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景文》古诗
《赠刘景文》古诗推荐文章2:诗词赏析——《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一、字面意思解析
首句“荷尽已无擎雨盖”:
“荷尽”指的是荷花凋谢,荷叶枯萎。
“擎雨盖”是比喻荷叶宽大如盖,能够遮挡风雨。此句描绘了荷花凋谢后,荷叶也随之枯萎,无法再像伞一样遮挡风雨的景象。
次句“菊残犹有傲霜枝”:
“菊残”指的是菊花凋谢。
“傲霜枝”形容菊花花枝在寒霜中依然挺立,不畏严寒。此句表达了菊花虽凋谢,但其花枝仍坚强不屈,傲视寒霜的精神。
三、四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君须记”意为你一定要记住。
“橙黄橘绿时”指的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通常指农历秋末冬初。此句诗人告诉友人,一年中最好的景致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季节,这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是对友人的勉励。
二、深层含义解析
对比与象征:
诗中通过“荷尽”与“菊残”的对比,突出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荷花象征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而菊花则象征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的精神。
勉励与寓意:
诗人以“橙黄橘绿时”为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不仅赞美了自然景色,更寓意着即使处于人生的低谷或困境,也总有美好的事物值得期待和珍惜。这是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勉励,鼓励他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
情感与哲理:
整首诗意境高远,托物言志,抒发了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与支持。同时,诗中也蕴含了深刻的自然哲学和人生启示,即自然界中万物生长、衰败的循环规律,以及人在面对困境时应保持的坚韧不拔品质。
三、总结
《赠刘景文》是一首寓意深远的勉励诗。苏轼通过描绘荷尽菊残与橙黄橘绿的对比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勉励之情。整首诗意境高远、语言生动、情感真挚、哲理深刻,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之一。
《赠刘景文》古诗推荐文章3:宋代苏轼《赠刘景文》译文
#古诗##每日一诗#??
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
原文:菊残犹有傲霜枝。
译文: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原文:一年好景君须记,
译文: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景致,
原文:正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苏轼创作这首诗任杭州知州,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当时刘景文(名季孙)任两浙兵马都监,驻守杭州,两人因志趣相投结为挚友。刘景文出身将门(其父刘平为北宋名将),但仕途坎坷,年近六旬仍未被重用。苏轼曾两次上表朝廷推荐他,称其为“慷慨奇士”,并感慨其“家世凋零,兄弟早逝”,仅剩他一人孤身奋斗。
首句“荷尽已无擎雨盖”,描绘出荷花凋谢后,荷叶也枯萎,无法再像伞一样遮挡风雨的景象。次句“菊残犹有傲霜枝”,写菊花虽已凋谢,但其花枝仍在寒霜中坚强不屈、傲然挺立。后两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诗人提醒友人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景致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时节。
诗中通过“荷尽”与“菊残”的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荷花象征时光流逝和季节更迭,菊花则象征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的精神。诗人以“橙黄橘绿时”寓意即使处于人生低谷或困境,也总有美好事物值得期待和珍惜,鼓励友人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珍惜眼前时光
《赠刘景文》古诗推荐文章4:
《赠刘景文》古诗推荐文章5:三年级上册古诗《赠刘景文》文本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中心思想】
《赠刘景文》这首诗描写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以及荷叶枯萎与菊花傲霜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刘景文的劝勉。
【注释】
刘景文:诗人的好朋友。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参考译文】
荷花已经凋谢,那擎雨的荷叶也随之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的菊花枝干还在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
《赠刘景文》古诗带拼音版图片如下:(可打印图片进行学习)
《赠刘景文》古诗带练字版图片如下:(可打印图片进行练字)
原创图片,可以自己下载学习,但严禁商用、转载。
需要学习的朋友,可以点击图片保存到手机或电脑,打印图片进行学习。
关注我,了解更多。谢谢观看!
《赠刘景文》古诗推荐搜索词:
1.《赠刘景文》古诗朗诵视频
2.赠刘景文古诗原文
3.赠刘景文古诗原文及翻译
本文标题:《赠刘景文》古诗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