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行都包括什么推荐文章1:年少成名的她,放下曾经的光环,只为遇见更好的自己

  ?她年少成名,8岁就开始主持儿童节目,17岁考上上海戏剧学院,25岁就因饰演火遍大江南北的《粉红女郎》中的哈妹一角被观众所熟知。演艺之路上,她从不希望给自己定型,喜欢尝试不同类型的角色,不断突破自己。


  在镜头之外,她一直按照自己内心的节奏过着自由的日子,从未停止追寻内心的成长。她笑起来眼睛像月牙,她外在柔弱内在坚定,她是娱乐圈的一股清流,是修行道路上的坚定行者,她是薛佳凝。


  — 遇见 —


  现在的薛佳凝时常在其微博中发有关修行、放生、学佛感悟等内容,尤其是她在2017年12月发的一条微博,让大家看到了一个实修派的薛佳凝。五加行,是一些佛教徒所使用的修行方法,通常包括皈依、发心、念修金刚萨埵、供曼扎和修上师瑜伽五个实修内容,很多人是在3年内完成,而她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五加行,引得众多同为师兄的粉丝在其微博底下评论这速度太惊人了,一片随喜赞叹的声音。


  问其是如何做到这么短的时间就修完了五加行,薛佳凝答道:“我是2016年12月份发愿修五加行的,一直到第二年5月初,到成都见师父,其实只完成了3万大头和3万皈依,后来见完师父后就发了个愿,后面用7个月的时间把剩余的功课全部都完成。我自己在修五加行过程中,觉得很愉快,中间也会有累的时候,但基本都是匀速时间完成的,磕大头一天大约完成1200个,期间还去学院参加了金刚萨埵法会和地藏法会,上师瑜伽是在参加地藏法会期间,在山上花了11天修完的。”


  薛佳凝的微博中留下了很多她在藏地的足迹和发自内心的笑容,她第一次进藏是在2013年,当时是为了拍《8848》去西藏,待了一个多月,时隔多年,回想起第一次进藏的感受,薛佳凝仍然记忆犹新:“其实那部戏,我只是客串一下,但是对我人生却是有很大改变意义。之前看到很多人说关于人生危机,关于心理问题等等,但是我在藏地看到了全然不同的活法,那里的人们生活并不富裕,但是他们的内心很富足,很快乐,幸福感很强烈。我当时去了藏民家里,去到寺庙,会觉得很清静,感受到一种很真实的快乐,那种纯粹的笑容特别打动我,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我想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抱怨呢?我们应该快乐地寻找内心的自己。”


  薛佳凝与佛法的缘分在她第一次进藏之后开始慢慢展现出来,她后来因为参加了一次放生,认识了慈诚罗珠堪布,堪布送了她一本书——《慧灯之光》。但直到两年后,她去了五明佛学院才真正看了那本书,书中的智慧点亮了她的内心,让她觉得自己的人生开始不同,她开始真正走上修行之路。越接触佛教,她越觉得佛教的智慧就像“高山上的山”,可以让人明白生命的本质,可以让人遇见更好的自己。


  — 改变 —


  薛佳凝分享,在修五加行的过程中,逐渐看到自己心的变化和状态的变化,她越来越能够感受到内心的安静和喜乐,当时修曼扎时,她曾有15天没有出门,虽不是刻意闭关,却是内心的喜悦使然。修完五加行之后,她发现有一些改变在日复一日的修行中悄悄发生了,原来她在修四前行时,发现自己坐半个小时就坐不住了,但是因为对自己有要求,就会强迫自己坐,但修完五加行后,她发现不需要刻意去强迫自己了,坐一个小时也觉得挺舒服的,念咒的时候也和以前有一些不一样了,更加能够体会静止中的快乐,这增加了她对佛法的信心,她说:“内心很感恩能够遇见我的师父,我发现在修法的过程中,就像把骨头节打碎了,重新组装了一遍一样。”


  与此同时,她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当被问及如何看到娱乐圈的名利、光环效应时,她说:“以前我会尊敬有能量的人甚至有社会地位和财富的人,觉得那是能力的表现,但现在我会很尊敬那些为别人付出的人。我觉得名利本身没有什么问题,甚至是更好的利益他人的方式,但有没有名利不是太重要,关键是看一个人为别人做了什么。”


  作为一个狮子座的女生,薛佳凝坦言以前自己特别在意别人把不属于她的事情放在她身上,讨厌别人诬陷、冤枉自己,但是现在这些好的、不好的声音都不会对她造成困扰,她找到了一条与外在评价的和解之路,那就是:“我们的眼睛很喜欢往外看,现在我经常闭上眼往里看自己,看看自己的心是什么样子的。外界说好的、说坏的各种声音太多了,但是那些声音不代表你,更不代表你的心,代表的是说话的那个人的心,如果他说了好的话,你就参考下你有没有做到,如果别人说了不好的话,尤其是因为说粗话让自己造口业的人,我就会回向给他。”


  — 修行与生活 —


  作为演员,拍戏的时候非常忙碌,经常收工很晚,但即便是这种情况,薛佳凝仍在内心告诉自己修行是不能断的,哪怕忙碌的日子抽出几分钟观照一下自己的内心,也需要坚持下去。将发心融于生活是薛佳凝一直在做的实修,她说:“发心源于你的内心,发心纯净,内心就是非常干净的,就像一朵莲花,虽不是生于清水,出于淤泥,依然是最清净的。”


  薛佳凝说自己从小就是一个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人,从来不会因为外在条件改变自己对事物的认知。相比较利益等外在的东西,喜欢这个因素对她来说更重要。从出道以来,她一直就是一个内心非常自由的人,即使在《粉红女郎》很红的时候,所有的地摊她照逛、所有的胡同她都照钻。她一直非常尊重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如今依然如此,尤其是当遇见佛法之后,她说更加让自己看到最真实纯粹的内心。


  学佛之后的她越来越快乐,越来越通透,她希望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希望把自己的快乐带给他人,把自己得到的所有感受和变化能够分享给他人,为他人做更多的事情。相比较成功,她更关注成长,她说:“如果这件事情能让你成长,能让你得到力量,我更愿意去分享这些。”她分享了一句师父说的一句话“太在乎自己感受的人,感受会越来越差。”希望所有有缘人都能够从中感受到佛法的智慧,也表达了对所有同道中人的由衷祝福:“眼睛不要往外看,闭上眼睛往里看,你会看到一个更好的自己。”


  

  祝福这个爱笑的、活得越来越快乐的不老女生在未来的日子能够越来越自在,遇到更好的自己,也能将真正的喜乐带给更多的人。


  END


  采访/撰文:万物三千


  图片:薛佳凝&新浪微博


  (版权归原所有)


  五加行都包括什么推荐文章2:藏传佛教知识 | 藏传佛教的八大法器,终身为藏!

  藏传佛教的八大法器


  佛教法器是指僧侣们举行佛事活动和佛教仪式时所用的器物。佛法赋予了它们特殊的作用,使他们不再是普通的器物,而变得更加神圣庄严。藏传佛教法器是指僧侣们举行佛事活动和佛教仪式时所用的器物。佛法赋予了它们特殊的作用,使他们不再是普通的器物,而变得更加神圣庄严。


  藏传佛教法器的种类繁多,各种法器的用途、型制、大小也各不相同,如转经筒、念珠、海螺、金刚杵等。它们大多借鉴了印度佛教法器的形式,并加入了自身的特色。藏传佛教的法器大多用于供养诸佛、庄严道场、修持佛法等。今天主要介绍藏传佛教中比较常见的八大法器。


  八大藏传佛教法器之一——法铃


  法铃是喇嘛、僧人诵经作法时手中离不开的法器之一。有碰铃、金刚铃等,其材质大多是铜质,造型为喇叭口,柄把呈半根金刚杵形状,内有铃舌,外部镂刻着各种图案。在藏密中,法铃具有深刻的内涵意义。


  铃象征着般若智,多与金刚杵合用,承负它的金刚杵代表着通过金刚乘而变成五种无上智慧的心之五种烦恼或扰乱之感受。法铃上部相当于佛身,下部相当于佛语,金刚于其心中。法铃的含义是惊觉诸尊,警悟有情的意思。


  

  八大藏传佛教法器之二——金刚杵


  金刚杵又名“伐折罗”,原来是古印度的兵器,后被密教吸收为法器。金刚杵多使用有金、银、铜、铁、香木等材质,形状一般有一股、三股、五股、九股等。


  金刚杵代表坚固锋利之智,象征着所向无敌、无坚不摧的智慧和真如佛性,它可以断除各种烦恼、摧毁形形色色障碍修道的恶魔。也象征佛智、真如、空性、慈悲和智慧等。在和金刚铃一起使用时,还有阴阳含义在其内,金刚铃代表阴性,金刚杵代表阳性,有阴阳和之意。


  

  八大藏传佛教法器之三——法鼓


  法鼓是藏传佛教中的礼赞法器之一,种类很多,如大鼓、铜鼓、腰鼓、曲柄鼓、羯鼓、嘎巴拉鼓等。主要用于佛教庆典、宗教节日、活佛坐床、开光仪典等重大喜庆法事活动中。


  曲柄鼓的鼓锤是弯的,就像一张弓,鼓面直径约1米,下有一柄。诵经时,喇嘛左手持鼓柄,右手用曲柄鼓锤敲击伴奏。嘎巴拉鼓,藏语称“扎玛如”,鼓腰箍镶宝石镂花金片,坠飘带,两面蒙皮,鼓体有木、象牙和人头骨几种。法会上嘎巴拉鼓多与金刚铃一起演奏。


  

  八大藏传佛教法器之四——法螺(右旋海螺)


  法螺,又叫右旋海螺,藏语称为“东嘎叶起”。是藏传佛教僧侣从事佛事活动、讲经说法时吹奏的法器,又是乐器。作为法器的海螺多为白色,按佛经说,佛祖释迦牟尼讲经说法时声音宏亮如同大海螺声,响彻四方,所以用法螺代表法音。


  海螺用于佛教法器的历史约有两千多年。相传释迦牟尼佛在鹿野苑初转法轮时,帝释天等将一右旋白色海螺献给佛祖,自此,右旋海螺成了吉祥圆满的象征,用于宣讲佛教教义,给人们带去和平。


  有的法螺有装饰,有的法螺不装饰。装饰海螺用于法事活动,由专门的司号僧吹响。法事活动所用的法螺,一般都是镶金嵌银,华丽无比,其中最有名的是镶翅法螺。不装饰的法螺,一般供奉于正殿,放在青稞之上。


  八大藏传佛教法器之五——念珠


  念珠是佛教礼敬法器的一种。藏传佛教的念珠一般一串有108颗。在修五加行之大礼拜、供曼扎时,为了方便计数,也用25颗一串的念珠。


  藏传佛教念珠,一般由念珠本身、节珠大家更常称作隔珠、佛头、云珠/背云、计数器,卡子,挂环等几大类构成,在这些大类配件存在的同时还伴随着各种各样有意义的小配件的存在。念珠念佛时用来计数和束心的法器。


  念珠材质多种多样,一般而言,菩提子念珠较常使用。根据佛经记载,使用菩提子念珠可增上无量倍功德,而且适用于任何法门的修持。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成就正等正觉,因此菩提子也包含了成就佛果的意思。所以,菩提子念珠成为最广泛使用的法器之一,无论显密宗都是如此。


  八大藏传佛教法器之六——嘎乌盒


  嘎乌盒是藏传佛教的护身法器之一,可以用来避邪、护身、镇宅和增福等。嘎乌,汉语为“佛盒”,一般用金、银、铜制成,并雕饰有精美的图案,有的甚至还镶嵌松石、珍珠、珊瑚等宝石。嘎乌盒里面装有泥塑或金属制小佛像或经卷,随身佩带,用来祈佛保佑平安吉祥。


  

  八大藏传佛教法器之七——转经筒


  转经筒在西藏非常常见,是藏传佛教的祈祷法器的一种,又叫“嘛呢”经筒,嘛呢轮。分为手摇式和固定式两种。手摇式转经筒也叫手摇嘛呢轮,用金、银、铜皮制成,压制着各种花纹图案,并刻有六字真言。内装有经卷。并装有可转动的轴。转一转嘛呢轮,就等于诵经一遍。


  固定式转经筒是指装置在藏传佛教寺院里的经筒。寺庙里的转经筒有大有小,一般有铜制和木制两种,经筒筒身刻有“唵、嘛、呢、叭、咪、哞”六字真言,里面装有经卷。依据藏传佛教的教律,凡转动经筒一回,等于诵读了一遍内藏经文。转经是藏传佛教信徒们忏悔往事、消灾避难、修积功德最好的方式。


  

  八大藏传佛教法器之八——酥油灯


  藏传佛教中,酥油灯是供奉神明时不可缺少的法器之一。使用酥油作为燃烧源的油灯就是酥油灯。西藏的寺院里最常见的莫过于那一盏盏长明的酥油灯。酥油灯在藏传佛教信徒心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信徒们的精神之灯。


  除了在寺院,在藏族人家中,也能看到长明不灭的酥油灯。无论是家中举行念经法事,还是为逝者作祭祀活动,都要点上几盏或上百盏酥油灯。


  在佛前供一盏酥油灯,可以祈愿老人健康长寿,儿女吉祥平安,家庭幸福快乐;可以将世间变为火把,使火的慧光永不受阻,可以排除障视和愚昧之黑暗,获得智慧之心,使在世间永不迷茫于黑暗。


   法铃、金刚杵、法鼓、法螺、念珠、嘎乌盒、转经筒、酥油灯是藏传佛教最常见的八大法器,是众多佛教仪式和重大法事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器具。当然,藏传佛教法器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五加行都包括什么推荐文章3:迟还5600元按7.6万计息?信用卡全额罚息再引争议

  李澳(化名)近来遇上点麻烦事。他迟还了招行信用卡5600元,结果银行收了近1200元的利息,经询问得知,银行是依据他账单全额7.6万元计息的。


  类似的情况不在少数,有不少持卡人在各类平台反映,受疫情影响不能全额还信用卡的话,能否不要按照账单全额计息?新京记者咨询了12家银行,当前仅工行部分卡种采用未清偿部分计息方式,其他银行均为全额计息。


  案例:


  招行用户迟还5600元却被收了近1200元利息?


  据李澳在黑猫投诉平台的描述:自己招行信用卡1月账单忘记还款5600元,发现后及时还了,但在2月账单里发现循环利息1196元,经问询得知,利息是按照账单全额7.6万元来算。李澳表示,愿意承担逾期5600元的利息,但不能承担7.6万元的循环利息。


  李澳告诉新京记者,“循环利息”是指每天收取万分之五利息,基数按照7.6万元计算的。目前他与招行已协商解决,招行退还了收取的1/3的利息。“银行这种计息方式计算是有点多的,只能说下次自己也注意及时还款。”李澳表示。


  据招行信用卡App“掌上生活”介绍,信用卡账单未按时全额还款,会产生利息,利息是按照账单中的每笔消费进行逐笔计息,一般从刷卡消费第2天到该笔交易还上为止,按每天0.05%计算。


  客服人员向记者进一步介绍,计息确实是按照账单全部金额为基数,具体来看还分时间段:假设当期账单共消费1000元,先还了300元,从消费第2天到还上300元这段时间,按照全额账单每天万分之五计息;后半段至还清全部账单,按700元(即1000元-300元)每天万分之五计息。


  调查:


  12家银行中,仅1家银行部分卡种采用未清偿部分计息


  李澳的遭遇并非孤例,有不少持卡人在各类平台反映,受疫情影响不能全额还信用卡的话,能否不要按照账单全额计息?


  不过新京记者近日通过咨询客服或查询银行官网官微了解到,工行、农行、中行、建行、招行、浦发、中信、兴业、光大、民生、华夏、广发这12家银行中,仅工行的牡丹贷记卡采用未清偿部分计息方法,其他银行均执行全额计息。信用卡业资深分析师董峥也向记者表示,只有工行少量的卡是按未还部分计息,其他银行都是全额计息。


  “全额计息”指如果信用卡持有人未能在发卡行规定的还款期限内还清所有欠款,不论已还金额有多少,发卡银行都将按照当期账单全部欠款金额计算利息,普遍是每日万分之五,按月计收复利,但不计入征信;如果最低还款额也未达到,还将对其未还部分收5%的违约金,并计入征信。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咨询的11家银行也并非“一刀切”式地全额计息,而是分段计息,根据持卡人的还款时间不同,享受的免息情况也不同。


  以农行官网的计息示例为例:假设持卡人的卡片账单日为每月10日,账单日后第25天为到期还款日。如持卡人在3月11日透支消费1000元,当期账单日为4月10日,免息还款期为4月账单的到期还款日,即5月5日。


  情况一:如持卡人在5月5日之前还款, 将享受免息还款期,仅需偿还本金1000元。


  情况二:如持卡人在5月5日之后(如5月9日)还款,则不享受免息还款期,须偿还本金和利息共计1029.5元(1000+1000×0.0005×59=1029.5),以及逾期还款违约金5元(1000×10%×5%=5)。


  情况三:如持卡人在5月5日之前偿还部分欠款,剩余部分5月5日之后还清(如4月15日偿还400元,5月9日偿还剩余部分),则须偿还本金和利息共计1024.7元。(1000+1000×0.0005×35+600×0.0005×24=1024.7)。


  争议:


  有持卡人不满全额计息方式而与银行对簿公堂


  全额计息方式一直备受争议,近年也有不少持卡人因此和银行对簿公堂。据裁判文书网2018年1月公布的一份民事判决书显示,广西的杨女士未依约还款96937.84元,认为银行对此不应收取滞纳金,且全额计息属于霸王条款,违反公平原则。法院裁定,支持银行追回本金,滞纳金自2017年1月起被央行取消,改为发卡机构与持卡人协议是否收取违约金及收取标准。


  利息方面,法院支持分段计算。该案中,杨女士在2017年3月16日至2017年6月28日期间共计偿还了透支款本金556.64元,尚欠的透支款本金为96381.2元。法院判决,杨女士应偿还截止2017年3月15日的利息24269.43元,2017年3月16日之后的利息以96381.2元为基数,按日利率万分之五计付至还清之日止。


  另一则央视主播告某国有大行全额计息的案件更为著名。2016年3月,央视主播李先生刷某大行信用卡消费18869.36元,因绑定自动还款的储蓄卡余额不足,剩下69.36元没还清,10天后产生了317.43元利息。李先生认为该行信用卡全额计息的规定不合理,将其告上法庭。在经历一审败诉后,北京市二中院二审改判,认为该行全额计息的规则计算的赔偿部分过分高于持卡人违约造成的损失,透支利息应予以适当减少,因此撤销一审民事判决,要求银行返还多扣划金额。


  对于持卡人“失误”造成的违约,不少银行也推出了“容差还款”服务,如部分银行规定,10元范围内的差额未还部分视同全额还款不计息,差额部分计入下期账单;还有银行提供1%的还款宽容度,如果持卡人因忘记还款金额而有小额零头未还,也不会计收利息。


  专家:


  计息与免息使用是“对等关系”


  当前,不少银行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的客户,提出延长信用卡还款期、免收违约金、提供征信保护等措施。记者了解到,部分银行给出的延长期为一个账单期,如果超出一个账单期还款仍有困难,可致电银行客服重新申请安排还款计划,或考虑先选择最低还款。


  应注意的是,多家银行客服人员表示,如果选择“最低还款”,也属于没有在还款期限内还清所有欠款,会按照上述方式计息。


  对于是否打破“全额计息”,近年业界讨论不断。最高人民法院在2018年6月发布的《关于审理银行卡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征求意见稿中提出过两种解决方案,其一就是推翻“全额计息”条款,采用部分计息方式。


  一位信贷业人士对记者表示,信用卡是一种小额信贷,是否全额计息是市场行为,计息最终结果应该看年化利率是多少,我国规定贷款利率不得超过基准利率的4倍,如果超过这个水平,则不在法律保护范围内。


  目前执行的一年内(含一年)短期贷款基准利率为4.35%,乘以4倍为17.4%。部分银行在计算示例中称,透支利率上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年化利率约为18.25%,受每月天数不同及还款情况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实际年化利率可能存在差异),下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的0.7倍。具体适用利率根据持卡人资信情况、用卡情况等因素确定或调整。


  业内也有不同的声音。信用卡业资深分析师董峥认为,既然信用卡已经提供了相应的“免息还款”和大量的用户权益服务,那么必然要通过另外的形式来获得收益,包括商户刷卡手续费和持卡人未全额还款时的资金计息、分期手续费等,二者是一个“对等关系”。


  寻真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德怡表示,信用卡全额计息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性。由于疫情影响,一些持卡人的收入不及预期甚至没有收入,导致其无法履行还款计划。发卡行原来的制度或系统设计中并不包含上述内容,所以银行系统会按照之前设定的程序计取费用。


  《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王德怡表示,一般认为,新冠疫情影响属于不可抗力事件,若领卡人确实是因疫情影响难以及时还款的,可以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条之规定,主张部分或全部免除在此期间的违约责任。


  新京记者 程维妙 编辑 陈莉 李薇佳 校对 李铭


  五加行都包括什么推荐文章4:

  五加行都包括什么推荐文章5:内行看门道:佛门法器大揭秘!

  法器有两种意思。一是指人。凡能修行佛道者,称为法器。二是指物,广义而言,凡寺院内有关庄严佛坛,用于祈祷、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佛事的器物,或佛教徒所携行的念珠、锡杖等修道的资具,统称为法器。又称佛器、佛具道具。法器的种类繁多,其用途、大小形状各异,即以同一名称的法器而论,也因制作材料、手法,或宗派、时代之不同,而在形式上显得迥然不同。


  钵,又称钵多罗、钵和兰等。是僧尼常持道具(比丘六物)之一,一般作为食器。由于比丘持钵以应受他人的饮食,钵又称为应器。持钵行乞时称为“托钵”。而比丘不得储存多个钵,护持钵要如护持自己的眼睛一般,应当经常以澡豆洗净除去垢腻。


  梵钟,又称大钟、撞钟、洪钟等。多属青铜制,少数为铁制,一般高约150公分、直径约60公分,形式是上端有雕成龙头的钓手,下端有相对的两个莲华形撞座,称为八叶,撞座以下称草间,下缘称驹爪;以上则分池间、乳间两部分,且乳间有小突起物并列环绕,又连结撞座,呈直角交叉的条带称为袈裟,又名六道。另外,钓手旁有呈圆筒状的插通内部。梵钟多悬于钟楼,作为召集大众或早晚时之用。


  木鱼,佛教寺院中使用的木鱼分为两种:一种是圆木鱼,另一种是长木鱼。圆木鱼,诵经时所敲打,大众诵经时,音声随其节拍而整齐划一。此外,诵经敲打木鱼,取意于鱼的特殊习性,即不论在水中悠游或静止不动,眼睛都睁着不休息,佛门取其精进的特性,策勉修道者要用功,不可懈怠。


  长木鱼,雕刻成鱼形或龙头鱼身形。往往悬挂于斋堂或库房廊下,作为集合僧众之用。因为它与民间乐器“梆子”的形制、发音都极相似,所以称为“鱼梆”。又因为它常常是在斋饭时敲击,所以也叫做“饭梆”。在佛教寺院中,长木鱼大都是头向山门悬挂的。


  鼓:有羯鼓、鱼鼓、云鼓、摇鼓、金鼓、石鼓、悬鼓等。依其用途可分为:斋鼓(食时所用)、浴鼓(浴时所用)及诵经、梵呗等所用之鼓。今之寺院,常见于大殿前的左右两方建钟鼓楼,分别安置钟、鼓,称为“左钟右鼓”。寺院每于晨昏击钟敲鼓,以警行者当勤精进,慎勿放逸,称为“晨钟暮鼓”。


  云板:知时刻或集会时敲打的器具。依其形状称为云板、鱼板等。


  引磬:俗称小手磬。底部中央贯以纽,附木柄,以小铁枹击之,于诵经礼佛起止时击之,以引起大众注意之法器。


  大磬:大磬为直径三十至六十余公分之磬,由维那主之,凡住持或尊宿、仕宦等礼佛,皆鸣三下。


  铛子:法会唱赞时,与铪子配合板眼敲打,用以庄严节奏,为板乐供养之一。


  铙钹:铙、钹原为娱乐用的乐器,后被用于佛门中的伎乐供养,而成为塔供养及佛供养的法器。


  香板:禅林中用以警策修行者的木板(形如宝剑),依使用目的不同而有诸多名称:用以警策用功办道者,称“警策”香板;用以惩诫违规者,称“清规”香板;用以警醒坐禅昏沈者,称“巡香”香板;于禅七中使用者,称“监香”香板。一般系由方丈、首座、西堂、后堂、堂主、维那、知客、纠察等职事持用。


  香炉,又作火炉、薰炉。烧香的器皿,以供礼拜或礼佛、菩萨之用。香炉的形状多样化,大体分为方形和圆形,有三足、四足或无足之别。有的香炉上还镌刻图案、经文等。大致可分为四类,即:置于桌上的置香炉;持于手上的柄香炉;坐禅时所用的钓香炉;灌顶时,受者跨越而以净身的香炉。


  藏传佛教法器的种类繁多,各种法器的用途、型制、大小也各不相同。藏传佛教的法器大多用于供养诸佛、庄严道场、修持佛法等。法铃、金刚杵、法鼓、法螺、念珠、嘎乌盒、转经筒、酥油灯是藏传佛教最常见的八大法器,是众多佛教仪式和重大法事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器具。图为金刚杵、金刚铃,原为古印度的一种兵器,佛教密宗用他表示智慧坚利,斩断烦恼,降伏恶魔的法器。


  法鼓,是藏传佛教中的礼赞法器之一,种类很多,如大鼓、铜鼓、腰鼓、曲柄鼓、羯鼓、嘎巴拉鼓等。主要用于佛教庆典、宗教节日、活佛坐床、开光仪典等重大喜庆法事活动中。


  法螺,又叫右旋海螺,藏语称为“东嘎叶起”,是藏传佛教僧侣从事佛事活动、讲经说法时吹奏的法器,又是乐器。作为法器的海螺多为白色,按佛经说,佛祖释迦牟尼讲经说法时声音宏亮如同大海螺声,响彻四方,所以用法螺代表法音。


  念珠,是佛教礼敬法器的一种。藏传佛教的念珠一般一串有108颗。在修五加行之大礼拜、供曼扎时,为了方便计数,也用25颗一串的念珠。念珠念佛时用来计数和束心的法器。


  转经筒,是藏传佛教的祈祷法器的一种,又叫“嘛呢”经筒,嘛呢轮。分为手摇式和固定式两种。固定式转经筒是指装置在藏传佛教寺院里的经筒,一般有铜制和木制两种,经筒筒身刻有“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里面装有经卷。依据藏传佛教的教律,凡转动经桶一回,等于诵读了一遍内藏经文。转经是藏传佛教信徒们忏悔往事、消灾避难、修积功德最好的方式。


  酥油灯,藏传佛教中,是供奉神明时不可缺少的法器之一。酥油灯在藏传佛教信徒心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信徒们的精神之灯。除了在寺庙,在藏族人家中,也能看到长明不灭的酥油灯。无论是家中举行念经法事,还是为逝者作祭祀活动,都要点上几盏或上百盏酥油灯。


  加小凤哥微信入学习交流群


  fo-ifeng1


  长按二维码


  五加行都包括什么推荐搜索词:

  

  1.五加行都包括什么怎么念

  

  2.五加行都包括什么内容

  

  3.五加行都包括什么数量

  

本文标题:五加行都包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