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谱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1:北京土话,你知道多少?

  原标题丨探源北京话


北京话里的大同方言

  拿山西大同话往北京话里掺和,确实让人觉得不着调(diao)。因为北京话属于北方方言,山西话则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及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的话相近,属于西北方言。


  100元纸币刚面世的时候,北京流行过这样一个段子:


  一个外地人在北京坐公交车买车票,拿出一张面值10元的纸币,伸到售票员面前说:“见过吗。”


  售票员是北京的年轻人,一听这话,心说:嘿,这不是跟我叫板吗?他陡然色变,立马儿掏出一张面值50元的票子,在这位乘客面前晃了晃说:“你见过吗?”


  那个外地乘客不明就里,依然拿着那张10元的纸币说:“见过吗。”


  售票员急了,“嗖”地从兜里掏出一张板儿新(非常新)的100元纸币,得意洋洋地在他面前晃了晃说:“你见过这个吗?”


  那个外地乘客又说了两句:“见过吗。”一看车进站了,懊恼地说“快让我下车吧,我到站了!”


  车上的人一看站牌是建国门,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说的“见过吗”,其实是“建国门”。一车人不由得哄堂大笑。


  这位老兄就是山西大同人。建国门,会说成了“见过吗”。您说大同话跟北京话的差别有多大吧!


  如果仔细分解一下大同的方言,您会发现大同人说话的口音确实比较有特色,它的尾音轻飘飘的往上扬,之后又迅速地向下坠。在“坠”的过程中,字音就发生了变化。比如“门”字,变成了“吗”。


  试看下面的几组大同话的变音:


  真的,大同话说 :“征的”;


  分了,大同话说 :“疯了”;


  金银,大同话说:“经营”;


  春分,大同话说:“冲锋”;


  遵循,大同话说:“棕熊”;


  一群人,大同话说:“一穷人”;


  不赖 ,大同话说:“不累 ”;


  没赔,大同话说:“没牌 ”;


  不借,大同话说:“不贱”;


  茄子,大同话说:“钳子”;


  不全,大同话说:“不瘸”;


  悬,大同话说:“穴”,等等。


  您看它发音时的尾音是不是发飘?或者说它的重音发轻。


  跟北京话相同,大同话也带儿化韵。大同话里说小巧玲珑事物的发音,尾音必有儿化韵,如:小盆、小碗、小口袋。大同话要说成小盆儿、小碗儿、小口袋儿,等等。


  但大同话里有些动词的发音,如上、下、进、出、过、回、起、醒等,如果后面用到“来”字,这个字就不发音,但要加儿化韵和“啦”字。


  比如:


  “上来了”,大同话说:“上儿啦”;


  “进来了”,大同话说:“进儿啦”。


  “您们”,大同话说:“您儿们”


  等等。


  这一点,跟北京话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但大同话中的许多方言和说话的词缀,跟北京话是非常接近的,


  比如:


  “不用”,北京话说是“甭”,大同话也是“甭”。“很”字,北京人习惯说成“挺”。如“很多”“特多”,北京人要说“挺多”。“很美”“特美”,北京人要说“挺美”。 大同人也这么说。


  此外,有些词缀,大同话跟北京话也是相同的。比如“忽”字,大同话有忽扇、忽悠、忽颤、忽吃等词,这些词不是北京人常说的吗?


  再比如“哒”这个字,在大同话里经常做词缀,如“磕哒”“蹦哒”“甩哒”“遛哒”“拍哒”,等等,与北京话基本相同。


  大同话里常用到“可”字,形容程度之好之坏,有非常怎么样的意思。如:疼,说“可疼了”;冷,说“可冷了”;甜,说:“可甜了”。 这跟北京话也没什么两样。


  跟北京话相同的方言还有:


  天擦黑了——傍晚。


  大天早起——早上。


  大头——缺心眼。


  晌午——中午。


  老疙瘩——最小的孩子。


  愣壳——愣头愣脑。


  跟前——面前。


  甭价——不要,不用。


  烧心——醋心。


  不缕忽(北京话也说:不缕会)——没在意。


  坐蜡———事了。


  跟脚——鞋穿得合适。


  放泼—撒泼。


  寡气——小气。


  够深的——学问大。


  没调——不着调,不靠谱。


  平不塌——不突出。


  山声野气——嗓门大。


  介壁(北京话加儿化韵)——隔壁。


  日子过得仔细——节俭。


  取灯——火柴。


  趿拉板——拖鞋。


  衣兜——衣服口袋儿。


  眼涩——疲倦。


  搌布——洗锅碗用的抹布。


  山旮旯——山沟。


  来不来——动不动。


  忽悠——煽动。


  可可儿的——正好。


  猴儿喽着——把小孩放在肩膀上玩耍,走道。


  定会儿(北京话:愣会儿)——呆一会儿,定定神。


  款款的——轻轻的。


  活泛——灵活。


  二不大——不大不小。


  临完——到最后。


  缕续——陆续。


  来一骨节——来一段。


  拢共——总共。


  红话(北京话:红火)——热闹。


  豪些——很多。


  稀里哈(哗)啦——随便。


  营生——工作。


  半不拉——进行了一半。


  由头——理由、借口。


  二不愣登——不在乎。


  酸不溜丢——说话拿腔拿调。


  骚眉辣眼——风骚之态。


  光不溜溜——光滑。


  七老八十——年龄大。


  黑不隆咚——天黑。


  归里包总(堆)——满打满算。


  哼(喝)五喝(吆)六——瞎咋呼,呵斥人。


  拐七趔八——走道不稳。


  可世界——到处。


  清汤利(寡)水——汤里没什么东西。


  通过以上对比,不难看出北京话跟大同话的渊源。虽然它们属于不同的方言区,但相互之间还是有关联的。这种关联源于北魏时代,您别忘了当时的大同话,跟现在的普通话一样是“国语”。


析津府的“幽州话”

  唐代的北京城叫幽州。从幽州开始,北京这地界,就是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的城市,而且人口一直处于流动之中。到了后晋(公元936年至947年)的开国皇帝石敬瑭这儿,北京这地界的归属才发生了变化。


  石敬瑭在历史上是个不招人待见的皇上。此人有野心,也有野胆儿。为了灭掉后唐(五代时期的一个国家),这位爷什么都豁出去了,在向北边的契丹国求兵时,愣管比他小十岁的耶律德光叫“亲爹”,而且“咣咣咣”磕了响头,甘当耶律德光的儿子。


  这位辽国的皇上见天上掉下来一个儿子,自然心中欢喜,当仁不让地收下了。


  为什么耶律德光要收石敬瑭呢?原来耶律德光老谋深算,既然这位汉人当了自己的儿子,他大大方方地提出了梦寐以求的想法,那就是要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


  割让国土?换哪个国君也得琢磨琢磨。您想没了国土,您这皇上还当什么劲儿呀?但这位历史上有名的“儿皇帝”居然没说二话。他的心态是: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就这样“燕云十六州”轻而易举地归了辽国。


  当然,耶律德光也没白要这“十六州”。他果真出兵,帮着石敬瑭把后唐给灭了,让石敬瑭当上了后晋的皇上。


  石敬瑭当上后晋的皇上以后,这“燕云十六州”却从此脱离了中原的统治,成了辽国的领土。由于当时北京这地界就属这“十六州”中的“一州”,所以,从这时候起,北京就成了辽国的属地。


  “燕云十六州”的“燕”指的就是现在的北京城。当时北京城叫幽州,“云”指的是大同,那会儿大同叫云中,即“云州”,所以“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这“十六州”包括:


  幽州(今北京)、蓟州(今天津蓟县)、瀛洲(今河北河间)、莫州(今河北任丘)、涿州(今河北涿县)、檀州(今北京密云)、顺州(今北京顺义)、新州(今河北逐鹿)、妫州(今河北怀来县,原址已被官厅水库淹没)、儒州(今北京延庆)、武州(今河北宣化)、蔚州(今河北灵丘)、云州(今山西大同)、应州(今山西应县)、寰州(今山西朔县东马邑镇)、朔州(今山西朔县)。


  毫无疑问,“燕云十六州”里,幽州(也就是现在的北京)是契丹垂涎已久的地界。北京这地界归了辽国之后,耶律德光很快就把它设为重镇,没过几年,又将幽州设为析津府,并且定为南京,成为辽国的五个都城之一。


  我们常说北京是“六朝古都”,这第一“都”也是从这儿说起的。 不过,这种说法在史学界也有争议,因为辽国当时并没有南北统一,在辽国的南边还有南宋。而且,辽代的国都同时有五个,北京只是其中之一。


  可话又说回来,甭管它是不是南北统一的首都,也甭管它是五个还是六个,总之,北京这地界在辽代是都城。


  自然,当了都城就跟一般的城市不一样了。当时的北京也叫析津府。“析津”这俩字怎么来的呢? 星象学家以星土辨风水,认为北京这地界属析木之津,所以取名析津。


  当时的析津府管着顺州、檀州、涿州、易州、蓟州、景州及析津县、宛平县、武清县、香河县、昌平县、良乡县、潞县、安次县、永清县、玉河县、漷阴县等六州十一县,析津府的所在地在宛平城内,就是现在的卢沟桥边上的那个古城。您瞧辽代的北京地盘儿有多大吧!


  从辽代的开泰元年(1012年),到金代的贞元元年(1153年),北京这地界叫析津府这个地名共142年。


  这100多年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使这一地区的方言土语相应地得到了同化,虽然“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隔着一条河,说话的口音都不一样,但在析津府的辖区内,人们对汉字的吐字发声还是大体相同,而且有许多方言土语流传至今。


  您如果有机会走到这些地界,跟当地的老人聊几句,便不难发现尽管会有口音,但许多词儿的发音,跟北京话是相同的。


  比如说“早晨”,老北京人说“大清早儿”或“早起”“早清儿”。 这些地方的人也这么说。


  老北京人管“太阳”叫“老爷儿”(读三声。“也”的音)、“日头”,这些地方的人也叫“老爷儿”“老阳儿”和“日头”。


  再比如“傍晚”,用老北京话说,叫“晚傍晌儿”“天擦黑儿”。 这些地方的人也这么说。只不过带着不同口音就是了。


金中都与“幽燕语”

  公元1153年,金朝的海陵王完颜亮把国都从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阿城)迁到燕京(当时的北京改叫燕京),使北京正式成为一国的国都,这也是北京建都史的肇始之年。


  北京成了国都,自然也就成了金代的政治、经济,包括文化的中心,大量的北方少数民族开始涌进北京,原来住在北京的汉族人,跟少数民族居住在一起,肯定在语言、风俗习惯上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使金代的北京话形成了吐字清晰、结构简单的,有自己特点的汉语方言。


  北方的辽、金时代,是与中原的宋朝同时存在的两个王朝,尽管南北不同民族在语言、风俗习惯上,存在许多差异,但是从北方契丹统治时期起,北方的少数民族便与中原的汉族不断地进行“兵火对话”。数民族不断地从中原地区俘虏汉人战俘,抢掠汉人到北方当奴隶。


  当时的南宋,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现在的一些史学家认为:宋代无论是书法绘画,还是音乐舞蹈、百工百艺,都是中华传统文化难以逾越的一个高峰,但打仗却不行,跟金戈铁马的金朝军队兵戎相见,屡屡受挫,以至于让金兵打到了首都汴梁(今开封)。


  宋朝的皇上徽宗在历史上赫赫有名,但他出名不是当皇上治国理政的本事,而是画画儿的功夫。宋徽宗的字和画儿,在2015年的北京艺术品拍卖会上拍到了近亿元。


  说起来,徽宗这个皇上当得也够窝囊的,金朝的军队大马金刀打入卞梁城,他乖乖当了战俘。金人把他连同他儿子钦宗,还有皇后、太子、王公大臣及大批工匠2000多号人,一起押解到了北京城。


  史书记载,当时徽宗被关在了延庆寺(今东琉璃厂东北,已废),钦宗被关在了悯宗寺(今法源寺)。后来这爷儿俩又被押往金中京,但宋朝的大批工匠却留在了北京。当然,这会儿的北京城,也有中原地区的人来经商贸易的。


  这些南方人到了北方地区,必然要把中原文化和科技带过来,对相对落后的北方区域产生影响,自然,这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也包括语言和文字。在辽金统治的300多年中,汉语在东北各民族中占据了优势。


  在金代,这种文化交融最为明显。以至于金朝的语言文字几乎全都汉化,最有力的实证就是金章宗时代出现的“燕京八景”:


  居庸叠翠、玉泉垂虹、


  太液秋风、琼岛春荫、


  蓟门飞雨、西山积雪、


  卢沟晓月、金台夕照。


  您看这些景观不全是汉文吗?而且字义跟今天的文字没有任何区别。


  金代的北京,女真族的贵族和普通百姓,已经不会说本族的语言,汉语已然成了官方语言。


  我们在《杨家将》《说岳全传》等古典小说、戏曲中,能看到金兵金将与宋朝的官兵对话,是不用翻译的。而且您从现今金中都留下来的城门的名字:会城门、丽泽门、彰义门等,也能看出金代的汉化程度。


  但是可以肯定,在方言土语上,当时的“中都话”跟南方的汉族是有很大区别的。


  可以这么说:金代的北京话是女真人说的汉语,和幽燕地区汉人说的汉语相融合的汉语方言。有的语言学家也把它叫做“幽燕语”。


  这大概算是今天北京土话的源头了。


  文丨刘一达


  【北京纪事公号:beijingjishi 欢迎搜索+关注】


  不靠谱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2:老外“不靠谱”,英语怎么说?学会地道表达才靠谱

  @英语天天talk 原创文章,禁止二次修改或截取片段盗用


  咱们的小伙伴们身边,有没有经常遇到一些特别不靠谱的人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关于“不靠谱”的英文说法吧!


  首先,我们来看这样的一个单词,叫作:


  flaky -- 这单词源自于: flake -- n. 碎片,小薄片;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般那些碎片啊,薄片……都是很脆的,而且也是不坚固的,不牢靠的!


  所以呢,从“flake” 所引申出来的这个单词 “flaky”,通常可以用来指:


  flake -- adj. (人)古怪的,疯疯癫癫的


  那这样的人肯定是:不靠谱的,不可靠的!


  如果咱们大家身边有些不靠谱的人,不妨在这里发发牢骚哦:


  I got a flaky friend.


  我有个不靠谱的朋友。


  在发牢骚的同时呢,大家也不要忘了提醒一下别人:


  Don't leave the job to her, she is too flaky.


  别把一些工作任务交给她,她太不靠谱了。


  在英文中,还有一个跟“flaky”的表达,特别类似的一个日常说法,叫作:


  shaky -- 源自单词 “shake : 摇晃”


  所以,“shaky”人们经常会把它理解为是:


  shaky -- adj. 摇摆不定的,不可靠的,立场不坚定的!


  这就是我们想要表达的 “不可靠” 的意思嘛!


  Don't take his words too seriously,he is shaky.


  别把他说的话太当真,他这人不靠谱。


  需要英语系列课程学习的小伙伴们,可以戳下方专栏来学习了!!


  其实在人们说话的时候,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用来表达“不靠谱”的英文说法,叫作:


  fly-by-night


  这个词组乍一看上去,好像指的是 -- “飞了一晚上”的意思!


  其实真正意思指的是:


  fly-by-night -- n. 喜欢夜间外出的人;(非正式)夜逃的负债者;


  现在经常会用来表达:不靠谱的人,不可靠的人!


  He is a fly-by-night colleague, don't team up with him.


  他是个特不靠谱的同事,千万别跟他一组。


  team up -- 合作,结成一队,协作


  生活中还有一个“不靠谱”的表达,叫作:


  unreliable -- adj. 不靠谱的,靠不住的,不可靠的


  They are two of a kind and totally unreliable.


  他俩是同种货色,都是不靠谱的人。


  (很气愤的话)


  two of a kind -- 天生一对,同种货色


  点击此处,观看此文章视频


  需要英语系列课程学习的小伙伴们,可以戳下方专栏来学习了!!


  关注@英语天天talk,天天都有新收获;我们一起努力进步,加油!!


  不靠谱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3:“不靠谱”的人有十大特征,从行为表现上不难辨识

  谱在我们中国人的认知系统中,是最科学的一个规范系统。千百万年来,古人对纷繁复杂的事物进行了分类,使我们做什么事情都有了一个遵循的依据,比如年谱、家谱、棋谱、乐谱、食谱、菜谱、歌谱等等。


  我们做什么事情都有谱的规范和要求,唯独做人没有严格的谱的要求,即便是有要求,人们也不愿意遵循,因此就有了不靠谱的人。


  现在,社会开放度越来越大,不靠谱的人会越来越多。那么,什么样的人是不靠谱的呢?其实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我根据自己的社会经验,总结了以下十点,希望人们在识人、用人、人际交往有所辨别。


  同时我也声明,不靠谱是做人的一个风格或者说是特点,和坏人不同,和违法犯罪分子不同,主要是指性格特点、家庭教育、个人经历、追求不同而产生的偏差,没有褒与贬的意思,如果不同意这一点,就不要看下文了。


  一.低级风味,裤裆思维


  社会生活并不是做什么事情都一本正经,低级风味常常给人带情志方面的放松,具有一定的存在价值。但处处以此为乐趣,我称之为裤裆思维,这种人如果没有正事可做,一般是最不靠的人。这种人趣味低下,以博人以笑为乐趣,对人的思想有麻痹作用,容易让人放松警惕。


  积极意义:能给人带来乐趣,活跃气氛。


  二.说话随意,不知深浅


  有修养的人说话一般比较严谨,对说出的话负责任。而不靠谱的人恰恰相反,开口就来,往往没有根据,基本都是即兴发言,是真是假自己也不知道。这种随意说话的方式,对没有社会经验的人常常产生认知错觉,具有一定的误导性。


  积极意义:思维开阔,不拿捏,不过于矜持。


  三.四处借钱,借而不还


  这种人没有理财理念,花销无度,常常是富半个月穷半个月,一个月的日子过不到底,常常靠借钱度日。由于是应付生活开支,大钱不错,小借经常,常常是有借无还。人们碍于脸面,常常满足其要求,加剧了这一行为习惯,对环境养成有一定的关系。


  积极意义:人缘好,能说会道,对人情事故有一定的应对能力。


  四.追求时尚,炫能耀富


  敢出风头,不受旧观念的束缚,处处敢于迈出第一步,具有一定的带头作用。总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敢说敢干不含蓄,尽管其中有太多虚假的成分。


  积极作用:具有带头作用。


  五.大错不犯,有错不改


  不靠谱不等于太离谱,这种人有一定的道德修养,但不愿意循规蹈矩,具有一定的反叛精神,因此常常犯错,还处处为自己的错误争辩,做什么都有理由,即便是错了,也是别人造成的,不从自身反省,胡搅蛮缠,别人对他又无可奈何。


  积极意义:教育别人的好教材。


  六.懒散无度,不学无术


  这种人喜欢动口不喜欢动手,因此,不愿意学习技术。别人学习时他玩,考试时靠抄,常常是说得天花乱坠,关键时候靠溜。自己也知道不堪大用,也不希望别人对自己有指望。因此,一般没有责任心。


  七.吹嘘己能,不着边际


  吹嘘是最明显的特点,有一点功德就说成十分,做一点有益的事就四处声张,生怕天下人不知。在关键场合,为证实自己的存在感,喜欢谈些不着边际的话题,让人不知真假。因此,这种人说的话一般都经不起推敲、验证。


  八.喜欢游戏,爱好赌博


  游戏能带来快乐,是他喜欢的;赌博能快速发财,也是他喜欢的。但是,游戏不能带来长期的快乐,具有一定的虚假性;赌博也不能致富,也有一定的虚假性。喜欢虚假东西的人,一般都不靠谱。


  九.喜欢吃喝,不愿付帐


  不靠谱的人靠忽悠,喜欢吃喝是最大的、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关键是让别人买大单,自己买小单,常常是不买单。常常组织局,还总有人为他付帐。这种本领非常人能及。


  十.自高自大,自命不凡


  不靠谱的人自我认知本身是有问题的,对自己的能力没有考量,常常是气血沸腾,高言大语,戴着一个虚假的面具处处自命不凡,让人不知其深浅。


  以上十点不见的准确,具有笑谈的意思,不可当真!


  占项少,程度低,可视为心理防御;占项多,程度高,可视为不靠谱的人。


  不靠谱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4:不靠谱的人,常有这3个特征,要多留个心眼

  文章:琢磨君


  《易传·系辞传下·第五章》中孔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德性浅薄而身居尊位,才知狭小而图谋大事,力量很小,却担当天下的重任,很少有不及于灾祸的。


  其实,这也就是孔子所总结的三种不靠谱人的特征。一个人容易招致祸患,往往也会有这三个迹象。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人经常遭受挫折,但是他们不善于自我反思,因此做得越多错得越多。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这3个特征属于不靠谱,是容易招致祸患的迹象。


  01、德薄而位尊


  古语有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此话一点也不假,因为“善恶终有,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人在做,天在看,苍天不会放过一个坏人,也不会冤枉一个好人,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有点耐心。


  厚德方可载物,一个人没有德行却忝居高位,遇到了问题又不懂得解决,翻车是早晚的问题。大家还记得那个一问三不知的唐主任吗?她作为负责人,对于当地定点医院的收治能力和具体床位数量全然不知,还理直气壮,最后被免职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民间有句俗语叫“富不过三代”,为什么?因为富家子弟经常是“富而骄,贵而傲”,自视高人一等,目中无人,德行和位置不匹配,言行举止偏离了正常轨道,最终必然招致祸患。所以说,即使是锦衣玉食的达官贵人,若是没有德行,也是不能福气长远的。


  正如曾国藩在家书中告诫儿子时所说:“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有德行的家庭,则早晚兴旺发达;无德行的家庭,则早晚会衰败。


  国学大师南怀瑾在解释“德薄而位尊”时,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他说:做生意,找个笨蛋来当总经理,尤其现在人做生意,叫自己的太太当董事长,支票由太太出名,出了事让太太去坐牢。太太们又不懂“德薄而位尊”的道理,自己分明是在家里做饭的人,现在挂上了董事长名衔,当然非倒霉不可。


  02、知小而谋大


  曾国藩在总结成功三要素时说: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三者缺一不可。但是现在的很多人,志向远大,很有野心,都不想做平凡人,都想着一夜暴富,想成为像企业马云那样的成功人士。


  但是,他们却忽略了积累“识”的重要性,他们只想要结果,却不想走难熬的过程。有些人,不去脚踏实地积累知识与见识,努力提升自己的思想和境界,却一心想着怎么赚快钱,最终往往是误入歧途,赔了夫人又折兵。


  为什么我们看到那些成功人士,大多非常有思想呢?是因为他们先有了思想,他们的思想、格局、境界修炼到了一定高度,然后企业才能做成功,而不是因为他们成功了以后,才有思想的。


  所以说,我们不要老想着复制他人的成功,不要自己本事很小,但是野心很大。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先要把自己的思想和见识都修炼好了,才有能力真正做成大事,而且是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事业。


  国学大师南怀瑾也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自己又没有智慧,做官想越大越好,生意赚钱越多越好,或者想买个小岛当国王,自己智慧又不够,计划倒是大得很,人小鬼大。”


  做人要务实,多大脚穿多大鞋子,几斤几两要自己明白,不要总幻想远远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不要让自己的梦想和才华极度不匹配,要不然最后吃亏的只能是自己。


  我们在生活中识别一个人靠不靠谱,也可以通过这一点:某人明明能力和智谋很一般,但总是想着干大事,想一口吃个胖子,这种人就是属于不靠谱。即便是他们侥幸成功了一次,也会因为德不配位,成功快,失败也快。因此,让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梦想同步,显得尤为重要!


03、力少而任重

  《增广贤文》中有句话很扎心,但很现实: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你分量够,你怎么讲都对,你分量不够,你怎么讲都错。一个人有多大能耐,就去担当多大事情,若是“超负荷”做人做事,不仅是自取其辱,还早晚会翻车。


  人心不足蛇吞象,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贪得无厌的人,什么都想得到,什么都想做;若是能力很强,还可勉强应付得来;若是能力一般,最后没有足够精力和智谋去应付,则只能翻车。


  东汉末年的乱世枭雄袁绍就是这样的人,他明明能力很一般,却位高权重,野心很大,想要在乱世中创建霸业。更致命的是,他还不听人劝,喜欢一意孤行,鲁莽行事,终于在官渡之战中,袁绍以绝对优势兵力输给了远远不如自己的曹操。


  因此曹操对袁绍的评价是: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化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曹操深知袁绍身上的致败缺点,所以能够扬长避短,以2万兵力一举打败了袁绍的11万大军。


  国学大师南怀瑾又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力少而任重”:五斤放在肩膀上还背不动,坐飞机连手提行李还为用轮子拖,却自以为千斤大力士,那不是吹牛?


  人贵有自知之明,自己多大能耐要心中有数,不要贪多贪全。明明自己没有那么大能耐,却大包大揽很多麻烦事情,最后又处理不好,焦头烂额,只能狼狈不堪地收场,这又是何必呢?


  结语:


  我们判断一个人靠不靠谱,对照以上三点就可以了:位高但是没有德行的人,早晚要翻车;知识很能力都很一般的人,但野心很大,最终往往能成大事,还把生活搞得一团糟;自己力量和本事都很小的人,却喜欢打肿脸充胖子,掺和很多事情,最终的结果也好不到哪里去。


  不靠谱的人,常有这三个特征——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我们要多留个心眼。同时,这三点也是一个人容易招致祸患的三个迹象。大家不妨自我对照一下,看看自己身上有没有,若有一个,就要注意了。


  琢磨君——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传播国学经典智慧。


  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国学文章,欢迎关注账号,并在下方点赞、评论、转发。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原所有,如有, 联系删除


  不靠谱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5:彭匈看世相:不靠谱的人和事,是啥样的?

  “不靠谱”是近年来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它的含义似乎有点复杂。有牛皮轰轰、不可信、不可靠、违背常理、不着边际、说话不算数、做事不牢实等等意思。不靠谱多半指事,“这事不靠谱”,有时也指人,而一旦说到“此人不靠谱”,问题更严重些,似乎意味着此人不是一两件事不靠谱,而是他无论做什么事都不靠谱,整个人不堪信用。当然也不见得这人就一定坏到哪里去,也只是个不靠谱,说到此人时有点滑稽而已。


  比如,一个大师,通身“国学”,开口子曰,闭口诗云,他转过背又给你算命,说你今年有血光之灾,害得你战战兢兢,结果一年过去,并没有发生险情,他就问你,一年里有没有验过血什么的,你说验过血糖,刺出过一小滴血,他说这就是了。接下来他又给你解梦,梦见大火,主飞黄腾达;梦见糞便,主黄金万两……这样的大师,你敢聘他为企业顾问吗?


  有一年,一位朋友向我介绍“一注大财”,说他手上有一块地,怕我不信,让我看了红线图,又让我看蓝线图,“喏,看清楚了没有,周围学校商店医院样样有,妥妥的黄金地段!”又说“肥水不留外人田,第一个我就想到你”。接下来说了价位,不高,你先拿下来,半年后一转出去,两辈子你都花不完。他说的景况的确诱人得紧,真要是抓住了这个机遇,想不发都难。可惜我一来没有资本,二来从小怕算术,理财的言语,只要超过三句,我头都晕。然而这么好的机遇,白白溜走岂不可惜,我便把这“一注大财”介绍给了一位有能力的企业家。企业家很快就给我回话了,说两件小事便可断定你这位朋友不靠谱。第一,他住在一家房间里连洗手间都没有的小客栈;第二,他招待我吃早餐,头一天白粥送馒头,第二天馒头送白粥。减肥效果倒是没得说的,可是……


  这算是大事,有的小事一桩也能看出靠不靠谱的。


  大家在一起叙谈正欢,座中一位小老板兴起,用手一个一个点着:“你,你,你,你,还有你,过两天去我那里搞一餐!”我们都佩服小老板够豪爽。第二天我们便惦记起了这事,俗话说,等吃见丑,倒不是我们好吃,他讲友情,我们也得讲义道才是,便把别的应酬一概推掉,专心专意等着去他那里“搞一餐”。结果那天下午七点已过,都没有任何动静。也怪我们,旧时发招饮帖,都有“聊备薄酌,恕不介催”字样,直接去就是了,我们还等着别人来催,实在迂腐得可以。问题出在哪里呢?过了一段,又见到这位小老板时,他脸上并无半点那天准备了一桌好酒菜,责怪我们不来赏光的表情。正纳闷间,他又挨个儿指着我等,“你,你,你,你,还有你,过两天去我那里搞一餐!”从此,我们在说到这位慷慨的小企业家时,不说名字,就用“你你你”代替了。


  “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古人一贯强调做事靠谱,还留下一个“季布一诺,千金不移”的典故。可是,不靠谱的人和事仍然多如牛毛。为何“春秋无义战”,诸侯各国不靠谱的事太多。有个典故,“张仪欺楚”,有人归结为张仪这人不靠谱,这不准确,他是鬼谷子的得意门生,学得一身阴谋,他的不靠谱是有意为之。


  当时齐国与楚国结成联盟,成为秦国东扩的最大障碍。张仪为了离间这个联盟,便对楚怀王一顿吹捧之后,提出将秦国商於六百里肥沃土地送给楚王,只要他与齐国断交。楚王被吹得飘飘然,又可白得六百里沃土,很快就相信了张仪的鬼话,而屈原、张轸的靠谱的话他一句也听不进,于是宣布与齐国绝交。当楚国使者前来要地时,张仪装病,避而不见,楚王便进一步与齐国决绝,以博取秦国信任。节骨眼上张仪他“痊愈”了,问楚国使者你来做什么,楚使说我来要商於六百里地呀,张仪似忽然记起来了,我确实答应过,不是六百里,是“广袤六里”。楚使回告楚王,楚王气得七窍生烟,不顾一切,兴兵伐秦。这时秦国倒与齐国结成联盟,将楚国打得一厥不振。“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张仪是严格按照鬼谷先生的教诲来行事的。


  后世不靠谱的事情也多,一个官员,年初许诺要办十件大事,年尾至少一半以上没有兑现。奇怪的是,这类事情大扺没有人出来诘问,谁要站出来校个真,倒显得很傻。那官员又早升上去了。应该有一个机制,制约一下那些不靠谱的官员,不要让他们随随便便拍屁股走人。


  当然,这类不靠谱谁都能一眼看出,玄妙的是有些事到底靠不靠谱,见仁见智,很难有个统一意见。比如我早年工作忙,没时间锻炼,突发奇想,用喝葡萄酒的方式来代替跑步。我这样想,跑步的效果不也是脸红心跳全身发热吗,喝葡萄酒也可以达到这个效果的,甚至效果更好,酒喝下去,连毛细血管都是贲张的。据我测算,一两葡萄酒相当于跑一公里的效果,每天控制在五公里范围,恰到好处。我的这个想法当时竟然影响了周围的一大群人。大家见面,脸色酡红,精神亦佳。数年后被人指出不靠谱,我们也认帐。不过这人最后说了一句话,被我们抓住把柄。他说,那个葡萄酒厂是被我们喝垮的。这话明显不靠谱。


  不过有一件事,我至今都拿不定主意。我的一位家在山区的好友说,他们那里有一个山谷,四周都是险要石山,围着一片坡地,千亩左右,水草肥美,只有一个不到十米的豁口可以进入。他的想法是,买百十头小牛犊放进去,建个柙门将豁口拦住,让小牛们在里面幸福成长。一年四季,不用打理,年底打开押门,肥牛就可以出栏了。他准备邀我入伙。我真有点蠢蠢欲动,那大群肥牛鱼贯而出的远景实在太诱人,关键是还不用操一点心。


  这事到底靠不靠谱,我至今都不能判断。


  2018说干就干,干就干好!


  本期至此 谢谢观看


  文章:彭匈


  ?


  不靠谱是什么意思推荐搜索词:

  

  1.

  

  2.

  

  3.

  

本文标题:不靠谱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