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推荐文章1:高中区域地理:亚洲自然地理概况
(一)自然带谱
由于纬度地带不同和受山脉走向、坡向、海拨高度的影响,垂直带数目、类型、分布高度等都不一致,但其基带的植被类型与该山地所在的纬度地带性的植被类型一致,往上则被类似于更北的纬度地带性类型依次更替,因此、海拔高度相同的山地,位置越向北,其山地垂直带数目越少(北半球)。同时相似植被带分布的海拔高度在由南向北的各山地中是逐渐降低的。同一个植被带分布的海拔高度在一个山地的南坡比北坡高。如我国西北部山地,从山麓到山顶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湿度增加,在一定范围内还有较多的降水量,因此植被、土壤垂直带的变化主要受湿润程度影响,自下而上依次为荒漠-荒漠土、荒漠草原-山地栗土、山地灌木草原或草甸草原-山地黑钙土、森林-山地灰褐色森林土、亚高山草甸-高山章甸土等。我国东部的山地,从山麓至山顶,湿润程度增加不甚显著,垂直带结构的形成主要反映热量程度的改变,基本上以各种类型的森林为主,例如亚洲东部温带山地的垂直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落叶阔叶林-棕壤、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山地暗棕色森林土、针叶林-山地棕色针叶林土、亚高山草甸一高山草甸土。
此外,山地越高,垂直带结构也越完整,组成也较复杂,如珠穆朗玛峰的垂直带结构与世界各地比较,最为完整。青藏高原因为巨大海拔高度所引起的水热差异,形成了一个十分独特的自然区域,它虽位居中纬度西风带与亚热带范围,但并不具有温带或亚热带的景观,而表现为高原寒漠、草甸、草原的特殊景观。青藏高原的存在,不仅本身具有特殊的自然地理特征,而且对整个亚洲东部的自然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亚洲经典人文景观
(二)自然资源
1.不平衡的水资源
亚洲山高河长,湖沼众多,冰川广布,水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亚洲年径流总量为128 500亿m,约占世界河川径流总量的33.6%,水力资源蕴藏量为12280亿kW·h,占世界水力资源总量的26%。亚洲水资源的分布大致同降水量的分布一致,靠近赤道地区平均每人每年可达10000m2,在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少于5000m。在一些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不仅远远低于生物正常生长的需水量,而且由于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和年内分配不均,水资源很不可靠。
2.多样性的生物资源
亚洲是一个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大洲,拥有世界8个生物地理区中的2个,即古北区和印度-马来区,还拥有世界最高的山脉、世界第二大雨林体系和世界一半以上的珊瑚礁。世界12个生物多样性大国中有3个在亚洲,即中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东南亚地区被认为是野生和栽培谷物及水果物种多样性的中心。世界上主要的自然植被类型在亚洲都存在。
东南亚水果
但是,由于持续的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亚洲丰富的生物资源不断遭到过度的开发利用。直接采集自然产品并将其出口,农业向原始森林、湿地和草原扩展,以高产的外来物种取代传统的当地作物等,都已严重影响了亚洲的生物多样性。此外,城市化、工业化、环境污染、矿山开采、旅游、引进物种、狩猎、濒危物种的非法贸易,以及缺乏适当的管理等,又加剧了生物资源的减少。据估计,目前大约2/3的亚洲野生生物栖息地已经被破坏,印度一马来区(包括南亚、湄公河流域和东南亚)70%的主要植被种类已经消失,可能连带损失15%的陆生植物物种。湿地、沼泽地和红树林减少达55%。
亚洲植被类型分布图
3.丰富的矿产资源
亚洲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的矿藏有石油、天然气、煤、铁、锰、锡、钨、锑、铜、铅、锌、铝、金、银、钾盐、硫、磷、云母及宝石等。其中石油、天然气、煤、铁、锡等的储量均居各洲首位。
(1)石油和天然气资源。2017年亚洲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别居世界总储量的52.4%和62.9%,主要分布在四大成矿带或区。
①特提斯褶皱体系两侧——亚洲中部山地、高原两侧油气藏带。其范围北起大高加索山脉北麓,经里海、伊朗高原北侧至新疆、河西走廊山缘地带;南侧西起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经波斯湾沿岸及其海底、伊朗高原南缘、印度河-恒河平原、缅甸西南部至苏门答腊、爪哇岛北部。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一和第三位的波斯湾、里海地区就位于此带内。波斯湾地区集中了全世界约67%的石油储量和31%的天然气储量,世界石油剩余可采储量大于10亿t的五个国家均在该地区,它们依次为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和伊朗。
②环太平洋西岸褶皱体系——东部三大沉降带油气藏带,具体又分为西、中、东三带。西带由呼伦贝尔-巴音和硕盆地、陕甘宁盆地和四川盆地等组成,中带包括布列亚盆地、松辽盆地、华北盆地、江汉盆地和北部湾盆地等,东带由鄂霍次克海、日本海、东海和南海等多个陆缘盆地组成。
辽河油田
③北亚、中亚年轻地台-盆地区,即西西伯利亚平原、图兰平原油气藏带,位于乌拉尔山-里海以东,叶尼塞河以西,南至北侧油气藏带以北,总面积为450万km2。西西伯利亚平原是世界上第三大石油、天然气蕴藏区。
④内陆地油气藏分布区,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分布比较分散,具体可分为5种类型:一是地盾和班台内部的沉降盆地,如通古斯盆地、安加拉-勒拿盆地、呵叻盆地等;二是褶皱带中的山间盆地,如吐鲁番盆地、费尔干纳盆地等;三是古老多旋回和碰撞挤压带之间的大型复合盆地,如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四是年轻的断陷盆地,如拉萨盆地;五是山前拗陷盆地,如酒泉。
(2)煤炭资源。亚洲的煤炭资源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中高结度地带,以中国北部和俄罗斯东部的两个大型含煤带为主。中国北部是指大别山一秦岭、昆仑山一线以北地区,其资源储量约为24500亿1;俄罗斯东部是指位于贝加尔湖与图尔亲拗陷之间的含煤带和位于叶尼塞河以东、60°N以北的含煤带,分别包括伊尔库茨克、坎斯克一阿钦斯克、库兹巴斯、埃基巴斯图兹、卡拉干达(哈萨克斯坦)等煤田和通古斯、勒拿。
俄罗斯西伯利亚煤田
(3)铁矿资源。亚洲的铁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东部,俄罗斯的萨彦岭、外贝加尔、安加拉一伊尔库斯克、布列亚山地,中国的辽宁、河北、湖北、内蒙古、四川、福建,朝鲜的举山、利原、殷栗,日本的釜石、俱知安,印度的比哈尔、奥里萨,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土耳其等。中国、印度、伊朗和哈萨克斯坦是亚洲铁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其储量分别为210亿t,81亿1、27亿t和25亿t,分别位居世界第四、第五、第十和第十一位。
(4)锡矿资源。亚洲的锡矿资源储量约占世界锡矿总储量的60%以上,主要分布地区自中国西南部(云南、广西、责州),经缅甸东部和泰国、缅甸,到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邦加岛和勿里洞岛,也包括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东南山地、贝加尔以东地区和锡霍特山地。泰国、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均为世界锡矿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
(三)亚洲自然地理分区
辽阔的空间范围、复杂的地形结构,形成了亚洲自然地理环境明显的差异性特征。根据亚洲地理环境纬度地带性和非纬度地带性特征,可将亚洲划分为6大自然地理单元,并且根据各大区的内部差异,进一步划分为21个自然地理亚区。
亚洲地理分区
(一)北亚大区
北亚大区包括亚洲北部的广大地区。高纬的位置、广大的面积,以及围绕北亚水体的不对称性,使北亚具有强烈的大陆性寒湿气候和广阔的永冻现象。在永冻范围内,地形、水文、植被等均受永冻层分布的影响。河流主要属北冰洋水系,植被具有耐寒性和典型的纬度地带性,动物界的特征鲜明。由于非纬度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北亚大区又进一步分为西西伯利亚平原区、中西伯利亚高原区和俄罗斯远东山地区3个亚区。
1.西西伯利亚平原区
该区位于乌拉尔山脉和中西伯利亚高原之间,南接哈萨克丘陵,北濒喀拉海,是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该区地形平坦,气候属过渡性的大陆性气候,河流属北冰洋水系,地表径流流速缓慢,为典型的平原型河流,湖泊沼泽广布。由于地势低平,水体较对称,形成了典型的纬度气候带,进而导致典型的纬度自然带结构,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苔原带、森林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
2.中西伯利亚高原区
该区是亚洲大陆向北伸展最远的自然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只有北西伯利亚和内雅库特等地为平原低地。气候属强烈的大陆性寒湿气候,永冻现象广布,位于该区东北的奥伊米亚康和上扬斯克,冬季绝对最低温分别达-71℃和-68℃,有“寒极的两个女儿”之称。水系北流,水流湍急,为典型的山地河流,拥有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与西西伯利亚相比,植被和土壤的纬度地带性不够典型,在泰加林带的南部缺少连续的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但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带性比较明显。
3.俄罗斯远东山地区
该区濒太平洋及其边缘海,海岸线长,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3/4。堪察加半岛和千岛群岛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故多火山地震。河流和气候均表现出明显的季风性特征,苔原带广布,自然景观复杂多样,垂直结构显著。
勘察加半岛
(二)中亚大区
中亚大区位于亚洲大陆中部,由于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多为山脉环绕的高原、盆地与低地,因此受海洋影响较小,形成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和温带草原、半荒漠和荒漠景观。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和雪线以上的高山地带具有高山气候和高原寒漠、草甸、章原景观。在中亚内部,由于地形类型不同和受其影响而导致降水量分布不均,自然景观差异该区位于西西伯利亚以南,是西西伯利亚典型纬向自然带的南延区。地势平坦,地貌类型单一,哈萨克丘陵主要是浅丘和低山地块,图兰平原是一个辽阔的冲积平原,平均海拔在50~200m。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内流区和无流区广布,植被主要为草原该区位于亚洲中部,东邻塔里木盆地和青藏高原,西接中亚平原,南以兴都库什山、劈汴河为界,北到准噶尔一阿赖山。地势险峻,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同青藏高原同称世界屋脊。气候大部分属高山寒漠气候,南部为亚热带高山气候,北部为温带高山气候,气候和景观具有显著的垂直带性。该区分布着许多高山湖泊和冰川,是中亚许多内陆河流的发源地。
3.蒙古高原区
该区位于中亚的东北部,四周环山,距海遥远,是一个广大的多山内陆高原。高原表面波状起伏,大部分地区海拔为1100~2000m,主要为山地和高平原。气候属于温带极端大陆性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和干燥性,因而在水文、土壤和植被方面都表现出极端大陆性干燥高原的特征。河网稀疏,分布不均,地表径流缺乏;地带性植被和土壤均以草原和半荒漠为主,分布具有较明显的纬度地带性,自北向南分布着温带草原、半荒漠和荒漠。
4.内蒙古新疆高原区
该区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南以祁连山、昆仑山为界。地表结构为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由于深居内陆,四周又有高山阻隔,受海洋影响很小,遂形成大陆性干旱和半干旱气候。河流除额尔齐斯河属于北冰洋水系外,其他均为内陆流域。植被大部分为温带、暖温带荒漠,一部分为荒漠草原和干草原。
我国新疆的阿勒泰地区
5.青藏高原区
该区为世界最大的高原,平均海拔为4000m左右,其间还有多条长度在1000~2000km的高大山脉,海拔在5000m以上的山脉大多终年积雪,冰川广泛发育。山脉之间分布着高原、盆地和谷地。由于海拔高,形成独特的高原气候,空气稀薄,气压低,温度低,太阳辐射强,干季多大风,冻土广布,湖泊众多,植被一般都比较矮小稀疏。自然景观表现为高山草甸、草原和高寒荒漠,仅喜马拉雅山南坡有森林分布。
喜马拉雅山南坡墨脱县
(三)东亚大区
东亚大区位于亚洲大陆中低纬度的大陆东缘,东濒太平洋,西接亚欧大陆。由于地处海陆边缘,特别是受半岛和岛屿等因素的影响,该区形成了独特的温带和亚热带季风型森林景观。特殊的地理位置既影响季风环流的形成,又导致特殊构造体系(岛弧-海沟系)的形成。典型的季风型气候,形成了季风型水系的水文特征和古老而繁多的木本植物的分布。根据陆地轮廓、地表形态,以及纬度的差异,东亚大区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亚区。
1.中国东部季风区
该区位于亚欧大陆东南部,地形以平原为主,主要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山地为大陆东缘山地的一部分。气候属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降水集中在夏季。河网稠密,且多大河。自然植被以森林为主,植物种类繁多,分布混杂。
长江中游(三峡)
2.朝鲜半岛区
该区位于亚洲大陆东北部,是一个多山的半岛,山地约占半岛总面积的75%。气候为从大陆性向海洋性过渡的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冬寒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量丰富,主要集中在夏季。河网稠密,河流多发源于北部和东部山地,水力资源丰富。森林茂密,北部属针叶林带,中部为以阔叶树为主的温带森林,南部以竹、梅、樱、槐等为主,半岛南缘为亚热带常绿林。动物种类丰富,具有由北方针叶林动物到南方亚热带动物的综合性。
3.日本群岛区
该区为亚欧大陆东缘弧形列岛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表崎岖多山,火山广布,地震频繁。气候以温带温和湿润的海洋性季风气候为主,无严寒酷暑,降水丰富,太平洋沿岸夏季多雨,日本海沿岸冬季多雪。水系短小流急,且多断层湖、火口湖和海迹湖。植被土壤带的纬度地带性与非纬度地带性错综复杂,森林覆盖率高。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日本北九州市
(四)东南亚大区
东南亚大区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是亚洲纬度最低的地区,也是亚洲与大洋洲的过渡地带及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汇地带。岛屿星罗棋布,火山地震繁多。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湿热的地理环境特征,并使其成为亚洲纬度地带性结构中独特的组成部分。气候包括赤道多雨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两种类型,自然植被以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为主,是亚洲自然植物和动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根据内部的区域差异,东南亚大区可进一步划分为两个亚区。
1.中南半岛区
该区地形结构比较特殊,山川大势多南北走向,山川相间排列,半岛基部地势较高,地形结构呈掌状。中南半岛属大陆性热带季风气候,有干、湿季之分,形成热带季雨林景观,雨量较少的内部平原和河谷为热带草原景观;向南伸出的马来半岛为赤道多雨气候,全年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景观。中南半岛基部为山地混合林,北部湾和泰国湾等沿岸分布着红树林。
泰国曼谷
2.东南亚岛屿区
该区又称马来群岛,包括大他群岛、努沙登加拉群岛(小巽他群岛)、马鲁古群岛和菲律宾群岛等。地形高峻破碎,火山、地震活动非常剧烈。大巽他群岛属海洋性赤道多雨气候,因介于亚洲、大洋洲两大季风气候区之间,故亦兼有季风气候的特色,植被有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两种类型。菲律宾群岛属海洋性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主要为热带雨林,在海拔400m以下地区多为棕榈、椰子和橡胶等热带经济林,沿海湿地多红树林,海拔400~900m的地区多为由标、桃金娘等组成的常绿阔叶林,900m以上的山地主要为针叶林。
菲律宾宿务
(五)南亚大区
南亚大区位于亚洲的南部,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南侧到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把南亚同亚洲其他地区隔开,使南亚自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单元,因此它有南亚次大陆之称。地形分为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和南部高原三大部分。大部分地区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一年分热、雨、凉三季。植被以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和热带荒漠为主。
1.印度半岛区
该区为一个界线明显、特征突出的自然地理单元。古老的德干高原构成半岛的核心,平均海拔约为600m;年轻的褶皱山系环绕在半岛的北面,成为与大陆间的自然界线;印度河、恒河平原则位于两者之间,气候为典型的大陆性热带季风气候。印度半岛植被以热带季雨林和热带雨林为主,德干高原内部、印度半岛的西北部多为灌木和草原植被,塔尔沙漠及周边分布半荒漠。
2.斯里兰卡岛区
该区位于印度半岛的东南部,构造上原同印度半岛连为一体,后因保克海峡和马纳尔湾沉降,逐渐分离为一个古老的大陆岛。中部为山地,沿岸为平原,沿海沙洲、潟湖较多,西南部有珊瑚礁海岸。气候属热带雨林气候,但东西两侧气候有所不同,西南部面向西南季风雨量较多;东北部迎向东北信风,雨量较西南部少。大部分属热带雨林景观。马尔代夫群岛亦属于该区。
斯里兰卡科伦坡
(六)西南亚大区
西南亚大区也称西亚大区,位于亚洲西南部,基本上处于热带和亚热带。由于副热带高压带的笼罩和广阔的内陆干燥地带的包围,西南亚很少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从而形成强烈的大陆性和干燥性气候。内陆水系广大,多内陆河流和内陆湖泊,还有广大的无流区和、些间歇河。植被以荒漠和半荒漠为主,只是在沿海和迎风多雨的山地才有森林分布。根据地形与气候的差异,西南亚大区可进一步划分为6个亚区。
1.伊朗高原区
该区为一个闭塞的山间高原,由南北两侧边缘山地和夹于其间的山间高原与盆地构成盆地中有广大的荒漠,相对高度达200m左右的沙丘很多。气候干燥,温差大,雨量少,属冬雨型,可称为伊朗式气候。水系以内陆流域为主,外流水系多分布在高原外围。除厄尔布尔士山脉和扎格罗斯山脉等向风多雨的山地有森林外,其余均为荒漠草原和荒漠。
2.阿拉伯半岛区
该区为亚洲最大的半岛,地形为平坦台地式高原,边缘多为临海陡峭断崖,一般高度为1200~2500 m。气候属热带荒漠气候,高温少雨,因此该区为世界最热的地区之一,降水量多在100mm以下。大部分为无流区,河流多属季节性河流,只有在降雨后的短暂时期内有一定水量。荒漠面积广大,以利雅得为中心散布着许多绿洲。
阿联酋迪拜
3.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区
该区为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冲积平原,地势低平,河流落差小,冲积迅速,平原不断向海延伸。北部气候为地中海气候,其他大部分为热带荒漠、半荒漠气候。植被以荒漠草原为主。
4.地中海东岸区
该区位于地中海沿岸,在构造上为东非大断裂带的延长部分。地形结构南北纵行、东西排列,自西向东依次为地中海沿岸平原、丘陵性山地、约旦断层谷地(又称死海地沟带)和东约旦山地。约旦河自北向南穿越约旦断层谷地。气候为典型的地中海气候,沿海平原和山地西侧植物比较茂盛,断层谷地内和东部地区气候干燥,植被多为带刺的淮丛和矮懈。小亚细亚高原是西南亚的一个半岛,南北两侧具有边缘山地,周围高中间低,海拔约为1300m;沿海为地中海气候,内陆高原为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半岛中部主要为荒漠草原,图兹湖周围为半荒漠,在安卡拉和锡瓦斯一带主要为草原,北部、西部和南部边缘因降水较多有森林分布。亚美尼亚火山高原是以大阿勒火山为中心,由四条山岭汇合而成的山原地带,新构造运动时期火山活动非常剧烈,是一个由火山喷发形成的熔岩高原,具有垂直景观带结构。
6.高加索山地区
该区属高山地区,地形以大高加索山和小高加索山为主脉,山地与低地相间排列。气候复杂多样,包括寒冷的高山气候、山麓的温带气候、外高加索西部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和东部干燥的亚热带气候。河流属高加索型,一般短小湍急,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有1500多条山地冰川,河川径流夏季最盛。植被亦呈显著的垂直结构,外高加索西部沿黑海东岸的低地为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东部沿里海西岸地区主要为草原和灌木草丛。
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推荐文章2:四、亚洲大陆地理中心
简称(亚心) ,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郊永丰乡包家槽子村,亚洲大陆地理中心是指亚洲大陆范围内处于均衡位置的点 ,它距离大陆周边海岸线最远,陆地性最强,位于天山北麓冲积扇上的永丰乡包家槽子村内,离乌鲁木齐30公里,距离兵团西山农场5公里,
位于东经78 。19'52",北纬40。40'57"。
美国科学家曾断定亚洲大陆地理中心在新疆北部,为确定亚心位置,1992年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经过严格的测算确定了亚心的地理位置,在包家槽子村内。
亚洲大陆地理中心景区的核心建筑是高18米的亚心标志塔,由4根方形的立柱,四面均呈A字形,为“亚洲”英文单词“Asia”首个字母,寓意是亚洲之心,塔顶是一个直径2.5米的不锈钢球,代表地球 ,钢球下有中垂心,直对塔基中心亚洲微缩图心脏,表明亚心的位置所在。亚心广场上耸立着亚洲49个国家的地图和国旗,呈环绕形。亚心大道两边是亚洲各国的著名雕塑,整个建筑还是很宏伟的。参观亚心大道两旁的科普长廊也能增加很多知识,是一个对中小学生进行科普的好地方。
1992年科学家们确定了亚心位置后,当时只是打了一个木桩子,后来经媒体道,亚心名声越来越大,1997年木桩子变成了四面A形代表亚细亚的标志塔。
亚洲大陆地理中心标志的早期维护还有一个感动人的故事:包家槽子是一个只有30来户人家的贫穷的小村子,亚心位置确定后,村民们看专家打下了木桩子,知道了他们这个村是亚洲大陆的中心,感觉要迎来旅游业的兴旺,村里人口由30户增加到50多户,当地政府聘请了村民吴德庭负责守护标志。但亚心的建设迟迟没有推进。1996年吴德庭得了胆管癌,他卖了家里的47只羊,卖羊的钱没有用来看病,而是换回了4个一吨重的石料,雕刻了4只石狮子,交代说等我走了,让这4只石狮子继续替我守护亚心。2001年4月,终于有企业愿意接手建设、经营亚心,如今还可以看到这几只被风雨剥蚀已经退化了的石狮子。
门票:30元
交通:没有公交车直达,可以在乌鲁木齐市人民路立交桥旁的市郊客运站乘到永丰乡的班车,票价3.9元,到达永丰乡后,包车前往亚洲大陆地理中心。也可以乘市郊班车到西山农场再打车过去,如从乌鲁木齐打车前往,车费在100元左右。
自驾车前往,先导航进入省道101, 然后右转进一条大路,旁边有亚洲各国的简介,再往前走一点可以看到一个亚欧大陆版块展板,中心用红点做了标注,导航进入景区。(未完待续)
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推荐文章3:亚洲哪个国家的地理位置最好?结合地图了解一下
说实话,这个问题吧,其实没法简单回答。因为地理位置这个东西,根本就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优解”,它完全取决于你站在什么角度去看。
你要是做国际贸易的,那新加坡的地理位置确实牛得一塌糊涂,它就在马六甲海峡旁边,这可是全球最重要的航道之一,全球40%的货运都会经过这里,每天几千上万艘船来来往往,经济收益自然惊人。
但如果换个角度,你要是从国家安全、战略纵深、资源储备这些角度来看,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就非常脆弱了。首先它的国土实在太小了,别说战略纵深了,站在市中心的高楼上,往远处看甚至能看到国界线。万一真发生点什么冲突,它几乎连撤退的余地都没有。更何况它的资源极度依赖进口,连最基本的淡水都得从马来西亚运过来,一旦国际供应链出现问题,新加坡就会非常被动。
所以,它的位置对贸易来说是无敌的,但如果从整体国家生存能力来说,短板也很明显。那如果换个角度,你要是看综合国力、资源、经济、战略安全这些因素的话,我们的地理位置绝对算得上是亚洲乃至全球最均衡的之一。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的国土够大,资源够多,地形也非常丰富,东部沿海适合贸易,西部矿产丰富,南方农业发达,北方的工业和能源储备也很稳健。再加上,我们不仅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同时拥有海陆贸易优势的国家之一,还能靠“一带一路”战略,把自己和中亚、欧洲、东南亚连接起来,海运、陆运两条路都能走得通,这种地理条件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独一无二的。
你再看看东部沿海城市,像上海、深圳、宁波,都是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自然不言而喻。而西部地区,像新疆、西藏,虽然地势复杂,但它们的矿产资源可是国家的“底气”所在,各种稀有金属、石油、天然气储量都相当可观,确保了中国在能源安全上的稳定性。至于北方,蒙古高原是个天然的屏障,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防御能力,南方的气候条件又非常适合农业生产,粮食自给率极高,整体来看,我们的地理位置算是相当全面的。
当然,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比如东北地区冬天极冷,农业生产会受到一定限制,东南沿海虽然经济发达,但台风、地缘挑战也让它的安全层面始终比较敏感。但从整体来看,中国的地理位置确实比大多数国家都要均衡,没有特别明显的致命短板。
再说说日本。日本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一个典型的岛国经济,四面环海,东京、横滨、神户这些港口城市在全球经济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海运贸易非常发达。可是它的劣势也很明显,首先,日本的资源极度匮乏,石油、天然气、粮食几乎全靠进口,这意味着日本的经济对国际供应链的依赖程度非常高,一旦全球供应链出现问题,日本的经济就会受到直接冲击。
另外,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海啸、火山喷发这些自然灾害极为频繁,比如2011年的福岛核事故,就是因为地震和海啸引发的连锁反应,直接影响了日本的核能产业。所以说,日本的地理位置适合发展贸易和制造业,但在资源和安全性方面,天生就存在短板。
再来看看印度。印度的地理位置其实也挺不错的,南接印度洋,东临东南亚,西连中东,按理说,这种地理条件是可以让印度成为一个全球贸易中心的。再加上恒河平原,这可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农业区之一,粮食产量相当可观,理论上来说,印度应该是个农业强国。但问题就来了,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太落后,港口、铁路、公路等交通建设远远跟不上经济增长的速度,物流成本过高,影响了它的贸易发展。
另外,印度的气候问题也很让人头疼,季风雨季一来就是大面积洪水,旱季的时候又容易干旱,这对农业的影响特别大。所以,印度的地理位置确实有潜力,但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基础建设投入,才能真正把这个优势发挥出来。
最后说说沙特阿拉伯。如果单看石油资源,那沙特的地理位置绝对是全球最值钱的。它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之一,还控制着进入波斯湾的关键通道,全球大量的石油运输都要经过这里,几乎是世界能源市场的“守门人”。
但问题是,沙特的大部分国土都是沙漠,水资源极度匮乏,农业基本没法发展,整个国家的经济极度依赖石油出口,一旦国际油价出现波动,沙特的经济就会受到巨大冲击。所以它的地理位置在能源领域是无可匹敌的,但如果从多元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它还是存在一定风险的。所以,亚洲哪个国家的地理位置最好?其实没有标准答案,关键看它能不能利用好自己的地理条件,把它变成推动国家发展的动力。
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推荐文章4:【地理智慧】亚洲地理汇总
一
地理位置
1. 经纬度位置:亚洲北部约达81°N,南部达 11°3′S,跨南北半球,南北所跨纬度之广为各大洲之最,同时跨寒、温、热三带。大陆东至白令海峡的杰日尼奥夫角(169°39′7″W),西至巴巴角(26°3′E),跨东西半球,主要位于东半球。
2. 海陆位置: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有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它们的边缘海,从北、东、南三个方面围绕亚洲大陆,在西亚还濒临地中海和黑海。
3. 相对位置:苏伊士运河以东;乌拉尔山脉以东;欧洲以东。
二
分区
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地区。
三
自然地理特征
1. 地形
(1)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平均海拔高,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2)全洲大至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一系列高大山脉向四方辐射伸延到大陆边缘,在山地、高原的外侧分布着面积广大的平原。
(3)地势起伏很大,高低悬殊。
亚洲有许多著名的高峰,其中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将以逐步的趋势逐渐升高,预计100年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会再创一个新的历史新迹。亚洲有世界陆地上最低的洼地和湖泊-死海(湖面低于地中海海面392米),还有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
(4)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5)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群岛,岛上地形崎岖,群岛外侧紧邻很深的海沟。这里的地壳不稳定,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组成部分。
2. 气候
(1)气候复杂多样(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冰原气候)
南北所跨纬度和东西所跨经度,各大洲中最广,因此地面受热状况和干湿程度各地差异很大。
(2)季风气候显著,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冬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当然南亚季风还有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的影响。由于夏季风带降水,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同时,由于夏季风的异常,降水的年际变化也比较大。
(3)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巨大的面积和完整的大陆轮廓,使亚洲具有广大的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促成了大陆性和干燥性气候范围的广大。
3. 河流
(1)流向:亚洲有许多大河,大都发源于中部高山地带,呈放射状向四面奔流,注入三大洋(不直接注入大西洋)。
注入大洋
主要河流
太平洋
黑龙江、黄河、长江、湄公河等
印度洋
印度河、恒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等
北冰洋
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
(2)亚洲的大江大河很多:长江的长度和流量都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三。湄公河在中国境内称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河流。
(3)内流流域面积广大:亚洲的内流流域主要分布在中亚、西亚地形闭塞的山间高原、盆地和低地,以及荒漠、半荒漠地区。亚洲中部的锡尔河和阿姆河是世界上两条著名的内流河。
4.湖泊:亚洲湖泊较之其他洲不算太多,但不少湖泊具有特色,闻名世界。如亚欧界湖里海是世界第一大湖、最大的咸水湖;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亚洲最大的淡水湖;死海是世界上最低的洼地;巴尔喀什湖是一个同时存在着淡水和咸水的内陆湖。
四
人文地理
1. 农业
(1)稻米、天然橡胶、金鸡纳霜、马尼拉麻(蕉麻)、柚木和胡椒等产量均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中国稻米产量占世界第一位,印度占第二位;马来西亚的天然橡胶产量占世界第一位,印度尼西亚占第二位。金鸡纳霜主要产地在印度尼西亚;马尼拉麻主要产地在菲律宾;柚木和胡椒主要产地在东南亚各国。
(2)黄麻、椰子、茶叶的产量均占世界总产量的80%左右。黄麻主要产在中国、印度和孟加拉国;椰子主要产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印度、马来西亚和斯里兰卡等国。茶叶主要产地在印度、中国和斯里兰卡。
(3)其他还有棉花、花生、芝麻、烟草、油菜子等的产量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
2. 工业
亚洲各国、各地区工业发展水平和工业部门的地域结构差异显著。
绝大多数国家工业基础薄弱,采矿和农产品加工及轻纺工业占主要地位。中国工业发展迅速,工业体系完整。日本是高度发达的世界经济大国。蒙古工业以畜产品加工为主。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印度尼西亚和文莱以生产原油为主。印度工业较发达。除阿富汗、黎巴嫩和土耳其外。西亚多数国家工业均以生产原油和炼油为主,西亚能源在世界能源中占重要地位。
3. 多样的地域文化
亚洲大小民族共有1 000个左右,约占世界民族总数的一半。其中有十几亿人口的汉族,也有人数不到1 000人的民族或部族。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分别创造了各自的文化。如华夏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和恒河文化、阿拉伯文化等等。不同地区的民族,在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礼仪等各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文化艺术风格和不同的民风民俗。
4. 人口
(1)总量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大洲,目前亚洲的人口数量超过45亿人,占世界总人口的60%左右,超一半以上。就国家而言,亚洲48个国家和地区中,人口数量也差距明显,其中有7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分别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和菲律宾。亚洲人口最多的五个国家,人口加起来占到全球人口45%。
(2)分布
亚洲的人口分布不均,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亚洲的东部、东南部、南部等地区,亚洲中部、北部及西部地区人口比较稀疏。
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推荐文章5:中国在地球什么位置,东南西北的范围到哪儿?
中国版图的形状,人们常比喻为头朝东、尾朝西,昂首挺立的雄鸡。
中国是个海陆兼备、幅员辽阔的国家,位于东半球、北半球、陆半球,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图-中国在北半球
北半球,指赤道以北的地区,包括欧洲、北美洲、亚洲大部、非洲中部和北部、南美洲北部,陆地占39.3%,海洋占60.7%,世界上大部分人口在北半球。
南半球,指赤道以南的地区,包括南极洲、大洋洲、南美洲大部、非洲南部、亚洲南部,陆地占19.1%,海洋占80.9%。
图-中国在东半球
东半球,指西经20°以东,东经160°以西的区域,包括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的绝大部分,以及南极洲东部。东半球陆地约占38%,海洋约占62%。
西半球,指西经20°以西、东经160°以东的区域,包括南北美洲、南极洲西部、亚洲东北小部。西半球陆地占19.1%;海洋占80.9%。
图-陆半球
陆半球,指地表陆地最多、海洋最少的半个地球,中心点坐标是西经1°32',北纬47°13',在法国西部卢瓦尔河注入大西洋处。陆半球主要包括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部分,占全球陆地面积的81%。不过在陆半球内,海洋面积(占52.7%)仍大于陆地面积(占47.3%)。
图-水半球
水半球与陆半球相对,位于地球另一面,中心点坐标是东经178°28′,南纬47°13′,在新西兰北岛东北方海域。主要包括大洋洲、南极洲、东南亚小部分、南美洲南部,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9%。水半球海洋占90.5%,陆地占9.5%。
完整的中国版图,由大陆、岛屿、海域组成。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