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有什么节日推荐文章1:贵州六枝:欢度“六月六”

  7月11日是农历六月初六,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与周边地区的布依族群众相聚月亮河畔,欢度传统民族节日“六月六”。图为庆祝活动上的舞蹈表演。新华社记者 陶亮摄


  《光明日》(2024年07月12日 09版)


  : 光明网-《光明日》


  6月份有什么节日推荐文章2: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贵阳少数民族节日多到要“串台”!

  贵阳


  一座多民族散杂居的城市


  居住着苗族、布依族、侗族


  等11个世居少数民族


  各民族在春日里绽放独特的人文光彩


  “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


  等传统节庆轮番登场


  贵阳不仅“风景这边独好”


  更有一场场民俗盛宴等待你的探索


  1


  火爆


  “2025贵阳·乌当·新堡‘三月三’民族文化节”“刺梨花”歌赛


  多彩的服饰


  悠扬的歌声


  灵动的舞姿


  好看的好玩的轮番上阵


  简直是嗨爆了现场


  3月31日


  在“2025贵阳·乌当·新堡


  “‘三月三’民族文化节”“刺梨花”歌赛开幕式上


  苗族花棍舞开场


  布依《贵客来桂花开》唱出热情好客


  板凳舞欢快的节奏


  更是引发全场掌声


  “刺梨花”歌赛擂台上


  19支队伍身披盛装


  用土话、酒歌、古歌轮番交锋


  “非遗”展示体验区人头攒动


  游客既能买到非遗作品


  还能观看民族竞技项目


  坝坝宴飘起菌菇香气


  菌香与柴火味勾人驻足


  烹制的骆越菌汤暖胃又暖心


  路边音乐会点燃夜色


  苗族银饰姑娘戴着精美首饰


  在非遗T台秀上踏歌旋转


  好吃好看好耍


  有美景,有文化,有内涵


  这就是贵阳乌当新堡


  “三月三”民族文化节!


  2


  不止“三月三”


  贵阳还有这些少数民族节日


  △图源新华社


  苗族“四月八”


  贵阳原是苗族世居之地,苗语叫“格罗格桑”。每年“四月八”,贵阳及邻近州县的苗族同胞不管男女老幼,家家户户做乌米饭,不论远近,汇集今喷水池处、广东街一带扫墓。


  △90年代喷水池庆祝四月八


  后逐渐由一种纪念性的活动变为娱乐性活动,这一天人山人海,唱歌跳舞,欢乐逾常。喷水池逐渐成为交通枢纽,2008年在举行“四月八”民族游演后,主要活动均在大十字广场或筑城广场举行。每年参加“四月八”活动的各民族群众约计万人。


  △2024年5月18日,“娱”在贵阳·民族巡游大联欢在贵阳市举行。图源贵州画


  布依族“六月六”


  六月六是布依族传统节日。又称“布依年”“六月街”或“六月桥”。布依族人民十分重视这个节日,家家户户都以五色糯米包粽粑祭祖,青年男女外出“浪哨”,对歌,后来发展成为歌节。


  △2024年7月11日,在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龙井村布依寨举行的“百坊龙井·布依六月六”布依族文化风情节。图源天眼新闻


  每年的“六月六”布依文化风情节是布依族人民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成为布依族同胞欢聚一堂、唱响欢乐、共话丰收的盛会。


  △2024年7月6日,贵阳市青岩镇新关村举办布依族“六月六”文化节系列活动。图源贵州民族


  吃新节


  每年七月逢戌日的“狗场”,苗家要备办酒肉佳肴,采摘稻穗、包谷、高粱、小米穗等,用饭甑蒸熟,穗叶喂牛,亲友共聚尝新,以庆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当天,村村寨寨芦笙四起,载歌载舞,有的还要举行斗牛活动。


  △2024年8月10日,清镇市仡佬族同胞在王庄布依族苗族乡蚂蝗村欢度“吃新节”。图源清镇市融媒体中心


  跳花节


  正月初八到初十,花溪、孟关、小碧、黔陶、青岩、湖潮、马铃等地苗族,要聚于桐木岭,正月初九至十二聚于磊庄,正月十三聚于果洛多、燕楼、旧盘、凯坝等地,举行跳花场活动。


  △2025年2月5日农历正月初八,贵安新区马场镇举办一年一度的苗族跳花节。图源贵州民族


  3


  不止于节庆热闹


  贵阳还有这些少数民族特色饮食


  贵阳的民族风情


  不止于节庆的热闹


  更藏于日常的烟火


  糯米类


  贵阳的布依族和苗族爱吃糯食,食用方法多种多样。


  一是糯米饭。用凉水将糯米泡胀,淘净滤干用甑蒸或放在锅里焖熟即可。


  △糯米饭


  二是打糍粑。除了自家食用之外,逢年过节,婚丧喜庆,走亲访友时也用作礼品赠送。糯米粑名目繁多,制法各异。清明节用清明菜掺和,加工成“清明粑”。


  △清明粑


  “四月八”染花糯米,花糯米饭中,用“枫香叶”来染黑颜色;“染饭花”来染黄颜色;“红兰草”用来染红颜色;“紫兰草”用来染紫色。


  △花糯米饭


  端午节、“六月六”包粽粑。布依族的灰粽粑色美味香,极富民族风格,是布依族在节日时馈赠亲朋的食品。


  △灰粽粑


  三是做甜酒。逢年过节、操办酒席,都要用糯米作甜酒。


  △甜酒


  黄豆类


  黄豆是贵阳布依族的主要副食品之一。亲友来到,先炒一盘黄豆下酒,然后再做其他菜肴。逢插秧、打谷或请寨邻帮忙,都要吃菜豆腐。


  △菜豆腐


  每逢“腊八”煮黄豆作干豆豉和水豆豉。年前要加工血豆腐、咸豆腐、霉豆腐、草木灰腌制的灰豆腐等。布依族请客、办酒席,除猪肉和其他配菜外,多数都是豆腐类菜肴。


  △干豆豉


  △血豆腐


  盐酸菜


  盐酸菜是布依族非常喜欢吃的副食。主要以十字花科属青菜为原料,配以甜酒、冰糖、辣椒、大蒜等辅料腌制而成。


  △盐酸菜


  盐酸菜以一种优质青菜为主要原料,每年的2月底至3月初采摘粗壮鲜嫩的菜苔和嫩叶,经日晒、清洗后,再日晒一两天。将晒好的青菜用盐揉搓、排除部分水分,再入池盐渍。


  △甜酒盐酸菜扣肉


  把盐渍好的青菜削去老叶、粗皮,用甜酒、糖拌匀,再按比例加入蒜苗、蒜头、辣椒粉、 冰糖、食盐和适量白酒,调好后分坛包装,密封贮存。约两个月后即可食用。


  贵阳的少数民族文化


  既在节庆的欢腾中绽放


  也深藏于日常饮食的烟火气里


  这个春天


  不妨走进村寨


  领略贵阳的独特魅力


  ?????


  部分资料源于方志贵阳


  撰稿、编辑/杨倩倩 责编/陈萌 审核/王营 终审/谢涛


  6月份有什么节日推荐文章3:七月十五中元节,晚上几点不能出门?牢记5习俗6忌讳,平安过节

  如今距离中元节越来越近了,不少人已开始提前祭祖扫墓。有关于中元节的讲究很多,想要过好这一天,需牢记“5习俗6忌讳”。


  也有人问,中元节这天晚上几点不能出门?我们一起来看看。


01、中元节晚上几点不能出门?

  中元节是我国的传统祭祀节日,它的起源说法有很多,最早可追溯于“七月半”农事祭祖仪式,在古人看来,想要粮食丰收必须赢得祖先的庇护。每到七月半,人们就会将新收割的稻谷等作为贡品祭祀,向祖先汇粮食产量,并祈求先祖保佑。


  但“中元”二字起源于北魏的道教传说,在道教有上元、中元、下元之分,中元为农历七月半,为地官赦罪日,传说这一天地官降下,为人间定善恶。


  经过六朝发展后,唐代之时“三元日”开始节日化,皇帝会在三元日率领百官进行节日祭祀仪式。宋代时,三元日已成为民俗节日之一。


  而在佛教,七月半是“孟兰盆会”,该说法源于“目连救母”,传说目连母亲十分歹毒,四处为非作歹,死后化为饿鬼,无法获得食物。


  目连十分孝顺,得知母亲在地狱里受苦,内心十分煎熬,于心不忍,向佛祖请求援助。佛祖告诉他,只要在七月半举行“盂兰盆会”,就可为其母亲超度。


  而所谓的盂兰盆,指的是“倒悬”,人倒悬时苦不堪言。而为了避免众生继续痛苦,佛教会在七月半这天诵经,并将食物分给孤魂野鬼,该节日习俗和我国的鬼月祭拜有相似之处。


  这之后,佛教就有了“盂兰盆节”的说法,传说这一天阴间鬼魂就会进入阳间和亲人相聚。


  也正因七月半和鬼节产生了联系,老人常常告诫后辈,夜间孤身一人尽量不要独行,只因这天夜里鬼魂活动频繁,以免被脏东西盯上。


  不过在现代的社会中,人们已经习惯了夜生活,每到夜晚灯火通明,很多人都会开展活动。但即便如此,在七月半这天也需要特别注意,尽量别夜游。


  那么,中元节晚上几点不能出门呢?


  在古人看来,夜间为阴、白天为阳,夜间阳气开始消散,阴气加重,尤其是子时,也就是夜间11时至次日1时阴气最重,鬼魂活动最为频繁。


  但一般认为,天黑过后就不宜外出了,也就是晚上八点左右,此时阳气减弱阴气加重,大家最好天黑前回去,不要在外逗留。


  毕竟中元节这天,不少人会在夜间展开祭祀活动,部分地方还会烧纸钱等,这些都将营造紧张或神秘气氛,给人营造一种恐惧感。


  而从中医角度来说,夜间阳气开始收敛,且入秋后夜间气温下降,人的抵抗力开始减弱,很容易着凉或生病。


02、中元节“5习俗”要牢记1、放河灯

  在中元节这天,人们会制作样式精美的河灯,河灯内放上蜡烛,夜间时将其点亮,随后放在江河湖泊内,让其任意漂向远方。


  其寓意是将霉运和晦气顺着河灯带走,河灯飘得越远越好,这样才能在将来的日子里顺利吉祥。


  当然,放河灯还有一个说法,那就是引导家中去世的先人以及河流中的落水鬼去往另一个世界,让其早日抵达极乐世界,为其照亮前方的路,这一习俗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尊重。


2、祭祖

  祭祖是中元节最为重要的习俗,人们会在这天来到祖坟,为去世的先人送去纸钱,以表达对先人的尊重和敬意,先人得知后,也会庇护子孙后代,让家人幸福快乐。


  当然,中元节也是地官大帝的诞辰,民间也会在这天对其祭祀,每天早中晚都会供上水果、茶饭、美酒。


  部分地区也会祭祀庄稼和土地,将准备好的供品放入农田里,再烧上纸钱。随后,再将五色纸剪成碎条,缠绕在稻谷的穗粒上。之所以这样,还是寄希望田神保佑,不让冰雹等袭击,保证作物迎来丰收。


3、烧纸钱

  在古人看来,中元节这天烧纸钱,先人在另一个世界可以接收,可以用这些纸钱在阴间购买物品,生活的更好一些。


  如果清明节已经上坟,那七月半这天烧纸钱的地点将不限,大家可以在十字路口附近烧纸钱,其时间可以是黄昏或夜晚,也可提前1-2天时间。


  在路口烧纸钱时,需注意在纸钱上写上逝者的名字,这样先人才能接收到,不然就会被其他野鬼抢走。


  除了烧纸钱外,大家也可在这天“烧街衣”,也就是准备香烛、金银纸衣、豆腐、白饭等,在路边祭拜,其目的是让那些孤魂野鬼能够有饭吃、有衣服御寒。


4、吃“三宝”

  在中元节这天,饮食上也要有所特别,各地区所食用的食物各有不同,但都有着美好的寓意,总得来说就是“吃三宝”。


  一是鸭肉,在百姓们看来,“鸭”有压的含义,吃鸭肉的寓意是可以压制厄运和邪魔,避免被孤魂野鬼盯上。特别是那些晚归之人,可以吃鸭肉压制鬼魂。


  当然,鸭肉本身也有清热降火的效果,立秋食用可以很好的防秋燥。


  二是饺子,饺子在中国文化中是吉祥和团圆的寓意,这一天吃上饺子,不仅象征着家人团聚,也是对先人的怀念和敬意。


  三是大蒜,有些地方食用蒜薹。在古人看来,大蒜的辛辣味有着辟邪的效果,中元节这天食用显然有特殊意义。同时,大蒜中的营养丰富,可消毒杀菌,对健康大有益处。


5、祈祷丰收

  中元节这天,很多农家为了祈祷丰收,会在这天晚上焚香祈祷,再将香枝插入地上,此举被称为“布田”,插得越多越象征着丰收。


三、“6忌讳”不能忘1、忌被人拍肩膀

  在古人看来,人的身上有三盏灯火,分别位于两肩和头顶,这些火也就是阳火,守护着自身的身魂,避免脏东西靠近自己。


  但如果在七月半这天,别人随意拍打自己的肩膀,可能就会导致身上的“阳火”熄灭,此时脏东西就会趁虚而入,影响人的身体和精神。


  尽管这一说法并没有科学讲究,但很多人也忌讳被人拍肩膀。


2、忌直呼名字

  一个人的姓名也正是其身份的体现,如果是同辈可以直呼其姓名,但如果是长辈,那就不可直呼名字。


  不过,偏偏在七月半这天,是不能直呼别人的大名的,特别是夜晚之时,走在大街上更不能直呼别人的名字,不然就会被鬼魂惦记,给自己带来厄运。


  而如果你在这天夜晚听到有人喊你,一定不要答应下来,这样才能免遭厄运。


3、忌杀生

  中元节这天本就十分特殊,如果在这天杀生或见血,恐怕会被脏东西沾上,进而对自己不利。


  当然,这一习俗也是为了让大家多积善行德,有更多的善心,少做伤天害理的事情,这样才能让自己往后的日子一切顺利。


4、忌乱丢杂物

  在东北地区,有“垃圾不出门,福气不流失”的说法,中元节这天是不能随意丢垃圾的,不然可能就会惊动脏东西,对自己造成不利。


  就算平常不注重卫生,垃圾杂物随地丢弃,但七月半这天也要克制一下。


5、忌熄灭灯火

  在中元节这天,讲究着灯火不能及早灭掉,夜间灯火通明,说明家中人气旺盛,生活红红火火,脏东西看了后也会绕着走,不会随意找麻烦。


  因此,就算这个忌讳没什么科学讲究,但也能让自己心里踏实,平安顺利。


6、忌捡拾路边钱

  在民间看来,中元节这天是不能随意捡拾路边钱财的,这些钱财极有可能不是人丢弃的钱财,可能是鬼魂留下的“买路钱”。


  如果捡拾了路边钱,也就等同于将“脏东西”捡回家里,将霉运和晦气带回家中,接下来一段时间将霉运连连。


  当然,这一忌讳也是倡导人要“路不拾遗”,不要因贪图小便宜而让自己陷入困境之中。


  以上正是中元节的讲究和忌讳,看似没有科学说法,但却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大家怎么看呢?


  6月份有什么节日推荐文章4:贵州六枝:欢度“六月六”

  当日是农历六月初六,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与周边地区的布依族群众相聚月亮河畔,欢度传统民族节日“六月六”。


  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pagebreak


  7月11日,当地群众在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月亮河畔参加传统民俗活动。


  7月11日,当地群众在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月亮河畔参加“六月六”庆祝活动时表演舞蹈。


  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陶亮


  : 新华网


  6月份有什么节日推荐文章5:倾听青未了|六月六,食趣里的洗晒节

  □ 卢恩俊


  六月六是个洗洗晒晒的节日,自古以来就形成了洗浴、晾晒等节俗。俗语说“六月六,晒衣物,不怕霉来不怕蛀。”“六月六,洗活水,冲走百病净污秽。”而在饮食上,各地也迎合这一天的洗晒节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习俗。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