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一位红军旅长连开2枪杀害16岁女友,毛主席含泪写下批示
河有两岸,人有两面。一个成熟的人,定然是一个情绪稳定的人。往往只有最亲近的人才更能知道自己的真实特质。
因为两性关系所造成的情绪失控,最终导致悲惨结局的事情并不少见。不过,不为人所知的是,在1937年的延安,就曾经发生过这样让人痛心的事情。
红军的旅长,因逼婚未遂,在延河河畔举起手枪杀害了自己的女友。一个军人,对着自己心爱的女人,进行了残忍地枪杀,更何况,还不止一枪...
这件事在当时看来,是极其不可思议的。黄克功案件的性质不仅仅是作为一桩“桃色”新闻,其中更关乎的是我们党的纪律和我们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
图/黄克功
罪犯黄克功,之前还是毛主席身边的爱将,出了这样的事情,毛主席的心情可想而知是多么沉重。
对于黄克功的处决,在当时几经讨论,最后还是没能有一个准确的结论,黄克功案件的审理意见最终被递到了毛主席的办公桌上。
根据毛主席身边的秘书回忆,毛主席为黄克功的事情,整日在办公室里不时踱步,偶尔也会擦擦眼泪,这位在革命年代里陪伴毛主席出生入死、枪林弹雨中冲出的红军战士,让毛主席十分两难。
关于黄克功的结果,毛主席可是含着泪,重重写下了批示啊...
黄克功与刘茜黄克功案件的两位主人公,一位是正值豆蔻年华的16岁女学生刘茜,一位是红军旅长黄克功。
黄克功是河北人,从小就加入了红军队伍,肯吃苦,敢冲锋,在打仗方面是一把好手,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老红军战士。
由于黄克功引人注目的表现,被安排到了毛主席身边。黄克功跟随着毛主席,在各地辗转。
在红军长征的时候,黄克功也有不俗的表现。
图/电影《黄克功案件剧照》
爬雪山、过草地、踏泥潭,黄克功用自己的双脚,一步步走完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
为了自己心中的信仰,黄克功忍饥挨饿、吃苦耐劳。
在战斗方面,黄克功从来没有退缩过。历经大大小小百十场战役,身经百战,一直都英勇冲锋在前。
黄克功的身上遍布伤痕,其中有不少的枪伤。
可以说,黄克功为了伟大的革命,付出了很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毛主席也对自己身边的这个爱将赞不绝口,逢人就夸赞。
红军长征结束之后,在陕北延安扎下了根。黄克功因为在革命中出色的表现被送入延安军政大学学习。
这一年,黄克功才26岁。从外表上看,黄克功身姿挺拔,长得很英俊。能干事,性格也活泼。
除此之外,黄克功还有不少的才艺,吹拉弹唱无所不能,闲来还能哼唱两段京剧,在部队里十分招人喜欢。可以说,黄克功有着一个光明灿烂的革命前途。
女主人公名字叫刘茜,时年16岁,出身于官宦世家,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原生的长相再加上后天的培养,整个人十分有气质、有素养,不管走到哪里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
图/电影《黄克功案件剧照》
在思想方面,虽然刘茜出身于官宦世家,整个家族的气氛都很封建,就连刘茜的父母也都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那一套老旧的思想观念。
但刘茜本人确实十分向往平等和新式自由。再加上家中有一个早年出国留学的小姨,将刘茜本身的思想又引领得更加开阔。
小姨据理力争,让刘茜从小就接受到了新知识、新思想的熏陶。刘茜本身有着超乎炙热的革命思想,无比向往着革命的刘茜,整个人看起来是那样地引人注意。
刘茜作为大学生,到达延安之后,就被安排到了黄克功所在的小队学习。刘茜就这样和黄克功相识了。
多日的相处,让刘茜对自己的这位年轻有为的队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队长身材修长、孔武有力,关键是年龄虽然小,但是战斗经历丰富。
就这样,一个是受人爱戴的革命英雄,一个是满腔革命热血的气质女学生,二人逐步被彼此身上的气质所吸引,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久。
当时延安的女青年们找对象,有“长征优先”的说法,大意就是很多的女青年把自己找对象的人选瞄准在长征干部身上。
图/黄克功与刘茜
在刘茜看来,黄克功可是一个优秀的导师、引路人。二人经过朝夕相处,逐步确定了恋爱关系。
黄克功也被青春迷人的刘茜所吸引着,二人商定之后,黄克功向上级打了告,做了和刘茜发展关系的说明告。
在得到上级准确地批示之后,二人的关系也随之公开。俊男靓女站在一起,分外的迷人耀眼,二人在延安度过了一段十分愉快的时光。
大抵接下来故事的走向,会像千万个普通人的经历一样,确定关系、恋爱、结婚、生子、相伴到老。
可刘茜与黄克功的故事,却发生了偏转,甚至有了最为意想不到的悲惨结局。
军人的手枪对准了心爱的姑娘在说到两个人恋爱结婚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个词,那就是“门当户对”。过去老人的经验有着十分深刻的道理。
二人的家庭经历对等,那就会有着大约对等的认知和看法,这样两个人的思想意识水平在同一个高度上,相处起来会更加的愉快长久。
但黄克功与刘茜的结合显然不是“门当户对”的典范。就像小脚和西服不相配那样,在初识恋爱的氛围感过后,留下的是赤裸裸的现实。
黄克功是穷苦人家出身,文化程度不高,与刘茜的日常对话便暴露出二人想法不一致,思想不对等的关键问题。刘茜心中已经知晓,二人是不可能再走下去了。
天气逐渐暖和起来了,延安的景色也越发迷人了。黄克功对刘茜的感情更是与日俱增,可刘茜对于黄克功,早已经没有了当初的炙热。
刘茜的全部情绪都在日记当中透露出来了。
1937年5月1日,刘茜在日记中写道:黄克功见到我和同班同学一块跳舞,一脸怒气,质问我为什么同其他男子在一起跳舞。他(黄克功)的思想境界根本不是在会议上作政治告那样的高尚。我不欢迎发号施令的爱。
1937年6月4日:今晚又和黄克功发生了口角,我越来越发现他远不是我想象中的那种胸怀开阔、气贯长虹的英雄。他(黄克功)没读过什么书,对事情认识浅薄,谈起话来总是那么些内容,张口长征,闭口围剿。
图/电影《黄克功案件剧照》
1937年7月12日:虽然努力想和黄处的好些,可做起来却不太容易。说不清,反正跟他在一起心里不痛快...别人还羡慕我有好归宿,果子是酸是苦只有自己知道。
刘茜的日记当中,关于这样的表述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我们能够看出来,刘茜的心中,已经没有黄克功的位置了。
刘茜接连冷漠的态度让黄克功也察觉了。黄克功终于感到,事情有些棘手了。黄克功的心头接连冒火,可也只是干着急,手足无措。
其实黄克功的心中一直是自卑的,虽然有了不小的成就,可是黄克功的心中,对于刘茜,还是会有种“低到了尘埃里”的感觉。
面对刘茜的离心,黄克功没有办法,他向刘茜下跪乞求,可这些举动让刘茜越发反感。二人沉寂了很久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黄克功的脑袋里想得只是,怎么样才能够让刘茜像从前那样回到自己的怀抱里。黄克功的脑海里很是煎熬。
黄克功性子直,根本不知道要怎样挽回刘茜的心。黄克功每晚躺在床上,想着自己参军奋斗的场面,黄克功的脑海中突然冒出一个可怕的想法——威逼!
黄克功不相信,有哪个正常人会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常人谁会愿意做没有光荣和荣誉的牺牲!
图/电影《黄克功案件剧照》
黄克功从挂在墙上的皮套当中取出了自己心爱的左轮手枪,黄克功急不可耐,第二天晚饭过后就来学校找刘茜。
面对黄克功的到来,刘茜托人说自己晚上有功课要做,不出来。黄克功又再三请求,说这是最后一次谈话了。
面对黄克功的央求,刘茜还是见了黄克功。在延河岸边,刘茜见到了早已等候多时的黄克功。
“茜茜,我们在这里会面有多少次了?”黄克功尽量表现出一副温柔的状态,缓缓拉住刘茜的手。
刘茜不安地扭动身子,抽出了手。
“克功,我一直很冷静,真的,我们做夫妻不合适。”刘茜平静地说。
听到刘茜的话,黄克功伪装的温柔一瞬间就破灭了。加上这段时间黄克功听到的风言风语,黄克功发怒了。
“你是不是喜欢上你们学校的小白脸了?你怎么这么轻浮?”黄克功一脸怒气冲冲。
刘茜气得胸膛一起一伏,眼前这个男人,已经不是自己初识的那个彬彬有礼的男子,刘茜望着黄克功,眼里净是失望。
刘茜的眼里含着泪水,蓦然掉头跑开。
“你给我站住!”黄克功失态地大喊,随后从腰间拔出了自己的左轮手枪。
刘茜被黄克功声嘶力竭的声音惊得回了头,月光下,看着黄克功手里的枪,那黑乎乎的洞口正在瞄准着自己。
黄克功拿着手枪,一步步朝着刘茜走过来。此时,黄克功的脸上,是几近变态的神情,眼中,是刘茜从来没有看过的凶狠。
黄克功拿着手枪逼问刘茜:“你今天晚上不给我明白话,就别走了。你要是继续跟着我,我保证一辈子不会亏待你,好日子有你过得,你要是不同意,就一辈子睡在这!”
刘茜望着眼前这个卑鄙可耻的男人,目光强硬地撞上黄克功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我今生今世都不会嫁给你。”
刘茜这般强硬的态度,是黄克功始料未及的。这一刻,黄克功内心最后一丝希望破灭了。黄克功无比地愤怒,想着自己心甘情愿地对刘茜,可是刘茜却这般无情。
刘茜看着发疯一般的黄克功,心中无比害怕,大力向后跑去。可黄克功马上就追了上来,对着刘茜的后背,扣动扳机。
刘茜倒下了,可并没有死去,看着痛苦挣扎的刘茜,黄克功心中升起了无比的快意,此时的刘茜,在黄克功的眼中,就是一个敌人。
又一枪,刘茜彻底不出声了。黄克功跪倒在刘茜身边,抱着刘茜,喃喃说着:“你终于属于我了。”
黄克功用两枪,结束了恋人的生命。得不到就毁灭,这是多么极端、多么愤恨、多么可怕的存在。
黄克功不再是红军战士,而是一个野兽!
毛主席的来信——交由人民公审黄克功很快就被抓捕,面对组织的盘问,仍然一口咬定,说自己无意走火,并没有想要杀人。
黄克功两枪杀死16岁女友的事情,传得沸沸扬扬,人们无法把黄克功和一名罪犯联想到一起。
在狱中,黄克功更是提笔,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
信中尽述自己的后悔之情,并向毛主席表明,自己愿意去前线、去战场和敌人战斗,来相抵自己的过错。
当年,黄克功在毛主席身边,深受毛主席的喜爱,毛主席把黄克功留在身边,让黄克功守卫自己的安全,毛主席对于黄克功,可是有着无尽的信任啊。
毛主席看着黄克功的来信,久久沉默。
延安和各个解放区的意见有着很大的对立。一部分人认为杀人就要偿命,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另一些人则认为,黄克功是老红军,当前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应该给黄克功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意见相左,谁也说服不了谁,上下都希望能够在毛主席这里得到一个准确的答复。
毛主席面对黄克功,可恨又心痛。自家的战士犯下这样重大的罪行,实在是恨铁不成钢。
毛主席在卧室徘徊已久,重重写下一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黄克功的罪行,交由人民公审。
1937年10月10日,黄克功被带到了公审会场,会场就在刘茜学校的操场上。数万名机关、学校、部队中的人参加。
审判会严格依照法律一步步进行着程序。雷经天审判长最后宣布:根据刑律,判处黄克功死刑。
面对黄克功的不服气,雷经天又拿出了毛主席的信件。
在其中,毛主席清楚地写了自己的意见:连开两枪就不算走火。
毛主席的意见有理有据,既符合法律规范,又一语道破其中的关窍,也正是这句话,让黄克功彻底死了心,认了罪。
宣判后,整个会场响起了久久不散的掌声。大家都泪流满面,法律的尊严得到了捍卫,刘茜得到了应有的慰问。
远处传来一声枪响,在毛主席的伟大决策下,法律的尊严得到维护。在黄克功事件之后,党内加强了对干部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完善了相关法律。
毛主席的那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得到了实践。
本文标题:1937年,一位红军旅长连开2枪杀害16岁女友,毛主席含泪写下批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