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川龙之介代表作
芥川龙之介代表作推荐文章1:「读与赏」《蜘蛛之丝》: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只需一念,便是天堂
转身一念,竟是地狱
天堂与地狱只在一念之间
生活既非天堂更非地狱
置于天堂地狱之间
只在一念
一念善意即是天堂
一念恶意就是地狱
善恶之念就在一瞬
上一秒天堂
下一秒地狱
天堂地狱到底是什么样子,且看国际版画大师周东申先生如何用版画描述的。
《蜘蛛之丝》周东申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寓言故事《蜘蛛之丝》中的犍陀多,在世时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但只做过一件好事,就是他没有故意去踩死一只小蜘蛛。一天,他在地狱底层突然看到一条垂下的蜘蛛丝,他想:“我的救星来了。”于是举手牢牢抓住那根丝向上攀爬,并且对其他罪犯厉声喝道:“这是我的,你们下去!”瞬间,蜘蛛丝断了,犍陀多又重新落到地狱的最底层。因为他的心仍然处在黑暗中。——周东申
有“鬼才”之称的日本著名小说家芥川龙之介在1918年发表了《蜘蛛之丝》,在故事中,把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的寓意描写得淋漓尽致。很感叹芥川对于中国文学、西方文学和宗教文化的理解,博学多才加之他身似乎并不奇怪。而且,在其理解之下,用自己的笔力解剖这个社会,解剖社会的漏洞和黑暗,令读者为之慨叹。在那绝望中寻找希望,可能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至少对于芥川是这样的。
局部一
在《蜘蛛之丝》这件作品中,犍陀多在生与死的选择之中,还是走错了一步棋,如若犍陀多没有一己之私,心中怀有众多受苦受难的同命人,那结果就全然不一样了。
蜘蛛丝在故事中具有象征色彩,有助于表现主题。蜘蛛丝是善念善行的象征,蜘蛛丝即善念善行,是脱离地狱的唯一途径。犍陀多因一念善心救了蜘蛛,所以得到了出离地狱的蜘丝,又因生起自私心,善念善行中断,所以蜘蛛丝断开,犍陀多重又坠入地狱。这一象征很好地表现了自私导致人毁灭的这一主题。想要传达的是:善念虽小可造天堂,自私心虽小可堕地狱。
局部二
周老的版画作品抓住了整篇文章的精髓,只见犍陀多抓住蛛丝往上爬,期待早日脱离地狱,忽然往下一看,蛛丝的下端,有数不清的罪人,简直像一行蚂蚁,跟在自己后面,正一意在攀登上来。见此情景,犍陀多又惊又怕,有好一忽儿傻不愣登张着嘴,眨巴着眼睛。周老把犍陀多吃惊地表情刻画的惟妙惟肖,生动传神。
这时的犍陀多心中已经有了恶念,唯恐这么多人把蛛丝坠断,连累自己脱离不了地狱,下一句话几乎脱口而出:“嘿,你们这帮罪人,这根蛛丝可是咱家我的!谁让你们爬上来的?快滚下去!滚下去!”
只见犍陀多带镣铐的双手紧抓蛛丝,带镣铐的双脚使劲向上荡着,把蛛丝也带了起来,想把下面得罪人们甩下去。下面的罪人们高举着双手,仿佛在祈求犍陀多不要抛下他们。
局部三
在周东申先生的画面中,舞台剧光束一样的背景分割,让整个画面极具有戏剧性,向上伸着的手形态各异,粗糙且狰狞,抓抢的手势与突出的筋脉都透着情绪,恰恰因看不到身体与面孔,更像极了罪恶的欲念。蜘蛛丝的刻画非常细小,捏握住的感觉异常滑稽,加上犍陀多用力勾起的双腿,僵硬的动作姿势,都为主人公增添一种“小人”,不坦荡的形象感受。
犍陀多无恶不作、作恶多端,却因不忍踩死一只蜘蛛而得到佛世尊所给的攀逃出地狱的蛛丝,可见,只要心存一丝善念的人,便会得到善,便是世尊眼中可度化的人。善意可在不经意间被触及,但恶念往往总在生死一念之间、人性一思之差中被映射得满目疮痍、不堪入目。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人行一善、随手可施,恶念却万万不可有,因其恶果总是令人难以下咽。
找记者、求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料! 我要料
芥川龙之介代表作推荐文章2:芥川龙之介在上海的经历被拍成了电视剧,里面还有金世佳
由松田龙平主演的NHK新剧《陌生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近日曝光了首批剧照。
电视剧根据芥川龙之介的《上海游记》改编而成,讲述芥川1921年游历上海的往事,松田龙平饰演主人公。中国演员金世佳、冈部贵志、中村友理、奈绪等参演。
芥川龙之介1919年开始在《大阪每日新闻》社任职,1921年来中国旅行,先后游览上海、杭州、苏州、南京、芜湖、汉口、洞庭湖、长沙、郑州、洛阳、龙门、北京等地,回国后发表《上海游记》和《江南游记》等。
电影《罗生门》剧照
作为日本文豪,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有《罗生门》《竹林中》《鼻子》《偷盗》《舞会》等。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的经典作品《罗生门》正是将他的短篇小说《罗生门》和《竹林中》合二为一。
编辑:王筱丽
芥川龙之介代表作推荐文章3:“日本卡夫卡”芥川龙之介带你经历一场想象力的“意外”
日本著名舞台设计家妹尾河童先生曾在《令人怀念的书》里描述过自己的一段经历: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他曾经一心一意想要跟同学借一本书,但平常慷慨的同学却坚决地说:“只有这本书不行,这是我老爸很看重的一本书,绝对不借!”经过再三请求,同学松了口,说,只要他在空中翻两圈就借,妹尾河童答应了,结果翻到一圈半的时候他摔了下来,头扎进了沙子里,导致右边锁骨骨折。
妹尾河童
“……直到今天我仍鲜明地记得那时的痛楚”,妹尾河童先生说,“多年后,得到它时,仿佛和10岁的自己重逢。当时为了这本书,即使锁骨骨折也不后悔——再次确认了那份心情。它的确是值得我那样做的一本美丽的书。”
这本让妹尾河童先生如此喜爱的书,就是芥川龙之介先生写的一本童话故事集《三个宝物》。
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他。
芥川龙之介(1892~1927)
那个独步日本文坛,被誉为“短篇小说巨擘”“日本的卡夫卡”的芥川龙之介。他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150余部短篇小说,取材新颖、情节新奇。他的小说关注人类利己的本性和社会的丑恶,他却从不在小说中直接评论这些现象,但其笔下冷峻而又简洁有力的文字,让读者深深地感受到其间的善恶。
他与森鸥外、夏目漱石一起被誉为20世纪前半叶日本文坛三巨匠,以他的姓命名的芥川文学奖是日本影响力最大的新人文学奖。其代表作有《罗生门》《河童》《傀儡师》《竹林中》《地狱变》等,更因为著名导演黑泽明改编其小说拍摄而成的著名电影《罗生门》而蜚声世界。
芥川龙之介(中)与朋友们
芥川龙之介所处的时代,西方先进文明冲击着日本社会,大正天皇的软弱使得各种目的的政治纷争不断,社会矛盾深重、阶级斗争剧烈,这些都如乌云笼罩着芥川。也因此,芥川的笔下反映出的是大正时期文人的迷惘、对时代的关注,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乱世既给了他独立清醒的思想,也注定了他令人叹惋的结局。他逐渐走入自己设置的矛盾中走不出来,他对利己主义的厌恶到头来劈头盖脸地砸向他自己。于是在35岁那年,他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其实在他自杀之前,他还在与挚友小穴隆一一起策划一本不一样的,有别于他其他书籍的书——《三个宝物》。他虽然看过太多的人性阴暗面,也许早已对人性感到迷茫和绝望,对未来充满不安,但他是多么想将温柔与善良勇敢留给世人,尤其是留给孩子。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他并未等到这本倾注了他与挚友心血的童话故事集出版,就离开了世界。
佐藤春夫在序里对芥川控诉:“你不是一直很期待它出版嘛?你为什么不等一等……” 可见芥川制作这本书的心愿有多么强烈。
也许只有儿童在芥川的心里才真正没有沾染人性的恶,因此,他才想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千奇百怪的世界,把自己内心里最柔软的部分留给孩子,让孩子通过这个世界接触现实,了解现实里存在的真善美和假恶丑,但又避免孩子被真正的现实世界伤害。
在童话故事的世界,你以为,“很久很久以前,一位高大帅气的王子披着披风,骑着白马,手持长剑,经过重重艰难,从恶人手中救下美丽善良的公主……”此时,脑海默默响起浪漫唯美的BGM,王子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你以为 “很久很久以前,一位贫穷却乐观的少年,没有白马、没有宝剑,甚至有可能连披风都没有,但他同样也从恶人手中救下了公主,由此而产生的爱情却遭遇重重阻挠,得不到世人的祝福……”此时,应该奏起凄凉悲惨的背景乐。
但当阿信边读芥川的童话故事集,边预设着这些情节时,想象力却遭受了前所未有的 “意外”。
你能想象当王子拿着换来的自己并不知情的宝物,要与面目狰狞,十恶不赦的“恶人”国王决一死战之际,恶人却突然被男女主角的真情感动,泪目,并且送上祝福的情景么,我脑中悲壮振奋的背景乐戛然而止,整个世界都安静了,说好的决斗呢?以至于让我怀疑是不是有画外音,比如有人对恶人喊了句“反转!”
是不是觉得这是恶搞啊,感觉看到了假的芥川龙之介作品?NO,绝对不是。这还是那个芥川龙之介,只不过他第一次以童话形式表达了他的善恶观,当你读它并领悟到善也不是你所认为的善,而恶不也一定是你所认为的恶时,你会发现这童话更接近现实,现实中的善有可能是虚伪的,但他同样也保持了对现实美好的期许,希望恶不要永远是恶。(咦?我是不是严重剧透了……)
《三个宝物》虽然首次在中国出版,在日本却早已家喻户晓。在这本书里,善与恶,常常只在一念之差,这在书中的故事《蜘蛛丝》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转折和高潮总是来得猝不及防,完全不按“套路”来,没有千篇一律的happy ending,没有王子打败怪兽,也没有正义的阿拉丁和无穷无尽的宝藏。
王子和公主?有,但是王子和公主并没有一起携手杀死黑人国王,而是改变偏见,三人成为了好朋友。
金银财宝?也有,但书里却告诉你,金山银山总有花完的一天,要想清楚人生是什么,自己要的是什么。
……
这种与众多童话都不同的“反童话”,一边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一边又在这个世界里上演着现实世界里的真与假、善与恶。
要完整的了解芥川,就必须阅读这本书,因为这本书注定了与众不同。
也注定了,这本书不只适合孩子——成人的世界,一样需要这样令人深思的“童话”。
相关书籍推荐
《三个宝物》
[日] 芥川龙之介 著;[日] 小穴隆一 绘丨2017.07
购买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End-
编辑:刘叶乔 2017.08.11
近期新书一览,点击书封即可看到有关内容!
芥川龙之介代表作推荐文章4:豆瓣8.5分!松田龙平饰演芥川龙之介,重现文豪笔下旧上海风貌
在2019年岁末之际,日本NHK电视台播出了《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该剧内容改编自芥川龙之介的《中国游记》中《上海游记》。芥川身处日本近代堪称文化艺术高度繁荣、发达的大正时代,他正是那个时代最著名的小说家,也是当时日本文学艺术家的明星和文化名片。
由日本男演员松田龙平 饰演的芥川龙之介
在1921年(大正10年),芥川应大阪每日新闻社的邀请,于3月底到7月中旬访问了中国,游历了上海、苏州、杭州、南京、长沙、北京等十几座城市。他从小说家视角记录的旧中国民俗、风光、人物,都写成游记在日本纸发表,后来结集成《中国游记》一书,此书在国内也有多个译本。
芥川龙之介《中国游记》中华书局2007年版秦刚 译
《异乡人》剧照
《异乡人》这部电视剧总体上遵循芥川游记的记录,特别在场景的布置、历史的考证上面是比较严肃认真的,该剧涉及很多中国人角色也是请中国演员出演,避免了以前一些日剧用日本人扮演中国人的尴尬,他们会说出那些让我们感到特别扭的日本“普通话”。松田龙平对芥川的演绎也基本成功,不足之处则在于他未能表现芥川灵动和幽默的一面。
真实照片与《异乡人》剧照对比芥川龙之介当时看到的是一个混乱、肮脏的旧中国,这一点在电视剧里有忠实的体现,街道的肮脏、遍地乞丐、上海青楼的文化、鸦片烟馆……不过导演还算手下留情,对于旧中国城市环境和市民不重视卫生的情况,剧中就写了戏子绿牡丹随手擤鼻涕甩到地板上这一个细节,但在芥川的《中国游记》里面还写了很多更不堪的细节,譬如中国人往公园湖泊撒尿;饭馆没有洗手间,叫客人往厨房洗碗的水沟里面撒尿等等,综合当时外国人的中国游记来看,旧中国的城市环境和卫生习惯确实也很不堪。
《异乡人》剧照
《异乡人》中有《湖南的扇子》一节,其中讲到一个妓女玉兰,她的男人被杀死,她用饼干沾了自己男人的鲜血,并吃下了浸透鲜血的饼干,这个故事是根据芥川1925年写的短篇小说《湖南的扇子》嫁接进游记的,当然故事极有可能是芥川在中国游历期间的见闻改写。但是,吃浸血的饼干无论在小说还是中国当时的民俗,都是一种免灾除病的迷信,芥川记录此残忍的风俗与鲁迅小说《药》写中国人吃人血馒头,大概都有深刻的寓意和批判,但电视剧《异乡人》则又加入一位“相公”(娈童)参加工人运动后被杀,青楼的妓女们通过吃浸血饼干对他表示哀悼的细节,芥川的游记并没有这个故事,将吃浸血饼干的寓意也完全改掉了,这完全是导演的发挥和演绎了。
《异乡人》剧照
芥川在中国还拜访了许多名人,包括章太炎、郑孝胥、李人杰(李汉俊)等,电视剧的演绎基本遵循《中国游记》的记录。芥川对旧中国的见闻激发了他对政治的关注,平时并不太关注政治,但旧中国的混乱、腐朽、崩溃现状,激发了他对政治的关切。芥川从小熟读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然而他看到现实的中国与汉学爱好者、崇拜者理想中的中国,其间的落差是巨大的,这也是许多日本明治时代的汉学家到中国游历之后,反而对中国产生了轻蔑之心的原因。但此剧导演其实是带着强烈的时代感、现实感去展现芥川笔下的中国的,这部电视剧不仅描写了旧中国,其实更包含了当代日本人对当下中国的思考,结合NHK近期拍摄的《中国王朝》系列纪录片,我觉得《异乡人》这部剧的编导也在思考中国这条巨龙崛起的原因和其历史轨迹的独特性。
剧中李人杰(李汉俊)由中国演员 金世佳 饰演
《异乡人》特别选取了芥川与郑孝胥和李人杰(李汉俊)的访谈对话,郑孝胥认为中国的治乱兴衰都是靠英雄,而混乱的旧中国要等待英雄出现无异于等待奇迹,李人杰则认为“种子已经在手里了”。《异乡人》这部电视剧的导演以此暗示中国与日本学习西方的道路完全不同的原因,旧中国的腐朽透顶并不具备走渐进式改良的道路,我们知道“英雄”和“种子”后来都出现了,而今天曾经那样腐朽、肮脏、没落的旧中国似乎已无影无踪,导演在无声无息中暗示了巨龙迅速崛起的秘密,这种后见之明远远超出了芥川《中国游记》的思索范围,我认为并非芥川本意,但任何艺术的再加工作品都不免有此类演绎,其得失则是见仁见智了。
本文原《芥川龙之介眼中的旧中国》:王绍贝(自由撰稿人)芥川龙之介代表作推荐文章5:读芥川龙之介,说画面感
:肖 达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读来画面感极强,很容易将读者带入一种情景,小说里的所有镜像又与故事血肉相连,仿佛一呼一吸都喘着画面的气息,这气息又弥漫住读到它的人。
画面小说的结果是叙述者隐没在故事之外,更客观自由地冷眼旁观,他者叙事,零度感情,调动画面,叙述者如一个摄影师,把故事的画面给读者,让读者看那些画面,随着这些画面的一步步推进,叙述者在暗处操纵读者的神经,让读者欲罢不能。这是一种叙述者不露声色的叙述方法,而这种叙述的力量,并不逊于由叙述者出现在小说中的那种叙述。“我”不在小说之中,但“我”却是制作小说的那个人。小说的人物、故事、包括小说的氛围,都在“我”手里,想听这个故事,你要听“我”说。
读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读者的整个神经会被抽出来,又被纠缠进那个故事里去。
“某日傍晚,有一家将,在罗生门下避雨。宽广的门下,除他以外,没有别人,只在朱漆斑驳的大圆柱上,蹲着一只蟋蟀。罗生门正当朱雀大路,本该有不少戴女笠和乌软帽的男女行人,到这儿来避雨,可是现在却只有他一个。”
这是小说的开头,这样的两个自然段,有“傍晚、雨天、朱雀大路、罗生门、朱漆斑驳的大圆柱、一只蟋蟀蹲在柱子上”。这是摄影师给我们布下的阴森的镜头画面。可以想象,这绝对不可能是一个充满阳光的故事,但是,叙述者什么也没说,他没用“可怕”“胆寒”“毛骨悚然”这一类词,他只是给了读者一个又一个画面。读者的阅读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想看看这一组画面里会惊现什么怪异的人和物,会发生什么事。果然,在接下来的段落里,叙述者有一个不动声色的交待:
“数年来,地震、台风、大火、饥馑等几次灾难,京城格外荒凉了。在这种荒凉景象中,便有狐狸和强盗来乘机作窝。甚至最后变成了一种习惯,把无主的尸体,扔到门里来了。所以一到夕阳西下,气象阴森,谁也不上这里来了。白昼,乌鸦成群地在高高的门楼顶上空飞翔啼叫,特别到夕阳通红时,黑魆魆的好似在天空撒了黑芝麻,它们是到门楼上来啄死人肉的——今天因为时间已晚,一只也见不到,但在倒塌了砖石缝里长着长草的台阶上,还可以看到点点白色的鸟粪。”
应该说,随着叙述者的叙述,小说的恐怖气氛在不断堆积,就像一个行走在旷野上的人眼见着满天聚集了一夜的乌云,可一个夜晚过去了,雨没下,黑云却越积越多。这给人心里的恐惧,远远超过大雨倾盆而下和电闪雷鸣。
这样一处恐怖的所在,那个穿着洗旧了的宝蓝袄,坐在最高一层的台阶上的家将,会遇到什么呢?
“雨包围着罗生门从远处飒飒地打过来,黄昏渐渐压到头顶,抬头望望门楼顶上斜出的飞檐上正挑起一朵沉重的暗云。”
这一段描述,是给上面的叙述添了一把火,想想看,时候不早了,这家将,要么在这个充满恐怖的罗生门过夜,要么离开另寻一去处。读者心里这时是揪着的,但大都希望这个家将在罗生门过夜,如果家将离开了,恐怕就没好戏可看了。假如说叙述者让家将离开,另选他处过夜,这小说前面的叙述就会令读者莫名其妙。所以,家将没离开,他坐台阶上想心事。
——家将在被主人辞了之后,其实已无处可去,他甚至想不择手段去当强盗过杀人越货的日子,他反复想了多次,还是“提不起肯定的勇气来”。
就这样想着,雨停了,家将还坐在罗生门前的台阶上。天彻底黑下来,他准备在这里找个门廊之类的可以暂避风寒的地方过夜,然后另做打算。
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夜晚呢?这个淫雨霏霏的夜晚,这个通常被用来装死尸的所在,无疑刺激着读者的每一根神经。
“果然,正如传闻所说,楼里胡乱扔着几具尸体。火光照到的地方挺小,看不出到底有多少具。能见到的,有光腚的,也有穿着衣服的,当然,有男也有女。这些尸体全不像曾经活过的人,而像泥塑的,张着嘴,摊开胳臂,横七竖八躺在楼板上。只有肩膀胸口略高的部分,照在朦胧的火光里;低的部分,黑漆漆地看不分明,只是哑巴似的沉默着。”
楼内的几具尸体,本在家将的预料之中,问题是本来停放尸体的地方在这夜半时分怎么会还有火光?这实在更让人心惊胆寒、毛骨悚然了。家将终于发现尸首堆里蹲着一个人,是穿棕色衣服、又矮又瘦像只猴子似的老婆子。这老婆子右手擎着一片点燃的松明,正在窥探一具尸体的脸,那尸体头发秀长,是一个女人。后来,老婆子把松明插在楼板上,两手在那尸体的脑袋上,跟母猴替小猴捉虱子一般,一根一根地拔着头发。看着头发一根根拔下来,家将的恐怖也一点点消失了,他的恶恶之心,正如老婆子插在楼板上的松明,烘烘地冒出火来。家将质问那个老婆子为什么要拔一个死人的头发,老婆说是为了做假发,用假发换粮活命。接着,老婆子给出自己干这种事的理由,她跟家将说,这个死人也不是好人,用蛇肉冒充鱼干卖到兵营里去骗钱。
老婆子给自己找到了理由,那么,准备去当强盗又反复下不了决心的家将会不会给自己当强盗也找出理由呢?读者拿不定主意,也做不出推测。但是,芥川在他的小说里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老婆子的话刚说完,他讥笑地说了一声,便下定了决心,立刻跨前一步,右手离开肿疱,抓住老婆子的大襟,狠狠地说:那么,我剥你的衣服,你也不要怪我,我不这样,我也得饿死嘛。”
在小说的结尾处,芥川又给出了这样的画面,“家将一下子把老婆子剥光,把缠住他大腿的老婆子一脚踢到尸体上,只跨了五大步便到了楼梯口,腋下夹着剥下的棕色衣服,一溜烟走下楼梯,消失在夜暗中了。”
在这篇小说里,我们看到的是介川给读者的一组组镜头,这些描述的镜头组成了一个故事。
芥川龙之介(1892年~1927年)是日本大正时代作家,因母亲患精神疾病,幼年即由舅父收养,35岁时因不堪疾病折磨,吞食大量安眠药自杀身亡。他被誉为日本的天才作家。他将一生献给了文学,对文本苦心孤诣、精益求精。在他短暂的12年的创作生涯中,以短篇小说创作为主,写了超过150篇短篇小说,55篇小品文,66篇随笔,以及大量的评论、游记、和歌、俳句、札记、诗歌等,是多产作家。在小说创作风格上,他文笔细腻精致、风格华丽讲究,情节诡异新奇,叙事冷眼旁观不加主观评判。是风格独具的小说家。(肖 达)
芥川龙之介代表作推荐搜索词:
1.芥川龙之介代表作品
2.芥川龙之介代表作《罗生门》
3.芥川龙之介代表作摘抄
本文标题:芥川龙之介代表作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