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推荐文章1:李清照这首词,开篇就惊艳世人,清人评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李清照是北宋末年最伟大的词人,据《宋史·艺文志》记载,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7卷、《易安词》6卷。可是,由于她是女性,古代对女性的诗词文并不重视,所以她的作品大多散佚了,到今天,李清照仅存词四五十首,诗五首,文四篇。李清照就凭借着这少量的在世作品,成为了千古第一才女。
今天,我们来品读李清照的一首代表词作《声声慢》,这首词开篇就连用十四个叠词,惊艳世人。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的写作时间和思想主题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这首词写于宋室南渡、丈夫亡故之后,写的是词人晚年境遇的凄凉,另一种观点认为,这首词写于李清照中年,词中所写的是李清照因为没有生育孩子受到丈夫疏远的愁苦之情。
?因为关于李清照生平的文字资料很少,所以无论哪一种观点,都只是一种猜测,缺乏令人信服的直接证据。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清人陆蓥(yíng)《问花楼词话·叠字》中说:“叠字之法最古,义山尤喜用之。然如《菊》诗‘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转成笑柄。宋人中易安居士善用此法。其《声声慢》一词,顿挫凄绝。词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又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二阕共十馀个叠字,而气机流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谓词家叠字之法。”
?写诗词用叠字难,连用叠字更难,而李清照连用十四叠字,可谓千古奇词,陆蓥评价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并不过分。
?当然,写词不是文字游戏,比谁用叠字多,比如李商隐《菊》中的叠字,就被陆蓥批评了,李清照的叠字,用得气机流动、自然妥帖,最重要的是,这些叠字的的运用,是与词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相一至的,它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且看开篇,“寻寻觅觅”四字劈空而来,立即将我们带入了一种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词人内心空虚,无所寄托,仿佛丢了什么东西,所以要在世间不断寻觅。而“寻寻觅觅”之所见,则是“冷冷清清”,她没有寻找到可以寄托的事物,没有寻找到得以安慰的温暖,双目所见,唯有冷冷清清的环境。“凄凄惨惨戚戚”,是由外在环境到内心的刻骨凄凉之感。
?凄凄与戚戚,同音而近意,但两者之间有着微妙的区别,凄凄是从外在环境引起的心理感受,它与外在环境的冷是有关系的,所以它紧密的承接着前面“冷冷清清”四字。而戚戚,是纯然内心的感受。“凄凄惨惨戚戚”是由外而内渐进的心理感受。
?这十四个叠字,是从动作到环境再到内心,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描写人在世间失落、孤独、凄凉之感,它不仅在文字技巧上让人惊艳,在情感表达上更是有无限的感染力。当你诵读这十四字,但会不自觉地陷入词人李清照所传达的凄凉情感之中。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将息:旧时方言,意为休养调理。
?晚来:一作晓来。南宋何士信《草堂诗余别集》、清朱彝尊《词综》等作“晓来”;明杨慎《词品》作“晚来”。
?梁启超、唐圭璋、俞平伯等词学家认为,“晚来”应作“晓来”,全词是写一天从早晨到黄昏的凄惶之感,作“晓来”解,全词的意趣更加丰满。现在“晚来风急”更加流行一些,作“晚来”则全词写的只是黄昏时的感受。
?秋天的天气,时而暖和,时而寒凉,让人很难休养调理。喝下几杯淡酒,却依然抵挡不住傍晚急风带来的寒意。
?这几句行文含蓄,情在词外。词人调养、喝酒,仿佛在说,虽然我只是一个人,但我依然要好好生活,然而天气忽冷忽热,让人难以调养,风急天寒,喝酒都难以抵御,在与外在环境的对抗中,再次突显词人的“凄凄惨惨戚戚”之感。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正伤心之时,一群大雁飞过,却是我曾经旧相识。
?词人李清照,当然不可能真的认识天上的大雁,雁是她的象征隐喻。
?古诗词中,鸿雁是书信的代称,这源于苏武的故事,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扣留,流放到北海边牧羊,10年后,汉匈和亲,匈奴谎称苏武已死,不让他归汉。此时,跟苏武一同出使的常惠将苏武的情况告诉汉使,并献计让汉使对单于说: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只雁,雁足上绑有书信,书信中说,苏武在北方某个沼泽地牧羊。于是单于只好放苏武归汉。后来,鸿雁便成了书信的代称。
?因此,这一句,是暗指词人在伤心之时,翻看曾经赵明诚写给她的书信,回忆曾经的美好时刻,今昔对比,更加深词人的伤感之情。
?还有,大雁是侯鸟,每年秋天飞回南方,春分后飞回北方的西伯利亚一带。如果这首词写于宋室南渡之后,那么这三句还多了一种故国之思。身在南方的李清照,看到雁从北方飞来,自然联想起北地故国,想起曾经在北方的美好生活。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黄花:菊花。
?曾经盛开的菊花,如今堆积在地上,憔悴不堪,还有哪一朵值得采摘呢?古人重阳节有摘取菊花插戴头上的习俗。
?李清照爱花,平时也喜欢簪花、插花,但那都是高兴时喜欢做的事。如今菊花残损,不堪摘取,词人憔悴,也无心摘取。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内心凄凉、环境凄清,词人“寻寻觅觅”,却找不到稍可安慰的事物,一切都只会让她更加伤心,所以她只得坐在窗前,一个人坐着,不知道怎样才能捱到天黑。窗外细雨打在梧桐树上,点点滴滴直到黄昏。
清人彭孙遹《金粟词话》中说:“李易安‘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皆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词意并工,闺情绝调。
?“黑”在古诗词中是个险韵,极其难押,而李清照在这里押得稳妥自然。
?沈祖棻《宋词赏析》中说:“在整个宋词中,恐怕只有辛弃疾《贺新郎》中的‘马上琵琶关塞黑’一句,可与之比美。”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次第:宋人口语,意为这般光景,这种情形。
?面对人生的这般光景,岂是一个愁字能概括得了的。
?李清照的这首词,遣词造句精妙绝伦,让人叹为观止,但李清照并非刻意炫技,而是为她内心的无限愁苦,找到了最完美的表达方式,叠字险韵以及口语,都是为了内容服务,故而能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名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推荐文章2:每日一词·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乍暖还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怎敌他:对付,抵挡。晚:一本作“晓”。
损:表示程度极高。堪:可。著:亦写作“着”。
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译文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傍晚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赏析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感叹: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难道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无限无法诉说的哀愁。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词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赋比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如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推荐文章3:《知否知否》大火:李清照7首醉酒词,写尽人世无常
文 | 洞见Neo
一苦一甜是滋味;一朝一夕是日子;一喜一忧是生活;一起一落是人生。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随着电视剧《知否》的热播,这首由李清照的醉酒词《如梦令》改编的主题曲也火遍了整个网络。
透过缠绵悱恻,百转千回的歌声,我们仿佛看到了李清照跌宕起伏,沧桑变化的一生。
有人感叹:年少莫读李清照,人生最苦是相思。
尘烟如梦,人间悲喜。
李清照用7首醉酒词,写尽了世事无常。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首《如梦令》,让李清照名动天下,彼时她还是一位待字闺中的少女。
出身在书香门第,父亲又是苏门学子,领着高官厚禄,那时的李清照无忧无虑、逍遥惬意,所以可以肆无忌惮地酒醉到日上竿头。
风姿绰约的她,才华出众的她,成了当时京城最耀眼的一颗明珠。
爱慕李清照的男生可以挤满汴梁城的整个官道,但是却没有一个能扣开她的心扉。
饶雪漫曾经说过:
“少女心事最迷人,千山万水抵不过微微一瞥。心里的少年应该是疯长的草和想象的春天。”
少女在期待,期待可以邂逅心爱的人,卷帘后,花影间,无拘无束地释放自己心中的爱意。
那时,年少,真好,也正好。
《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挼残蕊,更捻馀香,更得些时。
一生一世一双人,半醉半醒半浮生。
18岁那年,李清照邂逅了21岁的赵明诚。
他们一见钟情,她为他披上嫁衣,他帮她早起画眉。
初春时节,春心萌动,有些馋酒,更有些思念在外求学的赵明诚。
初为人妻的李清照,多少有些“悔教夫婿觅封侯”,但是一想到两人婚后“赌书泼茶”、“浅斟对饮”、“共好金石”、“锦书传情”的琴瑟和鸣,就心生无限蜜意。
张爱玲说: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
人这一生最大的运气,恐怕就是等到此生唯一的那次不期而遇。
只是有些人早早就能遇见,有些人却要耗尽一生。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增广贤文》中说:“三穷三富不到老,十年兴败多少人?”
生活无常,总会给你带来意外,是喜是忧难以预料。
就在李清照享受着婚后的甜蜜时光,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波,将自己的父亲卷入事业的深谷。
父亲被赶出朝堂,同朝为官的公公又因为和父亲阵营相左,无法施以援手。
恰巧这个时候,丈夫又负笈远游,身边没有一个人可以帮她分担忧愁。
这么多年来,这是李清照第一次感觉到了酒的苦涩。
往后余生,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再难遇见那位天真烂漫的少女。
一个人真正成熟,也许就是从体验到世事无常开始的。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
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人们常说婚姻里有“三年之痛、五年之冷、七年之痒、十年之伤”。
李清照和赵明诚,走过爱情里的浓烈如火,也经过了围城中的耳鬓厮磨,但是依然没能逃脱“7年”的魔咒。
因为无子嗣,赵明诚慢慢疏远起李清照,而且在家人的撺掇下,纳妾的事情也暗自被赵明诚提上了日程。
后来赵明诚在外地做官,两人相处的时间就更少了,李清照经常一个人独自喝闷酒。
佛陀在《长阿含经》中有言:“恩爱无常,会合有离。”
多少相爱的人,曾经爱到死去活来,可后来走着走着,风风雨雨都过去了,平平淡淡却冷了。
爱情就这么无常又无情,无情的不是时间,而是人心的善变。
《菩萨蛮》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因为纳妾的事情,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关系出现了裂痕。
可还没等他们面对面地处理这件事情,北方的金王朝开始率军南下,屠戮中原。
徽钦二宗都成了阶下囚,他们这群布衣臣子当然也没落着好,幸存者在一片惊慌失措中,流落江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一河之遥,却成生死之界;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
人生无常,最无常的就是这“命运”二字。
没有人愿意离开故土,但是生逢乱世,盛世家国都可瞬间瓦解,更遑论浮萍的人命呢?
此后,李清照的每一次醉酒,都缠绕着无限的家国哀思。
《行香子》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
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初尝。
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恓恓惶惶。
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衣冠南渡,匆忙间,那些见证了李清照和赵明诚昔日甜蜜爱情的金石古玩,被逼无奈之下沉入江河。
但是更让她痛彻心扉的是,丈夫因为感染疟疾,不治身亡。
他虽然有负于她,可她始终对他一往情深。
所爱之物遗失殆尽,所爱之人也撒手而去。
自此,人世间就只剩下李清照,茕茕一人。
“酒醒时、往事愁肠。”
重阳佳节,形影相吊,个中孤苦,更堪与何人说?
真正的爱情,就是这样:当你离开了,无论有多少怨有多少恨,我还是会记得你当初让我心动的样子。
本以为余生很长,可分离总是猝不及防,还没来得及好好告别,就已经匆匆散场。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首《声声慢》成了李清照晚年的注脚。
没有人会钟情于孤愁,只是不想再失望罢了。
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不想去寻找新的人生,但是老天太会捉弄人。
再婚的丈夫张汝州,只为她的家产而来,在得知她的所有收藏尽数毁于战乱后,竟然对她拳脚相加,还得意洋洋地把自己科举作弊的勾当也说了出来。
李清照这一生活得何等骄傲,就连赵明诚纳妾都要偷偷摸摸地避讳她,岂能容忍张汝州这样的小人猖狂?
她将丈夫告上公堂,公开离婚。
尽管宋代法律规定,无论什么原因,妻子告丈夫,就得坐牢。
但这就是李清照,喝过最浓烈的酒,写过最深情的词,也敢反抗这世间最可恨的人。
她被上天宠爱过,也遗弃过;体会过最美的相遇,也经历过最心酸的别离。
世事待她无常,但她终不负此生。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年少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李清照年少时的这首词无意间却唱尽了她的一世悲喜。
知否?曾经鲜衣怒马,怎知无语凝噎。
知否?曾经陌上风流,怎知雨疏风骤。
人生,就像这一池被风雨吹打过的海棠花,你道海棠依旧,却奈何心里伤,未语人先休。
余光中在《记忆像铁轨一样长》里写道:
“说是人生无常,却也是人生之常。”
生命中有太多“知否”,在你想不到的地方。
一苦一甜是滋味;一朝一夕是日子;一喜一忧是生活;一起一落是人生。
只有品味了苦涩,才懂得甘甜的滋味;只有经历了苦难,才知道坚强的美丽。
人间值得,我愿你可大闹一场;人生无常,我愿你且行且珍惜。
本期话题
你最喜欢李清照的哪首词?
?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洞见Neo,洞见(DJ00123987)旗下专栏作家。洞见,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1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读者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本文所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请联系我们删除。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推荐文章4: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推荐文章5:宋词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赏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出自宋代词人李清照《声声慢》。
这三句写法各不 相同。“寻寻觅觅”侧重写动作,“冷冷清清”侧重写感觉,“凄凄惨惨戚戚”侧重写心境;三个方面,又都是以“ “情”贯穿 其中的。
“寻寻觅觅”。“寻”和“觅”,都是“找”的意思。以 描写动作反映自己的精神状态。她心神不定,好像失掉了什 么东西似的;她百无聊赖,竭力寻找精神上的寄托和安慰。 事实上,这时候她失去的东西太多了—— 官邸的华美陈设不见了,芬芳幽静的小花园没有了,多年珍藏的文物典籍丢失了,用心血撰写的诗词文稿散佚了,更重要的,终生的伴侣与世长辞了。空屋陋室之中,她里走外转,孑然一人,寻来 觅去,一无所获,拿什么来寄托安慰自己的精神呢?因此, 这“寻寻觅觅”四字,虽然仅仅是一种动作情态的描写,但却把外寇的侵扰和丈夫的亡故所带来的一切不幸,全部笼罩其中了。
“冷冷清清”是从感觉上来写的。当然,这既可能是指天 气——因为秋风一吹,天气确实冷了;也可能是指环境- 异乡之地,举目无亲,陋屋之中,别无长物,又怎能不冷清 呢?但最主要的,恐怕还是指自己的孤寂生活,即一个人索漠寡居,形影相吊,慢郁少欢,瞻念未来,前途无望,更觉 凄寒:所有这一切,怎能不使她产生“冷冷清清”的寂寞之感 呢?
“凄凄惨惨戚戚”是纯粹的心境描写。凄,就是凄凉; 惨, 就是惨痛;戚,就是悲戚。国家江河日下,自己沦落天 涯,遭遇的一切怎能不使她心境悲凉呢!词人年轻的时候也 曾有过愁苦;但那是闲逸之愁,生离之愁,暂时之愁,愁中还有指望,愁中往往掺和着甜蜜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向往。如今,这是死别之愁,分 永恒之愁,无望之愁;而且个人的遭遇 之愁和国家的败亡之愁交织在一起,缠绕在一起。这愁苦的 心情向谁去伸? 这悲惨的心境向谁去诉呢? 想到这些,凄 凉、惨痛、悲戚一齐涌上心头, 这便是“凄凄惨惨戚戚”的意思。
这三句, 是血和泪的吞吐,是向苍天的悲愤呼告,是词 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推荐搜索词:
1.
2.
3.
本文标题: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