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十二帝顺口溜
大清十二帝顺口溜推荐文章1:明朝十六帝歌诀
作为一个入门级中国历史爱好者,各个王朝的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与历代皇帝的沿袭顺序紧密相关,总让人头疼,上次试着把大清皇帝的次序整理了一下, 并且编成了一个押韵的六句三字经句式便于记忆(详见前文《巧记清朝十二帝》)。近期利用厦门疫情和国庆节的闲功夫,把明朝的皇帝也给整理了一下,并且编成了一个类似七律的歌诀,便于记忆。这些其实我是为了自己好记忆,所以花了点心思,觉得这样记忆的效果不错,所以分享出来,希望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从明朝开始,一般一个皇帝都从一而终地使用一个年号(除非极其特殊的情况,这种情况明朝就有发生,下文详述),这种方式对于历史学习者,可谓是省心了不少。所以在中国史上,明清的皇帝与前朝有所差异,在称谓上一般不同于前朝多使用庙号、谥号来称谓,而是多以年号来称谓,这样也便于我们在读史时更好地把握年号与帝王的对应关系,因为一帝一年号相对于前朝一个帝王可能多次变更年号来说,记忆的简便程度就大大提高了。说到这一点,我们不得不给他们点个赞。下面就是我简要整理的明朝十六帝歌诀:
明十六帝歌诀
(注:因为英宗曾经复辟,有2个年号,所以总共有17个年号)
洪武建文永乐帝,
洪熙宣德正统继。
景泰代兄天顺辟,
成化万妃弘治一。
正德子荒乃传弟,
嘉靖隆庆再万历。
泰昌一月归天启,
崇祯独弟断了气。
稍稍作一下注释:
1.洪武建文永乐帝:这是明朝前三帝,在民间有较为广泛的知识基础,相对容易记。开国皇帝朱元璋年号洪武,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朱元璋四子朱棣发起“靖难之役”夺取皇位,年号永乐,迁都北京,因为朱棣对于明朝的建兴之功,也被成为“永乐大帝”。
2.洪熙宣德正统继:此三位皇帝均为嫡长子继承大位,非常有序平稳。朱棣长子朱高炽年号洪熙,其长子朱瞻基年号宣德,朱瞻基长子朱祁镇年号正统。
3.景泰代兄天顺辟:此一句是在明朝历史上非常特殊的一幕,正统帝(庙号“英宗”)因与瓦剌作战被俘,紧急情况下,其弟朱祁钰继位,年号景泰,但后瓦剌释放正统帝,正统帝回归后被圈禁,但后来发动“夺门之变”,复辟成功,复辟后年号天顺。因此朱祁镇有2个年号,即既是正统帝也是天顺帝,而在其复辟之后,景泰帝的地位也不复被承认,此句中的“代”既有代替兄长继位的意思,也指景泰的庙号为“代宗”,但此庙号正史并未予以认可。
4.成化万妃弘治一:朱见深为天顺帝长子,年号成化,此句“成化万妃”是指明朝历史上成化帝与万贵妃的传奇故事,成化帝迷恋比自己年龄大很多的万贵妃,被认为有一定的恋母情结;朱佑樘(读音如“撑”,不是如“棠”哦)则是成化帝的三子,年号弘治,这里的“弘治一”也是指弘治帝后宫的奇特故事,就是弘治帝是明朝只有一位后妃的皇帝,这是帝王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5.正德子荒乃传弟:弘治皇帝长子朱厚照继位,年号正德,这是明朝历史上以荒淫著名的皇帝,这里的“子荒”一方面是指这小子是荒淫著称,同时,也指他最后子嗣荒芜竟无人可继位,只好把皇位传给了弟弟朱厚熜,这是明朝历史上第一次兄终弟及。
6.嘉靖隆庆再万历:因为正德帝无子而意外得继皇位的朱厚熜,年号嘉靖,嘉靖在位时间很长,又以性格乖僻和热爱方术闻名,从他开始,皇位继承又进入了稳定;他的三子朱载垕(读如“后”)年号隆庆,历史上明朝与蒙古的隆庆议和就发生在这个阶段;隆庆帝三子朱翊钧继位,年号万历,就是那位以长期不上朝闻名的皇帝,但万历在位时间明朝第一。
7.泰昌一月归天启:万历帝长子朱常洛纪委,年号泰昌,但他是个极其短命的皇帝,在位一个月就驾崩了,他的长子朱由校继位,年号天启。此句“归天启”一方面指朱常洛因为红丸案短短一个月就归天了,同时继位者年号为天启,也指皇位归了天启帝。天启帝朱由校以木匠皇帝著称,据说木匠活干得比当皇帝专业得多。
8.崇祯独弟断了气:这句是指天启皇帝驾崩后,明朝的继位人竟然又一次出现了危机。天启帝的几个儿子都早夭,无人可继承皇位,兄弟之中也仅有朱由检尚在,因此,朱由检成了不二人选,因为没有其他符合礼法的继承人可以选择了。因而,朱由检成为了可以继承皇位的独苗弟弟,故此句中称“独弟”,朱由检继位后年号崇祯,这是明朝皇位继承的第二次兄终弟及,大明朝至此也气数已尽。“断了气”既指因为李自成农民起义,崇祯帝自缢于煤山,让自己断了气,也宣告了大明朝至此断了气。
另外说明一下,大明终结以后,还有一个史称“南明”的明朝宗室王朝,断断续续延续了一二十年,终因不能顺应时代潮流以及内部团结不足,最终被大清赶尽杀绝。对于南明小朝廷,这里就没有加以计算和讨论了。
大清十二帝顺口溜推荐文章2:大清十二帝、哪个更好记?
大清朝十二帝顺口溜广为熟知的有两个版本,你认为哪个更好记?
版本1:
努尔哈赤皇顺康,
雍乾嘉道咸同光,
末代宣统最悲伤。
版本2:
天天顺、康雍乾,
嘉道咸、同光宣。
努尔哈赤-天命(1616-1626)
皇太极-天聪(1636-1643)
福临-顺治(1644-1661)
玄烨-康熙(1662-1722)
胤禛-雍正(1723-1735)
弘历-乾隆(1736-1795)
颙琰-嘉庆(1796-1820)
旻宁-道光(1820-1850)
奕詝-咸丰(1851-1861)
载淳-同治(1861-1874)
载湉-光绪(1875-1908)
溥仪-宣统(1909-1911)
大清十二帝顺口溜推荐文章3:神奇的两宋,神奇的宋十八帝(附原创“宋十八帝记忆歌诀”)
宋朝是个神奇的朝代,繁荣与积弱并存,文治与武功偏颇,连各个皇帝的庙号也与历朝大为相异,哲、徽、钦、宁、理、度等庙号用字前朝后代都较少出现。亡于外族,竟然能以半壁江山又绵延100多年。
以靖康之耻为分界线,大宋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两宋重文抑武,社会开放繁荣,但国防总体虚弱疲软。比较北宋、南宋这两个时期,会发现两宋有颇多神奇之处,甚至充满了天道轮回的命定玄机。我发现,主要有以下六大神奇之处:
一、北宋和南宋分别各有九个皇帝,平分宋十八帝。宋朝国祚合计319年,其中北宋167年、南宋152年,也基本上平分秋色。
二、北宋和南宋都亡于外族入侵。北宋亡于金人,南宋亡于蒙古人。两宋对于强大的外族,都是走“不断议和续命,直至最终被灭”的总体路线。
三、立国之时和亡国之际都出现“兄终弟及”的皇统继承方式。中原王朝长期以来,皇统继承一般都是以“父死子继”作为主要形式,“兄终弟及”一般是作为特殊情形下的补充。宋朝皇帝世系延续总体平稳,但开国之初和两次亡国前夕都出现了“兄终弟及”的皇统继承现象。北宋开国之初,出现了“斧声烛影”的千古疑案,也由此引发了皇位的首次“兄终弟及”,北宋将亡前夕,哲宗无嗣,皇位不得不再次“兄终弟及”到徽宗手中,这位文艺界大咖在国势颓危之际,紧急传帝位给自己的儿子,并迅速就迎来了亡国。到南宋将亡时,末三帝也都是兄弟关系,皇位传来传去也没有摆脱亡国的命运。
四、两宋亡国时都出现了皇帝被俘的现象。北宋被金人攻灭,徽钦二帝被俘虏并被押解到金国,徽钦二帝受尽凌辱,最终客死异乡;南宋被蒙古人攻灭,恭帝也被俘虏并被押解到元大都,后被迫在西藏出家,法号“合尊”,最终因为文字狱被元英帝赐死。
五、宋朝皇位多次出现主动“禅位”。我国古代历史上,“禅位”的做法也常有,但大多是在改朝换代之时为了体现“君权神授”的政治把戏,“禅位”也往往是前一位君王不得不接受的选择。在同一个朝代内,也偶见老皇帝没有崩逝就传位储君的情况,但非常少见(比如唐朝也出现过两次老皇帝被迫当太上皇、从而禅位的现象),且这种少见现象也常常带有宫廷政变的色彩。而宋朝在朝代内就出现过多次主动的禅位:北宋徽宗在金人南下时紧急禅位于钦宗,南宋高宗还在盛年主动把皇位禅位于孝宗,孝宗因守孝又禅位于光宗,光宗又因病禅位于宁宗。因为,多有禅位的缘故,两宋的“太上皇”也相对较多。
六、两宋的第二位皇帝都发生了皇位世系的转移,并且通过转移实现了“拨乱反正”。太祖系在北宋被夺走、在南宋又回归。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大宋,皇位本应在他的世系中继承。然而由于“斧声烛影”也罢,由于“金匮之盟”也罢,第一次皇位继承就是兄终弟及,太宗赵光义继承了太祖赵匡胤的皇位,因而从北宋的第二位皇帝起,皇位就一直在太宗系的一脉之中传承。到了高宗建立南宋,因为高宗没有亲生子嗣可以继承皇位,从南宋的第二位皇帝孝宗算起,皇位又回到了太祖系一脉之中,直至南宋灭亡。说来,这也真是天道轮回啊。
为了帮助记忆两宋十八帝,按照宋朝皇帝一般多使用庙号称呼的方法,自创了以下五言绝句的打油诗来帮助记忆:
【宋十八帝歌诀】
祖宗真仁英,
神哲又徽钦。
高孝光宁理,
度与恭端昺。
注释:
1.祖宗真仁英。北宋前五位君主,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真宗赵恒、仁宗赵祯、英宗赵曙,此时北宋尚处于较为繁荣鼎盛的时期。
2.神哲又徽钦。神宗赵顼(念如需),熙宁变法也就是王安石变法就发生在他在位期间;哲宗赵煦,元祐党事件发生在他在位期间;这里的“又”作为过渡字,也是一个信号字,表示前一个皇帝和后一个皇帝是兄弟之间的皇位传承,而非代际传承;徽宗赵佶,就是那位被附会为“李煜转世”的诗书画全才大家;钦宗赵桓,在国家危难之时被爹给坑了,被迫接下了“烫手山芋”——皇位,结果很快与他的太上皇一起踏上了异乡旅程,一去不返。
以上1、2句就是北宋9帝。3、4两句则是记忆南宋9帝。
3.高孝光宁理。高宗赵构,北宋灭亡,康王赵构作为赵桓幸免于难的兄弟,继承了大统,建立了南宋,建国之初历经流离,最终终于在临安(杭州)落稳脚跟,相传颠沛流离的生活也导致他在太子夭亡后再没有生出子嗣,而太宗一脉,除了他自身以外,在靖康之乱中已经大多断绝,只好从太祖一脉中选择继承人;孝宗赵眘(读如甚),以对高宗至孝闻名,在位期间平反了岳飞冤案,后退位传与光宗;光宗赵惇是孝宗三子,南宋前几任皇帝普遍高寿,还是因为孝宗去当了太上皇,赵惇才得以以43岁“高龄”继承皇位,光宗怕老婆甚至因此得了心理疾病,最后因病被迫禅位于宁宗;宁宗赵扩,宁宗曾北伐金国,但失败了,签订“嘉定和议”;理宗赵昀(读如云),是宁宗的远房堂侄,赵德昭十世孙,宁宗驾崩后被史弥远拥立为新帝,在位期间联蒙灭金,后期蒙宋战争爆发,力图恢复故土的“端平入洛”行动也发生在他统治时期,但最终以失败且大大折损了南宋的国力告终。
4.度与恭端昺。度宗赵禥(读如其)是理宗的侄儿,因为理宗无子而继承皇位,在位期间继续重用贾似道,甚至对贾似道惧怕依赖,荒淫无度,他统治期间,蒙古大举攻宋,国势岌岌可危,最终因酒色过度而死;这句当中的“与”既是指度宗把风雨飘摇的南宋过渡给了后人,也是一个间隔字,后面的三位皇帝就是宋末三帝,宋末三帝都是兄弟关系。恭帝赵?(读如显),“恭”是谥号,南宋被蒙元攻灭后,5岁的恭帝被俘退位,因而没有庙号,后来在吐蕃为僧;端宗赵昰(读如是)是恭帝的兄长,恭帝被俘后被流亡政权拥立为帝,后在逃亡中病亡,年仅9岁,庙号端宗;端宗病亡后,弟弟赵昺(读如丙)接手了流亡政权的帝位,史称宋末帝、宋帝昺、宋少帝,随着崖山兵败,7岁的赵昺被陆秀夫背着跳海自杀身亡,赵昺也没有庙号、谥号,历史上也有称为“怀宗”的,但并非正式的庙号,这里为了歌诀的押韵考虑,直接用“昺”字来代表他。宋末三帝“恭端昺”都是孩子皇帝,被俘或者死亡时都不足10岁,除了恭帝后来当了喇嘛僧人,活到54岁,其他都是少年即亡。因而南宋虽然同北宋一样有9位皇帝,但三位末帝都是含金量极低的皇帝了。
明朝十六帝歌诀 巧记清朝十二帝
大清十二帝顺口溜推荐文章4:清朝皇帝排名先后顺序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前后一共有12位皇帝。本次就给大家带来清朝皇帝排名先后顺序,这里面包含了这些皇帝的名字,在位时间,关系,年号等,并且还有几句十分好记忆的顺口溜。
1、清太祖 努尔哈赤 在位时间:1616年—1626年(在位10年)年号:天命
2、清太宗 皇太极 在位时间:1636年—1643年(称帝8年)年号:崇德 人物关系:努尔哈赤第八子
3、清世祖 福临 在位时间:1644年—1661年(在位18年)年号:顺治 人物关系:皇太极第九子
4、清圣祖 玄烨(yè)在位时间:1661年—1722年(在位61年)年号:康熙 人物关系:顺治帝第三子
5、清世宗 胤禛(yìn zhēn)在位时间:1722年—1735年(在位13年)年号:雍正 人物关系:康熙帝第四子
6、清高宗 弘历 在位时间:1735年—1795年(在位60年,实际执政63年)年号:乾隆 人物关系:雍正帝第四子
7、清仁宗 颙琰(yóng yǎn)在位时间:1796年—1820年(在位25年)年号:嘉庆 人物关系:乾隆帝第十五子
8、清宣宗 旻宁(mín nín)在位时间:1820年—1850年(在位30年)年号:道光 人物关系:嘉庆帝第二子
9、清文宗 奕詝(yì zhǔ)在位时间:1850年—1861年(在位11年)年号:咸丰 人物关系:道光帝第四子
10、清穆宗 载淳(zai chun)在位时间:1861年—1874年(在位13年)年号:同治 人物关系:咸丰帝长子
11、清德宗 载湉(zǎi tián)在位时间:1874年—1908年(在位34年)年号:光绪 人物关系:道光帝第七子奕譞(yì xuān)第二子
12、溥仪 在位时间:1908年—1912年(在位3年,1917年、1934—1945年复辟)年号:宣统 人物关系:奕譞(yì xuān)第五子载沣长子
这里面需要提到的是多尔衮是被死后追尊为皇帝的,追尊庙号是成宗,他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努尔哈赤也是追尊的,因为建立清朝的是皇太极。皇太极除了皇帝在位时间外还有后金大汗在位时间,这个时间是1626年—1636年(称汗10年)年号是天聪。
清朝皇帝排名先后顺序顺口溜
努尔哈赤皇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大清一共十二帝,末代宣统最悲伤。
大清十二帝顺口溜推荐文章5:明朝清朝皇帝记忆顺口溜(原创不易)
明清的皇帝一般以年号称呼,如称乾隆皇帝,而不是称庙号清高宗或名字爱新觉罗·弘历;还有称嘉靖、万历皇帝,而不是朱厚熜或者明世宗。(例外是第一任及有特殊业绩的皇帝才享有被记住名字的殊荣,比如明太祖朱元璋)
上学时老师教过清朝皇帝顺序口诀:
顺康雍乾嘉;
道咸同光宣。
加上入关前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一共12帝(国祚267年)。仿照这个,明朝(国祚276年)16帝17朝可如下记忆:
洪建永洪宣,
正景天成弘,
正嘉隆万泰,
天启崇祯完。
口诀中,有2洪1弘(洪武、洪熙、弘治),2个正(正统、正德),2个天(天顺、天启),另外景泰、宣德因景泰蓝、宣德炉闻名而易于记忆。永乐、嘉靖、万历及崇祯都是耳熟能详的皇帝,成化和弘治则是中国瓷器的巅峰时期。
(?年号?对应?的?皇帝?: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建文?-明惠帝朱允炆、永乐-?明成祖朱棣、洪熙-?明仁宗朱高炽、宣?德?-明宣宗朱瞻基、正统和?天顺??-明英宗朱祁镇、景泰-?明代宗朱祁钰、成化?-明宪宗朱见深、弘治?-明孝宗朱佑樘、正德?明武宗朱厚照、嘉靖-?明世宗朱厚熜、隆?庆?-明穆宗朱载垕、万历?-明神宗朱翊钧、泰昌?-明光宗朱常洛、天启-?明熹宗朱由校、崇祯?-明思宗朱由检)?
大清十二帝顺口溜推荐搜索词:
1.大清十二帝顺口溜全集
2.大清十二帝顺口溜视频
3.大清十二帝顺口溜及介绍
本文标题:大清十二帝顺口溜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