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车县有几个乡镇
莎车县有几个乡镇推荐文章1:为莎车装配“新引擎”的新疆智慧
制图:程璨
莎车县百姓在阿依布隆风景区跳起了麦西来普。 郑峰/摄
莎车农民在温室大棚内采摘番茄。 郑峰/摄
农村开起了靓发屋,许多女性自主创业。 郑峰/摄
制图:程璨
2020年11月1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公告:莎车县等10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第一人口大县彻底告别了绝对贫困。莎车县341个贫困村退出,23.5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9%降至0。
莎车县人社局培训就业服务中心主任欧杨说,今年一季度数据显示,全县共有18至59岁的城乡劳动力38.62万人,全部落实一人一岗就业,其中93%就近就地就业。
——————————
翻开莎车县佰什坎特镇明园村的就业台账,639名劳动力的职业多达20余种,有餐厅服务员、出租车司机、电机维修员、流动摊商、保姆、食品加工员、保育员……
而在4年前,明园村就业渠道并不多,男性种地养羊,学砌墙、当小工;女性忙农活,学裁缝。多数农民不愿外出务工,31岁的依明尼亚孜·吐尔逊认为,“出去打工的话,地谁种?羊谁放?”
和产业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新疆工信厅一级巡视员彭季,2018年1月开始在莎车县伊什库力乡克什拉克村担任第一书记,他发现,全村没有带动农民增收的产业,是一个产业“空壳村”。
莎车是典型的农业大县,36个乡镇分布于叶尔羌河冲积扇平原中上游,常住人口10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7.29万人。
从邻县来到佰什坎特镇任职镇长,阿地力·吾布力的第一感受是人多,“看街上的行人,天天都像是巴扎天。”
勤劳的农民买提努尔·买买提曾经在县城等了3天找不到活,只好放弃了就近就业,远赴阿克苏火车站托运部干了3年搬运工。
为了打破就业困局,莎车县抓产业带就业,推动一二三产联动发展,不断拓宽增收渠道,让劳动力“人人有事干、月月有收入”成为现实。古老的莎车,就像装配了现代化发展的“新引擎”。
村里产业太多了,农民开始挑活儿了
33岁的瓦杰木·尼亚孜是莎车县众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西山养殖基地配送部的班长,每天,他要协调13辆配送车往返县城三趟运送鸡蛋和鸡肉。这位乌达力克乡英艾日克村的村民,月工资3300元,现在他言语间充满骄傲:“村里产业太多了,农民开始挑活儿了。”
农民的变化来自一位“鸡司令”。2018年1月,新疆工信厅选派贺建生到深度贫困的英艾日克村任第一书记,他发现村民“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外出务工人员数量较少,贫困户缺乏增收渠道。
贺建生认为,要发展还得靠产业。
一番考察之后,他瞅准了养鸡。莎车县人口多,市场消费潜力大;当地群众喜食烤鸡,一家烤鸡店曾一天卖出去1000只烤鸡;加上养鸡门槛低,回周期短,几个月就能见效益。
贺建生自掏腰包3万元,发动村民将闲置的500平方米羊圈改造成鸡圈,计划养殖第一批5400只肉鸡。
当时,农民没有听说过规模化养鸡,贺建生组织村民开会,动员贫困户一家出资500元入股,等鸡出笼后分红。
“我们养过鸡,卖不掉,入股的钱肯定赔光。”没想到老百姓谈鸡色变。
贺建生无奈之余,掏出了自己的工资卡,“我月工资4600元,除了每月给娃娃交幼儿园费用,其他都投入到养鸡里。我本人不拿任何分红!”
一位老太太感动地哭了,决定入股。其他农民仍不放心,“你万一临时走了怎么办?”“自治区规定,第一书记3年内不更换!”
瓦杰木·尼亚孜成为首批入股的32家贫困户之一。两个月后,他拿到了800元分红。尝到甜头之后,越来越多村民加入了合作社。
事实上,“鸡司令”并非孤军奋战,而是“集团化作战”扶贫。作为新疆工信厅派驻莎车的17个深度贫困村的总领队,彭季说,“无论是工业项目还是农业项目,我们都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和运营,项目前期由第一书记共同论证,实施过程中由其中1人牵头,成果由村贫困户共享。”
仅2019年,17个深度贫困村每个村从养鸡产业中得到5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近400户贫困户入股,分红总金额突破140万元。
第一书记迟早都要走,以后怎么办?必须要引进市场化运营。2019年,经资产评估后整体转给莎车众扶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经营,17个村每村一个合作社入股,每年拿固定分红。
在市场拉动下,养鸡产业规模逐步扩大,陆续建设了屠宰厂、有机肥厂、蛋托厂,打造成集养殖、屠宰、销售、有机肥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从英艾日克村,扩展到全县5个大型养殖基地,吸纳500名员工就业。英艾日克村民人均收入从2018年4600元提升到2020年的13600元。
大棚种植、服装企业同样也是“集团化作战”的扶贫模式。
52岁的克什拉克村农民吾守尔尼亚孜·买买提一家五口人,拥有2亩核桃林套种小麦,2.8亩的大棚一座,以前一年忙到头只能收入几千元。
虽然有乡农技站指导,但因为种植技术不高、销路不畅,村里67座传统大棚因为没有经济效益,逐渐变成农民的菜园甚至撂荒。彭季找到上海援疆的浦莎农业公司,将大棚整体流转,一个传统大棚安排一人就业。
吾守尔尼亚孜·买买提成为一座大棚的种植管理员,月工资1800元,加上自家大棚流转给公司的年租金1500元,依靠大棚,他年收入2.31万元。目前,在莎车县,共有800位农民和吾守尔尼亚孜一样,转型为浦莎农业公司雇用的产业工人。
工厂开到家门口 农民从就业变择业
“受传统观念影响,多数农民都希望走出家门进厂门。”佰什坎特镇党委书记种社峰说,从2019年开始,该镇陆续引进了4家服装厂和1家电子厂,可以吸纳1000多名员工就业。
为了寻找赚钱的路子,仓巴扎村民艾尔肯·喀迪尔曾经忙碌地在外奔波:春天去吐鲁番挖葡萄藤,夏天去阿瓦提县管理农田,秋天去库尔勒摘棉花,虽然赚钱,但他并不放心年幼的孩子和日渐衰老的父母,总希望能陪在他们身边。
2019年4月,莎车海舟制衣有限公司落地佰什坎特镇,43岁的艾尔肯·喀迪尔成为一名月入2000元的熨衣工,爱人开了一家卖保健品的商店,收入稳定,小日子越过越好。
莎车海舟制衣有限公司车间经理周长清说,来莎车就是看中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
为了在南疆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新疆从2018年起陆续出台优惠扶持政策,企业吸纳新疆籍人员就业,按照每人50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新增就业补贴、每人2400元的岗前培训补贴,享受特殊电价、补贴出疆运费等。
佰什坎特镇明园村党支部书记努尔艾合买提说,“近几年,村干部作风转变很大,按照‘一户一策’‘一人一岗’解决就业问题,实现了群众包联帮扶全覆盖,就业情况可监测;为了让农民没有顾虑地外出务工,干部给农民提供‘保姆式服务’,托管牛羊、照顾孤幼等。”
曾经无所事事的闲散青年依明尼亚孜,加入了养殖合作社,把小畜换大畜,专心搞养殖,一年光34头牛的收入就达8万元。
塔尕尔其镇奥依塔格村驻村工作队来自新疆水利水电勘探设计院,该院野外勘探作业多,从2018年开始,村里陆续有127人(次)农民走出家门,和勘探队一起去戈壁荒漠野外作业。
36岁的买提努尔·买买提踏实能干又好学,去年在勘探工地一待就是7个月,从事取岩心、标号等辅助工作,一天8小时,月工资4500元。去年11月回家后,他立刻把3万余元的工资换成了两头牛。
“挣钱多不多?身体能不能受得了?”一个冬天不断有邻居来向买提努尔打探消息。
脱贫以后,奥依塔格村农民不再满足于普通的就业岗位,他们开始对比不同的就业岗位收入,准备“择业”了。
中青·中青网记者 王雪迎 :中国青年 ( 2021年05月20日 03 版)
:中国青年
莎车县有几个乡镇推荐文章2:新疆莎车:热闹的巴扎
新疆莎车县的一处综合巴扎(无人机照片,3月12日摄)。
在南疆,巴扎天由当地约定俗成,在邻近几个乡镇每周轮流进行。每逢巴扎天,周边的老乡和各地游客纷纷涌入,购买百货,买卖牛羊,交友聚会,享受美食。
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新疆莎车县综合巴扎上的一名服装商贩站在摊位上吆喝,吸引顾客前来购买(3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人们在新疆莎车县的综合巴扎上选购花帽(3月12日摄)。
新疆莎车县综合巴扎上的商户为顾客制作拉面(3月12日摄)。
新疆莎车县综合巴扎上,人们在选购商品(3月12日摄)。
人们在新疆莎车县的美食巴扎——喀赞其夜市的舞池上跳舞(3月10日摄)。
一位长者在新疆莎车县的美食巴扎——喀赞其夜市的舞池上跳舞(3月10日摄)。
新疆莎车县综合巴扎上,人们在吃新鲜出炉的烤包子(3月12日摄)。
人们在新疆莎车县的美食巴扎——喀赞其夜市的舞池中跳舞(3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李响摄
新疆莎车县米夏镇的牛羊巴扎(3月12日摄)。
新疆莎车县米夏镇的牛羊巴扎上,一名儿童在观看骆驼(3月12日摄)。
新疆莎车县米夏镇的牛羊巴扎上,两名儿童在赶羊(3月12日摄)。
新疆莎车县米夏镇的牛羊巴扎上,人们在选购骆驼(3月12日摄)。
买卖双方在新疆莎车县米夏镇的牛羊巴扎上握手议价(3月12日摄)。
: 新华网
莎车县有几个乡镇推荐文章3:新疆莎车县:“西域香妃”的明星梦
天山网讯(喀什日记者张胜开摄影道)她拥有美若天仙的容貌,她举手投足之间散发着高贵,她有着和普通女孩一样的明星梦……但是,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她却辛勤的工作在一线。她就是新疆莎车县委宣传部干部依帕尔,一个和香妃同名的雅致女孩。
能歌善舞的“香妃”依帕尔祖籍伊犁,生于莎车,从小就被人们称为“香妃”。
依帕尔上小学时,就能歌善舞,深得同学和老师的喜爱。“我从小就比同龄的女孩子个子高,所以我刚刚上学,老师就动员我参加舞蹈班,我回去跟爸爸商量,爸爸却不同意,他说当演员属于吃青春饭的,就叫我安心读完小学后,再去学习一些实用的技术,女孩子嘛,将来有份稳定的工作就行了。”依帕尔回忆道。
然而,依帕尔似乎天生就有唱歌的天赋,她那宛若百灵般的歌喉,走到哪里唱到哪里,经常参加各种比赛的依帕尔,小小的年龄就拥有了很多粉丝。可是,依帕尔却在家人的执意下,考进了喀什地区农业机械学校,学习起农机管理。
毕业后的依帕尔在乡政府工作一段时间后,调到县委宣传部工作,辛勤的工作,使她慢慢的淡忘了自己的梦想。
“2006年,我被当时的乡政府推荐到玛纳斯挂职,我们一起来的几个女孩在帮助农民摘葡萄时,突然来了很多外国人,他们看见我拿起照相机就对着我不停的拍摄,开始我以为是这些外国人看着我不像北疆人才好奇的,后来一个翻译告诉我,老外看着我像明星,给我拍照片的目的,是在他们国家的画上刊登,这个时候,我心底的埋藏的明星梦又开始美丽起来。”依帕尔微笑着告诉记者。
从此,依帕尔开始保持体形,学习礼仪。目前,身高170厘米的她,体重才49公斤。依帕尔害羞地说:“我喜欢运动,虽然和维吾尔族的人一样喜爱吃肉,但为了保持这个标准,我尽量少吃或者不吃肉。”
2010年,在莎车形象大使选拔赛中,依帕尔获得亚军。
辛勤工作在一线
人们常说,梦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依帕尔也不例外。“莎车美丽的女孩遍地都是,个个都能歌善舞,把我放进她们中间,你就会发现,我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女孩。”依帕尔谦虚地告诉记者。
日前,记者去莎车一线采访,才体会到了依帕尔和她同事们工作的辛勤。记者在莎车采访的日子里,从来没有看到这些辛勤的宣传人按时下过班,加班到深夜是他们的家常便饭。
9月22日一早,记者和依帕尔一起前往莎车县艾力西湖镇,半天的时间走访了三个村,午饭只是在这个小镇上的一碗拉面。接着又马不停蹄地的赶到其他乡镇,回到县城吃晚饭时,又是到了半夜。
可是,美丽的依帕尔无论走在哪里,人们的目光就追寻到哪里。无论是在乡镇还是农村,无论是在大街还是饭店,只要有依帕尔出现的地方,都能看到一种发现沉鱼落雁的眼神。有一天中午,因为依帕尔加班,宣传部安排一个小伙子陪同记者,记者刚走进莎车宾馆餐厅,一个女服务员就悄悄的走过来问:“那个经常和您一起吃饭的女孩子怎么没有来呢?你们每次来吃饭,我们都会感觉眼前一亮,她是不是明星呢?”当记者告诉这个女孩,依帕尔只是县委宣传部的一名干部时,她惊讶地摇了摇头,表示不相信。
当记者把这个情形告诉依帕尔时,她开心地笑了:“我现在只是认真地忙着自己的工作,虽然压力大,每天弄得疲惫不堪,但这件事还是会让我有小小的开心。”
金湖杨形象大使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记者从依帕尔身上感悟到了这句话的真谛。
9月23日,记者和依帕尔前往泽普县采访,恰巧遇见南疆唯一国家5A级景区金湖杨的一位老乡,在他的盛情邀请下,和依帕尔来到金湖杨景区。
依帕尔一下车,景区服务中心的所有人们的眼睛一下就睁大了,她们纷纷跑过来感叹:“太美了……”于是踊跃地和依帕尔合影。在金湖杨景区总经理梁平的陪同下,记者和身着玫红色唐装的依帕尔在景区拍照,从取景窗里,依帕尔那种天生丽质的高雅让照片里景区风景更加迷人。
中午,一起午餐时,梁平总经理做出决定:依帕尔就是金湖杨景区的形象大使!成功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依帕尔虽然辛勤坚持在工作第一线,早就忘记了儿时的明星梦。但她的明星梦内却早就成为一种内涵,生长在她的眼睛和骨子里,永远也不会离开。
依帕尔的香妃照
莎车县有几个乡镇推荐文章4:“慈善光明行”走进新疆喀什莎车县
人民网莎车8月15日电(许珠珠)8月10日至16日,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校友、上海眼科专家团队,以及社会各届爱心人士共同发起成立的“慈善光明行”走进新疆喀什莎车县,帮助当地贫困家庭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8月13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眼科主任赵培泉教授(左)对患者进行检查。许珠珠摄
“听说慈善光明行来到莎车给白内障患者免费做手术,我就赶紧过来了。 ”今年62岁的图罕·托合提老人家住莎车县阿扎提巴格乡,术前右眼视力0.1。最初,老人以为只是眼睛感染,并没有在意,用了一年多的眼药水,一个月前才知道自己得了白内障。
8月13日,光明行医护人员在手术室为患者进行手术。许珠珠摄
8月13日,图罕·托合提老人在莎车县人民医院经过四十分钟的手术后,顺利返回病房。他激动地告诉记者:“特别感谢光明行的医生给我做手术,以后我就能自己穿衣服做家务活了,不给儿女添麻烦。”
8月13日,患者排队接受检查。许珠珠摄
慈善光明行总领队、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眼科主任赵培泉教授表示,这次一行来到莎车,要传承好“慈善光明行”精神,希望有机会与莎车县人民医院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当地培养一批带不走的眼科专家团队,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一流的医疗技术。
8月13日,医生为患者进行眼部检查。许珠珠摄
为确保光明行活动的有序开展,慈善光明行组委会多次派出“先遣队”抵达莎车进行前期对接及实地考察工作。崔红平副领队和刘红娣主任医师率领的医务团队提前对莎车县31个乡镇的2494名眼疾病人进行全面筛查。
刘红娣说:“通过此次光明行活动,有效提升了当地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莎车的医疗服务水平,减少老百姓因病致贫等现象,同时为增进民族团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8月13日,护士为患者进行眼部清洁。许珠珠摄
“作为这次活动的志愿者,我很荣幸可以尽己所能服务边疆百姓。在此期间,我负责引导住院患者进行各项检查、检验,直到住院登记,手术结束后将患者送回病房。”本次活动运转组志愿者高瑞说。
8月13日,医生和患者家属合影。许珠珠摄
据了解,“慈善光明行”源起于2006年,目前已走过了14年的历程,足迹遍布国内10个省份的14个地区,累计义诊1.8万人次,成功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2000余例。
在本次莎车站义诊期间,医务人员共为280名白内障患者完成免费手术,对2240名眼疾患者进行免费就诊,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百姓的一致好评。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莎车县有几个乡镇推荐文章5:新疆莎车县:丝路明珠,千年古韵与现代文明交汇
新疆喀什地区,一颗璀璨的明珠——莎车县,以其三千多年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本文将带您穿越时空,探寻这片土地上古老的故事和现代的繁华。
提起新疆,很多人会想到广袤的沙漠和巍峨的山脉,但鲜有人知,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还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宝藏。莎车县,便是其中之一。 它位于新疆西南部,依偎在昆仑山北麓,作为新疆人口最多的县,其历史之悠久,文化之多元,令人叹为观止。
莎车县,古称莎车国,是古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三千多年来,它见证了无数历史的变迁,每一个角落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与沧桑。从西周时期与中原保持联系,到张骞通西域后与中原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莎车县的历史脉络清晰而绵长。汉武帝时期,张骞的西域之旅,更将莎车县推向了历史舞台的中央。
如今的莎车县,下辖14个镇和15个乡,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地域图景。莎车镇作为县政府驻地,是名副其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代化的建筑与传统的维吾尔族建筑风格完美融合,展现出独特的城市风貌。 其他的镇,如古勒巴格镇的浓厚民族风情,塔尕尔其镇的广袤草原,都展现了莎车县多样化的地域特色。而那些乡镇,则像一个个宁静的港湾,守护着大自然的静谧与美好。
莎车县拥有超过86万的人口,这片土地因此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它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与进步,既保留了古老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又积极拥抱现代文明。
翻开莎车县的历史书卷,我们会发现它在不同的朝代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清朝时期,莎车城的修建加强了当地的防御能力,也为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民国时期,莎车县的行政区划经历了多次调整,最终在1949年迎来了新的历史篇章。
新中国成立后,莎车县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行政区划的调整进一步完善了其管理体系,而现代化的建设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更加美好的生活。
如今,莎车县正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它既保留着古老的传统文化,又积极发展现代经济,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寻它的美丽与神秘。 从历史的深处走来,莎车县正以其独特的魅力,融入到现代化的发展潮流之中,向世界展示着它蓬勃的生命力。
莎车县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更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它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新疆地区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交融,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探寻。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莎车县将会在未来的发展中展现出更加灿烂的光辉。
莎车县有几个乡镇推荐搜索词:
1.莎车县有几个乡镇社区
2.莎车县有几个乡镇都叫什么名
3.莎车县有几个乡镇名字
本文标题:莎车县有几个乡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