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关风景区介绍
八大关风景区介绍推荐文章1:青岛八大关景区,其实有十个关,有的关不是军事要塞而是钞关
前言
青岛八大关风景区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这里集中了俄、英、法、希腊、西班牙、德、美、丹麦、瑞士、日本等20多个国家的各式建筑风格。
八大关是指八个以中国古代关隘命名的路。不过,早在1931年工程图纸上,就已经标注当年是十个“关”了。
至于为什么叫做八大关而不叫十大关,我猜是一种习惯吧,青岛还有两个地方叫八大湖和八大峡 ,都是指以湖和峡为路名的社区。
一般介绍八大关时,都说是八个古代军事关隘,其实并非如此。其中有几个是专门收税的关口。
这十个关分别是纵向3个关:紫荆关路、宁武关路和韶关路,横向7个关:武胜关路、嘉峪关路、函谷关路、正阳关路、临淮关路、居庸关路和山海关路 。
一、紫荆关
屈仲舒跟随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抗元,因功授在京元帅府总护,遣镇紫荆关。在任时,屈仲舒曾有《镇守紫荆关作》诗云:
塞上风霜旧,军中号令新。
枕弓头印月,卧甲臂生鳞。
慷慨酬明主,忠劳致此身。
狼居封有日,归贺太平春。
紫荆关位于中国河北省易县,是长城的重要关口之一。 东汉时名为五阮关,又称蒲阴陉,为太行八陉之第七陉 。
二、宁武关
明末清初的诗人魏象枢,有诗《甲申闯贼陷宁武关周总兵战死 》云:
大呼高帝出城闉,三百年来此一身。
帐下投醪多战士,军前拔帜是孤臣。
裹尸不愧真男子,擐甲曾闻有妇人。
若使将军犹未死,彗芒那敢近中宸 。
京剧中有一出《宁武关》,说的是李自成从陕西进军北经过宁武关,山西总兵周遇吉死战不降,为国捐躯,周遇吉夫人刘氏亦自焚殉国。
虽然李自成最后攻下了宁武关,但是有点象美军攻打冲绳岛损失巨大,闯王又没有核武器,不得已决定撤兵。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大同总兵姜瓖、宣府总兵王通主动投降,于是李自成改变主意挥师北上,不久围困北京,崇祯帝煤山自尽。
宁武关城始建于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位于今天山西省的忻州市。战国时,赵武灵王曾在此置楼烦关,以防匈奴。
明朝时期,朝廷修建长城,并设置九镇抵御北元的威胁:甘肃镇、宁夏镇、固原镇(陕西镇)、榆林镇(延绥镇)、山西镇、大同镇、宣府镇、蓟州镇、辽东镇。
当时河北境内设紫荆、倒马、居庸三关,称为内三关。山西境内,设偏头、宁武、雁门三关,称为外三关。宁武关是三关镇守总兵的驻地。
九镇又叫做九边,如今有一个大V“九边”很火,不知道是不是得名于此。
三、 山海关
纳兰性德曾有《长相思》云: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榆关,即山海关,又称渝关、临闾关。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千米处,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更是北京的门户。
李自成攻陷北京后,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投降了清兵。在吴三桂地带引下,清军大举进入山海关内,击败了李自成 ,然后建立了清朝。
四、武胜关
清朝诗人胡介祉有《过武胜关》一首,颇有几分盛唐边塞诗的气象:
万山连不断,断处一关通。
马踏残烟里,樵归落照中。
晚云平古道,霜叶舞寒风。
不尽天涯思,征鸿点碧空。
武胜关,位于今河南省信阳市鸡公山区南35公里,是河南、湖北两省交界处。在古代大别山和桐柏山之间的重要关隘。因此有“万山连不断,断处一关通”之说。
此关在南朝齐称武阳关,唐称礼山关,清朝始称武胜关。历来为南北抗衡之地,行师必由之道。南北朝时期,梁、魏为取得关隘要道的控制权,曾反复争夺数十年。
五、嘉峪关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林则徐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发往新疆伊犁,效力赎罪。利林则徐路过嘉峪关时,作七律《出嘉峪关感赋四首》,其一云: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今嘉峪关市西面狭窄的山谷中部,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
六、函谷关
杜甫《秋兴八首》之一: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 东来紫气满函关 。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照朝班。
西望瑶池降王母, 东来紫气满函关 。函关 ,即函谷关。 历史上有两座函谷关,秦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汉关位于洛阳新安县。
函谷关地处"两京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
七、正阳关
正阳关在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别名"淮南古镇"。明成化元年六月(公元1465年),朝廷在此设立收钞大关,直属户部管理,称之为"银正阳",或"东正阳"。
正阳关和下面介绍的临淮关,不是关塞要地,而是收税的机关。据说正阳关金龙四大王庙中,原先有一副对联:
以书生作河渎尊神,庆雪浪长恬,与伍相国威灵共著;
惟鹾政擅江淮美利,愿风帆助顺,并八公山草木无惊。
鹾政,指经管有关食盐的事务。伍相国,伍子胥,八公山,淝水之战中,草木皆兵之地。
八、临淮关
民国大诗人乔大壮曾有七绝一首,《临淮关》:
锋车带甲接临淮,手扼雄关亦壮哉。
过客似闻牙将语,中原无事拔营来。
临淮关,顾名思义,因靠近淮河,始称临淮关。
此关设于明代成化元年(1465年),以临淮县名冠之。 临淮关和正阳关都是直属朝廷户部的“钞关”, 类似于国税局,负责征收过往商船的"蘑蓬、竹木、排炭及鱼、茶、酒、醋杂项诸税。
九、居庸关
盛唐边塞诗人高适,有《使青夷军入居庸》诗云:
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
不知边地别,只讶客衣单。
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
莫言关塞极,云雪尚漫漫。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居庸关与紫荆关、倒马关、固关并称明朝京西四大名关。目前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韶关
胡绳先生有七绝咏《韶关》:
曲江风度自翩翩,罗刹桥边泊画船。
入夜明灯浮万盏,不知何处是烽烟。
世人知长安有曲江,不知岭南亦有曲江。汉武帝元鼎六年设曲江县,今天曲江是广东韶关的一个区。
韶关,古称韶州,得名于韶石山。韶州得名韶关始于明清之际。因为这里自古为“五岭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之枢纽,湘、粤、赣交通之咽喉”,因此在韶关市区,先后设立过水陆三个税关收税,俗称韶关。
结束语
上述十个关中,有三个主要作用是收税的关:安徽淮河边上的正阳关、临淮关,以及广东北江边上的韶关。
另有五个,是长城上的重要军事关口:山海关、嘉峪关、居庸关、宁武关、紫荆关。
剩下两个,函谷关与武胜关虽不是长城关口,但也是重要的军事和交通关隘。
提醒一下,旺季时来青岛八大关游玩的朋友,尽量不要开车,公交和地铁非常方便。 淡季时,这里没有什么游客,停车还是挺方便的。
另外,八大关建筑大多建于20世纪30年代,而德国人早在1918年一战失败就离开了青岛,所以八大关的建筑大部分与德国无关。
@老街味道
诗词创作 刘坡公学诗百法中,绝句四忌是忌讳什么?
八大关风景区介绍推荐文章2:青岛八大关旅游攻略
家人们,今天给大家出一期青岛八大关的旅行攻略。八大关位于青岛市市南区汇泉东部,是最能体现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特点的风景区。
这里旅游项目丰富,有风格各异的建筑,如俄式、英式等,仿佛置身于异国。还能漫步海边,欣赏绝美海景。最佳旅游季节是春夏秋三季,春天赏花,夏天看海,秋天赏叶。景区附近酒店不少,像八大关宾馆,价格在500-1500元不等。特色饮食有鲅鱼饺子,20-30元一份。周边景点有五四广场,能感受青岛的现代活力。购物有很多特色小店,能买到贝壳饰品等纪念品。
这么棒的地方,大家可别错过!
八大关风景区介绍推荐文章3:文化中国行之城市印记|处处园林,层层尽染——探访八大关,往昔老建筑设计有匠心,今朝新景观遍街角巷尾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张文艳
秋末的八大关,频频进入大众的视野。
缤纷的秋叶悄然显现,看似不经意,却十分惊艳。
半是金黄半是红,半是秋风半入梦。
为何在遍城金黄的季节,八大关总是最受欢迎?答案就在泛黄的记载中。从规划诞生,到发展更新,八大关永远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再访旧地,发现新增了许多口袋公园式的景观。即便每年都来,仍有重重心绪得到释放。与游客对话,他们的评价是一致的:美,而不娇。从青岛城市展览馆和青岛档案馆中,寻找八大关的踪迹,也是一种延续,延续了设计者的初心,也延续了城市的风貌,更是一种文化记忆的接力,通过季节的变换,传递着景致之美,底蕴之深。
城市肌理
滨海而成的特别建筑区
临淮关路上,龙柏夹道,自然形成的景深,是绘画与摄影的佳地。
一对情侣欲拍照留念,一位白发苍苍的摄影爱好者主动上前,指挥男生拍摄角度和光线的利用。道路上,有匍匐地面仰拍的,有侧脸自拍的,无论何种姿态,都不会让人觉得另类。龙柏则伸出宽厚的胸怀,温和地拥抱着一切,并慈祥凝视,将海边萧瑟的冷风遮挡在臂膀之外。
八大关的美在于交错的道路上,每条路的风景各不相同。
我们常说,道路是城市的肌理,那么,何为肌理?在青岛城市展览馆,半岛全媒体记者看到了城市肌理的解读:青岛市的街道格局与城市形态经过130多年的发展变化至今,考虑到城市自然地形、城市功能要求等,各个时期都形成了特色街道格局,大部分都保留了下来,主要有放射型、环山型、滨水型、棋盘型几种。作为濒临海边的八大关,更趋向于滨水型街道,这种格局主要分布在沿海地段,依托现有海岸线形成的曲折、迂回的城市道路。
不过,八大关的交错形态,又有着棋盘的特点。
能够在城市中,形成一方宁静和浪漫,其实是精心规划的成果展示。在海滨的浩瀚中,融入建筑和景观,将公园、住所与景观巧妙结合,让八大关闻名遐迩。
从德国侵占开始,到1922年青岛回归,青岛城市建设的主动权旁落他人之手,八大关的规划和建设,更像是一种国人的自我证明。
时间来到1929年,青岛设为特别市,大量外国资本和民族资本涌入青岛,作为“特别规定建筑区”的八大关迅速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当时,青岛还成立了青岛市建筑审美委员会,负责对建筑师提交的设计方案进行审定评比,奖励优秀的建筑设计。1932年《青岛市特别区域放租地树株处理规则》强调,不到万不得已,不得砍伐该地区的树木,确需砍伐应把建筑图上,经审批后方可实施。
于是,能够发挥设计才能和具有挑战性的别墅建筑,迅速在社会名流中流行开来。为了鼓励将景观与设计结合起来的优秀作品,《青岛市暂行建筑规则》设专章对特别规定区域的建筑标准作详细规定:第一,基地面积,在六百方步(平方米)以上者,其建筑物之面积,不得超过基地面积之30%,在三百方步以上者,不得超过40%,在三百方步以下者,不得超过50%;第二,建筑物之高度、层数,须由工务局审查四周环境,酌量指定之;第三,同一条路上,不得建造同一式样房屋;第四,凡在特别规定区域内请求建筑,应由业主先出具平面图,详细说明全宅内外各部分装饰,呈请工务局核准后,再行设计;第五,围墙须用花式铁栏、木栅或砖石砌成空花;第六,建筑物之屋檐,至少须高出人行道或路基3.5公尺(米);第七,一切建筑物,均须装设新式浴室、厕所,如系楼房,每层均须装设;第八,一切建筑物,外部所用油漆粉刷瓦片、砖石等之颜色,务须配合适宜,工务局得临时酌量指定之等。
这些看似严格、冷峻的要求,其实充满了对建筑设计者的期望。如“同一条路上,不得建造同一式样房屋”,显然是对多样性提出了要求,树木除非万不得已不得砍伐,而且对围墙、铁栏、屋檐、房屋粉刷、瓦片和砖石颜色等的要求都要风格鲜明,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别致的小楼掩映林海中了。正如刘白羽所说:“青岛所有屋顶都是红色的,极目望去,宛如碧波中荡漾着千万朵红玫瑰花,这红玫瑰花反转过来又衬托出绿色更加鲜明悦目了”。
根据青岛市档案馆的资料显示:“特别规定建筑地第一期开辟之山海关等路路基工程,业于去年完竣。兹继续开辟第二期居庸关路、临淮关路、韶关路、宁武关路,紫荆关路、正阳关路及荣成路与正阳关路相接处迤北一小段……嗣以该特别建筑地预定各路线内,尚有武胜关、嘉峪关、函谷关三路路基,未经开辟,于公地放领,及市面交通,均有不便,亟应从速进行。”(《工务纪要》1932年)这些文字清楚地说明,八大关七横三纵的十条关路是由南至北分三个阶段开辟的:第一阶段,1931年,建成山海关路;第二阶段,1932年,建成居庸关路、临淮关路、韶关路、宁武关路,紫荆关路、正阳关路;第三阶段,1934年,建成武胜关路、嘉峪关路、函谷关路。而且,当时也没有“八大关”的提法,而是称为“特别规定建筑地”。随着规划的持续实施、交通道路的不断完备,从这一时期开始,较大规模的建设活动陆续开展起来,至上世纪40年代中期,基本形成了当前八大关的格局。
中国烙印
国人设计师的展示场
在青岛城市展览馆,半岛全媒体记者看到关于1958年6月下旬第一次全国城市规划座谈会的记录,建筑学家梁思成为专题学术研究告《青岛》作序,并作《青岛市城市规划与建筑》一文,总结出青岛以地形自然划分城市区域、道路与建筑及自然景观的合理搭配,利用地形起伏和道路转折点布置重要公共建筑、建筑色彩和材料的运用等诸多特点。他说,八大关是青岛最美的地区。
八大关的建设高潮,是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形成的。
1935年青岛市出台了《青岛市施行都市计划方案初稿》,借鉴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念,认为园林绿化规划是保持青岛“中国之最美都市”荣誉,实现居住和游览工程不可或缺的条件,这一观念就被用在了八大关的建设上。方案正式施行,将青岛的居住区分为了四类,其中“湛山浮山一带风景优美之处”为特种住宅区,而“荣成路东一带”即八大关一带为甲种住宅区。
不过,当时还不叫八大关。根据半岛全媒体记者查询档案资料发现,八大关路这一叫法最早见诸端,是1948年9月12日青岛《民言》刊载的一则征地广告,全文为:“征求空地。兹征求八大关路空地一段,愿出让者请拨电话接洽。”
八大关中的小楼错落有致,依山而建,是东西方文化理念的交汇与对话。据悉,参与建筑设计的有俄、英、法、德、丹麦、希腊、日本等24个国家。其中不乏中国中青年设计师的杰作。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建筑界正是中国建筑师的自立时期,八大关成为刘耀宸、王云飞、张新斋、徐垚、刘铨法、王节尧等人的“试验场”,它们大部分既面海,又向阳,就连一扇扇窗户,也都有自己的风格。有些房屋三面镶着玻璃,人们在里面游动,就好像在绿海中畅游。诸多有着精巧构思的露台、老虎窗和拱廊、挑台等无不风韵卓然,“摩登”建筑表现了全新的建筑思维,当然还有中国建筑元素的闪现。所以,人们才说,这里的每一栋房屋都是一个设计作品。
有说法称,八大关因为有着中国设计的烙印,为国人的荣誉而生的地方。
公主楼、花石楼、蝴蝶楼,都在八大关中,用不同的色彩,展示着建筑的独特风情。从上世纪20年代末到40年代初期,这里就成为政界、商界、军界和文化界名人的高级居住地,晚清军机大臣吴郁生,北洋政府外交总长王正廷、民族实业家周志俊等都曾在此地居住。土豪和高管的金银财宝,设计师和建筑师的聪明才智,结合出如此多的经典之作。不过,不要以为这里可以随便居住和盖房,即使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各国领事馆内的领事,也需要交租金。
口袋景观
转角步步是园林
再访八大关,发现多了很多立牌和口袋花园式的景观。
每一条道路上,都有八大关交错的道路、景点地图,介绍着八大关的历史文化,同时还有不同的大小景观园林,从北向南依次为杉林童趣、桃林花影、花棠芳菲、正阳花语、玫园画境、仲林雅庭、郁林芳溪、红礁观海等,这些景观不是独立的存在,再由小景观组成,为八大关增添了许多的趣味。
宁武关路的地图立牌前,一位母亲正带着孩子在仔细阅读景区的背景介绍:
八大关风景区始建于二十世纪初,历经建设至上世纪三十年代基本形成。因其八条街道以我国重要关隘命名,故称“八大关”(后增为十条),即:韶关路、宁武关路、紫荆关路、山海关路、居庸关路、临淮关路、正阳关路、函谷关路、嘉峪关路、武胜关路,沿汇泉湾和太平湾形成方圆数公里的海滨风景区。行道树因路而异,与各色建筑相映成趣,正阳关路紫薇夹道,紫荆关路雪松成列,韶关路碧桃吐艳,宁武关路海棠缤纷。“八大关”建筑多为独立院落别墅,以欧陆式近代建筑风格为主,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著名建筑有“花石楼”“公主楼”等。1996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0月被评为“中国最美城区”。
阅读中,两人频频点头,有着“原来如此”的表情,当得知这里是“中国最美城区”的时候,他们相视一笑,半岛全媒体记者上前询问,母亲说她姓刘,来自江苏,刚抵达青岛就听说八大关这个季节最美,所以决定趁孩子还没有上小学错峰旅游,专程来看一看,“居庸关路上的银杏叶黄了大半了,真的很美。我们打算打卡完这里标注的所有景点”,刘女士笑着说。
她所指的方向,正是花棠芳菲。这处景点由林下游径、蔷薇花墙、海棠花园和鸟巢雕塑组成,前面提到,宁武关路的行道树为海棠,这条道路又是南北向的主要道路,每逢春日,游人纷至沓来,赏海棠花是这里不变的主题,所以宁武关路的沿线就以海棠为主要特色,形成春景花园。走入花园中,鸟巢的雕塑是绝对的主角,错落组成的鸟巢,“捧”起了几只鸟蛋,正等待觅食的大鸟归巢。
每一个景观都是一处小花园,有长椅,有花坛,有林木。比如桃林花影,是由桃林花语、林间花园、郁林步道和林下汀步组成的,景观位于韶关路上,是八大关西侧的第一条道路,从西进入八大关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韶关路,韶关路上的碧桃种植由来已久,迎接着八大关的第一个花期。路旁的两片绿地,园路蜿蜒趣意,场地宁静惬意,片植几处各色碧桃,包含着春雪碧桃、红花碧桃、菊花碧桃、酒金碧桃等,品种各异,色彩斑斓,,造就“花在路上,亦在园中”的景致。
周至元先生曾作诗《咏青岛》:“春入樱花香作国,夏来浴场海为盆。秋高霜叶艳难画,雪后云山望不分。风雨阴晴无不好,就中堪赏是朝暾。”
著名诗人、剧作家贺敬之就有一篇《八大关漫步》:
碧桃雪松几重关,烽火烟云恍惚间。
行到落樱小憩处,又见白鸥搏海天。
可以说,不同季节的八大关有着不同的美。
故居旧址
庭院“偶遇”何思源
对当年在青的俄国人有深度研究的鲁继勇先生,带领半岛全媒体记者走过八大关,讲述了俄国人在青岛居住和生活的往事。尤其是在韶关路26号的苏联公民协会旧址,是他重点介绍的建筑之一。
这栋别墅建于1942年,由王屏藩设计,原业主为德国商人白少夫,之后,转让给了俄侨亚福丁斯卡娅夫人,1946年苏联公民协会在此设立。这栋建筑特色鲜明,“体现出强烈的表现主义建筑特征,主里面为一块开着几层方窗和竖条型窄窗、有着几何形斜线及尖塔轮廓的里面”。
而建筑中,故居也是一大特色。
如荣成路36号,就是何思源故居。
墙面上的挂牌上,书写着何思源的简介和与青岛的缘分。何思源字仙槎,山东荷泽人,生于1896年,1982年病逝于北京。
他出身于一个小地主家庭,自幼入私塾读诗书,后入省立一中(后改为六中),毕业后于1914年考入北京大学,攻读哲学,1918年赴美国留学,入哥伦比亚大学学天文,三年毕业后又赴德国留学,改学社会经济。在德国三年期间,又转赴法国留学两年。所以,他精通多国语言,也成为日后进入教育系统的砝码。
他出任中山大学教授和图书馆馆长,之后辗转于官场,1928年起出任山东省教育厅厅长。就是在此期间,他参与筹办国立青大、后来的国立山大的全过程。
1928年5月,国立山东大学筹备委员会成立,由何思源、杨振声、杜光埙、傅斯年等11人组成,何思源则负责筹备具体工作。在筹备过程中,蔡元培先生力主将国立山东大学设在青岛,取得教育部长蒋梦麟的同意,国立山东大学筹备委员会改为国立青岛大学筹备委员会,除接收原省立山东大学外,并将私立青岛大学校产、校舍收用,筹备国立青岛大学,何思源负责具体工作。
因此,他经常往来于青岛。
1929年7月8日下午,国立青岛大学筹委会在青岛汇泉大饭店(即南海路23号)举行第二次会议。这是筹委会最重要的一次会议。作为主任,何思源做了有关国立青岛大学筹备情况的告,确定了学科设置、院系人选、经费筹措、校址扩充、招生工作、开学日期及在济南设立实习工厂和农事试验场等一系列决定。会议最后公推何思源、傅斯年、杨振声、赵太侔、王近信为国立青岛大学筹委会常务委员。正是由于这次会议,确定了日后一所名师汇聚的高校。
教育之外,何思源也致力于山东农村的乡村建设。在他的帮助下,梁漱溟、晏阳初等人多次来到山东,梁漱溟以山东邹平为据点,展开了乡村建设运动。
1931年暑假期间,中央研究院在国立青岛大学开科学讨论会,学生可以自由参加。当年的学生王先进亲眼目睹这场盛会:“蔡元培先生一进会场,所有人员倏声站立起来,悄无声息……此次开会的还有时任青岛市长沈鸿烈,山东教育厅长何思源,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这三人对蔡先生也是毕恭毕敬。其他还有专家教授一百多人”。
可以说,在1928年到1942年任职山东期间,青岛频频可见何思源的身影。即便到了1948年卸任北平市长后,何思源为了散心,还是选择带着全家人来到青岛,他的女儿回忆说:“直到8月底暑假结束,要开学了,母亲才带着我们四个子女回北平上学。”
由于故居挂牌掩映在树木与墙壁之间,因此何思源故居并不高调,也许,正式这种静谧,吸引了这位曾经为青岛教育奔走的官员的目光。
八大关风景区介绍推荐文章4:八大关
青岛八大关是青岛市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以其独特的欧式建筑群和优美的海滨风光而闻名。以下是关于八大关的详细介绍和旅游攻略:
景点介绍
八大关位于青岛市市南区,是青岛市区南部相交错的十几条马路的总称,它们大多取名于我国知名关隘的名称。这里环境清幽,春季有碧桃盛开、夏季有紫薇盛放,秋季可见银杏红枫夹道,还坐落着许多各国风格的别墅,是摄影胜地。
历史背景
八大关起初是指以我国知名关隘命名的八条道路(韶关路、宁武关路、紫荆关路、武胜关路、嘉峪关路、正阳关路、居庸关路、山海关路),后来此称呼成了泛指,还包括了后来增加的函谷关路、临淮关路,以及荣成路、正阳关一支路、正阳关二支路、正阳关三支路、黄海路等道路组成的街区。
建筑特色
八大关现有三百多座别墅,多为20世纪初中外政客富商所建,现今成了单位疗养院和政府机构驻地,也有不少是私人餐饮、美容、健身商铺。这里汇集了俄、英、法、德、美、丹麦、希腊、西班牙等20多个国家的建筑风格,被誉为“万国建筑博物馆”。
旅游攻略
? 交通:可乘坐公交车至“八大关”站点下车,如公交线路317、321、501等均可到达八大关附近。地铁3号线中山公园C口出,步行即可到达。
? 门票:八大关景区作为开放式街区,大部分区域是免费开放的,无需购买门票。但如果想要参观某些特定的景点或建筑,可能需要支付额外的门票费用。例如,蝴蝶楼、公主楼、西班牙风情馆联票50元,单买20元,花石楼8.5元。
? 开放时间:八大关景区作为开放式街区,大部分区域没有严格的开放时间限制,游客可以在白天自由参观。花石楼、西班牙风情馆、公主楼的开放时间如下:4-6月、9-11月 8:30-17:30(通票15:30停售);7-8月:8:30-18:30(通票16:00停售);12-次年3月:8:30-17:00(通票15:00停售)。
? 游览路线:中山公园C出口??韶关路??嘉峪关路??函谷关路??临淮关路??居庸关路??公主楼??正阳关一支路??山海关路??蝴蝶楼??第二海水浴场??花石楼。
? 必打卡景点:
? 临淮关路:很有延伸感的龙柏小路,拍照非常出片。
? 公主楼:丹麦风格的蓝色别墅,很像童话故事中的建筑。
? 花石楼:外墙由花岗岩石砌筑,是一座融合了西方多种建筑艺术风格的欧洲古堡式建筑。
? 蝴蝶楼:1935年当红影星胡蝶主演的《劫后桃花》就是在这里取景拍摄的。
? 韶关路:这条路上有很多风格各不相同的近代建筑。
周边景点
? 第二海水浴场:八大关一直往南可走到海边,即是沙细水清的第二海水浴场,是夏季的游泳好去处。
? 中山公园:八大关附近的一个大型公园,适合休闲散步。
美食推荐
八大关周边有许多餐厅和咖啡馆,可以品尝到青岛特色美食和西式餐饮。
[青岛 八大关]
八大关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成为了青岛的标志性景点之一,是游客感受青岛海滨风情和历史文化的绝佳之地。
八大关风景区介绍推荐文章5:【青岛市地名文化征文选登】八大关的来龙去脉
八大关的来龙去脉
王开生
碧桃雪松几重关,烽火烟云恍惚间。
行到落樱小憩处,又见白鸥搏海天。
诗人贺敬之的这首《八大关漫步》,是歌咏八大关的名篇之作。
八大关,中国最美的五大城区之一,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青岛老城区主要名胜之一。八大关的名称到底如何而来,屡屡成为许多外地朋友迷惑不解的疑问,更有观光客误称其为“八大处”。即使连青岛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多也以讹传讹,误说戏说传说不断。故而十分有必要从头来捋顺一下,八大关如何演变至今?它到底有几条路?有哪些著名的建筑传世?
公元1898年,清政府与德国签订《胶澳租借条约》。德国占领青岛后,旋即制定了青岛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其中,将伊尔蒂斯山(现太平山)和鱼山环抱的维多利亚海湾(现汇泉湾)一带,划为“颐养区”,即通常所称的休闲别墅区。此后,德、美、英和中国的显贵们在这一带大兴土木,营建了一批极具异域风情的海滨别墅,大多散落在文登路、福山路、栖霞路、湛山大路(现香港西路)等地势较高的沿海一线。
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接管青岛后,将荣成路以东,北至湛山大路、南到太平湾的区域划为“荣成路东特别规定建筑地”,全部作为住宅别墅区开发,区别于一般城市居民区和商业区,八大关最初建设时即定位为“甲种住宅区”,即兼具居住、避暑度假和休闲的高档别墅区,在规划理念上确立了先规划后开发,以及“尊重自然、契合地景”的基本法则,尽量保留区域内的丘壑、水系,乃至一草一木,依据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展开道路体系的规划建设,同时兼顾一种合理的园林布局,顺应太平山山体和森林延伸,构筑了一个丛林掩映的大园林环境。整体的绿意中,又注意个体的变化。每条路的行道树各具特色,在山海关路,是法国梧桐;在居庸关路,是银杏;在临淮关路,是龙柏;在正阳关路,初是紫薇,后改广玉兰……四季轮回,花树缤纷。同时,路路之间,顺应地势,开辟了大大小小数十处公共园林,形成一种自由的环境空间,产生了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的效果。
此地的“特别”还表现在那一栋栋别致的建筑和庭院。《青岛市暂行建筑规则》第九章“特别区域建筑”,具体规定摘录如下:
第二三五条,凡在本市经规定特别区域内,起造成改造公私建筑物者,除依据通则外,须遵守下列各条之规定。
第二三六条,建筑物之地位,须由工务局指定,不得随意位置。
第二三七条,基地面积,在六百方步以上者,其建筑物之面积,不得超过基地面积百分之三十,在三百方步以上者,不得超过百分之四十,在三百方步以下者,不得超过百分之五十。
第二三八条,建筑物之高度,层数,须由工务局审查四逮环境,酌量指定之。
第二三九条,同一路上,不得建造同一式样房屋。
第二四零条,地面树木,除在建筑物地位及走道范围内,必须砍伐者外,务须保留之,但得有农林事务所特许者,不在此限。
第二四一条,围墙,需用花式铁栏,木栅,或砖石砌成空花。
第二四二条,建筑物之屋檐,至少须高出人行道,或路脊三五公尺。
第二四三条,一切建筑物均须装饰设新式浴室、厕所,如系楼房,每层均须装设。
第二四四条,一切建筑物,外部所用油漆,粉刷,瓦片,砖石等之颜色,务须配合适宜,工务局临时酌量指定之。
第二四五条,凡在特别规定区域内,请求建筑,应由业主先具平面图,详细说明全宅内外各部分装饰,呈请工务局核准后,再行设计。
《规则》极尽详细,建筑审批条件亦要高于汇泉、太平角别墅区。如此,八大关别墅区始成为一个具备多元异域风情的“万国建筑博览会”。
八大关名称的由来,是因为该区域先行修建了八条以长城关隘命名的道路,而后得名的吗?
当然不是。
据档案资料显示,1929年,由工务局和农林事务所联合勘察绘制了“特别规定建筑区域图”,规划设计了10条路,最早建成山海关路,后来相继开辟了其他9条路,原本命名为临沂一路、临沂二路、临沂三路、涛雒路、青口路、靖海路、石岛路、成山路、里岛路,后改以名关为路名,与山海关路组成10条关路。因此,八大关开始规划建设时就是10条道路。
该区域最先建成的道路,是临海而筑、高低起伏的山海关路。据1932年《工务机要》记载:“荣成路东,依山面海,风景宜人,为特别规定建筑地。第一期开辟之山海关等路路基工程,业于去年完竣。”即早在1931年,山海关路已建成使用。该路上洋楼别墅目前亦最为集中,如山海关路1号约翰·高尔斯登别墅,3号白少夫别墅,5号丁蔚农别墅,11号王正廷别墅,13号韩复榘别墅,17号高桥商会别墅等。而山海关路9号别墅,最初是美国第七舰队司令柯克上将的宅邸,青岛解放后划归接待楼使用,遂成为青岛著名的“钓鱼台”,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在此下榻。1989年6月,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第二次来青访问,亦下榻于此。
此档案还记载:“兹继续开辟第二期居庸关路、临淮关路、韶关路、宁武关路,紫荆关路、荣成路南段(自山海关路至正阳关路)、正阳关路……于去年九月开工,嗣以天气严寒,停止工作,本年三月庚继进行。越三月而始告竣。”由此说明,上述6条关路建成于1932年。
1935年,武胜关路、嘉峪关路、函谷关路作为最后一期工程竣工。八大关七横三纵十条关路的建成时间顺序,分别应是1+6+3格局,而绝非坊间误传时久的8+2格局。十条关路中,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宁武关和紫荆关,属长城关隘;函谷关和武胜关虽是关隘,但位于河南省境内,与长城无涉;而韶关、正阳关和临淮关,非是关隘,而是税关。由此可见,无论是“十个长城关隘说”“十个关隘说”或“八个长城关隘说”“八个关隘说”,皆不成立。故八大关的名称,多是市民约定俗成的一种习惯叫法而已。如同“扬州八怪”并非特指八位画家一样,异曲同工。
那么,八大关区域究竟有几条主要的道路呢?
答案是13条。
计上述十条关路之外,该区域另有黄海路(花石楼坐落于此),汇泉路(东海饭店、白马饭店、蝴蝶楼坐落于此)和荣成路(何思源别墅、刘安祺别墅、周钟岐别墅等)。南北走向的荣成路,是八大关内建筑最密集的一条马路,其往南原来是直通海边的,与山海关路交会。1959年设计建造汇泉礼堂(八大关小礼堂)时,选址在荣成路的南段地块,故使荣成路成为一条“断头路”(相同命运的,还有一条韶关路,一条居庸关路)。汇泉礼堂也成为其最南端的建筑,虽临近山海关路,门牌号却是荣成路44号。
除上述13条主路外,后来又命名了四条支路,分别是:正阳关一支路、正阳关二支路、正阳关三支路和武胜关支路,皆为南北走向的辅路。
在此区域还建有山海关路海滨公园。据1935年8月青岛市工务局编辑出版的《青岛名胜游览指南》之《市区之名胜》介绍,“此公园位于山海关路之南,与浴场相毗连。民国二十三年(编者注:1934年)开始建设,在山海关路与海滨之间开一公园及浴场之干路,西首通山海关路、韶关路口,东首两支路通黄海路、宁武关路。园内各处分辟曲径,砌台阶,垒护坡,建凉亭,布石桌石凳。丛林掩映,花畦缤纷,土脉腴厚,气势轩敞,与莱阳路海滨公园之幽邃曲折相较,殆各擅其胜。”该《指南》还介绍了山海关路海水浴场,“第二海水浴场(山海关路)。此浴场位于市区之东南海滨太平湾之北岸,太平角之西面,汇泉角之东面,为本市特别规定建筑地之南边,与岸上公园相毗连。民国二十三年(编者注:1934年),实施第一期工程,原有储藏火药小房八所,悉行迁移东端,洼地填平,可容单间浴室一百十八间,建厕所冲水处看守室各一,大门向宁武关路山海关路口,沿海岸辟便道,设台阶,沙平水清,深藏于太平角汇泉角之内,洵海浴胜地也。浴场北面之山海关路与紫荆关、宁武关、韶关、荣成、汇泉各路相连,东首之黄海路与居庸关、临淮关、太平角各路相连。”
“八大关”这一叫法的形成,有据可查的资料最早始自何时?1948年9月12日青岛《民言》的一则征地广告上,全文为:“征求空地。兹征求八大关路空地一段,愿出让者请拨电话(203877)接洽。”第一次出现了“八大关路”的明确文字说法。
1958年,青岛日社编印出版的《青岛游览手册》“湛山疗养区”一章中写道:
“所谓八大关,是那一带海滨纵横交错的几条马路的总称,这就是:武胜关路、韶关路、临淮关路、宁武关路、居庸关路、山海关路、正阳关路、函谷关路、紫荆关路、嘉峪关路。这一带的休养所和疗养院的建筑,各具特色,真可说每一座都是出色的艺术品,而这各种样色、各种色彩的建筑分散在绿树丛中,构成了一幅极为瑰丽的画图。它们大部分是既面海,又向阳,就连一扇扇窗户,也都有自己的风格。有些房屋三面镶着玻璃,人们在里面游动,就好像游泳在绿色的空气里。八大关的休养区公园与海滨相连,面积约35市亩,园内和附近的马路旁,栽植着紫薇、紫荆、海棠、碧桃、雪松等,园内建有茅亭和花坛,曲径通幽,丛林掩映。”由此,八大关这一称呼始在官方正式发布,遂闻名遐迩。
八大关的地理范围内,大致可自然划分为三个区域:南区、北区和太平角区域。正阳关路为中轴线,以南为南区,涉海临湾,是八大关的核心区域,景色旖旎,名楼别墅鳞次栉比,人流最为密集。正阳关路以北为北区,平时游客稀少,本地市民亦不多踏足观光。老青岛人每年仅有三个时段,会在八大关北区流连赏景,即春季来韶关路赏姹紫嫣红的碧桃;春末夏初来宁武关路赏娇艳的西府海棠;秋末来嘉峪关路赏五彩红枫。而太平角近几年开放的诸多老别墅,使得这片沉寂已久的区域,焕发出新的欧陆风情的时尚魅力。
八大关街区内有众多欧式风格的历史建筑320余栋,集俄式、英式、法式、德式、美式、日式、丹麦式等20多个国家建筑风格,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2001年6月25日,“八大关近现代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0月,八大关风景区被中国科学院《国家地理》杂志评定为中国最美五大城区之一。2009年6月,经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批准,在由《中国文化》、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国文物社主办的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推介活动评选中,青岛八大关入选,成为全国10个历史文化名街之一。
八大关风景区介绍推荐搜索词:
1.八大关风景区介绍资料
2.八大关风景区介绍英文
3.八大关风景区介绍合集
本文标题:八大关风景区介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