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神是哪两位大将
门神是哪两位大将推荐文章1:门神到底有几对?该贴神荼郁垒还是秦琼尉迟恭?“年除夕,贴门神”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对于现代人来说,贴门神有了困惑,到底有几对门神?该帖神荼、郁垒?还是贴秦琼、尉迟恭?
要解开这个困惑,咱还要从“门神”的来历谈起。
据说贴门神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而且春联的来历也与门神有关。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而桃符与两位把门捉鬼的神将神荼、郁垒有关。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这也是春联的原型。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除了贴春联外,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神荼、郁垒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骚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因此,唐代以后又多了两位门神:秦琼和尉迟恭,目前集市上售卖的门神贴画多是秦叔宝和尉迟恭的形象。
其实,贴春联也好、贴神荼郁垒或秦琼尉迟恭抑或挂桃符也好,都是祈求平安祥和,因习俗爱好不同,倒也不用太计较。
(齐鲁晚-齐鲁壹点记者 翟恒水 综合自民俗网、百科网,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门神是哪两位大将推荐文章2:护佑至今的门神:从神荼、郁垒到秦琼、尉迟恭
姜彦文
年画凝聚着民间艺人的智慧与才能,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望,不仅满足了广大民众的审美要求,也传播了传统的历史文化和道德观念。郑振铎先生认为年画“是在新年的时候粘贴于门上、室内墙壁上作为装饰品之用”,其目的是使家庭里“现出无限的生气与喜悦”。
春节期间,“无限的生气与喜悦——中国民间年画艺术展”正在南京明社·璞斋展出。展览分为“门神与门画”“故事与戏曲”“民俗与生活”三个部分,展出的作品全部为天津王树村民间美术研究中心的收藏。在产地上,涵括了中国北方与南方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年画产地,绝大多数展品均为清代、民国古版年画。
门神是最早出现并被历代沿用的年画题材,用于装饰大门的门扉。从最早的神荼、郁垒,一直到我们最为熟悉的秦琼、尉迟恭,都是门神画的常见形象。本文即为对“门神与门画”展品的鉴赏。
尉迟恭 (局部)
过去人们在欢度春节之时,家家户户从大门到住室都要张贴年画,把环境装饰得焕然一新。年画凝聚着民间艺人的智慧与才能,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望,不仅满足了广大民众的审美要求,也传播了传统的历史文化和道德观念。
“年画”一词最早见于清末宝坻人李光庭所著《乡言解颐》,其中“贴年画”被列为“新年十事”之一。当时的情景,在同为清末时人的富察敦崇所撰《燕京岁时记》中可见一斑:“每至腊月,繁盛之区,支搭席棚,售卖画片。妇女儿童争购之。亦所以点缀年华也。”后来郑振铎先生也认为年画“是在新年的时候粘贴于门上、室内墙壁上作为装饰品之用”,其目的是使家庭里“现出无限的生气与喜悦”。笔者认为,这恐怕是对狭义的“年画”概念最为妥帖的解释了。
门神是最早出现并被历代沿用的年画题材,用于装饰大门的门扉。从最早的神荼、郁垒,一直到我们最为熟悉的秦琼、尉迟恭,都是门神画的常见形象。其主要的职能为驱凶辟邪,把守门户,护佑家宅平安。在宋代出现了紫微天官式的“文门神”,其主要职能是赐福纳祥,祝愿升官发财。而后形成了文、武门神两大品类。
除大门之外,其余房门要贴一些带有美好寓意的各式门画,其主要形象包括民间传说中的神祗、仙女,后来也出现了现实生活中的美女、童子等形象,辟邪的性质逐渐淡化,更注重喜庆吉祥的装饰效果。
宋·李嵩(传)《岁朝图》。采自Wen-chienCheng,YanwenJiang,GodsinMyHome:ChineseAncestorPortraitsandPopularPrints,Toronto,RoyalOntarioMuseum,2019,p.3.
旧时中国,春节的序幕被拉开之后,每逢腊月二十七或者最晚在除夕中午之前,家家户户都要在大门上贴门神。门神的形象多为武将,凶恶威武,俗称“武门神”,目的是震慑妖魔邪祟,保护全家不受伤害。而二道门或内室的门上,则贴以天官门神,俗称“文门神”,或者贴娃娃、仕女、三星图之类的门画。
传为南宋画家李嵩所作的《岁朝图》描绘了宋代新年的喜庆欢乐场景。从中可见,在临街大门外贴的是顶盔披甲的武门神,而里屋门两侧,则贴有双手捧笏的文门神。
民国时期,大门上张贴的杨柳青门神画。采自1942年1月《北支》。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宣统元年(1909)。
唐宋时代已有雕版刻印门神、钟馗等神像的记载。门神的队伍也在逐渐扩大,钟馗、福神、天官等形象加入其中。此后,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历史或虚构人物越来越多地加入进去,如赵公明与燃灯道人、赵云与伍员等,其中最著名的是秦琼和尉迟恭。有关秦琼、尉迟恭门神,《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不仅有绘图,记载也颇为详尽。明清以降,在多数年画产地,特别是在杨柳青,秦琼、尉迟恭门神画皆占有主要地位,且长盛不衰。
《三教搜神大全》中神荼、郁垒的形象。
梁朝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对于最早的门神——神荼、郁垒的记载。
《清俗纪闻》中神荼郁垒门神的张贴。
钟馗,彩色套印,纵45厘米,横32厘米,江苏苏州,苏联科学院民族学博物馆藏。
南阳汉代画像石中守门神形象。
根据文献材料,“桃符”最早是桃枝,后来变为桃板,其上或写有“神荼”“郁垒”,或图二神之像,或兼而有之,“符”字是强调其辟邪的功能。《荆楚岁时记》引《括地图》中的记载:“桃都山有大桃树,盘屈三千里。上有金鸡,日照则鸣。下有二神,一名郁,一名垒,并执苇索,以伺不祥之鬼,得则杀之。”《论衡》《风俗通义》中皆有记载,但文字略有出入。图中题字“古桃符神荼”,可知所绘即为传说中的古代门神。“神荼”头戴判官纱帽,右手持剑,左手捋髯。右脚踩红发、红裤的异族样貌小鬼,左脚抬起,其下伏一斑斓猛虎。老虎的神态显得乖顺天真,更衬托出神荼的威武凶悍。神荼身后可见桃树结果,果实压枝。
古桃符神荼 清代版/门神/木版套印/纵36.1厘米·横24.2厘米/永远纸局/山西新绛
《古桃符神荼》为直接根据文献记载而创作的门画,细节丰富,造型生动,套色明艳古朴。其形象与《搜神大全》插图差别较大,反而更接近民间流行的钟馗形象。这是民间艺术中常见的“借用”手法。此门神原为一对,另一侧应为“古桃符郁垒”。
经历代流变,春节期间门上贴“神荼、郁垒”的习风固定下来,世代流传。据北宋末年的袁褧所写《枫窗小牍》中记载,“靖康以前,汴中家户门神多番样,戴虎头盔,而王公之门,至以浑金饰之”。台南彰化二水“玉记”纸行产品中门神的扮相正是此类古风之遗存。该套“玉记”产出的“神荼、郁垒”便有此特征。图绘二神皆戴虎头幞帽,一手按佩剑,一手执金瓜锤。锤身印有画店款记。闽、台地区所流行的门神面貌基本一致,从中可见海峡两岸在民俗艺术上的交流和传承。另外,此作中的“神荼、郁垒”已与旧时传说中的凶蛮形象大不相同,反和民间常见的镇殿武士形象的门神更为接近,应是二者的一种融合。在民间,门神早已成为百姓生活中的必需品,而不仅仅是锦上添花的装饰之物,即使是贫苦家庭,也会在新年时将它们贴在门上,以期神明护佑,驱凶纳吉。
神荼、郁垒 清代版/门神/墨线/各纵34厘米·横25厘米/玉记/台湾彰化
在《西游记》和《隋唐演义》等话本、小说的影响下,明清时期一变前代门神形象多为神荼、郁垒或钟馗的局面,流行贴挂秦琼、尉迟恭门神。正如清人顾张思《土风录》谓:“(门神)俗多用秦叔宝、尉迟敬德,盖本唐小说。”自明清交际时,大量闽粤百姓迁居台湾,形成以汉族、汉文化为主体的社会结构,过年贴门神的风俗自然也成为社会习惯的一部分。而彼时门神除神荼、郁垒外,也多流行秦琼、尉迟恭,本图版样正是台湾地区沿革这一历史风俗的实物证明。凤目长髯者为秦琼,手执双锏。环睛虬须者为尉迟恭,手执钢鞭。二人相对而立,均顶盔掼甲,悬剑背旗,袍带扬起,威仪非凡。从面部与装束的特征来看,是福建、台湾一带门神画的典型式样。艺术造诣上,刀刻爽劲,用色明丽且强调对比,背景也为这一地区门画惯用的大红色,鲜艳夺目。整体观之,气息古朴,生动喜庆。
秦琼、尉迟恭 清代版/门神/木版套印/各纵41.5厘米·横28.5厘米/福建漳州
《立刀门神》为河南省卢氏县“中和恒”老店古版刷印。二将提刀相向而立,右将凤目长髯,面容和善。左将豹眼虬须,威武凶猛。皆头戴帅盔,内着绣袍,外披铠甲,腰悬弓韬,身体壮硕,颇具气势。尤其是二将衣袍飞扬之状,兼有“吴带当风”之妙。虽未持鞭锏,但其形貌特征都酷似秦琼、尉迟恭的形象。此对门神尚未套色,但线刻之刚劲浑厚与造型的饱满充盈却正得以直观地展现出来。提刀之外,二将又分执银锭与如意,合取“必定如意”之意。正如明冯应京编纂《月令广义》所载:“后世画将军、朝官诸式,复加爵、鹿、蝠、喜、宝、马、瓶、鞍等状,皆取美名,以迎祥祉。世俗传来既久,未考昉于何代。”可见此对门神除看家护院的职责外,还具有招财祈福的功能。
立刀门神 清代版/门神/墨线/各纵82.6厘米·横58厘米/中和恒/河南卢氏
立刀门神 清代版/门神/墨线/各纵82.6厘米·横58厘米/中和恒/河南卢氏
《桧门观剧诗》注云:凡戏登场,先一人抱笏缓步而出,谓之“跳加官”。文门神形象与此记载颇为相似,多为天官执笏或手展“天官赐福”条幅。此类“仙官”对幅,民间俗称“文门神”。多贴于家庭大门内的第二道门上,在传为南宋画家李嵩所作的《岁朝图》中可见其张贴位置。此作中二位天官头戴乌纱,足蹬朝靴。一手执笏板,另一手扶腰间玉带。二人胸前皆绘有仙鹤补子,与周围所装饰的流云纹相互呼应,画面整体繁复华贵,细节亦细腻丰富。云纹之中又分布暗八仙纹样,更显精美。
仙官门神 清代/门画/版印笔绘/各纵51厘米·横28.5厘米/天津杨柳青
仙官门神 清代/门画/版印笔绘/各纵51厘米·横28.5厘米/天津杨柳青
此对门神年画破损至此,应是经过实际使用后,从门上揭下保留的。年代相对较早,艺术水准也颇高,或是熟练的画工师傅所制。
仙官门神 (局部)
仙官门神 (局部)
以童子形象为主的门画,多贴于新婚夫妇卧室门上,俗称“门童”,寓意多子多福。“麒麟送子”是“门童”的经典题材。麒麟为古代想象中之瑞兽,出现麒麟是国家祥瑞太平的征兆。古人又把聪明超群的儿童称为“麟儿”,因而衍化出麒麟送子之说。《拾遗记》中记载孔子未生之时,有麒麟吐玉书于其家,上书“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和“徵在贤明”等字样。次日,麒麟不复得见,孔子出生。民间把“麒麟”“玉书”视为祝生贵子的吉祥之兆。此对门画表现了两两骑于麟背之幼童,大的童子头戴太子冠,身着锦衣绣服,一手护持身前小童,一手执龙首杆灯笼。小童子皆手举红花,俏皮可爱。
童子们所乘麒麟外形酷似纸扎,相传过去北方民间多令儿童坐在纸扎的麒麟之上,由不育妇女扶送在宅子里转一圈,以求“早生贵子”。此类门画中也常常出现“麒麟送子”“天赐麟儿”等寓意早生贵子的吉祥话,而在本幅中,为响应国家计划生育的政策号召,已将文字改为“一子光荣”“实行晚婚”,颇具时代特色。
麒麟送子 1949年后/门画/版印笔绘/各纵54.9厘米·横33.1厘米/江苏南
“刘海戏金蟾”源自道教典故,传说中刘海是五代时燕国丞相刘操,后来受到神仙点化,出家修道,取号海蟾子。民间有“刘海戏金蟾,步步洒金钱”的俗语,故刘海也被称为招财之神。因儿童额前所垂头发也谓“刘海”,故刘海在年画里多为孩童形象,图中榜题“刘孩”之称也因此而来。有趣的是,此对刘海却并非这种发型。二童面相丰润憨厚,朴实可爱,相对而立,均以钱串逗引金蟾,身后隐现牡丹花。二童的形象装束基本无异,只以设色分作差别,色彩明快,对比协调。
刘海戏金蟾 清代版/门画/木版套印/各纵52.5厘米·横34.3厘米/东增盛记/山东平度
刘海戏金蟾 清代版/门画/木版套印/各纵52.5厘米·横34.3厘米/东增盛记/山东平度
刘海戏金蟾(局部)
此对门画来自山东平度宗家庄,是山东地区除杨家埠之外影响较大的年画产地。最迟晚清光绪年间杨家埠年画传至平度,清末民初宗家庄年画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东增盛画店是唯一位于宗家庄西部的年画大户。此图乃是该画店后人以旧版新印之作,风采依旧,元气犹存。
责任编辑:李梅
校对:栾梦
门神是哪两位大将推荐文章3:古代门神原来有这么多 都贴出来门还够用吗?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2月4日电(记者 上官云)在传统年节中,古人往往要郑重其事的在大门贴上门神画,以求驱邪避灾。瞧着门神威武的样子,仿佛心里也踏实了许多。
在中国古代的神仙谱系中,门神虽没有灶君“上天言好事”的职责,但却是人们日常十分依赖的守护神。
现代人最耳熟能详的门神,大概要算秦琼和尉迟恭。但事实上,古代的“门神”,除了他俩,其实还有很多……
资料图。上官云 摄
最早的门神“颜值”不太高
门神的出现,与先秦礼俗中的门户之祭有关系。但到了汉代,才有了具体的人物图像,分别是神荼、郁垒。
传说,上古时期这俩人正直无私,住在度朔山的超级大桃树下,负责把守鬼物出入的门户。看到祸害老百姓的恶鬼,就把它们抓住,捆起来喂老虎。
古代科技不咋发达,人们容易把一些解释不了的现象归因于所谓的“鬼神”。除夕正值年岁更替,为了平平安安、没有“鬼怪”捣乱,就把神荼、郁垒的形象画在门上,美其名曰“镇宅”。
既然能把“鬼怪”吓跑,长得没啥特点肯定不行。汉画像石上有这兄弟俩的门神像:疑似头发冲天,横眉立目,手里还拿着兵器,显得十分凶狠。
资料图。胡健 摄
可能后世画匠实在看不过去,就给兄弟俩美了美颜。后来二神的门神像,才摆脱了上古神话中奇形怪状的样子,变得威风凛凛起来。
秦琼、尉迟恭了解一下?
“门神”里最著名的“CP”,大概要数秦琼和尉迟恭了。
他们是两位战功赫赫的武将,也是真实存在的人物。这俩人能加入门神队伍,还有这么一个说法——
据说,唐太宗常会梦到有“鬼魅”在寝宫外哭嚎,难以入睡。所以,秦琼和尉迟恭便在晚上披挂整齐,为其守门。
经此一举,唐太宗倒是不再做噩梦,但两位大将每晚守门也实在太辛苦。鉴于真人守门成本太高,唐太宗便命令画工把二人形象原模原样绘制出来,挂在门上,作为驱鬼门神。
《西游记》里写到过类似的故事,还把秦琼和尉迟恭夸了一顿:“头戴金盔光灿灿,身披铠甲龙鳞,护心宝镜晃祥云,狮蛮收紧扣,绣带彩霞新。这一个凤眼朝天星斗怕,那一个环睛铁眼月光浮。”
身披铠甲,佩戴护宝镜,一个凤眼朝天,一个环睛铁眼,装备强大,颜值也比神荼、郁垒高多了。
上官云 摄
古代大门一般有两扇,他俩的画像经常一左一右的出现,出镜率以及知名度相当高。
有意思的是,这时还有另一位门神钟馗,只不过多被认为是传说人物。
钟馗成为门神,源自传说中唐玄宗的一个梦。在梦中,钟馗脚蹬短靴,穿着蓝色衣裳,一只胳膊裸露在外,毫不费力抓住了惊扰玄宗的小鬼。
由此,钟馗名声大震,被认为是驱邪的鬼王,当然也就有了成为门神的资格。
古代什么样的人物才能成为“门神”?
其实,从神荼和郁垒,到秦琼与尉迟恭,中国古代人的门神信仰在不断变化。按专家的说法就是,随着时代的推移,古人的信仰心态逐渐趋于世俗化。所以,一些早先的武将才在后来被纳入“门神”行列。
比如,三国时期的猛将赵云和马超,也有地方供奉马超和马岱兄弟俩为门神;唐朝的薛仁贵;南宋名将岳飞……都是古代很有名的“将军门神”。
渐渐地,一批活跃在舞台或小说传奇中的历史人物、准历史人物也加入了这个队伍。
看着眼熟不?据不完全统计,孙膑、庞涓、萧何、韩信、赵云、裴元庆、李元霸、杨延昭、穆桂英、岳云、狄雷、赵公明、孟良、焦赞、胡大海、常遇春……还有“哼哈二将”,后来都被奉为门神。
这还不算完。原本能当“门神”,至少要具有外形威武(吓人)或武艺高强、特别能打的特点。但没多久,一些文官也能当门神了……
比如魏征、包公、文天祥,再比如明朝的海瑞……虽然出身经历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之处:一身正气。大概当时在古人的认知里,就像民俗专家所说,断案高手、清官都能当“门神”。
资料图:古风装束的工作人员合力悬挂门神。 孙昊声 摄
这几类人物之外,古人还创造性地设置了“祈福门神”:福、禄、寿三星,赐福天官、和合二仙、招财童子……
要是过年时全贴出来,恐怕一般人家里的门都不够用。
过去,“贴门神”要求比较多。古人认为,方向、位置都得注意,“贴错门神”会导致一家人在新的一年中“左右为难”。
现在过春节,还是能看到门神画的踪迹。只不过表达的意义与古代已有不同,更多蕴含着对平安、幸福的憧憬与渴望。(完)
门神是哪两位大将推荐文章4:春节到了贴门神,那你知道哪些古代人物做过门神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年春节到来之际,家家户户都要恭恭敬敬地贴上门神。
过年贴门神,是一项流传了数千年的传统习俗。在古代,人们贴门神是为了驱邪辟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在当代,人们贴门神是为了营造一种喜庆、吉祥的气氛。
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有哪些人物曾经被古人当作崇拜、祭祀的门户守护神呢?
第一代门神是神荼、郁垒。
《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蟠屈三千里,其卑枝东北曰鬼门,万鬼出入也。有二神,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众鬼之害人者。"是说在东海神山度朔山上长着一株特别巨大的桃树。这棵大桃树盘曲三千里,在枝干延伸出去的最东北处,有一座鬼门,是众鬼出入的门户。有两位神将,一位叫神荼,一位叫郁垒,他们忠诚地把守着鬼门,防止鬼进入人们家中害人。
神荼、郁垒长什么样子呢?《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有一幅画描写了神荼、郁垒两位门神的样子:他们坐在桃树下,袒胸露腹,虬髯虎须,头上长角,手执桃木剑,凶神恶煞,一看就不是好惹的主。
第二代门神是钟馗。
钟馗是一名道教神仙,具有打鬼驱邪的本领。从唐朝时期开始,人们就将钟馗奉为门神,守护全家的安全。
钟馗被奉为门神,与唐玄宗有关。据传,一次唐玄宗得了重病,太医想尽办法都没有效果。一天,唐玄宗梦见一名穿着红色衣服的小鬼偷走了他的珍宝,正在着急时,一个戴着破帽子的大鬼,捉住小鬼并吃到肚子里。唐玄宗问他是什么人,大鬼说自己是终南山进士,叫钟馗,因长得太丑陋没有当官,一气之下在宫殿的台阶上撞死了,死后专门干捉鬼的差事。
唐玄宗醒后病就好了。他命画家吴道子把梦中钟馗的形象画下来,贴在宫门上。在唐玄宗的带动下,民间纷纷以钟馗为门神。
第三代门神是秦琼、尉迟恭。
在元朝以后,门神变成了秦琼、尉迟恭。秦琼、尉迟恭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他们都是唐朝初期的大将,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累累战功。他们又是怎么演变成门神的呢?
根据《隋唐演义》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当皇帝后,身体状况很差,夜里睡不着觉,还经常做恶梦。在与群臣商议后,李世民让秦琼、尉迟恭两名大将每天晚上披甲持械守护在宫门两旁。这样一来,李世民终于能够睡上安稳的觉了,也不再做恶梦。但是,总不能天天晚上让秦琼、尉迟恭给自己守门啊。李世民便让宫中画匠把秦琼、尉迟恭的形象画下来,悬挂于宫门两旁。
长此以往,秦琼、尉迟恭就变成了门神——而且是中国知名度最高、影响最深远的门神,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门神"。
明清时期,受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许多地方的民众将历史上出现的一些英雄猛将,如赵云、马超、孙膑、庞涓、孟良、焦赞、韩信、关羽、张飞、岳飞等贴为门神。
中国民间有门神,肯德基有"凯上校"。
又值新春佳节之际,门神的故事还在继续流传,一些品牌也将他们融入自己的创作之中,将现代与古代的文化融合,碰撞出新的火花。比如,今年肯德基就有了自己的门神。
在肯德基推出的一段广告宣传片里,出现了两个古装打扮的门神,他们一个古灵精怪,一个神态严肃,一胖一瘦的两人忠实地把守着庚子之门;新生代偶像明星王俊凯则应邀出演"凯上校",上演了一段与门神的有趣故事。古今两朝的人互拼演技,好不过瘾。
将门神这样的中国文化元素运用在广告宣传片里,对于熟悉中国文化的肯德基来说,堪称信手拈来、得心应手。而且,广告里的"凯上校"身穿白色西装,黑色金属半框眼镜下明眸生辉,真是太帅气了!
今年,"凯上校"带着全新的"新春金桶"再次上线,更有特色的金桶包装,更让人垂涎的桶内美味,想必就算是门神,也要为之倾倒一番。
我们也期待,这次肯德基的新春广告中,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能够再次联袂上演,为大家奉献一段精彩绝伦的视觉大餐。
门神是哪两位大将推荐文章5:秦琼和尉迟恭为什么能升级成为门神?他们配吗?
在古代祀典里有五祀之说,所谓五祀:“门祀、户祀、井祀、灶祀、土地”五种。
今天我们单论门祀,门祀即是祭祀门神。祭祀门神的典故由来已久,根据最早的史料记载,在周代就已经有“祀门”的文化,只是那时候还没有门神。
为了弥补这个缺憾,于是出现了第一代门神神荼和郁垒,汉王充所作的一部无神论著作《论衡?订鬼》中引用《山海经》的记载,谈及神荼和郁垒的来历。说沧海度朔山有一株三千里大的桃树,在桃枝的东北方向有鬼门,是万鬼出入的场所。这个门户正是由神荼、郁垒把控。因为神荼和郁垒能够掌控鬼怪,驱邪避凶,逐渐成了民间信仰的门神。
到后来由于历世太多,出现的人物典故也越来越多,加之人民的信仰和需求不同,逐渐衍生出了不少门神,例如驱邪类的神荼郁垒、哼哈二将、文门神天官仙童送子娘娘等,祈福门神福禄寿三公,以及招财进宝等,甚至连岳飞、关羽、包拯也都有份,其中最为火热的当属武门神尉迟恭和秦琼秦叔宝。
他二人都是开唐时期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骁勇善战,仁义忠君。在元、明由于民间信仰转变,和戏剧、演义的蓬勃发展。秦琼和尉迟恭就逐渐演变成了门神。
在许多文学作品当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两位大将转型“门神”的过程,诸如《西游记》利用两位门神构思出了一段,魏征斩龙王,大将守宫门的戏码。
这自然是假的,不过也正是由于文学与文化的相互融合,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同时我们透过事情来看本质,秦琼和尉迟恭之所以能够成功当选“门神”,无疑是因为他们仁义双全,忠君爱国,勇猛无双的历史形象,在某些方面能够满足精神需求。
结语:神灵可能都是虚假的,但是他们之所以创造出来也是源于人性的需要,正如鲁迅先生《故乡》里的一段描写:“下午,他拣好了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和烛台……”这里面的“他”,是鲁迅先生极力塑造出来闰土的中年形象。他之所以会拣香炉和烛台,无非是因为生活已经把他压的难以喘气,再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他只能把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了。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门神是哪两位大将推荐搜索词:
1.门神是哪两位大将左右都是谁
2.门神是哪两位大将图片
3.门神是哪两位大将怎么读
本文标题:门神是哪两位大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