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版图推荐文章1:奥地利:从称霸欧洲到沦为欧洲小国,奥地利的领土为何越来越小?

  奥地利是一个位于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家,首都是著名的“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国土面积8.3万平方公里,不及德国的四分之一,人口也只有800多万。


  奥地利、德国和瑞士的主体民族都是德意志人,通用德语。但很多人不知道,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是奥地利人,而一直生活在维也纳的贝多芬反而是德国人。这也恰好反应了奥地利和德国之间的微妙关系。


  ▲奥地利位于欧洲中部


  在大部分人眼里,奥地利是一个像瑞士一样的人畜无害的小国,事实上确实是这样,现在的奥地利是永久中立国,整体实力比欧洲传统强国英国、法国和德国差很多。


  殊不知,历史上的奥地利是一个曾经统治大半个欧洲的世界强国,极盛时期领土包括西班牙、匈牙利、捷克、荷兰、卢森堡、比利时、北意大利,极盛时期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那它是怎样从一个世界强国变成现在的欧洲小国的呢?


  ▲1829年的欧洲地图,红线内为德意志邦联,中间的暗紫色为奥地利(Austria)


  

一、辉煌的哈布斯堡王朝

  神圣罗马帝国是公元962年由奥托大帝在欧洲建立的一个帝国,帝国疆域涵盖今天的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的周边地区。


  哈布斯堡本来只是瑞士的一个小城堡,直到1273年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哈布斯堡家族才开始不断崛起。


  当选为皇帝的5年后,鲁道夫一世夺取了奥地利公国,哈布斯堡家族的中心也从瑞士转移到了奥地利,从此开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600多年里,哈布斯堡家族就成了奥地利的代表,这个家族使奥地利公国逐渐成为神圣罗马帝国中的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在几百年的时间里哈布斯堡家族一直把持着神圣罗马帝国皇位,直至帝国灭亡。


  ▲神圣罗马帝国疆域北起波罗的海沿岸,南到意大利


  神圣罗马帝国由德意志人建立的诸侯国组成,代表着德意志地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只是名义上的诸侯之主,类似中国古代的周天子,诸侯听不听皇帝的命令还得看皇帝的实力,皇帝的实力取决于他有多少直属领地,直属领地才是领主直接的经济,没有强大的经济就没有强大的军队。


  一开始,哈布斯堡家族的直属领地主要是奥地利大公国,奥地利大公国要保持在神圣罗马帝国的地位需要不断开疆拓土,扩充自己的实力。


  哈布斯堡王朝扩充领地的途径非常独特,它不断与欧洲其他王室联姻,如果对方没有子嗣,哈布斯堡家族的成员就可以继承对方的领地。哈布斯堡王朝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勃艮第、西班牙、匈牙利、波西米亚(今天的捷克)、意大利的全部或部分领地,使领地远远超过了一开始的奥地利大公国,而这些领地的居民大部分不是德意志人。


  哈布斯堡王朝在16世纪上半叶的查理五世时期达到了极盛,查理五世先后与法国、奥斯曼土耳其发生战争,都获得了胜利。作为西班牙国王,他资助麦哲伦环球航行,并获得美洲大片殖民地。查理五世曾自豪的说:“在朕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哈布斯堡王朝成为第一个日不落帝国。


  ▲哈布斯堡王朝扩张过程中获得的领地


  

二、哈布斯堡王朝的衰落

  虽然领土广阔,但是哈布斯堡王朝在领土扩张的过程中树敌太多,领土内民族成分也比较复杂。就在哈布斯堡王朝如日中天的时候,由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二世狂热支持天主教,打压其他宗教,导致神圣罗马帝国的诸侯公开反抗,从而在1618年引发了反哈布斯堡王朝的三十年战争。


  战争一方主要为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下的奥地利和西班牙,另一方几乎涵盖了欧洲其他所有国家,包括英国、法国、俄国、瑞典、丹麦等。结果,哈布斯堡王朝战败,实力被大幅削弱,战后对神圣罗马帝国内的其他诸侯影响力也大幅下降。


  ▲三十年战争的战场基本都在德意志地区,德意志饱受战争摧残


  三十年战争的失败,使哈布斯堡王朝开始走向衰落,停止了领土扩张的步伐。而且祸不单行,哈布斯堡王朝在接下来的一次战争中失去了西班牙这个面积广阔的国家。


  哈布斯堡家族与欧洲其他王室联姻,如果对方无嗣则继承对方领土,这种方式让哈布斯堡家族获得了大片领土,成为欧洲最显赫的家族。然而风水轮流转,没想到有一天它自己成了无嗣的一方。


  170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卡洛斯二世死后无嗣,死前他立下遗嘱将王位传给自己姐姐的孙子腓力,而腓力的父亲是法国波旁王朝的 “太阳王”路易十四。奥地利对此表示反对,奥地利提出卡洛斯二世的姐姐嫁到法国前曾宣布永远放弃西班牙王位的继承权。按照亲疏关系,应该由哈布斯堡家族的成员继承西班牙王位。


  这件事双方都有理,这个时候只能靠拳头来决定了,最终双方为争夺西班牙爆发了战争,史称西班牙王位继承战。此时法国的国王是大名鼎鼎的“太阳王”路易十四,法国正处于鼎盛时期,最终法国人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并获得了西班牙的统治权,哈布斯堡家族失去了在西班牙的统治,奥地利玩了一辈子鹰,最后反被鹰啄伤了眼。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之前西班牙属于哈布斯堡王朝


  失去西班牙使哈布斯堡王朝的领地大幅缩水,实力也严重受损。接下来因为无嗣问题,哈布斯堡家族差点把自己的大本营奥地利给丢了。


  1740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兼奥地利大公查理六世去世,查理六世没有男嗣,只有一个女儿玛丽娅·特蕾莎,根据哈布斯堡家族的宗室继承法规定,女性无继承权。但是查理六世担心死后他的领地遭瓜分,于是死前颁布了诏书允许女儿承袭奥地利所有的领地。


  查理六世死后,他的女儿依照诏书的安排成为奥地利首位女大公,但是诸侯们群起而攻之,不承认特蕾莎的继承权,纷纷要求继承奥地利的领地,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就此爆发。


  战争几乎波及了整个欧洲,交战的一方主要是奥地利和英国,另一方主要是普鲁士和法国。战争非常胶着,难分胜负,普鲁士一方略占上风。最终以双方签订了《亚琛和约》而结束,和约承认了特蕾莎对哈布斯堡王朝领地的继承权,作为交换,奥地利割让了不少领地给它的对手。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的双方阵营,蓝色为反特蕾莎阵营


  这场战争奥地利虽然保住了大部分领地,但是实力被大大削弱。而且,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中普鲁士的国王腓特烈大帝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而普鲁士和奥地利是神圣罗马帝国最强大的两个诸侯国,不断崛起的普鲁士逐渐成为奥地利最大的威胁,后来正是普鲁士取代奥地利统一了德意志。


  普鲁士崛起之前,法国一直是奥地利最大的威胁。1789年,爆发了法国大革命,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王后被处决。看到法国出乱子,本来奥地利应该很高兴,但是路易十六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二世的妹夫,而且利奥波德二世担心法国的共和思潮会同样波及到君主制的奥地利,动摇自己的统治地位。


  于是,他极力联合欧洲各国君主武装干涉法国大革命。奥地利与普鲁士、英国、俄国等君主国家组成反法同盟进攻法国,但是第一次和第二次反法同盟都被军事天才拿破仑击败,他们不得不与法国讲和。


  ▲法国大革命中,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激起了欧洲君主国的反对


  1805年,已经加冕为法兰西皇帝的拿破仑进一步加冕自己为意大利国王,这触怒了奥地利,奥地利与俄国、英国组成第三次反法同盟,向拿破仑宣战。


  当时全欧洲只有法国、俄国、神圣罗马帝国这三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能称皇帝,其他国家再强大也只能称国王,这三国在波西米亚境内打了一场“三皇会战”,这场战役拿破仑击垮了奥地利和俄国联军,法国皇帝大胜,另外两个皇帝狼狈逃窜。


  “三皇会战”不久之后,拿破仑向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下达了最后通牒,要求其解散神圣罗马帝国。弗朗茨二世于1806年被迫宣布取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改称奥地利皇帝,神圣罗马帝国就此灭亡,而在神圣罗马帝国灭亡之前的几百年里,皇位都由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担任,这使得奥地利对德意志地区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拿破仑为了控制德意志,随即在德意志地区组成莱茵联邦,拿破仑为联邦最高元首,支配了联邦的外交和军事,奥地利失去对德意志地区的影响力。


  ▲极盛时期的拿破仑帝国几乎征服了整个欧洲


  奥地利势力范围收缩到了自己的领地。只要有拿破仑的存在,奥地利就再也无法领导德意志。直到1813年,在拿破仑远征俄国失败后,趁法国元气大伤,奥、普、英、俄、瑞典组成第六次反法同盟,奥地利才将拿破仑击败。


  拿破仑帝国覆灭后,战胜国通过维也纳会议在欧洲大陆上建立了维也纳体系,恢复了拿破仑战争时期被推翻的各国旧王朝及欧洲封建秩序。


  神圣罗马帝国已经灭亡,为了维持奥地利在德意志的领导地位,1815年,奥地利发起成立了德意志邦联,因为哈布斯堡家族在德意志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奥地利为德意志邦联的永久主席国,依然是德意志的主导,不过这只是哈布斯堡王朝的回光返照,不断崛起的普鲁士成为终结奥地利在德意志霸权的终结者。


  ▲1815年德意志邦联成立,奥地利依然是德意志的主导


  著名的“铁血宰相”俾斯麦担任普鲁士首相之后,普鲁士通过1866年的普奥战争和1870年的普法战争,先后击败了奥地利和法国,彻底扭转了奥地利和普鲁士在德意志的地位,普鲁士统一了除奥地利之外的所有德意志地区,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国,而德意志第一帝国就是之前奥地利主导的神圣罗马帝国。


  ▲普鲁士统一德意志后,把奥地利排挤出德意志


  普奥战争后,奥地利地位很尴尬,数百年来奥地利一直是德意志的领导者,实力也最强,本来最有希望统一德意志的是奥地利,结果普鲁士统一了除奥地利之外的所有德意志地区,奥地利彻底失去了对德意志的影响力,实力被大幅削弱。


  普鲁士将奥地利排挤出德国之后,试图修复与奥地利的关系,大力支持奥地利往南扩张,防止奥地利再回过头来与它争夺德意志。


  奥地利败给普鲁士之后,彻底失去了德意志的领导权,只能试图不断巩固自己在德意志之外区域的统治。奥地利极盛时期取得了非常多的领地,而这些领地大部分居民都不是德意志人。因此,它统治下的区域民族成分极其复杂,德意志人最多,但是只占23%,境内缺乏一个人口占绝大多数的主体民族,各地发展也非常不均衡,各民族纷争不断,语言不通,交流困难,导致经济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德国。


  ▲奥匈帝国境内四大民族比例:德意志人(23%)、匈牙利人(21%)、捷克人(12%)、波兰人(11%)


  匈牙利人是奥地利帝国统治下第二大民族,为安抚匈牙利贵族,奥地利成立了二元化的奥匈帝国,奥匈帝国有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王国两个主体,奥地利皇帝同时担任匈牙利国王,但是匈牙利王国除外交和国防之外的权力都掌握在匈牙利贵族手中。奥匈帝国不过是一个披着大国外壳的伪强国,随时有解体的风险。


  ▲奥匈帝国的版图


  

三、奥匈帝国的解体

  普鲁士统一德意志后,为了孤立法国,防止法国向德国复仇,不断寻找盟友。1873年,俾斯麦拉拢奥匈帝国和俄国结成“三皇同盟”,实现了孤立和削弱法国的目标。后来奥匈帝国和俄国为争夺巴尔干地区发生了激烈矛盾,德国最终选择与奥匈帝国结成军事同盟,后来意大利也加入到同盟国这一方。


  而俄国为确保与奥匈帝国争夺巴尔干地区的霸权不落下风,选择与法国结成军事同盟。随着英德矛盾不断加剧,后来英国加入到了俄国和法国一方,结成协约国集团。两大军事同盟的建立为一战的爆发奠定了基础,军事同盟犹如赤壁之战中的铁索连舟,盟国之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正是一战导致了奥匈帝国的解体,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战爆发前的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914年,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视察萨拉热窝时,被塞尔维亚热血青年普林西普刺杀,随即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等国因军事同盟关系相继卷入战争,一战爆发。


  ▲奥地利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角


  本来同盟国和协约国势均力敌,但是随着意大利倒向协约国,而且后来美国、日本、中国等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协约国一方,最终一战以奥地利一方的失败而告终。


  作为战败国,奥地利被肢解成多个小国,被剥离了所有的非德意志地区,并被禁止与德国合并,一战使奥地利成为了面积只有8.3万平方公里的小国,国土面积还不及德国的四分之一,奥地利由世界强国变成了欧洲小国。


  ▲一战后,奥匈帝国解体,奥地利成为欧洲小国


  作为战败国的统治者,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也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1918年成立的奥地利共和国,哈布斯堡家族的末代皇帝被共和国国民议会驱逐出境。


  不过,哈布斯堡家族的皇宫美泉宫至今依旧保留在维也纳,作为维也纳最著名的景点和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众多游客,述说着往日奥地利在欧洲的辉煌。


  ▲世界著名旅游景点美泉宫,哈布斯堡家族留给奥地利的文化遗产


  :诸葛仲达


  编辑:Thomas (唐)


  神圣罗马帝国版图推荐文章2:罗马城,罗马尼亚,神圣罗马帝国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提到罗马,人们不仅仅会想到它是意大利首都,还会想到威名赫赫的罗马帝国。罗马本是一个城邦,而罗马共和国的扩张使罗马超出了城邦的概念,成为一个环地中海的多民族、多宗教、多语言、多文化大国。


  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盖乌斯·屋大维"奥古斯都"称号,罗马共和国由此进入帝国时代。图拉真在位时(公元98年-117年),罗马帝国达到极盛,经济空前繁荣,疆域也达到最大。当时的罗马帝国,西起西班牙、高卢与不列颠,东到幼发拉底河上游,南至非洲北部,北达莱茵河与多瑙河一带,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海。在全盛时期,罗马帝国控制了大约5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君主制国家之一。


  395年,狄奥多西一世将帝国分给两个儿子,从此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实行永久分治。410年,日耳曼的西哥特人在领袖阿拉里克率领下,进入意大利,围攻罗马城。在城内奴隶的配合下,西哥特人攻破了罗马城,掠夺了大量财富,扬长而去。此后,西哥特人在西罗马帝国境内建立起了西哥特王国。


  476年,罗马雇佣兵领袖、日耳曼人奥多亚克废黜了西罗马最后一个皇帝,西罗马遂告灭亡。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廷帝国)成为了罗马帝国实际意义上的继承者。1453年,拜占廷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为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所攻陷。1460年,东罗马帝国在摩里亚的领土也被奥斯曼帝国占领。1461年,奥斯曼帝国灭亡了由拜占庭帝国皇室在帝国崩溃后又建立的特拉布松帝国。至此,东罗马帝国永远退出历史舞台。


  神圣罗马帝国和罗马帝国实际上没有直接且合法的血缘关系。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运动思想家伏尔泰就曾评论道:"神圣罗马帝国,既不神圣,也非罗马,更非帝国。"


  962年,东法兰克王国国王奥托一世在罗马被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为罗马帝国皇帝,随即罗马教廷承认神圣罗马帝国为西罗马帝国的继承者。后来,拜占廷帝国也承认了它的这一地位。


  从1157年起,"罗马帝国"被称为神圣罗马帝国。在帝国极盛时期,其疆域包括了近代的德意志、奥地利、意大利北部和中部、捷克、斯洛伐克、法国东部、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瑞士。从国土面积来看,神圣罗马帝国是一个绝对意义上的欧洲大国。


  帝国统治者以罗马帝国和查理大帝的继承者自命,对外大肆扩张。11到12世纪的一百多年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还同罗马教皇为争夺主教继任权发生了多次激烈的斗争。事实上,这不仅是争夺教会控制权的斗争,更是中央王权同地方封建分离主义势力的斗争。尽管如此,在整个中世纪,帝国和教会在维护封建制度方面,始终保持着紧密合作。


  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为称霸欧洲,多次入侵意大利。但旷日持久的战争极大地消耗了帝国的实力。霍亨施陶芬王朝统治时期,中央权力衰落。加上国内各地缺乏经济联系,帝国成为承认皇帝最高权力的各封建公国和自由市的不巩固的联盟。


  从15世纪初起,帝国各地开始割据,皇位均由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占据。1474年起,帝国被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实际上已成为了徒具虚名的政治组合。到了1806年,拿破仑一世勒令弗朗茨二世于8月6日放弃神圣罗马皇帝尊号,仅保留奥地利皇帝称号。随后,神圣罗马帝国瓦解为奥地利帝国、莱茵邦联等,宣告解体。


  至于罗马尼亚,则是一个混合体。罗马尼亚人的祖先是达契亚人,自古以来就居住在罗马尼亚的土地上。公元前70年,布雷比斯塔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独立的达契亚国,但在公元106年被罗马帝国征服,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省。后来达契亚人与罗马人混居并逐渐融合,形成了罗马尼亚民族。


  罗马城作为欧洲奴隶制时代的一个城邦,发展成了辉煌的罗马帝国,并且成为欧洲正统文明的象征。神圣罗马帝国正是欧洲封建王朝的大家族们借以彰显正统的门面。而罗马尼亚,不过是当年罗马人统治该地时与本土的达契亚人结合的产物。


  神圣罗马帝国版图推荐文章3:欧洲主要的国家都是怎么来的?通过地图了解欧洲4000年的版图变化

  

一,希腊时代

  欧洲最早的人类是达马尼斯人,尼安德特人等,不过这些人都不是现代欧洲人的祖先,他们后来都灭绝了。欧洲最早出现的晚期智人是地中海民族,其个子比较矮,头颅比较长,皮黑比较偏黑,和古埃及人比较类似。希腊历史学家称之为“长颅人”或者“皮拉斯齐人”。大约在前2000年,皮拉斯齐人创造了克里特文明,也就是“米诺斯王国”。这是欧洲文明的开端。


  接着,印欧人开始大规模迁徙到欧洲。印欧人形成了里海一带,其中一部分向西迁徙,成为了现代大部分欧洲人的祖先。他们主要分为斯拉夫人、凯尔特人(高卢人)、日耳曼人等。大约在前2500年,印欧人中的一支伊奥尼亚人、阿卡亚人等渡过多瑙河,侵入了希腊半岛。前1900年,他们受到克里特文明的影响,建立了迈锡尼文明,使用线形文字B。大约在前1450年迈锡尼征服了克里特文明。前1300年,迈锡尼王朝分裂。大约在前1190年,迈锡尼城邦兴起对外的侵略活动,不仅发动了“特洛伊战争”,还入侵埃及(被埃及人称为海上民族)。


  大约在前1100年,另外一支印欧人——多利安人入侵,他们攻占了伯罗奔尼撒半岛,毁灭了迈锡尼王朝。此后,希腊进入了“黑暗时代”。经过300年的黑暗,多利安人建立了斯巴达、科林斯等城邦,过去的爱奥尼亚人建立了雅典、米利都等城邦。希腊进入了城邦时代。各个城邦都不断对外进行殖民活动,在地中海周边建立了大约400个殖民地。后来希腊击败了波斯的入侵,走向了繁荣,特别是雅典的民主辉煌一时。不过,伯罗奔尼撒战争导致希腊城邦走向衰落。


  希腊城邦走向了衰落,而北部的马其顿王国开始强大起来。马其顿王国大约在前700年建立,属于希腊民族,不过长期以来经济文化十分落后,被称为“蛮族”。阿基劳斯时期,迁都沿海城市培拉,进行了希腊化改革,走向了强盛。腓力二世期间,继续推动了改革,并建立了强大的马其顿方阵。前338年,腓力二世统一了希腊城邦。前334年,亚历山大东征,很快消灭了波斯帝国,建立了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随后,希腊文明发展到了顶峰,东西方文化得到了交融,被称为“希腊化时代”。


  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随后帝国陷入了内乱。经过20年的混战之后,出现了塞琉古王朝(前305—前64年)、托勒密王朝(前305—前30年)和马其顿王国(前305—前146)三足鼎立的局势。其中塞琉古王朝面积最大,是当时世界最强大的帝国,面积达到了350万平方公里。托勒密王朝经济文化繁荣,其亚历山大城人口70万,是希腊化世界的文化中心。希腊化各王朝在地方都继承了波斯的行省制,对罗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个时代出现了阿基米德、欧几里得、阿里斯塔克等著名的科学家。


  

二,罗马时代

   大约在希腊城邦复兴的时候,意大利半岛也出现了伊达拉里亚文明,这是罗马文明的前身。前753年,罗马城建立,进入了王政时代,后来伊达拉里亚征服了罗马。前509年,罗马驱逐了伊达拉里亚的国王,进入了共和国时代。前270年,罗马统一了意大利。随后,罗马开始发动了3次对迦太基(腓尼基人)的布匿战争(前264—前146),最终统一了地中海的西部。之后,罗马又发动了4次马其顿战争(前214—前146),将希腊征服。之后,罗马发动了叙利亚战争,夺取了塞琉古王朝的小亚半岛。前64年,罗马灭塞琉古王朝。58年,凯撒征服了高卢;前30年,屋大维灭托勒密王朝。至此,地中海王完全成为了罗马的“内湖”。


  罗马共和国疆域


  罗马的不断扩张,导致城邦体制无法适应新的需求,于是共和国开始转变为了帝国。在凯撒独裁时期,罗马帝国实际上就已经建立了。到了屋大维时期,正式称“奥古斯都”,罗马帝国正式建立了。罗马帝国早期经历了奥古斯都时代(前27—14)、朱利娅—克劳迪王朝(14—68)、弗拉维王朝(69—96)和安东尼王朝(96—192)。在安东尼王朝图拉真时期,罗马帝国的疆域达到了顶峰,面积超过了500万平方公里,其北到达了哈德良长城—莱茵河一线,西部到达了波斯湾。


  罗马巅峰时期版图


  安东尼王朝后期开始,罗马帝国开始走向衰落。安东尼王朝灭亡后,罗马出现长期的内乱。284年,戴克里先继位,才结束了长达长达将近100年的混乱局面。戴克里先在罗马大规模进行了改革,推动了经济的复兴。然而他实行了“四帝共治”,最终引发了内战,改革成效全部流失。305年,君士坦丁统一天下,登上皇位。他为了避免“四帝共治”的状况,将自己的子弟分封驻扎到全国各地。他也不断加强中央集权。330年,君士坦丁迁都拜占庭,并建设成世界最繁荣的城市。然而,君士坦丁迁都也为罗马分裂埋下了隐患。君士坦丁去世后,罗马分裂局势就出现。395年,罗马正式分裂为了东西两部分。


  罗马分裂后,西罗马很快就走向了衰亡。该时期,欧洲北部的日耳曼人不断入侵罗马,侵蚀罗马的疆域,在西罗马的境内建立了一个个的日耳曼国家,如西哥特、东哥特、汪达尔、法兰克、苏维汇、勃垦地等。476年,西罗马末代傀儡皇帝被废,西罗马帝国正式灭亡。


  西罗马灭亡后,东罗马进入了巅峰时期。在查士丁尼(527—565)的带领下,东罗马不断对日耳曼国家用兵,几乎恢复了罗马帝国的版图。此时的东罗马帝国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查士丁尼还组织编撰了《民法大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对12世纪之后的欧洲各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查士丁尼去世后,东罗马帝国版图开始收缩。阿拉伯帝国崛起后,东罗马的版图就基本位居希腊和土耳其一带了。不过,东罗马凭借优越的地理优势,在经济上还能够保持繁荣景象。


  东罗马版图


  

三,中世纪的变迁

  西欧日耳曼人灭亡了西罗马,但是他们却被罗马的文化征服了。各个日耳曼王国都成接受了基督教。日耳曼国家中,法兰克王国最终走向了强盛。法兰克第一个王朝是墨洛温王朝(481—751),定都于巴黎。法兰克王朝实行的是分封制,因此国家十分涣散,局势动荡不安。751年,矮子丕平政变上台,建立了加洛林王朝。法兰克王国不断兼并其他日耳曼国家,到查理时期,成为欧洲最强的国家,查理也在800年加冕罗马皇帝的称号。此时的西欧,还有两个地方需要注意。在英格兰,日耳曼的一支盎格鲁撒克逊人建立了七个小国,是英国民族历史的开端。在西班牙,阿拉伯人占领了此地,西哥特人开始进行了长达800年的复兴运动。


  9世纪到11世纪,是欧洲主要国家形成时期,我们主要分为三部分介绍。


  (1),日耳曼方面。843,法兰克加洛林王朝分裂为了三部分,870年,东西加洛林王朝瓜分中法兰克的大部分土地,奠定了法兰西、意大利和德意志的版图。东加洛林在911年被神圣罗马帝国取代,西加洛林在987年被卡佩王朝取代。


  (2)在北欧方面,维京人(丹麦人)建立了庞大的丹麦帝国,四处入侵。在英国,丹麦人于1016年统治此地;法国,他们建立了诺曼底公爵。1066年,诺曼公爵攻入了英国,建立了英国诺曼王朝。此后的安茹公爵继承了诺曼王朝,英国成为了一个跨越英吉利海峡两岸的国家。这给英法百年战争埋下了隐患。


  (3)东欧方面,斯拉夫人开始建立国家,东斯拉夫人留里克王朝(基辅罗斯862—1240),据说留里克王朝也是丹麦人建立的;西斯拉夫人建立了波兰皮亚斯特王朝(960—1370);在南斯拉夫,出现了保加利亚王国。此外,在东欧还处于匈牙利王国等。


  

  12世纪到13世纪,西欧国家在教皇的领导下发动了9次十字军东征,企图收复西亚的圣地。十字军东征最终失败,但是却造成了罗马教会的威信一落千丈。之后,西欧国家开始过渡到了统一的民族国家。十字军东征也摧毁了东罗马帝国的繁荣,为土耳其帝国的崛起提供了条件。此后,意大利人取代了拜占庭的商业垄断地位,兴起了威尼斯、米兰、热那亚等城市国家。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以及欧洲的大学开始在意大利兴起。在西班牙,哥特人的复兴运动基本取得胜利,建立了葡萄牙、卡斯蒂利亚、阿拉贡等王国。在北欧,挪威和瑞典建立。同时期,基辅罗斯陷入分裂,最终被蒙古征服,建立了“金帐汗国”。


  

四,欧洲近代版图变迁

  14世纪到15世纪,欧洲开始进入近代文明。意大利出现了文艺复兴,欧洲科技和人文主义崛起。波西米亚开始胡斯宗教改革,天主教的统治开始被打破。英国和法国正打起来百年战争,战争的结果是英国失去了欧洲大陆的土地,英国开始向海上发展,推行了“大陆均势政策”。法国在战争中扩大了王室的土地,为法国的中央集权专制形成奠定了基础。西班牙(1492年,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组建为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开始进行着大航海运动,早期的殖民扩张兴起。在东欧,拜占庭帝国最终在1453年被土耳其帝国攻陷。不过,东罗马的继承者俄罗斯出现了。此时的金帐汗国已经分裂,莫斯科公国不断兼并罗斯各公国,最终建立了俄罗斯帝国。在北欧,丹麦、挪威、瑞典组建为了卡尔玛联盟。


  16到17世纪,是西欧扩张的时代。西班牙几乎占据了整个美洲,以及菲律宾,垄断了全世界80%的黄金,成为了第一个世界霸主。葡萄牙垄断了东方的贸易,占据了巴西和非洲、印度洋沿岸。西班牙顶峰时期是哈布斯堡王朝时代,一度统治了半个西欧,还曾经吞并了葡萄牙。不过,荷兰的独立和英西大海战预示着西班牙将走向衰落。东欧方面,俄罗斯不断吞并了金帐汗国分裂出的各大汗国,并且开始走上了向东方扩张的道路。为了应付俄罗斯的崛起,立陶宛和波兰在1569年合并。


  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是欧洲的君主专制的顶峰。除了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之外,法国(路易十四)、奥利地、普鲁士、俄罗斯(彼得大帝)都建立了君主专制政体。英国和法国在这个时代角逐欧洲的霸主,最终英国在七年战争中击败了法国,成为了日不落帝国。俄罗斯则不断学习西欧文化,试图拉近和欧洲的距离。波兰在普鲁士、俄罗斯、奥地利中间,多次被瓜分。这个时代,欧洲爆发了启蒙运动,反对专制的暴风雨即将在欧洲上演。


  1776年,英国的瓦特发明了可用的蒸汽机,英国开启了工业革命。到,1840年,英国基本完成工业革命。而欧洲大陆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出现了大规模革命,以法国为代表。出现了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帝国等,直到1870年,法国的革命才结束。在工业浪潮的推动下,德国和意大利终于在走向了统一,奠定了欧洲现代的格局。随后,就是轰轰烈烈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统一后的德国迅速崛起。在欧洲国家的帮助下,奥斯曼统治的南欧地区也独立了,希腊复国。


  一战后,德意志、奥利地、俄罗斯三大帝国崩溃。德国和奥利地的领土迅速缩小的很多,遭到了打压。俄罗斯演变为了苏联。之后,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的土地再一次缩小,而且被分裂为了两个国家。直到90年代,两德才统一。1991年的苏联解体,使得俄罗斯突出了大量的曾经吞并的国家,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同时,南斯拉夫的解体,也让巴尔干地区重新陷入分裂。


  神圣罗马帝国版图推荐文章4:东罗马帝国版图变迁(一):上帝之鞭始褪去,复兴大业昙花现

  东罗马帝国的历史近1000年,历13朝93帝,我将分几个部分逐一详细展开,谨以此文献给精罗爱好者,西方伪史论者请绕行。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但这是16世纪德国学者赫罗尼姆斯·沃尔夫为区分古罗马和神圣罗马帝国与东罗马帝国的区别而提出的新概念,所以基于史实,本文依然采用东罗马帝国。


  公元395年,狄奥多西一世皇帝死后,罗马帝国被分给了他的两个儿子,正式分裂为西罗马帝国与东罗马帝国,再也没复原过。西罗马定都罗马,皇帝霍诺留;东罗马定都君士坦丁堡,原名拜占廷,皇帝阿卡狄乌斯。狄奥多西王朝是东罗马帝国第一个王朝。


  408年,阿卡狄乌斯去世后,狄奥多西二世继位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但是他生不逢时,刚送走了西哥特人,又赶上了从东方草原来的一股强悍的游牧旋风——匈人。


  匈人在首领阿提拉带领下建立了匈人帝国,又称阿提拉帝国。匈人是真的凶,虽然东罗马每年向其缴纳159公斤黄金,但阿提拉还是屡次率匈人侵扰东罗马帝国,令人恐怖不已,被称为“上帝之鞭”。


  443年,阿提拉率匈人带着攻城器械一路势如破竹,最后直接把君士坦丁堡给围了。长期被围后,狄奥多西二世只好投降,并

本文标题:神圣罗马帝国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