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征北战》是新中国第一部军事题材影片,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三真”:真枪、真弹、真战士!为了拍摄这部电影,华东军区出动了一个野战师,其中一个团是从抗美援朝战场回国参加拍摄的,这就让人好奇,究竟是哪一支英雄部队参与了影片的拍摄呢?网上并没有明确的消息,但通过种种蛛丝马迹,可以猜出这支部队很可能就是在长津湖痛打美军陆战一师第7团的79师235团。


  作为新中国第一部军事题材影片,却没有交给八一电影制片厂,而是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来拍摄,而拍摄的费用却又不是由上影厂来筹措,而是时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长的陈毅元帅从华东军区的军费中挤出来的100亿元(旧币),最后全部是按军事演习的费用出的帐,由此可见陈毅元帅对这部电影的重视程度。


  为了拍摄得真实,陈毅还调派了一个野战师参加拍摄,其中有一个团是直接从抗美援朝战场回国的。至于道具,那直接就是真家伙,从三八大盖、春田步枪到汤姆逊冲锋枪、布伦轻机枪,再到马克沁重机枪、105榴弹炮,乃至坦克装甲车,没有一件是道具,全部都是真的。子弹也是实弹而不是空包弹,扮演机枪手刘永贵的仲星火回忆,他拍一场戏就打掉了400发实弹。


  【电影中的枪械全是真家伙】


  至于是哪一支志愿军部队参加了拍摄,网上并没有记载,但通过许多的蛛丝马迹还是能发现一些端倪。《南征北战》是一部讲述伟人运动战思想的电影,讲述的是华东战场莱芜战役前后的故事。既然是讲华东战场的故事,原三野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都被请来当起了顾问。陈毅亲自参与了剧本和台词的修改,粟裕则详细地讲述了当年莱芜战役的细节。


  电影于1951年春开拍,此时在抗美援朝前线的原三野部队,只有曾在长津湖与美军陆战一师血战的9兵团三个军,他们原来都是陈粟首长的麾下。但三个军共有36个团,是哪个团被选中了呢?据导演成荫回忆,陈毅元帅是就近选的部队,这下选择范围就大大缩小了,距离上海最近的,自然是无锡的27军了。但27军也有12个团,为什么就一定是79师235团呢?这就不得不说下这个团了。


  【电影中的蒋军装甲车】


  235团是华野部队一等一的主力,在济南战役中,235团第一个登上济南城头,被授予“济南第一团”荣誉称号。孟良崮战役,235团攻艰克难;莱芜战役,235团运动歼敌;淮海战役,俘虏杜聿明;渡江战役,第一个登上南岸;解放上海,诞生了“霓虹灯下的哨兵”。


  1950年11月27日,长津湖战役打响,79师向柳潭里的美军陆战一师第5团和第7团发起了猛烈进攻,经过一夜激战,235团2营攻占了陆战7团2营D连防守的1282高地,将D连大部歼灭。1282高地的失守等于在美军头上架了一把刀,28日天亮后美军开始疯狂反扑,飞机投下的燃烧弹将整个高地烧成火海,但2营和赶来支援的3营如同惊涛骇浪中的礁石,牢牢地守住高地岿然不动。一天打退美军6次进攻,歼灭E连大部,并将连长击毙。


  【剧中的战士们除了铁牛外,都是真正的志愿军战士】


  到29日,美军见久攻不克,遂以重炮对高地进行毁灭性轰击。战斗中,曾第一个登上济南城头的“济南英雄”、8连连长李永江牺牲。战至12月1日,陆战一师开始南逃,235团一路追击至困水里,次日凌晨2时,3营向美军A连驻守的1542高地发起突然袭击,一举攻克1542高地。许多美军士兵都是在睡袋中被打死的,此战235团3营全歼陆战7团一个加强连,首开我军一个营全歼一个加强连的战例。


  此后,235团(含临时编入的236团2营)不顾又冷又饿,一路追击美军至下碣隅里,终因疲劳到了极限,被美军逃走。此役235团歼灭陆战一师数百人,俘虏60人。用最简陋的武器打得美军胆寒,不愧是华野的主力部队。长津湖战役后,235团随27军留在朝鲜休整。


  【经典的张军长的形象】


  如果仅凭235团的强悍表现就确定是他们出演的似乎还有失客观,那么我们再返回来看看《南征北战》中的张军长。此人原型大家都觉得是张灵甫,但在最后被俘时用石头砸自己的头企图自杀的桥段却来自于杜聿明,能把张灵甫和杜聿明关联在一起的,只有235团了。陈毅元帅亲自修改的剧本,设定这个情节或许就是在向英雄致敬,如果不是由235团来出演,为什么要加入这个情节呢?让英雄自己来演自己,再合适不过了。


  当再次看到《南征北战》时,不由得更加肃然起敬,那一张张朴实的面孔,很可能就是在长津湖与美军浴血厮杀的真英雄!


  往期导读:导演看了志愿军扮演的敌人直摇头:我们演的是敌军,请猥琐一点


本文标题:再好好看看《南征北战》,里面的战士,或是长津湖英雄们的真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