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的危害推荐文章1: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有影响吗?专家解读新国标

  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24)于今年2月8日正式实施。3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明确规定预包装食品不得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此次标准更新,对食品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不含防腐剂”“零添加”“纯天然”的食品更安全吗?消费者该如何看待食品添加剂?记者采访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三室副主任王华丽,解答公众关心的食品添加剂问题。


  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吗?


  王华丽介绍,现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中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及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严格按照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都是安全的。


  为保证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规范使用,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建立了严格的审批制度,只有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的食品添加剂,方可列入允许使用的范围,明确规定每种食品添加剂允许使用的食品类别以及使用量。


  “在制定这些使用范围和使用量时,我国同其他国家一样,会采用与国际上相同的原则和方法。结合食品添加剂的实际生产、使用情况和我国居民的食物消费数据,开展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并制定相应的食品添加剂允许使用的品种、使用范围和用量等规定,以保证食品添加剂的食用安全。”王华丽说,严格按照标准规定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都是安全的。


  长期吃含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安全吗?王华丽强调,我国在设定每种食品添加剂的最大使用量时开展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会考虑不同年龄、地区、性别的人群一天吃多种食品且长期食用的情况。在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的毒理学方面也考虑了“长期”的问题,通过动物实验得到不产生任何不良影响的剂量,再除以保护系数,作为对人体安全的剂量。其中“长期”是以“终生”“每天”的长度和强度来衡量,加上上述保护系数,作为制定标准的科学依据,因此只要按标准使用,就是安全的。


  “不含防腐剂”“零添加”“纯天然”的食品更安全吗?


  有些消费者认为食品标签上标示“不含防腐剂”“零添加”“纯天然”的食品更安全,商家也瞄准了这一点,使用这样的描述来迎合消费者的心理。


  王华丽指出,实际上,防腐剂主要是用来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否则有些食品还未出厂就坏掉了,甚至还可能因为腐败产生毒素。从这一角度讲,防腐剂使我们的超市货架更丰富,也使我们的食品更安全。而且凡是国家标准允许使用的防腐剂都是经过安全性评价的,规范使用不会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损害。也有一些食品天然就不需要添加防腐剂,因为它们不能给腐败微生物的生长提供宜居环境,比如蜂蜜(高糖)等,因此这些食品声称“不含防腐剂”完全是一种营销策略。


  王华丽表示,食品标签上声称“零添加”是对消费者不喜欢食品添加剂心理的一种迎合手段。完全不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在现代食品工业环境下已经很难找到,至少整个加工工艺链条中完全不使用加工助剂几乎不可能。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就有保障食品安全的作用。


  王华丽说,市场售卖的各种预包装食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都会在食品标签的配料表中体现。消费者可通过阅读食品配料表,了解食品的配料、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选择食品。食品企业在设计食品标签时,应当遵循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真实准确、规范标识,避免通过虚假声称对消费者产生误导。


  新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与2014版相比有哪些变化?


  王华丽介绍说,对比GB 2760-2014版本,新版标准修订后有以下主要变化:


  一是将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告批准的食品添加剂纳入标准,简化了附录A中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的查询方式,便于标准使用者查询和使用。


  二是完善了食品添加剂定义,纳入了营养强化剂及其定义,修改了部分食品添加剂的基本信息,更加有助于食品企业清晰标识。


  三是基于食品添加剂安全性和工艺必要性的最新评估结果,删除了部分食品添加剂品种和/或使用规定。例如删除了落葵红、密蒙黄、酸枣色、2,4-二氯苯氧乙酸、海萝胶、偶氮甲酰胺等经过调查不再具有工艺必要性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及其使用规定;删除了罐头类食品中防腐剂、食醋中冰乙酸、果蔬汁浆中纳他霉素、蒸馏酒中β-胡萝卜素和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等的使用规定;删除了枯茗油等6个香料品种(其中枯茗油、葫芦巴已为香辛料,玫瑰茄、石榴果汁浓缩物、玉米穗丝已为普通食品,3-乙酰基-2,5-二甲基噻吩行业已不再使用);删除了加工助剂矿物油、磷酸铵、1,2-二氯乙烷。


  四是调整了部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如增加了阿斯巴甜、安赛蜜与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乙酰磺胺酸等在相同食品类别中共同使用时的总量要求;明确了过氧化氢作为加工助剂使用时的具体功能和使用范围。


  五是在对各个食品行业进行广泛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了部分食品类别的描述,从而使食品分类描述更加科学合理。例如,为与相关食品产品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持协调一致,修改了部分食品类别:如将配制酱油和配制食醋这两类产品归入液体复合调味料(食品分类号 12.10.03),将“醋(食品分类号12.03)”修改为“食醋(食品分类号12.03)”等,并对相应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进行修改。


  新国标增加了阿斯巴甜、安赛蜜与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乙酰磺胺酸等在相同食品类别中共同使用时的总量要求。当混合使用时,最大使用量不能超过标准规定的的阿斯巴甜或安赛蜜的最大使用量。为什么会做这样的调整?


  王华丽表示,安赛蜜又名乙酰磺胺酸钾,阿斯巴甜又名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乙酰磺胺酸是由上述两种物质组成,均是我国允许使用的甜味剂。如果某种食品中使用了阿斯巴甜或安赛蜜,同时又添加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乙酰磺胺酸,由于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乙酰磺胺酸在食品中使用时,可以转化为阿斯巴甜或安赛蜜。因此,在安赛蜜、阿斯巴甜、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乙酰磺胺酸三种甜味剂的使用规定中增加了相应的备注内容,即乘以相应的系数将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乙酰磺胺酸转换为阿斯巴甜或安赛蜜的用量,按照同时使用时总量不得超过阿斯巴甜或安赛蜜的最大使用量的原则进行使用。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乙酰磺胺酸的使用量乘以0.64可以转换为阿斯巴甜的用量,其使用量乘以0.44可以转换为安赛蜜的用量。


  例如,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乙酰磺胺酸和阿斯巴甜均可用于液体复合调味料中,最大使用量分别是2.0g/kg和3.0g/kg。如果在液体复合调味料中同时使用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乙酰磺胺酸和阿斯巴甜,则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乙酰磺胺酸的用量乘以0.64,加上阿斯巴甜的用量之和,不得超过阿斯巴甜在液体复合调味料中的最大使用量3.0g/kg。


  又如,安赛蜜和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乙酰磺胺酸均可用于冷冻饮品(食用冰除外)中,最大使用量分别是0.3g/kg和0.68g/kg。如果在冰淇淋中同时使用安赛蜜和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乙酰磺胺酸,则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乙酰磺胺酸的用量乘以0.44,加上安赛蜜的用量之和,不得超过0.3g/kg。


  新版标准实施给食品生产企业带来哪些影响?


  王华丽介绍,首先,新版标准实施后,移除了部分食品添加剂品种和/或使用规定,严格了部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完善了部分食品类别等,食品工业和企业应通过改进工艺、调整产品配方、标签等方式以满足新标准的要求,从而促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其次,新版标准再次强调了食品添加剂使用原则,即在食品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在达到预期效果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


  企业应严格遵循上述使用原则在食品中使用食品添加剂。总之,食品工业和企业在食品安全方面主体责任,应严格落实食品中食品添加剂使用原则,按照标准要求在食品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从而保证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健康。


  转自:新华网


  : 中国质量


  食品添加剂的危害推荐文章2:中国癌症高发,是吃太多食品添加剂惹的祸?提醒:少碰4种添加剂

  “早上起床,买一根地沟油炸的油条,再来一个苏丹红咸鸭蛋,喝一杯三聚氰胺奶粉.....”


  过去因为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网友就编了一个搞笑的段子,足以见大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现在很多人常常以为,中国癌症高发和食品安全有关,尤其是食品添加剂的问题,认为有添加剂的食品一定不安全,甚至会致癌,这是真的吗?


一、食品添加剂是万恶之源?

  “如果餐厅打出这样的广告,‘食品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那绝对是谎言。”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表示,对待食品添加剂,我们不能把某些非法添加物的“锅”也一并甩在它身上,让人们对于食品添加剂产生厌恶及恐惧。苏丹红、三聚氰胺都是违法添加物!


  为什么方便面的汤,总比自己煮得更鲜?为什么超市买的面包,比面包机出来的更松软?为什么黄桃罐头甜而不腻?其中种种,都是食品添加剂的功劳。中国营养学会原理事长程义勇表示,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集防腐、保鲜、加工工艺为一身,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的食品工业。


  网上不少关于食品添加剂的谣言,认为其是有害物质。事实上,食品添加剂无处不在,大米的防腐剂、油中的抗氧化剂、馒头中的膨松剂……都是食品添加剂的一种。只要在限量范围内添加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并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二、这些传言因添加剂致癌的食物,都是假的!

  食品添加剂不是“洪水猛兽”,这些年被污蔑的“罪证”,让它饱受诟病。


  1、味精致癌?


  味精是很多家庭并不可缺的菜肴调味品,但不知道何时,有传言称:味精中的谷氨酸钠加热到100度会产生致癌物,让不少人从此不敢使用味精。


  山西省中医院李娟表示味精致癌,假的!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进入人体后会分解为谷氨酸和钠,而谷氨酸是人体必须的氨基酸之一,对人体有益,并无致癌效果。而另一个物质钠,是食盐的主要成分,虽说要控制钠的摄入,但味精中钠含量较低,不足以对人产生副作用,而且钠也没有致癌的说法。


  2、方便面致癌?


  方便面被冠上“垃圾食品”的原因,其中就包括“防腐剂太多,吃多了变‘木乃伊’”的说法。防腐剂在生活中非常普遍,我们日常吃的盐、糖都属于防腐的一种。


  事实上,大家真正在意的方便面,并不怎么需要添加防腐剂。方便面的制作流程决定了它的面饼很干,水分活跃度低,微生物很难在这种环境生存,所以一般不会添加,或是少量添加。即便是酱包,也是高温杀菌、密封包装,也不会添加大量防腐剂。


  3、“胶水粥”致癌?


  早上一碗粥,是不少人的饮食习惯。市面上不少粘稠软绵的粥,其实都加入了“增加剂”,其中可能还会添加黄原胶,也就是常说的“胶水粥”。


  黄原胶是一种合法的食品添加剂,但根据食品安全标准,只允许添加在“面制品”中,并不允许在“大米及其制品”中添加。黄原胶添加在粥品里,存在非法食品添加的争议,但若讨论其致癌性,事实上,黄原胶的安全性还是比较高的,剂量少,在进入人体后不会被消化吸收,并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所以关于黄原胶中毒、致癌的理论纯属谣言。


三、食品添加剂应依法添加,过量有害健康

  生活中食品添加剂无处不在,但所有的添加剂都有自己的使用标准,一旦超出范围,原本无害的物质,也会变得“有害”。


  1、甜蜜素


  甜蜜素,化学名称为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是常用的甜味剂之一,其甜度是蔗糖的40-50倍。长期摄入甜蜜素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一定危害。


  2、山梨酸及其钾盐


  山梨酸及其钾盐是一种酸性防腐剂,在生物体内可被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但如果长期食用山梨酸及其钾盐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对人体的骨骼生长、肾脏、肝脏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3、硫酸铝钾


  硫酸铝钾,又名钾明矾,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后会产生铝残留。长期摄入铝残留超标的食品,可能影响人体对铁、钙等营养元素的吸收,从而导致骨质疏松、贫血等,甚至影响神经细胞的发育。


  4、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是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常见于肉类、鱼类和奶酪产品的食品添加中,起到护色、调节食物风味的作用。一次性摄入200-500毫克亚硝酸盐即可能中毒,引起呼吸困难、头晕、头痛等,当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分解成亚硝胺后,可能会增加胃、肠癌风险。


  日本“食品添加剂之神”安部司曾估算:一个人每天摄取的添加剂大约10克,与人均每天食盐量大体相当(建议每天食盐不超6克)。光一个三文治,里面可能就含有20多种添加剂。在现代食品工业文明里,坦然接受食品添加剂,合法使用它,才是正确的选择。#健康科普大赛##健康明星计划#


  参考资料:


  [1]《吃了这么多年食品添加剂,它究竟有没有毒?这位院士说出了真相》.生命时.2017-04-26


  [2]《长期吃味精居然能致癌?味精到底能不能吃?》.山西省中医院.2021-06-12


  [3]《22批次食品不合格被通:甜蜜素、铝等添加剂超标》.北青网.2021-07-01


  未经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食品添加剂的危害推荐文章3:中国癌症高发,食品添加剂是“帮凶”?医生:少碰这4种添加剂

  民以食为天。因此,对于食品安全,老百姓是很关心的。近些年来,我国频繁发生食品安全事件,特别是食品添加剂事件,比如“瘦肉精事件”、“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红心鸭蛋事件”等等,这些事件都是因为食品添加剂的不合理使用,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导致民众对食品安全产生恐慌心理。甚至很多人认为,中国现在癌症高发,食品添加剂是“帮凶”。真的是这样的吗?


  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首先可以肯定地说,食品添加剂对于我们的生活异常重要,存在于大部分食物中,并非洪水猛兽。我国很多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存在误解,误以为只要是食品添加剂就会对人体健康有害,零添加剂的食品才算是安全食品。其实不然,食品添加剂是用于延长食品保存期,有利于食品加工、储存等过程的物质,称得上是现代食品工业的基础。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


  一般而言,食品添加剂主要有以下作用:保持和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可改善和提高食品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利于食品保藏,防止变质;增加食品的品种和方便性;有利于食品加工,适应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4种食品添加剂有诱发癌症的风险,一定要少碰


  但必须指出,确实有一些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有损害,甚至有致癌风险,比如以下4种:


  一、亚硝酸钠


  亚硝酸钠是一种已知的潜在致癌物质,主要作为工业用盐和食品添加剂使用。研究表明,亚硝酸盐摄入过多后有明显的致癌风险,可提高肝癌、结肠癌等癌症的发生几率。很多违法食品加工商使用工业用盐替换食用盐,为了使肉、鱼等食物更鲜艳及防腐加入大量亚硝酸钠,此外还有腌菜、腊肉、香肠等中添加过量的亚硝酸钠及长期大量食用含有亚硝酸钠的此类食品,这些都会造成患癌几率大大增加。


  二、苏丹红


  苏丹红是一种工业染料,并非一种食品添加剂,在我国和欧洲大部分国家一直被禁止用于食品生产、加工中。但很多不良食品商为了让食物更加鲜艳,于是在辣椒粉、腌制调料、鸭蛋和调料中加入苏丹红。现代研究表明,苏丹红有致癌性,可诱发大鼠、小鼠、兔的肝、肾、肺的肿瘤细胞产生。


  三、硼砂


  硼砂经常会添加在粽子和面条等食品之中,可起到防腐、增加弹性和膨胀等作用。人体摄入过多的硼会诱发身体蓄积中毒,有诱发癌症风险。


  四、溴酸钾


  在烘烤过程中,溴酸钾可以使面包膨胀,还可以用于面粉制作中。不过有研究表明,溴酸钾可导致小白鼠患上前列腺癌和肾癌。因此,中国已于2005年7月1日起全面禁止溴酸钾在面粉中使用。


  结语


  食品添加剂并非洪水猛兽,不要认为所有食品添加剂都是有害的,当然也不要长期大量食用含有亚硝酸钠、苏丹红、硼砂和溴酸钾等潜在致癌风险的食品,这样才能保证自身的健康和安全,并远离潜在的致癌风险。


  参考文献:


  [1]冮剑. 几种可能致癌的食品添加剂安全性探讨[J]. 中国调味品,2014,39(06):135-137.


  #南方健康#


  食品添加剂的危害推荐文章4:你一天可能吃下几十种食品添加剂!有些竟然“有毒”

  食品添加剂,一种广泛存在于我们日常食品中的物质。


  随手拿起手边的包装食物,在配料表中我们都能看到一长串的复杂名词。


  即使是在酿造食醋中,也会有它们的身影。


  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不少人对“添加剂”十分敏感,那么食品添加剂是否真的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食品添加剂确实“有毒”


  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在《开讲啦》节目谈到过这一点。


  比如,我们常吃的卤水豆腐,其中点豆腐的卤就是有毒。还有可乐中的酸味剂食用磷酸,它的特性其实与硫酸不相上下。


  那么,为什么我们吃完后并没有受到伤害呢?


  关键在于——剂量。


  孙院士在节目中强调: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当中不超范围、不超量,对人体就无害,甚至有的对人体有益。


  如卤水豆腐中的氯化镁就能起到补充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镁的作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加氯化镁,就是作为营养强化剂使用的。


  除此之外,现如今我们的食用油保存期越来越长、食盐在夏天不会结块……都是食品添加剂的功劳。


  因此,食品业内人士常说: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的食品工业。


  那么,我们如何能保证这些食品添加剂不危害人体健康呢?


  对于商家来说,就要求他们按照我们国家标准的要求来使用食品添加剂,不能超范围,不能超量。


  如何远离非法添加物


  1.到正规、知名且大型的连锁超市选购“大厂家生产的食品”;


  2.关注食品标签上的信息,拒绝购买三无食品;


  3.实在要在外就餐,请选择知名度高、干净卫生且食品流通速度较快的餐厅就餐。


  避免危害,我们要管住嘴


  虽然大部分的食品添加剂在符合规定的适用范围内使用,不会对健康产生危害,但如果我们总是超量摄入,还是有致病风险。


  尤其是下面这6种添加剂,大家一定要当心——


  01 果葡糖浆——诱发痛风


  果葡糖浆经常添加于各类饮料,也会用在面包、零食、汤料等加工食品中。


  它是一种通过酶解法从玉米淀粉中获得的甜味剂,食用之后等于吃下超量果糖。


  长期摄入可能导致脂肪肝,也可能会引发高尿酸血症,增加痛风风险。


  02 苯甲酸钠和苯甲酸——反应生成致癌物


  苯甲酸钠和苯甲酸是主要应用于果汁中的防腐剂,当在含有抗坏血酸的饮料中加入苯甲酸钠之后,两者可能会发生反应,生成致癌物苯。


  03 乙酰磺胺酸钾——伤害甲状腺


  乙酰磺胺酸钾是人造甜味剂,在软饮料、烘焙食品中很常见。研究发现,乙酰磺胺酸钾的分解物乙酰乙酰胺,会对甲状腺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04 硝酸钠——反应后会诱发癌症


  硝酸钠经过分解会变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进一步发生化学反应,就会产生致癌物亚硝胺。


  培根、香肠等加工肉类中,就含有亚硝胺,长期大量食用会增加结直肠癌、胃癌等癌症的风险。


  05 安赛蜜——升高血糖


  安赛蜜是一种甜味剂,在蜜饯、饮料、酱油等食品中比较常见,会改变肠道菌群、升高血糖、增加体重等,对身体健康不利。


  06 合成食用色素——影响代谢功能


  方便面、火腿肠、果冻、饼干、薯片等食品中都含有合成食用色素,合成食用色素由砷、铅、苯酚、苯胺等物质组成,对人体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比如代谢紊乱、慢性中毒、损伤神经,甚至致癌等。


  此外,阿斯巴甜、亚硫酸盐、糖精等食品添加剂,也会危害健康,应该少吃含有以上食品添加剂的食物。


  编辑:叶芳芳


  食品添加剂的危害推荐文章5:食品添加剂到底有没有危害?这位院士说透了

  “食品添加剂按照食品安全法的定义,就是为了改善食品风味,以及防腐保鲜等需要,而加入到食品当中的天然或者人工合成的一些物质。”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出现在《院士开课啦》抖音直播间。这是他继去年《院士开讲》后,再次到抖音做科普。前后两档科普视频,孙宝国院士给网友们分享了有关食品安全、食品添加剂、食品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科学知识。


  关于食品添加剂的3个疑问


  01.吃了放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安全吗?


  孙宝国表示,食品添加剂按照食品安全法的定义,是为了改善食品的风味,以及防腐保鲜等的需要,而加入到食品当中的天然或者人工合成的一些物质。食品添加剂经过风险评估,确定在它的最大使用量或者最大残留量范围之内,对人体是安全的。


  世界各国批准的食品添加剂,加起来大约有15000种,而中国只批准了2300多种。孙宝国认为,这说明中国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更严格。他补充道:“中国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启动某种食品添加剂的风险评估,需要该添加剂已在两个以上发达国家被允许使用。”


  02.很多食品安全事件都和食品添加剂挂钩?


  孙宝国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非法添加物不等于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被妖魔化,一定程度上是给非法添加物背了黑锅。比如常常在食品安全事件中出现的三聚氰胺、瘦肉精等。”


  “迄今为止,在中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品安全事件,没有一件是由于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的。”孙宝国在节目中引用了另一位院士陈君石的话,为食品添加剂正名。


  在孙宝国看来,过去一些案例,如三聚氰胺奶粉或染色馒头。“三聚氰胺”根本就不是食品添加剂,用在奶粉中属于“非法添加物”。而后者,是商家非法将“柠檬黄”这一食品添加剂用在了馒头这一食物品种上,属于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同样是违法行为。


  孙宝国强调,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是不会出现这些问题的。


  03.食品添加剂都是现代才有的,过去都是无添加食物?


  孙宝国在直播间表示,食品添加剂自古就有,“人类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历史和人类文明史同样悠久。”


  他举例,古代点豆腐使用的卤水主要成分是氯化镁,石膏豆腐则会用到硫酸钙,这都属于食品添加剂当中的一类,叫食品凝固剂。孙宝国还科普,一些看似纯天然的食品,同样含有食品添加剂。比如啤酒里有二氧化碳、干红葡萄酒里有二氧化硫,这些其实是食品防腐剂。


  正是这些最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满足了食品加工和运输存储过程中防腐、保鲜、改善食品性状和风味等需求,为人类生活带来便利。


  未来在营养膳食上多投1块钱,治疗上就会省出8块5毛钱


  视频中,孙宝国还介绍了未来食品发展的两大趋势:一是健康食品,“要减油不减香、减盐不减咸、减糖不减甜”;二是要营养均衡,“人体6大营养素必须达到均衡”。


  要实现这两大目标,一方面,生产环节需要加大科技创新,让食品做得更营养健康。研究表明,盐摄入过多已成全球健康隐患,而中国是世界上食盐摄入量最高的国家之一。孙宝国在《院士开讲》中曾提到,他正研究通过水解蘑菇里的蛋白质获得增加咸味的多肽。多肽并非氯化钠,可以降低人们对盐的摄入。


  另一方面,从消费角度来讲,我们应该掌握基础的营养知识。孙宝国援引世卫组织的数据,“如果我们在营养膳食上投入1块钱,那么在治疗上就会省出8块5毛钱。”


  针对当下人们繁忙的生活节奏,特别是年轻人喜欢熬夜、饮食不规律的现象,孙宝国指出,“单纯靠功能性饮料并不合适,长期饮用身体会出问题,一天三顿饭一定要吃。”


  科技力量让更多人关注食品健康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院士专家正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播知识,让看似遥不可及的科学,透过屏幕近在咫尺。仅在“吃”这个领域,除了孙宝国院士,赵春江院士、种康院士也先后在抖音做科普。


  “智慧农业,是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院士开讲》中,赵春江认为智慧农业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比如水果的检测、分级,现在的机器可以判断水果的外观品质、大小、颜色、纹理,还可以对内部的糖度、酸度、缺陷等进行检测。


  在《院士开课啦》节目中,种康介绍了他和团队通过分子设计的方式培育出耐寒水稻品种,这一成果为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他还透露自己正研究牧草育种。


  近年来,我国的国民食品消费结构中粮食谷物的消费占比由2013年的41.09%下降到2019年的35.12%。碳水下降的背后,是国人对蛋白类食物需求量的逐渐增加。但蛋白类食物来自主要吃饲草的牛羊,以大豆、玉米等饲料为主的猪、鸡以及水产品等。种康此前表示中国养殖畜牧业对饲草需求量大,高质量牧草品种培育变得十分紧迫。


  院士深入浅出的科普获得了网友广泛的好评。有人开玩笑说,要赶紧把视频转发到“相亲相爱一家人”群;有人称看了这些抖音科普视频,四舍五入就是院士的学生;还有人说带着儿女一起看,希望孩子能萌出当科学家的种子。


  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解决了疑惑和误解,食品才能稳定健康地发展;而对于科研工而言,科普的过程有利于发现好的科研选题,进而反推科研活动的精准立项和展开。孙宝国表示,用抖音等新媒体手段来做科普,会使科普变得更加有趣,从而让更多的人接触到科技知识,值得发扬光大。


  院士科普等内容的涌现,使得短视频成为重要的知识传播载体。相关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泛知识内容在短视频平台增长迅猛,在抖音平台播放量年同比增长达74%,已占平台总播放量的20%。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宋彦霖 题图:图虫 图片编辑:曹立媛


  ::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


  食品添加剂的危害推荐搜索词:

  

  1.

  

  2.

  

  3.

  

本文标题:食品添加剂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