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推荐文章1:「一周荐书」《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一本火遍全世界的经济学入门书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美】托马斯?索维尔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后浪2018年8月版
薛兆丰的音频课火了,但其实伴随经济学日渐成为显学,先后火过的经济学普及读物有几十上百种,新鲜之处只是借助网络传播,如今的音频产品销量可能是实体书没法比的。而在实体书范围内,近年来真正在全世界都很火的经济学入门书,则是托马斯?索维尔的这本《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曾长期霸榜美国亚马逊经济类图书。同样是“没有让人望而生畏的公式图表,也没有难懂的术语,更没有枯燥的实证”“用最贴近日常生活的语言和案例……让所有人都能体验毫无障碍的阅读”,各位不妨拿它与薛兆丰的新书比个高下。2011年上海译文曾以《诡辩与真相:经济学入门》为名出过这本书,豆瓣评分高达9分,但绝版多年,孔夫子上原价45元的书早已炒到170元以上,新版来得很及时。
《美丽的标价:模特行业的规则》
【美】阿什利?米尔斯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7月版
说起人类学,人们大多会一下联想到丛林、沙漠、孤岛上的原始民族。的确,人类学是从人种志和民族志起步的,但时至今日,其行之有效的一系列田野观察和研究方法,已经大大拓展了运用范围。比如本书的主题,最时尚的模特行业,也可以很好地运用民族志的方法加以观察和研究。阿什利?米尔斯(Ashley Mears)是纽约大学社会学博士、波士顿大学副教授,研究重点是性别、种族、阶层不平等如何形塑了文化生产与变革。她在纽约大学读书时,就开始为研究目的做时装模特,从而得以在本书中充分调用自己的亲身经验,把我们带到令人眩目的时装行业的帷幕背后,不仅揭露了这个行业不那么迷人的一面,而且将种种深入的观察与社会学思想结合起来,如“身体资本”。
《游牧者的抉择》
王明珂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2018年6月版
王明珂的《华夏边缘》《羌在汉藏之间》《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等早已是历史人类学的名作。他是少有的将长期、大量的人类学田野考察与基于史籍和史料的传统史学研究进行有机结合的学者。为了《羌在汉藏之间》,他在川康游走多年,而这本《游牧者的抉择》,则让他结下了很多蒙古族“酒肉朋友”。不过相比较而言,后者更宏观,更偏向基于文字史料的传统史学。王明珂对中国北方早期游牧社会——汉代的匈奴、西羌以及鲜卑与乌桓——进行了考察,探究了三大游牧部族的环境生态、动物生态与饲养、经济活动、社会组织、游牧与定居人群关系等,以及在此基础上他们与汉帝国的交往互动,力图使长期被视作“他者”的北方各族,成为我们重新自我认识的一个步骤。
《李霖灿读画四十年》
李霖灿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18年6月版
李霖灿先生是台湾著名文物专家、美术史家,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任职40余年,一直做到副院长,同时在台湾大学等校任教,教授“中国美术史”等课程20余年,并为一些美术杂志写专栏。李霖灿的《中国美术史》《中国名画研究》《中国画史研究论集》《山水画技法?苔点之研究》等著作,都已是研究中国美术史的经典。本书以他多年的讲座讲稿为底本,以22讲的篇幅,从自己最熟悉的传统艺术入手,讲古画、讲书法、讲陶瓷,讲雕塑……并且不仅讲这些艺术品美在何处,如何体会、认知这些艺术品的美感,更从这种美的欣赏扩展开来,讲述中国古人的精神世界,他们的目光、灵感、思维、情趣、情感、风骨、生死观、幽默感等等,所以它的台版原名,其实是不太起眼但更准确的《艺术欣赏与人生》。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推荐文章2:这正是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或许是实在对哥本哈根的闹剧不耐烦了,薛兆丰对英国某爵士主张素食的理由讽刺了一下。据说,供人食用的牛会放出许多甲烷屁,结果增加温室气体,因此爵士建议,最好大家都不再吃牛肉了,改吃素,甲烷自然减少。
薛博士问道,如果人不吃牛肉,转而像牛那样去吃素,岂不是牛屁变成人屁?温室气体怎会减少呢?在自然母亲面前,既然牛无权放屁,人不应比牛有更大的屁权。
许多人认为薛博士这种质疑简直是吹毛求疵,或者是无理取闹。他们认真地指出,人和牛的消化系统有所不同,还讲解了一番植物纤维素的知识。
对哥本哈根那场闹剧,我比薛博士更加不耐,不耐到根本就不愿意理睬。不过,薛博士对人类屁权的质疑,倒让我不禁哑然失笑。我不懂植物学和畜牧学,不能从纤维素的角度讨论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薛博士果然是经济学专业人士,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已经深入骨髓,于是就见到了人所未见。仅仅为了具备这种思维方式,经济学就是一门值得钻研的学问。
经济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机会成本。虽然人人在行动上都按照这个规律去做事,但自觉地理解这个概念的人,却并不很多——甚至很少。
一件事情的成本,并不是为了做这件事直接付出的代价,而是因为做这件事而不得不放弃的其他事情中,价格最贵的那个。
说起来有些绕,举例解释一下就清楚了。你晚上去看电影,成本不仅仅是那张电影票和来回交通费,更主要的成本是,如果去看电影,那你晚上就不能做别的事情了。那晚上你可能做的其他事情,其中最重要的那个,再加上电影票等费用,才是你看电影的全部成本。
如果那晚你本来可以和巴菲特一起吃饭聊天的,那么,你看电影的成本就很高了,高到很少有人能承受,因此,现实中,我们不会见到有人为了看电影而放弃和巴菲特共进晚餐。
机会成本的概念,薛博士和我本人的其他一些文章中早有解释,这里只是略为复述一下。我要说的重点是,机会成本这个概念中,包含有“比较”的含义。理解了机会成本这个经济学概念以后,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就会具备一种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如果一个方案被否定了,被取消了,那么,取而代之的是什么?这个替代方案,和原来那个方案相比,是更好了,还是更差了?
没有理解机会成本概念的人,往往不具备这种“比较”的意识。他们的“常识性”思维是这样的:某种方案有许多弊端,那么,就应该取消它,这样,就消除了弊端。我称这种人为线性思维者。他们的思维只能沿着一条线进行,从不左顾右盼。
牛放屁,也许确实会制造出甲烷。这件事看上去不太好。线性思维者自然就会想,既然如此,不养牛就好了,不养牛,自然没有牛屁,也就自然没有甲烷了。线性思维者就不想想,原来的方案是人吃牛肉,如果不能吃牛肉,人就要吃其他东西。人吃其他东西以后,会不会制造出更多的甲烷,或者其他温室气体呢?
薛博士是这样想的,并提出了他的质疑——或者说是讽刺。可见,薛博士不是线性思维者,他有“比较”的意识,是经济学思维方式的拥有者。
和薛博士掰扯植物纤维素的有关知识是不得要领的。薛博士的意思,并不是分析植物纤维在人体消化道中的运行机理,而是想帮助那些线性思维者建立起“比较”的意识。这件事非常有必要,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件事很不容易。
机会成本,或者说“比较”的意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世界上的任何事务,都是利弊兼备的。没有那种两头甜的甘蔗。我们并不是在两头甜的甘蔗和一头甜的甘蔗之间做选择。这个意思还可以用许多其他方式表达:比如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不可能既吃饼还有饼,等等。
任何方案,必然兼具成本和收益。人们要想得到这个收益,就必须付出那个成本。想要在人群中生活,就必须忍受别人的存在。想要中大奖,就必须买彩票并准备好不中彩。想要看电影,就得对着银幕呆呆地看上一两个小时。没办法让成本为零。当然,人们可以通过制度变革、技术创新等手段来减少成本、增加收益。世界就是这样变得越来越好的。
被许多环保主义者指为弊端甚大的方案,其实都是人类改进成本收益比例以后的成果。汽油内燃机看上去污染很大,但它代替的是污染更大的蒸汽发动机。相比煤炭,石油是非常清洁的能源。农民进城用煤气做饭,似乎提高了碳排放。但农民进城以前,要靠大量砍柴、烧柴来获得能源,那时的碳排放要多上好几倍。人们吃牛肉或许会增加一些甲烷,但却可以让那些原来吃不到牛肉的人得到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体力。
如果没有新的技术出现,仅仅因为这些现行方案还需要成本,就主张取消它们,结果只能是回到更糟的状态,让人们付出更多的成本,而只能得到更小的收益,而绝不会奇异地飞升到精妙的、成本为零的境界。许愿或者祝福并不能代替时间、钻研和劳作。
在那位爵士看来,不吃牛肉或许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他还有许多其他方法获得蛋白质。但对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人来说,牛肉非常重要,最好能继续吃。如果有学者能够研究出更高效的畜牧技术,能够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让牛少放屁,或者把甲烷变废为宝,这才是真正的进步。如果没有这种新技术,而只是简单地要求人们不吃牛肉,那就是胡闹。大家凑到一起,在某地胡闹,就是不卖票的闹剧。
研习经济学,确实可以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人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这个世界,理解他人的行动。没有学过经济学,人们仍然会对世界和他人的行动有一些理解,但这种理解很可能是片面和错误的。经济学并不难,但不学习、不钻研,也不可能掌握。没有学习,却可以自发地理解如机会成本、边际这样的经济学概念,可能性非常之小,当然也就很难具备相应的那种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如果没有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人的脑子里,会有什么替代物?这个替代物是更好,还是更差?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推荐文章3: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推荐文章4:诸大建:甜甜圈经济学的七个思维方式
推进中国高质量发展,需要研究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发生发展几十年,我一头一尾最喜欢读两本书。一本书是1996年美国戴利写的《超越增长——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2001年中译本),总结了1966年以来的研究成果,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核心原理;另一本是2017年英国凯特·拉沃斯写的《甜甜圈经济学》(2019年中译本),总结了过去20年的新发展。现在如果有人问我要了解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最新思想,我会特别推荐后一本书。
我对《甜甜圈经济学》一书的出版有一些个人的接触。2012年我到里约参加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读到拉沃斯写的第一篇甜甜圈论文,感到很有新意也很有趣,记住了她的名字。2013年我到伦敦参加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的年会,茶歇时候与一位穿一身黑色正装的知性女士交谈,她递过我一张名片,正是我想认识的拉沃斯。那次知道她正在撰写《甜甜圈经济学》的书,回来后收到了她寄来的写作提纲。几年后收到了她寄来的正式出版的赠书,她给我的签名题语是“重建未来的经济学”。
出版以来到现在,《甜甜圈经济学》一书被认为是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现代版,已经风靡业内外。我读《甜甜圈经济学》许多遍,近日再读,觉得这本书不仅思想内容有前瞻性,而且写作方式有图像性,实现了她写这本书要语言框架和视觉框架同样吸引人的初衷。拉沃斯针对唯GDP增长论的传统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引起的反常,提出了甜甜圈经济学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七个思维方式。按照她一图胜过千言的写作构思,每一种思考方式都用两张图进行对照,从中可以领会可持续发展思维变革的要害在哪里。七个思考方式的精华用我自己的学习体会可以概括如下:
思维方式变革1:改变目标。这是要从强调GDP转化到强调甜甜圈。传统经济学的思维核心是强调GDP增长,其图像模型是指数增长的GDP曲线。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图像模型是三层结构的甜甜圈,公平和安全的中间层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空间。中间层的下部边界是社会福祉界面,上部边界是生态环境天花板,强调了公平要有社会底线,安全要有生态门槛。对照甜甜圈模型,可以发现现在的发达国家普遍处于生态环境天花板外面的不可持续空间,而发展中国家普遍处于社会福祉下面的不可持续空间。我曾经与拉沃斯讨论,说从甜甜圈模型可以区别三种模式:传统的经济增长A模式是从内向外一直发展到超越生态环境红线;发达国家的发展转型B模式是从外部的生态透支型发展向下回到中间层;中国式现代化的C模式是希望在不超越生态环境天花板的条件下实现高质量发展。
思维方式变革2:着眼大局。这是要从封闭自足的市场转换到被包含在环境和社会中的嵌入式经济。传统经济学喜欢用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要素流动和产品流动循环图描述经济活动,经济循环只有价值流而没有物质流,是没有社会和环境的孤立系统。可持续性经济学的图像模型是三圈包含,即经济活动被包含在人类社会之内,人类社会又被地球生态所包含,经济活动依赖于三圈之间的互动,这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称之为强可持续性。用这样的三圈包含模型,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的国土空间管理要强调三区三线。在中国生态文明的体系中,强调城镇空间发展要受到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的约束,是一种着眼于大局的发展思路。
思维方式变革3:珍视人性。这是要从理性经济人的假定转换到有适应性的社会人。传统经济学的人性假定是纯粹的经济人,即人是自私的和相互孤立的,人的偏好是一成不变的。甜甜圈经济学认为,正是理性经济人的假定导致了各种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的“公地悲剧”,强调实际上我们要认真研究和对待的是多向度的社会人,即人是社会的、相互依赖的,人的价值观是流动的。确立珍视人性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可以提高我们进入甜甜圈中间层的能力。
思维方式变革4:精通系统。这是要从强调机械平衡转换到强调动态复杂性。供给与需求两条直线相交而成的均衡以及由此引申而来的各种其他均衡,是许多人学习传统经济学的第一幅图,但是这样的图形模型的思想基础是机械的。甜甜圈经济学认为,认识经济活动的波动与平衡,要基于有反馈活动的系统思维,要把经济活动看作不断演化的复杂系统进行管理。认识和解决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包括金融市场的繁荣与萧条、社会不平等的扩大与缩小、气候变化的临界点等等,要学会用系统思维的杠杆点从根子上进行调控。
思维方式变革5:设计分配。这是要从倒U形曲线转换到网络流的设计分配。传统经济学的经济—社会关系曲线是先有不公平后才有公平的倒U形曲线,即库兹涅茨曲线,穷富差距要变好首先需变糟,经济增长总有一天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公平。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认为,好的发展一开始就要设计公平的分配,让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同步发展,图像模型是从倒U形变成网络流。设计社会公平,要超越传统的单一要素,要探索多元要素的公平再分配,包括基于土地、技术、知识以及生态系统服务等要素创造出来的财富。
思维方式变革6:创造再生。这是要从增长自然会清理污染转换到基于循环经济的再生设计。传统经济学的环境—经济关系,是另一种倒U形曲线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认为先污染后干净是规律,经济增长总有一天会使我们的环境变干净,其经济模式是开采——制造——使用——扔弃的单向线性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认为处理环境与经济的关系,需要改变线性经济这样的生态退化性的生产与消费,要通过循环经济实现物质流的闭合,压低环境峰值实现隧道式发展。21世纪的新经济需要发展循环经济这样的新质生产力,通过基于循环经济的再生设计,把人类经济活动放在充分参与地球物质全生命周期的过程中进行推进。
思维方式变革7:超越增长。这是要从对增长上瘾转换到发展才是硬道理。传统经济学认为经济增长是一个没有止境的上升曲线,发展中国家要高速度增长,发达国家要高速度增长,地球上的经济体都要持续追求增长。其图形是永远的飞机起飞图形,往上没有顶点。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认为,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可以在物理意义上无限扩张,任何经济体对抗这个规律都会最终影响发展。实际上,不断的增长是不可能的,不断的发展才是可以追求的。经济增长应该是从增长到稳态的S形曲线,就像飞机起飞后到了一定阶段要进入平飞状态才是安全的。21世纪经济学提出的挑战性问题是,物质富足到了一定的临界点,人类如何可以用低增长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福祉。
读完这本书,也许我也可以用中国打麻将的方式加上两张图。一张是摸麻将的图,可以用来表述传统经济学的经济增长思想,这是在过去几百年不需要考虑自然界生态物理极限的时候搞经济,麻将牌从少摸到多,追求数量扩张和越多越好;另一张是换麻将的图,可以用来表述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高质量发展思想,这是在当前需要考虑地球物理极限的时代搞发展,在总量控制的情况下换麻将,用一定的物质投入实现尽可能高的社会福祉。一句话,研读《甜甜圈经济学》,就是要实现经济学思维模式从摸麻将到换麻将的根本性转换!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推荐文章5: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美】托马斯·索维尔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通过本书,我们将会了解价格、投资和国际贸易等方方面面的知识,也会对媒体、政治家、公知的言论保持警醒和怀疑,不再不加批判地用“穷人”和“富人”来区分不同的人群。
简介:
托马斯·索维尔,美国当代杰出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大师,芝加哥经济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现为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曾在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等讲授经济学,还在政府部门担任经济学顾问,获得过包括总统人文成就奖、全国人文学科奖、布莱德雷基金奖在内的众多荣誉。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推荐搜索词:
1.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电子版
2.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保罗·海恩
3.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托马斯索维尔
本文标题: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