但是如果不及时治疗,也会加重病情,也就是说阴虚内热的干燥现象会更加严重,出现头昏目涩、口苦咽干、皮肤干燥、脸色晦暗、腰膝酸软的症状,男性阳痿、早泄,女性经量少、闭经都和这个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感觉身体干燥难受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多喝点水就可以解决了。


  干燥症是这么让人烦恼的病,我们可不可以找一个穴位解决它呢?我告诉你,还真有,并且这个穴位是干燥症的“大敌”,它一现身,所有的“燥热”就得乖乖退下,这就是液门穴。


  液门穴在什么位置?其实还是在手上,它位于无名指和小指的指缝间,顶着无名指的骨头,因此揉的时候比较痛。咱们听听它的名字,液门穴,是不是听起来就“水分十足”啊?液门,不就是液体之门嘛,揉按它也就相当于打开了液体之门,液体就会随着“门口”流出,灌溉到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眼睛干涩啊、嘴巴干啊,当然也就统统不会有了。如果您每天晚上临睡觉前按揉手上的液门穴3~5分钟,马上就会觉得嘴里面和眼睛里有液体出来,当然也就没有干涩的感觉了,不用几天的工夫,眼干、口干的症状就会大有好转,身体状况也会较以前大不一样。


  操作方法:每晚睡前按揉液门穴3~5分钟,长期坚持。


  三、防治风寒:风府配风池为人体筑起一道坚实的“防风墙”


  针对疾病:防风邪、寒邪


  适宜人群:健康人群操作方法:用食指和中指分别按住风府穴和风池穴,用力按揉100次,至有酸胀微热感即可。每天重复2~3回,长期坚持。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神仙也怕脑后风”。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的先辈认为,“风者善行而数变 百病之长也”。也就是说,风邪是导致百病的罪魁祸首。“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头顶之上,唯风可到”,风邪可谓是无处不在,无孔不入。而后脑又是最薄弱的地方,风邪很容易从此处侵入人体的内部,轻则伤风感冒,严重时会导致中风瘫痪。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注意对头部的保暖。这除了要求我们出门要戴上帽子和围巾外,另外还要多按摩风府穴和风池穴。


  风府穴可谓是人体最薄弱的受邪之地了。顺着脖子的正中线往上摸,可以摸到一个“坑”,风府就躲在这个坑里面。这个地方平常一定要保护好。因为风府穴位于督脉,我们前面说过,督脉总督全身的阳气。如果风邪从这里进入人体,就会使阳气受损,从而出现头痛、恶寒(即怕冷、畏寒之症)等症状。这个穴位,我们除了要做好保暖工作,防止其直接受风寒侵袭外,平常还要多按摩,以刺激体内的阳气,这样对防治因风寒而引起的头痛、头重有很好的功效。风池穴。对于这个穴位,你肯定不会陌生吧?它与风府穴相平,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方,两条大筋外缘的凹陷处。风池位于胆经上,此处也不可受风,否则人就会出现口苦、目眩等不适症状。而按摩此穴,有疏散风邪的作用,从而预防感冒。那么如果已经感冒了怎么办呢?按摩此穴也是有效果的,因为这个穴位还有通窍的功效。根据我多年来的临床总结,若无感冒先兆,按压此穴时酸胀感并不明显。如果酸胀感较明显,说明你离感冒不远了,此时应得勤加按摩。


  其实不仅仅是感冒患者,这个穴位在日常生活中的保健效果也是很好的。比如你平时看书或电脑时感到头颈部不舒服了,按按此穴就可以快速消除疲劳,让你神清气爽。


  既然风府和风池穴有这么好的功效,我们平常可得勤加照料。古代医者认为,“风府、风池寻得到,伤寒百病一时消”。也就是说,平常多按摩这两个穴位,就可以起到抵御风邪侵袭的作用。对于那些抵抗力弱的老年人来讲,每天抽出几分钟的时间来按摩这两个穴位,那么感冒、头疼基本上就可以与你绝缘了。按摩时,可用食指和中指分别按住两穴,用力按揉100次,至有酸胀微热感即可,每天重复2~3回。


  再教你一个抵抗风寒的办法,就那是出门时围条围巾。你可别小看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动作,它除了让你更美外,还有着很了不起的养生功效呢!用围巾围住脖子,再将后面的一头搭在背上,可以同时护住风府、风池和风门三个穴位,这就相当于给身体筑起了一道屏障,把风寒挡在体外了。选择围巾也有讲究,以羊绒围巾为佳,其舒适度及保暖性都比较好。


  还有一点可别忘了,风是无孔不入的。晚上睡觉的时候,头不要朝着窗口,因为就算有窗帘遮挡,风还是可以透过窗缝进来,夜晚的风更是伤人于无形呢!


  阳池准确位置图片推荐文章3:人体有3处“火炉”,每天按按能让手脚迅速回暖

  寒潮来袭,天气越来越寒冷了,很多的朋友就开始感觉全身发冷,手脚又开始冰凉起来了,尤其是晚上睡觉的时候。


  手脚冰凉,如果不及时加以预防,会导致精神不佳、身体畏寒,对于女性而言,手脚冰凉还会导致月经少、月经不调,甚至不孕。


  都说手脚暖和了,全身都暖和了,可大家知道哪些方法能够让手脚迅速回暖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三处暖身穴


  治疗手脚冰凉,主要在于活血化淤、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按摩法,可以改善手脚冰冷,如果经常拍打以下3个穴位,能有很好地疗效。


  1拍打阳池穴


  取穴:它位于手背手腕上。具体方法,先将手背往上翘,手腕上出现几道皱褶,在靠近手背那一侧的皱褶上按压,在中心处会找到一个压痛点,这个点就是阳池穴了。


  作:阳池穴是支配全身血液循环及荷尔蒙分泌的重要穴位。只要刺激这一穴位,便可迅速畅通血液循环,温和身体。


  按摩此穴,还有效治疗头痛、手腕疼痛、鼠标手、口干的作用。


  拍打方法:把手放到膝盖上,手心朝着膝盖,用拍痧掌直接拍打阳池穴即可,一开始先轻拍,循序渐进的来,提升阳气很快。很快就暖和了。


  2拍打气冲穴


  取穴:气冲穴位于大腿根里侧,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此穴下有一根跳动的动脉,即腹股沟动脉处。


  作用:气冲穴,是冲脉气血的一个出口。经常按摩气冲穴,可以引气下行,将气血输送到腿脚上,从而起到暖腿脚的作用,对促进腿部血液循环十分有益。此外,该穴还有缓解腹痛、肠鸣、疝气、月经不调、不孕、阳痿、睾丸肿痛的作用。


  拍打方法:站立直接拍打腹股沟即可拍打到该穴位。


  3揉搓涌泉穴


  取穴:涌泉穴位于脚心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作用:人体多数经脉都汇集在足底,与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都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刺激涌泉穴,对补肾壮阳、强筋壮骨有很好的作用。坚持多揉搓涌泉穴,会减轻手脚冰凉的症状。


  拍打方法:直接用拍痧掌拍打脚底即可,天气冷的话,可以隔着袜子拍打,一般每天拍打15-30分钟为宜。


  其他缓解寒冷方法


  1勤甩手,多动脚


  手脚冷或坐着工作时,也可不时地动动手指、甩一甩手、摆摆脚,可促进气血运行,帮助血液循环,起到保暖的作用。


  2姜水泡脚


  睡前21时至23时,用热水泡脚,每次往水中加入四五片生姜或10克左右的艾叶。


  注意:泡脚不要用一般的盆,要用至少1尺高的桶,并且在泡的过程中身边要准备一壶开水,不断往桶里加,使水温始终保持在有点烫脚的感觉,每次至少要泡15分钟以上,至头上微微出汗效果最好。


  泡完脚后,最好在10分钟内上床睡觉,并注意脚部的保暖。此方泡脚坚持1个月,就会有意外收获哟!


  特朗普证实美国正在升级核武器!详细现场视频,尽在“中国网”抖音(787874450)


  阳池准确位置图片推荐文章4:阳池穴,是治疗寒热往来的要穴,阳气聚集而成池子,常灸温阳祛寒

  少阳三焦经我们讲了两个穴位了,一个关冲,一个中渚,关冲、中渚都可以治疗耳聋、耳鸣、眼睛不舒服,这是因为三焦经循行路线经过了这些地方。所以可以说是少阳三焦上穴位主治的一个特色。而关冲,位于手指末端,沟通阳经少阳与阴经厥阴,能参与急救,能泄热;而中渚穴是输穴,主治外经病,主体重节痛,能治疗手指屈伸不利,咽喉肿痛,手臂疼痛等。


  具体可以点击下方蓝色的链接,具体了解详情。


  关冲:回看心包经的主要穴位,开启三焦经的第一穴,关冲穴,治头面疾患


  中渚:中渚穴,善于治外经病,如手臂痛、喉咙痛、偏头痛、耳聋、耳鸣等


  今天我们来讲下少阳三焦的原穴,阳池穴。“五脏六腑皆出十二原,五脏有疾,取十二原”。这些论述均说明,十二原穴是善于治疗内脏疾病的。


  

下面我们来具体学习。

  阳池在腕背横纹中,当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其实就是你手稍微翘起来,在手臂腕横纹中间能摸到一条比较宽的筋,在那条筋的尺侧,也就是小手指方向。能摸到比较明显的凹陷。


  或者是手背上那个鼓起来的那块骨头往前面、中间滑下来,凹陷中就是了。


  能够治疗疟疾,耳聋,腕痛,消渴,肩臂痛。


  可以用艾灸、按摩,特别是按摩很有酸胀感,效果很好的。


  

我们来细细说下为什么有这样的作用。

  学中医的或者说中医爱好者基本都听过《伤寒论》,里面强调了一个辨证方法是六经辨证。


  它是把人体分成三个层次,表层、里层、半表半里层。表层是太阳病、少阴病;里层是阳明病、厥阴病;半表半里层是少阳病、厥阴病。


  其中少阳病中的柴胡证的特点就是寒热往来,反反复复的发烧,和疟疾的症状非常相似。


  因为阳池是少阳三焦经的原穴,善于治疗脏腑的疾病,所以可以治疟疾。


  至于阳池治耳聋,这是少阳三焦经的特色,开头已经讲了。


  阳池位于腕关节背面,治疗局部腕关节的疼痛有很好的疗效,特别是三角纤维软骨盘的炎症或损伤引起的疼痛。


  阳池作为三焦经的原穴,可以通利三焦,益气生津,调到三焦气血,很好的解决消渴的问题。


  治疗肩臂的疼痛也是很好理解的,治疗经脉循行路线上的疾病。


  还有一个比较有特色的是,阳池是少阳经阳气聚集的地方,形成阳气池,所以常艾灸阳池可以温通三焦阳气,非常适合阳气虚而怕冷的人。


  好了,今天的穴位科普就到这了,科普文章,不易传播,期望大家转发、关注、赞赏,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每日一起打卡学习。


  阳池准确位置图片推荐文章5:

  阳池准确位置图片推荐搜索词:

  

  1.阳池准确位置图片图

  

  2.阳池准确位置图片及作用

  

  3.阳池准确位置图片及作用2021详解

  

本文标题:阳池准确位置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