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的繁体字怎么写推荐文章1:国展创作中简体字、繁体字、异体字该如何写?

  近年的书法展赛中


  文字审读成为评审的重要一环


  一些有一定书写水平的作品


  因为“繁简混用”“异体字”“别字”等问题


  而淘汰出局


  十分令人可惜


  繁简转换、异体字使用


  是书法创作的常识


  也是书家必备的素质


  如“己丑”不能写做“己醜”


  “一國兩制”不能写做“一國兩製”


  如刘禹锡《陋室铭》句:


  “孔子云:何陋之有”


  有人将“孔子云”写做“孔子雲”


  苏轼《赤壁赋》:


  “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


  有人将“斗牛”写做“鬥牛”


  简繁转换一定要了然于心


  若因此与展览失之交臂


  书法作品中简繁转换


  容易出的字分类


  第一类


  简化字本就是一个


  具有独特涵义的单字


  它与繁体字是完全不同的字


  汉字简化时


  用它去代了笔画复杂的字


  这类字数量比较多


  首先


  用一个简化字替代两个字


  表


  (一)表:外表、儀表、表示、表親;


  (二)錶:手錶、鐘錶。


  卜


  (一)卜(bǔ):占卜、卜辭、前程未卜;


  (二)蔔(bo):蘿蔔。


  丑


  (一)丑:子丑寅卯、丑角、姓;


  (二)醜:醜陋、醜惡、醜聞、醜態。


  虫


  (一)虫(huī):長虫;


  (二)蟲(chónɡ):昆蟲、毛蟲


  “虫(huī)”为“虺”的本字,指毒蛇。《山海经·南山经》:“羽山,其下多水,其上多雨,无草木,多腹虫。”“腹虫”即“蝮蛇”,不能写做“腹蟲”。


  淀


  (一)淀:白洋淀、茶淀、荷花淀;


  (二)澱:澱粉、沉澱、積澱。


  “淀”指浅的湖泊,多用于地名;“澱”多指沉淀。


  斗


  (一)斗:車載斗量、煙斗、北斗星、斗室;


  (二)鬥:鬥智鬥勇、爭鬥、鬥雞、鬥牛。


  “斗”指盛酒器,如《诗经·大雅·行苇》“酌以大斗,以祈黄耈”,也作为容量单位和星宿名。而“鬥”则多指打斗和比赛,也可写做“閗”“鬬”。


  丰


  (一)丰:指草生长得茂盛,也可形容美好的容貌和姿态,如《诗经·郑风·丰》“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用于丰采、丰姿、丰韵等;


  (二)豐:“豐”有“富足”和“大”的意思,可以形容各种事物,如“豐富”“豐滿”“豐城”“豐收”。


  谷


  (一)谷:山谷、進退維谷、姓;


  (二)穀:五穀豐登、稻穀。


  “谷”指山谷;“穀”本是庄稼和粮食的总称,后引申出俸禄、养活、善、好的意思。如《诗经·陈风·大车》“穀則異室,死則同穴”,《左传·成公四年》:“豈不穀是為?”。


  后


  (一)后:皇后、皇天后土、后稷、后羿、后黨;


  (二)後:後面、落後、後代、後人


  在古代“后”和“後”是两个字,“君王”“君王的妻子”两个意义都不写做“後”。而“先後”“前後”的“後”,也很少写做“后”。


  胡


  (一)胡:胡琴、胡椒、胡鬧,姓;


  (二)鬍:鬍鬚


  划


  (一)划:划船、划槳;


  (二)劃:刻劃、劃分、計劃、謀劃。


  在古代“划”和“劃”是两个字,“划”指拨水前进;“劃”包含割开和筹划两个义项。表示割开、分开义时,不可写做“划”。


  几


  (一)几:茶几、几案、窗明几淨;


  (二)幾:幾乎、幾個、所剩無幾。


  卷


  (一)卷:卷次、卷宗、讀書破萬卷、試卷;


  (二)捲:風捲殘雲、捲尺、捲煙、捲土重來。


  据


  (一)据:拮据;


  (二)據:占據、據點、根據、證據。


  克


  (一)克:克勤克儉、克服、克己復禮、千克;


  (二)剋:攻剋、剋期、剋敵、剋復、剋食。


  困


  (一)困:困苦、圍困、困難、困乏;


  (二)睏:睏倦、睏覺。


  里


  (一)里:鄰里、鄉里、公里、里弄;


  (二)裏:表裏、裏面、城裏、這裏。


  “裏”是形声字,形符是“衣”,声符是“里”,表示衣服的里层,引申为里面、内部等义,如《左传·僖公二年》“表裏山河”;“里”在古代是一种居民组织,引申为街坊、家乡、长度单位等,如江淹《别赋》:“離邦去里。”


  帘


  (一)帘:酒帘;


  (二)簾:窗簾、門簾、垂簾聽政。


  “帘”仅指酒家、茶馆的幌子,如李中《江边吟》“閃閃酒帘招醉客”;“簾”则泛指以竹、布等制成的遮蔽门窗的用具,如刘禹锡《陋室铭》“草色入簾青”一句中,“簾”不能写做“帘”。


  蔑


  (一)蔑:蔑視;


  (二)衊:污衊、誣衊。


  “蔑”指细小、轻微之意;“衊”指污血之意。


  面


  (一)面:面孔、當面、表面、反面;


  (二)麵:麵粉、麵條、麵包。


  辟


  (一)辟(bì):復辟、辟除;


  (二)闢(pì):開闢、精闢、闢謠、闢邪。


  朴


  (一)朴:朴(pō)刀、姓(音piáo);


  (二)樸:樸素、樸學、樸實、淳樸。


  “樸”指未经加工成器的木材。


  仆


  (一)仆:前仆後繼、仆地;


  (二)僕:僕人、僕從、公僕。


  “僕”指仆人、奴仆,引申为对自己的谦称,司马迁《任安书》“僕非敢如是也”一句中,“僕”不能写做“仆”。


  签


  (一)簽:簽字、簽訂、簽發、簽注;


  (二)籤:書籤、牙籤、抽籤、浮籤。


  “簽”与“籤”比较容易区分:“簽”用作动词;“籤”用作名词。


  曲


  (一)曲:彎曲、曲折、戲曲、曲調;


  (二)麯:麯酒、麯蘖。


  确


  (一)确:确犖;


  (二)確:的確、確實、確證、確信、確守。


  “确”作土地贫瘠解时,同“埆”,如左思《吴都赋》“庸可共世而論巨細,同年而議豐确乎”。在古代,“确”还有较量的意思,如《汉书·李广传》“數與虜确”。“確”指真实、坚定,也可写做“塙”和“碻”。


  舍


  (一)舍:宿舍、房舍、舍下、寒舍、館舍、雞舍、舍人、舍弟;


  (二)捨:捨棄、施捨、取捨、捨得。


  术


  (一)术(zhú):蒼术、白术、莪术;


  (二)術(shù):技術、學術、數術、術語、戰術、武術。


  指各类中草藥时,作“术”,不能写做“術”。


  松


  (一)松:松樹、松明、松鼠、裴松之(人名);


  (二)鬆:鬆散、蓬鬆、放鬆、輕鬆。


  涂


  (一)涂:涂水(水名)、涂月(農曆十二月)、姓;


  (二)塗:生靈塗炭、塗改、泥塗、糊塗。


  凶


  (一)凶:吉凶、凶信、凶年;


  (二)兇:兇惡、兇狠、兇頑、元兇。


  在古代,“凶”和“兇”是两个字。“凶”指不吉祥、庄稼收成不好,凶恶等意思;“兇”指恐惧而骚动、凶恶等意思。两个字在“凶恶”的意义上可通用,其他的意义上均不相通。


  咸


  (一)咸:少長咸集、咸池(日入之地)、咸豐;


  (二)鹹:鹹菜、鹹味。


  向


  (一)向:向前走、向來、姓;


  (二)嚮:風嚮、人心嚮背、相嚮而行、嚮曉雨止。


  叶


  (一)叶:叶韻;


  (二)葉:樹葉、中葉、一葉扁舟、姓。


  “叶” 音xié,表示和洽的意思时,不能写做“葉韻”。


  余


  (一)余:余(代词“我”)、姓;


  (二)餘:業餘、多餘、餘黨、餘生、餘年。


  “余”与“餘”在古代汉语中是两个字。“余”为第一人称代词“我”,而“餘”表示多余的和零数,也表示以后、以外,如胡曾《题周瑜将军庙》:“庭際雨餘春草長。”


  郁


  (一)郁:濃郁、馥郁、郁烈;


  (二)鬱:蔥鬱、鬱結、鬱悶。


  “郁”表示香气浓厚;“鬱”形容草木茂盛或忧愁集结于心。


  御


  (一)御:駕御、御賜、御用、御批;


  (二)禦:抵禦、禦寒、禦敵。


  “御”指驾驭、掌控、侍奉、进献等,在上古时也有抵御的意思,后写做“禦”。“禦”多用于防御、抗拒义,但在“侍奉”“进献”“与皇帝有关的事务”等意义上,只能写做“御”。


  云


  (一)云:子曰詩云、人云亦云、歲云暮矣;


  (二)雲:雲彩、雲霧、煙雲供養。


  在古代,“云”是“说”和“如此、这样”的意思,也作语气词,上述义项都不写做“雲”。


  征


  (一)征:遠征、征伐、征程、征和、征途、征人;


  (二)徵:徵兵、徵聘、象徵、特徵、徵求、徵稿、徵候、徵收、徵兆、徵召。


  “徵”,另读zhǐ,为五音之一,不可简化作“征”。


  制


  (一)制:節制、制度、控制、制止、學制、制誥;


  (二)製:製造、煉製、製衣、製裁、製藝。


  致


  (一)致:致力、致敬、致謝、致函、致使、招致、大致、興致、景致、別致;


  (二)緻:細緻、工緻、緻密、精緻。


  筑


  (一)筑:擊筑、筑水(地名);


  (二)築:建築、築造。


  “筑”为古代乐器名,《史记·高祖本纪》“高祖擊筑自為歌詩”一句中,“擊筑”不能写做“擊築”;而在表示“築牆”“修築”等义时,也不能写做“筑”。


  其次


  用一个简化字替代多个字


  干


  (一)干:干戈、干涉、若干、干支、干謁、干犯、江干;


  (二)乾:乾燥、乾淨、乾杯、乾著急;


  (三)幹:幹部、幹吏、箭幹、骨幹;


  (四)榦:枝榦。


  古代“干”“乾”“幹”是完全不同的三个字,各不相通。在古书中,“乾濕”的“乾”,“樹幹”的“幹”,都不写做“干”。“幹”和“榦”在“樹榦”的意义上通用,但“才幹”的“幹”,一般不写做“榦”。


  台


  (一)台:三台、天台(山名)、兄台、台鑒、姓;


  (二)臺:亭臺樓閣、舞臺、燈臺、窗臺、一臺戲;


  (三)檯:寫字檯、梳妝檯;


  (四)颱:颱風。


  “台”有两读,读yí时有“我”“何”“愉快”等意义,如《尚书·说命上》:“朝夕納誨,以輔台德。”读tái时是星宿名,也当作敬辞使用,如称呼对方为“兄台”,写信时“某某台鑒”等,“台”用作以上义项时均不能写做其他形体。


  系


  (一)系:系統、派系、直系、體系、世系;


  (二)係:關係、干係、確係、聯係;


  (三)繫:繫馬、繫結、維繫。


  “系”“係”“繫”三字在“拴绑”和“连接”的意义上可通用。但“世系”“系统”的意义上写做“系”,不写做“係”和“繫”;在“关联”的意义上写做“係”和“繫”,不写做“系”。“係”在古白话中还可用作“是”,如“……实係此人”。


  于


  (一)于:于飛、于思(sāi)、于役、于歸、于闐、單于、姓;


  (二)於:問道於盲、青出於藍、見笑於大方之家、勇於、善於、姓。


  “于”和“於”为同义词,《诗经》《尚书》《周易》多作“于”,其他书多作“於”。有些书(如《左传》)“于”“於”并用。“于”常用于地名之前,其余写做“於”。当动词词头作“于”,叹词作“於”,则不相混。动词词头如《诗经·周南·葛覃》“黃鳥于飛”,叹词如“於乎(wūhū)”、“於戏(wūhū)”(同“呜呼”)。


  只


  (一)只:(句末语气词)母也天只,不諒人只;


  (二)隻:一隻、船隻、形單影隻、隻身、隻言片語;


  (三)祇:祇林、祇陀、祇宫、祇知其一,不知其二。


  在古代,“只”和“隻”是两个字,“隻”是量词,不能写做“只”;“只”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也有“仅仅、只有”的意思,在这个意义上宋代以前多写做“祇”“秖”“衹”。


  第二类


  用一个简化字


  代替本是完全不同的


  两个繁体字


  冲


  (一)沖:沖茶、沖喜、沖人(指幼童)、韶山沖;


  (二)衝:衝動、沖擊、要衝、衝风(指暴风)、衝鋒陷陣。


  “沖”表示向上冲、空虚、谦虚等意思,故《韩非子·喻老》“雖無飛,飛必沖天”,《老子》“大盈若沖”,《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謙沖節儉”等句中,“冲”的繁体字均写做“沖”。“衝”本义为交通要道,后延伸出“冲击”等义,如《汉书·郦食其传》“陳留,天下之衝”,屈原《九歌》“衝風至兮水揚波”等句中,“冲”的繁体字均写做“衝”。


  发


  (一)發:發達、出發、發配、發奮、啟發、揮發;


  (二)髮:頭髮、毫髮、結髮、髮妻。


  “發”与“髮”较易区分,“髮”是头发的意思,而“發”指发射、发放、出发、开掘等义。


  复


  (一)復:往復、復辟、復旦、復習;


  (二)複:重複、繁複、複雜。


  “複”本指夹衣,也表示“重复”的意义;“復”表示回来、恢复、回答、复、免除赋税徭役等义。“複”表示“重复”义时也可写做“復”,但“復”表示回来、回答、复等义时,不可写做“複”。如屈原《九章·哀郢》“至今九年而不復”,《史记·高祖本纪》“沛幸得復”等句中,“复”的繁体只能写做“復”。


  获


  (一)獲:捕獲、獲得、獵獲、獲獎、獲勝;


  (二)穫:收穫。


  捕获人或鸟兽写做“獲”;获得农产品写做“穫”。有时表示“农业收成”也写做“獲”,但表示“捕获”义不可写做“穫”。


  尽


  (一)盡:盡力、前功盡棄、盡善盡美、窮盡;


  (二)儘:儘管、儘快。


  “盡”表示完全、全部、尽量、达到顶点的意思,如孟郊《投所知》:“盡美固可揚,片善亦不遏。”“儘”表示任凭的意思,不可写做“盡”。


  历


  (一)歷:歷史、來歷、歷險、歷代;


  (二)曆:日曆、曆法。


  纤


  (一)纖(xiān):纖細、纖塵、纖巧、纖弱、纖維;


  (二)縴(qiàn):縴夫、縴繩、縴手。


  “纤”由音义俱不相同的“纖”和“縴”简化而来,故由简转繁时要予以区分。


  坛


  (一)壇:天壇、祭壇、花壇、設壇、論壇、體壇;


  (二)罎:酒罎、罎子。


  “壇”指土筑的高台;“罎”指坛子,还可写做“墰”“壜”“罈”。


  须


  (一)須:必須、須知、須臾;


  (二)鬚:鬍鬚、鬚眉、鬚鯨、鬚髮。


  “須”本来就有胡须的意思,如《史记·高祖本纪》“美須髯”,后用“鬚”来承担和胡须有关的义项。而在等待、必须、需要、须臾等意义上,均不可写做“鬚”。


  脏


  (一)臓:心臟、內臟;


  (二)髒:髒話、肮髒。


  钟


  (一)鐘:時鐘、鐘錶、鐘點;


  (二)鍾:鍾意、鍾情、鍾愛、姓。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姓氏的简化对应,如范、姜、种、岳、于等姓氏,是没有繁体字的。“苏”姓的繁体字是“蘇”,又要与“囌”(嚕囌)字相区别。“蘇”用作“蘇醒”义时,亦可写做“甦醒”,但不能反过来将“蘇東坡”写做“甦東坡”。“万”在复姓“万俟”(音mòqí)中,并无对应的繁体字,但作姓氏wàn时,它的繁体字是“萬”。


  附:《规范字与繁体字、


  异体字对照表》


  马的繁体字怎么写推荐文章2:书法中看”马”字进化史:从甲骨文到行书 变的不只“形”

  在古代以农耕为主的社会中,马跟牛一样多用于劳作,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高兴全马 甲骨文·商马 金文·西周《散氏盘》

  “马”在“六书”中属于象形字,马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描绘的是侧面马的形状,很容易认出来。身躯高大,抬着脑袋,颈上有鬃毛,马蹄子和马尾巴表现的极具到位,做出长鬃奋发之状。众人皆知,马的主要特点主要是马脸和鬃毛。在甲骨文和早期的金文中形体大致相似。至于到了战国时期,由于“礼崩乐坏”,各国形成“文字异形,言语异声”的局面。因此,在战国时有些地域的形状略有不同,但仍保留了马的两个最明显的特点。到了小篆,统一文字之后,马的字形更为规范,依然可以看到马的形状。经过文字的演进,到了楷书阶段基本失去了原来马的象形形态,尤其是简化字通行之后,更看不出马的象形意义了。在许慎《说文解字》中:“马,怒也;武也。像马头髦尾四足之形”。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