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火箭发射基地
中国火箭发射基地推荐文章1:为什么中国有四个航天发射场?各有什么优势?
四大发射中心位置
1、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内蒙-额济纳旗 )
2、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四川 凉山州冕宁县)
3、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山西 岢岚县)
4、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海南 文昌市)
四大发射场中,酒泉是元老
一开始为苏联专家援助选址、设计。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深处内陆,周围都是荒漠,地势平坦、远离人烟。无论是出于反间谍、反空袭,这两方面的军事及情安全性上的考虑,还是在万一发射任务失败,或者抛弃整流罩的溅落区这样的对于平民的安全角度考虑,在始建之时都是上佳之选。酒泉承担了中国的首颗卫星发射任务,以及首次载人任务。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始建于1967年。基地已建成具有多功能、多发射方式,集指挥控制、测控通信、综合保障系统于一体的现代化发射场,航天发射综合能力实现了从年执行1次发射任务到每年执行10次以上高密度火箭卫星发射任务的跃升。中心先后成功地发射了中国第一颗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一号”,第一颗中巴“资源一号”卫星,第一颗海洋资源勘察卫星等,创造了中国卫星发射史上的9个第一。
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神堂坪乡的高原地区,地处温带,海拔1500米左右,与芦芽山风景区毗邻,是中国试验卫星、应用卫星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之一;这里冬长无夏,春秋相连,无霜期只有90天,全年平均气温5℃。
西昌可视为酒泉的二号备份
同样在中苏关系紧张时开始筹建。地处四川境内1500米左右的山区,纬度较前两者都低。西昌承担了中国首颗通信卫星的发射任务。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主要承担国内外的商用通信卫星发射任务,主攻地球同步轨道。进入新世纪,西昌又承担了至今为止所有的嫦娥探月任务。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总部、发射场(技术区和两个发射工位)、通信总站、指挥控制中心和三个跟踪测量站,以及其它一些相关的生活保障单位组成。主要担负广播、通信和气象等地球同步轨道(GTO)卫星发射的组织指挥、测试发射、主动段测量、安全控制、数据处理、信息传递、气象保障、残骸回收、试验技术研究等任务。
文昌虽然是后起之秀,但是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在四大发射场中纬度最低,而且临海,载荷能力、任务安全性、扩建潜力都非常可观。未来将会成为中国的卡纳维拉尔角,不但会承担各种卫星发射、空间站、探月、载人航天等任务,也会成为中国民营商业航天的摇篮。
文昌航天发射场从立项开始就是地方政府大力推动、以民用而非军用为主导目标的。1996年,由当时的海南省科技厅副厅长主持,完成了《海南新世纪国际商用航天港可行性研究告和项目建议书》,并向国家正式申。在这个规划中,发射中心初步定在文昌铜鼓岭以北的昌洒镇一带,拟建中的发射场几百米之外就是大海,方便大型运载火箭运输。
中国火箭发射基地推荐文章2:我国探空火箭发祥地——安徽广德誓节镇“603基地”
“603基地”沙盘模型及屏幕展示
参观“603基地”旧址人群络绎不绝
原火箭发射塔
基地讲解员正在向参观人群讲解
参观者进入基地展览厅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职责牌
——前不久,由于有关部门对老干部工作的关心和重视,组织我们退休同志一行,参观了坐落在安徽宣城市广德誓节镇的中国第一个探空火箭发射场——“603基地”。
——1958年,为了落实毛主席关于“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精神,在钱学森的主持下,中科院开始进行运载火箭和人造卫星的研发工作。原先在上海南汇某地进行。由于场地狭小,施展不开,加之基地处于大城市不利保密,于是另选地址。1960年3月,在安徽广德县(已改县级市)誓节镇山区,建成了我国第一个探空火箭发射场,即“603基地”。钱学森等科学家曾多次亲临基地指导科研和发射工作。“603基地”建成后,共发射“TM”各型火箭近30次。此基地创造了我国探空火箭发射四个第一。例如,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装小白鼠试验仓的火箭,在这里发射成功。还有一次,内载两只试验犬的发射,升空到250公里。这些发射试验成功,不仅为我国空间探测迈出了重要一步,也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1969年,我国在甘肃省酒泉建成了新的卫星发射场,“603基地”完成了她第一次历史使命。
——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沪皖高速公路的建成,运输更加便捷,上海航天局已对“603基地”赋予了新的使命,开展更加尖端的科研项目,进行再度开发建设。并对原发射场进行保护性修缮,建设纪念碑,作为爱国主义、航天精神教育的基地,以展现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的优秀文化积淀,现已对外开放。
——安徽宣城市广德市誓节镇,名副其实地是我国航天第一镇、探空火箭发祥地。
中国火箭发射基地推荐文章3:总投资200亿元,我国第5座航天发射中心来了,为何选址浙江象山?
继酒泉、西昌、太原、文昌之后,我国第五座航天发射中心要来了,选址浙江象山,累计投资超200亿,本期视频就带你全面了解全新的中国象山航天发射中心。
根据十四五计划指出,我国全新的大规模火箭发射基地选址在浙江象山。其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缓解我国发射场短缺的局面,打破我国卫星排队等着上太空的尴尬局面,从而大力发展我国商用卫星发射领域。
举个例子,早在2017年的时候,咱们国家卫星发射计划就高达三十多颗,但是由于天气、技术、发射基地等限制,在2017年,我国仅仅完成了十六颗卫星的发射任务,也正是经历过了这种尴尬局面,再建一个航天发射场,就显得迫在眉睫了。
说到发射场,这里还得跟大家解释一下,大多数人眼中的发射场,仅仅就是一块开阔地,无非是作为运载火箭的停靠、维护基地罢了。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一座完整的发射场,它必须要包含发射指挥中心、发射基地、技术支持基地、辅助测控基地等一系列场所联合组建而成。因为在发射过程中,工程人员必须要对运载火箭进行前期的一系列检查测试,对整个设备和单独精密模块、仪器等进行联合检测。
除此以外,为了保证整个任务的顺利进行,地面发射中心还必须进行信号发射塔的建立,以便跟踪、交互、指挥航天人员完成任务。
也正是因为建立项目众多、航天仪器极度精密等诸多复杂因素,建立发射场,除了最基本的地理因素、气候条件外,发射场的低纬度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选址考察范围。据了解,发射场选择低纬度地区,能够更好地促进火箭燃料的充分燃烧,尽最大可能强化火箭推力,在燃料方面进行减重,从而尽可能的携带更多的卫星以及航天设备进入太空。
中国第五座航天发射中心为什么选择了浙江象山?除了气候和纬度适合外,还有没有什么其它的原因呢?
在这之前,我国的酒泉西昌太原文昌四大发射场,他们主要作为我国的非商业太空探索任务发射基地,这些发射场不但地理位置远离人烟,也几乎不会对我国内部的商用卫星发射需求所开放。
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太空探索欲的不断加大,排除商用卫星,就单论我国的探索任务也会让这四大发射场档期爆满,如此强烈的需求和后续市场的拓展,进行全新发射场的建设就刻不容缓,本次浙江象山发射场也就应运而生了。
浙江象山发射场不同于酒泉西昌太原文昌这四个老前辈,它从地理位置上来讲,远称不上人烟稀少这四个字。至于为什么选中了身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它,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浙江象山,有着和美国肯尼迪发射场相同的北纬30°,该纬度是航天发射最为科学合理之选。
更何况象山这地方属于沿海地区,进行火箭发射任务的残骸往往会落入大海,再由后续的工作人员进行打捞,防止污染环境,不需要担心误伤人和建筑物。而且浙江象山较为发达的交通、海运设施,也成为了建设商用发射场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如今建设航天发射场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担心境外别有用心之国搞破坏,现在,我国的航天发射场从大漠戈壁深处的酒泉西昌太原,逐渐转移到了沿海的文昌、象山这样更适合卫星发射的低纬度地区,从侧面来说,是国力日益强盛的象征。
我们都知道,航天发射场的建设需要多部门、多企业、多电子设备的通力协作才能完成,而宁波作为我国较为发达的地区,这里除了拥有相对完善的电子设备加工维护体系,甚至其内部还有几家航天研究院的存在,可以以最快速度、最大效率的为发射场的建设提供人力物力支持。
而且,前面也说了,酒泉西昌太原文昌四大发射基地对接的都是非商业航天任务,新建的象山发射场,它的一大服务对象将会是我国境内需求日益旺盛的商业航天项目。
中国第五个航天发射中心选址浙江象山,对未来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还有着哪些更深远的意义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目前,在我国境内,完全没有一个独立的商业卫星发射基地,浙江象山发射场的出现将会完美填补这一空白。除此以外,象山地处长江三角经济圈,相比酒泉等地,有着更为便利的交通,更为完善的基础设施。
如此一来,随着日后象山发射场的建设完毕与开放,将会从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国吸引众多航天爱好者前来参观,这对于当地的旅游业来说无疑是强大支持,也会为我国在国际航天文化上的输出助一臂之力,进一步提升中国商业航天全球竞争力,而且这对于国内的航天科普、爱国教育等,也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另外,我国十分重视5G技术的发展,也将5G数字卫星、基站等列入了我国未来的基建计划当中。而本次建成的浙江象山发射场,也会成为5G卫星发射的主力。随着象山发射场对国内卫星、航天任务的逐步解压,直到完全解决我国境内积压的卫星发射需求之后,在未来象山发射基地有可能将会承包外国商用卫星的发射任务。随着马斯克星链计划的逐步执行,目前世界各国高度重视自身太空领域发展,未来商业卫星的发射项目也一定会有着较大的市场。
而人们对于通信、气象卫星的需求增加,和世界各国太空领域的争夺,象山发射基地除了通过承包发射任务以此进行资金吸纳之外,其对于航天项目的经验积累和世界范围内对于中国航天的认可也将会达到全新的高度。
除了上面说的这些,我们也相信象山发射基地绝不可能是我国最后一个商业发射基地,我们除了祝福象山发射基地顺利建设运行,为我国的商业航天事业开疆扩土之外,也更希望我国的航天事业在未来得到更快的发展,从而带领中国人去更好的探索星辰大海。
中国火箭发射基地推荐文章4:
中国火箭发射基地推荐文章5:中国火箭发射场/工位大盘点
中国航天事业近年来突飞猛进,发射场与工位建设作为支撑这一发展的基础设施,正经历从“传统布局”向“高密度、商业化”的转型。
今天我们一起来盘点下,我国火箭发射场及工位有哪些?
01
传统四大发射场
中国现有四大传统航天发射场——酒泉、太原、西昌、文昌,分别承担不同轨道和任务类型的发射需求。
1、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称 “东风航天城”,始建于1958年,横跨甘肃酒泉与内蒙古额济纳旗交界地带。该地区属内陆及沙漠性气候,地势平坦,干燥少雨,年均发射窗口期超过300天。
作为中国最早创建、规模最大的综合型航天发射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配备了完整而可靠的发射设施,不仅能够执行大倾角中低轨道卫星的发射任务,还是目前国内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自建成以来,已完成超过200次航天发射任务。
(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图源:甘肃驻京办)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下设北部和南部两个发射场区,其中北部发射场区曾设有138和5020两个航天发射工位,现均已退役。
138工位:发射过东风-5、长征二号、风暴一号。5020工位:发射过长征一号、东风-4、东风-5。南部发射场区目前作为主力发射区域,设有多个航天发射工位。
LC-90工位:载人火箭专用工位,主要发射长征二号F。LC-94工位:主要发射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丁、长征四号乙、长征四号丙。LA-95A/95B场坪:主要发射长征十一号、快舟一号、快舟一号甲、快舟十一号、捷龙一号、朱雀一号、双曲线一号、谷神星一号、开拓二号、OS-M等火箭。LA-120场坪:主要发射天龙二号、双曲线二号Y、长征十二号甲VTVL试验箭。此外,为推动商业航天发展,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其周边设立了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由商业航天企业与中心联合建设与管理,专门服务于民营商业火箭的发射需求。目前,蓝箭航天、中科宇航、天兵科技、星河动力等企业已入驻或计划入驻。
LC-96A工位:蓝箭航天专有发射工位,主要发射朱雀二号、朱雀二号改进型。LC-96B工位:蓝箭航天液氧甲烷火箭发射工位,主要发射朱雀三号VTVL-1试验箭、朱雀三号。LC-130工位:中科宇航专有发射工位,主要发射力箭一号;此外,力箭二号液体运载火箭专用发射工位已完成工程设计,即将开建。天兵科技工位:在建,主要发射天龙三号。星河动力工位:在建,主要发射智神星一号、智神星二号。2、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67年,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原神堂坪乡的高原地区,是中国试验卫星、应用卫星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之一,同时负责海阳海上卫星发射任务。
(图: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图源:通信大讲堂)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具备多射向、多轨道、远射程和高精度测量能力,主要执行太阳同步轨道气象、资源、通信等多种型号的中、低轨道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任务。配备了7、9、9A、16等多个发射工位。
LC-7工位:发射过长征一号丁、长征四号甲、长征四号乙、东风导弹等,已于2018年退役。LC-9工位:主要发射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丁、长征四号乙、长征四号丙。LC-9A工位:主要发射长征六号甲、长征六号乙、长征六号丙。LC-16工位:主要发射长征六号、快舟一号甲。3、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70年,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是中国目前对外开放规模最大、设备技术最先进、承揽卫星发射任务最多、具备发射多型号卫星能力的新型航天器发射场,并同时管理西昌和文昌两个发射场。
(图: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图源:西南铁旅熊猫专列)
截至目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已累计执行超200次航天发射任务,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负责通信、广播、气象等各类应用和试验卫星的发射任务。中心现有2、3两个发射工位,以及用于固体运载火箭发射的专用场坪。
LC-2工位:被誉为“亚洲第一塔”,主要发射长征二号E、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LC-3工位(旧):被誉为“功勋塔”,是我国首个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发射工位,现已退役。LC-3工位(新):主要发射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丁、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场坪:主要发射长征十一号、快舟一号甲。4、文昌航天发射场
文昌航天发射场始建于2014年,位于中国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是中国首个开放性滨海航天发射基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低纬度发射场。截至目前,已执行发射任务33次。
(图:文昌航天发射场 图源:南方Plus客户端)
文昌航天发射场主要用于发射中国新一代大型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航天器等航天发射任务。发射场配备了101、201、301发射工位。
LC-101工位:主要发射长征五号、长征五号乙。LC-201工位:主要发射长征七号、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LC-301工位:在建,长征十号运载火箭发射工位,主要用于试验以及载人登月等工程。02
商业航天发射场
随着商业航天的崛起,以海南、海阳为首的商业航天发射场应运而生。
1、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是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滨海区域,于2022年7月6日开工建设,2024年11月30日完成首飞,标志着我国商业航天发射场实现“从0到1”的突破。
(图: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 图源:海南日)
目前,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已建成1、2两个发射工位,并计划进一步扩建,新增3、4两个液体火箭发射工位,以满足未来商业航天快速增长的发射需求。
LC-1工位:长征八号系列运载火箭专属发射工位。LC-2工位:我国首个液体通用型发射塔,适配19型火箭的发射,包括长征十二号、朱雀三号等运载火箭。LC-3/4工位:在建,两个液体火箭发射工位。2、海阳东方航天港
海阳东方航天港是中国首个海上发射母港,位于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于2019年完成了国内首次海上发射。
(图:捷龙三号搭乘东方航天港号海上发射船发射升空 图源:新华社)
不同于传统的陆基航天发射场,海阳东方航天港依托海上发射平台,为航天器提供更加机动、灵活的发射条件。目前,该航天港拥有五种海上发射平台,包括:
泰瑞号:主要发射长征十一号、捷龙三号。德渤3号:主要发射长征十一号。德浮15002:主要发射长征十一号、谷神星一号。博润九州号:主要发射长征十一号、捷龙三号。东方航天港号:主要发射引力一号、捷龙三号、谷神星一号。03
规划中的商业航天发射场
随着商业航天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和卫星星座组网任务的激增,我国正加速布局新兴商业航天发射场,以突破传统发射场的容量限制并优化发射资源配置。除已投入运营的海南、海阳外,凉山、阳江等地的商业航天发射场规划也逐步落地,形成“沿海+内陆”互补的发射网络。
1、凉山商业航天发射场(规划中)
凉山州正规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附近建设商业航天发射场,借助西昌的技术资源和设施,进一步提升发射效率与能力。同时,凉山内陆区位优势将有助于拓展商业航天市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图: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图源:百度百科)
2024年9月3日,四川发展国际商业航天港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其整体规划采用“1+2+n”模式:
“1”:核心区,即商业航天发射场园区,承担主要发射任务。“2”:两区,包括提供技术支持的技术服务区和吸引企业的产业承载区,形成产业集群。“n”:多组团模式,如科研组团、配套服务组团等,共同支撑航天港运营。(图:四川发展国际商业航天港有限公司揭牌仪式 图源:西昌发布)
2、广东(阳江)航天发射母港(在建)
近日,广东公布广东(阳江)航天发射母港入选省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估值92亿元。计划分为两期建设:
一期:建设航天产业园,主要包括火箭总装测试厂房,海上公路桥及1个海上环岛等。二期:在东岛西南方向扩建4个海上环岛,主要建设C3I系统、空调消防水电集控系统等。阳江海域适合执行太阳同步轨道等南射向发射任务,其发射复杂度及成本低于黄海海域,且临近港口,火箭可通过海运快速转运,提升发射效率。自2023年起,阳江海域已通过多次成功发射充分验证阳江发射点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计划与山东海阳形成“一南一北”两个发射点,满足各种轨道的发射需求。
(图:捷龙三号在阳江附近海域一箭9星发射 图源:阳江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
2025年1月,阳江商业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专注卫星应用与发射服务,标志着阳江在商业航天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04
机遇与挑战
从国际经验看,美国通过沿海布局构建了全球最密集的航天发射网络,拥有约20个航天发射场,超40个发射工位,其核心发射场如卡纳维拉尔角太空军基地、范登堡太空军基地均布局沿海地区。2024年,卡纳维拉尔角执行了67次发射,范登堡完成了47次发射,两者合计占美国全年发射总量的74%,这充分体现了沿海发射体系的战略价值。
(图:美国航天发射场译图 图源:FAA/AST 2022年9月)
为什么美国热衷于在沿海地区建设发射场?沿海发射场具备哪些优势?
低纬度发射:低纬度地区因地球自转速度较大,火箭在相同燃料条件下能够节省推力,从而显著提升有效载荷能力。海上运输保障:与陆路运输相比,海上运输成本低廉且不受火箭直径限制。多射向选择:沿海发射场可以灵活调整发射轨道,满足各类卫星不同轨道需求,同时也有助于优化火箭回收航线,提高回收效率和安全性。目前,我国发射任务主要集中在酒泉、太原、西昌和文昌四大传统航天发射场。传统发射场需要兼顾军民、载人航天等国家任务,与商业发射需求存在资源调配矛盾。此外,民营航天企业普遍选择在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布局总装基地,若坚持在内陆发射,则需额外承担数千公里的陆运成本及拆解重组风险。这种产业链与发射场的空间割裂,客观上制约了商业火箭的规模化应用。
借鉴美国布局沿海发射场的经验,我国在海南、海阳以及阳江等沿海地区建设商业航天发射场,将解决传统航天发射场带来的成本高昂、发射效率低下等问题,推动“出厂即发射、回收即复用”的创新模式加速落地。
总之,沿海发射场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整合能力,正在成为全球航天发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
中国正通过“传统发射场升级+沿海商业发射场扩张”双轨并进,应对商业火箭爆发式需求。然而,工位建设周期长、审批流程复杂等问题仍需政策与技术协同突破,以支撑未来万颗卫星星座组网的发射需求。
中国火箭发射基地推荐搜索词:
1.中国火箭发射基地有哪些
2.中国火箭发射基地在哪里
3.中国火箭发射基地地图
本文标题:中国火箭发射基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