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的性格特点推荐文章1:曹立波讲刘姥姥:她智商、情商都很高,是《红楼梦》里的暖心人物

  她自称“庄稼人”,是贾宝玉口中的“贫婆子”,贾母呼唤的“老亲家”;她三进荣国府,所谓“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得过贾家切切实实的帮助,最后也于万难之中救了王熙凤之女巧姐;她心地宽大,任大观园里的姑娘丫头们逗乐取笑,同时又情商超高、自出机杼,有着村野人的聪明和见识。


  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曹立波做客朝内166文学讲座,以视频直播的方式,与红楼同好们共同探讨《红楼梦》中刘姥姥这个人物,讲座主题为“小人物的大视野——刘姥姥进大观园详解”。


  一出场就体现出不凡


  曹雪芹写贾府上下,羁绊众多、人物纷繁,究竟从何落笔呢?于是想到这“千里之外,芥荳之微”,小小的一个人家,就从刘姥姥说起。其实刘姥姥家也并非在“千里之外”,既然当日能够步行在自家和贾府之间往返,理应就是在京郊的一个农户。


  曹立波说,刘姥姥一出场就表现出她的不凡。她女儿家中很艰难,女婿只是唉声叹气的,刘姥姥就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所以她要到贾府去碰一碰。


  《红楼梦》中刘姥姥的原话是:“果然有些好处,大家都有益,便是没有银子来,我也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也不枉我一生。”曹立波认为,这体现了刘姥姥的开放、通达、不保守,具有自我挑战的意识。


  “要是他发一点好心,拔一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粗呢。”直到现在,刘姥姥的这句话也经常被人们引述。所以她抱着试一试的信心,于是带着板儿走进了荣国府。


  《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没有见着贾母,只见了周瑞家的、平儿和王熙凤。有意思的是,借刘姥姥的眼睛,补笔写出了王熙凤住处的豪奢、平儿的尊贵和凤姐儿的排场。


  刘姥姥初见王熙凤 87版《红楼梦》剧照 图片来自网络


  “满屋中之物都是耀眼争光的,使人头悬目眩。”又见平儿“遍身绫罗,插金戴银,花容玉貌的,便当是凤姐儿了。”及至到了王熙凤跟前,见她“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一番描写,混杂着无知、讶异和倾心羡慕,比起之前林黛玉进荣国府时的所见所感,别有滋味。


  换个视角打量大观园


  曹立波指出,第三十九、四十、四十一、四十二回写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红楼梦》全书极为精彩的章节,也为读者认识大观园提供了一个陌生化的角度。


  贾母和刘姥姥 87版《红楼梦》剧照 图片来自网络


  “第四十回左右的时候,刘姥姥、贾母一行人来游园的时候大致到了这样几个比较重要的地方,先到的潇湘馆,然后是秋爽斋,再接下来他们乘船一路向北又看了蘅芜苑,到吃饭的时候贾母看好了藕香榭,她借着水音儿听着曲儿,一方面是精神食粮,一方面是物质食量,贾母是一个特别会享受的老太太。在藕香榭这一带,酒足饭饱之后去栊翠庵,到了栊翠庵院子里贾母说,我们刚吃了酒肉,你那里面供着菩萨,拿点茶水就可以了。妙玉就奉上茶来了。”


  曹立波指出,栊翠庵品茶的时候,为了招待贾母一行人,妙玉拿出来的是很名贵的茶具。里头有一个成窑五彩小盖盅。曹立波说:“我查了一下成化年号的时间段,是1445-1487,我们就按乾隆(1736-1795)初年来算,减一下,也是250多年。如果《红楼梦》写在乾隆年间的话,这个茶杯也是250多年前的,也是很珍贵的古董。”这个小盖盅,妙玉嫌弃刘姥姥用过了要摔碎,在宝玉劝说下“给了那个贫婆子”,因“她卖了也可以度日”。


  出了栊翠庵,刘姥姥一个人误打误撞闯入了怡红院。“我们发现很奇怪的一个现象,刘姥姥到黛玉的潇湘馆误认为是公子的书房,到了宝玉的怡红院她却认为是小姐的绣房,她的种种错觉也是一个特殊的视角。”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87版《红楼梦》剧照 图片来自网络


  在秋爽斋摆饭,凤姐儿和鸳鸯撺掇着拿刘姥姥取笑逗乐,她也不懊恼生气。及至“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刘姥姥又有不俗的表现。曹立波说:“行酒令的情节,刘姥姥也是很不示弱的。大家看一下这三组古牌的造型、颜色。第一个是鸳鸯说‘左边四四是个人’,刘姥姥说‘是个庄稼人’。接下来鸳鸯又说,‘中间三四绿配红’,上三下四,上绿下红。刘姥姥说‘大火烧了毛毛虫’,这个‘三’像毛毛虫,下面的四点像大火。接下来鸳鸯又说‘幺四真好看’,刘姥姥说‘一个萝卜一头蒜’。以前我还曾经错觉过,是不是这个颜色要区分一下?现在看来应该都是红的。鸳鸯又说‘凑成便是一支花’,刘姥姥说‘花落结个大倭瓜’。这个老太太虽然没有多少文墨,但是她还是一个智商、情商都很高的一个不讨人厌的老人。”


  刘姥姥的人生比李纨丰富


  在讲座中,曹立波将刘姥姥的人物形象和李纨相对比。他认为,相比于年轻守寡的李纨,刘姥姥的人生更丰富,个性也更立体。


  凤姐儿和鸳鸯打扮刘姥姥 87版《红楼梦》剧照 图片来自网络


  刘姥姥逛大观园时是秋天,大家采了很多菊花,凤姐儿和鸳鸯等人就将“各色的折枝菊花”给刘姥姥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打扮得像个老妖精”。但刘姥姥自己也非常识趣、非常幽默,她说“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


  曹立波说,其实刘姥姥的一生,虽然很贫苦,但是她的内心似乎比李纨要丰富得多。正如在“送宫花贾琏戏熙凤”一回里,周瑞家的将12朵宫花分别送给贾府里的女孩子,唯独从李纨的窗下绕过去。曹立波认为,李纨只有摘花的份,只有赏花儿的份,但是这个花儿跟自己却没有缘分。


  李纨 87版《红楼梦》剧照 图片来自网络


  他指出,《红楼梦》写了很多“圆形人物”,像杯子这种圆形物体,它没有正面和反面,只有你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三国演义》之前章回小说里的一些人物,有的是平面的,比如说只能看到关羽的忠、勇,只能看到诸葛亮的智,只能看到刘备的仁,你似乎无法看到他的侧面或者反面,这样的人物就是平面化的。在《水浒传》《西游记》当中我们能看到人物比较丰富的侧面,但是它的优点和缺点还是有界限的,还是能分得很清的。《红楼梦》里的人物特点在于他是圆形的,无法区分他的优缺点,有的时候优点之所在也就是缺点之所在。凤姐、宝钗、黛玉等等,这些精心打磨的人物都是这样的。”


  但是有些人物似乎没有经过的精心打磨,比如说李纨,曹立波认为她身上只有优点,没有缺点,也许还没来得及写缺点,或者不忍心写她的缺点。


  大姐儿和巧姐在四十二回后合二为一


  在讲座最后,曹立波谈到了王熙凤到底有几个女儿的问题。他告诉读者,《红楼梦》中王熙凤原本有两个女儿,一个巧姐,一个大姐儿,到刘姥姥到过以后才合二为一了。


  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以庚辰本为底本的《红楼梦》第二十七回里,芒种节饯花的时候,书中有一句“凤姐等并巧姐,大姐”,意思是凤姐两个女儿都来了。


  第二十九回清虚观打醮,这时候大姐和巧姐的年龄层分出来了,写道:“奶子抱着大姐儿带着巧姐儿另在一车”。这时候大姐还没有名字,巧姐是有名字的。


  “小说有一个不断的精炼化的过程,所以开始是设置王熙凤两个女儿,后来发现可能是金陵十二钗名额有限,贾府草字辈的女子只能放一个,于是就给了贾巧姐,王熙凤身上抱着的这个孩子,刘姥姥给她取名为巧姐,从此在在四十二回之前的那个贾巧姐就不存在了,只有王熙凤抱着的这个女儿,取名为巧姐,所以合二为一了。”曹立波分析说。


  刘姥姥、巧姐与王熙凤 87版《红楼梦》剧照 图片来自网络


  刘姥姥这个人物与巧姐的命运息息相关。巧姐的判词是:“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又有她的《红楼梦曲·留馀庆》:“留馀庆,留馀庆,忽遇恩人;幸亲娘,幸亲娘,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巧姐虽然是《红楼梦》当中一个很小的女孩,但是她这个判词却把她家族的兴衰,把世态炎凉都写进去了。王熙凤是小说当中很复杂的一个人物,大家经常说 ‘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她手里真的也有几条人命,从张金哥的孔雀东南飞,到贾瑞,到尤二姐,但是她也做了好事,就是善待刘姥姥。”


  刘姥姥、板儿、巧姐和王熙凤 87版《红楼梦》剧照 图片来自网络


  因此《留馀庆》里才唱到:“幸亲娘,幸亲娘,积得阴功”。正是贾府上下的惜弱怜贫,让巧姐这个小女孩最终逃脱了悲剧命运。“所以《红楼梦》当中塑造刘姥姥这个形象的时候让人感觉到,用今天的话说是暖暖的,很贴心。”曹立波说。


  刘姥姥的性格特点推荐文章2: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曹雪芹用6种不同的笑,写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曹雪芹用6种不同的笑,写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


  红楼梦第四十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在大观园宴请刘姥姥。在开席之前,贾母的首席大丫头鸳鸯找到刘姥姥,想让她配合演一出喜剧,目的是逗贾母开心。刘姥姥自然是乐意的,她不觉得自己做这件事是在扮丑,她觉得逗别人开心自己也开心。曹雪芹在刘姥姥的这场喜剧表演中,用6种不同的笑,写出了红楼梦中不同人物的性格。


一、笑喷了,写出了史湘云的豪爽。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


  当刘姥姥说出那句“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性格豪爽的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喷了出来。


  从这段文字描写可以看出,曹雪芹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的作家。他在创作刘姥姥这段喜剧表演的时候,第一个就写了史湘云的笑。史湘云虽然是侯门出身,性格却十分豪爽。她为人比较直率,简单,高兴了就笑,不高兴了立即就表现在脸上。


  这次刘姥姥表演喜剧,性格豪爽的史湘云笑喷了,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笑岔气,写出了黛玉的率真。

  林黛玉笑岔了气,扶着桌子叫“嗳哟”;


  在刘姥姥表演喜剧之后,原本身子弱的黛玉禁不住笑岔了气,从中可以看出曹雪芹最擅长用细节写人物的性格,这次也不例外。通过刘姥姥的这次表演,曹雪芹用6种不同的笑,写出了人物的不同性格,黛玉也是其中之一。


  黛玉这个人与史湘云的性格有些相似,那就是都很率真,高兴了就笑,想哭了就哭,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与史湘云的豪爽有些不同,黛玉的性格里有些敏感,平日里没有史湘云那么开心快乐。


三、笑着撒娇的宝玉。

  宝玉早就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


  从中可以看出,宝玉还像个长不大的孩子,他是荣国府的金凤凰,也是贾母的心肝宝贝,平时贾母最疼爱这个孙子。这次曹雪芹写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这个细节安排既符合人物的身份,又符合宝玉爱撒娇的性格。


  如果曹雪芹将这个滚字用在贾迎春的身上,很显然不符合人物的性格。宝玉自幼在贾母身边长大,贾母非常溺爱这个孙子,一直把他当心肝宝贝疼爱。曹雪芹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才在用词时,写了宝玉笑得滚到贾母怀里,贾母自己也笑得不行。


四、笑得说不出话来的王夫人。

  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


  从中可以看出,曹雪芹在写王夫人的时候,并未像写贾母那样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是有意控制自己的情绪,笑得用手指着王熙凤说不出话来。


  这个细节也符合王夫人的身份,王夫人原本就是一个非常沉闷的人,她平时也不喜欢在外人面前表露自己的情感,即便是这样的开心时刻,王夫人也没有像史湘云那样笑喷,也没有像黛玉那样笑岔气,她在努力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刘姥姥的笑话太好笑了,王夫人这次也没有忍住。


五、笑得撑不住的薛姨妈。

  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


  薛姨妈这个人与她的姐姐王夫人不同,她平时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比王夫人要真实一些。在这样的场合,遇到刘姥姥这样的喜剧演员,她自然是笑得撑不住了。口里喝得水都喷在了探春的裙子上,曹雪芹很厉害,一个喷字写出了薛姨妈的真实不虚伪。


  如果把薛姨妈换作是王夫人,如果曹雪芹还用笑喷了来写,至少说明这个笑与主人的性格不符。薛姨妈虽然有时候也有心机城府的一面,但大部分的时间她还是真实简单的。


六、惜春笑得揉肚子。

  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她奶奶叫“揉一揉肠子”。


  这里没有分析探春和迎春的笑,三春中仅分析了贾惜春的笑。贾惜春是贾府四位小姐中年龄最小的,却是身份最高贵的,她是宁国府贾敬的嫡女,因为自幼丧母,得不到来自父母的疼爱,善良的贾母就收养了她,把她当做亲孙女养。


  贾惜春性格冷漠孤傲,但她毕竟还是个未长大的孩子,曹雪芹在这6种笑里,唯独给贾惜春用了揉肚子的写法。笑得揉肚子,多半还是指孩子,这里写贾惜春让乳母揉肚子也符合她的年龄和身份。


  红楼梦第四十回中,曹雪芹除了这6种笑,也写了其他人的笑,这里只挑比较重要的笑来分析。在曹雪芹的笔下,这些人各有各的笑,各有各的性格。什么样的人该笑,什么样的人用哪种方式笑,很显然曹雪芹不是随意写的,而是经过了认真的思考,尤其是在体现人物的性格上下了功夫,写出了不同的笑表现出不同的性格。


  事实上,在现场的人里面还有4位没有笑过,王熙凤与鸳鸯是硬撑着不笑,薛宝钗是因为她端庄的性格要求她保持淑女的形象,不能那样去笑。李纨是寡妇的身份,在外人面前她不能这样笑,即便是笑也只是浅浅的笑。


  可见,在曹雪芹的笔下,即便是笑声也是非常有讲究的,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场合笑,看似简单的安排,却透着大学问,笑不仅能体现人物的性格,也能体现人物的身份。


  我是萧梦,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故事。


  参考著作:曹雪芹著,脂砚斋评《红楼梦》脂汇本


  刘姥姥的性格特点推荐文章3:刘姥姥的人物形象分析

  刘姥姥在《红楼梦》这部巨著中,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但在红楼梦的妙笔下,刘姥姥却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刘姥姥进大观园”也成了日常常用的俗语。那么读《红楼梦》会发现,刘姥姥的人物性格非常丰满和鲜明。


  首先,她是一个朴实憨拙农妇形象。


  刘姥姥出场时,年过古稀,穿着朴素,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是一位典型的农村妇人,这也是刘姥姥最基本的性格特征。曹雪芹在第六回中是这样刻画刘姥姥的:“这刘姥姥乃是个久经世代的?寡妇,膝下???息,只靠两亩薄?度?。”说明了刘姥姥的朴实憨厚,也刻画了中国传统农民形象,种地为生,安分守?过??。


  其次,她是一个风趣幽默、善于逗乐的人。


  刘姥姥一出现,就笑呵呵的。在刘姥姥进大观园里,处处感到新鲜,处处感到好奇,也因此闹了很多笑话。刘姥姥到荣国府之后,她毫不吝啬的将自己作为笑料,以供贾府众人玩乐。刘姥姥逗乐大家,不仅是为了给贾府众人留有一个好印象,刘姥姥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她感念贾府上下对自己的恩情,为了让大家开怀一笑,刘姥姥甘之如饴地牺牲自己。如第四?回,曹雪芹写刘姥姥给贾府众?逗乐——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来,?声说道:“?刘,?刘,?量?如?,吃个?母猪不抬头。”形象栩栩如生。


  另外,她是一个乐观进取、积极面对困难的人。


  当她面对生活窘境时,刘姥姥敢于主动解决生活危机。第六回的叙述,狗儿因家中冬事未办,心中烦虑,却只能“吃闷酒”,“寻气恼”,刘氏也“不敢顶撞”,当狗儿夫妇愁云重重时,刘姥姥劝勉狗儿:“这倒不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看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刘姥姥要狗儿勇于面对自己的生活,天无绝人之路,但是必须要靠自己努力去争取。显示了她乐观进取、积极面对困难的性格。


  在原著中,刘姥姥身上具备农村人淳朴、乐观、善良等优秀品质,刻画的人物形象也栩栩如生。


  刘姥姥的性格特点推荐文章4:

  刘姥姥的性格特点推荐文章5:浅谈红楼:刘姥姥形象详解——大智若愚的为人处事智慧

  引言:刘姥姥是《红楼梦》中一个典型的底层人形象,从第六回刘姥姥来贾府打秋风借钱,到第百十三回凤姐托孤,刘姥姥可谓见证了贾府从辉煌走向没落的全过程,她身为一个农村妇人,本与贵族阶层无任何关联,曹公却别出心裁,通过刘姥姥借钱这么一件小事,让这个挣扎在温饱线上的老妇人与贵族生活得以接触,底层人民与贵族阶级的碰撞,深化了《红楼梦》的现实内涵,并将这位老人的生存智慧通过贾府这个平台得以施展。历来红学研究者对刘姥姥的评价很高,如清人涂瀛在《红楼梦论赞》中这般评价刘姥姥:


  刘姥姥深观世务,历练人情,一切揣摩求合,思之至深。出其余技作游戏法,如等傀儡场,忽而星娥月姐,忽而牛鬼蛇神,忽而痴人说梦......因发诸金帛以归,视凤姐辈真儿戏也。而卒能脱巧姐于难,是又非无真肝胆、真血气、真性情者。殆黠而侠者,其诸弹铗之杰与!


  涂瀛对刘姥姥的评价很高,甚至认为她的老练智慧,当在王熙凤之上,笔者对此论深以为然。王熙凤的聪明,多是锋芒外露,不懂掩藏;刘姥姥看似愚蠢,频繁闹笑话,实则大智若愚,心如明镜,只是故意配合众人开玩笑,并非真的一无所知,所以刘姥姥是一个很值得推敲的人物,万万不可将其当作寻常老妇一览而过,否则岂不辜负曹公浓墨叙写?笔者今日不妨立足人情世故视角,试来分析刘姥姥大智若愚的为人处事智慧,也希望对诸位读者有所启发。


刘姥姥精通说话之道,颇具情商

  刘姥姥的人生智慧,集中体现在她的言语中,作为一个农村妇人,她要想在威名赫赫的贾府获得王熙凤、贾母等主子阶层的尊重,必须具备优秀的口才能力,这一点刘姥姥无疑做到了,她能针对不同人群切换不同的言语风格,实在令人叹服。


  且看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刘姥姥为了家里能过个好年,只好厚着脸皮前来贾府打秋风,她自自知身份卑贱,无人引荐必然见不到真神,于是先去找了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并且见面就称“周嫂子”,明明刘姥姥的年纪和辈分都在周瑞家的之上,却故意自己降低辈分,抬高对方,以此方式获得对方的同情与好感。


  随后,周瑞家的带刘姥姥去见王熙凤,刘姥姥故技重施,一见到王熙凤便不停叩拜,连“女强人”王熙凤都看不下去,命人赶紧将刘姥姥搀扶起来,书中这般记载:


  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儿忙说:“周姐姐快搀住,不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第六回


  有道是“抬手不打笑脸人”,刘姥姥刚一露面,王熙凤应该已经猜出了她此行的目的,按照凤姐的脾气,她内心应该是瞧不起刘姥姥这类人的,但架不住刘姥姥太讲“礼貌”了,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上来叩拜,还直称呼她“姑奶奶”,王熙凤只能以礼相待。可以试想一下,若是刘姥姥上来便趾高气昂地攀亲戚要钱,王熙凤恐怕会对她反感至极,将其撵出去都有可能。


  由此观之,刘姥姥着实有“韩信受胯下之辱”的心胸与胆气。


  而到了第三十九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为了感谢王熙凤之前二十两银子的资助,刘姥姥从自家地里摘了些新鲜的瓜菜,给荣国府送来,周瑞家的给王熙凤回话的时候,恰好贾母在场,便提出要见刘姥姥一面,刘姥姥再次展现了自己优秀的口才,书中这般记:


  刘姥姥进去,只见满屋里珠围翠绕,花枝招展,并不知都系何人。只见一张榻上歪着一位老婆婆,刘姥姥便知是贾母了,忙上来陪着笑,道了万福,口里说:“请老寿星安。”贾母亦欠身问好。——第三十九回


  脂批云:更妙!贾母之号何其多耶!在诸人口中,则曰老太太;在阿凤口中,则曰老祖宗;在僧尼口中,则曰老菩萨,在刘姥姥口中,则曰老寿星,却似有数人,想去则皆贾母,难得如此各尽其妙。刘姥姥亦善应接。


  贾母身处王侯公府,地位已极,身份尊崇,所在乎者,唯有长寿而已,所以刘姥姥上来便称呼贾母是“老寿星”,可见其高超的说话技巧。


  其后,贾母以及众姊妹想要听刘姥姥讲讲乡下的事,刘姥姥也并非随意信口开河,而是顺着贾母等人的心意来讲,得知贾母喜欢听新鲜事儿,她便讲了许多乡下的奇闻轶事,贾母听得津津有味;


  王夫人信佛,手里时时刻刻不离佛珠,刘姥姥便故意讲菩萨类的故事,说庄子里有一个九十岁的老奶奶,每日吃斋念佛,谁知感动了菩萨,最终老奶奶得了一个聪明伶俐且雪团儿一般的小孙子,通过这个故事刘姥姥得出结论:可见这些神佛是有的!这一席话,恰合了贾母、王夫人等人的心意,一个个都听得迷住了。


  这些种种,都说明刘姥姥擅长审时度势,根据聊天对象来选择话题,而不是自说自话,也正是因为刘姥姥的故事讲的好,贾母更加欢喜,才让刘姥姥多住几日,从而引出了《红楼梦》的大章节——刘姥姥进大观园。刘姥姥的说话艺术,值得我们每一个现代人学习。


刘姥姥故作糊涂,大智若愚,主动配合闹笑话

  除了说话艺术,刘姥姥更会做人做事,她深知自己的身份,也知道贾母、王熙凤等人留她多住几日,就是为了开心热闹,于是她故意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处处配合王熙凤,主动闹笑话,为大观园带来了不少欢笑。


  最为经典的就是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在这一回中,王熙凤为了逗贾母开心,在吃饭的时候,有意给刘姥姥拿了一双象牙镶金的筷子,还故意在她跟前摆了一盘鸽子蛋,刘姥姥半日夹不起一个蛋,惹得众人哈哈大笑,其后她又配合王熙凤的叮嘱,闹了一出更大的笑话:


  贾母这边说了一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史湘云掌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棹子哎呦,宝玉早滚到了贾母怀中......——第四十回


  这处情节值得读者深思,刘姥姥是真的不知道王熙凤在戏弄她吗?恐怕不是,哪家的豪门公府吃饭要喊这等粗劣之语,但凡思考一下,就知道是王熙凤故意在戏弄自己,刘姥姥这么多年的阅历不是摆着好看的,她必然知道凤姐故意在戏弄她,但是她并没有恼羞成怒,而是将计就计,配合王熙凤等人完成了这场“演出”!


  刘姥姥的配合是全方面的,她不仅配合王熙凤的安排,她还自我发挥,看着众人喜欢见她闹笑话,她就故意在言行各个方面体现自己的“村妇本性”,以便形成喜剧效果,比如这个情节:


  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鸽子蛋,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好一阵子,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箸子,要亲自去捡,早有地下的人捡了出去了。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众人已没心吃饭,都看着她笑。——第四十回


  众人皆停杯投箸,只笑着看刘姥姥吃饭,这个场景比的上今天的真人秀了,难道刘姥姥能不知道自己在闹笑话?她分明把自己当作一位喜剧演员,专门逗众人开心了。细想一下,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在众多年轻人跟前闹笑话,从现实视角来看,这个情节有些心酸,若不是为了生活,刘姥姥大可拂袖而去:我不是你们的搞笑工具!


  但刘姥姥还是默默承受了这一切,对于她而言,生活本身就是沉重的,如今闹几个笑话逗贾母、小姐们开心,这已是最轻松的劳动形式了。因此笔者认为,整本《红楼梦》看下来,刘姥姥最具有现实意义,她在贾府所经历的一切,何尝不是每一位现代工作人的心酸史呢?


刘姥姥深通人情世故,知恩图

  《红楼梦》中刘姥姥最大的闪光点就在于她的知恩图,她并不是一个过河拆桥,得了好处就忘本的人,虽然她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妇,但她明白何为尊严,何为知恩图。第六回她第一次来贾府打秋风的时候,她就展现出了她的自尊自爱,虽然是来要钱的,但她绝不是厚颜无耻之人,且看刘姥姥要钱时的状态:


  周瑞家的一面说,一面递眼色儿与刘姥姥,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的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说道:“论礼,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的,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的说了......只因为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越没个盼头,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第六回


  刘姥姥不同于市井小民,尽管她这么大的年纪,可并不是厚脸皮之人,在向王熙凤讨钱的时候,曹公详细记载了刘姥姥的心态,她先是脸红羞愧,不好意思说,最后想了想此行的目的,还是忍辱说了出来,寥寥数笔,就将刘姥姥内在的纯真善良展现出来。


  最终,王熙凤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加一吊钱,刘姥姥却没有得到好处立刻溜之大吉,而是感谢周瑞家的引荐之恩,专门留下一块银子给周瑞家的买果子吃,反倒是周瑞家的没将这种蝇头小利看在眼里,拒绝了刘姥姥的好意,小小细节,足可见刘姥姥的感恩之心。


  而到了第三十九回,刘姥姥再次来到了贾府,值得注意的是,刘姥姥这次不是来要钱的,而是来恩的,她感念王熙凤的救助之恩,将当年自家地里最好的瓜菜留下来,送到贾府,以表示自己的感谢,书中这般记:


  刘姥姥因上次来过,知道平儿的身份,忙跳下来问:“姑娘好!”又说:“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蔬菜也丰盛,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吃腻了,吃个野意儿,也算是我们的穷心。”——第三十九回


  细究下来,正是刘姥姥这份感恩的心,才让她获得了更大的机遇,因为她送菜贾母要见她,这才有了后来的“刘姥姥进大观园”,这次走的时候,刘姥姥收获满满,光是王夫人就赠送了她一百两银子,还有各种绸缎以及生活用品,刘姥姥也因为这笔钱发家致富,过上了殷实的生活。


  说到此处,不妨再提一处细节,那就是刘姥姥得以见到贾母,王熙凤从中必然起到了重要作用,试想下,若是贾母问刘姥姥是谁,王熙凤称她只是一个市井粗俗的村妇,贾母恐怕根本不会想见刘姥姥,想必是王熙凤也被刘姥姥前来送瓜菜的的感恩之举打动,心中对刘姥姥心存敬意,在贾母面前说了刘姥姥不少好话,这才换来了贾母的这一见!


  红楼梦曲《留馀庆》中提到“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指的就是王熙凤对刘姥姥的救助之恩,最终贾府没落,凤姐病重之际将贾巧托付给刘姥姥,刘姥姥不负所托,散尽家财救下巧姐,可谓是刘姥姥人性的进一步升华。


  结语:刘姥姥是《红楼梦》中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她历经世事,身上却没有沾染丝毫的市侩之气,她既具有底层劳动人民的坚韧不拔,又有着贵族一般的人格。她在大观园内故意装成个憨傻的老妇,频频闹笑话,她只当是逗大家开心,并不认为这是羞辱她;同时,在受到王熙凤的资助后,她不忘感恩,送来自己的瓜菜以表心意,以至于最后散尽家财拯救贾巧,她的存在是《红楼梦》中人性“真善美”的集中体现,刘姥姥的智慧,非有一番阅历才可领会,更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之例。


  刘姥姥的性格特点推荐搜索词:

  

  1.刘姥姥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2.红楼梦中的刘姥姥的性格特点

  

  3.刘姥姥进大观园刘姥姥的性格特点

  

本文标题:刘姥姥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