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神论是谁提出的
无神论是谁提出的推荐文章1: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无神论
无神论思想古已有之。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已经经历了古代朴素的无神论、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基础上的无神论等发展阶段。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后,非马克思主义的无神论仍然存在着、发展着。因此,不能把无神论与马克思主义等同起来。无神论者并不都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无神论未必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但是,也不能把马克思主义与无神论分割开来。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无神论。不坚持无神论,就背离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与无神论的这种关系,决定了无神论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不可缺少的构成因素。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就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就必须有鲜明的无神论立场。但是我们看到,有些论者事实上提出了一种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不必坚持无神论的主张。这种主张以不同方式表现在他们对一些问题的论述之中。这里就现实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谈一些看法。
第一,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无神论。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的根本保证。“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是党中央明文规定并反复重申的一条政治纪律。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严明这条纪律。但是,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公开发表文章,主张党员可以信教、教徒可以入党。这是明显违反党纪的行为。他们提出的种种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从思想理论层面来分析,发生这种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实际上认为,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不必坚持无神论。
人们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与世界观、宗教信仰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对于信教群众和宗教界爱国人士,我们党将这两方面区分开来,尊重他们信仰宗教的自由,不要求他们赞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下同宗教界结成统一战线。而对于共产党员,党要求他们把政治态度和世界观、宗教观统一起来,做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工人阶级先锋战士。党员只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信仰任何宗教,才能把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作为自己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否定了共产党员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信奉者必须坚持无神论,就是把加入党组织的条件降低为对统一战线工作对象的要求。那种把无神论从马克思主义完整世界观中割裂出去的观点,是同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不相容的。
第二,从事马克思主义宗教研究,必须坚持无神论。在我国,无论信教或不信教的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科学研究的自由。信教公民有权从自己有神论的立场出发去研究宗教问题。只要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就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宗教研究,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宗教研究,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按照这一论断,为了发展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国家设置的教学和科研机构,尤其是在其中工作的共产党员,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解决本学科中的问题,对宗教问题的研究当然也不能例外。实际上并不存在既非无神论、也非有神论的“中立”的立场。“悬置”有神和无神的问题,不可能揭示宗教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不可能成为对宗教问题的真正科学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丰富内容不能仅仅归结为无神论,但是不坚持无神论就不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就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那种离开无神论去讲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宗教研究的观点,在我国宗教研究中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第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保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在人民群众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既然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那么不言而喻,在意识形态领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同时也就意味着保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地位。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前者包含后者的关系。将这二者对立起来,用前者排斥、否定后者,这究竟是思维混乱导致违背了基本的逻辑规则呢,还是这些论者心目中的“马克思主义”是排斥无神论的?我们无从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一边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自我标榜,一边又排斥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这就否定了无神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就曲解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中国社会科学 :田心铭
(摘编自《理论与评论》2018年第1期,原题为《马克思主义与无神论关系的两个问题》,系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教授)
本栏目由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办
无神论是谁提出的推荐文章2:中国人为何只敬神,不信神?早在2000多年前,古人就已知无神
今天,在全世界范围来看,中国是一个独特的国家。而这样的独特之处在于,我们中国人,向来是只敬神,不信神的。
信神在世界上是具有普遍性,这样独特的中国人一定要他人嗤之以鼻:“你们中国人没有信仰。”西方的宗教,大抵都有一个至高神。基督教有耶和华,伊斯兰教有穆罕默德,犹太教的唯一神雅威。总而言之,都有一位高高在上,视万物为刍狗的神仙。
说世间皆罪孽,便发下大洪水,滔天而起,涤荡人世。说人生皆罪孽,便要人人赎罪。可是,中国并没有这样的至高无上者,中国人也非受神灵支配的奴隶。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从有神到无神中国人无神之说,还得从有神说起。三千多年前,商人好祀,做事之前一定要先占卜,问吉凶。因为在那时,万物崇拜盛行。商人信仰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崇拜山川,草木,日月星辰等。
甚至相信,人间有君王,自然界也有“帝”来统治自然,而这位至高神“帝”的地位高于世俗的君王,并且洞悉世间万物,拥有一切权柄。自然而然,商人的一切行为,无不祷告于“帝”。
这一习俗虽然没有一直延续,但是也对后来的人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武王伐纣,假托天命之名。时机未到时,对诸侯称:“汝未知天命,未可也。”
等到时机成熟了,武王也只敢说:“今予发维共行天罚!”从当时来说,中国人是无比敬神,畏神,而且信神的。中国人真正的无神,是从春秋战国开始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虽然并未逃脱鬼神天命的窠臼,但是正式提出了人的作用。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中还提到“子不语,怪力乱神”。这在当时无疑有极大的进步意义,中国人对鬼神的敬,到现在都没有消失。
但是对人的作用的肯定,却是从那是开始的。儒家广泛认同的价值是取向利用鬼神崇拜进行道德教化。《观·象传》指出:“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
一方面,力图使祭祀鬼神的活动增加了政治、道德的因素,通过祭礼来加强对民众的道德教化,借助于神灵的威力使民众接受儒家基本的伦理价值观念。
另一方面,又主张对民间鬼神崇拜加以规范和限制,符合儒家祭祀原则的鬼神祭祀活动予以提倡,不符合儒家祭祀的予以取缔。将鬼神纳入可控的范围之内。
儒学文化的发展壮大,也将这一价值观推广向一代又一代,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如此,中国人敬神却不信神,更加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力图用自己的双手来改变命运。
造神计划中国有很多神,中国人却不信神。这样两个看似相互矛盾的事实,却实实在在的存在于中国。
妈祖,原名林默,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诞生于莆田湄洲岛 ,因救助海难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目前,全世界45个国家和地区共有上万座从湄洲祖庙分灵的妈祖庙,有3亿多人信仰妈祖。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民间尊其为“关公”,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陈元光死后,历朝历代感念其开漳之功,相继对其进行褒封。
清乾隆年间,陈元光被追封为“开漳圣王”。至此,登上神坛,受后人朝拜。唐以后,开漳后裔不断向台湾、香港和东南亚地区迁徙,落籍当地的同时,也带去了开漳圣王信仰文化。从此,开漳圣王成为两岸共同信奉的神祇。
这样的神灵在中国是不缺少的,生前受人尊崇,死后奉为神灵。他们的事迹在缙绅士大夫的大力宣扬下,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和传承者。统治者为了宣扬他们的精神,也对其不断追封,神化。从而形成了中国所特有的神灵体系,甚至达到了“专神专用”的规模。
中国人擅长造神,推崇实用性,以至于转换神和人的关系。人敬畏神,供奉神,可是,神也必须服务于人民。中国人民有怎样的向往,就有怎样的神灵出现。这一颠覆性的发展,是中国人独特的品质和特性,也是中国人对神的不同看法的由来之一。
所谓中国人《国际歌》中这样写:“不论是英雄,不论是天皇老帝,谁也解放不得我们,只靠我们自己。”中国人自古就有这样的精神,以至于在某些方面和西方表现的截然相反。
人类生活困苦,没有火可以用。普罗米修斯挺身而出,不惧违抗天令,向人类送去火种。而在中国,有圣人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安乐,号之曰燧人氏。洪水到来,肆虐世间。
上帝使盖亚一人造一船,其他人都被洪水淹死。而在中国类似的神话中,确是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以致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化洪水为乐土。
这是一种本质上的差别。混沌黑暗,有人开天而出。天生十日,有人引弓射天。大海溺死了人,她就愿意化为精卫,衔石子以填海。高山挡住了家门,他有誓搬大山,子孙不匮的豪言壮语。活不下去,就去反抗,没有人生来高贵,没有人生来就该受苦受难!
我们不信我们是罪人,我们不信有什么事是不能成功的。我们从来都不需要神仙,我们不需要拯救。我们中国人,自己就是自己的神灵!
我们的命运从来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我们正视未知的神秘力量,可是我们绝不畏惧!我们有自己的双手,我们不要神。因为,我们中国人,是自己的主宰,是这片土地,这个世界,这个未来的主宰!
文/古凌
无神论是谁提出的推荐文章3:回望马克思的初心
今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这位出现在19世纪的思想巨人,在今天依然闪耀着光辉。
马克思已远去,今天我们纪念这位伟人,回望青年时代马克思的初心,能给我们的前行带来不竭的动力。
马克思曾就读过的威廉中学(现改名马克思中学)收藏了三份马克思临毕业前完成的作文,分别是1835年8月10日的宗教问题作文、8月12日的德语自由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和8月15日的拉丁语作文《奥古斯都的元首政治应不应当算是罗马国家较幸福的时代》。毋庸置疑,这三篇作文的语言范式充满了宗教的气息,众所周知,马克思出生于犹太家庭,耐人寻味的是父母给马克思洗礼的却是基督教仪式。1834年3月23日,马克思受坚信礼(坚信礼在基督教中是孩子正式加入教会的仪式),很显然,从教徒到彻底的无神论者,马克思思想的演变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三篇毕业作文中最能展示马克思个性的习作是《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如果把中学毕业作为青年马克思人生的原点,那么这篇自由撰写的母语作文就是洞察马克思初心的最好文本。
作文中,马克思并非夸夸其谈自己的职业取向,而是把定论建立在对现实的深刻思考上。文章一开局,马克思就以类比的手法展示了他的独特视野,他写道:“自然本身给动物规定了它应该遵循的活动范围,动物也就安分地在这个范围内活动,不试图越出这个范围,甚至不考虑有其他什么范围的存在。神也给人指定了共同的目标──使人类和他自己趋于高尚,但是,神要人自己去寻找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神让人在社会上选择一个最适合于他、最能使他和社会都得到提高的地位。”马克思认为,人们在选择职业时,理想也许很丰满,人人都想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职业,但现实却很骨感,正如人们在社会上的其他活动一样,并不是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愿,而要受到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的限制。他说:“我们并不总是能够选择我们自认为适合的职业。我们在社会上的关系,还在我们有能力对它们起决定性影响以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开始确立了。”如此客观理性的演绎,让我们几乎很难相信这是出自17岁中学生的笔下。正是这种直面现实的思索、清醒的理智和完全超越同龄人的深邃,使我们深切感到马克思当年立下的远大理想并非心血来潮的空洞口号。
那么,马克思是如何看待职业取向的?马克思认为,为谁选择职业比选择什么职业更重要。一个人如果仅仅从利己主义的原则出发,只考虑如何满足个人的欲望和名利,虽然他也有可能成为出色的诗人、聪明的学者、显赫一时的哲学家,可是,他绝不能成为伟大的人物,也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马克思断定,为人类的幸福而劳动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他写道:“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有谁敢否定这类教诲呢?”最后,马克思以充满激情的语言亮出自己的远大志向:“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有人说,十七八岁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多变的时期,对马克思的中学毕业作文不应作过度的解读。但是,如果不加以解读,我们又怎么能洞察马克思的初心?马克思认为,通过一个人的文章可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对于一个终生致力于思考和理论探索的人来说更是如此。这话放在他本人身上也恰如其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虽然是一篇习作,但却凝聚着一位17岁中学生立志为人类的幸福而劳动的职业取向。
那么,马克思后来的职业生涯是否践行了年轻时播下的初心呢?
1841年6月,马克思顺利获得耶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以他的才华和名气,要获得一份优厚酬的工作应该不成问题。但几经折腾,马克思的职业开端却选择了一份政治风险极高的职业——担任自由派纸《莱茵》主编兼自由撰稿人,马克思凭着犀利的笔杆子,为出版自由、为劳苦大众夜以继日地工作着。如受到广泛关注的《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一文,文中谴责立法机关偏袒林木所有者的利益,剥夺贫民捡拾枯枝的权利,文章提出了必须为民请命的立法观。马克思不遗余力地为弱势群体仗义执言,严重刺痛了普鲁士反动派的“心脏”,他的一些文章遭到封杀,如《评普鲁士政府最近的书检查令》一文被检察机关提前撤掉,后改在瑞士发表。
1843年,进步的《莱茵》被查封,马克思开始了流亡者的生活,他失去了国籍,失去了职业,但初心不改,从未被政治迫害和生活拮据所吓倒。后来他曾向流亡地英、法当局申请国籍,均遭到拒绝,他戏称自己是“世界公民”。这一称号也是他不屈服于命运,终生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奋斗的见证。
1848年2月,他和恩格斯共同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成了无产阶级追求解放和幸福的代言书。宣言是马克思30岁的最好礼物,也是他践行初心的实际行动。
1867年,马克思的浩浩巨作《资本论》第1卷在汉堡出版。为了工作,马克思常常熬夜,严重透支了体力,去世前的最后一天,身边还堆放着大量未完成的遗稿。这是马克思践行初心、升华初心的见证和思想遗产。
从17岁播下为人类谋幸福的初心,到而立之年创立《共产党宣言》,再到晚年未写完的《资本论》遗稿,马克思终其一生,为了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和人类的美好幸福而不懈奋斗,很好地回答了人应该为谁活着、怎样活着的人生难题。
(系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中国教育》2018年05月03日第5版
无神论是谁提出的推荐文章4:论语史鉴:释迦摩尼和老子都是“无神论”者
第十七篇第7章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
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佛:见不审也,从人弗声。弗有不正而使其正义,人弗结合,表示佛是看不清楚而想看清楚,读作fú。
佛最早见于《诗经·周颂·敬之》:“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郑笺》:“佛,辅也。”《毛传》:“佛,大也。”
佛本义为看不清楚,经常和“仿”结合为“仿佛”。如扬雄《甘泉赋》:“仿佛其若梦。”
佛也指捩(liè),扭转的意思,如《礼·曲礼》:“献鸟者,佛其首,畜鸟则勿佛。”
佛也指逆,如《礼·学记》:“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佛也通拂,如扬子《法言》:“荒乎淫,佛乎正。”
佛也通勃,如《荀子·非十二子篇》:“佛然平世之俗起焉。”
“佛”又读作fó,是译音用字,是梵语佛陀的省称,意为觉者,是佛教徒对修行成功者的称呼。
大月氏使者尹存,于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年),口授博士弟子秦景《浮屠经》,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史称这一佛教初传历史标志为“伊存授经”。
当时信众较少,有一天,明帝夜梦金人飞行殿庭,以问於朝。辞赋家傅毅以佛对曰:“天竺国有佛,即神也。”帝遣中郞蔡愔(yīn)及秦景使天竺求之,得佛经二十四章,释迦立像,并与沙门摄摩腾、竺法兰东还,明帝专门为之建立佛寺,命名“白马寺”。
古本《列子·周穆王篇》有云:“西极之国有化人来,入水火,贯金石。”无西方圣人名佛之说。
《列子·仲尼》篇记载:商太宰见孔子曰:“丘圣者欤?”孔子曰:“圣则丘弗知 ,然则丘博学多识者也。”
商太宰曰:“三王圣者欤?”孔子曰:“三王善任智勇者,圣则丘弗知。”曰:“五帝圣者欤?”孔子曰:“五帝善任智勇也 ,圣则丘弗知。”
“三皇圣者欤?”孔子曰:“三皇善任因时者。圣者则丘弗知。”商太宰大骇曰:“然则孰者为圣?”孔子动容有闲,曰:“西方之人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 。丘疑其为圣,弗知真为圣欤?真不圣欤?”
商太宰嘿然心计曰:“孔丘欺我哉!”
这里的商太宰就是宋国的太宰,孔子说的西方圣人到底是谁?不得而知,有人认为就是释迦摩尼。
佛又可以引申为慈悲等义。如:佛心、佛行。
肸:音xī,散布、传播的意思,如“芬腹肸肸”,一般用于人名。如羊舌肸,春秋时晋国大夫叔向。
佛肸,音bìxī,晋国大夫范氏家臣,中牟城地方官。
中牟:地名,在晋国,约在今河北邢台与邯郸之间。
磷:损伤。
涅:黑土在水中也。从水,从土,曰声。涅的原义指可做黑色染料的矾石,可用作颜料染衣服。如《淮南子·俶真》:“今以涅染缁,则黑于涅。”
涅也指黑泥,如《荀子》:“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涅也指一种药,《山海经》:“孟门之山,其下多黄垩涅石。”
涅也可以作动词,指染黑。
涅槃是指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一般指熄灭生死轮回后的境界。也意译“灭”、“灭度”、“寂灭”、“圆寂”等。晋僧肇 《涅槃无名论》:“涅槃之道,盖是三乘之所归,方等之渊府。”
佛教认为:涅槃后会进入没有痛苦、烦忧的理想境地,那是一个没有得失,没有烦恼和欲望的美好世界,是佛弟子穷尽一生所修的圆满的乐土。
缁:音zī,黑色。
匏瓜:在古文中,匏(páo)瓜常指所有的葫芦,有长形、圆形、扁圆形及亚腰形等四种形状;但现在一般特指果形如梨形的葫芦变种,味苦不能吃。
由于成熟的匏瓜果实对半剖开后可以做水瓢使用,所以很多地区专门种植匏瓜做水瓢,也叫它“瓢葫芦”。
在《诗经》中,葫芦有多种叫法,《邶风》云:“匏有苦叶,济有涉深。”《卫风》云:“齿如瓠犀。”《豳风》云:“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小雅》云:“南有木,甘瓠累之。”
《毛诗陆疏广要》则认为,葫芦有甘、苦之分,甘者叫“瓠(hù)”,苦者叫“匏”。
汉王粲《登楼赋》:“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宋王安石《韩持国见访》诗:“余生非匏瓜,於世不无求。”
匏瓜也喻男子独处无偶。如《文选·曹植》:“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
匏瓜不是胡瓜,胡瓜即黄瓜,由张骞从西域引进,故称胡瓜。
全文理解为:
佛肸召孔子去辅佐他,孔子打算前往。子路说:“从前我听先生说过:‘自作孽的人那里,君子是不去的。’现在佛肸据中牟反叛,你却要去,这如何解释呢?”
孔子说:“是的,我有过这样的话。不过,不是说坚硬的东西磨也磨不坏吗?洁白的东西染也染不黑吗?我难道是个苦味的葫芦吗?怎么能只挂在那里而不给人吃呢?”
本文描述了一个急于实现自我价值的孔子,尽管子路提出抗议,孔子依然能用“坚者,磨而不磷,白者,涅而不缁”来自圆其说。
历史记载,孔子一行到了黄河边上,准备渡河进入中牟时,听到了佛肸的恶行后,中止了计划。
宇宙的起源
公元前五世纪,在中国、西方、以色列、印度等国家,几乎同时出现了几个影响人类文明发展的哲学家,这种人类文化突破现象称之为轴心时代。
轴心时代的哲学家们几乎同时解答了人类的终极难题:宇宙的起源、人类的、人类如何摆脱苦难等。
第一个回答这些问题的人是释迦摩尼,释迦摩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他曾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特附近)净饭王的太子,属刹帝利种姓。
母亲摩耶夫人是邻国拘利族天臂国王之女。摩耶夫人在回父国途中,于蓝毗尼分娩后7天去世,太子因此由姨母摩诃波阇(dū)波提抚养成人。
释迦牟尼幼时受传统的婆罗门教育,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各种苦恼,加上释迦族姓面临灭族的战争威胁,对当时的婆罗门教不满,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
开始在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跟随“数论”先驱阿罗逻迦罗摩和乌陀迦罗摩子学习禅定。后到尼连禅河附近树木中单独修苦行6年。
释迦摩尼认为“苦行非道”,达不到解脱的道路,转而到伽耶毕波罗树下静坐思维四谛、十二因缘之理,最后达到觉悟。时年35岁。
觉悟后,他先在波罗奈城鹿野苑向其侍从阿若骄陈如等5人说法,此后一直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进行传教,并组成传教的僧团,奠定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
释迦摩尼弟子很多,传有500人,其中著名者有10人,被称为十大弟子。80岁时于拘尸那迦城逝世。
佛教不承认有一个万事万物的至高主宰和创造者,我们的宇宙也不是上帝或者佛菩萨创造的,而是由众生的共业所生。我们的命运也不是佛菩萨或者神可以决定的,而是由我们自己的业力所决定的。
佛法中谈到的鬼神,只是借用了神这个字,指比较有福的天道或鬼道众生。佛教并不是否认“神”的存在,而是不承认有一个创造、主宰宇宙与人生的“神明”。
鬼神或属于饿鬼道,或属于天道,是具有一定的福德、神通的众生。天人或神明,与人一样,都是六道中轮回的众生,受业力支配,一旦福享尽,仍会堕落受苦。所以佛教是“无神论”。
至于佛菩萨,也不是普通人理解中的神,而是已经觉悟或追求觉悟的人。
佛教认为,宇宙间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消散而灭,人们的命运由自己所造的业力推动,不仰赖于外在的神明。
佛陀是彻底圆满觉悟的觉者,而非万能的神。佛是彻底圆满觉悟的人,无所不知,但并非无所不能。
佛把自己修行成佛的道路昭示出来,让众生可以效学,从而获得解脱。佛不能决定人的命运,他只是觉悟了宇宙的真理,并把它指示给世人,只要肯依照同样的路前行,人人都能觉悟、成佛。
道教是“有神论”,但被尊为道教之祖的老子却是个“无神论”者。
老子曾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的意思就是:道是先天地而生的,是宇宙的起源,这和科学家提出的“宇宙大爆炸”的理论是一致的。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认为:天地是由盘古创造的,盘古是中国神话众多创世神中唯一因创世而致身死的。
有人认为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源于古人的“葫芦崇拜”。盘古和“瓠”谐音,中国至少有20多个民族崇拜葫芦,并有相关神话流传。
葫芦单体可装茶、装酒、装药,剖开叫瓢,可舀取水、浆。在食不裹腹的上古时代,老祖先们面对鲜美异常,还能盛物的葫芦时,该会怎样的欣喜若狂。
大约在仰韶文化陶容器之前的葫芦容器时期,古人崇拜葫芦,并以之为图腾,深信是葫芦孕育了人类。
无神论是谁提出的推荐文章5:为什么共产党员必须是彻底的无神论者
共产党员应当是彻底的无神论者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世界是物质性的,物质决定意识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方法论。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观点相对立的是坚持意识决定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唯心主义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宣扬有神论,宣传超自然的力量。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同包括唯心主义观点在内的诸多非科学观点进行批判和斗争的过程。因此,物质第一性的根本立场决定了共产党员必须与意识第一性的唯心主义划清界限。
共产党员应当是彻底的无神论者是由党的奋斗目标和依靠力量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重要的标志是以实现共产主义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的阶级基础和依靠力量主要是广大的无产阶级,也就是人民。恩格斯曾指出:“在社会主义者当中也有理论家,或者,像共产主义者称呼他们的那样,十足的无神论者,而社会主义者则被称为实践的无神论者。”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基本观点来看,历史过去、现在、未来都是由广大的人民群众一点一滴创造的,共产主义也是通过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逐步实现的过程,而不是靠某一个天才人物的拯救或唯心的主观祈祷就能实现。因此,党的奋斗目标决定了党员应当和有神论划清界限。
共产党员应当是彻底的无神论者是由党的纪律决定的。1982年制定的中共中央文件《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指出:“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是对我国公民来说的,并不适用于共产党员。一个共产党员,不同于一般公民,而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成员,毫无疑问地应当是无神论者,而不应当是有神论者。”2016年4月习近平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中旗帜鲜明地指出:“共产党员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严守党章规定,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绝不能在宗教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和信念。”2018年施行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对信仰宗教的党员,应当加强思想教育,经党组织帮助教育仍没有转变的,应当劝其退党;劝而不退的,予以除名;参与利用宗教搞煽动活动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这些规范、制度的制定都表明,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就意味着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立场,不信教,不信鬼神。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信奉者,共产党员始终都应该是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不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而且要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普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帮助和引导人们划清唯物论和唯心论、无神论和有神论、科学和迷信,文明和愚昧的界限,使广大人民群众和共产党员充分认识“共产党员应当是彻底的无神论者”这一命题的真理性。
(执笔:杨春雪)
无神论是谁提出的推荐搜索词:
1.无神论是谁提出的西方
2.无神论是谁提出的?
3.无神论谁提出来的
本文标题:无神论是谁提出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