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救世主作者
遥远的救世主推荐文章1:作品大名鼎鼎,真人从未谋面,说说《天道》豆豆
说说作家豆豆,一个只闻其名,不闻其形的神秘女人
互联网时代的人出名都是司空见惯的事了,但是作为一个名人,却又能做到隐性埋名断不可以用低调去理解吧!
豆豆,作为一位作家,在成功的出版了三部作品之后,竟然还是销声匿迹,这不得不给她的作品又蒙上神秘的面纱。
书中的许多情节和短句一直刻画在头脑中,时不时的还会从嘴边溜达出来,丁元英好像成为一个虚拟的朋友,影响着这个社会,介入着生活。
写书的时候,估计不一定能预见到今天这样的情形,或者说也可能是自己设定的一种生活中的剧情。
记得最早接触和吸引我的是电视剧《天道》,然后又找来了的原著《遥远的救世主》,再去读了《背叛》和《天幕红尘》。
好的书、好的是有一种跨越时间的魅力,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渗透,一般的喜欢哪一种角色就会靠近哪一个人的性格,并不是刻意的模仿,模仿只是形似,而从心底里的喜欢是喜欢、期盼和知己的恍然开朗的邂逅。
不论多好的艺术作品也会在时间的长河中淡忘和模糊,但是时间也会是沉淀和磨砺的过程,除了头脑中回忆的重温,同一作品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又会有不同的感悟。
多年以前,《天道》的光盘借给朋友没有还回来,豆豆的几本书倒是时常翻出来去读,之前的《背叛》看过后,留下的印记不深,只有《遥远的救世主》一直在记忆里愈加清晰。
看过《天道》以后,代入性的把丁元英的影像就定格成了王志文,芮小丹也就成左小青的形象,这种影视作品的优势就是能有一个具体化的真实但限定了人的相像空间,读书的优势是在字里行间中会让思绪飞舞,就如同一百个人的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样。
豆豆的书面语言精炼清晰,交待情节缜密,衔接顺畅。
书中的角色都刻画的真实又极具艺术的赏读性,书以芮小丹和肖亚文法兰克福相见拉开序幕,自然平淡。和电视剧的开场不同,那是紧张、触动和摄人心魄的惋惜。
电视剧和书都没有过热炒,甚至,电视剧还很难在电视台播放,这种不愠不火的走势倒也踏实稳健。
肖亚文和芮小丹都是知识型的智慧女性,肖亚文干练聪明,能力出众。芮小丹朴实知性、正直温情。
书中的另一位女性欧阳雪,担当大度,有商人的敏锐而脱离了商场的世俗。
豆豆把文中的女性塑造的极致知性又真实,犹如邻家的姐妹让人心生赞誉的情愫。
丁元英是一个所谓的“极品混混”,这个混混倒不是真正的混混,有一种对世俗有居高临下包容胸怀,又有看透世事又不与为伍的清醒,丁元英在打造一种没有模式化的高度,那是不被世俗理解和接受,不被主流肯定和褒扬的另类,是他是有思想有深度的现实合体,是能够刀口舔血、商海兴浪的“弄潮人”。
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不只是故事的情节,影响更深的是那些富有哲理的句子,那些句子让人深思:越是头脑简单的人越是需要点缀和填充,“而头脑复杂的人则对简洁有着特殊的心里需求”。这近乎格言的朴实句子,难不成是一种精神的缩影吗!
在丁元英和冯世杰就小提琴曲《流浪者之歌》的讨论中,抛开并无心机设定的冯世杰故意激怒丁元英的过份不谈,单就对《流浪者之歌》的评价来说不得不称为经典。
“同一首《流浪者之歌》的曲子,以穆特与弗雷德里曼的小提琴相比较,穆特诠释的悲凉、悲悲伤、悲戚,弗雷德里曼诠释的是悲愤、悲壮、悲怆,不一样,穆特多了点宫廷怨妇的哀怨,少了点吉普赛人流浪不屈的精神,海飞兹是伟大的小提琴家,但是,单就《流浪者之歌》这首曲子,他的诠释也不一定是最高境界,也许他太在乎技艺精湛了,反而染了一丝匠气,淡了一丝虔诚。以他们三人,各自演奏的《流浪者之歌》相比较,我觉得穆特是心到手没到,海飞兹手到心没到,只有弗雷德里曼是手到心到”。
这一段话有点长,想着精简一点,竟然那一句都不能舍掉。
姑且不论音乐的短长,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况且还有个人的视角,我觉得单就评论的艺术性而言,从文化和文字方面考虑,无疑是令人叹服的。
丁元英酒桌上的自嘲,让几位自觉优越的文化中人无地自容,一般的能够自嘲的人不仅需要勇气,更是智慧和学识渊博所能承载。
自 嘲
本是后山人,
偶做前堂客。
醉舞经阁半卷书,
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
海斗量福祸。
论到囊中羞涩时,
怒指乾坤错。
说到诗,另一处的诗更是涵盖了文化和说禅的意境:
悟
悟道休言天命,
修行勿取真经。
一悲一喜一枯荣,
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净,
红尘不染性空。
幽幽古刹千年钟,
都是痴人说梦。
以上诗句是丁元英社会和现实版无解和无奈,含有抱怨和疑问。
下文经智玄大师的几字改动,不得不惊叹大师的精妙禅境。
悟道方知天命
修行务取真经
一生一灭一枯荣
皆有因缘注定
在接触《遥远的救世主》中,无论是读书还是思考都会一发而不可收。
《遥远的救世主》是以送给芮小丹一个生日礼物的承诺,以脱贫济困为主线,引发的文化和世俗的碰撞,以狼嘴里夺肉,合法合情的挑战规则,以让穷人扒着井沿看一眼又重回原有的生活轨迹而结束。
情节中的芮小丹执行任务途中的意外离世令人扼腕叹息,如丁元英所说,世上失去了一位有可能会卓有成就的女作家。
近日,又一次翻开了豆豆的《背叛》,和以前阅读不同的是,对于《背叛》有一种隐约的感觉,感觉夏英杰犹如豆豆的影子,在作品中的财务数据十分严谨,书中有一段话说:“这个世界,只有两种人才去真正研究法律,一种是制定法律的人,一种是利用法律的人,两者的动机虽然不同,但关注的焦点却相同,即法律的盲点”。
豆豆的作品总是在另一个视角精准的解答了我们忽视的许多疑虑。
有限的资料显示,豆豆是一位1970年出生,高中文化。一位老师曾说过:真正的作家并不一定都是语言专业,许多于丰富的生活之中的感悟。
按照作品中女主角的行事风格,豆豆鲜为人知的资料不是低调,更像是一种设定,我们去细细体味文学作品的深刻内涵吧,不再去探知和打扰的生活,也许就是一种最好的尊重。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遥远的救世主推荐文章2:世上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己救自己—豆豆长篇小说《遥远的救世主》
世上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己救自己
——解读豆豆长篇小说《遥远的救世主》
《遥远的救世主》是女作家豆豆2005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豆豆1970年出生,高中文化程度,是一个低调而神秘的。从1996年至今,只出版过三部长篇小说,分别是2000年出版的《背叛》、2005年出版的《遥远的救世主》和2013年出版的《天幕红尘》。前两部都改编成了电视剧,由国内一线演员担纲主演,播出后大受欢迎。
虽然有两部大红大紫的作品,但豆豆一直是一位低调的。除了接受过2000年《啄木鸟》杂志对她的唯一一次访谈,基本找不到她的公开资料。
据豆豆坦承,她17岁时认识了李红英,这个人在豆豆的写作生涯中举重若轻;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称之为豆豆的人生导师。李红英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人格、品德和思维方式都对豆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990年,李红英到欧洲定居,此后不断给豆豆寄来大量的参考资料,而且每次回国都会给她讲述一些异国度的陌生生活。
说完了,我们来看这部小说。小说主要情节以女主人公芮小丹在爱情的名义下,向恋人丁元英讨要一份礼物为线索,通过所涉各色人物思想的激烈碰撞,有哲学之思,有文化之辩,有道德之争,有宗教之论,有冲突也有融合,其核心问题可归结于“文化”二字。
这部小说出版之后,很快被改编成了电视连续剧《天道》,于《2006年在电视台播出。该电视剧播出之后豆瓣评分高达9.1,被称为“国产神剧。”大家众口一词说这个作品反映出来某种生活以及人生的真实。何为天道呢?其实大抵也就是人生,千千万万个人生,就像当初有人说,何为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那么这部剧所谓的天道大约也就是人生之道。
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解读一下这部作品。这篇小说大约46万字,我们从三个方面来阅读该小说。
一、天国在哪里?
这一部分讲到文化属性和救世主的含义。看过小说的人一定对其中一个老被丁元英拿出来说的词——“文化属性”——印象深刻。我们就先从这个文化属性讲起吧。
我们中国人都熟知的一句俗话是,“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句话在古小说中经常出现。一般江湖卖艺的开场就是这两句话,意思是,在家靠父母抚养,出门靠朋友帮助。拿到现在,信耶稣就靠上帝救赎,信佛教就靠佛祖保佑……靠谁都行,就别靠自己,自己靠不住。
从这个“靠”字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某种属性。“文化属性”这个词在小说中几次出现。丁元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判断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皇恩浩大的文化,它的实用是以皇天在上为先决条件。中国为什么穷?穷就穷在幼稚的思维,穷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上,这是一个渗透到民族骨子里的价值判断体系,太可怕了。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从骨子里就是弱势文化属性,怎么可能去承受强势文化的政治、经济?”
丁元英在德国留学多年,在接受西方虎狼文化的同时,也有机会以西方文化为镜像来关照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弱点。小说中写到他特别喜欢芮小丹牵着一条狼狗警犬的照片。小丹说,那条狼狗特别像他。这里是一个巧妙的隐喻。纵观全书,比较优秀的女子像肖亚文、欧阳雪都很难找到合适的配偶,可能跟中国男人缺少雄性文化有关。而书中男主人公丁元英最初在拒绝芮小丹的理由也是,“你想要的是一种雄性文化的魂……而我并不具备……”当然,丁元英只是谦虚,他是完全具备这种雄性文化的基因的,但因为他过于注重自己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的遗传,而事实上,他是吸收了西方文化的强势本质的。
何谓救世主?“救世主”这个词在东西方文化中都一再被表述。《遥远的救世主》中一再陈述的救世主文化,是东西方文化中都存在的概念。
在中国,人之上有天,旦夕祸福,因果应都出之于救世主。俗语中所称“老天爷,你睁开眼睛看看……”“人在做,天在看”、“青天大老爷”等等,这都是普通老百姓心目中关于“天”——救世主的朴素表述。
西方基督教经典《圣经》这样表述:上帝是万能的,掌管人的善恶、生死;有天堂有地狱,神爱世人,神爱是终极之爱……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现实生活艰难坎坷,所以人们才会渴望理想中的“天国”,也才需要一位能够指引人们走出困境的“救世主”。小说中这么说,“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就是天道”,可以引申为遵循规律做事的人就是自己的救世主,遵循规律的发展的社会就是天国。
小说中所涉及的文化层次混杂了东西方文化的精髓,真可谓是一盘杂烩汤。下面简单阐述。
首先是儒家的仁本思想。“道之大者,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天”是儒家追求的最大目标。达到“天”的手段就是儒家推崇的“仁”。时至今天,这个“仁”的种子仍然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心底。
小说开篇丁元英结束自己运作的德国私募基金,就是出于这个“仁”本的思想。短短11个月,私募基金的利润达到4280马克,他个人的收入高达1712万马克。但是他不到合约规定时间就结束了私募基金,以至于被德国人怀疑恶意敲诈并冻结了他的个人收入。小说中写道,结束的原因是因为他不愿因为中国股市的不健全而将国内百姓的钱放进德国人的口袋。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传统的道德使命感最终使他做出这一不被很多人理解的举动。
在中国人看来,仁者爱人的儒家文化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中国人的良心。小说中,热爱中国,能够做出结束私募基金这一行为的丁元英当然是在物质欲望中保持着最高理想的仁者。
其次是佛家的禅语。所谓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这是佛教中的“天”和救世主文化。意思是,用自然的方式,来感悟天道的规律,通过模仿自然也就是规律,来实现天道、最终寻求救世之道。
小说中欧阳雪这个人物,较好体现了在人世沉浮中保持清醒理智、遵循自然规律的天道。欧阳雪是一个从贫困中挣扎出来的女孩,她从不指望救世主,而是选择自立自强,靠着自己微博的力量奋斗,从开混沌摊一点点开疆拓土,最终开了一家大酒店。她不贪不嗔不痴,活得自在,最终也得到了最大的福;肖亚文也是一个活在俗世的聪明女孩,以力所能及的智慧与丁元英保持着适当的距离,最终在拯救格律诗的危机中把握了机会,实现了个人事业的逆袭。其他的人物,如冯世杰、叶晓明也都是俗世的小人物,但保存了基本的道德良知和为人的底线,为自己东山再起积蓄了力量,不像刘冰具有“贪嗔痴”,最终得了精神绝症,跳楼殒命。还有一众王庙村村民,虽然受制于弱势文化的属性,但是他们朴实,干别人干不了的活,吃别人吃不了的苦,最终赢得了官司,保住了公司。至此为止,我们会发现,世上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己救自己。这就是佛家文化给予我们的启示。
再次,上帝的权威——所谓三位一体的真神。
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根基。《圣经》中声明,上帝是唯一的真神,他具有三个位格——圣父圣子圣灵。这就是三位一体。
上帝创世说、原罪说、救赎说、审判说等构成了基督教义的精髓,倡导一种忍耐、顺从、因信得救的救世文化。小说中在芮小丹给死刑犯王明阳划上一个句号的论辩中,提出并践行基督教义中进“窄门”的救赎说,“进了窄门,神会告诉你,我不存在。神就是你自己。”用这个理论来解释芮小丹最后选择自杀,保留自己在恋人心目中的完美形象也令人信服。是的,我自己就是神,我可以决定自己的选择,我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总之,救世主就在我们自己手中,就在我们心里。在芮小丹和丁元英的爱情里;在欧阳雪踏踏实实的苦干里;在白领女性肖亚文敏锐的商业嗅觉里;也在王庙村村民一张快要磨光的打磨纸中……在一众朴实小民为了改变自己贫贱的生活而勤勤恳恳的努力里……
二、 英雄在哪里?
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是丁元英和芮小丹。丁元英是一个具有“三分静气,三分贵气,三分杀气。还有一气住于身中,游离心外——痞气”的形象,以“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别无它法”为人生哲学的亦神亦魔的怪人;女主角芮小丹,拥有德国永久居留权,拥有魔鬼的身材,天使的面孔,从事着一份代表社会主流的警察职业,是一个集一切美好于一身的女子。
我们先来说丁元英,不管从哪个角度,他都是一个高人。从小说一开头他即放弃的私募基金和后来对王庙村的扶贫,都可以看出这一点。正如小说中展示的,丁元英对当时的社会形势有准确的判断。我们也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看到对丁元英过人才智和胆略的赞叹。这里可以说句题外话,丁元英扶持王庙村脱贫的生产方式,正是之前社会上流行的“山寨”的原型。这在小说出版的2005年,“山寨”还没有成为流行模式。
丁元英在德国留学很多年,毕业后在德国买了房子,并且获得了永久居留权。他认可和吸收了西方文华中的个人主义和道德观,吸收了西方文化中积极进取的个人奋斗的精神,还有实用主义的各种技能。可以说,他是一个老谋深算的金融大鳄,他也是一个驰骋商场的实用主义者,深知当代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趋势,把西方文化中那种实用、功利的东西吸收进来之后,再辅以我们深厚的传统文化的根基,丁元英真正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呼唤的英雄!
同时,丁元英又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产儿,儒道释,他无一不通,无一不精。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他和韩楚风五台上跟佛家主持智玄大师谈禅论道的情节。
而女主芮小丹是现代奇女子,她漂亮、善良、聪慧、高贵,活得洒脱自在。她从小父母离异,跟着母亲在法兰克福生活,拥有德国永久居留权。但她选择放弃一般人所理解的奢侈生活,包括德国的永久居留证,选择回国做一名人民警察。正如文中丁元英对她的评价:这才是真正的自性作为,所谓不昧因果,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该拿就拿,该放就放。芮小丹是一个具有完全独立人格的形象,活得简单、洒脱,堪称“天国的女儿”。她拥有一颗至真至善、不着一相的心,对待工作,在警察的岗位上,她忠于职守,兢兢业业。抓捕、审讯、替同事值班,为犯人着想……她尽心尽力尽到了一个警察的责任。就连一个差点置她于死地的囚犯临死前的求见要求,哪怕自己正处于赶往机场的匆忙中,她也是尽力满足;小说最后的情节中,导致她重伤自杀的起因也是由于她替同事去接送老母亲和妻子的路上遇见通缉犯。在危机时刻,她选择一力承担警察的责任,迎头出击,没有因为自己势单力薄,没有因为自己是女性就选择避险。因为她深知自己是一个警察,只要一天是警察,那就没有避险的权利。
对待爱情,“爱就是爱了”,爱了就主动出击,大胆追求,丝毫没有小女子的扭捏作态,文中这样写,女孩子的十八般武器,当上则上。之前我一直不太了解芮小丹请丁元英来家吃饭,然后进行“全裸色诱”之的招式,现在我一下子明白了,这也可以跟在芮小丹死后丁元英对她的评价是一致的:“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来去自如。丫头,不简单哪。”
三、爱情在哪里?
丁元英和芮小丹个性非常不同,信仰也不一样。但这两人最终相爱了。这当然基于这两人有共同的在德国生活的经历,有着被德国主流社会所排斥为异己的相似感受;同时两人身上有着相似的对名利的淡泊。后者可能才是两人最终走到一起的原因。
丁元英是一个极品混混,是在中国生长的传统文化最忠诚的继承者和最无私的叛逆者,他悟透社会、文化经济和人性;而芮小丹,一位天国之女,莱茵河畔的独立思考者,天性自由活泼,敢爱敢恨。两人一个是商界大鳄,一个是警中巾帼,这两人相爱了,看似不伦不类,实则有着深刻的惺惺相惜。
丁元英是一个悟道者,在遇见芮小丹之前,他不再相信爱情,他懂女人,也尊重女人,他“无意摧残女人,也不想被女人摧残”,然而其内心的坚持在奇女子芮小丹面前最终土崩瓦解了。
芮小丹的爱、芮小丹的圣洁值得丁元英用全副身心和灵魂去体会和领略。芮小丹的爱情观是,“如果我不是我的而是你的,那就不是我爱你了,那是你爱你自己,那就没有爱了”。总之,芮小丹是一位具备人格独立的爱情至上者,她不只具备无私的女性之柔之爱,还具备不掺假的大爱——母性之爱、圣洁之爱。让悟道与超脱的丁元英失去了自信,让他甘愿拜倒在小丹的石榴裙下,为其驱使,甘心送她一个王庙村脱贫的“神话”,其出发点不过是作为爱情的见证。最终,丁元英在明知前方有困难、有艰险的情况下还是义无反顾出手了,其动心处也便在一个爱字上。
小丹之爱让中国男人最动心的地方就在于,这个女子对丁元英有一腔“疼他的心”,这于女人是本能;但对丁元英来说,这是他一直渴求的爱的归宿。这种爱是醉人的、安全的、无私的。中国男人骨子里或多或少都有一颗巨婴的心,对芮小丹所给予的这种母性之爱大多无法拒绝。
当然,小丹之爱无私、圣洁、母性;但是丁元英的回馈也是掷地有声的,所以二人的爱情才引起读者和观众那么强烈的共鸣和向往。
丁元英从心底尊敬芮小丹,对女友的人生、工作、职责都给予全身心的支持和肯定。为了给芮小丹一个神话的承诺,他义无反顾带着一个贫困村走向脱贫致富的艰难之路。在接到小丹临终的道别电话时,他无法出言阻止,只能忍痛沉默着放下电话。因为对于女友的选择,他唯有理解和尊重。这是两个真正独立的个体对彼此的信赖和认可。
丁元英和芮小丹之间不仅仅是肉体上的鱼水共欢,还有精神上的默契交合,这是真正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的高度同一。他们不是一种人,他们是两类文化的交汇,彼此领悟,尊重也钦佩对方身上那一种与自己看似不同却又很类似的文化气息。他们又是同类,因为他们执着于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正是这种与常人思维不符的观念最终使他们相识相知相爱。两人都固执,甚至是偏执,这让他们痛苦,但是骨子里的倔强和对于价值观的坚守最终使两人超越生死,合二为一。
世上都在怀疑丁元英对芮小丹的感情,对丁元英施之于质询和责骂,小丹父亲甚至不让他参加女儿的丧礼,也不让他人告诉其墓地所在。但是,丁元英对芮小丹的感情需要外人理解吗?答案是不需要。如果需要,那是对两人感情的最大的亵渎;如果需要,那么芮小丹就配不上“天国之女”的名号了。人以类聚,丁元英和芮小丹属于同类。他们的世界自成一体,除此之外的世界与他们类不同,道亦不同,价值观当然不同。丁元英和芮小丹本就是在自己的世界里,惺惺相惜,同生共死,根本不在意也无需在意外界的眼光。
最后,从三个方面来概括总结一下豆豆这部长篇小说。第一个方面讲天国在哪里,不管是从儒释道的哪个角度来讲,天国都只能在我们自己手中;第二个方面讲英雄在哪里,这一部分主要赞美宗教情怀和世俗理想中的英雄。时代呼唤英雄,小说的男女主人公丁元英和芮小丹都是我们时代的英雄,只不过都是剑走偏锋的另类英雄;第三个方面特别给大家讲了极品混混和天国之女的爱情绝唱。丁元英和芮小丹看起来极不相同的两个人,但却演绎了一出爱情绝唱,当真是荡气回肠,催人泪下。
遥远的救世主推荐文章3:《遥远的救世主》——豆豆 故事梗概
遥远的救世主一书为电视剧《天道》之原著,描写的是私募基金代理人丁元英在结束自己的私募基金业务后前往古城隐居散心,却在古城与警察芮小丹,以及音响发烧玩家冯世杰、叶晓明、刘冰等发生一些列惊心动魄的商战与爱恨情仇的故事。
丁元英在德国同学詹妮的帮助下在德国组织私募基金,回到中国资本市场赚得盆满钵满时,因不忍从中国掠夺式获取财富,在合约未到期的情况下单方面停止了与委托人的合作,按照协议要求,丁元英的分红500万马克须被冻结二至三年。
在留了给父母养老的基金及帮助同学韩楚风的妻子解决15万资金缺口后,丁元英几乎身无分文孑然一身前往古城,其下属肖亚文拜托同学刑警芮小丹多给予照顾,芮小丹在见识到丁元英经过大胆设计并改造价值40多万的顶级音响播放的《天国的女儿》后被强烈震撼。
由此对丁元英本人产生兴趣并深入了解,丁元英身上那种对世俗居高临下的包容及对事务一针见血的分析深深吸引了她,并使她无法自拔爱上了丁元英,芮小丹自知她自己也是丁元英在古城的过客,故产生让丁元英在古城给她造就一个神话来留住丁元英永久记忆的想法。
恰逢古城音响发烧友叶晓明、冯世杰、刘冰见识到丁元英的才华后,产生让丁元英帮助其家乡王庙村脱贫致富的想法,在央求芮小丹之后,芮小丹希望丁元英能在王庙村书写一个神话作为送给自己的礼物。
丁元英以音响作为介入点,布下一大盘杀富济贫的大棋,他把目标瞄向了深圳的乐圣公司,先在以芮小丹的发小欧阳雪之名作为大股东吸收叶晓明、冯世杰、刘冰成立了格律诗音响公司,再让王庙村各村民分别成立个体户,分别从音响的音箱、机柜、配件等从原材料下料、制作、喷漆、打磨、包装整个生产链条由不同的个体户以下家向上家购买原材料/半成品,附加自己的劳动力后再将半成品/成品出售给下家的获利方式来生产音箱、机柜等,又从乐圣公司订购喇叭和分频器,以自己音响土匪级的发烧设计理念在北京进行组装的方式生产出格律诗音响,并通过柏林的校友詹妮及朋友郑建时的帮助下在德国取得权威机构对格律诗音响的良好测评结果,刊登在世界级杂志《音响世界》上,并分别在由欧洲、德国、英国、法国四家代理公司进行代理,在世界上崭露头角。
格律诗音响在北京门店的标价为11600元,但在展销会期间,一举以3400的低价将所生产的500对音响销售一空,此举对乐圣公司可谓致命打击,消费者按照市场行情推算乐圣组件的售价太过暴利,所有销售几乎停滞,引起音响界的轰动。
乐圣公司总裁林雨峰经过市场调查,认为格律诗音响是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销售,决定以不正当竞争为由起诉格律诗公司,并在被法院传票威吓下的叶晓明等人前来和谈时,召集媒体对格律诗进行羞辱,扬言如败诉即跳楼。叶晓明、冯世杰、刘冰担心败诉纷纷退股,丁元英建议欧阳雪请肖亚文为代理律师,肖亚文看到证据后对胜诉充满信息,趁机吸收了几人退股的股份成为大股东,并在法庭上出示王庙村贫困户农户式生产模式,其成本估算与现代化工业生产线所估算的结果有天壤之别,低于成本销售的不正当竞争理由被攻破,乐圣公司败诉,
林雨峰自杀,乐圣公司迫不得已只能选择与格律诗合作,格律诗市值大增,王庙村扶贫的问题被迎刃而解。而芮小丹在执行卧底任务后,独自驾车与持枪通缉犯黄福海一行遭遇,在激烈的枪战之后,芮小丹双腿被炸药炸断面部毁容,坚持到警察增援后,芮小丹自觉生命失去光彩,不愿以残躯面对丁元英,开枪自杀。
丁元英也最后用计帮助格律诗清除了心术不正的刘冰后,被冻结的私募基金分红也到期解封,丁元英永远离开了古城。
本书中对丁元英的特征塑造是聪明睿智、超脱世俗、思维缜密、逻辑清晰,能轻松把控全局的人,表面看丁元英的境界已达到可以对世俗文化居高临下俯视包容的地位,但实际上是他所有的行为方式都归结于一个特征:强势文化。
文章通过丁元英的塑造也对文化属性做了诠释,文化属性决定个人格局,分为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强势文化是充分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创造和把握的主动式文化,而弱势文化则是安于现状期待救主、跟随“流行”的被动式文化。丁元英根据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精准预测,精心谋划,达到逼迫乐圣与格律诗合作而解决王庙村贫困问题,他的谋划看似“神”化,实则从唯物主义作为出发点,充分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主动把控得以成功。
而叶晓明、冯世杰等人充分体现出弱势文化的特点,先是以丁元英为“救主”帮王庙村扶贫,当收到乐圣公司起诉传票时由以林雨峰为“救主”,企图通过求和化解危机,谈判破裂之后终不堪重负提出退股,充分表现出事事求于“救主”,被动跟随安于现状的弱势文化特征。
遥远的救世主推荐文章4:电视剧《天道》:豆豆简介
豆豆:女(原名:李雪)1970年生,高中文化程度。
十七岁时因工作关系认识了一个好朋友李红英(此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人格、品德和思维方式都给产生了重要影响)。
1990年,李到欧洲定居,此后李不断寄给豆豆大量的参考资料,每次回国都给讲述一些所陌生的社会生活。
于1995年6月动笔创作长篇小说《背叛》,1997年8月完稿。《背叛》一书在杂志《啄木鸟》2000年1—4期连载。
2000年为一名普通工人,有一个可以长相厮守的丈夫。2011年12月,又完成长篇政治小说《天幕红尘》创作,于2013年7月出售。
她的中篇小说处女作《 死比活着容易》1993年在 天津《小说家》杂志发表,同年加入 河南省作家协会,后转入 中国石油作家协会。
2000年《啄木鸟》杂志一至四期连载了她的长篇小说《背叛》,然后由 群众出版社出版发行,并由北京同乐影视公司拍成同名20集电视连续剧,在全国及各省卫星台连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时洛阳纸贵,长篇小说《背叛》甚至出现盗版。
200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她的第二部长篇小说《遥远的救世主》,然后由北京天润影视公司拍成24集电视连续剧《天道》,豆豆亲任该剧编剧,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觉,受到广泛关注。
目前,豆豆的创作及写作 模式已引起文学界高度重视,“豆豆现象”值得我们很好的总结。 搜索豆豆的相关资料,却搜索无几,有的就是她《背叛》和《遥远的救世主》两部作品的介绍与评价。
看来这个作家相当低调不张扬,你难以从资讯和舆论上去了解她个人本身,大家对于她的作品似乎超过对她本人的关注和热情,这不正衬映着她作品的成功之处吗?而事实上,也只有通过作品去猜测和了解她。
她的这两部作品的主人公有很多相似之处,宋一坤与 丁元英,夏英杰和芮小丹,她们的性格和 脾气都非常相像,主题也都是无情的商界狼性的生存原则与人性良知的挑战与平衡之难。
在这方面,我同意某些人对豆豆作品的评价,显然作家偏爱这类男人,而女主角的身上有很多作家自己的影子。
豆豆毕竟是个小女子,她要怎么写故事无可厚非,文为心生,而作品又是如此 另类、难得,有深度,能引发人思考,我们不能因为两部作品的相似而评说她文笔的局限。
关于作家本人的评价,当今社会,资讯如此泛滥,而豆豆,何许人也,竟然不着一点 痕迹!
作品《天幕红尘》除了继续保持豆豆小说特有的世界背景、商战风云和人生思考之外,政治元素的介入,显得十分突出。
从苏联解体,石油大亨罗家明一夜之间破产自杀写起,始终不离“政治”;而叶子农作为一个“西方马克思”的信奉者,独处海外,企图挽狂澜于即倒,终于被海外右翼势力杀害。
他的“见路不走”的哲言,贯穿了全书,神秘莫测,成为人人破解的一道难题。巨商、演艺明星、海外学子纷纷登场,场景在莫斯科、纽约、巴黎、布达佩斯、中国之间穿梭般展开,全书给人一种新鲜、浪漫、刺激的阅读冲击!
文字图片于网络,如有请联系版主删除。
遥远的救世主推荐文章5:《遥远的救世主》——《天道》原著小说
小说遥远的救世主,这本书是天道的原著,虽然没有看过天道这部电视剧,但通过一些up主剪辑的片段,就已经被王志文炸裂的演技和直击灵魂的追问所深深震撼。可惜的是那么长的电视剧,没有时间观看,但原著却还可以挤出时间拜读的。
以音响为主线,串联起全文,甚至里面所提到的唱片《天国的女儿》都或明或暗与主旨贴合。阅读时,从头到尾自己的思维一直在被冲击、震撼、刷新。豆豆女士,能写出如此深度的作品,十分了不起,也难怪有读者评论说,有高人背后指点(后来通过了解,也确实有高人)。
主人公丁元英,甚至女主角芮小丹的思想维度同普罗大众想比,已经是云泥之别,他们所作所为看似意料之外,但却又情理之中,里面有许多对人性的思考,对事物发展规律的、对本质的总结与见解,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阐述了儒释道共通的精神核心,真可谓万本归一。十分让人震撼的一本书,非常值得阅读。十分喜欢里面的一首词
《自嘲》
本是后山人,
偶做前堂客。
醉舞经阁半卷书,
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
海斗量福祸。
论到囊中羞涩时,
怒指乾坤错。
从这首词也能看出的些许功力,五星推荐阅读
遥远的救世主推荐搜索词:
1.遥远的救世主豆豆简介
2.遥远的救世主是谁?
3.遥远的救世主真实身份
本文标题:遥远的救世主作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