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是哪个国家
匈牙利是哪个国家推荐文章1:加入欧盟和北约,匈牙利为何不制裁俄罗斯?
1:26,欧盟要抵制俄罗斯的天然气用卢布结算,结果被这一票给否定了。 这个“1”,就是匈牙利。
在东欧国家中,匈牙利的存在感是比较强的,加入了北约,也加入了欧盟。
匈牙利是东欧的内陆国家,按逆时针方向,邻国有斯洛伐克、奥地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乌克兰。匈牙利的面积并不大,约9.23万平方公里。人口也不多, 截止2021年1月的数据是973万,首都的布达佩斯。
匈牙利是个小国,但在欧盟中却是个刺头,尤其是在东欧国家内。因为被苏联或华约统治过,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捷克、乌克兰等国对俄罗斯恨之入骨。罗马尼亚、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各国(不包括塞尔维亚)等国对俄罗斯也没啥好感,和美国较近。很多东欧国家恨不得把俄罗斯大卸八块,可偏偏就是这个匈牙利,经常跳出来搅局,坏掉这些东欧国家的美梦。
欧盟有规定,要通过一项决议,必须是所有成员国全票通过,一票反对都不行。北马其顿就是吃了这个大亏,因为国名问题,北马其顿想进欧盟,被欧盟成员希腊“卡”了几十年。
有人指责匈牙利忘记历史的疼痛, 1958年10月,匈牙利想摆脱苏联模式,苏联出兵布达佩斯,前后两次干预,匈牙利人死了2700多。所以在这些人看来,匈牙利应该仇恨俄罗斯,怎么可以混在欧盟里当俄罗斯的“内鬼”?
图-匈牙利布达佩斯
最让这些东欧国家气愤的是,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拉着东欧国家制裁俄罗斯,匈牙利不趟这个浑水。在冲突爆发之初,匈牙利就说得清楚:不允许任何势力通过匈牙利的地盘向乌克兰运送武器。气得乌克兰大骂匈牙利,指责匈牙利贪图俄罗斯“廉价且肮脏”的天然气而忘掉了自己的价值观。
匈牙利和乌克兰是邻国,乌克兰西南部的外喀尔巴阡山州在历史上和匈牙利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次乌克兰指责匈牙利是为了吞并乌克兰的外喀尔巴阡山州,而向俄罗斯献媚。
图-布达佩斯
外喀尔巴阡山州曾是匈牙利王国的一部分,但苏联控制该地区时,把这里划给了乌克兰。从历史感情上说,匈牙利当然想收回外喀尔巴阡山州,但这并非匈牙利不愿意与俄罗斯为敌的主要原因。
图-布达佩斯附近的农田
什么原因呢?匈牙利说得非常清楚:匈牙利人要吃饭,离不开俄罗斯的天然气。匈牙利非常务实,不会为了虚幻的价值观,而让本国老百姓饿肚子。匈牙利是个资源小国,森林面积只占全国面积的20%。就算不用天然气,砍木柴烧饭,也没有多少树可以砍伐。匈牙利提出一组数据:匈牙利有85%的家庭要使用天然气供暖,而匈牙利使用的原油,有64%是从俄罗斯进口的。
匈牙利一番话也把美国气得够呛:“我们不可能拒绝俄罗斯廉价的天然气,然后去购买美国的高价天然气。”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不断拱火,就是想收割欧洲的财富。具体一点来说,就是让欧洲拒绝使用俄罗斯的廉价天然气,购买自己的高价天然气。
匈牙利在202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有1581亿美元,如果买美国的高价油气,是匈牙利承受不起的。匈牙利不像波罗的海三国对美国来说有重要的地缘价值(扼制俄罗斯波罗的海门户),美国不太可能给匈牙利提供低价的油气。
从这些角度讲,匈牙利即使想当美国的跟屁虫,也实在没有这个条件。当然美国肯定不高兴,美国理直气壮认为匈牙利应该为了美国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这次匈牙利进行选举,美国就希望匈牙利能换一个班子。但让美国失望的是,匈牙利现班子的得票率为53.49%,199个议会席位中得到135个。
要说与俄罗斯的关系,匈牙利肯定比不了塞尔维亚。但匈牙利现班子非常务实,不想为了美国利益,而去当那个为猴子火中取栗而烧到自己的猫。匈牙利这样体量的小国,哪里扛得住俄罗斯的进攻?即使匈牙利是北约成员国,一旦把俄罗斯惹急了,有可能扔来几挂大鞭炮。真到那个时候,美国为了匈牙利和俄罗斯开战?
匈牙利是哪个国家推荐文章2:被传为匈奴后裔的匈牙利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匈牙利在欧洲是一个比较另类的国家:匈牙利的主体民族马扎尔人占匈牙利总人口的90%左右,少数民族有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德意志等族。欧洲绝大多数民族的语言都属于印欧语系,然而马扎尔人的语言却带有乌拉尔语系的痕迹。马扎尔人先姓后名的命名方式和周围的印欧语系民族正好相反,倒是和深受华夏文明影响的东亚各国一样。长期以来流传的一种关于匈牙利民族起源的说法认为匈牙利人很可能是古代匈奴人的后裔。
匈奴曾是活跃在亚洲北部草原的一个强大游牧民族。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最早正是防御匈奴的军事设施。正是匈奴人与汉帝国碰撞出了人类古典文明时代草原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巅峰对决。汉高祖刘邦曾被匈奴人围困在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马铺山)七天七夜不得脱身。也许是因为白登之围的教训太过深刻,以致于在此后的六十余年见汉朝始终处于被匈奴压制的状态,直到公元133年汉武帝刘彻以马邑之谋揭开了汉朝对匈奴战略反击的历史序幕。
汉匈战争前后历经130余年:即使在汉武帝死后汉匈之间仍不时爆发冲突。匈奴在汉朝的持续打击下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基本维持着与汉朝相对友好的关系,然而北匈奴依然与汉朝处于敌对状态。东汉永元三年(公元91年)汉朝将领窦宪领兵出塞五千里进攻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破北匈奴单于主力,斩名王以下五千余人,俘虏北单于皇太后,北单于仓皇逃窜不知所终。此后北匈奴就从中国的史籍中失去了踪影,关于北匈奴的去向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
包括民国时期的大师章太炎在内的一部分专家学者认为匈牙利人就是当年西迁的北匈奴后裔。随着近代中外历史文化交流以及新的考古发现使北匈奴西迁的大致路径得以逐渐勾画出来。公元91年北单于战败后率残部西逃至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国,在其立足后仍出没于天山南北。公元119年北匈奴攻陷了伊吾(今新疆哈密),杀死了汉将索班。东汉朝廷为了对付西域的北匈奴任命班勇为西域长史,屯兵柳中(今新疆吐鲁番一带),班勇于公元124年、126年两次击败北匈奴后西域的局势开始稳定。
在班勇离职后北匈奴势力又重新抬头,汉将斐岑于137年率军击毙北匈奴呼衍王于巴里坤(今新疆巴里坤)。公元151年汉将司马达率汉军出击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击败北匈奴呼衍王。呼衍王率北匈奴部众又向西撤退,拉开了第二次西迁的序幕。锡尔河是中亚的内陆河,流经今天的乌兹别克、哈萨克等国,注入咸海。在汉时这里是康居国。大约在160年左右北匈奴的一部分又开始了西迁,来到了锡尔河流域的康居国。不过这批迁徙到康居故地的北匈奴后裔很快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直到公元290年左右一支名为匈人的部族灭掉了顿河东岸的阿兰国,当地人只知道只是一支来自亚洲的黄种游牧民族。不过关于迁徙到欧洲的匈人是不是北匈奴后裔史学界一直有争议。匈奴本身就是一个囊括了草原上众多部族的联盟,而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根据目前所知的考古证据只能大略推断出欧洲匈人应该是来自北亚草原的一支游牧民族,至于其和北匈奴嫡系之间的血缘究竟多近多远那就只有天知道了,至少目前史学界对此是没统一的说法的。
当匈人刚一踏上欧洲的土地就灭掉了顿河东岸的阿兰国。375年匈人向黑海沿岸的东哥特人发起进攻,受到匈人威胁的东哥特向西逃到西哥特人的地盘并和西哥特人组成联军。东、西哥特联军在德涅斯特河(流经今天的乌克兰和摩尔多瓦)摆下军阵,准备迎击匈奴,而匈奴人则趁夜晚偷偷从德涅斯特河上游渡河,然后抄袭哥特人的军阵背后。被匈人击败的哥特人渡过多瑙河定居于罗马帝国北部。除了哥特人之外其他的日耳曼、斯拉夫蛮族纷纷在匈人的战略压力下逃到罗马帝国境内躲避。
公元400年的秋天匈人在喀尔巴阡山以东休整了25年之后开始了新的西征。这次他们的目标不再是日耳曼蛮族,而是罗马帝国,不过他们和罗马的第一次接触还是彬彬有礼、一团和气的:这一年有一个叫盖尼亚的东罗马将官在谋反失败之后逃过多瑙河下游,一头扎进匈人的地盘。匈人将这名叛将的首级送到君士坦丁堡,献给了东罗马皇帝。公元405年匈人袭击了哥特人,哥特人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罗马帝国的腹心——意大利。结果在一个叫法哀苏里的地方遭遇西罗马军队的袭击以及背后匈人的追杀。
公元434年匈人首领卢加单于去世,他的两个侄儿阿提拉和布列达共同继承王位,各掌管一部分领土。两位单于即位不久便发动了对东罗马帝国的战争,要求东罗马皇帝交出匈人的叛逆,还要年贡翻番,由350磅黄金上涨到700磅黄金,东罗马皇帝受武力胁迫,只得答应。445年布列达单于神秘遇刺,阿提拉成为了匈人帝国唯一的单于。阿提拉独掌大权后马上就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在北欧和东欧盎格鲁撒克逊人为躲避匈人而逃亡英伦三岛,许多日耳曼和斯拉夫人的部族被迫臣服于匈人。
在巩固了东方和北方后阿提拉大单于在公元447年大举进犯东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军队接连战败,匈人的骑兵一直深入到达达尼尔海峡和希腊的温泉关,严重威胁到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安全,东罗马帝国皇帝被迫求和,双方在448年签定和约,东罗马除了马上向匈奴支付赔款6000镑黄金,年贡也由700磅黄金涨到2100磅黄金。至此阿提拉的帝国东起里海,西至莱茵河,北到北海,南到黑海,将今天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德意志、波兰、匈牙利等地尽数收入囊中。
接下来阿提拉又把进一步扩张的目光锁定在了西罗马帝国。450年阿提拉派使者来到罗马,要求娶西罗马皇帝的妹妹荷诺利亚公主为妻,同时要求西罗马帝国拿一半的国土作为嫁妆。西罗马方面自然无法接受如此苛刻的要求,于是双方随即爆发了战争:阿提拉集结了匈人骑兵以及臣服于他的斯拉夫、日耳曼各部族的军队50万渡过莱茵河,向西罗马统治下的高卢地区(今法国)发动进攻。高卢的城市就如同草原上猎物一样被匈人一个接一个地摧毁,最终阿提拉的大军兵临奥尔良城下。
在这里阿提拉遇到了自己的克星埃提乌斯。埃提乌斯是罗马人与汪达尔人的混血,他于公元418年作为罗马方面的质子来到了匈人的王庭,与此同时当时的匈人王庭也向罗马方面派出了质子——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后来的匈人单于阿提拉。埃提乌斯在作为人质生活期间近距离接触观察了匈人的一切情况——他不仅熟知匈人的内部情况,而且和匈人内部的实权派人物打得火热。卢加单于执政时期埃提乌斯曾两次借得匈奴军,用以平定西罗马的内乱。
后来阿提拉在位时埃提乌斯又三借匈奴军,用以征讨西哥特人、勃艮底人等蛮族。朋友间的争斗往往没有胜利可言,他们彼此熟悉,常常在对方进行下一步的行动之前就预先做好准备,每一次的较量都是真正的较量,几无意外可言。而埃提乌斯和阿提拉这对昔日的密友,各自麾下的军队都是由当世最强大的士兵组成:罗马人和匈人。与此同时双方也都各自拉拢了部分日耳曼蛮族。此次会战双方损失惨重:西哥特王提奥多里克一世战死,结果是匈人被赶到莱茵河以东。
阿提拉并没有因此接受教训,而是于次年领兵避开高卢,翻越阿尔卑斯山脉攻入意大利北部。也许是对阿提拉入侵的恐怖记忆犹新,欧洲人给他送上了“上帝之鞭”的称号。匈人攻占了重镇阿奎莱亚,挥师直捣帝国的首都罗马城。西罗马皇帝万分惊恐,只得派罗马教皇利奥一世与匈人议和。恰在此时匈人军中突发瘟疫,而东罗马帝国的援军也快到达罗马城,因此阿提拉便答应议和,但在撤军前仍扬言:如果西罗马皇帝不把他的妹妹荷诺利亚公主给自己送过来,他还会来攻打西罗马。
就这样罗马人眼睁睁地看着匈人满载着抢夺来的财物扬长而去,只留下意大利北部的一片废墟。就在阿提拉撤军不久他就神秘死亡,而他的对手埃提乌斯也在罗马内部的政治斗争中被充满猜忌的皇帝杀死。阿提拉死后他的儿子们为争夺大单于之位,打起了内战,公元454年东哥特、吉皮底人组成联军在匈牙利打败了匈人,迫使其退到南俄罗斯草原。公元461年阿提拉的一个儿子妄图重建匈人帝国,发动了对多瑙河流域的东哥特人战争,然而却遭到失败。
468年阿提拉的儿子又发动了对东罗马帝国的战争,结果自己战死沙场,从此匈人逐渐沉寂了下去,直至被历史彻底遗忘。匈人帝国崩溃不久的476年西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罗慕洛·奥古斯都被蛮族出身的雇佣军首领奥多亚克废黜,西罗马帝国灭亡,随即在其废墟之上诞生了一系列日耳曼国家,欧洲历史由此进入中世纪。阿提拉的匈人帝国活跃于如今匈牙利的潘诺尼亚草原,因此人们很自然地在匈奴人、欧洲匈人、匈牙利人三个概念之间划等号,然而这样的划分却并不一定科学。
严格意义上游牧民族之间大多具有各种各样的亲缘关系,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与定居民族完全不同:今天可能在蒙古草原生活,一旦遭遇天灾或战争就可能转移到中亚生活,再过一段时间可能又跑到东欧南俄草原上生活。实际上匈奴作为一个庞杂的族群,分布在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正如今天的我们无法用某单一人种来指代全体美国人一样,匈奴人内部也同样存在不同的血缘。南匈奴在整体上更接近黄种,而北匈奴则更接近白种。
随着考古成果的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欧洲匈人与匈奴在人种、语言和艺术形式上都存在非常大的不同。匈奴人和欧洲匈人之间的关系迄今为止尚未得出统一结论,如果我们直接在两者之间划等号,那么是不是也可以将今天的土耳其人、土库曼人、哈萨克人等突厥语族的民族全部划等号呢?既然匈奴人和欧洲匈人之间不能划等号,那么欧洲匈人和匈牙利人之间能划等号吗?事实上关于匈牙利主体民族马扎尔人的起源问题一直是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马扎尔人是匈人统治下的部族之一,有人认为马扎尔人来自突厥语系的民族,另外美籍华裔学者朱学渊认为马扎尔人是从中国东北出走的靺鞨部族。但无论哪种说法都认为马扎尔人最初是生活在亚洲北部的游牧民族,这点匈牙利官方和人民也都承认。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就曾在自己的作品中歌颂过匈牙利民族的祖先不畏艰难从亚洲草原迁徙而来的拼搏奋斗精神。从公元800年开始马扎尔人和众多游牧民族一样,沿着横贯亚欧的大草原逐渐向西迁徙。
同时期波斯的历史地理学家勾勒出他们迁徙的路线:离开乌拉尔山,先迁到亚速海北面,后来又迁第聂伯河下游,接着喀尔巴阡山脉,借此越过多瑙河进入了欧洲的腹地。马扎尔人进入欧洲后便四处烧杀抢掠,大半个欧洲都成为马扎尔骑兵的劫掠对象,德意志、意大利、法国都深受其害。当时北欧的维京海盗也在四处洗劫,马扎尔人与维京人一陆一海并称“海陆双雄”,他们在欧洲各地如入无人之境般横冲直撞。公元1000年皈依天主教的匈牙利逐渐完成了从游牧部落向封建国家的转变。
从马背上走下来的匈牙利人开始逐渐接受欧洲的文明和生活方式。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在布达佩斯这样的都市中已很难看到匈牙利人祖上作为游牧民族的印记了。匈牙利在皈依天主教后同波兰和波希米亚的关系一度颇为密切,与此同时也深受罗马教廷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影响。原本出自北亚游牧民族的匈牙利人自从皈依天主教以后就成为了欧洲文明对抗新来的游牧民族的屏障:在长达700多年的时间里匈牙利王国先后与南俄罗斯草原的游牧民族、西征的蒙古军团、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交锋。
1526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君主苏莱曼一世征服匈牙利大部分地区后于1529年和1532年两次率军围攻维也纳。然而正是维也纳之战终结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相对于欧洲各国的战略优势,此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日渐转攻为守。由于在维也纳之战中匈牙利国王战死,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查理五世加冕为匈牙利国王,从此匈牙利成为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皇室的领土。和历史上其他帝国所不同的是奥地利帝国并不是一个金戈铁马驰骋沙场打出来的帝国。
奥地利皇室哈布斯堡家族有一句格言“让别人去打仗;快乐的奥地利人喜欢结婚”。奥地利通过政治联姻的手段建立起了一个囊括现在的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北意大利、罗马尼亚的特兰西瓦尼亚和波兰的加利西亚等广大地区在内的国土面积约6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120万的庞大帝国。随着奥地利帝国的扩张使其国内出现了比较尖锐的民族问题:奥地利本来是德意志民族的一个分支,然而通过政治联姻将中欧大量斯拉夫人国家合并到奥地利皇室的统治之下。
1859年在撒丁王国发起的意大利统一战争中奥地利被从意大利北部的伦巴第地区逐出。七年后奥地利又被普鲁士打败,从而被迫放弃对德意志诸邦的领导权。在被排挤出德意志邦联后奥地利转而同境内的第二大民族匈牙利人大臣妥协——奥匈帝国这一二元制帝国由此诞生:奥地利皇帝和总理兼任奥匈帝国皇帝和总理,在军事、财政、外交三大权力的执行上由位于维也纳的帝国政府控制,除此之外在其它方面构成帝国的两大主体奥地利和匈牙利则保持高度的自治。
奥匈帝国治下的匈牙利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政府和议会。1918年持续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以德国和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战败告终。1918年10月4日奥匈帝国议会的议员宣布所有帝国的民族都享有自决权。10月28日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在布拉格成立;10月29日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在从奥匈帝国独立出来后同塞尔维亚合并组建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并于1929年更名为南斯拉夫王国;11月2日匈牙利也宣布脱离二元制帝国。
由于匈牙利在奥匈帝国时期是和奥地利平等的高度自治的主体,因此在战后被战胜的协约国作为战败国予以处置:1920年协约国和匈牙利在巴黎签订《特里亚农条约》——匈牙利由此失去了3/4的领土。从签订《特里亚农条约》起匈牙利人对这一历史“耻辱”一直耿耿于怀,而恢复历史上匈牙利王国版图的“大匈牙利主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在这一主义的框架下斯洛伐克、特兰西瓦尼亚、克罗地亚、奥地利的布尔根兰州等都被视为匈牙利领土。
1918年10月31日匈牙利民主共和国成立。次年3月匈牙利再次爆发革命推翻了匈牙利民主共和国政府,随后成立了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政权,然而仅仅5个月后海军上将霍尔蒂·米克洛什就率领军队推翻了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在此之后匈牙利宣布恢复成为君主立宪王国,然而这个所谓的君主立宪国居然是没有国王的——霍尔蒂只是给自己加上了一个摄政王的头衔(而不是国王)。在此后的24年间匈牙利一直处于摄政王霍尔蒂·米克洛什这位昔日的海军上将统治下。
匈牙利在《特里亚农条约》中割让了3/4的领土后已失去了所有的海岸线。匈牙利因此编了一个笑话:“在24年时间里匈牙利是一个没有国王的王国。这个王国由一名海军上将统治,然而这个国家没有舰队也没有海岸线”。1919年到1920年匈牙利和罗马尼亚为争夺特兰西瓦尼亚爆发战争。这场战争最终以罗马尼亚打进了布达佩斯而告终,匈牙利只得默认了特兰西瓦尼亚归属于罗马尼亚的既成事实。然而纳粹德国在欧洲的崛起使匈牙利重新看到了恢复“大匈牙利”的希望。
匈牙利试图利用德国的力量实现自己的“大匈牙利”目标,因此匈牙利在外交政策上迅速向德国靠拢了。1940年6月罗马尼亚在苏联的压力下被迫割让比萨拉比亚,布达佩斯方面见罗马尼亚对苏联让步,于是也向罗马尼亚提出修正边界的要求,然而却被罗马尼亚方面拒绝。与此同时匈牙利向德国和意大利表示:如果德、意两国无法用和平手段满足匈牙利的领土诉求,那么匈牙利就只好自己动手了——言下之意就是:匈牙利将重新考虑是否加入以德、意为首的轴心国阵营。
1940年8月24日匈牙利征召预备役士兵实施总动员,作为回应罗马尼亚方面也进行了动员。这时希特勒试图将匈、罗两国纳入自己的反苏体系,所以自然不能容忍两个小弟的互掐,于是匈牙利和罗马尼亚两国外长很快被希特勒告知:于8月29日前往维也纳听候处置。8月30日在德国主导下出炉的仲裁结果是:将2/5的特兰西瓦尼亚划归匈牙利,这为匈牙利带来了43104平方公里的土地和大约258万人口(其中包括大约100万罗马尼亚族裔)。
1941年匈牙利加入了德─意─日轴心国集团。到了1944年10月整个欧洲只剩下匈牙利还是纳粹德国的盟友。霍尔蒂在这种形势下开始频频派出密使与盟军联系。1944年10月16日奥托·斯科尔兹内率领的德国突击队袭击了霍尔蒂的大本营布尔格堡:仅花了20多分钟就以4人死亡的代价制服了霍尔蒂的卫队。党卫军和箭十字团随即控制了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各大要害地区。大势已去的霍尔蒂只得将政权移交给箭十字党头目萨拉希·费伦茨。至此匈牙利已由德国的附庸国变成实际处于德军的占领统治之下。
1945年4月匈牙利在苏联红军帮助下全境解放。1946年2月1日匈牙利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匈牙利共和国。1949年8月20日匈牙利共和国改称为匈牙利人民共和国。1989年匈牙利在东欧剧变的大背景下也发生了政局变化: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放弃了长期以来的执政党地位。1989年10月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改名为匈牙利社会党后提出要在匈牙利建立“民主社会主义”。10月23日匈牙利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把“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改为“匈牙利共和国”。
匈牙利在更改国名的同时取消了作为集体国家元首的共和国主席团;确立了多党制和议会民主制;取消了马列主义政党在国家机构中的领导作用的规定。2012年匈牙利颁布的新宪法又将国名由“匈牙利共和国”改为“匈牙利”。2012年“匈牙利”只是这个国家的国名简称——正如“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一样,然而2012年以后这个国家的国名简称、全称都是匈牙利。匈牙利也和其他前苏东华约阵营的国家一样在经历政治剧变后开始逐渐倒向西方阵营。
1999年匈牙利和波兰、捷克同时加入北约。2004年5月1日匈牙利正式加入欧盟。匈牙利是北约和欧盟成员国中少有的与中国维持着相对较为友好关系的国家。匈牙利是第一个与我国签署一带一路的欧盟国家。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也以此为契机发展成为了欧洲最大的物流中心。今年5月5日欧盟在一个月内第二次发起的对华制裁表决会议上出现了1:26的投票状况。那个对制裁中国投下唯一反对票的欧盟国家就是匈牙利。会后美英等国媒体一度炮轰“匈牙利是在无脑挺中”。
匈牙利在欧盟对华制裁表决会议上力挺中国是事实,然而要说匈牙利人是无脑民族则显然是在扯淡。被誉为“现代计算机之父”、“博弈论之父”的约翰·冯·诺依曼就是在1930年从匈牙利移民美国的。魔方作为一项风靡全世界的智力运动就是匈牙利布达佩斯科技大学的建筑学教授卢比克于1974年发明的。世界上第一支圆珠笔也是由匈牙利人发明的。截止2007年976万人口的匈牙利就诞生了13个诺贝尔奖得主(这还不包括因入籍外国流失的匈牙利人才)。
匈牙利民族在文学、音乐等人文艺术方面的造诣和在自然科学领域一样突出。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所写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在全世界被广为传唱。要知道这位享誉全球的大诗人在与外国侵略军作战牺牲时只有26岁。年纪轻轻就能写下这样轰动世界的名句不能不说是一位天才。匈牙利的音乐既有东方游牧民族的风格,同时也深受德国、奥地利音乐的影响,因此形成了自己融合东西方特征的自成一体的音乐风格:被誉为“钢琴之王”的李斯特就是匈牙利人。
匈牙利有着漫长而复杂的历史和悠久的传统文化:古代的匈牙利是一个能够组织自己、建立自己的公共行政机构并在1000多年前制定法律的国家。近代的匈牙利涌现出了像裴多菲这样的爱国主义战士。匈牙利人为捍卫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自由与外国侵略者展开了一系列斗争。历史上匈牙利诞生了许多杰出的科学家与艺术家。时至今日匈牙利仍以自己是欧洲最具活力的文化之一而倍感自豪。匈牙利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使其成为了茜茜公主一生最钟爱的国家。
匈牙利拥有欧洲独一无二的文化和奥匈帝国无与伦比的遗产:多瑙河上灿烂的阳光毫不偏袒地照射在每一寸魅力的土地上。从山川到湖泊、从城市到小镇都交织着华丽与朦胧。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坐落在多瑙河中游两岸:1873年多瑙河西岸的城市布达和多瑙河东岸的城市佩斯合并成为了今天的布达佩斯。布达佩斯被誉为是世界上最安静的首都——布达佩斯比起欧洲其他城市最吸引人的特点就是这里的“静”:不喧哗、不拥挤,因此可以让人慢慢地、细细地品味生活的点滴。
布达佩斯最美的地方无疑是多瑙河两岸的风光:那些恢弘大气的建筑凝聚了欧洲建筑艺术的精华。大街小巷略显暗淡的建筑质朴沉静却又巧夺天工。午后的阳光透过古典建筑的斜角散发着浓重的人文色彩。古老的大厦、遍布的广场、散落的雕塑曾见证了奥匈帝国昔日的辉煌。这里的每一处仿佛都记录了人类文明的历史:有赞美和颂歌,也有残酷和无情。历史与现实在古老的布达佩斯交相辉映就像是构成了一出交响乐。站在布达佩斯的制高点可以一览多瑙河上的舟楫川流。
距离布达佩斯约20公里的圣安德烈又被当地华人音译为山丹丹。山丹丹是匈牙利艺术家们的汇居之地,也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现在则是匈牙利现代艺术流派的“博览馆”。蔡依林的《马德里不思议》MV就是在这里取景。小镇里蜿蜒起伏的小街两旁是一个个小巧的画廊、作坊、博物馆、酒吧和特色商店。色彩鲜艳的住宅为这里增添了一份童话色彩,铺着石头的小路还残留着中世纪的气息,蜿蜒而过的多瑙河为小镇增添了一丝闲散的感觉。
1996年匈牙利第六大城市杰尔与我国的武汉缔结为了友好城市。杰尔曾在十六七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对匈牙利的破坏中逃过一劫,因此得以保留了许多罗马遗迹和中世纪遗产。这里还甚至还留有拿破仑故居,因为拿破仑曾在这里住过一晚。这座富含人文历史底蕴的城市也充满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花店、市集、小饭馆就坐落在一个个千年建筑旁。饿了就在小饭馆中享受当地特色美食,对着深蓝色的瓦片炉畅想古老的故事。行走其中令人有穿越千年的梦幻之感。
位于多瑙河和德拉瓦河之间的佩奇气候宜人、历史悠久:拥有华丽的博物馆和全国最好的土耳其遗迹,同时还以音乐、歌剧和芭蕾闻名。匈牙利北部的英雄古城埃格尔位于马特劳山与比克山之间、蒂萨河支流埃格尔河畔:两侧有匈牙利北部高地最美丽的景区,也是著名“公牛血”葡萄酒的故乡。坐落于巴拉顿湖西岸的凯斯特海伊是巴拉顿湖畔最大的城市。优越的地理位置、迤逦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凯斯特海伊成为了一个完美的度假胜地。
在匈牙利的土地上有清纯的童话,也有英雄的史诗;有明丽弘阔的自然风光,也有扑朔迷离的历史隐秘;有“公牛血”红酒的豪放,也有李斯特音乐里的忧伤......当然匈牙利的美食也是颇为值得一提的:匈牙利的美食融合了欧洲烹饪特点与亚洲的异域元素,同时结合了本国的传统烹饪技术,从而创造出一种浓郁强烈的独特口感。也许正因为匈牙利饮食文化中所带有的东方风格使匈牙利美食比起欧洲其他国家的美食似乎更符合中国人的口味。
本文标题:匈牙利是哪个国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