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推荐文章1:这,就是陕西

  欢度中秋 喜迎国庆


  今年国庆和中秋重合,


  假期长达八天,


  你准备怎么度过呢?


  如果你打算来陕西旅游,


  那么,


  就更不能错过这份最强“陕西旅游大全”。


  古老与现代、传统与时尚完美融合的陕西 摄影@肖晖


  到陕西,你会瞬间感受到


  历史的力量、文化的博大、文明的传承。


  陕西旅游到底有些啥?


  以后如果再有人问,


  就把这条微信发给Ta!


  文化大省


  这里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是孕育伟大和文明的神奇沃土,


  5000年的文明绵延不断,


  拥有众多中华文明的标识。


  △


  陕西是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和炎帝的诞生地、部族发源地和陵寝所在地。炎帝发明耕作技术、找到“五谷”,被尊为“神农”。黄帝的玄孙后稷在陕西“树艺五谷、教民稼穑”,被称为中国农业始祖。


  △


  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城市,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


  △


  西安还是丝绸之路起点,2100多年前,汉中城固人张骞从长安出发,两次出使西域,开辟出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


  △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篇之作“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描写的就是渭南合阳黄河湿地。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


  ▼


  △


  史圣韩城司马迁著就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


  中国传统医学鼻祖秦越人,在陕西治病救人、名扬天下,被尊为神医扁鹊,铜川耀州的“药王”孙思邈,把养生思想研究推至最高境界。


  △


  陕西还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国革命从艰难困苦,逐步走向胜利光辉。


  古迹遗址


  陕西省留下5万多处珍贵遗址,


  100多万件馆藏文物,


  其完整性、丰富性和至高性举世罕见,


  每一处遗迹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


  △


  陕西省埋藏着82座大型帝王陵寝,黄帝陵号称“天下第一陵”。


  (唐陵,摄影@常志强)


  △


  兵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过。


  △


  距今4300年的石峁遗址,是迄今发现中国规模最大的史前城市遗址。


  △


  西安明城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设施。


  雪后大明宫丹凤门摄影@苟秉宸


  △


  除了以上景点还有城固上元观镇、汉阴漩涡古镇、石泉后柳古镇、旬阳蜀河古镇、瀛湖流水古镇、丹凤棣花古镇、镇坪红岩寨、留坝留侯镇、澄城尧头古镇、西乡骆家坝古镇、太白山庵领古镇、勉县诸葛古镇等。


  自然景观


  陕西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


  3个气候带,


  自然形成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域,


  造就了陕西集江南水乡、


  平原沃野和高原沟峁于一体、


  多姿多彩的景象。


  △


  陕西的山,首推秦岭,它是中国南北气候地理的分界线,长江黄河的分水岭和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被誉为“中国人的中央国家公园”,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铸就了秦人的脊梁。


  (航拍秦岭群峰,摄影师@刘忠文)


  △


  陕西之水,以秦岭为界,北属黄河水系,南属长江水系,黄河流域主要有渭河、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等,长江流域主要有汉江、嘉陵江、丹江、旬河、牧马河等。


  (八水绕长安)


  △


  还有,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并称“秦岭四宝”。


  民俗风情


  陕西的民俗文化与历史文化交融相映、


  多姿多彩,


  囊括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


  “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所划分的所有类型。


  (陕北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


  (秦腔绝技吐火,摄影@陈团结)


  (华阴老腔)


  (陕北剪纸)


  (安塞腰鼓威震四方,摄影@郭志东)


  美食特产


  陕西人爱吃辣子、习惯吃面。


  陕西传承发扬宫廷美食技艺,


  兼收各民族饮食之风,


  形成了独特的三秦美食文化,


  特产非常丰富。


  你以为陕西美食只有面、面、面吗?


  还有这些!


  别眨眼哦~


  △


  羊肉泡馍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食后回味无穷。


  △


  肉夹馍陕西省汉族特色美食。陕西地区有使用白吉馍的"腊汁肉夹馍"、宝鸡西府的肉臊子夹馍、潼关的潼关肉夹馍,肉夹馍是陕西著名小吃。


  △


  肉丸胡辣汤源自西安,区别于外地的是汤要勾芡。汤里有浑圆的牛肉丸子,切成块状的土豆、莲花白、胡萝卜、菜花、芹菜等。先用牛羊骨熬汤,下牛肉丸,烩菜,最后勾芡而成。


  △


  凉皮为陕西特色小吃之一,又称陕西凉皮。凉皮分为米面皮和面皮两大类,米面皮实为米皮。现有西府宝鸡擀面皮、汉中米皮、秦镇米皮等流派。


  △


  陕西锅盔,又叫锅魁、锅盔馍、干馍,是陕西省关中地区城乡居民喜食的汉族传统风味面食小吃。锅盔源于外婆给外孙贺弥月赠送礼品,后发展成为风味方便食品。


  △


  荞面饸饹是陕西省著名的汉族面食小吃。被誉为北方面食三绝之一,与兰州拉面、山西刀削面齐名,古称"河漏",主料除荞麦面粉外,还有食用碱和食盐。


  △


  陕西八大怪,油泼辣子一道菜,在陕西,无论贫贱富贵,油泼辣子每家必备。


  最后


  还有个好消息告诉大家


  陕西向全国游客发放千万元旅游消费券


  为促进旅游消费、释放消费潜力,9月29日起,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将通过阿里巴巴旗下综合性旅游出行服务平台“飞猪”,向全国游客发放千万元陕西旅游消费券。


  本次发放的陕西旅游消费券分为旅游团队专用消费券和星级饭店消费券,适用于在陕西注册登记的部分旅行社和星级饭店。具体旅行社和星级饭店名单,将于每期消费券投放时,在省文化和旅游厅官方网站以及各大媒体平台同步公布。


  旅游团队消费券计划分三期发放,第一期拟发放总面值500万元的散客旅游专用消费券,每张消费券面值50元,共计10万张,满500元即可使用1张。每人限领2张。


  星级饭店专用消费券分三期发放,第一期拟发放的消费券总面值525万元,每张消费券面值75元,共计7万张,满500元即可使用1张。本次发放每人限领1张。参与活动的星级饭店每张消费券再对应优惠25元。


  本次消费券发完即止,使用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推荐文章2:《诗经》里最美的春天

  宅在家里久了,


  总是格外想念门外的风景,


  想见春日的美好。


  春光不会偏袒任何人,


  在《诗经》中,


  草木鸟虫、山川河泽、日月辰宿、季节流转,


  都给人以眷眷可亲之感。


  关关的雎鸠声,娇娇的黄鸟鸣,


  三月春日溱洧水畔手执草嬉戏祈福的少男少女,


  ……


  都给人以无限美的遐想。


  只要你用心感受《诗经》里的春天,


  景色就在你的心间。


  春天,给人带来一丝丝慵懒的睡意。人们梦着,想着,仿佛自己是睡在广袤的平原里,睡在绿油油的田野里,睡在那静旎迷人的夜色里,睡在心中期许的思无邪的世界里。


  诗三百中,提到植物 130 多种、动物100 多种,其中涉及鸟类 30 多种……几乎篇篇皆是草木鸟兽之名。这一度很令我惊奇:怎么回事?古之诗人都是博物学家吗?


  从诗经的春天里走来,清雅,潇洒,挽一轮明月,携一缕清风,赏春光无限,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盎然春意里,手执一卷《诗经》,觅古人笔下的野菜春蔬,鸟兽虫鱼,定是春日里最美好的时光。


  

  出自:《国风·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荇(xìng)菜


  《诗经》三百第一篇,荇菜打头阵。几千年过去了,提到荇菜,无论妇孺老幼,都能吟出那句“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春日照耀下,水泽河畔旁,两只水鸟喜悦地嬉戏欢笑,一雄一雌,鸣声和谐。荇叶漂浮于水面上,河流里徜徉着原始的沉静和生动。河岸边,一位年轻美貌婀娜曼妙的女子在洗荇菜,纤纤小手下流淌着丝丝缕缕的碧绿,或左或右,漂摇无方。不知何时,一个男子在岸边驻足,静静沉醉于这样一幅美好的画面里,呆了痴了,于朦朦胧胧中品味着生命的广阔与美丽。


  上世纪二十年代,诗人徐志摩又有了流传于世的《再别康桥》,里面写到 :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优美的节奏像诗歌中浮现的青荇涟漪般荡漾开来,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洋溢着独特的审美快感。那自然里的浮云、碧树,那康河里的青荇,都成为了他唯美诗篇的发源。在美丽的人生邂逅荇藻,就像有缘偶遇了一位内心真情透彻的公子。伴随着他的挥手投足,一颦一笑,进入了一个广阔而深远的干净的精神世界——荇藻在水中忘情的摇曳,光滑如丝,透明如梦,呈现在富含深情的人们面前。


  

  出自:《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薇


  “薇”是一种什么植物?《汉典》是这么解释的 :草名,又名“大巢菜”。一种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花开紫红色,结寸许长扁荚,中有种子,可吃。俗称野豌豆。


  唐代白居易在《续古诗十首》这样描述采薇的场面 :“朝采山上薇,暮采山上薇。岁晏薇亦尽,饥来何所为。”早上去采摘豌豆尖,黄昏也去采摘,但是野豌豆没有了,拿什么来充饥?一个“薇”字,让世人尝尽大唐平民百姓生活的苦。


  时过境迁,国家昌盛,今天那小小的薇——野豌豆,已不再是我们的“菜”。但它所承载的历史沉重感,已超过了事物本身。愿以后的日子,人们不再拿野豌豆来充饥。


  

  出自:《邶风·谷风》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


  薄送我畿。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荠


  开在早春田边溪头的荠菜花,是春天时节的象征。精致而典雅的白色花朵,宛如天上繁星般散布在江南大地上。作为一种野菜,它的味道如何?诗句里已经直接地表达了 :味道甘美。


  宋代词人严仁《玉楼春·春思》说“春风只在园西畔,荠菜花繁胡蝶乱”。暮春的风光只在庭园的西边,荠菜花开得正好,蝴蝶也飞来飞去忙乱。


  迎着和煦的春风,品味着这些描写荠菜的文字,字里行间里飘袅而出一股浓浓的荠菜香,陶醉的不仅仅是人们的味蕾,还有品尝荠菜的心情。


  

  出自:《小雅·出车》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有时候,春天来得很慢,让人们充满了期待,不知道何时会真正到来。而春天来了之后,花草都会长得很快,生机勃勃。田野间,辛勤的女子们在一起高高兴兴地采摘着白蒿。诗经中提到的蘩,即为白蒿。


  古书《尔雅·释草》写到 :“蘩,皤蒿,又,蘩之丑。秋为蒿。俗谓之蓬蒿菜,叶似艾,粗于青蒿,白于众蒿,可为菹。”


  民间将白蒿做成菜团的做法流传至今。将白蒿洗净剁碎,拌上少许面粉,将面粉搓匀,然后上笼屉大火蒸。气上了后,改中火蒸十五分钟,再改小火蒸五分钟起锅,倒在盘子里,泼上花椒辣子油,搅拌均匀,盛在碗里,调入蒜泥、盐、香油、醋,口感真心不错。那种味觉,估计很多爱吃的人都会一直惦记着吧。


  

  出自:《鄘风·桑中》


  爰采葑矣?沫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


  春天是美丽的,微风柔和,空气清新,太阳温暖。田野里的麦苗像一片绿色的海,星罗棋布的村庄是不沉的舟,纵横交错的是弯曲的河道,涌动着绿色的充满生命气息的波涛。辛劳的采摘人在采摘葑菜,去哪里采摘葑菜呢?


  自然是在那春光明媚下的沫水东边。采摘的同时,人们牵挂的又是谁?也许是那漂亮的姑娘。在那个时代,这种叫“葑”的蔬菜已经伴随着这首诗走进了千千万万的人们心里。葑,又可称为蔓菁,芜菁,九英菘,合掌菜,芥蓝,擘蓝等,就是民间人们常说的大头菜。


  “三春已暮桃李伤,棠梨花白蔓菁黄。村中女儿争摘将,插刺头鬓相夸张。”唐诗人元稹在《村花晚》的描写,将葑菜的朴素和静谧比作原野上的柔柔春风,心田的绿意,生命的新鲜吹拂着这美好的宠儿,永远是那样至真至纯,令人心旷神怡。


  

  出自:《豳风·东山》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鹳鸣于垤,妇叹于室……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出自:《小雅·鹤鸣》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皋,沼泽地 ;九皋,言沼泽之多。鹤通常栖息在大型湿地中,且叫声响亮,因此古代诗人的描述与其习性是相符的。作为一种意象,鹤在中国古典诗画艺术中被频频呈现,并成为卓尔不群、品行高洁的象征。鹤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属于特别罕见的鸟类。


  但是,现在还有几人在野外见过鹤、听过鹤鸣?目前,分布在中国的鹤有 9 种,如白鹤、丹顶鹤、白枕鹤等,多数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因为它们几乎都已是濒危乃至极度濒危物种。


  

  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出自:《邶风·匏有苦叶》


  两骖雁行——出自:《郑风·大叔于田》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出自:《小雅·鸿雁》


  鸿飞遵渚——出自:《豳风·九罭》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出自:《郑风·女曰鸡鸣》


  《诗经》中,有 5 首诗提到了大雁,《邶风·匏有苦叶》里“雝雝鸣雁,旭日始旦”说的是雁群在清晨鸣叫 ;《郑风·大叔于田》里的“两骖雁行”是说两侧的马儿像雁阵一样整齐 ;《小雅·鸿雁》与《豳风·九罭》里的“鸿雁于飞,肃肃其羽”和“鸿飞遵渚”都是描述雁的飞行 ;而《郑风·女曰鸡鸣》中,“将翱将翔,弋凫与雁”则是指对大雁的捕猎。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在后世的中国古典诗词中,关于大雁的描述更加数不胜数。


  

凤凰

  出自:《大雅·卷阿》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


  蔼蔼王多吉人,维君子命,媚于庶人。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翙翙(音同“汇”),振翅而飞之声也;蔼蔼,众多也。此诗以凤凰高翔起兴,虽为咏唱周王得众多贤才相助的“颂王”之作,但其“高岗朝阳,梧桐生焉,凤凰飞鸣,直达于天”的描述,确实是形象鲜明,气势壮美。


  此后,梧桐凤凰,遂成固定搭配,沿用至今。古诗里的相关词句可谓比比皆是,如 :丹丘万里无消息,几对梧桐忆凤凰。(唐李商隐《丹丘》)愿闻四海销兵甲,早种梧桐待凤凰。(明刘基《普济寺遣怀》)高梧百尺夜苍苍,乱扫秋星落晓霜。如何不向西州植,倒挂绿毛幺凤皇。(清郑板桥《咏梧桐》)


  其实,伟大的《诗经》,其本身不就正如鸣于高岗、上傅于天的华丽的凤凰,给中国古典文学乃至我们的文化传统,带来了无比深远的影响吗?


  《诗经》中隐存着一个无限深广的世界。


  所以读《诗经》,不仅要用心,用情,


  还要用智慧,甚至用生命!


  待得山河无恙,


  等春风十里,等爱人团聚,


  在春和景明的时候,


  我们一起携手奔向户外,


  看看山河草木怎样长出诗意,


  看看鸟语花香怎样演绎春日旖旎,


  看看大美中国,别样的魅力。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推荐文章3:关雎及其译文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去挑选它。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关雎》的内容其实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诗经》的时代是对贵族的泛称,而且这位“君子”家备琴瑟钟鼓之乐,那是要有相当的地位的。以前常把这诗解释为“民间情歌”,恐怕不对头,它所描绘的应该是贵族阶层的生活。另外,说它是情爱诗当然不错,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爱情诗。这原来是一首婚礼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赞美新娘、祝颂婚姻美好的。《诗经·国风》中的很多歌谣,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娱乐功能,又兼有礼仪上的实用性,只是有些诗原来派什么用处后人不清楚了,就仅当作普通的歌曲来看待。把《关雎》当作婚礼上的歌来看,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也是喜气洋洋的,很合适的,当然这首诗本身,还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态出现的。之所以如此,大抵与在一般婚姻关系中男方是主动的一方有关。就是在现代,一个姑娘看上个小伙,也总要等他先开口,古人更是如此。娶个新娘回来,夸

本文标题:关关雎鸠在河之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