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是什么意思
压岁钱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2:与子同学 | 压岁钱的含义
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你知道压岁钱的历史吗?你知道压岁钱的含义吗?一起跟着高青县第一中学的李伊一同学了解一下吧。
压岁钱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3:压岁钱到底是什么?
压岁钱到底是什么?
(选自王封臣《闲话中国年》铁道出版社出版)
春节期间,长辈给晚辈的红包为什么叫压岁钱?据说是因为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岁”“祟”同音嘛。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地度过一岁。
一般来说在古代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放在床脚之下。这一个说法见之于《燕京岁时记》;另外一种是最常见的,就是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好了钱,然后分给孩子。
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赠,也可以在除夕夜孩子睡着的时候,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也有的家庭等不到大年初一拜年的时候给;有的是吃完年夜饭,人人坐在桌旁都不许走,由长辈发给晚辈。发的时候勉励一下儿孙在新的一年里要学习长进、天天向上、好好做人……说些祝福的言语。
给压岁钱的习俗一直盛行到今天。当然,到了今天,这种习俗却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因为现在老百姓生活都富裕了,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平常就娇生惯养,一到过年、过节给压岁钱,这钱就没把门的了。给多少的都有,一百两百拿不出手;五百八百才算给个小压岁,后边还要补;甚至有些人给儿孙好几千块钱、好几万块钱,给房子、给轿车,给这给那,认为给的压岁钱越多,越表示对孩子亲。其实往往恰恰相反,子孙突然间很容易的手中有了这么多的压岁钱了,不知道怎么花了,就胡花乱花,看不住就走向邪道歪道。以至近些年因为压岁钱出的事情、犯的案子,也是屡见不鲜。所以压岁钱本来是一个美好的习俗——祝愿自己的子孙能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好好做人,给那么一点压岁钱,传达一下亲情。但是如果压岁钱给邪了、给歪了,可就不足取了。
据考证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当时又叫压胜钱,并不在市面上流通。也就是说,当时给的压岁钱是一个装饰品,就是铸成钱币形状的观赏物。就像现在到了春节,到一些市场上买回了一个大的中国结,上面挂着很多铜钱,有避邪的功能。钱币正面一般铸有“万岁千秋”“去殃除凶”这些吉祥话语,和龙凤、蛇龟、双鱼等等吉祥的图案。
那么,压岁钱的风俗怎么来的呢?这也有个故事。
传说古代有种小鬼儿就叫作祟。有一句成语 “鬼鬼祟祟”,说的就是这种小鬼。这种小鬼长得什么模样呢?黑身白手,长的模样就像《哈利·波特》上面那个家养小精灵似的。这个小鬼平常不出来,就大年三十晚上才出来玩儿。而且这种小鬼非常喜欢孩子,专爱摸小孩的脑门。小孩子醒的时候他还不好意思去摸,怕出来把孩子吓着,专等孩子睡了再过去摸脑门儿。其实,小鬼本身没有什么恶意,但他身上带着妖气,被他摸过的孩子就会发高烧、说胡话,好几天好不了。很多孩子最后就病死了,即便那些熬过鬼门关、高烧退了的孩子也往往被烧坏了脑袋,变成了痴呆。
其实,过去的神话故事里面很多都能和人类生活环境挂上钩。您看这祟是什么?也不是什么小鬼,可能就是一种瘟疫,估摸就是小儿急性脑膜炎。古代人不知道啊,一看孩子怎么突然发烧了又病那么重,就认为是祟捣的鬼。
人们怕祟来伤害孩子,就整夜整夜地点灯不睡,这就叫做“守祟”。
如此过了很多年,大家都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防止祟过来摸小孩子。
据说后来在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两口子老来得子,十分珍爱。在大年三十晚上,为了防止祟来侵扰孩子,老两口一直就逗孩子玩儿——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包了又拆,拆了又包,逗这个小孩儿玩儿。逗了一阵子,小孩子困了,老两口就把孩子放被窝里了,把那包着的八枚铜钱连同红纸放在枕边,万一孩子醒了,可以接着玩。老两口也不敢走开,一直守着这个孩子,怕祟过来摸孩子。
守着守着,老头突然想起个事来,“老婆子,你在这儿守着孩子,我去厨房看看,我忘了我熄没熄火,我得看看,没熄的话,我给它熄喽,别大过年的再着了火。”
“好,你看去吧。”
老头就走了。
老太太在这里自己守了半天,也没见老头回来。老太太心里有点放心不下,“熄个火怎么那么长时间呢?别出什么事儿啊?”老太太担心老头,起身,她要去厨房看看。这可就把守祟的这个茬给忘了。
老太太前脚儿找老头儿,后脚儿那位祟就过来了。祟一看:“哎呀,这地方有个孩子,太好了。我跑了好多家,就想摸摸孩子,一看那些家里的家长都守着孩子。有的孩子不睡觉,我也不敢动手。这个小孩儿长得多好啊,胖嘟嘟的,白生生的。嘿,我摸摸吧。”这小鬼伸出他的白手刚想摸一摸孩子的脑袋。哪知道突然间从孩子枕边“嚓”迸出一道金光。“哎呀!”一下子,把祟的眼睛给闪伤了。“啊……”祟叫着逃跑了。
叫声惊动了老两口。话说老头熄完火,觉得没什么事儿,他又弄了些芝麻秆往院里洒呢,所以时间长了。
老太太出来找他,老头还埋怨呢:“你怎么出来了?”
“哎呀,我不是担心你么?怎么这么半天?”
“我不是弄点芝麻杆么?你快回去,守着孩子……”正说着话呢。那边“啊!”的一声,把老两口吓坏了,赶紧跑出厨房,正好看见,祟捂着双眼叫唤着往外跑。
“坏了!”老头一拍大腿,“快去看看孩子!”带着老太太跑到屋里。一看,孩子还在床上呼呼大睡呢,旁边那八枚铜钱还闪着光呢。老两口不知道祟到底摸没摸孩子,提心吊胆等了几天,一看孩子还是那么活蹦乱跳,也没发烧也没说胡话,没事儿。“哎呀!哦……”老头明白了,“老婆子,看来是这八个铜钱闪出的光救了咱的孩子。”
“噢?敢情这祟怕金钱啊?”
“我看着他捂着眼睛跑了呢。”
“嗯!看来以后每年咱们都得给孩子包钱,把这祟给压服住!让他再也不能作祟了!”
“对!”
老头老婆好心,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没过多久,所有的人都知道了,敢情祟怕钱啊?好!于是,大家纷纷效仿,在大年夜,用红纸包上钱给孩子。这样一来,祟就再也不敢来侵扰孩子了。因为这钱把祟压服住了,所以人们就把这种钱叫“压祟钱”。“祟”与“岁”发音相同,又因为是在旧岁新岁交替时给孩子的,所以,日久天长,“祟”字就逐渐变成了“岁”,“压祟钱”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直到现在某些地方还流传着一首童谣:
“三星在南,
家家拜年;
小辈儿的磕头,
老辈儿的给钱。
要钱没有,
扭脸儿就走。”
这个童谣,说的就是压岁钱。
=====
想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春节典故民俗,
请看王封臣《闲话中国年》
《闲话中国年》亚马逊购买二维码链接
《闲话中国年》京东购买二维码链接
《闲话中国年》当当购买链接
============
长按加”王子说“微信公众号
压岁钱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4:“压岁钱”的由来与传说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关于压岁钱,有几种不同的由来与传说:
【压岁钱的由来1】:
压岁钱,源于“压胜钱”, 它起源于西汉,至清末民初都有铸造并不在市面上流通,钱币正面一般铸有“万岁千秋”、“去殃除凶”等吉祥话和龙凤、龟蛇、双鱼等吉祥图案。是汉族民间一种用作吉利品或避邪物的古钱币,作为小孩子佩带的饰物,最初的本义主要是压邪攘灾和喜庆祈福两大类。“压胜钱”也作为洗儿钱(婴儿满月洗浴,赐给孩子的钱),后来演变为春节的“压岁钱”。
【压岁钱的由来2】: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故事。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年三十夜里出来,专门摸睡熟的小孩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也就变成“祟”。
据说有一大户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爱。在年三十晚上,为防小偷,两人将钱币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睡下以后,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在枕边。半夜里,一阵阴风吹过,黑矮的小人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头,突然孩子枕边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于是祟不敢再来侵扰了。很快,这件事就传扬开来,大家纷纷效仿,在大年除夕夜里用红纸包上放在孩子的枕头下面,祟就不敢再来侵扰了。因而人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祟”与“岁”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压岁钱的由来3】:
压岁钱,一说与唐代宫廷内习俗有关。据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天宝年间,“内廷妃嫔,每于春时,各于禁中结伴三人至五人掷钱为戏。”王建的《宫词》说:“工人早起笑欢呼,不识阶前扫地夫,乞与金钱急借问,外头还似此间无”;“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边树;寒日内人长打白,库中先散与金钱。”足见唐代宫廷内春日散钱之风昌盛。又据《资治通鉴》卷廿六中记载,时杨贵妃生子,“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王建《宫词》也有描写:“妃子院中初降诞,内人争乞洗儿钱。”洗儿钱除志喜外,主要还是长者给新生儿镇邪去魔力的护身符。赐钱新生儿的风俗逐渐从宫廷流传到民间,宋代成为民间重要风俗之一。
【压岁钱的由来4】:
根据史书《桯史》记载,北宋神宗年间,当时的朝廷枢密副使王韶的小儿子南陔出了一件事:就在春节的夜晚,南陔随着大人在汴梁的街头观灯游玩,竟被歹人给掠走了。歹人准备向南陔的家里勒索一笔钱财。然而,在歹人逃跑的途中,巧遇朝廷的车子经过,机智勇敢的南陔急忙大声呼救,歹人心中害怕,放下了南陔,仓皇逃跑。于是,南陔得以随着朝廷的车子进入皇宫,见到了皇帝宋神宗。宋神宗问清了事情的经过后,就赐予南陔一些金钱,给他压惊。此事原本发生在北宋都城汴梁的皇宫内,却很快传了出去,并广泛流传于民间。于是,人们纷纷效仿宋神宗的做法,在过年的时候,除了给孩子们买爆竹、吃食外,还要给孩子们一些压惊的零用钱,这些零用钱被称为“压岁钱”。后来,全国的百姓也纷纷效仿这种做法,在春节的时候给孩子压岁钱。时间长了,春节给孩子们发放压岁钱就成为我国传统的春节习俗之一。史书《清嘉录》中“长幼度岁,长者贻小儿以朱绳缀百钱,谓之压岁钱”,记述的就是古代的大人们在春节时给孩子压岁钱的情景。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压岁钱的意义已由压惊转化为春节时期的美好祝福。
【压岁钱的由来5】:
压岁钱,表达家族长幼之间的祥和喜庆的节日气氛。
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族生活为基本模式的传统社会里,讲究的是“长幼有序”,家长们平时都很威严。只是到了春节,在喜庆的氛围里,小辈们给长辈们行磕头礼,表示对尊长的敬重与祝福,长辈们则发给小辈们或多或少的压岁钱,表示对小辈们的关心和爱护。压岁钱的施与取,像是一出热热闹闹的戏,表达了共度佳节、喜庆热闹的意思。
:云中公子
压岁钱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5:长辈为什么要给晚辈压岁钱?
快到春节了,过年时有许多的习俗,你知道这些习俗的吗?#春节冷知识#特辑上线!你不知道的春节冷知识,都在这里!
春节,是中国人最具生命情感日子。每逢春节,从除夕之夜到正月十五,小辈要给长辈拜年,长辈总少不了要给儿孙一些“压岁钱”,祈望孩子们过个“四方无事”的太平年。
压岁钱是一种古老的民俗。据记载,压岁钱始于唐代。唐玄宗天宝年间,宫廷盛行春日撒钱。这钱除贺喜外,主要是长者为新生儿镇邪驱魔。
民间传说,源于一个美丽而神奇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怪叫“祟”,大年三十晚上会出来活动。一当来到别人家里,就用手去摸熟睡中的孩子头,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就会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了。大人们怕“祟”来伤害孩子,常常在除夕整夜亮灯不睡来守护孩子,这也叫做“守祟”。
相传,有对夫妻老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晚上,他们怕“祟”来祸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和孩子玩耍。不到一个时辰,孩子玩累了,就去睡了。夫妻俩把这八枚铜钱用红纸小心翼翼地包好,放在孩子枕头下,便和衣坐在孩子身边不敢合眼。
大约夜里三更时分,小木门突然被一阵阴风吹开了,昏暗的油灯忽的一下也灭了,“祟”如幽灵般的出现在孩子床前。正当妖怪那毛乎乎的手抻到孩子的头上方时,枕头边猛然迸发一道道耀眼的金光,那“祟”哇的一声尖叫,夺门而逃。
翌日天明,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如实地告诉了村子里的人,大伙儿都觉得这事既新鲜又神奇,后来大家都学着做,孩子们从此便太平无事了。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压岁钱是什么意思推荐搜索词:
1.
2.
3.
本文标题:压岁钱是什么意思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