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8年是哪一年推荐文章1:战疫史|席永君:四川历史上的瘟疫(下)

  文、图/席永君


  民国时期的瘟疫


  民国时期的四川,战祸匪患连绵,自然灾害尤为频繁,加上特有的自然因素和复杂的社会因素,导致多种传染病爆发并泛滥成灾,给四川人民的生活、生产造成了极大破坏,给民众的心理留下了难以抚慰的伤痛和恐慌。


  民国八年(1919年)8-9月,剑阁霍乱流行,城关、武连、开封、汉阳等地患者达1.7万余人,占发病地区总人数的19.3%,死亡13800人。


  据新编《射洪县志》记载:民国年间,预防接种仍仅限于西法种痘、预防天花,且为数极少,天花、霍乱等传染病普遍流行。民国十年(1921年)至1949年的29年中发生流行霍乱、疟疾、伤寒、痢疾、回归热等达61次。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3月,始将初建的太和镇卫生分院改为县卫生院巡回医疗防疫队,从事防止传染病的工作,但人员少、素质低、收效微,传染病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


  据1950年普查统计,全县疟疾患者有41536人,痢疾患者有1110人,钩虫病感染者有51万人之多,其中完全丧失劳动力的患者达两万多人。建国后,专门建立了卫生防疫机构,对麻疹、百日咳、流感、流脑、痢疾、肝炎等传染快、流行广、来势猛的传染病采取了可行的防治措施。1958年,消灭了霍乱、天花、回归热、斑疹、伤寒等传染病。


  民国时期,县境内的传染病主要有霍乱、副霍乱、天花、伤寒,其他各种传染病亦有发生。当时,日常卫生工作政府不过问,在疫病流行年代,县救济院每年送诊施药不过百服。民国十二年(1923年),江、彰两县县政府分别成立夏令卫生运动会。此年秋,江、彰两县伤寒、副伤寒流行,永平、东兴、彰明等乡镇死人甚多,一些村落田园荒芜,稻谷缺劳收割。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大埝、东兴、治城一带霍乱流行,民众关门闭户,路断人稀,市荒米贵。该年,国民党江、彰两县县党部以开展新生活为由,在城镇宣传讲卫生,提倡种牛痘,对农村疫病却视若不闻。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7月,霍乱沿川陕路流行,延及江油、彰明等县。中坝城五门同时出丧,大河坝病死荒冢累累。河口乡一带疫病流行长达一月。永平乡徐天生全家七口死绝。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雁门山区天花流行,六合乡有一半农户染病,有的全家大人小孩未能幸免,轻者麻脸,重者死亡。


  民国二十一年至民国二十二年(1932-1933年),是剑阁伤寒流行的高峰期,疫情分布极广,沿川陕公路之城关、汉阳、武连、开封、金仙、白龙、江口等,占全县面积十分之七,先后患者3万余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7月,广元县瘟疫异常流行,回鼻屯居民不过1100户,而染时疫者竟有八九百户之多,每日染瘟疫而死者,以全县大概约略计算,平均为60余人。


  临邛镇为邛崃县城所在地。据新编《临邛镇志》记载:民国时期,城厢及周边地区常见的传染病和地方病有:流行性感冒、麻疹、天花、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肝炎、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腥红热、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等。民国三十年(1941年),县卫生院公共卫生稽查,负责卫生防疫工作,却无甚效果。城厢及周边五乡时有疫病流行。


  民国七年(1918年),霍乱病流行,仅城南外便死亡30余人。民国十五年(1926年),城东外疟疾大肆流行,患病者达1000余人,占该地域人口的20%以上。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6月至8月,城区霍乱病蔓延,死亡者众,棺材店的棺木被抢购一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城东外霍乱大流行,500余人患病,占疫区人口的10%,死亡400余人,其中,驻该区的24军队伍死亡200来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白鹤一带流行霍乱。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文庙街、飞龙巷、天庆街一带患霍乱者众,死亡40余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城东外疟疾大流行,患病者上千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城东外麻疹大流行,不少病者转成肺炎死亡。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夏秋间,霍乱流行,大同街有的一家连死3人。民国三十年(1941年),拱辰和西河一带疟疾流行,拱辰有50%的青壮年患上此病。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城东外流行霍乱,死亡100余人。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拱辰、西和及城东外流行霍乱,不少人死亡。其中,城东外发病150多人,死亡100余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至10月,城厢一地再次流行霍乱。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8月,城厢镇龚巷子一带流行霍乱,几天内死亡20余人。


  据《广汉县志》记载:民国二年(1912年),天花大流行,患天花病的儿童十有九死。民国九年(1920年),霍乱大流行,全县死亡不下万人,仅三星乡就死去1000人左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和三十一年(1942年),两次麻疹大流行,仅城关就死亡700多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霍乱大流行,当时县卫生院院长告:“以5000人作计,死亡人数占全县总人口23万的2.2%,惨重的疫情,导致民心震骇,社会惶恐不安”。至于流脑、痢疾、伤寒、疟疾、白喉以及疥疮、头癣等也一再发生,甚至大片流行。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开始,每年夏秋,县卫生院派防护员于县城和城郊的机关、学校种牛痘,注射伤寒、霍乱菌苗,每年接种预防2000―3000人次。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高骈、三水、连山设卫生所,给场上的机关、学校种痘和注射伤寒、霍乱等菌苗,每年预防人次,多则几百,少者百余。乡村则无人过问。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春,万县四乡一带及郫县流行天花;6月,顺庆痘症流行;7月,隆昌时疫大作,大足、泸州、重庆三县同受其患;7月,自流井霍乱流行,劳力过客死者尤多;7月,内江虎疫死人多,城内棺木售空代以简单火板;8月,万源虎疫发生,贫民救济院馆每日应接不暇;8月,石桥虎疫流行,每日死亡激增;8月,虎疫仍未稍减,御河旁街日昨又死十余人;虎疫,蔓延广汉;8月,虎疫盛行声中,成都市死亡人数激增;9月,时疫仍在继续。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秋,霍乱在大邑县部分乡镇大流行。民国时期,该县境内麻疹普遍发生。


  民国时期频繁的疫灾,给四川人民造成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人口的大量染疫与死亡。民国九年(1920年),省内疫疡流行,摧者2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人都被火化。民国十四年(1925年),全省因荒旱死亡的116万人中,就有30万人死于瘟疫。由此可见,民国时期传染病流行给四川民众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深重的苦难。


  种种防疫对策


  与现代人的饮食和医疗条件相比,古代的饮食和医疗条件自然差了许多,时常瘟疫横行,有些甚至改变了历史的发展进程。尽管古代的生产力相对低下,但对传染病的认识却超乎想象,据史料记载,早在汉代就有了隔离措施。而且,通过科举出仕的地方官员大多人文素养较高,相信科学,积极推行卫生改革。如明景泰五年(1454年),四川境内爆发瘟疫,一时难以控制,许多人都认为这是“天谴”,可当地巡抚并未听之任之,而是力排众议,相信科学,表现相当硬核,遂下令分片划定十几个灾民安置区域,每天清理卫生,终于“活数万人”。由此可见,“讲究卫生,健康长寿”,自古就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面对肆虐的瘟疫,历代四川民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不同时期,四川民众采取的应对措施有所不同,民国以前,主要应对措施既有盲目的迷信活动,也有传统的中药疗法、民间偏方等。


  总的来说,民国以前,政府对传染病制度性的救治措施几乎为零,每当疫灾来临,虽然地方官府也曾有刊刻医书、炼制药丸、设局延医的举措,但基本上属于地方官员的个人行为,主导力量是地方官绅和民间力量。这种以社会力量为主的防疫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在传染病防治方面的缺失和疏漏,但由于社会力量在活动上具有随意性、计划上又缺乏前瞻性,所以不能形成有效的社会动员。


  民国时期,四川自然灾害频仍,几乎岁岁成灾。受此自然灾害的影响,作为次生灾害的多种传染病趁势蔓延开来,泛滥成疫。面对来势汹汹的疫灾,四川各级政府进行了积极的回应,建立了类似于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武汉火神山医院和方舱医院之类的时疫医院,认真调查传染病源,组建医疗防疫机构,及时施诊施药,引进疫苗及时接种,实行疫情告制度等。各士绅阶层、慈善家、社会团体积极捐资劝募,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疫灾的破坏力度。民国时期的四川,在对传染病防治政策的实施方面,政府、社会团体和普通民众一直是主要行为主体,他们是传染病防治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传染病的防治起到了关键作用。


  民国时期,四川已经有了霍乱、伤寒、痢疾等烈性传染病的针苗药物,注射疫苗也是疫情严重时四川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抗战之前,四川境内由于饱受战争和频繁自然灾害的影响,医药业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政府无法满足众多患者的用药需求,多次购买疫苗对民众进行免费注射,从而达利防疫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民国时期,四川新生活运动会对民众卫生习惯的改造。1934年,以倡导新的生活方式,改良生活习俗为主要宗旨的新生活运动会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其中四川新生活运动会成绩最为突出。四川新生活运动会成立于1934年3月,至1936年11月,全川已有130余个市县成立新运会。在疫病流行期间,四川新运会积极开展夏令卫生运动,包括种痘、灭蝇、灭蚊、灭鼠、灭蚤虱、逐狗、整顿厕所饮食之清洁等七项卫生内容。


  当时,四川境内广泛设立种痘所,仅在成都就设立了协和医院、保康医院、中山公园本会等多处。在新运会的宣传推动下,四川省种痘普及率显著提高,接种人数空前增多。仅1936年4月6日-20日两周时间,成都市种痘人数就高达11363人次。其中,存仁医院2515人,保康医院1354人,圣修医院843人,协和医院867人,民生医院1252人,中山公园本会4532人。


  此外,新生活运动会为提高民众的卫生防疫意识,还通过卫生展览、传单、标语等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宣传。如1936年的一些印有“鼠为传疫之媒、欲求家庭卫生必先灭鼠、欲求个人清洁必先杀鼠、一家无鼠十家安宁、百家无鼠千家却病、灭尽鼠类、要灭鼠每家必须养猫、要灭鼠每家必须备杀鼠器”等宣传语的灭鼠传单。此外,四川省新生活运动会还多次展开灭蚊蝇、扫除公厕、整理饮食店等活动,为疫病的防治做出了很大贡献。


  四川省各地方新运会也纷纷进行清洁卫生运动。1935年重庆新生活运动促进会提倡灭蝇杀鼠运动,指出“蝇、鼠传染速度最烈。本市地狭人稠,鼠之番孽易,重以天候日渐亢阳,蝇之生产必速,若不及早防范,塞此病源,比至时疫流行,补救将已无及”,并拟定杀鼠灭蝇的主要办法。


  在疫病流行期间,罗江新生活运动会印送灭蝇宣传册,并高价收买死蝇死老鼠。1934年,成都、重庆、大足等市县,由警察局、银行、医院、红十字会、民政、警备等部门组成“新生活运动委员会”,在城区机关、学校、居民中开展“清洁卫生运动”。因此,1934年后,四川的瘟疫传播大大减少,大规模瘟疫绝迹,新生活运动可谓颇见成效。


  参考文献


  《大邑县志》四川省大邑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2月第一版


  《广汉县志》四川省广汉市《广汉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第一版


  《邛崃县志》四川省邛崃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一版


  《射洪县志》四川省射洪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第二版


  《江油县志》江油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第二版


  《临邛镇志》杨宏声/总编,2004年11月版


  《民国时期四川的传染病与社会(1912―1937年)》唐朝丽/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料微信关注:ihxdsb,3386405712】


  民国8年是哪一年推荐文章2:民国38年,一个命运转折的年份,一个改天换地的年份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民国38年,一个很特殊的年份,一个改天换地的年份。


  民国38年,一个特殊且划时代的年份,这一年,新中国的诞生,这一年,就中国结束,这一年,中国人民站起来当家做主。


  有人悲就有人喜,悲的是国民党蒋介石,南京总统府的日历永远定格在4月23日。喜的是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啦,10月1日在天安门向全世界宣布新中国诞生。


  这种悲,应该悲,这种喜,应该喜。悲是国民党被人民所抛弃,喜的是人民站起来当家做主,这也是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1949年(民国38年)新中国成立


  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自古有朝代更替之规律,但这次,不是朝代更替,它是中国发展过程中的新生,更是对旧中国一次“刮骨疗毒”的治疗,让中国在世界国家中重新“健康”“茁壮”的成长起来。


  01


  自1840年开始,泱泱中华成为西方列强宰割的羔羊。英国人用鸦片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用鸦片来腐蚀中国人,成为外国人眼中的“东亚病夫”。相继而来的是西方各国对中国的瓜分:英国人占香港,德国要了山东半岛,沙俄要了外东北和外西北……,就连日本,要伸出爪子,占领台湾。


  时局图(列强瓜分中国图)


  除了割地,当然还有赔款,《南京条约》中,英国人要了清政府2100万两白银,《辛丑条约》中要了4.5亿两白银,这可都算在每个中国人身上。


  我们有没有反抗过?有没有变革过?当然有,当局者喊着“师夷长技以制夷”进行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旁观者”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都是,但是成效不理想,根本就是“挠痒痒”,根本救不了中国的“病”。


  辛亥革命图


  02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随后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中国的“病”依旧没有被“医好”,反而进入新一轮的“病痛”中: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入侵……


  各大军阀占据一方,自我为王。比如张作霖、阎锡山、吴佩孚、孙传芳等……


  军阀混战示意图


  孙中山再次要医治“中国病”,决定改组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组织力量北伐,消灭军阀,基本完成形式上的中国统一。


  但好景不长,国民党的蒋介石想独揽大权,想搞独裁,不断镇压共产党,大好的国内大革命陷入僵局。后又因日本侵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已经到了亡国灭种的地步……


  此时,在井冈山发展起来的毛泽东,率领的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统一战线,联合国民党抗日,将抗战进行到底,1945年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日本投降


  日本投降后,本来要建立国共合作的新政府,但是蒋介石又不愿意,又在国内挑起战争。


  今时不同往日,如今人民军队不再是井冈山的千八百人,不再是过草地的红军,他是百万雄师的人民解放军。


  经过3年多,也就是民国38年,蒋介石败退台湾,而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当家做主,建立新中国。


  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03


  满清政府在晚期也“自救”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等都是满清皇室的自救方法,但是没成功,反而越治越病,让中国人成为世界民族之林中的病夫,满清政府成了列强控制中国的工具,最终没有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反而被欺凌得更惨。


  孙中山建立的民国政府对中国的“治疗”,也差点火候,刚开始就被袁世凯“操刀”,对中国手术依旧是迂腐的“皇帝制”“军政”手术。


  袁世凯称帝


  后来国民政府虽然形式上完成统一,结束了军阀混战,蒋介石想要的不是民主,而是更具权威的蒋家王朝……,经常军阀混战,外敌入侵,向外妥协……


  只有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真正为民为国,推翻三座大山,让中国人真正站起来,做了国家的主人。


  所以说,民国38年是一个新纪元,是旧时代的结束,新时代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挺直腰杆站起来的一年。


  04


  民国38年后,还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土地从私有制变为国有制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句话说的就是一个国家的土地个人都是皇家的,特别是在封建时代,谁打下的江山就是谁家的土地。


  比如唐朝就是李家的,宋朝就是赵家的,元朝是蒙古贵族的,明朝是朱家,清朝是满族爱新觉罗家的……


  清朝版图


  孙中山建立的民国,土地也不是国家的,也不是国民的,反而是资本家和地主家的,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土地问题,各大军阀混战、中原大小,名为为了国家统一而战,实际上就是争夺土地之战。


  后来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由民国四大家族掌握,无论是土地还是经济,基本由四大家族带领的一群地主、资本家掌握,农民根本没有土地。


  民国军阀示意图


  毛泽东深刻分析到了中国阶级斗争的重点——土地问题,所以唤醒民众团结起来,打土豪分田地,把地主和资本家的土地和资源拿回到人民手中。


  历朝历代更替中,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土地兼并,比如明朝后期,就是大量的土地兼并,引发了农民起义。资本主义发家致富的道路也是土地兼并,英国发家就是因大量的圈地运动而“富起来”。


  土地革命


  土地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更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基础,土地不能私有,只能国有。


  民国38年,这一年解放区的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做到了民有所耕。


  05


  民国38年,基本实现了平等自由自主,无论是国家还是人民,都是划时代的。


  民国38年以前,有平等自由自主?当然没有,在三民主义时期的中国没有,更不要说满清王朝时期了。


  何为平等?从国家层面上说,国家家世界上的发展、外教等都是平等的,不管是大国小国,还是强国弱国都是平等的。


  满清时期跪拜


  满清王朝有平等的外交?显然没有,割地赔款、被打入都城、签订不平等条约那是常见的事情,真正说明了什么是“弱国无外交”。


  民国有外交?显然也没有,民国初年的21条就是袁世凯搞出来的卖国条约,蒋介石与美国的关系,那也不是平等的外交关系……


  签订不平等条约


  同样,国家与国家没有平等,国内的人也没有平等可言。


  平等就是人与人之间有相同的地位和同等的权利,在享受待遇、特权方面相等,或者说没有阶级界限。


  古语有云: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其实就是一种平等思想,但是在皇权下,很难做到王子和庶民平等。


  晚清农民


  在封建王朝时期,整个国家的民众皆是皇家的臣民,更不要说平等啦。皇家就是最大的地主,农民都是为大地主打长工、奴役的人罢了。


  民国38年,毛泽东领导共产党建立的新中国却打破了这一规则,消灭了地主阶级、资本阶级,实现了平等。


  06


  何为自由?自由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一个相对概念,在约束条件下自己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用今天的话说,在法律道德规定下,自己想干什么,选择什么,说什么都可以,而不是违反法律道德做一些违法的事情,这不是自由。


  八国联军入侵


  民国38年前,有自由吗?当然没有,大到国家,小到人民,都没有自由可言。


  从国家层面上的自由来说,国家的自由是没有其他国家的干扰和入侵,无论是发展还是国内纷争,都没外国的干扰,在民国38年以前,显然没有。


  满清在列强的侵扰下,逐渐成为列强在国内统治的工具,没有为自己的子民谋利益,反而除外子民福祉。


  日军侵华


  满清政府发展更由不得爱新觉罗家自己做主了,无论做什么,都要看洋人的脸色。


  民国同样,虽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但是依然没有摆脱列强的干扰。比如日本、美国、英国对本国的干扰,或者说有很多军阀、政客还要依靠列强,做列强的代言人在国内胡作非为,比如汪精卫的曲线救国就是投靠日本人祸害本国人,蒋介石依靠美国人发动内战……


  而对于人民来说,自由更是一种奢求,对于外国人,政客军阀甘愿做“帮凶”,对于本国人民,资本家和地主不断压榨本国人,这有什么自由一说?


  新中国改造妇女


  或者说在就中国里,人一生下来就注定了一生,比如婚嫁、职业等等,几乎没有改变的可能,机会几乎很渺茫。


  民国38年后,新中国从国家层面还是人民层面,都实现了自由,国家与国家交往,一定是平等自由互惠的,人与人之间,也是自由的,最显著的就是职业自由、婚嫁自由等。


  07


  何为自主?自主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自己有主见,自己能完成自己的事。


  从国家层面来说,自主就是自己国家自己做主,自主讲究的就是一个独立。


  民国38年以前,有自主一说吗?显然没有,满清就不多说了,被列强支配和欺压。民国呢?民国也没有,民国政客军阀有自己的靠山,形式上是统一的,但背地里都心怀鬼胎,有自己的小算盘,外交上、发展上,意见不统一,还要受到外国的干扰,比如在巴黎和会上和二战胜利国会议上,中国应有的赔偿基本没拿到。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不受外来势力的干扰和支配,当然这点和接受外国的援助是有本质区别的。


  对于国内的人民来说,自主就是自己的事自己能做主,新中国成立,已经打破了阶级思想。


  新中国妇女


  以前自己的事情有别人安排,似乎这是注定的,比如婚嫁、职业等,自己做不了自己的主,基本由社会和家人安排,更可怕的是有别人安排,比如由地主、资本家安排。


  08


  民国38年,一个改天换地的年份,一个旧貌换新颜的年份,这一年,标志着一个“有病”的中国结束,一个“健康”的新中国诞生。


  民国38年,也意味着一个新生国家的发展和未来,这一年,国内的解放战争进入尾声,全国各地都在“打扫屋子”,不断清除旧思想,清除阶级,清除山匪混乱,清除封建地主……,迎来了一个平等自由自主的共和国。


  民国38年新中国新气象


  在世界上,世界民族之林中的中华民族不再是“病夫”,沉睡多年的东方“雄狮”终于苏醒,中国在世界上不断有话语权,中国人能挺直腰杆……


  民国38年,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一个民族的苏醒,一个大国崛起!


  民国8年是哪一年推荐文章3:又逢“12?13”,今天我们讲四个故事

  南京


  中国历史上重要的


  文学、艺术和政治之都


  也是多个朝代的都城


  千百年来,这座城市


  印刻着时光变迁的历史轨迹


  流淌着中华文明的涓涓长河


  然而


  82年前的今天


  这里遭遇了一场


  前所未有的浩劫


  1937年12月13日


  中华民国首都南京沦陷


  掀开了中国近代史上


  最沉重的一页


  大量平民及战俘


  被侵华日军杀害


  无数家庭支离破碎


  据统计


  至少有30万人


  没能等到秦淮河畔


  下一个温暖的春天


  今天是第六个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我们讲述四个故事


  触摸历史深处的深重苦难


  感受她的


  顽强、坚韧与不屈


  1


  惨烈与悲壮


  “全体战死”血战到最后


  1937年12月


  侵华日军兵分三路攻占南京


  南京城东南的光华门巍然伫立


  那里是当年最激烈的战场


  日军连续使用大炮轰击城墙


  试图打开突破口冲进城内


  却屡次被担任光华门防务的


  教导总队谢承瑞团


  和第87师易安华259旅等部击退


  为了夺回城门、堵住城墙缺口


  整排整连成建制的中国官兵


  前仆后继


  在短短数小时内壮烈牺牲


  谢承瑞给身处武汉的妻子信中写道


  “中枢决意守城,余意甚慰。


  杀敌效命,在此一举……


  此次战争,造出多少世间惨事。


  期望倭寇早日肃清,山河亦然无恙。”


  战斗一次次打响


  谢承瑞因烧伤而发起高烧


  但他依然坚守在城头督战


  直到司令部转达了撤退命令


  已经陷入昏迷的谢承瑞


  在纷乱中不幸壮烈牺牲


  光华门一战


  据日军第6师团战史记载:


  “敌人是以‘全体战死’为口号


  一直血战到最后”


  这是英勇不屈的中华民族


  面对侵略者的黑云压城


  守护者们的背后是父老乡亲


  脚下是挚爱的土地


  他们前仆后继、万死不辞


  2


  身中37刀成为“活证据”


  生死诉讼只为侵略者承认罪行


  日军侵占南京后


  李秀英因怀有七个月的身孕


  只能与其父在地下室避难


  丧心病狂的日本兵


  没有放过南京任何一个角落


  他们闯进地下室图谋强奸李秀英


  性格倔强的她与三个日本兵殊死搏斗


  脸上、身上、肚子上被刺了37刀


  日本兵走后


  她经过医生抢救虽保住了性命


  腹中的胎儿却不幸流产


  李秀英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也成为那段悲惨历史


  最有力的见证人


  她成为战后第一位赴日


  控诉南京大屠杀暴行的幸存者


  向世人展示侵华日军


  南京大屠杀暴行的铁证


  每一次讲述的过程


  都等同于将她内心的伤疤


  一次次无情地揭开


  只为争回应有的公道


  然而


  没有等到胜诉判决书的那一天


  老人永远离开了人世


  “那么多的罪行罪证


  他们不承认,我这口气咽不下去”


  这是坚韧不拔的中华民族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纵然历尽万难


  也要让真相昭告天下


  3 他保护苦难中的百姓


  记录亲眼目睹的日军暴行


  有一个德国人的名字


  被很多中国人熟知


  他叫约翰·拉贝


  在日军的屠刀残忍地


  挥向南京老百姓的危急时刻


  他联系了其他十几位在华外国人士


  设立了“南京安全区”


  为20多万中国人提供了栖身之所


  2005年12月7日在南京大学校内拍摄的约翰?拉贝故居。新华社发(李文宝摄)


  拉贝和日军斗智斗勇


  有一次


  他亲眼看到几个日本兵


  把中国妇女拖到房间里施暴的时候


  他不顾个人安危


  冲上去从背后抓住日军的衣服


  把他们推了出去


  除了全力庇护安全区的民众


  拉贝还写下了著名的《拉贝日记》


  记下他目睹的日军暴行


  这本长达2000多页的日记


  被誉为中国版的“辛德勒名单”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82年前以拉贝为代表的


  众多国际友人冒着风险


  以各种方式保护南京民众


  并记录下侵略者的残暴行径


  1997年4月2日,被称为南京“辛德勒”的德国友人约翰·拉贝的墓碑从柏林移至南京,被安放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新华社记者 孙参 摄


  这一缕血雨腥风中的人性光辉


  冲破了焦躁、恐惧和哭号


  将世界人民向往和平的善良本性


  永远写进了史册


  4


  他有7个父母,6个名字


  花了60年“回”中国故乡


  “在我身上,流着日本人的血,


  长着中国人的肉”


  他叫中岛幼八


  说一口流利的东北话


  却是个地地道道的日本人


  他一生拥有7个父母,6个名字


  一个名字,就是一段人生


  出生于二战期间的中岛幼八


  幼年随父母作为“日本开拓团”


  成员来到中国东北


  日本战败后


  他在濒死边缘被中国农民搭救


  被养母和三任养父相继抚养


  在中国农村作为“来福”长大


  中岛幼八(右一)与养母孙振琴、第三任养父赵树森


  侵略者后代的烙印


  成了少年最深的心事


  在矛盾中他一次次拒绝了


  生母让他回国的召唤


  后来,他的中国老师告诉他


  日本老百姓也是侵略战争的受害者


  回到日本可以为日中友好做贡献


  少年的心结才逐渐打开


  中国红十字总会给生母的回函


  16岁的他匆匆登上


  遗孤回国的最后一班船


  一边是生身祖国 ,一边是情感故乡


  两个国家就像他的两个母亲


  同样地无法割舍


  中岛幼八和生母中岛清江(右一)


  在久居日本的年月里


  他把名字改成了中岛思华


  用日中两国文字写下自传《何有此生》


  他带着书从日本一路


  坐飞机、汽车、拖拉机


  穿过童年放牛的山坡和玉米地


  穿过一生的回忆


  终于回到了养父母的坟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四千多日本孤儿遗留在中国


  收养他们的中国养父母超过一万人


  他们说:


  “日本是祖国,而中国是故乡


  不能忘,因为那是为历史负重前行!”


  记录片《何有此生》剧照


  善良包容的中华民族


  在最艰难的岁月里


  也要点亮一盏善意的明灯


  星星点点汇聚在时光的长河里


  播种下最珍贵的良知与和平


 

本文标题:民国8年是哪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