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是指什么地方推荐文章1:中国“关中、关东、关西、关南、关内、关外”分别指哪里

  雄关险阻不仅在军事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能够左右历史的进程。中国历史上不少地区以关卡的方位来命名,涉及关中、关东、关西、关内、关外、关南。由于历朝历代所指的关不尽相同,所以它的内外范围也有所变化。现在让我们来逐一了解下。


  一、关中


  关中的主体是渭河平原,位于中国地理第二阶梯之上,主要分布在陕西中部。南面是秦岭,北方是鄂尔多斯高原,西部是陇东高原,东边是黄河。这种山间谷地的地形,人们能够在四方筑关以自守。


  函谷关、武关、散关、萧关分别扼守渭河平原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因此这里又被称为“关中”。


  古代时期,关中是公认的“王霸基业”。形势有利时,关中势力可以南下席卷巴蜀,进而图谋东方。形势不利,则可以闭关自守等待机会。


  宋朝以后,随着长江流域的开发,以及生态环境的变迁,关中逐渐衰落下去,但这里依然是中原王朝经营西北的重要支点。


  二、关东和关西


  古代在陕西定都的王朝比如秦、汉、唐等时期,关指的就是函谷关或潼关。


  收复河西失地后,秦国修筑函谷关来巩固成果。司马错灭蜀后,秦国具备绝对实力优势,便东出争霸天下,函谷关以东的土地又被称为“关东”。三国演义中,曹操、袁绍等18路诸侯伐董卓时,自称关东联军,主要是指虎牢关以东,主要指河南、山东,位于中国四大地理区划之一的北方地区。


  为解除长安西北两面的军事威胁,汉武帝驱逐匈奴,收复河套,开拓河西。这个时候,“关西”就取代“关中”来称呼函谷关以西的广阔土地。


  随着函谷关的兴衰,关西的范围也略有增减。汉初为加强对关东的控制,着力经营荥阳和敖仓,函谷关的地位开始下降。公元前114年,汉武帝在河南新安修建函谷新关,旧关从此废弃。鉴于新关深入关东容易绕过,曹操便在旧关以西修筑潼关来作为关东、关西的分界线。


  等到元明清三朝定都北京,“关西”的说法便彻底取消。


  三、关南


  以太行山北部支脉为分界线,燕云十六州实际上被分成两部分。幽、蓟、瀛、莫、涿、檀、顺等七州坐落在燕山山脉附近,因此被称为“山前”。剩余九州位于大同盆地,是为“山后”。其中瀛州和莫州虽然归属“山前”,但却位于河北平原,是一个突出部,易攻难守。


  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利用辽国内乱的机会出兵北伐。周军一举收复了瀛、莫二州,并夺取辽国新置的宁州。


  这三州无险可守,所以辽人在三州北面修建了瓦桥、益津、淤口三关作为屏蔽,也一并被周军夺取。柴荣夺取的这三州十七县,宋朝统称为“关南”。


  四、关内和关外


  到了明清时期,关则是指山海关。


  明初,亲王守边使边将死战到底、不敢后撤。朱棣即位后,不仅取消沿边诸王的兵权,还把大宁、辽东等位置重要的亲王内迁。


  朱棣死后,后继者文弱,主动放弃大宁、河套,修建万里长城来被动防御。沿着长城,明朝设置了九个军事重镇,号称“九边”。军事重镇不单单是一个城市,而是以长城为核心的军事防御体系,包含无数关隘。于是长城以北的地区,就被称为“关外”。


  后金崛起后,山海关的军事地位得到极大提升。东北地区又开始被称为“关外”,山海关以南则被称为“关内”。出山海关以外的东北地区就是关外,也叫关东。关东有了东北区域的概念。“闯关东”说得就是到东北去谋生。关内指长城以南地区,今山海关以西或嘉峪关以东一带地区。由于东北地区位于山海关以东,所以“关外”与“关东”的说法并用。


  由上可见,“关中”的变化不大,而“关内、关外、关东、关西、关南”在历朝历代是有所变化的。


  关东是指什么地方推荐文章2:日本的关西和关东,是如何形成的?

  日本有一支以“关东”为名、臭名昭著的军队,得名于在我国东北设置的所谓“关东州”。


  日本位于太平洋西北部,是一个由东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岛国,西隔日本海、朝鲜海峡、黄海、与俄罗斯、朝鲜、韩国、中国相望。日本陆地面积约37.8万平方千米,放在我国省级行政区中可排第九位,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其它小岛屿。


  日本的主岛是本州岛,岛上一直有关东、关西的说法。


  【中国的关东关西】


  我国秦朝就有关东关西之分,秦朝时的关是指函谷关,关西就是函谷关以西,指秦国旧地,关东就是函谷关以东,指战国六雄故地。


  西汉时函谷关位置变迁,后来废函谷关设潼关,关东关西就以潼关为界。东汉末年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就是关东诸侯讨伐长安的董卓。


  明朝时的关指山海关,关西即关内,指中原的广大地方;关东即关外,指东北地区。


  文学作品中也常有关东关西,比如《水浒传》中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长得身高体壮,方口直鼻,腮边一部络腮胡。为人性如烈火,力大无穷,有万夫不当之勇。“镇关西”郑大官人是个屠夫,强媒硬保翠莲做妾,其大娘子将翠莲扫地出门。鲁智深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活活打死了“镇关西”,卷了些衣服盘缠细软银两,一道烟走了。


  【日本关东关西】


  日本有关东、关西之分,古代日本有三关:不破关所(岐阜县)、铃鹿关所(三重县)、爱发关所(福井县),三关以东是关东,以西是关西。日本关东是以东京为核心的区域,关西主要指京都为核心的区域。东京是日本如今的首都,京都则是旧都,关西又称近畿,相当于汉朝的司隶、清朝的直隶。


  日本定都关西的时间有一千多年,大概是从东汉到明朝时期。关西的核心区域,包括奈良盆地、京都盆地、大阪平原这三处地方,面积约3千平方千米,日本面积最大的淡水湖琵琶湖也在关西。


  日本大和民族,兴起于奈良盆地(大和盆地),从东汉到唐朝,这里都是日本的核心地区。


  【日本京都】


  唐朝时期,无论军事、文化、经济、建筑等各方面,都对当时的日本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吸引力。


  面对繁花似锦的大唐帝国,日本怦然心动,生出觊觎中原的野心。在唐朝平定百济的战争中,与百济王室世代联姻的日本派军协助百济顽抗,试探唐军虚实。日本水军联合百济,和唐朝、新罗的联军,爆发白江口之战(白村江之战)。唐军主帅刘仁愿指挥有方,大破日本水军。


  日本低头服输,然后虚心学习。不仅派大批遣唐使到长安,还派无数留学生和留学僧到大唐学习。日本有这样的文化传统,谁把他打服了,它就对谁俯首帖耳。二战末期,美国往广岛、长崎扔了两颗原子弹,日本此后唯美国马首是瞻。


  通过返回日本的使者描述,长安的繁华和富饶让日本天皇垂涎三尺,于是模仿唐朝都城建设一座都城。


  794年(唐德宗贞元十年、日本桓武天皇延历十三年),天皇将都城迁到平安京(京都),自此开启京都作为日本首都的历史。京都位于京都盆地,东、北、西三面环山,南连奈良盆地,西南连大阪平原。


  日本学习唐风,在京都时代达到了高潮。平安京南北长约5.2千米,东西长约4.5千米。天皇居住的大内里位于平安京的正北,以朱雀大路为中心,分为右京(又称长安)和左京(又称洛阳)两个对称的部分。日本几乎把中国的建筑风格完全照搬了过去,走在平安京,与走在唐朝长安几无二致。有人称平安京是长安的微缩版,并非没有道理。


  现在的日本,从建筑到服装,从礼仪到茶道,都保留着浓浓的唐朝气息,可见当年的日本对大唐学习的全面和彻底。


  960年(北宋太祖建隆元年、日本村上天皇天德四年),平安京的大内里被大火烧毁,天皇不得已在平安京内找地方作为临时居所。


  1331年(元文宗至顺二年;日本后醍醐天皇元德三年),后醍醐天皇携带三神器逃出京都,举兵讨幕。镰仓幕府拥立量仁亲王,是为北朝光严天皇,他的居所便是现京都御所(京都皇宫)的雏型。经过足利义满扩大用地,以及织田信长与丰臣秀吉的整建,京都皇宫才有今天的规模。


  【从京都到东京】


  我们了解日本战国历史,总绕不开这几个人: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对他们的关系和性格也略知一二。曾有这样一个典故:杜鹃不鸣,如之奈何?织田氏曰:杀之。丰臣氏曰:逗其鸣。德川氏曰:待其鸣。从这里可以窥得三人处世方式的不同,织田信长嗜杀戮,丰臣秀吉善钻营,德川家康长忍耐。


  图-丰臣秀吉


  1598年(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日本后阳成天皇庆长三年),丰臣秀吉病逝,幼子丰臣秀赖继任。德川家康趁机私结大名,分封领地,与丰臣的家臣以石田三等几近关系破裂,再相逢时,已是仇人。石田三成把各地的大名都召到大阪,共谋起兵讨伐德川家康。


  1600年(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日本后阳成天皇庆长五年),关原合战,石田三成精锐尽丧,德川家康笑到最后。携此战之胜,三年后,德川家康开创绵延两百多年的德川幕府。而以德川家康为代表人物的隐忍哲学,也成为很多日本人研究和效仿的对象。


  德川家康的基本盘,就是关东平原,都城在江户(今东京)。关东地区崛起,日本进入江户时代。


  当时日本主政的是幕府将军,天皇没有多少实际权力。日本的首都京都,只具有象征意义。德川幕府所在的江户,才是日本的行政中心。


  由于实力有差距,德川幕府被欧美列强各种欺压,刺激了日本学习西方的欲望。要学习西方,没有一个窗口是不行的。很显然,江户比京都更合适。江户地处海滨,与列强有更直接的接触。京都地处内陆,与列强交往不便。


  1853年(清文宗咸丰三年、日本孝明天皇嘉永六年),美国强迫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日本爆发倒幕运动,以“尊王攘夷”为旗帜。


  1868年(清穆宗同治七年、日本孝明天皇庆应四年或明治天皇元年),孝明天皇去世,诸侯拥护年仅16岁的明治天皇,宣布“王政复古”,收德川幕府大权。天皇要取得实权,迁都当时的行政中心江户,势成必然。


  明治天皇下诏,将日本首都从京都迁到江户(今东京)。江户所在的关东平原,面积约1.7万平方千米,包括今东京、横滨等大城市,面积远大于关西奈良盆地、京都盆地、大阪平原的3千平方公里,可承载的人口数也更多。日本的地标之一富士山,也在关东。


  东京作为日本首都,不到200年历史,京都之于日本,相当于长安洛阳之于中国。


  如今的关东和关西,作为行政区划,是日本第一和第二大人口区。关东地区有1都6县,面积约3.24万平方千米,人口约4300万;关西地区(近畿地区)有2府4县,面积约2.73万平方千米,人口约2300万。


  关东是指什么地方推荐文章3:知识|古籍中常说的“关内、关外、关中、关东”指的都是哪些地方?

   在一些古籍或是影视剧当中,我们经常能听到“关外”、“关中”这样的地名,那么这些地方具体指的是哪里呢,对比现在是否一致呢?其实在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范围,意思也不尽相同。


   所谓“关”,这里指的是关口、隘门的意思。也可以理解成一个交通要道的关卡、屏障。


  

  关


  中


   即“四关之内”,这四个关口分别指的是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


  

   这四面都有天然的地形屏障,易守难攻,同时土地肥沃、民众殷实,所以自古就有“四塞之国”的说法。其实最早的天府之国说的就是这里,这比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称谓早了半个多世纪。


   在古代文献中常有它们的出现,比如贾谊的《过秦论》中开头就有“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说的就是秦国的东面要塞:崤山与函谷关。


  

   此处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秦末楚汉争霸中,常说的“关中王”,即入关进咸阳者就在当地为王,指的就是函谷关。


   现在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大致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在内的五市一区。


  

   关内、关外、关东


   这些可以放在一起说,即关口内外。由于历朝历代所指的关不尽相同,所以它的内外范围也有所变化。


   古代在陕西定都的王朝比如秦、汉、唐等时期,关指的就是函谷关或潼关。其以东地区就被称为“关外”,也叫关东。春秋战国时期的“关东六国”由此而来,以此划分秦与齐楚等六国的方位。而关内就是其以西京畿附近地区。


  

   到了明清时期,关则是指山海关。出山海关以外的东北地区就是关外,也叫关东。关东有了东北区域的概念。“闯关东”说得就是到东北去谋生。关内指长城以南地区,今山海关以西或嘉峪关以东一带地区。


  

  

   由上可见,“关中”的变化不大,而“关内、关外、关东”在历朝历代是有所变化的。


  关东是指什么地方推荐文章4:关东是指什么地方,旧指东北三省(函谷关及潼关以东地区)

  看过电视剧《老酒馆》和《闯关东》的人,对“关东”这个名字并不陌生,那么关东究竟指什么地方,其实关东旧称东北三省,指函谷关、潼关 以东的地区,因位于山海关之东而得名,自清代以来关东则泛指辽宁、吉林、黑龙江等三省的大部分地区。


关东:东北三省

  ?


  关东自古就是关中的东大门,并是古代兵家的必争之地,在很多书籍及电视剧中,经常会看到或听到“关东”这个名字,许多电视剧中的主角就来自关东。


  那么,关东究竟是指什么地方,关东是指函谷关、潼关 以东的地区,旧称东北三省,现在多指辽宁、吉林、黑龙江等三省的大部分地区。


不同时期的关东地区

  ?


  “关东”作为汉字文化圈的地理专有名词,其源自中国先秦时期,泛指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关东”在中国的意涵有所变化,自明代至今,“关东”泛指山海关以东的地区。


  ?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关东所指的具体地区也是不同的,比如在秦、汉时期指函谷关以东,而在三国时期则是指虎牢关以东。


  而现在的关东地区,则是指今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四盟市(蒙东源于关东),自古以来就泛称“东北”,而明以后又称“关东”,清朝后又称为满洲东三省。


闯关东

  ?


  在很多的电视剧中,所谓的“闯关东”,也多是指闯东北,在关中无以生计的人,为了生存而到关外去闯荡,也就形成了大批的“闯关东”的人群,然后慢慢在关东地区定居了下来。


  闯关东是一段悲壮的历史,也是是一次移民壮举。山东人闯关东的真正原罪,就是贫苦农民在死亡线上不断挣扎,为了谋求活下去的路子,采取的一次次的不得已的迁徙行动。


  关东是指什么地方推荐文章5:关东州在哪里,和大连什么关系?

  #历史开讲#


  “关东军”这个词是不是很眼熟,“皇姑屯事件”是关东军干的,“九一八事变”是关东军干的,“伪满建国”还是关东军干的。日本这支军队为什么被称作“关东军”,“关东”指的是什么地方?或许有人会说“关东军”在东北,但东北地域何其广阔,其驻兵区域究竟在哪里呢?这里就不得不引申出关东州,一个在被日军侵占长达半个世纪的地方。


  图-项羽刘邦入关中,注意函谷关位置


  我国秦朝就有关东关西之分,秦朝时的关是指函谷关,关西就是函谷关以西,指秦国旧地,关东就是函谷关以东,指战国六雄故地。


  西汉时函谷关位置变迁,后来废函谷关设潼关,关东关西就以潼关为界。东汉末年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就是关东诸侯讨伐长安的董卓。


  明朝时的关指山海关,关西即关内,指中原的广大地方;关东即关外,指东北地区。


  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深远,也有关东、关西之分,关东是以东京为核心的区域,关西主要指京都为核心的区域。东京是日本如今的首都,京都则是旧都,关西又称近畿,相当于汉朝的司隶、清朝的直隶。


  旅顺、大连位于辽东半岛的最南端,是东亚陆地上少有的天然良港,曾被欧洲誉为“东方的直布罗陀”。如此优越的战略位置,加上晚清时期风雨飘摇,引起列强觊觎,尤以日本和俄国最是着急。


  甲午战争结束之后,依照《马关条约》清廷应将辽东半岛割予日本,但俄国不愿战略要地落入日本之手,于是联合法德两国进行干涉,最终促使清朝以三千万两白银赎回辽东。事后沙俄以赎辽功臣自居,与清廷签订《旅大租地条约》并将附近地区连同旅顺、大连整合为“关东州”。


  关东州得名于山海关,因其位于山海关以东,故而称为“关东”。沙俄占据这里之后,无视清廷,大搞军事殖民,将旅顺要塞建得如铁桶一般,俄国人称其为永不陷落的“亚瑟军港”。不过俄国的盲目自信,并没有挽回日俄战争失败的命运,在日军一轮又一轮的攻击下,号称永不陷落的旅顺要塞终究还是陷落了,旅顺、大连由此易手。


  日本接管关东州之后沿用了俄国以前的名称,派驻在这里的军队也称为“关东军”。此时关东州的主权还属中国,日本对其只是“租借”且期限只有25年,但袁世凯被逼签订二十一条之后,关东州的租借期限延长至99年。


  在此期间,日本不仅擅自向外拓展关东州的范围,还在国内发行的地图上将关东州同本土、朝鲜半岛和台湾标绘成同一颜色,甚至中国人进出关东州必须持有护照才能通行,关东州实际上已被日军割占。


  为配合日本的军事统治,日军在关东州设立“关东军司令部”,所辖军队沿南满铁路依次驻防。南满铁路是中东铁路的一部分,中东铁路东起绥芬河,西至满洲里,中间从哈尔滨直通旅顺,呈“丁”字形状。


  日俄战争结束之后,日本与俄国以长春为界,分别控制南满与北满,彼时东三省的政治中心奉天(今沈阳)正处在南满铁路沿线,这也是“九一八事变”之后关东军能够迅速调集兵力攻占沈阳的原因之一。不过此时关东军的规模还不大,若不是东北军避而不战,东三省不会那么快沦陷。


  在日本人的概念里,关东州的地位始终是高于东北其他地区的,甚至“伪满洲国”成立之后,其疆域也不包括关东州。


  作为日本经营良久的一个据点,关东州集中了大量资源,截止日本投降之前,关东军已达到数十万之众。随着苏军进入东北,这座日军的据点转手给苏联,最终于1955年回归。


  关东是指什么地方推荐搜索词:

  

  1.日本关东是指什么地方

  

  2.闯关东是什么意思

  

  3.关中是指什么地方

  

本文标题:关东是指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