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推荐文章1:有了这七个真实故事,才有了《我和我的祖国》

  作为一部国庆献礼影片,《我和我的祖国》上映6日,已斩获票房18.35亿。


  《我和我的祖国》由陈凯歌任总导演,黄建新任总制片人,张一白任总策划,陈凯歌、张一白、管虎、薛晓路、徐峥、宁浩、文牧野7位导演合力打造。


  整部电影呈现了新中国70年来的壮阔历史,回溯开国大典、香港回归等7个历史瞬间,讲述祖国高光时刻背后平凡人的故事。


  黄渤饰演的天安门广场旗杆设计安装者林治远,为保障开国大典上新中国第一次升起五星红旗万无一失,一个多月没回家和妻子团聚。


  张译饰演的国防科技事业科研人员,为研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与自己的女友断联三年。


  1997年,外交官、升旗手、香港警察、普通香港市民皆用自己的付出与努力确保香港回归分秒不差。


  上世纪80年代的上海,以一个小男孩的视角和弄堂邻里的背景回顾了35年前那个举国沸腾的女排夺冠时刻。


  迷茫落魄的流浪兄弟刘昊然、陈飞宇在遇到退休扶贫办主任后,生活悄然发生了变化,更见证了神舟十一号飞船成功着陆这一重大历史瞬间,见到了草原寓言中的“白昼流星”。


  2008年北京奥运,北京出租车司机葛优与汶川孤儿命运相汇,因一张奥运会开幕式门票引发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反法西斯大阅兵,宋佳饰演的空军女飞行员,为保障空军阅兵圆满举行,甘当“备飞”奉献“小我”。


  在历史和电影交汇之处,埋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我和我的祖国》不仅仅是一部电影,也是电影人对祖国70历年历史的一次深情回望。无论是电影还是真实的历史瞬间,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回味的地方。


  1.《前夜》:为保障开国大典国旗顺利升起,林治远(黄渤饰)争分夺秒排除万难,用一个惊心动魄的未眠之夜确保立国大事“万无一失”。


  黄渤饰演的林治远真有其人,开国大典升国旗时,林治远奉命站在毛泽东主席身旁协助升旗。


  林治远(图右),号裕民,1913年2月9日出生于天津,广东潮阳人。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建设局正工程师、北京市人民政府建设局道路工程事务所主任等。1989年获首届“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2002年逝世,享年89岁。


  作为一段伟大历史的见证,开国大典上由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亲自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连同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旗杆和旗座,都被珍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导演管虎曾谈到自己以林治远为原型拍摄《前夜》的心得:“如果开国大典交给我,我依然去拍城楼上的伟人缺乏新意,不如从另外一个角度,从小人物、普通人,大家不知道的这些人所做出的努力的角度,而且又是真实的,这个力量是非常大的。”


  林治远出生在天津,祖籍在广东,为了还原原型人物特点,黄渤与导演管虎商量采用南方苏北地区的口音来呈现。片中,登高、攀爬、电焊等等,都是黄渤亲自上手,黄渤一度累到打点滴。


  除黄渤外,《前夜》的主演很多都是管虎新片《八佰》的演员。而管虎此前与黄渤合作过多次,包括电影《上车,走吧》《斗牛》《杀生》《厨子戏子痞子 》等。


  2.《相遇》:为研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高远(张译饰)献身国防科技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爱情。


  《相遇》讲述的是“两弹元勋”邓稼先和他的同事们的经历。1958年,邓稼先接到制造原子弹的任务,为了保密,他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此,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邓稼先带领团队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第一颗中子弹。整整28年,邓稼先生死未卜不知去向,他的夫人许鹿希信守离别时相互托付的诺言,无怨无悔痴情等待。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新疆罗布泊上空,我国第一次将原子核裂变的巨大火球和蘑菇云升上了戈壁荒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电影中,道原子弹爆炸成功的《人民日》被爱国群众争相阅览。


  一贯喜欢在电影中探讨情感的张一白导演谈及故事《相遇》时表示:“希望能拍摄大时代背景中的爱情,站在情感的角度才会更有力量。”


  而张译为角色闭关10天暴瘦15斤。导演张一白称赞他“一个眼神都是戏”、“口罩都遮不住的演技”。


  3.《夺冠》:普通上海市民的视角,见证了1984年中国女排首获世界大赛三连冠的光辉时刻。


  1984年,中国女排参加在洛杉矶举行的洛杉矶奥运会,最终中国女排在决赛中3-0击败美国女排,获得金牌,实现了继1981年女排世界杯和1982年女排世锦赛冠军后的三连冠。


  《夺冠》拍摄过程中,中国女排的名片郎平曾现身剧组探班,并客串了一位在乒乓球场捡球的“扫地僧”。郎平是1984年奥运冠军队员、2016奥运冠军总教练。片场她对徐峥等主创说:“希望电影可以把中国女排的精神一代代地传递下去。”


  中国女排三连冠时,徐峥十二岁,他回忆:“那个时候我们还是小孩,都觉得这群大人疯了。看这个比赛的时候,也被那种气氛所感染,全国人民凝聚成特别强大的一个情绪,大家都在讲‘拼搏精神’。”


  女排夺冠的时候,吴京正好十岁,他回忆:“我已经练了四年武术,也获得了一些奖牌,但是当看到女排夺冠的时候,自己的心里也会十分振奋,觉得能为祖国荣誉而战,是一件无限光荣的事情。”


  4.《回归》:为确保五星红旗分秒不差飘扬在香港上空,升旗手朱涛(杜江饰)刻苦训练不懈怠、女港警莲姐(惠英红饰)兢兢业业守平安、外交官安文彬(王洛勇饰)与英国人谈判16轮分秒不让。


  1997年7月1日0点0分,香港准时回归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性的瞬间,是中国人民的共同记忆。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为了五星红旗一秒不差地升起,中英双方为了“2秒”谈判了整整16轮之久。


  时任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交接仪式总指挥安文彬(图右)最重要的任务便是保证五星红旗在7月1日0时0分0秒升起。英方代表坚持要在7月1日0点0分0秒降下英国国旗。安文彬坚持英国国旗必须要在6月30日23点59分58秒降落。双方进行了16轮拉锯式谈判。


  薛晓路导演透露:“当我了解到香港回归升旗分秒不差的真人故事时,我个人非常感动。如此有意义的历史时刻却很少有人知道,所以选择拍摄这个故事。”


  为了还原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导演薛晓路邀请了时任交接仪式升旗手的朱涛(杜江角色原型)作为升旗部分的总指挥和顾问,指导杜江、朱一龙等演员。在他的指导下,演员们除了训练走正步、升旗这些基本动作,小到下巴、仰头的角度也会被逐一纠正。


  《回归》的主演惠英红回忆,自己从小在香港红灯区长大,靠向洋人要饭讨生活,一直等,终于等到回归那一天。“看到五星红旗在空中飘扬的时候,我大声说,我是中国人,我终于有祖国了。”


  5.《北京你好》:喜迎奥运之际,出租车司机(葛优饰)将自己视若珍宝的开幕式门票送给了远赴京城的汶川地震孤儿。


  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又称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8年8月8日晚上8时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举办。开幕式共有9万1千多名观众以及多国元首政要参加。典礼由张艺谋担任总导演。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汶川地震,众多同胞受灾。奥运会开幕式上,运动员姚明出场时,带有来自汶川的小朋友林浩。开幕式表演时,也有歌颂汶川人民精神的舞蹈节目。


  《北京你好》通过一位到北京看奥运的汶川少年,将奥运会和汶川地震这两件2008年的大事联系在了一起。少年想到鸟巢亲手摸一摸已故父亲安装的栏杆,令人泪目。


  导演宁浩回忆:“2008年奥运那一年对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当时满街所有人的话题只有一个就是‘奥运会’,几乎每一顿饭每桌人都在谈这件事情,当时能够感受到所有人的那种兴奋,能体会到身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那是我一直都忘不掉的记忆。”


  导演宁浩曾笑称,一开始这个故事想找徐峥演,但徐峥要拍自己的戏太忙了,宁浩就跟副导演说“照着徐峥的样子再找一个”,结果就找来了葛优。


  宁浩还爆料葛优:“他是那种好学生,就是自己补习不让人看到那种,然后假装很简单……其实是学霸。”


  6.《白昼流星》:刘昊然和陈飞宇两位乡村流浪儿迎接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见证中国载人飞船第一次实现“太空超长待机”,完成为时33天的载人飞行任务。


  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神舟十一号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随后与天宫二号对接形成组合体,2名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进行了为期30天的驻留。2016年11月18日13时59分,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


  在神州十一号飞船中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亲自出演了《白昼流星》。片中为两位开启舱门的开舱手,现实中曾为多个返回舱开启舱门,其他参演的航天工作人员也都参与了当年的搜索工作。


  内蒙古四子王旗航天着陆场位于内蒙古中部阿木古郎大草原。是我国最重要的航天着陆场.中国的神舟一号至神舟十一号飞船,都在四子王旗主着陆场成功着陆。《白昼流星》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


  《白昼流星》剧组做到了道具真实,不仅特种车辆、返回舱降落伞是当时的实物,连片中两位航天员的宇航服亦是当年穿过的。


  陈凯歌调用戈壁滩工作车、道具车加上军车共百余辆,浩浩荡荡在戈壁上建起剧组。在苍茫的敦煌戈壁上1:1还原出当时的盛况。


  为了更好融入角色,刘昊然、陈飞宇在片中颠覆光鲜帅气形象,衣着破旧、灰头土脸。


  敦煌片场的风沙也令二人印象深刻,“每天吃风吃土吃沙,每天开工是一个样子,回来是另一个样子”。


  7.《护航》:宋佳行军礼、驾战机,化身最飒女飞行员亲历中国第一个以抗战胜利为主题的盛大阅兵式。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天安门举行。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15次大阅兵,是进入21世纪以来第2次大阅兵,同时也是第一次在非国庆节举行的大阅兵。


  宋佳饰演的吕潇然,原型就是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的备飞女飞行员。驾驶歼十战机飞过天安门上空的两名女飞行员是何晓莉、盛懿绯,另两名女飞行员余旭和陶佳莉作为“备飞”。


  作为我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她们已飞过4种机型,飞行时间都在一千小时以上,都曾参加过国庆首都60周年阅兵、珠海航展、马来西亚兰卡威海空展、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等重大任务。


  为了演好飞行员的角色,宋佳曾去部队体验生活。


  宋佳回忆:“我去感受了离心机,仅仅3的负重,生理上便已经很煎熬。而我所经历的只是她们日常训练中非常小的一部分。扮演一个角色远远比原型人物经历的少得太多太多,她们很了不起,她们很伟大。”


  导演文牧野曾解释选择《护航》这个故事的原因:首先本体上是飞行员守护蓝天,为祖国护航;第二层是电影中护航的备份飞行员;第三层是在祖国的怀抱中长大的我们同样需要为祖国的明天保驾护航。


  最后作为电影人,以电影的方式为祖国护航。


  —End—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推荐文章2:七十年七个故事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祝福祖国

  【七十年七个故事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祝福祖国】该片由陈凯歌任总导演、黄建新任总制片人,导演陈凯歌、张一白、管虎、薛晓路、徐峥、宁浩、文牧野共同执导,黄渤、张译、吴京、马伊琍、杜江、葛优、刘昊然、陈飞宇、宋佳亮主演,展现普通人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关联。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推荐文章3:人民网评:《我和我的祖国》,伟大的时刻有你有我

  让人欲罢不能的主题曲,让人潸然泪下的小故事,让人惊叹不已的演出阵容,《我和我的祖国》首日票房破2亿。这部由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领衔出品、人民网等联合出品的电影,用7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高光时刻,串起了无数个平凡的“你我”心中那份拳拳爱国情。


  每个伟大的时刻都是由无数平凡和渺小组成。把“我”跟所有观众连接起来,释放每一位观众心里的情感,是这部电影的努力方向。正如电影的总制片人黄建新所说“我们就是想把《我和我的祖国》的这个‘我’拍好”,因为他们最普通,但他们内心最深处有温暖、有情感、有伟大。


  从为了新中国第一面电动国旗“万无一失”的林治远,到为了第一颗原子弹惊世一爆不敢与爱人相认的高远;从香港回归交接仪式上“一秒不差”的升旗手朱涛,到把奥运会开幕式门票送给汶川地震孤儿的张北京……电影中出现的每个人物都击中了每一个“我”内心最深处的柔软。这感动,来自于中国梦不断照进现实的自豪,更来自于“那就是我”的代入感。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女排夺冠,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2015年九三阅兵,电影中人物的经历,见证了祖国每一次向前的坚实脚步,唤起了一个时代的集体回忆。不管是身处繁华的首都,还是身处荒凉的草原;无论是生于建国初期的70岁古稀老人,还是成长于新世纪的青春少年,每个“我”都在电影中看到了自己,重温了记忆,找到了共鸣,牵引出了与祖国最深层的情感羁绊。原来,那些镌刻在新中国发展历史上的伟大时刻,那些熠熠生辉的璀璨画面,有他,有你,也有我!我们每个人都是时代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我和我的祖国》带领我们重温了新中国70年的峥嵘岁月,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我”与中国的血脉相连,激发了我们内心最朴素的爱国情怀。在辉煌事业的长河里,在通往宇宙的征途中,在共和国的星河里,正是无数个“我”默默奉献、无私拼搏,用忠诚、执着、朴实的赤子之心,几十年如一日埋头苦干,无怨无悔对事业坚守,坚定不移为国为民奉献,撑起了共和国的铮铮脊梁,筑起了共和国的雄伟大厦,铺下了民族复兴之路的块块基石。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在新中国迎来70周年华诞之际,《我和我的祖国》既是一部献礼的影片,更是一封写给祖国的情书,用“我”的故事、“我”的经历、“我”的感动向祖国表白:此生无悔入华夏!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推荐文章4:电影《我和我的祖国》

  光看预告片就令人激动的《我和我的祖国》终于上映了。


  电影从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的小人物视角,串联起祖国70年来的大事件。这种形式成功激发了所有中国人对于祖国历史的亲切感与归属感。


  这个国家仍会生生不息,耀如星辰。


  一、《前夜》


  那一面国旗的自动升起多么艰难,从一块红布,到一根旗绳。攀登旗杆的过程何其困难。


  但登高望远的那一刻,看到的是新中国的未来。


  二、《相遇》


  在这段影片里他依然是通过一个关于参与原子弹发明的工作人员与爱人相遇的文艺故事,向科技战线上的无名英雄致敬。


  那一声爆炸,是平地惊雷,是隐忍中的伟大。


  三、夺冠


  故事里的小男孩,为了让整个弄堂能够见证女排夺冠瞬间,想方设法保证天线信号。他扶起的不是天线,而是中国女排站上世界最高舞台的瞬间。


  女排精神,永不褪色。


  四、回归


  又是一句台词逼出全场泪点的片段——“154年了,我们不能再多等一秒了。”


  印象最深的还是杜江升旗前紧张到感觉下一秒就要抽搐的表情和微微(激动?紧张?)颤抖的手。毕竟他们升起的是祖国的荣誉,拉起的是香港的回归。


  当海风吹起bgm响起,洛勇教授微红的眼圈,没有疲惫。


  五、北京你好


  一张奥运门票胡故事,一个有点失败胡中年男人胡故事,还记得那年逃课,看着火炬手在门前胡路上走过路边胡十元T恤脱销。翻转喜悦之间,都是发自内心的自豪。


  葛大爷永远是你大爷,


  六、护航


  一个从小有着飞天梦的女孩,到成为一名能够参与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的女飞行员的故事。


  她经历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严苛的训练,她的男朋友就是那架与她并肩作战的战斗机。她护不住自己的感情,但她护住了整个中国的天空。


  妹妹的微笑照耀的,是每一个关于飞行的故事,和背后那样追逐梦想的人。


  七、白昼流星


  “孩子们,那是你们胡星星”,看似不羁胡造型,一个讲述着追逐胡故事。神舟十一号成功起降,似是惩戒着攀登红旗向上。似椒承接着蓝天上飞行的色彩。其实是找寻自我的过程。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对祖国70华诞的献礼,更是对每一个支撑祖国强大的平凡但又不平凡的中国人的献礼,它对于个人内心的探索是极其深刻的。


  这部影片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你,我,他。我们都是“这部电影的主角”~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推荐文章5:《我和我的祖国》香港上映,市民观看后感动落泪

  【《我和我的祖国》香港上映,市民观看后感动落泪】正能量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正在热映中,这部电影在香港也在上映中。广州日全媒体记者9日在香港中环一家电影院了解到,这场电影是上午11点10分,在白领汇聚的中环,尽管是不少人的工作时间,但是上座率仍超过一半。电影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上座率,在这个时间段,“成绩很不错”,而且他说,《我和我的祖国》之前几天的上座率也很好,属于一部“受欢迎”的电影。电影有七个精彩的小故事,《前夜》是第一个故事,黄渤的表演得到不少观众认可;全场的欢乐时间主要集中在《夺冠》的故事,小男孩为了街坊能看到女排电视直播,不断上楼调整天线,大家都乐了。而从《回归》故事开始,在听到“香港回归,晚一秒都不行!”的台词后,香港观众的情绪明显受到了感染,这个情感到了《护航》和《白昼流星》开始总爆发,电影院里的观众都开始落泪。放映结束后,记者采访了约十位香港市民,他们一致认为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受访的香港市民说出了自己落泪的原因:“主要是想到香港当前的情形,情绪就跟容易被感染。”一位香港老奶奶也很喜欢这部电影,她告诉记者,因为工作上学时间不一样,全家人不能一起看,“但我们全家都轮流来看了这部电影。”还有一位中年女士说出了自己的心声:“爱国是一件正确的事情,而正确的事情,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广州日特派香港道组)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推荐搜索词:

  

  1.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剧情介绍

  

  2.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免费观看完整版

  

  3.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演员表全部

  

本文标题:电影我和我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