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蒲公英的图片推荐文章1:蒲公英抗炎效果好,可应该吃叶子还是根部?吃法不同效果也不一样

  蒲公英,部分地区也叫婆婆丁,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很多人不知道蒲公英和根的区别,因此吃错后,非但没有起到最佳食用效果,反而还出现了身体不适。


  实则虽然都是蒲公英的一部分,但它的叶子和根部效果却不一样,相比于蒲公英根部,叶子更适合春季采摘,当蔬菜食用,比如馅料或者凉拌菜等等,都是别有一番滋味。


  大家可不要小看这种野菜,营养价值是非常可观的,每百克蒲公英含有53千卡、蛋白质4.8g、脂肪1.1g、碳水化合物7g、维生素A613微克、维生素C47mg、胡萝卜素7450微克、镁54mg、钙216mg、钾327mg、磷93mg......


  在中医上还普遍认为,蒲公英叶子,有较强的清热解毒、利尿祛湿,可用于湿气重,有炎症的人群。由于鲜嫩的蒲公英根部,极易被采摘断,加上在晒干过程中,还极易因为湿度大,增加细菌滋生等,饮用隐患较大。


  反而,对于更适合吃蒲公英根部的人群,为了效果更好,最佳采摘时期可以选择秋季,干蒲公英根部光整体的苦性增加了许多,比蒲公英叶子更占优势的还是它保护肝脏的能力,在此大家可以根据咨询情况去选择。


  另外,大家在春季采摘蒲公英时,还需要注意几点:


  要识别是否为真正的蒲公英,对于采摘新手来说,如果你不认知蒲公英,切记不要乱采摘,这是因为一旦接触到有毒的野菜,还容易出现多重危险,轻则出现腹胀、腹泻、过敏,重则还可能危及生命。


  与此同时,虽然在民间蒲公英被称为天然的抗生素,但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再好的食物也需要大家适可而止,并且,中医上认为若过多食用蒲公英,由于它属于性寒的食物,一方面体质虚寒、消化不良的人群要注意避免,另一方面即使可以吃蒲公英,过量食用也可能导致“副作用”,出现腹泻、消化不良等。


  对于经常采摘野菜的人,同时也需要注意的是,采摘地点的选择,如果你喜欢在公园、马路边、郊外等容易涉及农药、空气污染的地方采摘,不仅重金属含量容易超标,含有较多的农药残留,还可能影响整体的口感,最终食用后增加机体食物中毒的概率。


  由此来看,要想更健康安全的食用野菜,更建议大家选择正规的超市,由于人工饲养的野菜,在进入市场之后,都符合了《无公害蔬菜种植标准》,不光是平时的饲养,还有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上都是健康安全的,加上每年的抽检,都能够让大家放心。


  真正蒲公英的图片推荐文章2:真假蒲公英,你都见过吗?

  蒲公英还有真假之分?


  的确是这样:真蒲公英,就是蒲公英。而假蒲公英,则是猫耳菊。


  这两种植株实在太相像,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以假乱真“:


  狮牙叶子如莲座,中央玉立是花梗。


  开黄花兮结白球,风吹绒球小絮飘。


  猫耳菊:


  可是在专业之人如苍耳老师(其实也是三脚猫:)的眼中,要分辨也挺容易:看花梗和叶子就好。


  花梗空心、不分枝,叶面挺平滑,那就是蒲公英。


  花梗实心、有分枝,叶面多细毛,那就是猫耳菊。


  蒲公英和猫耳菊的嫩叶均可作为美味的食材,而干根则可研磨制成“代用咖啡”。


  这是啥叶子?


  最后解释一下:它为什么叫”猫耳菊“呢?


  这个来自英文:catsear(cat's ear:猫耳朵),然后它和蒲公英一样,都是在菊科。


  那为什么英国人又叫它catsear(猫耳朵)呢?


  首先看叶形:整体是边缘有锯齿的长带形,但是那叶尖很像猫耳朵。


  但是蒲公英也是如此,所以其次要看:质地。


  前面讲过,蒲公英叶子是平滑的,而猫耳菊叶子则有一层细绒毛,摸起来就像-猫耳朵。


  综合这两点,“猫耳菊”之名还是蛮恰切的。


  那么现在,你会辨别真假蒲公英了吗?


  猫耳菊:


  真正蒲公英的图片推荐文章3:蒲公英是抗癌之王,不仅能杀死癌细胞,还能降血糖?告诉你真相

  蒲公英泡水包治百病?


  武汉60岁的魏婆婆两个月前上了火,嗓子不舒服,干干的,在邻居的推荐下,她开始喝蒲公英茶来降火。别说,喝了几天还真的有效果,上火的症状消失了。


  魏婆婆想着这么好的东西,应该经常喝,于是再也不喝白开水了,一口渴就喝蒲公英茶。就这样坚持了两个月,没想到两个月后,魏婆婆忽然闹起了肚子,腹痛不止,还拉肚子,情况严重,不得不到医院进行检查。


  接诊的医生通过分析,马上找到了魏婆婆腹痛、腹泻的真凶,正是蒲公英茶。


  “不是说蒲公英泡水有好处吗,怎么到了我这里就伤身呢?”魏婆婆疑惑地问道。


  “蒲公英性寒,虽然泡水喝有好处,但是经常喝很容易引起腹泻肚子不舒服的问题。”医生严肃地告诉魏婆婆,“一周喝三四次就可以了。”


  蒲公英泡水是民间流传最广的养生方式了,甚至还有说法认为它能抗癌、降血糖,传得神乎其神,其实蒲公英茶也不能随便饮用。


一、蒲公英是抗癌之王?两天就能杀死癌细胞?

  关于蒲公英根在48小时内就能杀死98%癌细胞的说法最早来自于一个叫health eternally的英文网站,但是该网站并未提到具体的研究。经过进一步查证发现,该研究是由加拿大温莎大学的Pandey教授进行的,通过体外实验,蒲公英根部的提取液大面积地杀伤了癌细胞。


  那么,蒲公英真的能抗癌吗?湖北省中医院甲状腺疾病诊疗中心主任左新河教授表示,用蒲公英泡水喝只是针对炎症导致的结节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对肿瘤并没有经过验证的治疗效果,如果发现肿瘤一定在专科医院进行诊治。


  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有很大的区别,实际上,目前对蒲公英的成分和应用还缺少深入的作用机制分析和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对不良反应的数据分析数据也是缺乏的,大部分种类的蒲公英还处在物种鉴别阶段,还没有开展深入的研究。


二、蒲公英泡水,还能降血糖?

  蒲公英中富含有维生素C、胡萝卜素、铁、钙、叶酸、锌等多种微量元素、天然抗氧化物以及膳食纤维等,而且还含有蒲公英甾醇、蒲公英多糖、有机酸等营养物质。其中,蒲公英多糖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因此有些高血糖患者喜欢用蒲公英泡水喝。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新鲜蒲公英中含有大量的草酸,直接泡水喝很难泡出蒲公英的有效成分,蒲公英必须要炮制后才可以入药。


三、蒲公英泡水要慎重,别乱吃

  唐山市中医医院药学部的中药师谷峙樾提到,蒲公英虽然对人体有不少的好处,但是这几个禁忌要知道:


  1、别大量饮用


  就算是正常体质的人也不能大量饮用蒲公英泡水,通常每天的饮用量为3~5克比较适合。如果过量饮用蒲公英泡水容易损伤身体,甚至会引起呕吐、恶心、腹泻等症状。


  2、最好喝温热的


  蒲公英泡水最好要趁温热的时候喝,如果放凉了就最好不要喝,否则容易导致腹泻等不适。


  3、低血压的人少喝


  用蒲公英泡水喝具有一定的降血压效果,因此低血压人群最好少喝。


  4、脾胃虚寒的人别单独喝


  蒲公英性寒,所以脾胃虚寒的人最好不要单独喝蒲公英水,可以加入温和的食物一起泡水,能起到中和的效果,比如可以加入姜片、红枣、玫瑰花等一起泡水喝。


四、蒲公英除了泡水,怎样吃有营养?

  新鲜的蒲公英吃法多样,除了可以泡水喝之外,还可以凉拌、煮粥、做汤等。


  1、凉拌蒲公英


  将适量的蒲公英叶子清洗干净,焯水后切成小段,根据口味加适量的盐、香油、味精、蒜蓉等调味就能食用,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效。


  2、蒲公英粥


  用新鲜的蒲公英和粳米一起熬成粥就可以食用,有助于清热解毒。


  3、蒲公英猪肝汤


  蒲公英在养肝明目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需要和猪肝一起做成汤来食用。将处理干净的猪肝切成薄片后加生粉进行腌制,然后起锅烧开适量的清水后放入蒲公英稍煮片刻,再加入适量的盐和芝麻油等,最后将腌好的猪肝放入,大火煮开后就能食用。


  蒲公英在中医上也是一味良药,但是它的抗癌作用并不明确,盲目大量饮用蒲公英茶来养生,也可能会造成腹泻等不适出现,所以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学会正确食用蒲公英,用对是宝,用错可能就是毒。#头号周刊#


  参考资料:


  [1]岑丽航,肖瑞琳,李苗,王珍珍,常冰梅.蒲公英的抗癌抗炎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20,47(11):954-961.DOI:10.13220/j.cnki.jipr.2020.11.010.


  [2]吃“鲜”的季节,“药草皇后”蒲公英怎么吃?.河北中医药.2021-03-04


  [3]春天品野菜 怎能少蒲公英.中国家庭.2017-03-08


  未经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真正蒲公英的图片推荐文章4:“药草皇后”蒲公英,养肝排毒,根、叶功效各不同,但5类人慎吃

  春天,草长莺飞,也正是各种野菜的成长期,田间地头,或林间野地里都随处可见~有些不但可以做菜吃,还能入药。


  比如蒲公英,素有“药草皇后”之称,它有保肝利胆,清热解毒,利尿排毒,促进代谢,消炎抗菌等多重功效。


  春季吃点蒲公英,既顺应时令理肝保肝,又应对春季多发的流行病。


  1肝脏受损


  蒲公英甾醇是蒲公英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研究表明,蒲公英甾醇对包括肝损伤、肺炎在内的多种疾病具有潜在的防治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肝脏。


  2眼睛不适


  常出现眼睛酸涩、胀痛,或是迎风流泪、见光刺眼等症状,很大可能是肝有虚火、实火导致的。蒲公英性寒,入肝经,可祛肝火,使用一些蒲公英泡水,缓解此类症状。


  3乳腺增生


  肝郁是乳腺增生的重要原因。蒲公英可通肝经,有祛火、消炎、清热解毒的作用,常吃些蒲公英做的菜,对乳腺肿瘤伴有热毒有一定的效果,也可缓解乳腺增生的情况。


  4口腔溃疡、胃溃疡


  有胃火或者中焦湿滞的人,会出现口臭、胃部灼烧感、反酸、常有口腔溃疡的表现。此时,吃些新鲜的蒲公英菜或可用蒲公英煮水喝,可缓解此症状。


  有研究表明,蒲公英能够辅助杀灭幽门螺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菌,有一定的护胃功效。


  5高血压


  蒲公英成分中含17种氨基酸,且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在各种氨基酸中,最值得称道的为γ氨基丁酸。它在人脑能量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可促进乙酰胆碱合成、辅助降血压。


  6心血管疾病


  蒲公英中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研究表明,β-胡萝卜素在人体内能转变为维生素A,而维生素A能以多种途径参与、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对于心血管的保护有很大的好处。


  ? 小贴士:5类人不能吃蒲公英


  ①阳虚体质的人


  特征: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


  ②经期女性:可能会引起血脉凝滞,造成痛经。


  ③哺乳期女性:性寒凉,易伤及母体、引起婴幼儿不适。


  ④孕妇:可能有滑胎、动胎之弊。


  ⑤过敏体质者:少数人对蒲公英过敏,可能会产生荨麻疹。


  蒲公英浑身是宝,对于三高人群、常需饮酒人群等都有好处。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蒲公英根、叶的养生功效并不相同,吃对了,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1蒲公英根:清热养胃


  蒲公英根部生物碱含量最高,所以药用价值最高,消炎效果最好,如果口干舌燥、口腔溃疡、易感冒、易发热、嗓子疼等上火症状明显的,建议根部一定要保留,可以泡水喝。


  除了可以帮助人体清热、祛肝火。蒲公英根部还富含各类营养素,能养护胃部黏膜,促进胆汁分泌。


  2蒲公英叶:杀菌排毒


  蒲公英叶中含有丰富的绿原酸,含量略高于根部。用叶泡水喝可抗菌消炎,促进身体排毒,对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好处。


  但需要注意的是,蒲公英性寒,过量易伤脾胃,食用需要注意量。


  1


  凉拌蒲公英


  消炎


  春季刚冒出嫩芽的蒲公英甚是鲜嫩,洗干净凉拌吃,口感爽口,还有助于消炎抗菌~


  做法:


  ①蒲公英清洗干净后焯水,焯好的蒲公英切段。


  ②在碗中放点盐、适量的醋、糖、芝麻油,搅拌开后淋在切好的蒲公英上。


  2


  仙草茶


  理气和胃


  做法:蒲公英、石斛、甘草各3克。开水冲泡十几分钟后,即可饮用。


  功效:石斛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的功效;甘草可以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和蒲公英搭配在一起,适合胃气不顺、长期便秘的人饮用。


  3


  蒲公英玉米饼


  祛火润燥


  食材:蒲公英、银耳、彩椒、玉米粉、面粉


  做法:


  ① 将蒲公英焯水切碎,银耳泡发,彩椒切块。


  ② 玉米粉、面粉以3:1的比例混合,加入清水搅匀,呈粘稠状。倒入蒲公英,放入少许姜末、盐提味。


  ③ 锅中倒入底油,三成油温下面糊,将面糊摊成饼,成熟后盛出备用。


  ④ 另起锅,锅中倒入少量水煮沸,放入银耳、彩椒煮熟,勾入水淀粉,将汤汁浇淋在饼上即可。


  蒲公英玉米饼有祛火润燥的功效。同时它还帮助补充膳食纤维,促进消化防便秘。


  窗外天气正好,休息时和家人朋友一起去野外踏踏青,路上或许还能摘点蒲公英做道小菜,享受这个春天~


  喜欢这篇内容的话,欢迎点赞、评论、转发,让更多的朋友了解养生、健康知识!


  真正蒲公英的图片推荐文章5:随处可见的蒲公英,你真的了解它吗?

  “我们的爱情就像蒲公英,被风吹到了未知的领域”。说起蒲公英,似乎无人不知,但正是这样一种耳熟能详的植物,也有很多人“傻傻认不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蒲公英。


前言

  图〇:蒲公英的花序


  “蒲公英”一词,有两层含义。狭义的解释,仅指拉丁学名为Taraxacum mongolicum的物种,中文正名就叫蒲公英,没有前缀修饰语;此外,蒲公英亦可泛指菊科蒲公英属的所有物种,该属共有2000多种,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家族,在我国也有70余种之多。以下出现的“蒲公英”,基本都是广义范畴,如果特指某个物种,会加缀拉丁文名。


蒲公英长什么样?

  图一:蒲公英


  从总体上看,蒲公英是多年生葶状草本,其特征有二:第一,叶全部为基生叶,就是直接从根上长出来,并且密集成“莲座状”。第二,茎为“花葶状”,1根或者数根,直立中空,不枝不蔓,亦无任何茎生叶,上部可能被柔毛也可能没有,唯一的作用就是顶着头状花序。了解到这两点,就可以排除掉许多赝品蒲公英。


  图二


  图三


  简单举两个栗子。图二中的植物,花乍看像蒲公英,但是,且不说其它鉴别特征,仅仅是花茎上的分枝就出卖了它-----这并不是蒲公英,而是长裂苦苣菜。图三是桃叶鸦葱的果序,有一点点类似蒲公英,但花茎上有呈钻状披针形的茎生叶(虽然很不起眼,但也是叶子),蒲公英绝对不会有。


蒲公英的花

  菊科植物的花多数都是头状花序(也有部分短穗状花序),其特征为“花序轴缩短膨大成头状或盘状的花序托,其上着生许多无柄小花,下方常有1至数层苞片组成的总苞”,蒲公英的花正是典型的头状花序。


  图四


  蒲公英属于菊科舌状花亚科,花序全由舌状花组成,没有管状花。每一枚“花瓣”就是一朵舌状花,兼具雄蕊和雌蕊,均为有繁殖能力的两性花。一个花序通常有花数十“朵”,有时100余“朵”,数量多少无一定之规,基本上是看心情;图一中的花就只有数十,图四则要繁盛得多,恐怕超过100。每一朵舌状花的最顶端都是“截平”的,而且有5个齿儿。


  图五


  图六:白缘蒲公英


  把蒲公英的花翻过来,可见其最外层“舌状花”背面有暗色条纹,这是蒲公英属大多数种类的共同特征。舌状花后面是总苞,一般有总苞片数层,最外层总苞片通常较短。总苞片的细微特征,是鉴别蒲公英具体种类的重要依据之一。如图六中的花,最外层总苞片中间有暗绿色带,边缘为宽白色膜质,上端粉红色,据此可判断出这不是普通的蒲公英/T. mongolicum,而是白缘蒲公英/T. platypecidum。


  图六 白花蒲公英


  图七 垂头蒲公英


  蒲公英多数都是黄色花,也有白色、红色或紫红色。图六即白花蒲公英/T. albiflos,花通常白色,少数为淡黄色,分布于西北和青藏高原,寻常见不到;产于东三省和河北的朝鲜蒲公英/T. coreanum同样也具有白色的舌状花。我国没有红紫色花的蒲公英,但有一种垂头蒲公英/T. nutans,花的颜色是独具个性的橙黄褐色;它还是唯一一种花后下垂的蒲公英,其它种类都是死挺到底,或略有弯曲倾斜,但绝不垂头丧气。


蒲公英的叶

  这一章节以广布全国的普通蒲公英/T. mongolicum为例,按照《中国植物志》的描述,在我葱省境内似乎也只有这一种。


  图八


  图九


  蒲公英/T. mongolicum的叶子呈倒卵状披针形、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基部渐狭成叶柄,叶柄及主脉常带红紫色。其基本轮廓相对固定,但具体细节较为多变。一般以羽状深裂的居多,倒向羽状深裂或大头羽状深裂均有之。图八中的蒲公英就是典型的倒向羽状深裂,就像一串箭头;图九的则属于大头羽状深裂,裂片较为平展,倒向程度不明显,还有一些介于二者之间,你也不知道它到底随谁,可能是随心所欲。


  图十


  图十一


  据我观察,干旱贫瘠环境中的蒲公英叶子更多羽状深裂,在肥沃温暖的环境中也有可能不裂,仅边缘有波状齿。像图十中的植株,如不是已经开了花,恐怕很多人会将其打入另册。更有甚者,在同一植株上,有可能同时出现不裂和深裂的叶型,让人摸不着头脑,如图十一。很难用文字来简单概括蒲公英叶子的统一特征,只能靠多看多接触,在实践中拿捏准它的独特气质----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这就是气质分类学的奥义。


蒲公英的果实

  蒲公英会结果吗?必须会,每一棵繁殖能力正常的被子植物都会结果,只有种子而无果实的那是裸子植物。我们通常所说的蒲公英种子,实际上是它的果实。


  图十二 蒲公英的果序


  菊科植物的果实都是不开裂的瘦果。无须对“瘦果”的定义做详细解释,观察一下“葵花籽”以加深感性认识即可,基本结构都那个德行,瓜子壳是外果皮,葵花仁才是真正的种子。蒲公英果实和“葵花籽”最显著的不同之处,就是它的上端有结构精巧的冠毛,可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以达到开枝散叶的目的。轻轻一吹,一朵朵轻盈的微型降落伞便四处飘散,备受儿童喜爱。


  图十三 苦苣菜


  和蒲公英果序类似的菊科植物有不少,容易被误认。比如图二中的桃叶鸦葱/Scorzonera sinensis,果序和蒲公英一样接近完美的球形,冠毛的结构差相仿佛,只是颜色偏黄,略显笨重。如果你把它当成蒲公英,会发现这玩意儿它几乎吹不动,就算吹掉了也飞不远,非常扫兴。苦苣菜的果序偶尔也会被误认为蒲公英,话说这简直就是一团白毛,连个伞状结构都冇得,凭啥给你飞?


蒲公英的食用价值

  早在《唐本草》中,就有关于食用蒲公英的相关记载,“蒲公草叶似苦苣,花黄,断有白汁,人皆啖之”,可表明其广受欢迎乃是“自古以来”;明代《本草纲目》将蒲公英列入“菜部”,谓之“茎、叶、花、絮并似苦苣,但小耳,嫩苗可食”。直至今日,人们仍然对蒲公英青眼有加,比之荠菜亦不遑多让。


  图十四


  图十五:蒲公英沙拉


  图十六:蒲公英煎蛋


  蒲公英的嫩叶可洗净生食,拌沙拉,或蘸酱食用,能最大程度低体会到蒲公英的天然味道,清香爽口,但味道略苦,可能很多人适应不了。也可以开水焯10分钟,加入油盐或其它调料凉拌,这是适用于绝大多数野菜的固定套路。除此之外,可以剁碎做馅料、炒食、煎蛋、做汤等,总之吃法多样,不必赘述,充分发挥想象力就行。除了我国,蒲公英在欧洲和日本也拥有众多拥趸,日本人用它做天妇罗,英国人还会把它的花朵做成鲜花煎饼,可谓“山川异域,蒲公英同食”。


  图十七:栽培的蒲公英


  在很多地方,蒲公英至今还是落草为寇的野菜,未能在传统农田中占得一席之地。这很大程度上是被种子拖了后腿,这玩意儿不好收集啊,一阵风吹来全飘走了,来年咋种?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执著地培育更适于食用的蒲公英品种,也有一定规模的人工栽培。比如四倍体巨大蒲公英,长势堪比菠菜,叶子脆嫩、品质上佳,和在野外风吹日晒的糙货不可同日而语。


蒲公英为什么叫“婆婆丁”

  “婆婆丁”源于东北,是东北人民结合自身情况将原有的日语词汇加以改造的结果。


  蒲公英的日文词汇为“タンポポ”,读作“tanpopo”;而在过去东北的早春,经常可以看到老婆婆在挖蒲公英的场景,于是东北人民借鉴老婆婆的意象,又从蒲公英的长主根联想到紫花地丁的“丁”(蒲公英本就有地丁、黄花地丁的别名),遂将日文タンポポ的读法增删改造为“婆婆丁”。后来“婆婆丁”一词从东北入关,就像小品中的东北腔一样向全国扩散,甚至被远在彩云之南的《滇南本草》所收录。


  这个答案,说起来真是个冷知识。


  真正蒲公英的图片推荐搜索词:

  

  1.真正蒲公英的图片叶子

  

  2.真正蒲公英的图片高清

  

  3.真正蒲公英的图片大全

  

本文标题:真正蒲公英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