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如许是什么意思
清如许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2:让人眼前一亮的成语 写作文超好用哦
1.琉璃世界
诗人黄升在《酹江月·夜凉》中说“冰雪襟怀,琉璃世界,夜气清如许。”意思是:用冰雪一般的胸怀,去看五色琉璃世界,会觉得夜色如此清凉。写作文时,可以略作改编,提炼出优美标题“以冰雪襟怀,看琉璃世界”。此外,还可以提炼出高级词语“琉璃世界”。写作文时,不妨用“琉璃世界”取代“多彩世界”“五色世界”等词语。
2.皑皑雪山
皑皑:冰雪洁白的样子。皑皑雪山的意思是:洁白的雪山。写作文时,这个词写景很好用,比如,可以像便签君这么用:茫茫林海,皑皑雪山,这里的风景壮阔优美,令人震撼。
3.俯仰生姿
高矮错落有致,无论俯视还是仰视都会形成美好的姿态。写作文时,可以用来描写树木、景观,可以这么用:这片公园种了很多树,大树小树夹杂在一起,参差错落,俯仰生姿。
4.胼手胝足
手脚久受摩擦生了茧子,形容辛勤劳动。写作文时,可以这么用:立下愚公移山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近一百年来,一代代中国人胼手胝足,砥砺奋斗,用自己的汗水,浇灌了脚下这片土地,更用自己的辛勤,改变了祖国贫穷落后的面貌。
5.大道如砥
出自《诗经》的“周道如砥,其直如矢。”砥,是磨刀石的意思。大道如砥,指道路像磨刀石一般平坦,一般与“行者无疆”连用。比如,写作文可以像便签君这么用:大道如砥,行者无疆。近一百年来,中国人民翻越了千山万水,至今还在跋山涉水。
【备注】更多素材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作文便签
6.惊涛骇浪
原指让人惊骇的巨浪,后来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写作文时,可以这么用:沧桑百年,惊天巨变。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
7.大风泱泱
也写作“泱泱大风”,指气魄宏大的大国风度,一般与“大潮滂滂”连用,写作“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比如,写作文时,可以像《中华世纪坛序》这么用: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8.寸心如丹
出自陆游的“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意思是双鬓早己雪白,而耿耿丹心,老而弥坚,至死不变。后来,我们用“寸心如丹”表示一片丹心,永不变色。可以这么用: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35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每年进山“务农”超过200天。终其一生,他用科技把荒山秃岭抛进历史,把绿水青山留给未来。赤子其人,寸心如丹。
9.历久弥坚
时间越久,内心越坚定,一般指内心的信仰如磐石,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改变。写作文时,可以这么用: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还可以这么用:如果能在心中种下信仰的种子,种子会发芽,长大,最终变成大树,不惧风雨,历久弥坚。
10.亘古未有
从古到今都不曾有过,一般指从来没有发生过或出现过的事情。写作文时,可以便签君这么用:百年历史波澜壮阔,百年征程鼓舞人心。近一百年来,中国人民跋山涉水,艰苦奋斗,书写了感天动地的脱贫史诗,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壮举
清如许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3:每日古诗精讲:《观书有感》(三年级上册),建议收藏!
《观书有感》是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一首哲理诗。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关于这首诗的详细讲解。
这首诗通过描绘池塘里的水因雨水充足而溢出,河水流入大海的景象,表达了一个深奥的哲理:知识就像大海一样广阔无垠,需要不断积累和探索才能够不断增长。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已知的范围内,不去探索新的知识,就像井底之蛙一样,无法看到广阔的世界和无限的可能。
诗的前两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通过描绘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镜子一样清澈明亮,天光云影在水面上共舞的场景,表达了知识的重要性以及不断学习的必要性。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才能够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了解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诗的后两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则更进一步阐述了不断学习和探索的重要性。这里“活水源”比喻不断涌现的新知识和无穷无尽的学习资源。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才能够保证自己的知识“清如许”,即清晰明了、准确无误。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深奥的哲理,即知识就像广阔的大海一样,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才能够不断增长。而不断涌现的新知识和学习资源则是保持知识清晰明了、准确无误的关键。这首诗不仅在文化艺术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观书有感》是南宋时期的学者朱熹所作的一首诗歌,其艺术特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形象生动: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自然形象与哲理思考相结合,使读者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其中的思想。
2. 简洁明快:诗歌语言简洁明了,不追求华丽的修辞,而是力求用最朴素的语言传达深刻的道理。这种写作风格使得诗歌易于记忆和传颂。
3. 意境深远: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世界的深刻思考,意境深远,引人入胜。
4. 音律和谐:诗歌音律优美,朗朗上口,具有一定的音乐性。
《观书有感》是南宋学者朱熹的一首哲理诗,通过对读书过程中灵感的突然产生和意象的逐渐清晰过程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
诗的开头两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描述了诗人在一个宁静的池塘边读书时的情景。清澈的池塘水面就像一面明亮的镜子,映照着天空中的云彩和阳光,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丽和神秘。
接下来的两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则表达了诗人对知识和智慧的深刻理解和追求。诗人问池塘为什么如此清澈,答案是因为源头有活水不断注入。诗人用这个比喻来表达,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才能不断地更新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保持思想的活力和创造力。
整首诗以清新、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同时也传递了一种深刻的哲理思想。通过对读书过程中灵感的突然产生和意象的逐渐清晰过程的描述,这首诗启示人们要不断地学习和思考,保持思想的活力和创造力,才能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常用来比喻学术和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和进化,才能保持其清澈和活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的意思是“为什么这水这样清澈呢?”,这是对源头的询问。这个问题是针对水的清澈程度提出的,表明对水的质地非常关注。
“为有源头活水来”则回答了这个问题,指出了水之所以清澈的原因是因为有源头的活水注入。这里的“活水”指的是不断流动的水源,它保持了水的干净和新鲜。
所以,整句话的核心意思是,水需要有源头的活水来保持其清澈,同样的,学术和知识也需要有不断更新的源头来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才能持续发展和进步。
“问渠那得清如许?这句诗给了我们如下启示:
首先,它指出了知识的重要性。如果我们想要拥有清如许的知识,就必须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和经验,这是保持知识鲜活的关键。
其次,它强调了持续学习和进步的必要性。如同半亩方塘需要新鲜的活水注入才能保持清澈,我们也需要不断学习、探索和实践来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和个人成长。
最后,这句诗还传达了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无论面对什么挑战,我们都应该保持乐观和进取的心态,相信只要不断努力,总会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我们的生命之池,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清如许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4:泛舟长沙渚,振策湘山岑
长沙湘江风光带上有一座高大的牌楼,上面刻着“文津”二字,“津”就是渡口,“天津”就是“天子渡口”的意思,我们湖南有个“津市”,也就是渡口边的集市。隔着宽阔的湘江,在西岸的潇湘大道上相对应的也有一座威武的牌楼,匾额上刻着“书院”二字。这遥相呼应的两座牌楼就是长沙著名的历史文化胜地“朱张渡”。
湘江隔岸相对的“文津”与“书院”牌楼。
南宋时期朱熹专程来长沙与持城南书院和岳麓书院的张栻举行“朱张会讲”。张栻住在河东的城南书院,朱熹住在河西的岳麓书院。那时候湘江上没有桥梁,只能乘坐渡船,他们以舟代马相互拜访,“朱张渡”就是当时的两岸渡口。“文津”牌楼南侧有朱熹与张栻交流讨论的雕塑,记录了湖南文化史上一个重要事件。
朱熹与张栻雕塑。
朱熹(1130-1200),江西婺源人,宋朝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我还喜欢朱熹的几首诗,像“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曾怀疑这些鲜活生动的诗句究竟是不是这位一本正经的老夫子写的。
后来才知道朱熹老夫子竟然两次到过长沙,继辛弃疾之后担任过潭州(长沙)知州兼湖南安抚使,在任期间扩建岳麓书院,使其成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想不到这位老夫子曾经当过我们家乡的“父母官”,还为湖湘学派的形成和在全国扩大影响起过不小的作用。
朱熹雕塑。
张栻(1133-1180)比朱熹小3岁,名气小得多。不过张栻出身名门,他的父亲张浚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相,是岳飞、韩世忠的上司。张浚积极主战抗金,但受到主和派的排挤,几次抗金失败后被贬到我们湖南最偏僻、产异蛇的永州闲居,到长沙住过五年,死后按其遗嘱葬于长沙的宁乡县官山村。
南轩先生张栻雕塑。
张栻生在四川的阆中县,但从小跟着父亲来到江南,在永州和长沙的时间最长,死后又随父亲张浚葬在宁乡,所以他可以算是半个长沙人。张栻的第30代后人就是祖孙四代保护长沙市河西野猫坡抗日伤病员墓地的热心志愿者张景。
公元1161年张栻在长沙南门外妙高峰自家邸宅建城南书院,收徒讲学。1166年湖南安抚使兼潭州知州刘珙请张栻主教岳麓书院,张栻就这样成为湖南两所千年学府的掌门人,也被称为“湖湘文化的奠基人”。张栻虽然读的是艰深晦涩的古书,但讲的是通俗易懂的白话。
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正式创立。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岳麓书院山长周式,御笔赐书“嶽麓书院”四字门额,一直挂到现在。宋真宗提倡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是他《励学篇 劝学诗》里的句子。在他的鼓励和周式执掌下,岳麓书院有很大发展,成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岳麓书院的门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意思是湖南人才众多,学院尤为兴盛。朱熹为书院题写“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成为校训,现在还嵌在墙上。
岳麓山下的岳麓书院。
随后岳麓书院历经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29年(公元1903年)与湖南省城大学堂合并。民国15年(公元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学,就书院基址扩建至今。湖南大学现在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妥妥的“985”“211”。 岳麓书院凭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了一代代栋梁之才。仅以近代中国为例,即先后涌现了以陶澍、魏源、贺长龄等为代表的经世改革派,以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等为代表的洋务运动领导者,以谭嗣同、唐才常、熊希龄等为代表的维新变法志士,以黄兴、蔡锷、陈天华等为代表的民主革命者,以杨昌济、范源濂等为代表的教育家以及大批科学家。
岳麓书院崇道祠中的朱熹与张栻会讲雕像。
城南书院由张栻创建于1161年,比岳麓书院晚100多年。1167年朱熹来长沙与张栻会讲,也就是进行学术交流讨论后,名声远扬,成为另一所著名学院,到清朝道光年间,招生规模与岳麓书院相等。贺熙龄、何绍基、郭嵩焘、王先谦等先后担任山长或主讲,著名学子有左宗棠、胡林翼、罗泽南、瞿鸿禨、张百熙、黄兴、陈天华、杨毓麟等。辛亥革命以后更名为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著名教师有杨昌济、徐特立、谢觉哉、田汉等,培养出了毛泽东、何叔衡、蔡和森、郭亮、任弼时等革命家。第一师范在1966年按原貌重建,我参加过重建的义务劳动。两所学院成就了许许多多志向高远、才华卓著的师资和求学者,才使得它们千古常新,一直焕发强烈的文化吸引力和思想创造力。
城南书院。
“朱张会讲”讨论了什么问题?大约是“知”和“行”的关系,这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朱熹和张栻讨论了几个月又延续了好几年,有时候还争得面红耳赤也没结果。后来明朝的哲学家王明阳提出“知行合一”,毛泽东在《实践论》里提出“理论联系实际”,这比朱熹和张栻高明多了。而在“朱张会讲”之后810年的1978年,邓小平推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掀起了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大潮,神州大地从此加快步伐迈进万紫千红的春天。这正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超旧人”。
【编辑说明】
长沙于1982年2月被公布为中国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至今为止,国务院公布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共有134座。名城必有名雕。每个城市都有其标志性的雕塑,它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人文历史和艺术造诣,给到访者留下深刻印象。与文字、照片、绘画相比,立体造型的雕塑具有更强烈和鲜明的艺术感染力,“长沙街头历史文化名人雕塑”系列将以连载的形式带领读者领略长沙系列雕塑。
清如许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5:5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注释+译文,可打印(期中复习必备)
部编版五年级(上)
1蝉
【唐】虞世南
垂纟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响亮的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注释
垂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清露:纯净的露水。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鸣声。
疏:开阔、稀疏。
藉:凭借。
2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乞巧
宝宝巴士 - 奇妙唱古诗
译文
七夕佳节,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妇女望着秋月穿针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注释
乞巧节: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旧时风俗,妇女们于这一天牛郎织女相会之夜穿针,向织女学巧,谓乞巧。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几万条:比喻多。
3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宝宝巴士 - 奇妙唱古诗
译文
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悲哀没有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注释
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但:只是。
悲:悲伤
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4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临安邸·林升-小学75首必背古诗
少年头条 - 小学75首必背古诗
译文
韵译
西湖四周青山绵延楼阁望不见头,湖面游船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温暖馥郁的香风把人吹得醉醺醺的,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散译
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楼台重重,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止?
淫靡的香风陶醉了享乐的贵人们,简直是把偏安的杭州当作昔日的汴京!
注释
临安:现在浙江杭州市,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邸(dǐ):旅店。
西湖:杭州的著名风景区。几时休:什么时候休止。
熏(xūn):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
直:简直。汴州:即汴京,今河南开封市。
5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己亥杂诗
宝宝巴士 - 奇妙唱古诗
译文
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注释
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恃(shì):依靠。
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喑(yīn),沉默,不说话。
天公:造物主。抖擞:振作,奋发。
降:降生,降临。
6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
婷婷姐姐 - 婷婷唱古文
译文
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连。
注释
暝(míng):日落,天色将晚。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新:刚刚。
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
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涤衣物。
随意:任凭。春芳:春天的花草。歇:消散,消失。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留:居。
7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张继-小学75首必背古诗
少年头条 - 小学75首必背古诗
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注释
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
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
8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
儿童故事 - 最美宋词
译文
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声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而相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注释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9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张志和-小学75首必背古诗
少年头条 - 小学75首必背古诗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
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注释
渔歌子: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分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双调,五十字,仄韵。《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真卿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西塞山:浙江湖州。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鳜(guì)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箬(ruò)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蓑(suō)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不须:不一定要。
10 观书有感(其一)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其一
宝宝巴士 - 6岁 奇妙古诗词
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注释
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朱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
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镜子;也有学者认为镜子。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天光”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徘徊:来回移动。
为:因为。
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
那得:怎么会。
那:怎么的意思。
清如许:这样清澈。
如:如此,这样。
清:清澈。
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11观书有感(其二)
【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译文
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注释
艨艟: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
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
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
中流:河流的中心。
清如许是什么意思推荐搜索词:
1.问渠那得清如许是什么意思
2.清如许是什么意思?
3.清如许是什么意思网络语
本文标题:清如许是什么意思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