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无人机创始人推荐文章1:高管不断流失 商用无人机巨头大疆怎么了?

  8月9日,DJI大疆创新宣布,现任大疆运营副总裁罗镇华将出任公司总裁,负责企业日产运营及国际业务拓展工作。大疆作为商用无人机领域的领头羊,其一举一动都受到行业关注,在管理制度方面,网友略有微词,现在观察者网小编带您盘点一下大疆无人机高管变动那些事儿。


  

  罗镇华 资料图


  近年来,国内无人机企业不断向外扩张,出口欧美、拉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市场,逐渐占据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主导地位。据统计,全球有84%的无人机产自中国,而在消费级领域大疆占据了全球70%的市场份额。


  汪滔2006年创立大疆时,还是香港科技大学的在读研究生。据人民网道在港科大学习期间,他参加了两届“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在第二节比赛中,他和队友获得了香港地区第一名、亚太地区第三名的好成绩。这两届比赛对汪滔的思想成熟和后来的创业累积产生了较大影响。


  2005年,汪滔将直升机自主悬停技术作为本科毕业设计科技课题,但毕业演示时飞机摔了下来,课题得了一个很差的分数。汪滔不服气,几个月没去学校,一个人待在深圳没日没夜地干,终于在2006年1月做出第一台样品。他试着把产品放到航模爱好者论坛上卖,竟然接到了订单。


  2006年,汪滔在导师支持下,和当年一起做毕业课题的两位同学正式创立大疆,研发生产直升飞机飞行控制系统。汪滔创立大疆之初,其他三位联合创始人陈金颖、卢致辉、陈楚强分别加入,他们在大疆创新的员工编号分别为0号、1号、2号和3号,这是大疆创新最初的创业团队,在深圳一间80平方米的民宅里办公。


  

  照片从右到左分别为汪滔、陈金颖、卢致辉、陈楚强


  大疆在无人机领域的快速成长有目共睹,但在背后大疆也拥有一段“高管动荡史”,它曾在创立两年后,创始团队的所有成员几乎全部离开。


  卢致辉在2008年底离开大疆,是最早离开的一位,原因包括外界所传的股权争议和人事变动。公司成立之初,汪滔承诺团队成员一共能拿到40%的股份,之后变成了20%,最后变成5%的时候,他们开始动摇了。


  离开大疆后,卢致辉去了当时如日中天的航模企业艾特航空,这个公司当时在业内知名度远胜于大疆。2015年,就有业内人士透露,艾特航空与国际的多家投资集团融资谈判已进入关键阶段,多家国内知名投资机构争相领投。此轮融资将出现全球无人机史上最大的融资额度,保守估值应在20亿以上。


  不过,之后由于公司内部斗争问题,卢致辉最终选择离开艾特航空,并加入另一家无人机公司——一电科技,公司主要做摄像机和无人机,涵盖消费级和军用级。在此期间,陈楚强一直跟随着卢致辉。


  三个月后,卢致辉离职创业,创立了科比特,定位做消费级无人机。2016年4月,科比特发布了业内首款采用氢燃料的多旋翼无人机HYDrone-1800,续航时间长达273分钟,在材料和航时上的突破引起业界关注。卢致辉透露,自2014年成立以来,科比特已完成A、B两轮融资,分别融得2700万和4000万元,B轮融资后公司估值达到5亿元。


  这一次,陈楚强并没有追随卢致辉加入科比特,他在2011年开始创业,切入市场比较空白的卫星通讯行业,创立了“头家技术”,目前已经与OUTERNET等卫星通讯行业巨头达成合作。


  大疆的另外一位早期创始人陈金颖,离开大疆之后创立了云雀科技,主要是做FPV(第一人称主视角)飞行器解决方案,不过因为公司本身的定位不明确等原因,公司不得不关闭。2015年,陈金颖选择与卢致辉一起干,加入科比特,任职其研发总监。


  卢致辉离开后短短一年之内,其他创始人纷纷离开了大疆,而在2015年,又一位高管宣布离职。


  2015年12月DJI大疆伙伴生态副总裁潘农菲离职,他此前负责大疆中国及海外伙伴关系和生态系统搭建与拓展。在加入大疆之前,潘农菲曾在IBM、微软、腾讯等知名公司工作。在腾讯期间,曾担任国际业务区域总监、产品总监、微信硬件平台总监等职务。


  

  潘农菲 资料图


  潘农菲加入大疆时很低调,离职时也很低调,据估计他在大疆入职刚满一年。对于潘农菲离职的原因,36氪2015年12月15日分析,准备上市的大疆,更倾向于选择以投资作为生态建设的路径。大疆已经把其上游的公司都投了一遍,包括航拍图片社区Skypixel、图像传输公司、芯片公司。潘农菲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大概有 100 多家公司与大疆建立了行业应用领域的合作关系。但目前见诸道的还寥寥无几,也未形成火爆局面。36氪分析,这或许是潘农菲离职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不久后,潘农菲宣布担任乐心副总裁主要负责北美与日本等医疗发达地区现有业务,引进发达国家移动医疗技术与健康管理经验。


  在如今的创业潮下,不少人纷纷开始创业,但创业也考验着创始团队的契合度、创始人的眼界、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以及商业模式构建等方面。


  大疆无人机创始人推荐文章2:大疆创始人汪滔,连续八年登顶全球,硬刚美国一战身家直破500亿

  在阅读此文前,辛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 初柒


  编辑 | 初柒


  八年逆袭!


  中国小伙用玩具直升机改写全球无人机格局!


  硬刚美国制裁身家直破500亿!他怎么做到的?


  当美国无人机企业还在庆祝技术领先时,一位80后理工男汪滔却在深圳一间20平米仓库里组装出了改变世界格局的飞行器。他创立的大疆只用了八年就拿下全球80%市场份额,面对美国五年制裁竟逆势翻盘,年营收突破了500亿,用实力证明了中国飞行器的成功。


  汪滔,小时候非常叛逆,很爱拆航模。16岁那年他收到的一架遥控直升机,让他开始了对飞行的痴迷。他从华东师大退学后,在香港科技大学研发的飞控系统让他打出名声。2006年汪滔带着20万启动资金闯荡深圳,在仓库创立大疆的时候,他可能还没有想到这个决定会改写全球无人机的形势。


  汪滔在创业初期属实是非常艰难,合伙人出走、资金链断裂、产品失控,最艰难的时候账上只剩下了2万块钱。后来父亲的好友的资助了他50万,恩师李泽湘教授也资助了他百万,这让他抓住航模爱好者的需求,靠着卖配件稳住了自己。


  2010年法国Parrot推出消费级无人机,倒逼大疆亮出王牌,精灵系列的横空出世,用专业性能碾压了对手,为公司彻底打出了名号。


  面对美国五年围剿,这位技术狂人一直坚持用产品说话。当美军禁用大疆时,美国农民却自费抢购。当对手发起价格战,大疆用续航和画质赢得口碑。大疆在硬核研发让生产成本比日本同行低了50%,每年用30%收入搞创新,造就了“飞行版苹果”的美誉。


  如今身家500亿的汪滔,仍然保持着极高的工作强度,办公室里永远放着待调试的飞行器。汪滔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也证明了中国智造的新高度。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大疆无人机创始人推荐文章3:他带领中国科技走向世界之巅,更是美国最忌惮的存在,他就是大疆科技创始人

  我是合肥市广播电视台原创小编,很喜欢研究一些人物史,今天带给大家的分享:他带领中国科技走向世界之巅,更是美国最忌惮的存在,他就是大疆科技创始人汪滔,在无人机领域扮演领跑者的角色,更是继任正非之后,第二个被美国盯上的人。


  他儿时就喜欢直升机,在大学着手研究无人机,但当时中国的无人机技术还不够完善,经过大半年努力研究出的无人机,更是在毕业演示上当场坠毁引起哄堂大笑。或许会有人觉得这很疯狂,不切实际,然而他并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当美国教授直言,中国无人机技术永远赶超不了美国时,他不甘心,苦心钻研好几个月,他变的疯狂起来,经过仔细的研究后,更对以前看不懂的图像设计重新洗涤,这让他的思路更加清晰,他开始研发出自动悬停技术,从此走上开挂般的人生,创办大疆科技公司。大疆也由此进入不断自我挑战,不断用自己的新产品吃高额毛利,同时用新产品挤占老产品保持市场占有率的打法不断攻城掠地。


  两年产品上市,五年就占领全球市场的一半,在书籍中学到的焕发性思维让他的技术、设计炉火纯青,更是申请了4600个专利,如今全世界的高端无人机几乎都来自于他的科技,好莱坞的航拍也离不开他,他终于可以自信的表示,美国的无人机技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一般人眼里,在一些高科技领域,中国企业历来都是扮演"追赶者""跟跑者"的角色,而他和他的公司却在短短十年内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充当着"领跑者"的角色。


  这家公司如今已有1000多名员工,最近3年的销售额成长79倍,跻身全球增速最快的公司行列。道说,汪滔取得成功后正回馈母校,演讲时他说:在我在最迷茫的时候,最低谷的时候,不妨多去读读课外思维书籍,让自己在最短时间里走出来,以前的我不知道换一种思维,或许能改变一生。书籍让我明白只有思维上的提升,才能使自己更快的走向成功,希望众多学子也能在迷茫期,改变思维逆风翻盘。


  大疆无人机创始人推荐文章4:大疆无人机:从仓库团队到无人机帝国,汪滔:感谢俩贵人和两决定

  文 | 凯哥鉴史


  编辑 | 凯哥鉴史


  他26岁创业,8年的时间将无人机做到世界第一,被称为是“中国80后任正非”。


  2020年以身价480亿位列《胡润百富全球青年富豪榜》第九名。


  汪滔


  创立的无人机帝国大疆科技,市场估值超1600亿,占据全球无人机市场份额75%。逼得美国竞争对手濒临破产。


  无人机


  美国对其六年的制裁,最终只能“自己打脸”。而他的成功却离不开身边贵人相助以及两次重要的决定,才得以在强权政治下得以安然无恙。


  

大疆创始人:汪滔

  汪滔,1980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对航模非常感兴趣,在一本讲述直升机探险的漫画书上,汪滔第一次对于天空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于是,便有了想要拥有自己的直升机的梦想。


  航模


  父母对于汪滔的梦想非常支持,十六岁的时候,王涛得到了人生中第一架遥控直升飞机,是父母送给他的生日礼物。


  但手中的直升机却和自己设想的大相径庭,飞机的稳定性非常差,甚至在降落时高速旋转的螺旋桨将他的手给划伤。


  于是,汪滔就有了一个想要创造一架可以平稳飞行,自由控制的直升机。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000年的时候香港科技大学开始在内地招生,当时的汪滔就读于华东师范,听到消息后他毅然决然地考港科大想要追求自己的理想。


  于是汪滔成为了最早一批就读港科大电子与计算机科学的内地学生,虽然不是自己最心仪的专业,但汪滔并未放弃自己的理想。


  香港科技大学


  大学期间,有一个专门让学生学习机器人技术和软硬件技术的课程。


  在这里汪滔不仅结识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贵人李泽湘教授,也为今后创建大疆科技公司打下了基础。


  左丨汪滔 右丨李泽湘


  课程是由李泽湘教授开创,鼓励学生组建队伍学习机器人技术、软硬件技术整合。


  团队各自管理预算和经费、参与项目汇,像一个小型的初创团队,为今后的创业之路打下了基础。


  情景模拟


  汪滔对这门课程很是感兴趣,接连参加了两次,为大疆科技的未来的崛起埋下了种子。


  2005年在确认毕业设计的选题时,汪滔毅然地选择了自己心中向往许久的直升飞机的飞行控制系统。


  想要设计出一套能够让直升机随意停放的自动悬停模式。


  花费了成千上百次的理论和试验,没想到最终却以失败告终。


  在毕业设计的展览过程中,汪滔的直升机竟意外坠落,辛苦大半年的成果被打了低分,他 也因此失去了去欧洲进修的机会。


  李泽湘教授十分看好汪滔,及时地拉了汪滔一把 。2005年,李泽湘破格将王涛招至自己的门下,继续攻读研究生。


  他并没有将科研任务安排给汪滔,而是全力支持汪滔研究飞控系统,有了贵人的相助,汪滔的无人机之路算是正式步入正轨。


  

“大疆科技”正式创立

  2006年身为研究生的汪滔创立了智翔科技,也就是大疆科技的前身。


  一边继续攻读研究生课程,一边与朋友一起筹借200万港币在深圳创业。汪滔的创业之路可谓是举步维艰。


  在创业初期因为公司的资金大量的投资于设备,在深圳莲花村一间简陋的仓库工作,前来应聘的人一看是小厂房,转身就走。


  更关键的是汪滔执拗的个性,在观看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时,汪滔被飞行摄像器拍摄的画面震惊,这正是他一直他理想中的直升飞机:兼具飞行和摄像功能。


  当时直升机的动力主要由燃油提供,根本不能够悬停,不要说克服发动机的振动以及摄像器材的抖动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团队人员立马提出反对,但是汪滔坚持进行产品研发,甚至不惜放弃来自国企的大订单。


  原本依靠已经研发的无人机,只需要通过展示产品便能轻松拿到订单,却遭到汪滔的拒绝。


  汪滔说,公司不能因简单的订单而毁掉。


  大量的经费投入,很快大疆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


  一起创业的两个同学也相继离开,员工跳槽,公司财物被挂在网上出售。在第一代产品推出之前,大疆迎来了“黎明前的最后的黑暗”。


  就在汪滔陷入一筹莫展之时,导师李泽湘再次向他伸出援手,提供资金以及技术支持。


  另一位贵人陆地在危急时刻出现,以50万换取大疆16%的股份。更是在之后加入大疆,担任市场总监成为汪滔的得力助手。


  汪滔也没有令恩师和好友失望,第一台无人机研制成功,悬停技术的突破,让大疆一举成名,订单更是接踵而至。


  而真正让大疆取得成功和长盛不衰的秘诀是:创新。


  

抓住机遇,敢于创新

  无人机主要研发方向有三个分别是:直升机、固定翼和多旋翼,而当时汪滔的研制的一直是直升机领域,虽然收益多,但是销量规模并不大。


  在一次会谈中汪滔从新西兰代理商手中得到一条信息:她每月卖出的云台有90%都是用在多旋翼无人机上,直升机占比只是一小部分。


  这句话也彻底点醒了汪滔,未来多旋翼无人机的潜力是巨大的。于是,汪滔将之前在直升机突破的飞控系统转移到多旋翼飞行器上。


  因为技术较难以及多旋翼飞控系统正处于实验阶段,当时国内几乎团队研究多旋翼,这反而让汪滔更加坚定自己研制多旋翼的决心。


  正是这个正确的决定为大疆今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多旋翼研究远比想象中还要难,团队更是屡次失败。


  好在2008年,汪滔在市面上发现了一款能够悬停在空中的电动四旋翼飞行玩具,能够通过控制电机转速来调节飞行方向和高度。


  汪滔立即将这个技术应用到多旋翼的研发上,制作出一款能够简易操作的自主飞行系统,解决了技术问题并且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款高精度的云台。


  关于影像部分,汪滔首先想到研发过的go pro运动摄影机。


  但因为当时大疆规模较小,不愿意与大疆合作提出要收取70%的利润占比,这也是第一次让汪滔认识到掌握产业技术的重要性。


  一旦遭受上游供应商的制裁或者干扰,对于大疆这种以高新技术为重心的科技公司的打击是致命的。


  于是,汪滔提议大疆自主研发无人机所需的所有配件,把每项零件和技术都逐一突破并且申请专利,打造属于自己的无人机产业链。


  正是汪滔的深谋远虑,让未来大疆面临美国的制裁时才没有出现“卡脖子”的现象。


  

面对制裁临危不惧

  大疆公关总监谢阗就曾说过:“大疆无人机能拆开的每一个零件都是自己生产的,底层代码都是自己的。


  无论是专利还是研究方法,任何无人机公司都很难绕过大疆。”


  汪滔被称为“中国80后的任正非”但是大疆却并不是华为。


  华为因为掌握5G核心技术被美国制裁多年,却因为芯片技术一直备受“卡脖子”的困扰,而同样经受制裁的大疆却依旧安然无恙。


  在国外我国的大疆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无人机巨头。


  一家企业独占全球85%的无人机市场,成为无人机市场最大的寡头公司,是名副其实的行业独角兽。


  面对如此具有威胁性的科技公司,美国立即对大疆进行制裁,结果长达六年的制裁之路大疆依旧是无人机行业的老大。


  2016年起,美国的议员就曾提议要以网络数据安全为由来限制大疆,第二年美国便对大疆开始调查。


  2018年5月份,美国国防部更是下发通知,要求所有国防队的部队禁止购买使用大疆旗下的一切无人机产品。


  然而在遭受限制和制裁手段下,大疆依旧以每年1至两倍的业绩增长率持续增长,占据美国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份额的75%。


  在此同时,美国人期望科技公司3D Robotics来取代大疆占领市场,最终因为云台技术以及GPS联结问题,败下阵来直接退出无人机市场,甚至濒临破产。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美国一边制裁大疆,一边又不得不购买大疆的产品。


  眼看制裁效果并没有取得想要的效果,2019年美国国防部宣布明令禁止购买所有的中国制造的无人机,商务部则直接将大疆列为贸易管制黑名单,对其产品增加各种关税。


  面对美国的制裁手段,大疆根本无所畏惧,直接将受影响的无人机型号进行“涨价”,平均涨幅在10%左右。


  美国的消费者和公司为了避免大疆进一步涨价,在政策还未实施前提前购买,导致大疆在美国的占有率一路高升至85%。


  美国的空军也因为想购买大疆无人机,一度想与大疆深度合作。


  面对美国来势汹汹的制裁手段,大疆敢直面应对不只是一腔孤勇,是因为大疆背后强大的技术手段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


  26岁的80后小伙汪滔白手起家,仅用8年的时间将大疆打造成全球无人机巨头企业,并成为中国未来科技发展的一颗冉冉而起的新星力量。


  大疆无人机创始人推荐文章5:大疆创始人汪滔,连续八年登顶全球,硬刚美国一战身家直破500亿

  美国当地时间1月2日,美国商务部再一次对我国的无人机生产企业“大疆创新”进行商业制裁,同时也对大疆所生产的无人机发布了“禁止销售”的命令。


  这并不是美国第一次对大疆做出这样的“惩罚性打击”,从2017年开始,美国就先后以“数据安全”“国家安全”等名义对大疆无人机和大疆公司进行打击。


  那么,美国为什么会对大疆这样一个无人机企业这样“忌惮”呢?这还要从美国天才销售科林奎恩在曼西市无线电遥控飞机大会上遇到的年轻人汪滔说起。


  杭州人汪滔是一名“精准踩在点上”的80后,只不过在他的身上有着比其他人要更多的“活跃”和“任性”。2003年,汪滔在大三时选择从华东师范大学电子系退学,到了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系继续就读,这一份比其他人要长一些的就读经历,给他的无人机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6年,汪滔取得了香港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毕业之后,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大疆创新”。他创立这个公司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了将他对于无人机的热爱付诸实践,也就是把热爱变成事业的过程。


  出生于高级知识家庭的汪滔,从小就接受了多元化的知识培养,只不过他对唱歌跳舞、高数文学都不感兴趣,只是热衷于玩航模。当初他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也是因为他的这个爱好,而转到香港读书也是为了实现他的这个梦想。


  在香港读书的那段时间里,他参加了多次全国大学生机器人比赛,还主导开发了一套“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这些经验阅历,也都成为了他日后创立大疆这个品牌的雄厚资本。


  在创立大疆公司时,“无人机”的概念还是用于军事用途的遥控侦察机、靶机等方面,而民用版本的通常被称为“航空模型”。因为技术的限制,所以大疆公司“手搓”出来的“航模”产品尽管质量过硬,但仍然只能销售给高校和一些有需求的大型企业,这就意味着“大疆”的营业模式是“不正常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是不正常的。


  就这样,汪滔和他的大疆公司在技术探索和市场未来不明朗的情况下发展了5年,一直到了2011年才有所改变。


  汪滔在参加美国曼西市参加无线电遥控直升机技术交流大会上,遇到了美国的销售人才科林奎恩。当时奎恩正在寻找解决用航模拍摄视频时稳定性的方法,而当奎恩看到了汪滔的产品之后便萌生了合作的想法。


  就这样,在奎恩的劝说下,大疆在北美地区的分公司宣布成立,大疆的产品也在奎恩的推销下逐渐在美国自媒体、高端社交圈,甚至走进了好莱坞的拍摄现场,几年之前曾经风靡全球的美剧《权力的游戏》其中就有大量航拍任务都是由大疆无人机完成。大疆也在获得了良好业内口碑的同时,也获得了更大的市场和销量。


  不过,汪滔和奎恩的合作并没有因为大疆的迅速成长而持续太久。


  2014年,汪滔和奎恩的合作宣布结束,据说汪滔给奎恩的“赔偿金”接近1000万美元。汪滔在对别人提起奎恩时,总是用“了不起的销售员”来评价奎恩,而奎恩对汪滔的评价则是“像乔布斯一样的完美主义者”。


  或许在别人看来,两人的分手是因为信念不同、利益不合,但从目前美国对于大疆的态度上来看,更有可能是理念不合、观念不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