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是被谁杀死的
赵云是被谁杀死的推荐文章1:赵云死于妻子之手?为什么说他是灯笼星转世?
小时候听三国故事,老人们说起赵云,都是先说他为人武功高强,最后都要惋惜地说一下赵云之死。
赵云之死不像关羽有走麦城那样的豪迈,不像张飞被手下人杀死那样憋屈,而是死于一次好奇心。
话说赵云晚年和妻子闲谈,说起自己一生征战,枪林箭雨中过来,经常白袍染红却都是敌人的血,自己从未受伤,没有流过一滴血,没有一点伤疤。妻子听了就有点不屑,以为吹牛,等到赵子龙睡觉了,就在他身上一阵寻觅(老夫老妻干这事怪怪的)。结果还真是如赵子龙所言,面对这完璧一般的身躯,妻子不禁有点嫉妒了,“天地尚不全”,怎么有你这么一个全人?你这也太逆天了。想到这里,他拿起绣花针在赵子讲故事人的解释是,赵子龙本是天上灯笼星,其命也如灯笼,不能漏风,否则必然人死灯灭。
那会我以为灯笼星的说法搞笑,还打趣赵云为什么不是气球星啊?老人们一脸严肃地说:”哪里有气球星?“我自以为是地反问:”可哪里又有灯笼星?“后来看明代《武备志》里的《郑和航海图》还真的有灯笼星,是航海人辨别方位所依据的星辰之一。看来赵子龙归天之后,为大航海时代做了巨大贡献。
这个故事我后来和别的地方朋友交流,关于赵云之死也都是这个版本,大同小异而已。但没有在任何明清小说乃至元杂剧里见过,大概这个说法是民间自发形成的。民间对赵云之所以有这样的印象,是因为他无论在正史上还是在三国故事里,都是作为一个完人存在的。
正史里赵云一出场带着人马投靠公孙瓒,公孙瓒有点得意,问他:“你们哪儿的人都投袁绍,你为什么能迷途知返呢?”
赵云说了一句不卑不亢的话:“我只跟随仁义。”这话的大概意思相当于后来的我只站在真理的一边,说来掷地有声。
当然公孙瓒算不得仁义领导,在这里他结识了刘备,从此就认定了刘备。后来赵云因兄长亡故回家奔丧离开公孙瓒,刘备就知道他一去不复返,依依不舍惜别,赵云就说了一句:“我不会忘了内心的道德。“——有点像康德那句唯天上星辰与心中的戒律不敢忘。
六年后,当刘备被曹操打得妻离子散,投靠袁绍的时候,赵云来追随他了,从此为蜀汉服务一生。
赵云的性格和顺,他不像张飞“暴而无恩”,也不像关羽“刚而自矜。”他为人稳重、严谨、内敛,非常靠谱。他有两次看人都十分精准,一次是博望坡之战,俘虏了自己同乡发小夏侯兰,赵云就把他推荐给刘备,此人精通法律,刘备任命他为军中刑罚官。而赵云从此就刻意与他保持距离。还有一次,他在平定荆州桂阳郡,刘备任命他为桂阳郡的太守,前太守赵范要把自己十分美艳的寡嫂献给赵云,赵云拒绝了,公开理由是:“咱们都姓赵,你嫂子就是我嫂子,不能娶。”他心中想的却是赵范不可靠,后来赵范果然逃跑。
正因为他为人如此靠谱,所以刘备对他十分倚重和信任,把他作为自己贴身护卫来用。长坂坡乱军之中,赵云保护刘备家眷殿后,当时有人告诉刘备赵云投曹操去了,刘备那起手戟拍打告密人:“赵云是不会背叛我的。”这便是后来小说里演义得十分生动的七进七出保护甘夫人和阿斗。后来刘备娶孙权的妹妹,这位孙夫人为人骄纵,纵横不法,刘备就让赵云掌管内事——担任领导的管家。后来孙夫人试图带阿斗回东吴,便是赵云和张飞一起拦截下来的。
陈寿因此称赵云为刘备“爪牙”,就因为他是刘备左右手一样的人,但赵云的能力却绝不是做个“管家”,在文韬武略上也让人侧目。
文韬上,他积极出谋划策。刚进成都的时候,刘备想要把城里的田宅都分给自己手下,赵云站出来表示反对,认为这样会丧失成都人心,也会消磨将士意志。等到后来孙权杀关羽夺荆州,刘备一心伐吴,不见诸葛亮有所劝谏,倒是赵云站出来反对,认为大敌是曹操,灭了曹魏,东吴不战自降。当然刘备没有听,后来才有了夷陵之败。
武略上,他有两次“危难之际显身手”的经历。一次是在刘备生前,和黄忠一起在汉中对抗曹操,黄忠去袭击曹操运粮部队,结果到时间没有回来,赵云就带了几十骑兵前去打探,结果遭遇曹操的大部队,赵云一次次冲击曹军队列,且战且退。赵云本已杀出重围,却见自己手下张著受伤被困,赵云再度杀入包围圈救他出来。回到营寨中,赵云大开寨门,偃旗息鼓,摆了一个“空寨计”。曹操不知虚实,怕中埋伏,便欲撤军。赵云擂鼓出击,弓弩齐发,曹军大败。刘备因此夸赵云“一身都是胆“。
另外一次是刘备死后,诸葛亮北伐,由赵云在箕谷布疑兵,和魏国大将曹真对峙,诸葛亮自己带兵出祁山进攻魏国,这一战就是著名的失街亭,蜀军大败。赵云这一支疑兵本来就和曹魏实力悬殊,失利而退。赵云亲自断后,保护辎重,损失不大。
虽然损失不大,但也是一场败仗,顶多可以算得上一个虽败犹荣,赵云因此被减少俸禄,贬为镇军将军。这也是他人生最后一仗,第二年赵云便死了。
《季汉纪》描写赵云之死就是因为这次败军之耻,他说赵云知耻而后勇,讨贼之心愈坚,忧劳成疾,一病不起。这书是清朝人赵作羹写的,这些细节想必是他自己想当然得来的。因为民间传说他是“常胜将军”,没想到他人生最后一仗却是个败仗,读者也会替他感到惋惜。
赵云死后三十年,刘禅追封了关羽、张飞、黄忠、马超、庞统等人,唯独没有追封赵云,第二年姜维的提议下,才追封他为顺平侯。
后来读三国的人,或者为赵云生前位次鸣不平,怪刘备没有把他列入四将军(前后左右)只让他做了征南将军,或者为赵云死后追封时间叫屈,清杭世骏《三国志补注》里说:“云之功,已亚于壮缪桓侯,而过于马孟起黄汉升矣。景耀三年追谥关张黄马,而不及云,迟一年而补谥,不知何说。”言下之意,赵云的功劳仅次于关羽和张飞,超过马超黄忠,为什么不一起追谥赵云?最后这句“不知何说?”翻译成现代流行语应该是“我在等一个合理的解释”,这个解释,刘备和刘禅肯定不会给了,但是没有关系,民间口碑补上。
赵云是被谁杀死的推荐文章2:是谁杀死了“凤雏”庞统
纵观三国及其后的整个历史进程,“凤雏”庞统的死,不仅是蜀国命运的转折点,还影响到后来历史的走向。
庞统小时候为人朴实,但是表面看上去并不聪明。时颍川司马徽为人清雅而擅长识人,庞统二十岁时前去拜见。司马徽坐于桑树上采桑,而庞统坐于树下,俩人相互交谈一直从白天说到黑夜,司马徽对庞统大为惊异,说是南州士子没有人可以与庞统相比。有了司马徽这句话,庞统渐渐为人所知。
时襄阳庞德公称庞统为"凤雏",诸葛亮为“卧龙”,司马德操为“水镜”。 徐庶曾对刘备说,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庞统曾与东吴陆绩、顾劭等品评人物好坏,自称有辅佐帝王的才能。
庞统后来被本郡征为功曹,喜欢评价人物,培养别人的名声,所以被他评价的人,都往往超过该人实际的才能。人们对此感到非常奇怪,于是去问庞统,庞统说:"方今天下大乱,正义之道逐渐衰退,善人少而恶人多,我想兴起这样的风俗以达到助长正道的目的,所以要宣扬好的榜样,改善世风,如果不这样做,善人会越来越少。十个人当中如果可以改善五个人,就可以将此事完成一半,进而达到教育世人的目的,使有志向的人可以自己勉励自己,这样难道不行吗?"
刘备占据荆州,领荆州牧,庞统以从事的身份试守耒阳县令。在任期间不理县 务,被免官。东吴鲁肃写信给刘备,告诉刘备庞统不是百里之才。诸葛亮也对刘备说起过庞统。于是,刘备召见庞统,经过一番交流过后,刘备对庞统大为器重,任命他为 治中从事 ,亲密程度亚于诸葛亮,后庞统和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赤壁之战,庞统献上连环计,为日后火攻打下基础。到刘备帐下后,协助刘备一路西进,打下了大片的地盘。谋士徐庶曾向刘备如是举荐诸葛亮和庞统,留下“卧龙凤雏,得一人便可得天下”的佳话。
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刘备已经在葭萌关屯驻一年,庞统就战略问题,向刘备献上三条密计:"挑选精兵,昼夜兼行直接偷袭成都,可以一举而定,此为上计计也;杨怀、高沛是蜀中名将,手下有精锐部队,而且据守关头,我们可以装作要回荆州,引他们轻骑来见,可就此将其擒杀,而后进兵成都,此为中计;退还白帝,连引荆州,慢慢进图益州,此为下计。如果犹豫不前,将会有大难,不能在此地久留。"刘备认为中计有道理,依计而行,挥兵直指成都,一路势如破竹,所经过的地方都顺利攻克。
庞统的“三计”一计比一计狠毒。身为军师,出谋乃其本分,无可指责。只是益州牧刘璋的儿子在死守一年间,无意中射杀了凤雏庞统。 是庞统之计让刘璋失去了江山,而最终他也被刘璋的儿子所杀。 这是天意?是偶然?还是应?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调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带兵攻克白帝、江州、江阳。不久,刘备包围雒城(现今的德阳广汉一带)。庞统率众攻城,被飞箭射中,死去。时年三十六岁。刘备极为痛惜,一说到庞统就流泪。为表彰他的功勋,任命他的父亲为议郎,后升任 谏议大夫 。刘备追赐庞统为关内侯,定其谥号为靖侯。
庞统在落凤坡看到三字时,便惊曰:“吾道号凤雏,此处名落凤坡,不利于吾。”遂令后军疾退,只可惜,一切都为时已晚。
就在刘璜、泠苞、张任、邓贤点五万大军,星夜往守雒县之时,他们便去锦屏山中,拜访了能知人生死贵贱的紫虚上人,紫虚上人遂写下八句言语:“左龙右凤,飞入西川。雏凤坠地,卧龙升天。一得一失,天数当然。见机而作,勿丧九泉。”其中“雏凤坠地”一句,已经不言自明。
当刘备与庞统换马过后,得知庞统要走小路时,刘备特地提醒:“军师不可。吾夜梦一神人,手执铁棒击吾右臂,觉来犹自臂疼。此行莫非不佳。”彼此分别之后,刘备仍“心中甚觉不快,怏怏而行”。
不止于这些,在荆州的诸葛孔明也“算”出了先兆。对這一细节,《三国演义》作了白描似的刻画一一
只见正西上一星,其大如斗,从天坠下,流光四散。孔明失惊,掷杯于地,掩面哭曰:“哀哉!痛哉”众官慌问其故。孔明曰:“吾前者算今年罡星在西方,不利于军师;天狗犯于吾军,太白临于雒城,已拜书主公,教谨防之。谁想今夕西方星坠,庞士元命必休矣!”言罢,大哭曰:“今吾主丧一臂矣!”众官皆惊,未信其言。
应该说,作了如此丰富的铺垫,无论从唯心还是唯物,庞统的死也尽在情理之中了。
清代史学家李仙根在《三国史论》中的评论充满了惋惜:“汉季之兴也,以武侯之得,其衰也,以靖侯之失殁也。士元不死,则诸葛不必入川;孔明不来,则荆襄不至失守。”刘备原先的计划是以庞统为辅翼直下成都。而庞统的身亡,让诸葛亮不得不提前离开荆州,进入川中。因为诸葛亮的离开,荆州无人能制衡关羽,以至大意失荆州。关羽的败亡,引发刘备讨伐东吴,夷陵一场火烧光了蜀汉的家底和刘备的寿数,也让蜀汉的国运彻底改变,以至诸葛亮后来的北伐,渐成强弩之末。
这样的历史结局,有如一个连环套,一环套一环,一环连一环,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环环相扣,精彩纷呈,让人为之惊叹。
赵云是被谁杀死的推荐文章3:赵云是怎么死的,被谁杀的?
在中国历史的浩瀚星空中,三国演义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无数英雄豪杰的光辉。而在这段传奇岁月中,赵云以其勇猛与忠诚,成为了众人心目中的英雄典范。然而,赵云的死因却笼罩在历史的迷雾之中,成为后人争论不休的话题。那么,赵云究竟是怎么死的?又是被谁杀的?
赵云的传奇一生
赵云,字子龙,乃是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他的英勇善战和忠诚无私,使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无论是在长坂坡的孤军奋战,还是在白马之战的英勇表现,赵云都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武艺和过人的智谋。他不仅是刘备的得力助手,更是蜀汉政权的重要支柱。
正如古诗所云:“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赵云的一生,正是那历史长河中波澜壮阔的一部分。
赵云的去世
关于赵云的去世,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三国志》对此只字未提,而《三国演义》则将其死因描绘得颇具戏剧性。根据后来的传说,赵云于公元229年后,随刘备征战,参与了多次战役,最终在蜀汉建立后,担任了重要的军事职务。
有传闻称,赵云在一次出征中,因年事已高,战斗力逐渐减弱,最终因病去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赵云在蜀汉的内政斗争中受到排挤,最终被迫隐退,心中郁结而亡。无论如何,赵云的死并没有敌人的刀枪相向,而是与时间、岁月的流逝息息相关。
被谁杀的?
对于“被谁杀”的问题,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答案。赵云的死并非被敌人所杀,而是源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的命运。有学者认为,赵云的死是蜀汉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尤其是在刘备去世后,权臣之间的争斗愈演愈烈,赵云虽忠诚,但在权力游戏中难免受到牵连。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句诗正道出了赵云的豪情壮志,然而在权力的漩涡中,他最终只能选择隐退,心中难免感到无奈与失落。
赵云的死,仿佛是一曲悲壮的英雄挽歌,充满了对忠诚与理想的追求。尽管他没有死于敌人的刀枪之下,但他的忠诚与牺牲精神,依然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赵云,这位英勇的将领,虽已离去,但他的传奇故事将永远铭刻在后人的心中,成为永恒的英雄象征。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在今天,我们回望赵云的一生,不禁感慨:英雄虽死,精神永存。正是这份忠诚与勇气,激励着无数后人,继续在各自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喜欢历史请多关注!
赵云是被谁杀死的推荐文章4:
赵云是被谁杀死的推荐文章5:赵云杀过什么有名的大将吗?至少这三位名将都死在他的枪下
在《三国演义》中,对蜀汉将领描写中,除了关羽、张飞外,就属赵云写得最精彩了。在我们看到的一些外国作品,尤其是日本的作品里,对赵云的推崇最高。赵云的一生中,可谓有勇有谋,智勇双全。他的战争生涯,很少败绩,而死在他手下的将领不计其数。
可是,在这些将领中,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赵云的枪下,杀死的大将并不多,大部分都是一般的将领。
这是因为,赵云在刘备那里,一直担任着内卫的职责,很少有冲锋陷阵的机会。他出现在战场上的时候,大多是为了保护刘备和他的家小,根本就没有什么机会可以和敌人长时间的厮杀。这就使得赵云的一身本领得不到充分发挥。
在保护刘备和他的家小突围时,赵云一般都是采取速战速决的方式作战,并不以取得对方的性命为目的。这就使得赵云虽然杀敌甚多,可是真正杀死的有名大将却没有几个。
死在赵云枪下最有名的大将,应该是河北四庭柱之一的高览了。
在穰山一战中,刘备被曹操用计打败,被迫逃走。在半路被许褚、于禁、李典追杀,赵云奋力抵挡,保护刘备突围而走。刘备突出重围,与刘辟会合,谁知道又遇到张郃和高览拦路。刘辟前去和高览交锋,战不三合,就被高览一刀砍于马下。
就在刘备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赵云从高览的后军冲阵而来,抢起处,高览翻身落马。就这样,赵云杀了原来袁绍手下的大将高览,救出了刘备。
如果再要算上有名的大将,那还是袁绍手下的大将鞠义。
那一次作战是在公孙瓒和袁绍的磐河之战中。头一天,袁绍打败公孙瓒,文丑追赶公孙瓒,险些杀了他。幸亏赵云赶到,和文丑大战五六十合不分胜负,才救下公孙瓒。
在第二天的决战中,公孙瓒将他最精锐的白马义从投入了战斗。这支骑兵是公孙瓒多年纠合的精锐,全部都是白色的战马组成。公孙瓒率领这支骑兵,在和少数民族作战中屡建战功,以至于羌人看见骑白马的骑兵便不战而走。
但是,在这一次作战中,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却遇到了克星。那就是袁绍手下大将鞠义率领的八百死士。当公孙瓒的骑兵冲击的时候,鞠义命令他的将士都伏在盾牌下不动。当公孙瓒的骑兵冲到离鞠义的部队几十步远的时候,袁绍的掩护部队千弩齐发。而鞠义的军队趁公孙瓒的军队遭受突然打击一片混乱之机,向敌人发动突然攻击。
在这一仗中,公孙瓒的白马义从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鞠义在战斗中斩了公孙瓒的先锋严纲,一直追杀到公孙瓒的大营。在公孙瓒的大营中,鞠义被闻讯赶来的赵云所杀。鞠义是袁绍手下的有名的大将,他因为早死,没能位列河北四庭柱之中。但是,公孙瓒的白马义从经此一战,一蹶不振。公孙瓒的势力也因此遭受了沉重打击,再也无力南下了。
赵云除了在河北、徐州作战中斩杀过这些武将,在和刘备会合南下荆州后,又经历了许多次战斗。可惜这些战斗遇到的武将都不能算是什么名将。以赵云的武艺来说,可以说是胜之不武。比如在江夏为刘备夺的卢马,杀的张武。
赵云单枪匹马就冲入敌阵,战不三合,刺杀张武,牵回了的卢马。在新野迎击原来袁尚的大将吕旷、吕翔时,赵云不数合就刺死了吕旷。
至于到了长坂坡,赵云为了救出刘备的家小,在曹营中七进七出,杀的曹军的将领就更多了。在这些将领中,有名姓的如淳于导、夏侯恩、晏明、钟缙、钟绅这些将领,都是曹操手下象曹仁、曹洪、夏侯惇这样大将的部将,不能算是一流的名将。
至于那些没有名的将领更是一笔带过了。书中只是说道,赵云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这里的这些所谓的名将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可见水平如何了。
据演义描述,在取荆南四郡的时候,赵云杀了脍炙人口的零陵名将邢道荣。
在入川之战中,赵云生擒擒吴懿。汉中之战,刺杀慕容烈、焦炳,救出黄忠,偃旗息鼓,大败曹军,赢得刘备“子龙一身都是胆”的赞誉。
在夷陵之战中,赵云被刘备安置在后军,在刘备兵败后,赵云率军救援刘备,杀了东吴大将朱然,这也是蜀汉杀死的有数的东吴将领之一。
在诸葛亮白帝城接受托孤后,赵云就在诸葛亮的手下南征北战,为恢复汉室江山而奋战。在七擒孟获,第一次出兵北伐中,赵云都有上佳的表现。尤其是在第一次北伐时,已经年过七十的赵云,依然在战阵上力斩西凉大将韩德一门五将。
在撤退途中,赵云亲自断后,杀死郭淮的先锋苏颙,保护自己的这支军队没有遭受损失,创造了最后的辉煌。不久之后,赵云就因为年事已高而病逝了。
结语:
赵云的一生,由于担任刘备内卫的职责,没有得到多少施展武艺的机会。所以虽然他杀死的敌将虽多,但是一流战将并不多。这主要是机遇问题,赵云也无可奈何。但是,赵云圆满的完成了刘备交给他的任务,保护了刘备和他的家小的任务,这比起战场杀敌要重要百倍。
在赵云的战斗生涯里,杀死的有名的上将,要算这几位了,高览、鞠义、邢道荣、朱然、韩德等人,这些都是万夫不当之勇的大将。至于其他的那些普通将领就不一一赘述了。
赵云是被谁杀死的推荐搜索词:
1.赵云是被谁杀死的视频
2.赵云是被谁杀死的动画片
3.赵云是被谁杀死的 三国
本文标题:赵云是被谁杀死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