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百科全书推荐文章1:超野!自然和魔法的奇幻冒险

  主题:蝴蝶自然笔记+《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观影 时间:8月27日(本周四8:45-17:50) 地点:东坪山梅海岭、万象影城(万象里店) 对象:小学生 费用:198元/人 名:18950001500 杨记者 活动亮点: 1.生态游戏,学习自然观察技巧 2.阳光花房近距离互动,了解蝴蝶故事 3.专业导师、美工全程指导,现场完成自然笔记 4.重温哈利波特经典影片,感受全新惊艳视音效,赠送3D眼镜 5.购买《哈利波特百科全书》典藏版,享专属优惠 孩子天然有冒险的精神。回到大自然探索一段“破茧成蝶”的神奇生命之旅,跟着大荧幕踏入哈利波特的魔法冒险,赶快抓住暑期的小尾巴吧,小叮当亲子营本周四即将出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名活动,还有机会在接下来陆续登场的主题书影互动、哈迷专场优惠等配套活动中,享独有特权! 制作蝴蝶自然笔记 泰戈尔曾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而大自然正是最好的“生命教室”。本期活动将带孩子们来到“天然氧吧”东坪山梅海岭,走进美丽的阳光蝴蝶花房,孩子们可以学习自然观察技巧,能清楚观测到不同阶段的蝴蝶生命周期,学习蝴蝶生态知识,绘制自然笔记,感悟大自然的奥秘与神奇。 我们都知道,一只蝴蝶要煽动翅膀必须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在梅海岭蝴蝶谷的阳光花房里,生活着几百只蝴蝶,孩子们可以观察到蝴蝶的生态行为,了解蝴蝶的故事,并和蝴蝶进行深入互动。除此之外,孩子们还将认识到各种不同的昆虫和树叶。 来自海峡导的资深专业美工,更将全程陪同指导,让孩子们在认知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绘制自然笔记。重温经典魔法电影 午饭后,孩子们又将一起钻进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咻——”飞天扫帚准备起飞啦,你准备好了吗? 2001年上映的经典魔法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本月再次搬上影院大荧幕,这次我们联合万象影城,带孩子们一起观影,从电影中感受原著的魅力。重新上映的“老片”也有新体验,全新4K修复、惊艳视效声效,参与活动还送一副3D眼镜。


  记者 邱乐/文 陆军航/图


  :海峡导


  03


  哈利波特百科全书推荐文章2:涨姿势:《哈利波特》里的人名各代表什么含义

  1983年,罗琳前往埃克塞特大学(University of Exeter)就读,为了父母的意愿,她放弃英语转而学习法语、古希腊文学、罗马尼亚文学等课程,大学毕业后的她工作之余也继续学习法语加英语的双语文秘课程。


  正是这份经历,才使得《哈利波特》中会有那么多关于巫师、麻瓜、妖精、怪兽等词汇,有的甚至只是罗琳自己杜撰的。


  当然,罗琳的创造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只有对于拉丁语、英语、法语以及希腊神话等有扎实积累的人才能创作出如此浩大而精致的作品。


  1.Draco (德拉科)


  拉丁文意思就是“龙”,而西方神话传说中龙蛇不分,故德拉科马尔福(Draco Malfoy)的名字其实就是斯莱特林院的象征——蛇。以此暗示他是十足的斯莱特林。此外,法文中mal foi的意思是“坏的信仰”,起源于拉丁文maleficus,意为“作恶的人”。


  2.Lucius(卢修斯)


  源自希腊神话中的Lucifer.该单词的意思最初是泛指那些天体神,如月神,日神等。后用来指启明星(即金星)。到了中世纪,用来指魔鬼撒旦。我想罗琳的用意是,以天体神、启明星的美丽高贵来指卢修斯的纯血统和优雅的外表,而以撒旦来暗喻他食死徒的身份。


  3. Narcissa(纳西莎)


  纳西莎,马尔福的母亲。源自希腊神话中的Narcissus,是一个因为爱上自己在水中的倒影而终日坐在水边,最终化作水仙花的美少年。现在的英文单词narcissus就是水仙的意思。而narcissism则意为“自恋”。此处用这个名字来讽刺马尔福家的人自视甚高,除了自己谁也看不起的脾气。


  4. Remus Lupin(莱姆斯·卢平)


  拉丁文Lup是“狼”的词根,英文Lupine意为“与狼有关的”,法国一些地区的方言中,Lupin就是狼人的意思。而Remus则是传说中一对被母狼养大的双胞胎之一的名字。


  5.Severus Snape (西弗勒斯·斯内普)


  这是个典型的运用构词法创造出来的名字。“us”可以看作形容词词尾,那Severus的词根就是英语单词severe或sever,前者的意思是严厉、刻薄,后者的意思隔离、可引申为孤独。Snape与Snake(蛇)只差一个字母。


  6.Godric Gryffindor(戈德里克·格兰芬多)


  Gryffin是希腊神话中的狮身鹫头有翼兽,在法语中dor有“金制成的”的意思。“格兰芬多”指狮身鹫头有翼兽。God 表示“上帝”,-ric是表示“管辖、领域”之意的接尾词。Godric指的是“上帝的住处”。格兰芬多的象征是lion(狮子)。


  7.Salazar Slytherin(萨拉查·斯莱特林)


  Slytherin是来自英文单词“Slitheting”,像蛇一样爬行前进的谐模文。斯莱特林的象征就是蛇。


  8.Rowena Ravenclaw(罗伊纳·拉文克劳)


  RAVENCLAW,直译就是渡鸦的脚爪。拉文克劳学院的象征就是hawk(鹰)。


  9.Helga Hufflepuff(赫尔加·赫奇帕奇)


  Hufflepuff,源于英文Huff和Puff。两个词都和吹气有关,其中Huff作为名词还有怒气冲冲的意思,而赫奇帕奇学院的象征是Badger(獾),Badger作为动词还有纠缠不休、烦扰、吵着要的意思,与愤怒的关系很紧。


  10.Luna Lovegood(卢娜·洛夫古德)


  Luna,在法语中也有月亮的意思,欧美文化认为接受月光照射会发疯(暗示性格)Lovegood,虽然有点牵强,但依旧是“热爱美好事物”的意思。


  两个名字拼在一起,可以想象,是个很讨人喜欢的女孩。不过其实Luna这个词根也有“疯狂”的意思,Lunatic就是“疯疯癫癫的”,也符合这个孩子的性格。


  11.Minerva(米涅娃)


  是罗马神话中智慧与勇气女神的名字,即我们都很熟悉的希腊神话中的雅典娜(Athena)。该女神以冷面示人,且智勇双全,这些也正是麦格教授(Minerva McGonagall)的特点。


  12.Albus Percival Wulfric Brian Dumbledore(阿不思·珀西瓦尔·伍尔弗里克·布赖恩·邓布利多)


  Albus(阿不思)在拉丁文字中表示白色的意思,在古代亚瑟王时期是对大不列颠的一种雅称。同时白也说明邓布利多是和黑魔法作对的白巫师。邓布利多根据罗琳自己说是英文的另一种写法。Percival(珀西瓦尔)意思是刺穿帷幔,帷幔一词在神秘事务司的死刑室里提及过。Percival这个名字在姓名学中的释义是“刺穿帷幔”或“穿过山谷”。Percival是一名获得圣杯的圆桌骑士。而帷幕在英语里有生死之意,刺穿帷幕也暗示邓布利多超越了生死。“唯一要战胜的敌人是死亡”。他虽死犹生。Percival也是唯一一个被刺杀的英国首相(暗示邓布利多的死亡) 。


  Dumbledore(邓布利多)在古英语中是大黄蜂的意思,J.K.罗琳想象他口中嗡嗡般念念有词地漫步在城堡的四周。


  13.Regulus(雷古勒斯)


  布莱克家的儿子都是用星星来命名的。Regulus是狮子座中最亮的一颗星,也是罗马传说中一位反败为胜的将军。而他,就是那个第六部最后出现神秘的R.A.B(Regulus Arcturus Black)。


  14.Nymphadora(尼法朵拉)


  源自单词nymph,希腊神话中泛指小仙女,后引申为美女。但这些仙女好像空有其表,法力并不高。这可能就是唐克斯不喜欢自己的教名的缘故吧。


  15.Dolores(多洛丝)


  这个词在英语中就有,意为“灾难”。哈哈,用来形容乌姆利奇真是恰当。(顺便说一句,第五部有一章叫Detention with Dolores, 译为被多洛丝关禁闭,其实是双关语,潜台词是“充满灾难的禁闭”)。


  16.Aragog(阿拉戈克)


  源自希腊神话中的一个织锦少女的名字Arache,她因擅长织锦而遭雅典娜嫉妒,被雅典娜变成蜘蛛,所以罗琳用来给大蜘蛛阿拉戈克(Aragog)命名。


  17.Auror(傲罗)


  源自罗马神话中黎明女神Aurora的名字,即希腊神话中的Eos。黎明与黑暗(Dark)相对,傲罗专抓黑巫师(Dark Wizards)。看来罗琳还是对傲罗们寄予厚望的。


  18.Argus(阿格斯)


  希腊神话中赫拉女神手下的一位百目巨人,一位得力看守。现在Argus在英文中的意思就是看守。费尔奇(Argus Filch)可谓是人如其名。


  19.Penelope


  第二部中被石化的拉文克劳的级长,好像还是珀西的女朋友。在希腊神话中,Penelope是著名的奥德修斯(也称尤利西斯)的妻子。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后经二十年漂泊才得以回家,而珀西也正与家里断绝了关系,不知道罗琳是不是以此暗示珀西最终浪子回头,回到家人身边。


  20.Voldemort(伏地魔)


  中世纪有一个邪恶的巫师叫做Voldermortist,意思为“邪神”、“黑魔王”。传说中Voldermortist在亚瑟王(King Arthur)统治时期前有试着要杀死梅林(Merlin)一次,他对好人施咒,找坏人当他的手下。结果Merlin只用一个简单的麻痹咒语就解决了,最后Voldermortist被拿去喂一只多头的野兽。法文中Vol de mort意思是“逃过死亡”,就如那个人想要永生一样。mort是一种“通知猎物已死的号角声”。作家Edgar Allan Poe笔下有一个角色叫做M. Valdemar,他在催眠状态下被杀死,后来复活。至于伏地魔之前的姓氏RIDDLE,是英文“谜语”的意思。第四部火焰杯的第一章名字就是《The Riddle House》,罗琳在此玩了个文字游戏,所以一些盗版书也翻译成《谜宅》。


  21.Rubeus Hagrid(鲁伯·海格)


  据罗琳的说法,Hagrid是古英语中的单词,是“很糟糕的夜晚”或“睡不好觉的晚上”。海格常因为喝酒睡不好觉。


  22.Umbridge(乌姆里奇)


  这个字念起来像umbrage“阴影”、“愤怒”,或许可这么理解,乌姆里奇常常生气,为霍格沃茨带来黑暗的阴影。


  23.纳吉尼(Nagini)


  梵文的naga是“蛇”。


  24.Rita Skeeter(丽塔·斯基特)


  斯基特(Skeeter)是蚊子的俗称,大家都清楚的知道,也一定亲身体验过,世界上最烦人的就是蚊子。


  25.Peeves(皮皮鬼)


  peeve意思是“小恶魔”或是“使你生气”。 罗琳的取名很贴切呀,当然中文翻译的也不错。


  26.Hedwig(海德薇)


  Hedwig是13~14世纪时德国的一个圣人。意思是“战役中的庇护”,圣人海德薇有七个小孩,而且结过好几次婚。她照顾生病的人,扶持穷苦的人,甚至有一间学校以她为名。这个学校专门教育被遗弃的小孩或孤儿。你看到相关性了吗?Hedwig照顾孤儿,哈利是孤儿。


  27.Ginny Weasley(金妮·韦斯莱)


  金妮的名(Ginny)是金妮维亚(Ginevra)的缩写(J.K.罗琳特别指出不是维吉尼亚(Virginia)),是意大利语的Guinevere(格温娜维尔:亚瑟王传说中亚瑟王的妻子和兰斯洛特的情人)。它的意思是“白色与平滑的”,这指出了金妮的纯洁和友善,同样也预示了金妮的天真、未被黑暗玷污。


  28.Ron Weasley(罗恩·韦斯莱)


  著名的神话学者查尔斯?哈特通过研究古苏格兰民间传说,找到了一些有趣的J.K.罗琳在使用“Ron”这个名字时的一些背景。一个几乎被人遗忘的传说记载道,远古一个在下象棋方面是一个高手的军阀(和罗恩一样),叫罗宁?韦塞尔(Running Weasel),在一次陷入一只被染成黄色的老鼠的事故中丧生——在第一部中罗恩也试图把他的老鼠变成黄色。


  29.Hermione Granger(赫敏·格兰杰)


  赫敏的名字源于希腊神话中的神使Hermes,并认为这是用来比喻她的智慧。但在一本希腊神话书中有Hermione 这个名字,她是美女海伦和她的丈夫Menelaus婚后所生的女儿,至于为什么罗琳用这个名字,实在百思不得其解,或许Hermione更适合女性吧。


  30.Harry Potter(哈利·波特)


  其实这个名字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但它还是隐藏着一些哈利的身世。“Harry”在英国是极普遍的名字,暗示了他在德思礼一家中猪狗不如的生活。另外,“Potter”这个姓也许是指圣经中埋葬外乡人的“波特旷野(potter's field)”。


  J.K.罗琳多次表示“Harry”是她最喜欢的男孩名字,如果她有一个儿子的话,她将用这个名字给她的儿子命名。


  (PS:J.K.罗琳在有了儿子后并没有履行自己的诺言,她的儿子叫大卫。) 当然,虽然哈利的名字很普通,但或许就是这么寻常的名字,身上却背负着如此传奇的经历与重大的使命,这或许也是罗琳运用的一种反衬手法吧。


  (:部分参考网络上的一些文章和《哈利·波特百科全书》)


  哈利波特百科全书推荐文章3:《哈利·波特》世界里的阶级与种族歧视 @大外交智库《智本青析》

  "People like to think themselves superior and that if they can pride themselves in nothing else they can pride themselves on perceived purity."


  -- J.K.Rowling


  “人们喜欢认为自己更优越,当他们没有值得骄傲的事物时,他们为自己感知到的纯洁而自豪。”


  有人说,J.K罗琳用她冲破空间的想象力,打造了这一方温情魔幻的世界。可当我们透过童话的浪漫,审视这个魔法世界的本质,我们会发现与现实政治的诸多相似。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哈利波特》中的阶级与种族主义问题:阶级冲突产生的原因以及与现实世界的关照。


  一、阶级划分:纯血、混血、泥巴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说人分三六九等,但到底什么是阶级?


  阶级: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划分,即对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经济水准和社会身份的社会群体总称。通常不同阶级之间都存在压迫与被压迫的不平等关系。对于阶级的大部分学说,都是建立在认为社会存在着分裂和对立的集团,并且集团之间的对立使社会处于持久的冲突之中。


  维基百科


  “哈利波特”的世界主要由巫师和麻瓜组成,麻瓜是指不会魔法的普通人,而巫师们按照血统则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级:


  1、纯血巫师


  指家谱中没有麻瓜出身者的巫师或巫师家族。


  罗恩·韦斯莱一家是具有代表性的纯血统巫师家族


  (图源:必应)


  2、混血巫师


  通常是指父母或祖父母中有人是麻瓜或麻瓜出身者的巫师。


  混血王子:西弗勒斯·斯内普教授(图源:必应)


  3、麻瓜出身的巫师


  是指父母均不会魔法的巫师,但魔法能力并没有受到麻瓜父母的影响。


  赫敏·格兰杰便是来自麻瓜家庭的魔法师


  (图源:必应)


  麻瓜(普通人类)和魔法师的关系则颇为微妙:


  一方面,了解魔法的麻瓜对其展现出异常厌恶的态度,例如收养哈利的弗农一家; 另一方面,出生率下降的纯血魔法师,不得不从麻瓜世界中吸收具有魔法能力的普通人类,但是却造出“泥巴种”这个极具歧视性的词语。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在这样一个等级分明的阶级社会,贵族纯血魔法师家族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控制着魔法界的政治权力。而混血与泥巴种拼命挤进魔法界之后,则在拼命划分自己和麻瓜的分界。


  这就造成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身份矛盾。


  二、哈利波特中的阶级冲突


  (一)阶级冲突的定义


  阶级冲突指的是:对立阶级之间的斗争。它反映了由于社会地位的不同而导致的群体之间的根本性的紧张,甚至是对立关系。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阶级冲突在阶级社会的历史里扮演了关键角色,并将阶级冲突的公开形式称作阶级斗争。


  维基百科


  在《哈利波特》中,关于阶级冲突主要存在两种理念的对峙:


  1、以阿不思·邓布利多为首的巫师主张麻瓜、混血和纯种巫师平等;


  2、以伏地魔为首脑的黑巫师高举纯血统理论的大旗,他们认为纯种巫师的血脉是高贵的,天生就该统治其余的人。


  这两个阵营的冲突,贯穿了全部的七部作品,对阶级的对立与对血统纯洁度的嘲讽在《哈利波特》中比比皆是。


  (图源:知乎)


  这很像是现实政治的一个隐喻:也许会有少部分的人成功的跨越阶级的障碍,但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却只能在现有阶级关系中挣扎。如果你相信血统有高低贵贱的话,那么血统早已在你出生时就已注定,永远无法更改。而最令人不寒而栗的一点是,该观点已经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成为挥舞的武器。


  (二)阶级冲突产生的原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不同阶级之间产生矛盾呢?


  韦伯的阶级冲突理论与马克思的冲突理论也极为相似。他认为导致阶级冲突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低层社会群体成员拒绝接受既存关系模式;是低层社会群体成员在政治上组织起来的程度。


  维基百科


  1、血统


  而在《哈利波特》中,阶级冲突产生的原因离不开两个字:血统。


  德拉科·马尔福一家就是典型的纯血统拥护者


  (图源:必应)


  而针对所谓的血统说,我们似乎可以给出一串假设:


  如果伏地魔不是斯莱特林的后裔,他就无法打开密室;如果哈利不是佩弗利尔兄弟的后裔,他就不能继承死亡圣器;如果阿不思不是邓布利多家的一员,他就无法成为凤凰福克斯的主人…………


  而事实上,由于麻瓜/巫师的婚姻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了,现在那些自称为纯血统的人与巫师祖先相比,拥有巫师祖先的比例不大。所以称自己为纯血统,更确切地说是政治或社会意图的声明,而不是生物学事实的声明。


  而这一种血脉高低论,"pure-blood""half-blood""Muggle-born",正是对纳粹"Aryan blood"或"Jewish blood"的真实写照。二战期间纳粹对雅利安或犹太血统的所作所为,让我们为两者的相似性不寒而栗。


  众所周知历史上,阿道夫·希特勒在担任德国总理之前,一直醉心于种族理论的研究。在其许多演说和作品当中,阿道夫·希特勒鼓吹种族“纯化”和“日尔曼民族” ,即所谓的雅利安“优等民族”的优越性。他宣称,为了终有一天控制整个世界,其民族必须保持血统纯正。按照希特勒的观点,理想的“雅利安人” (Aryan) 金发碧眼、身材高挑。而为了制造所谓的纯种雅利安婴儿,纳粹更是发起“生命之泉”(Lebensborn)计划,建立育婴农场,招募金发碧眼的“雅利安”妇女作为生育机器。


  纳粹育婴农场(图源:百度)


  希特勒和纳粹掌权后,这些信条成为政府的意识形态,并通过海、广播、电影、学校和纸广为传播。甚至学校的纳粹教师开始推行这一荒谬的种族学“理论”。他们测量学生头骨的尺寸和鼻梁的长度,记录学生头发和眼睛的颜色,以确定学生是否属于真正的“雅利安种族”。犹太和罗姆(吉卜赛)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受尽了羞辱。


  事实上当然没有基因不平等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德国的科学家被贿赂、威胁或洗脑,公开提供证明种族等级的证据”(Barratt 70)


  这种政治和社会欺凌也在哈利波特的世界里发生着。书中在黑魔王伏地魔时代以前,纯血至上的观念在魔法世界就是有市场的。正如早在世界大战之前,欧洲排犹主义就是很风行的,并非希特勒首创。因此无论是伏地魔还是希特勒,都是横空出世把这些早就蠢蠢欲动的思想给激发出来而已,所以这类种族主义一直深根地下。


  2、Others


  一个族群的人把另一个族群的人当作Others,是历史上种族屠杀或种族灭绝的另一个重要起因。当others与你的生活方式不同,相貌习俗都有差别,于是others难以融入你,你也不真心希望他们融入,因此你就容易由此产生离奇的想象与恐惧。于是你开始捕捉他们莫须有的罪名、


  正如希特勒和其他纳粹领导人认为犹太人不是一个宗教群体,而是一个毒瘤般的“种族”,它“寄生”在其他种族上,并削弱其“宿主”的能力。这些谎言不断传播并引发更大的仇恨,最后仇恨上升为暴力,甚至导致种族大屠杀。


  ————————————————


  3、嫉妒之心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即纯血巫师对非混血的嫉妒之心。因为在纯血至上的理论看,纯血巫师应该是魔法世界最高贵的种族,他们理所当然应该掌握着最多的财富,最体面的职位,但现实中给纯血主义打脸的例子不胜枚举:


  书中角色Neville Longbottom,作为纯血的巫师,在班里一直垫底,甚至要经常依靠赫敏的帮助(麻瓜巫师)。显然,纯血的出身并不代表着必然的强大,但是这种优越的刻板印象仍在继续传播。


  而现实世界中,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屠虐,也很难说没有嫉妒的成分,毕竟聪明的犹太人拥有经商的智慧与惊人的财富,举世公认。


  此外,我们之所以难以体察巫师界对伏地魔的矛盾心态,是因为小说是以哈利及其好友的视角来展开,霍格沃茨在思想开明的校长邓布利多的竭力维护下,这里没有受到社会上对于混血种和麻瓜的偏见的侵蚀,保持着宽松而活跃的氛围。


  这里其实也有意无意地映射了西方社会的现实:主张种族平等的左派论调大多集中于大学及知识分子中间,而社会上很多人还是流露出白人优越的倾向。


  三、结语


  初看《哈利波特》给人的印象是善恶分明的一个世界:年轻的英雄打败了一个黑暗巫师。然而,随着情节的发展,罗琳逐渐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充满阶级偏见和种族主义的社会。虽然整个故事看起来是善恶之争,但好坏角色背后对抗的信条则主要是基于种族:好人们努力改正以伏地魔为首的歧视性种族观念。


  《哈利波特》中流露出的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无论是魔法世界还是现实政治,阶级与种族问题始终萦绕着我们,实现平等之路远兮。但给予平等的机会给所有的种族无论肤色等身体特征如何,都应赋予个人法律,道德和政治上的平等,要学会互相尊重。最后让我们以电影中的台词。结束这个沉重的话题。(系大外交智库研究员助理实习生 殷晨浠;王盖盖审校)


  END


  参考文献


  [1]《Not So Magical: Issues with Racism, Classism, and Ideology in Harry Potter》(Tiffany L. Walters)


  [2]《Racism and sexism in Harry Potter》(Brigita Orel)


  [3]《哈利波特中的阶级与歧视》(wyzxwk.com)


  [4]纳粹种族主义 | 犹太人大屠杀百科全书 (ushmm.org)


  大外交智库即大外交青年智库(Youth Think-tank Of The Glory Diplomacy,简称Glory Diplomacy 或GD)是一家创办于2017年的以外交为主的综合性战略研究机构,创始人是王盖盖。2020年,大外交智库又在中国深圳成立专门咨询公司,目前已成研究青年外交与青年发展、国际关系与国际组织、跨国企业与全球治理等事务的综合性全球思想库。


  此前,大外交智库聚焦在二十一世纪中国与全球大外交领域的青年原创方案、青年发展计划和青年外交延伸的助力与服务,推动大外交青年智库在对照全球外交发展、对接世界高端智库、对比新型平台建设的三原则下为中国大外交的发展贡献青年力量和方案,也特别提倡、鼓励并支持大外交领域内青年大胆原创小心求证来实现价值增值,以期实现全球青年价值最优,从而聚集了全球各地区有志青年一起在当今时代为实现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目标而奋斗。


  因此,大外交智库自创办以来一直致力于让壹亿中国大外交青年的智慧与方案被全球看见,效果非常明显,被海内外青年誉为现代智囊的“青年精英大脑集中营”,是中国大外交新型青年智库的开创者和代言人!


  哈利波特百科全书推荐文章4:

  哈利波特百科全书推荐文章5:热门书单 | 5本豆瓣评分9.5分以上的外国小说,哪本没看过?1.《动物农场》

  :乔治·奥威尔


  评分:9.5分


  《动物农场》是奥威尔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是一则入木三分的反乌托邦的政治讽喻寓言。


  虽然这一场荒诞的动物革命走向歧途,但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了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的重要性。


2.《一九八四》

  :乔治·奥威尔


  评分:9.5分


  《一九八四》被誉为20世纪影响深远的文学经典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好评度高的小说之一; 1984年改编成同名电影《一九八四》搬上大荧幕;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畅销小说《1Q84》即是向该书致敬。但《1984》也曾在一段时期内被视为极具危险性和煽动性,因此被许多国家(不单是有时被视为采取“极权主义”的国家)列为禁书。


  书中描写了一个恐怖的世界,一个让人窒息的帝国,一群麻木的国民;而现实中,我们有开放与和平的环境,生活在幸福中的人民。


  读完《一九八四》,你会窒息,但回归现实后又松了一口气。那些监视,那些暴行,那些让人作呕的食物都不会在现实中找寻到,生在这个年代的我们是幸福的。


3.《冰与火之歌》

  :乔治·R.R.马丁


  评分:9.5分


  长时间霸占《纽约时》畅销书排行榜前10的多个位置。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畅销3000多万册。HBO同名美剧的热映,掀起全球性的“冰与火之歌”热潮。


  《冰与火之歌》系列共15册,是美国幻想文学作品。是美国奇幻大师乔治.R.R.马丁16年精耕细作成就的文学经典。


  整个系列没有塑造任何英雄,所有人物都是普普通通,努力尝试去把握自己命运的人类,让我们看到在冰与火这片混乱之下,依然有不变的人性在酷酷的挣扎,任由他们自由而真实的碰撞。


  书中采用了视点人物写作手法,每章内容均以某特定的视觉人物的角度出发,叙述一段内容,在下一章换为另一视觉人物,这更像是一出电影而非小说,让人身临其境沉迷不能自拔。


4.《哈利波特》

  :J.K.罗琳


  评分:9.7分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是英国女作家J.K.罗琳(J.K.Rowling)创作的魔幻系列小说。自出版以来,魔法世界中的人物形象逐渐风靡全球,全世界一次又一次掀起“哈利·波特”的阅读狂潮。


  手里没有哈利波特百科全书 ,怎么能称得上真正的哈迷!


5.《卡拉马佐夫兄弟》

  :陀思妥耶夫斯基


  评分:9.6分


  陀思妥耶夫斯基以无限爱心刻画出被上帝抛弃的人。在上帝创造的人被上帝抛弃这种凄惨的自相矛盾之中,他发现了人本身的尊贵。


  ——日本小说家 村上春树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它立于为数不多的精湛小说之巅,无论那些小说是怎样伟大,诸如《呼啸山庄》《白鲸》,都无法与之媲美。


  ——英国小说家 毛姆


  陀思妥耶夫斯基经典的一部长篇小说,“罪与罚”是主题的升级。寄托了他作为一个父亲对早夭爱子深切的思念,集中了他一生“珍贵的思想”,是他一生文学创作的巅峰代表作。


  哈利波特百科全书推荐搜索词:

  

  1.哈利波特百科全书电子版

  

  2.哈利波特百科全书在线阅读免费

  

  3.哈利波特百科全书典藏版

  

本文标题:哈利波特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