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大海战观后感推荐文章1: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推荐文章2: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推荐文章3:读史有感--“甲午战争”(三)

  #暑期创作大赛#


  甲午战争


  (三)


  第三阶段,清军在山东半岛和辽东两个战场全面溃败


  日军攻占旅顺后,决定进攻威海卫,消灭北洋舰队,为此组建“山东作战军”,共2.5万余人。又令联合舰队协同“山东作战军”作战,并以陆军第1集团军在辽东战场进行佯攻,继续吸引清军主力。


  清廷对日军主攻方向再次判断失误,以为日军将攻取奉天(今沈阳),再以主力打通辽西走廊,进逼山海关,然后与从渤海湾登陆之部合攻北京。因此以重兵驻守奉天、辽阳及天津至山海关一线,关内外总兵力达10万以上;而于日军的主攻方向山东半岛仅部署官兵3万余人,其中驻守荣成的仅1400余人。至于北洋舰队,则根据李鸿章“水陆相依”的防御方针,株守于威海卫港内。


  1895年1月20日,日“山东作战军”在荣成龙须岛登陆,进占荣成,随即分南北两路向威海奔袭。2月1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此后,日军水陆配合,攻击刘公岛和港内北洋舰队。12日,北洋海军向日军投降,提督丁汝昌等将领先后自杀殉国。17日,日联合舰队占领威海卫海军基地,北洋海军全军覆灭。


  辽东之战持续时间较长。自日军突破清军鸭绿江防线之后,连占凤凰城(今凤城)、岫岩、海城等地。清政府调任两江总督刘坤一为钦差大臣,委以指挥关内外军事的全权,以期挽回颓势。1895年1月17日起,清军先后数次大规模反攻海城,皆遭挫败。2月28日,日军从海城分路出击,3月4日占牛庄(属海城),7日取营口,9日陷田庄台(属盘锦)。10天之内,清军6万余人便从辽东全线溃退。


  早在日军占领辽东半岛后,清廷便开始通过外交途径向日本请和。威海卫失陷后,清廷求和之心更切,遂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4月17日,《中日马关条约》签字,甲午战争结束。日军未经直隶平原决战便达到了预期的侵略目的。


  此后,中国人民为反对《中日马关条约》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台湾军民在刘永福等领导下自发组织起来,抵抗日军割占台湾,使侵略者付出了重大的代价。


  跋: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同时也促使中华民族日益觉醒,维新运动和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迅速高涨。清政府也在更加艰难的处境下,开始变革军事制度,中国近代军事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


  今在威海刘公岛有“甲午海战纪念馆”,是一处以建筑、雕塑、绘画、影视等综合艺术手段展示甲午海战悲壮历史的大型纪念馆。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推荐文章4: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推荐文章5:夏日读史有感--“甲午战争”

  #夏日生活打卡季#


  甲午战争


  (一)


  甲午战争是指1894~1895年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因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农历为甲午年,故史称甲午战争。


  日本侵华,蓄谋已久。早在1868年(清同治七年),日本明治天皇登基伊始,便极力鼓吹军国主义,并将侵略矛头首先指向其近邻朝鲜和中国。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于6月3日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清军首批部队于6月8日抵朝鲜牙山。日本则以清军入朝为借口,迅速抢占从仁川至汉城一带各战略要地。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在丰岛附近海域对中国运兵船及护航舰只发动突然袭击。日本陆军也于29日向清军发动进攻,清军败退平壤。8月1日,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整个战争持续近9个月,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清军陆军自平壤败退鸭绿江,日海军夺得黄海制海权


  1894年8月上旬,援朝清军万余人先后抵达平壤。其时占据汉城之日军约8000余人。


  9月15日,日军分三路总攻平壤,战斗至为激烈。至26日,清军全部退至鸭绿江以北中国境内。


  在陆军争夺朝鲜半岛的同时,日本海军联合舰队部分兵力亦至黄海西部,甚至闯到威海卫和旅顺军港挑战,企图寻机与北洋舰队进行决战。北洋舰队在丰岛海战后拘于“保船制敌”之令,主要巡弋于大同江口以北和威海、旅顺之间,将黄海制海权让给日本海军。


  9月上旬,清廷鉴于平壤将有大战,拟由海路迅速运兵赴援,北洋舰队奉命护航。


  1894年9月17日,北洋舰队在完成护航任务后正准备由大东沟口外返航,突与搜索而来的日本联合舰队遭遇,随即爆发了黄海海战。战斗历时5个多小时,北洋舰队沉毁5舰,伤4舰,日本联合舰队重伤4舰。


  跋:日军在第一阶段作战中,不但击败在朝清军,一举将战线推进至鸭绿江边,直接威胁中国本土;还在海战方面,北洋舰队实力被严重削弱,日本联合舰队达到了控制黄海制海权的目的。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推荐搜索词:

  

  1.甲午大海战观后感500字

  

  2.甲午大海战观后感300字,急需!

  

  3.甲午大海战的观后感

  

本文标题:甲午大海战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