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片有收藏价值吗推荐文章1:细说拓片:历经千年的文脉传承(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西汉“维天降灵”瓦当 藏于故宫博物院


  《墨子·贵义》中云:“古之圣王,欲传其道于后世 ,是故书之竹帛镂之金石传遗后世子孙。


  战国以后,金(青铜器)渐渐式微,石刻方兴未艾,一方面因石料易得,另一方面石质牢不可摧,能显出神圣庄严之气象。


  西汉“维天降灵”瓦当拓片


01 拓片的定义

  拓片是指将碑文石刻、青铜器等文物的形状及其上面的文字、图案拓下来的纸片,拓印技术就是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而产生,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出来。


  全形拓是完整表现文物的一种记录方式


  广义的拓片就是将宣纸蒙在器物表面用墨拓印来记录花纹和文字,数量、内容之丰富可谓包罗万象,如甲骨青铜、碑刻墓志、摩崖造像、钱币画像等,狭义的拓片主要指碑拓。


  西岳《华山庙碑》拓本


  由于是从原物直接拓印下来的,拓片大小和形状与原物相同,因此它是一种科学记录的方法。许多已散失毁坏的碑刻,因有拓片传世,才能感受原碑刻的内容及风采,如汉《西岳华山庙碑》,北魏《张玄墓志》,东吴《天发神谶碑》以及唐柳公权《宋拓神策军碑》等皆为孤本。若没有拓片,将难睹庐山真容,因此拓印除却技术层面上的传承,更多了一份重要的历史意义。


02 拓印的历史发展

  2012年西泠印社秋拍 宋拓本《北魏王子晋碑》以304.75万元成交


  早在北宋年间,已有文献记载文士、拓工制作拓本的情形。制作拓本并非都是工匠的活儿,它还流露出文人大夫陶冶情趣的真实情感。文化修养、专业技术、敬业职守等,决定手工拓本的拓制质量。宋代著名的文学大家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其中“一”便是指他收藏并引以为傲的“一千张拓片”;赵明诚、李清照也深陷这股热潮,夫妇二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的书斋之乐,一直被后世传为佳话。


  清拓乾隆御题补刻明代端石兰亭图卷局部


  金石学大盛则是在清代,从乾嘉到同光年间,黄易、阮元、吴大澂等前赴后继。清代中晚期,拓片的市场价格逐步走高。当时的一张名碑拓片和一张名家字画等值,而一本剪裱宋拓,价格要超过一张宋画,清代著名政治家、书法家翁同龢经常遇到索价500两黄金的拓片。


  西峡颂


  此风潮至民国时期尚有余波,胡适、郭沫若、齐白石、鲁迅先生等均热衷收藏拓片。


03 拓印的主要步骤

  汉莱子侯 刻石初拓本 广东崇正2016春季拍卖会“九藤书屋藏明清书画”专场 成交价:2070万元


  一张完美的拓印体现的是拓印者对器物的观察,理解,也是考验对墨色的处理与设计。所以拓印不仅是还原,同时也是创作。不同材质的器物,发展出各异的拓印方法。但拓印的基本方法万变不离其宗,大可概括为以下几步:


  拓印方法


  1.剔清拓印物体表面的花纹或文字。碑刻、石刻等可水洗,但钱币,画像砖、木雕等上细微的污渍、土锈等,则用竹签牙签慢慢剔干净即可。


  2.选择大小合适的宣纸覆盖要拓的文字或花纹表面,用水慢慢的润湿宣纸使之贴于器物表面。垫上塑料纸或宣纸作为保护,用棕刷轻轻敲捶,刷走宣纸和器物间残留的气泡,使宣纸紧贴于器物表面。


  3.去除保护纸,待纸稍干。拓印对纸干湿度的把握及其重要。偏湿、墨汁氲散、太干、宣纸不贴服,均不利于拓印。


  4.用带墨的拓包,在纸上轻轻扑打,均匀上墨,用墨宁淡勿浓,多次扑打后,黑白分明的拓片形成。


  瓦当拓片


  一张张拓片,既精且美,阐幽发微,它们携带着文明的基因和密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值得我们驻足凝神,体悟其中奥妙。


04 国博珍贵拓片

  毛公鼎全形拓片


  西周早期 厚趠方鼎


  西周早期 扬方鼎


  西周早期 征人鼎


  西周中晚期 噩侯御方鼎


  西周晚期 毛公鼎


  西周晚期 小子鼎


  西周中期 录作辛公簋


  西周晚期 颂簋盖


  西周晚期 函皇父簋


  西周晚期 师害簋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拓片有收藏价值吗推荐文章2:被誉为“文化活化石”的拓片,正悄然成为收藏新宠!

  拓片是千年文化的记载,文化素养的代表


  拓片,指将碑文石刻、青铜器等文物的形状及其上面的文字、图案拓下来的纸片。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


  随着拓片市场升温,其拥有无限大的收藏潜在价值


  从1994年北京翰海最早在内陆进行碑帖拓片拍卖,经过22年的市场培育和发展,碑帖拓片已经成为国内拍卖市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拍卖场上不断有高价成交,碑帖拓片收藏也逐渐受到大众关注。


  由于碑帖拓片对收藏者的文化素养要求高,相较于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碑帖拓片具有非常大的升值空间和收藏前景。


  周毛公鼎六名家题跋本


  在过去一年多的文物艺术品拍卖中,碑帖拓片作为一个传统的收藏门类,尤其引人关注。


  1、2016年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周毛公鼎六名家题跋本》以140万元起拍,990万元落槌,最终以1138.5万元成交。


  2、在去年广东崇正春季拍卖会上,一件《汉莱子侯刻石初拓本》以2070万元的成交价,创造了碑帖拓片中国本土拍卖的最高纪录。


  随着碑帖拓片的价值得到更多市场的肯定后,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与着手收藏。


  汉莱子侯刻石初拓本


  开始,藏家以收藏为主,品味它的价值


  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金石组组长卢芳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碑帖收藏和中国整个金石学的发展是一致的,在宋代达到一个高峰,到了清代乾隆嘉庆时期又是一个高峰,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相较于书画、瓷器、家具等其它收藏品类,碑帖拓片由于学术分量比较重,对藏家的文化素养、艺术品位和专业知识要求很高,所以参与碑帖拓片收藏的人群多以藏家、学者和爱好者为主,属于小众群体。


  与其它拍卖品类相比,碑帖拓片拍卖虽然起步较早,但受关注的程度一直比较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碑帖拓片以国家文保机构参与购藏为主,个人收藏相对较少。


  汉拓片·秋收图


  行业专家表示,现在市场上活跃的个人藏家70%——80%还是十年前的老藏家,新晋的买家和藏家比例相对比较低。随着近几年碑帖拓片的价值被挖掘,碑帖拓片价格上升的速度开始加快,藏家已经尝到碑帖拓片收藏的价值回,所以吸引了一批新藏家参与。


  汉拓片·车马出行图


  随着历史价值的发现,其收藏潜力巨大


  作为集文化历史内涵、艺术品位和工艺加工为一体的艺术品,碑帖拓片一直深受书画家的喜爱,一度被视为文人士大夫收藏的最高境界,有些碑帖的价格甚至高于名家书画。


  碑帖拓片的制作对原材料和工艺要求极高,因而它所记录和表现的内容,不仅具有相当的观赏价值,更具有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


  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沈光伟表示,好的碑帖拓片能较为完整地保留历史遗存面貌,非常准确地表现原物纹理和细节变化,这为历史文化遗存的修复和还原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指导,因而具有非常珍贵的史料和文献价值。


  汉拓片·车马出行图


  有些碑帖拓片流传有序,并有书画名家或文化名人的题跋,使得它更具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文物性质更强了。


  玩收藏,你除了需要留意市场,更要注重物品本身所具有的价值


  随着人们文化素养和认识水平的提高,它的历史文化价值会被重新挖掘,因而具有非常好的升值潜力和收藏前景。


  国家对文物保护立法,不再允许对石碑、崖刻等重要历史文物遗存进行营利性拓印,先前流传的碑帖拓片数量相对固定下来,重要遗存的碑帖拓片由于数量稀少、工艺高超,更显弥足珍贵,值得收藏的碑帖拓片会越来越稀缺。


  收藏碑帖拓片需要注意哪些因素?


  1、年代:即制作拓本的年代。一般来讲,拓制时间越早越接近原物面貌,价值也越高。


  2、稀缺性:拓本流传的数量越少,价值越高。比如碑帖拓片的祖本、孤本、珍本、善本,价值都很高。如果原物遗存已毁,那流传下来的拓本自然也有极高价值。


  3、书写者:即原碑刻石或画像砖(石)的。名家书法的原碑刻石拓片要比无名氏或小名家的拓片更有价值。


  4、品相:拓片的品相也影响其价值。比如完整度、拓制工艺、装帧形式等。一般来讲,卷轴拓片的价值要高于册页,宫廷制作的拓片要高于民间。


  5、原碑的内容:如果原碑记载的是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历史典故,那么拓片本身也具有了重要的史料文献价值。


  6、题跋:如果拓片上有名家题跋或鉴藏章,其价值要比单纯的拓片更高。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载图文等稿件均出于公益传播目的,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我们尊重原创,所使用的非本平台原创的图、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所有者联系,如版权人认为本次转载行为不当,请联系我们删除。


  转自:天意馆藏


  拓片有收藏价值吗推荐文章3:收藏界的“黑老虎”——拓片,收藏价值何时能回归升温?

  拓片,是指将碑文石刻、青铜器等文物的形状及其上面的文字、图案拓下来的纸片。这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是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出来的一种技能。


  拓片,作为集文化历史内涵、艺术品位和工艺加工为一体的艺术品,碑帖拓片一直深受书画家的喜爱,一度被视为文人士大夫收藏的最高境界,有些碑帖的价格甚至高于名家书画。


  四川博物院,汉·画像砖拓片局部


  拓片是记录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其历史文化价值很高。许多已散失毁坏的碑刻,因有拓片传世,才能感受原碑刻的内容及风采,如汉《西岳华山庙碑》、北魏《张玄墓志》、东吴《天发神谶碑》以及唐柳公权《宋拓神策军碑》等皆为孤本。若没有拓片,将难睹庐山真容,遂成“迷局”。


  北魏书法石刻精品《司马绍墓志》拓片


  然而,石碑、青铜器等在拓的过程中会出现慢慢的磨损,这是肉眼看不到的,每拓一次就受损一次。目前可知,拓片的种类有甲骨文拓片、秦汉瓦当拓片、历史砖拓、砚铭拓片、佛教造像拓片,而其中佛教造像拓片更是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史料载,佛教拓片又分为朱拓和墨拓两种,分别是用朱砂和墨汁作为颜料拓印,表现出不同的色彩效果。古代把刚出土的石刻常用朱拓,其拓印形式又分为蝉翼拓和乌金拓。在古代,这种拓片技艺因难度较高、要求非常严格,收藏价值自然很高。


  北魏始光元年佛造像拓,原石现藏西安博物院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碑帖拓片对收藏者的文化素养要求高,受众相对较小,市场流动性低,加上市场回周期长,碑帖拓片普遍处于较低价格。而近些年来,随着碑帖拓片的价值被挖掘,市场上拓片价格上升的速度开始加快,藏家也要开始慢慢尝到拓片收藏的价值回。如2016年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周毛公鼎六名家题跋本》以1138.5万元成交,创下拓片的拍卖纪录。


  ”衡量一件拓片的价值高低,首先就要关注其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其次,碑帖拓片的存世量也是衡量它价值高低的标准之一;原碑已损毁的拓片有不可再生性,价格会高;名人题跋,也是部分拓片拍出高价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市场上流通的拓片也存在着作假情况,如在拓印的时候把已经磨损的某一个字造一个完整的,冒称初拓本,这些也需要藏家在收藏购买时要注意。


  民国木刻版“难得糊涂”拓片,刻工比较粗糙,收藏价值不大


  相对书画瓷器佛像等热门收藏门类,拓片可算是一种“小众收藏”,虽然目前整体成交价仍然不高,但收藏入门门槛高。加之现在为了保护文物,文物法规定不准拓印了,这使得存世较早拓制的拓片更加稀少,所以在拍卖市场上,明代清代拓片价格都非常高。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载图文等稿件均出于公益传播目的,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我们尊重原创,所使用的非本平台原创的图、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所有者联系,如版权人认为本次转载行为不当,请联系我们删除。


  转自:博能兰韵文化艺术中心


  拓片有收藏价值吗推荐文章4:不用相机如何给文物“拍照”?文博专家许勇翔谈金石传拓

  许勇翔是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他在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从事文物进出境鉴定期间,利用中国传统的金石传拓技艺,对过眼的一些文物精品进行传拓留影,积攒下玉器、铜镜、扇骨等数千纸拓稿,如今已成为一笔宝贵的文物资料。


  2021年,许勇翔从数千纸拓稿中整理出482张名家竹刻扇骨拓片,集结成《箑边珍拓——名家竹刻扇骨拓片集》出版;此外他还有200余纸良渚玉器墨拓精品正在对外公益展出。许勇翔说,这些墨拓是他过去工作的印记和成果结晶,而如何将其变成文字和图谱,服务于社会则是当下的心愿。


  许勇翔


  无心插柳,留下数千文物拓片


  1972年,刚刚参加工作的许勇翔进入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与沈令昕、万育仁、郑为、马泽甫等老一辈长于文物鉴定的老先生们一起,从事上海口岸文物进出境鉴定工作,成为把守文物进出国门边境上的一员。


  中国真正加强文物进出境管理是在1949年之后。当年为了防止珍贵文物外流出境,国家经贸部和文化部在广州、上海、北京、天津设立了四个文物图书及特种手工艺品进出口岸,作为文物进出口鉴定监管部门。四口岸汇集了全国主要的文物鉴定专家,从事文物进出境鉴定工作,并将不能出境的文物收归国有。


  良渚玉器纹样墨拓


  良渚玉器纹样墨拓


  据许勇翔介绍,当时的工作主要是参照1960年制定的《关于文物出口鉴定标准的几点意见》,对文物进行把关。按照规定,“以1949年为主要标准线,凡在1949年我国人民革命胜利以前制作、生产或出版的具有一定历史、科学和文化艺术价值的文物原则上一律禁止出口,但是对于有计划组织出口的一般文物,应根据文物的类别依法划定以下两个年限:一部分以1795年为限(即清代乾隆六十年为限,凡1795年以前的一律不准出口;)一部分以1911年为限(即清代宣统三年辛亥以前为限,凡1911年以前的,一律禁止出口)。


  唐代玉带饰 墨拓


  具体工作中,碰到名家竹刻扇骨,1911年以前的是不能出口的,玉器、瓷器则以乾隆六十年为限。“但是什么叫名家并没有具体的名单,只能在工作中去摸索,玉器、瓷器的断代也是靠眼力。”许勇翔说。通过上海口岸的鉴定,那些不能出境的文物(过去叫旧工艺品)归入“文留”,由上海市文管会接收,它们通过复审或进入上海博物馆的收藏,或划归上海市文物商店。


  “这其中就截留下很多很好的东西。那个时候照相机并不普及,想要给文物留影主要就是靠传拓。”许勇翔说,当时的文物工作规定没那么严格,鉴定的时候随身就带着工具,看到好东西就拓个拓片,也作为工作资料留存。


  良渚玉器纹样墨拓展示现场


  金石传拓在中国有着一千多年历史,是把纸覆盖在器物的纹饰、铭文上,将其拓印在纸上的技艺。拓片对于学术研究、辅助展览都非常重要。尤其在摄影术诞生前,传拓是留存实物文字、纹饰乃至器物形制等信息最重要的记录技术。我们现在能够看到古代两汉、魏晋、唐宋时期的很多碑文石刻,其石刻本体可能早已不存,但因为有了传拓技术,这些资料因之都保存下来。


  良渚玉器纹样墨拓展示现场


  上海博物馆的金石传拓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从最早长于传拓的万育仁、李鸿业,到第二代传承人韦志明、谢海元,如今已历经三代传承。许勇翔在博物馆和文管会虽然并非专职从事传拓工作,但是每天跟老先生们在一起,耳濡目染,手上功夫自然也不在话下。


  良渚玉器纹样墨拓


  良渚玉器纹样墨拓


  1987年,负责浙江余杭良渚遗址考古发掘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要整理考古发掘告,需要在考古告中附良渚玉器的图片,特邀许勇翔帮忙为他们传拓了一批良渚玉器。“每一件玉器都拓了两份,给他们一份,我自己留一份。”随着良渚遗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和良渚文化内涵的不断深入发掘,许勇翔手上的这批良渚玉器精品墨拓也愈发显得珍贵。


  在岗三十多年,许勇翔从未停止拓印,当年“无心插柳”积累下的数千纸文物拓稿可整理出多个不同专题,其中以玉石、铜镜、扇骨三类最具规模而成系统。2008年,许勇翔从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流散文物管理处处长的位置上正式退休,这些还留存着手心余温的墨拓也成为他格外珍视的回忆被收纳进箱底,多少年来原封不动地保存着,一纸都没有流失。


  良渚玉器纹样墨拓


  “一纸难求”的墨拓如何回馈社会?


  随着时代的变迁,文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保理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今想再对庋藏于国有机构的文物进行传拓也几无可能,拓片的收藏赏玩价值也在回归,变得“一纸难求”。


  去年,许勇翔从自己的数千纸文物拓稿中整理出名家竹刻扇骨拓片482张,集结成《箑边珍拓——名家竹刻扇骨拓片集》出版,受到专业人士和一些爱好者的喜爱。


  支慈庵刻扇骨拓片


  支慈庵刻扇骨拓片


  在许勇翔看来,除了竹刻扇骨,自己几十年来悉心保管的良渚玉器墨拓也有着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文物史料价值。因为良渚文化玉器是良渚文化最突出的成就之一,其玉器形制多样、品种丰富、雕琢精美,均达到史前玉器的高峰。玉器上的神人兽面纹更是以其独一无二、极富神秘色彩和丰富的内涵成为良渚文化的标志。


  金西厓刻扇骨拓片


  金西厓刻扇骨拓片


  “这些拓片它都是原大的,器物细部纤毫毕现。”许勇翔说,通过它们,可以了解到良渚时期玉器制作的工艺水平,直观呈现良渚文化玉器纹样的变迁,同时也为良渚文化玉器的研究和鉴定提供学习材料,“古代玉器纹饰都是手工雕刻出来的,每个工匠的手势都不一样,所以没有一模一样的两件玉器。”


  近期,这批良渚文化玉器精品墨拓正在上海一家拍卖公司公益展出,算是初次比较大规模的集体亮相。“公益性展示,服务于社会。”许勇翔说。即将步入杖朝之年的许勇翔一直为如何妥善安置并令其发挥最大价值而神伤。


  汉 东王宫铭铜镜 墨拓


  唐葵口双虎纹镜 墨拓


  今年是上海博物馆建馆70周年,距离许勇翔踏入上海博物馆工作也已过去50载。守着这些墨拓,偶尔看看老上博人的昔日合影成为许勇翔追忆过去的一种方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从来没想在这些文物拓片中获取任何实际的利益。”“我只想怎么把它们变成文字和图谱,让其有益于社会,也算完成我们这一代文博人为社会服务的使命。”许勇翔说。


  拓片有收藏价值吗推荐文章5:关于拓片文物的收藏价值 宗正分析有话说

  近日,一件曾被赵之谦、康生、谷牧收藏,有着康生、郭沫若题跋的碑帖拓本《汉莱子侯 刻石初拓本》在广东崇正2016春季拍卖会上拍出了2070万元的高价,创下了拍卖场上碑帖拓片成交的最高纪录。


  

  《汉莱子侯 刻石初拓本》


  这一拓片文物成交记录的出现,让许多收藏者众说纷纭。有人说,拓片文物没有瓷器、宝石那么容易储藏和保存,而且鉴定难度又极高,所以它没有达到收藏的价值。也有人说,拓片文物受到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的制约,存量不是很多,尤其是部分文物被各级博物馆封存后,拓片文物的数量更是少之又少,所以拓片文物收藏变得愈加珍贵。


  面对众说纷纭,拓片文物到底有没有收藏价值呢?作为国内专注于文物及艺术品分析测试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北京宗正分析测试有限公司,根据业内多年经验,对于拓片文物收藏价值进行侧面分析。


  首先,什么是拓片文物。拓片文物是指将碑文、青铜器等文物的形状及文字、图案拓下来的纸片。俗称“黑老虎”,在照像制版、印刷技术没有出现之前,许多历史上的史实政令、颂词铭文、诗赋书画等名人墨迹,都通过拓片留存到今天,既是珍贵的史料,又是书法范本。


  拓片十分珍贵的原因在于:


  1、古代碑帖原石破坏严重,难以完整保存到今天。因为遭遇战争所带来的焚烧破坏,或因保护措施不得力,或因一些政治因素与人为毁坏,或因火灾、地震之天灾,或因盗贼偷窃流出境外等,其存世数量愈来愈少,剥蚀磨损日趋严重。


  2、旧拓片散失殆尽。如今一般认为,民国以前的拓本应算为“旧拓”了。拓片在“文革”中因破“四旧”被烧毁失散无数。


  3、国家对碑帖原石的管理日趋正规,特别是对一些名碑帖已采取严格措施加以保护。除研究部门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需捶拓少量外,一般是不允许民众随意捶拓。


  4、碑帖的学术价值。在千百年的历史中,原碑文字会在岁月冲刷和人为损毁中发生变化,年代越早的拓本越能看到碑文的原貌,具有很高的文献研究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


  可以说,碑帖拓片清晰、完整、准确地再现了古代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神韵。它所记录、表现出来的内容,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具收藏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就拓片文物独特的历史、艺术价值,以及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越发重视,拓片文物收藏正当时。


  拓片有收藏价值吗推荐搜索词:

  

  1.拓片有收藏价值吗知乎

  

  2.拓片为何不能随便收藏

  

  3.拓片真迹一般价值多少

  

本文标题:拓片有收藏价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