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症状图片
手足口病症状图片推荐文章1:“手足口病”爆发高峰期,发现孩子有这4个症状,请尽快就医
大家好,我是心理医生梓宸爸爸~
最让家长们瑟瑟发抖的“手足口病毒”又进入了爆发高峰期!高烧不退、满口水疱、吃不下睡不好……看到宝宝被病痛折磨,实在太让人心疼了!如何第一时间判断是否被传染?万一得了手足口,该如何护理?怎样预防才能不中招呢?
这些问题成为父母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不要着急,梓宸爸爸带大家一起:打败凶猛病毒,守护宝宝健康!
什么是“手足口”?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的传染病。5~7月为高发时期,喜欢潮热的环境,5岁以下儿童最容易中招。
当婴幼儿和儿童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手、玩具、毛巾等物品,或者吸入了含有这些病毒的飞沫,进食了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都能被感染。
另外需要警惕的是,成人也是传染源!成人是儿童手足口病的超级传染源!因为大人被感染后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所以容易造成隐性传染。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外出回家后,先洗手换衣服,再接触宝宝;平常不要和宝宝共用毛巾、餐具等。
有很多老人,甚至是爸爸妈妈,在给宝宝喂饭的时候喜欢吹凉以后喂给宝宝吃,如果大人飞沫中含有病毒,很容易传给宝宝。
怎么判断宝宝是否中招了?如果宝宝突然有发热、流口水、哭闹、拒绝吃东西,手脚出现红点或疱疹等现象,家长要警惕宝宝是不是得了手足口病。
“手足口”症状辨别:主要分为轻症和重症。
大多数宝宝患病后症状轻微,主要有下面3个症状。
流口水:宝宝可能无缘无故流口水;发热:起病急,体温多在38℃以上,1~2天恢复正常,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皮疹:发热1~2天后,口腔黏膜、唇内或咽峡部出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出现溃疡。轻症的话只要护理得当,一般7~10天就会痊愈,但是如果发现孩子有这4个症状,家长们一定要重视。
持续高热(体温大于39°C,退热效果差)神经系统异常(嗜睡、呕吐、头痛、易惊、烦躁、激动、肢体抖动、肌阵挛抽动)呼吸异常(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呼吸不规则)循环障碍(冷汗、心率减慢)手足口病最重要的就是预防重症,年龄越小的宝宝越可能出现重症,尤其是3岁以下的宝宝。
万一得了手足口病,该如何正确护理呢?万一宝宝中招了,也别慌,这样护理好得快。得了手足口病的宝宝一般都要熬过“高烧——出疹——口腔疼痛”这三大难关。很多新手妈妈都是第一次经历手足口,心疼又紧张,难免手忙脚乱。学会正确有效的护理方法,能让宝宝舒服一些,加速痊愈的过程。
1、发热护理
如果宝宝体温高于38.5℃,可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这两种药物有一定的止痛效果,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疱疹和溃疡造成的疼痛。
2、口腔疱疹
手足口病最需要注意的是嘴巴里的疱疹,破了之后,有一个溃疡阶段,接触唾液就很疼,不仅会让宝宝很难受,还非常影响孩子的进食进水。
护理小妙招:
保持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或用软布蘸生理盐水轻轻擦拭。口腔溃疡护理:可使用维生素AD滴剂,或将维生素B2粉剂直接涂抹在口腔糜烂部位,也可遵医嘱使用开喉剑,减轻宝宝痛苦,促进溃疡面愈合~3、饮食调理
因为口腔内的疱疹会使宝宝疼痛难忍,严重影响宝宝的饮食和胃口。孩子不肯吃东西,妈妈简直愁断肠,我们要记住“温凉、软糯、清淡”这三个关键词。
可以喂宝宝吃一些软烂或流质、半流质的食物,以清淡可口、易消化为主。酸奶、果汁也可以适当吃点。避免过咸、过酸的食物,刺激伤口。
4、皮肤疱疹
如果疱疹未破溃,可以选择涂抹炉甘石洗剂;如果疱疹破溃,可以涂刺激性小的碘伏,并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梓宸爸爸提醒:爸爸妈妈们记得给宝宝勤剪指甲、保持患处卫生,勤换干净衣物。另外,抗生素、抗病毒药,并不是万能药。手足口病,大多数情况是自限性疾病,跟感冒一样,没有特效药,也不一定非得吃抗生素、抗病毒药。给娃用药,一定要遵医嘱。
远离手足口,预防是关键事前预防远比事后补救有效,也会避免“宝宝受罪,妈妈受累”的情况。主要有2个预防的小妙招,妈妈们可以学起来。
1、日常防护是基础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建议要做到以下4点:
勤洗手,不喝生水,避免和手足口病患儿接触,降低感染风险;不吃生食,避免病毒细菌从食物中进入人体;定期对居住环境和物品进行消毒,注意玩具的清洗;多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及时清理垃圾,保持环境卫生。2、接种疫苗很必要
预防手足口病的最好办法是——接种疫苗。“手足口”可以接种EV71 疫苗(二类疫苗),对肠道病毒71型(也是最危重症的一型)感染的保护率达90%以上!尽早接种手足口疫苗,能有效减轻因感染EV71病毒而引发的手足口重症及死亡率。
EV71疫苗属于第二类疫苗,需要家长自费、自愿选择接种。6月龄~5岁的儿童都可以接种,一共需要接种两剂,两剂之间需要间隔1个月。鼓励家长尽早带宝宝去接种,最好在他1岁前完成两剂接种,以便尽早发挥保护作用。
结语手足口之所以这么容易被传染,是因为它的潜伏期有2~10天。很多孩子感染了,处在潜伏期,没有直接症状,不能及时被发现,更不会及时被隔离,因此很容易发生接触感染。建议在当地流行的高峰期,家长们尽量少带或不带孩子去公共场所拥挤处。
部分图片于网络,侵删
持有护师证和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专注宝宝护理和儿童教育,每天给大家分享现代化科学育儿知识和经验。
手足口病症状图片推荐文章2:手足口病都会有哪些外在表现?宝宝得了病一定要去医院吗?
受访专家
辽宁省妇幼保健院 党委副书记、院长 罗钢
春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但很多新手家长不知道手足口病是什么样子,于是《北方名医》栏目组采访了辽宁省妇幼保健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罗钢……
这三张图片都是手足口病的表现。图1是斑丘疹的表现;图2是疱疹,一般好发于手、足、肛周部位;图3是咽部的肠道病毒感染,通过呼吸道传播。
手足口病初期表现像感冒,有嗓子疼、发热的表现,接着会逐渐出现周身皮疹、疱疹等症状。家长们一定要区分好哦~
手足口病,病程一般5-7天,是病毒感染,所以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手足口病重症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和重症心肌炎。宝宝出现手足口病症状并同时有嗜睡、精神萎靡、抽搐、谵语、心律失常的症状,家长们一定要重视!所以建议家长带宝宝到医院,让医生帮助判断宝宝是不是重症,应该注意什么。
特邀嘉宾罗 钢
辽宁省妇幼保健院 党委副书记、院长
儿科著名专家 医学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辽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学分会委员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编委
从事儿科临床工作近30年,先后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多项省市科技进步奖。对儿童常见病诊治有着丰富经验,擅长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支原体肺炎、儿童哮喘、慢性咳嗽等);小儿生长发育疾病(身材矮小、性早熟等);小儿肾脏病、发热风湿类疾病(血尿、蛋白尿、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及长期发热疾病等);小儿皮肤疾病(湿疹、皮炎、血管瘤等)等儿童疾病的诊治。
出诊时间:周三全天
出诊地点:三号楼三楼儿科门诊
编辑:何依泽
审核:于波
监制:蔺颖
沈阳新闻综合频道
首播时间:每日16:50
重播时间:次日06:25
手足口病症状图片推荐文章3:手足口病进入第二个高发期,孩子有这6种症状,需马上就医
最近这段时间,估计每个家长都是一边兴奋一边焦虑的“矛盾体”。
兴奋的是“万兽归笼,举国欢庆”,终于能够有点自己的时间了;
焦虑的是,一旦入学,小朋友们接触的环境变得复杂,不少疾病也慢慢开始“找上门”来。
“手足口病”就是其中的一种,而且这段时间它也进入了每年的第二个高发期,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躲过,但有时候又会不小心“中招”。
不过话说回来,咱与其惶恐,倒不如多学一些应对知识。
所以今天,我就跟大家好好聊聊手足口病的那些事。
手足口感染症状与疱疹性咽峡炎的区别需要就医的情况家长护理疾病预防01感染症状怎么判断孩子是否得了手足口呢?
手足口病引起的发热通常会持续2~3天,体温一般低于38.5℃。
在舌头、牙龈和/或两颊内侧等口腔部位出现水疱,痛感明显,这些水疱初期为细小红点,后形成溃疡。
多数患儿手掌、脚底会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不痒,有些皮疹带有水泡,其他部位如臀部、膝盖、肘部、躯干等也可能出现皮疹。
皮疹不发痒,偶有疼痛,一般3~5天就会消退。疹退后不脱屑、无色素沉着、不留瘢痕。
看到这里,不少家长也许疑惑了,怎么手足口病看起来和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很像呢?
02与疱疹性咽颊炎的区别手足口还有一个近亲,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疱疹性咽峡炎。
之所以说它们是近亲,是因为引起这两种疾病的病毒非常相似,甚至有些是相同的(如下图所示)。
但是两种病到底有那些不同呢?
1 症状不同
相同点: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感染后,口腔的咽部和软腭都会长疱疹。
不同点:
感染手足口的孩子,除了口腔咽部和软腭有疱疹外,通常在孩子的口唇、手和脚,包括肛门周围,也会长有透明小水泡,有时膝盖和手肘也会有皮疹。
而疱疹性咽峡炎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症状主要表现为咽部出现小红点,然后形成水泡,后期水泡溃破,形成了溃疡。
2 哪种更可怕
疱疹性咽峡炎极少出现重症患儿,而手足口却有1%左右的重症病例,尤其是 3 岁以下的孩子,有可能会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严重时个别患儿甚至会死亡。
03这些情况要重视虽然一般情况下,手足口病会在7天左右自愈,但也有很小比例发展成重症,比如脑膜炎、心肌炎等。但如果宝宝出现了以下情况,马上带孩子就医:
持续不退的高热;
精神萎靡或者烦躁;
易惊;
无力;
呕吐;
呼吸增快等......
除此之外,如果宝宝发热超过3天,精神状态和进食情况都不太好,或出现其他让我们感到不安的情况,也应该尽快就诊。
04家长护理如果孩子不慎感染了手足口,该如何护理呢?
目前虽然没有针对性较强的特效药,但手足口是病毒引起的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情况下5-7天就可以自愈。
不过因为孩子嘴里长了疱疹,而且会伴随发烧,所以就需要家长在日常护理上特别多加注意:
1 发热护理
手足口引起的发热一般会持续2~3天,家长要注意适当给宝宝退烧。
如果宝宝体温高于38.5℃时,可以给宝宝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
且这两种药物有一定的止痛效果,也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疱疹和溃疡造成的疼痛。
如果宝宝体温高于38.5℃时,可以给宝宝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且这两种药物有一定的止痛效果,也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疱疹和溃疡造成的疼痛。
2 口腔护理
因为口腔内的疱疹会使宝宝疼痛难忍,所以在饮食上,家长更要注意尽量喂食烹饪软烂或流质、半流质的食物,且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为主,避免过咸、过酸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刺激伤口。
3 皮疹护理
如果宝宝身上的疱疹未破溃,可以选择涂以炉甘石洗剂.
但如果疱疹破溃,也可以涂刺激性小的碘伏,并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05手足口怎么预防?手足口病来势汹汹,家长们要做好预防措施,所有爸妈都应该牢记这几点:
1 勤洗手
虎口处都不能放过,除此之外,记得帮助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不仅仅是孩子,大人外出回家后,也要先洗脸、洗手后再接触孩子;尤其要注意的是,给孩子换完尿布,一定要洗手后再去做饭或照顾其他孩子。
提醒一下家长,清洁洗手并不代表要消毒,应避免消毒产品(湿纸巾、酒精、紫外线等)使用,避免消毒剂的慢性摄入及肠道菌群、自身免疫力的破坏。
2 勤通风
平时在家,也要经常开窗通风,防止病毒一直在室内传播。
3 少去人口密集场所
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口密集的地方;同时,孩子在幼儿园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健康情况。
4 接种疫苗
目前预防手足口,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接种疫苗。
疾控中心建议,6月龄~5岁的孩子建议尽早接种自费的EV71疫苗,尽量在12月龄前完成2次接种。
由于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导致重症手足口病例的主要病毒。
因此,EV71疫苗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防止重症手足口的发生,故建议适龄孩子最好接种。
对于5岁以上的宝宝,由于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发病率显著降低,目前暂不推荐接种。
所以,咱家长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一些专业的科普知识还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我们都不希望宝宝感染手足口,不过看完这篇文章,咱完全就可以做到临危不乱啦~
手足口病症状图片推荐文章4:【宝妈宝爸看过来】手足口病出现新症状,你知道么
2岁的涵涵因为“咳嗽1周、发热半天”就诊于市三院儿科门诊,经过完善相关检查后以“支气管炎”住院治疗。入院第三天,涵涵的口腔、双上肢、臀部出现了水疱样皮疹、伴痒感。经皮肤科及感染科会诊后,考虑为手足口病。
经过精心治疗,涵涵现在已经治愈出院,但她的手足口病情况引起了大家的格外关注。
今年的新型手足口病,四肢、躯干较多疱疹,且伴有痒感,名为CV-A6型手足口病。
目前,CV-A6型手足口病流行并不多,这种新型手足口病和普通的手足口病有什么区别呢?
CV-A6型手足口病
CV-A6型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A组6型病毒(即CV-A6病毒)引起,和传统手足口病相比主要有以下区别:
1、皮疹分布更广泛,更密集
分布于上臂、大腿、躯干和胸背部等,并且皮疹密集,多为大疱样皮疹,且伴有瘙痒、疼痛感。
传统型手足口病疱疹只出现在手、足、口部位,胸前、后背很少,因此,新型手足口病易被误诊、漏诊。
2、脱甲
约30%的CV-A6型手足口病患儿在恢复期病程2-4周后会出现脱甲;而其他病原体脱甲的比例则不足5%。
3、皮疹壁薄,更容易溃破
CV-A6型手足口病皮疹早期表现为皮肤颜色的米粒大小丘疹,周围略有红晕,随后疱疹很快增大,形成薄壁疱疹,部分皮疹可以融合,随病程进展会出现疱疹破溃;普通型手足口病皮疹不易溃破。
4、结痂
CV-A6引起的手足口病治愈后可留下硬痂;其他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愈合后一般不会留痂。
5、部分患者可不出现皮疹,而仅有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6、重症比例小
“CV-A6病毒感染的手足口病,因为皮疹严重看起来更为凶险,临床症状更明显。
但事实上,CV-A6病毒一般不会伤害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因此引起的重症比例反而比EV-A71及CV-16病毒的感染性要小。”
重点注意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就医,警惕重症病例的发生:
1、持续高热不退(超过24小时),即使口服退热药后也很难退热;
2、小便明显减少,烦燥不安;
3、频繁呕吐,特别是喷射状的呕吐;
4、头痛难忍、精神萎靡、烦燥不安、嗜睡甚至昏迷;
5、出现肢体抖动,站立不稳的情况;
6、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大汗淋漓等。
以上这些症状都预示着孩子的病情严重,请尽快带孩子就诊。
(文章:儿科)
部分图片转自网络,版权归原所有
如有请及时联系删除
手足口病症状图片推荐文章5:儿科又爆满!新型手足口来了,怎么躲过这一波?
前几天,家住南京的五岁女孩萌萌可把家人们吓得不轻。有天突然开始发烧,全身还起了疹子。吃了两天抗过敏药后,皮疹越来越严重,而且肘部还有大疱疹。后来经医生诊断,这是一种由柯萨奇病毒A组6型病毒(即CV-A6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经过隔离及抗病毒的治疗,萌萌的皮疹渐渐消退。
还有糕妈团队的几位小伙伴,他们家里娃最近陆续中招了疱疹性咽峡炎。先是发烧,之后嘴里长出疱疹,吃东西都痛。不过及时看医生后,三四天就开始恢复了,只不过需要在家里隔离2周(从起病开始计算)。
天气热了,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正处在高发期。医院接诊的案例也比前期有增加。看着宝宝嘴里或身上长满疱疹,尤其是第一次得的,妈妈们见了真是慌死了。
淡定淡定,其实它们没有看上去可怕哈。下面糕妈就和浙江省儿保的滕丽萍医生一起给大家讲讲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这对狐朋狗友。
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长啥样?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都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夏秋季高发。大部分发病的孩子会先出现发热的症状,之后出现疱疹。长了疱疹后会让宝宝比较痛苦,是非常考验家长的时刻。
这对狐朋狗友有很多相似之处,也稍有不同。
得了疱疹性咽峡炎,疱疹长在嘴里、咽部,基本不出现在身上,伴发热。疱疹性咽峡炎预后较好,一般病情较为轻微,很少出现重症病例。因为口腔内疱疹的关系,婴幼儿表现为流涎、拒食、烦躁不安,大孩子会诉有咽痛,同时部分孩子会有呕吐等情况,所以吃东西会比较煎熬。
手足口病呢,主要是手心、脚心、口腔和臀部出现皮疹或疱疹,伴发热,部分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绝大多数手足口病在发病5~7天自行缓解;但少部分手足口病可能会发展成重症,在发病后1~5天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如抽搐、嗜睡等,重症手足口病进展迅速,需及时诊治。
除了之前提的比较多的由EV71和CV-A16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之外,最近CV-A6、CV-A10病毒大有猖獗之势。这种“新型手足口病”皮损比较严重,皮疹可表现为大疱样改变,而且范围不限在手、足、口等部位,甚至可遍及全身;发生指甲脱落的情况也较多些;但是引起重症的情况比例较EV71及CA16少。一般一到两周,会慢慢恢复。脱落的指甲需要一到两月才会重新长出。
图片来自:researchgate.net
正确应对不害怕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慌兮兮的?其实真不用太紧张哈。
滕医生前面已经说过了,疱疹性咽峡炎是极少出现重症案例的,大部分手足口病也只需要一到两周就可以痊愈,很少会出现重症病例。家长们别被这两种疾病看上去可怕的症状给吓坏啦!
也不要给孩子乱吃药。这两种疾病都是无特效的病因治疗,普通病症的孩子也不用吃抗生素、中成药、所谓的抗病毒药;这些都不能有效的对抗肠道病毒,根本不会缓解任何症状。简单来说就是,吃了药不会好得更快,不吃药也不会更严重。
家长要做的,最重要的是在孩子患病期间做好家庭护理,等待自愈。譬如:在饮食方面,长了疱疹的宝宝可能会因为难受拒绝进食。妈妈可以准备点温凉的流质或较软不需咀嚼的食物,比如冰牛奶、冰凉的营养粥。宝宝长了疱疹的区域要保持裸露,注意清洁。如果水泡破裂,可以局部涂聚维酮碘液消毒。积极控制高热;如果发烧体温太高,可以给孩子吃退热药物。
但是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就医,警惕重症病例的发生:
1.持续的高热,常规退热处理效果不佳;
2.出现精神萎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吸允无力等神经系统症状;
3.出现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等异常呼吸情况,出现口唇紫紺、咳嗽严重有粉红色痰等呼吸道症状;
4.出现心率增快(大于160次/分)或四肢末梢发凉、皮肤发花等循环系统情况。
别太担心,大部分患病的宝宝都比较轻微,大约7~10天的时间,孩子就会自愈。疱疹症状过几天就慢慢消退了。要不了多久,娃又会活蹦乱跳出现在你面前。
预防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这样做最靠谱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预防原则基本一样。它们基本上是通过病菌进入口腔传播的。如何避免细菌、病毒溜进宝宝的嘴里,这才是咱们的预防重点。
● 疫苗打起来
一般建议,6月龄~5岁的孩子尽早接种自费的EV71疫苗,尽量在12月龄前完成2次接种。会显著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但是有些妈妈就奇怪了,为什么宝宝明明接种了疫苗,还是得了手足口病呢?因为能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实在是太多了。而EV71型肠道病毒是是引起手足口病的最严重病毒,重症病例多由EV71感染引起,甚至可能导致孩子死亡。所以这种疫苗早打早好!
如果不小心撞上了其他肠道病毒得了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那只能辛苦妈妈们照顾宝宝几天了。所幸的是,这些病毒不会让宝宝病情太严重。
● 小手洗干净
洗手是最好的预防!家长们得做好示范,教宝宝正确的洗手方法。
浸湿双手,搓上洗手液或肥皂后,手心、手背、指缝间、手指、虎口处都不能放过。
图片:WHO网站
这样持续搓洗20秒左右。跟宝宝说,唱两遍《生日快乐》歌,小手就洗干净啦!
洗完后,用干净的纸巾或者专用的毛巾擦干。公共场所的烘干机细菌非常多,我们不约!
告诉宝宝,不仅饭前便后要洗手,玩耍、摸过小动物后,都应该记得洗手。家人们也要给宝宝做榜样,养成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特别是接触过生肉或者换过尿布以后。让孩子能耳濡目染,并且爱上洗手。
● 鼻涕咳嗽都走开
告诉孩子,流鼻涕时要及时擦鼻涕,擦完把鼻涕纸扔进垃圾桶。如果打喷嚏、咳嗽呢,最好弯曲手肘遮挡口鼻,避免传染给其他小朋友。
同时还要教会宝宝,在别人打喷嚏、咳嗽时尽量扭过头去避开,最好能保持四步的距离。
● 日常用品多消毒
小宝宝爱把什么都放进嘴里尝尝。如果玩具、家具表面之前有病菌残留,那不知不觉就被宝宝吃进嘴里了。所以定期消毒还是很重要的。
肠道病毒最怕紫外线和高温煮沸式消毒,可以用这两种方式给宝宝的东西和家居用品消毒。
● 少凑热闹多通风
疾病高发期,尽量少带宝宝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平时在家,也要经常开窗通风,防止病毒一直在室内逗留。
如果宝宝不幸感染了手足口,等痊愈后最好在家继续隔离一周,不要着急去幼儿园。以防传染给别人。
看到宝宝浑身长满水泡,当妈的哪个不心疼?不过咱们不能太惊慌,需要冷静冷静再冷静,想办法让宝宝能更舒服一些。等过了一两周以后,那个白白净净爱笑的宝宝就又回来啦!
最重要的是,提前给娃做好预防,希望宝宝们都可以安然度过这段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
手足口病症状图片推荐搜索词:
1.手足口病症状图片 初期 早期 轻微
2.手足口病症状
3.手足口病图片
本文标题:手足口病症状图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