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矮人叫什么称呼
小矮人叫什么称呼推荐文章1:迪士尼是即毁经典,又毁我童年???
今日外刊中最吸引我的,莫过于迪士尼斥资2亿美元打造的真人版《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本应是继《美女与野兽》《狮子王》后的又一票房收割机,却因选角与角色塑造争议陷入舆论漩涡,甚至被戏称为“好莱坞身份政治的爆炸现场”。
首当其冲的是21岁拉丁裔女星瑞秋·泽格勒(Rachel Zegler)的选角争议。原著中白雪公主以“肌肤如雪”闻名,但泽格勒的肤色与这一设定明显不符,引发部分观众不满,认为迪士尼为追求“政治正确”背离经典。支持者则反驳,童话角色本可多元诠释,并强调泽格勒的演技与声线足以支撑角色。这场争论迅速升级为“文化战争”,社交媒体上“#NotMySnowWhite”与“#RepresentationMatters”两大标签激烈交锋。
更大的争议来自“七个小矮人”的设定。迪士尼弃用侏儒症演员,转而以CGI技术结合普通身高演员制作奇幻生物形象。此举激怒了侏儒症演员群体,英国演员乔治·威廉姆斯直言:“好莱坞一边高呼包容,一边用特效抹去我们的存在。我们并非‘奇幻生物’,而是真实的人。”行业组织“小个子演员联盟”更痛批迪士尼错失推动多元包容的机会。
面对舆论压力,迪士尼尝试调整策略:删除“小矮人”称呼,改为“魔法生物”,并强调新版将聚焦“女性赋权”。然而,这种妥协反而被批“两头不讨好”——保守派认为篡改经典,进步派则指责其回避真正的包容性选角。
从《小美人鱼》到《白雪公主》,迪士尼的翻拍困局折射出好莱坞的深层矛盾:在经典IP现代化改编中,如何平衡文化传统、商业逻辑与身份政治?当“政治正确”成为双刃剑,或许迪士尼真正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尊重多元的同时,讲好一个超越争议的童话。这回迪士尼这是要即毁经典,又毁我童年的节奏啊!
小矮人叫什么称呼推荐文章2:矮人族真的存在!身高只有一米,在太平洋小岛上艰难求生
格列佛的船倾覆了。汹涌的波涛把他抛弃在印度尼西亚的无名荒岛上。醒来时,身边尽是十几厘米高的小人,朝着他发射微型弓箭……
“小人国”是《格列佛游记》里最经典的场景| Ferdinand-Philippe d'Orléans / Wikimedia Commons
我们熟知《格列佛游记》中的小人国,我们捧腹大笑,我们觉得故事荒诞不经。可是在现实中,印度尼西亚的孤岛上曾经存在着一个真实的“小人国”。他们是一种远古人类,为了适应岛屿特殊环境,而演化成了只有一米高的矮人族。他们,就是“佛罗勒斯人”(Homo floresiensis)。
佛罗勒斯人面部复原图 | Cicero Moraes et alii / Wikimedia Commons
霍比特人的诞生
2003年,古人类学家在印尼佛罗勒斯岛(Flores)上寻找人类祖先生活的痕迹。在一处洞穴里,人们意外挖掘出了一具颅骨化石。看轮廓,这显然是一种人类。看尺寸,这显然是一个三岁左右的幼儿。可是当科学家仔细观察骨骼表面的细节时,他们反而拿不准主意了——这到底是个什么生物?
佛罗勒斯人颅骨化石 | Daderot / Wikimedia Commons
他们发现颅骨骨缝中的生长空隙已经闭合,乳牙已经消失,说明颅骨的主人是成年人。可是这脑袋却异常袖珍,脑容量只有380毫升,不仅低于几乎所有的古人类和现代人,甚至还没够到大猩猩的及格线。
有人提出,这或许只是不幸罹患“小头症”的现代智人。可一番比较下来,人们发现颅骨化石与以往的病例并不算相似。更重要的是,除了脑容量之外,化石的其他特征也和目前已知的所有人科物种相差悬殊。换句话说,研究者没有办法把它归入任何一个已知物种。
佛罗勒斯岛位于印尼东部,面积非常狭小 | Sadalmelik / Wikimedia Commons
所有的线索指向了同一个答案:人们这次发现的,是一种前所未见的全新古人类物种。依据学界传统,古人类学家以发现地点命名,称之为“佛罗勒斯人”。而在私下交谈中,他们更喜欢另一个亲切的称呼——“霍比特人”。
古人类学家们也是爱看电影的,在发掘洞穴的那两年,热映的大片正是《指环王》。研究者们在找到肢骨化石后经过公式推算,发现佛罗勒斯人身高不到1.1米,与电影里面托尔金虚构的小矮人霍比特很相似,于是佛罗勒斯人就收获了此等雅号。
亚细亚的孤儿
鲁滨逊的故事是骗人的,孤岛生活与世隔绝,远没有那么怡然自得。人类无法远距离迁徙,只能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资源有限,能量需要节约,所以体型在演化过程中也逐渐缩小。古生物学家以往就在地中海诸岛发现过一人高的侏儒象、绵羊大小的侏儒河马。不过,体型微缩的古人类倒是头一回发现。
佛罗勒斯人虽然身材和脑袋都打了折扣,但是作为人的本质特征并没有消失。他们的大脑前额叶体积与现代智人相差不大,说明他们智商仍然在线。伴随着化石一起出土的还有打制石器、疑似的烧火痕迹,以及大量动物骨骼遗骸,遗骸上还留有屠宰的划痕。由此看来,制造工具、用火、打猎,这几项人类祖传技能也没被他们遗忘。
佛罗勒斯岛Lian Bua的山洞,在这里发现过佛罗勒斯人活动的遗迹 | Rosino / Wikimedia Commons
只是,这些人性的萌芽传承自哪位祖先呢?
佛罗勒斯人当然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他们应该是从亚欧大陆迁徙而来,但是古人类学家一直不明白,那些最初选择迁居荒岛的佛罗勒斯人祖先究竟是谁。
从牙齿的形态来看,佛罗勒斯人可能是直立人(Homo erectus)的后代,而直立人正是我们智人的祖先。当真如此,佛罗勒斯人算是现代人的“大哥”。可也有大量证据表明,佛罗勒斯人的形态过于原始,他们应该起源自一种比直立人还要古老的物种。换言之,他们是现代人的“伯伯”,甚至是“伯祖父”。
直立人复原模型 | Neanderthal Museum / Wikimedia Commons
众说纷纭之中,佛罗勒斯人“从哪里来”的问题仍然是一团迷雾。同样令人困惑的,还有佛罗勒斯人“到了哪里去”。
早年间的地层检测结果显示,佛罗勒斯人最晚存活到了距今12000年前。这意味着,他们很可能和迁入孤岛的现代智人共同生活过一段时间。可能正是我们现代智人压缩了佛罗勒斯人的生存空间,导致他们灭绝。也有人相信佛罗勒斯人根本没有灭绝。人们引证野人传说,认为佛罗勒斯人就是当地居民口中的野人,隐居在岛屿的角落中。
而最新的测年结果显示,佛罗勒斯人可能在距今5万年前就已经消失,他们可能根本从来没有遇到其他人类,也从没有接触过外面的世界。当现代智人进入这座位于亚洲边缘的荒岛之时,佛罗勒斯人存在的痕迹早已烟消云散,就好像他们从来没有存在过。
人属的已灭绝物种。能人(Homo habilis)、直立人(Homo erectus)、佛罗勒斯人(Homo floresiensis)和2015年首次发现的纳莱迪人(Homo naledi) | Chris Stringer / eLife (2015)
我们常说智人是最孤独的生物,作为人属仅剩的成员,智人在世间的表演已经失去了心智相通的观众。可是佛罗勒斯人或许更为孤独,没有人知道是谁把他们带到这个荒岛,也没有人见证他们走向结局的时刻。
他们是被遗忘在亚细亚的孤儿,从生到死,无人知晓。
本文来自物种日历,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
小矮人叫什么称呼推荐文章3:四川神秘“小矮人村”,没人愿意走出村子别人也不敢进,到底为何
2022年11月15日,联合国宣布世界人口达到80亿。
80亿,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对这一数字贡献最大莫过于非洲和印度。
而对于生育率低,甚至为负数的国家来说,人口老龄化却成为棘手的问题,老人似乎成了社会的“拖累”,而新生儿成为整个社会翘首以盼的“宝贝”,那么“异常”的人类应该抱以何种态度?
在神秘的四川某村庄,就却存在着这样一群“神奇”的村民,因为他们就像是童话里走出来的人一样。
小矮人们
这个村庄叫做资中县,你只要走到这里,就仿佛走进了格列佛游记:
袖珍的庄稼地,矮小的房屋,短小精悍的农具,凡是目光所及之处,所有物品仿佛都摁下了“缩小键”,初次来到此地的人脑袋里都装满了问号,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可只要你看见这里的村民后,就会理解这件怪异现象的原因。
原来这个村庄的村民也是缩小版,目测平均身高也就半米多,最多不过80厘米左右,俨然“白雪公主里的小矮人!
矮人村村民
难道他们真的中了什么魔法?还是女娲造人的时候把他们“捏小了”?
为此,很多人对矮人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少人慕名而来,都想看看矮人村知否真的存在,甚至不少专家和记者也都来此,想解开这个谜底。
其实矮人村的本名叫做明阳寺村,共有800余村民,由于村民个头比较矮,所以索性外人称呼此地为“矮人村”。
难道这些村民是侏儒症,代代遗传?
可爱的小矮人村民
如果他们是侏儒的话,寿命通常在30岁左右,可在去阳明村的路上得知,这里的老人却都很长寿,80多岁的老人大有人在。
看出专家的疑惑,路人说道:
“他们不是侏儒,之前有人专家来过,带他们检查过,医院说那个什么生长激素都是正常的。”
那这就奇了,这让众人更加想知道这件怪事背后的真相,众人都带着一脑子的问号继续寻找矮人村。
每个村都有所谓的“守村人”,矮人村也不例外。
还没车高
当一行人还没踏进矮人村的时候,村口三位“老大爷”就热情地迎接:
“哎呦,我们老汉几个太高兴喽,好久都没得来客人了,你们来了我心里很巴适!来,我们带你们转转!”
只见这三个“老大爷”十分奇特,明明长着70岁的脸,身高却像3岁娃娃,众人虽说来的时候有心理准备,可看到眼前像精灵一样的小矮人,却一时难以接受,胆子小的甚至有些害怕。
可三位袖珍老大爷却毫不在意,他们似乎早已习惯了世人初次见他们的情形,据说有的游客还有被吓哭的。
老人带领众人在村子里参观,一路上众人无一不对这个村庄充满好奇,在这个袖珍版的世界里,自己仿佛变成了“巨人”,瞬间高大了起来。
对比图
不一会,一行人跟着其中一位老大爷来到他的家。
刚到门口,老人笑呵呵地提醒道:“我们屋头低,你们可要当心些,别碰到头!”
果然,这里的门制作得也像个玩具一样,不知道里边是什么构造呢?
恰好老人的堂客正在院里喂猪,手里喂猪的工具也是他们趁手的小盆,身后的猪圈却比老人还要高上一点,这也难怪,猪圈低了怕猪跑出来。
看见老伴儿带来这么多客人,老奶奶赶忙放下工具热情招待。
老两口
老人先是带着众人参观了房屋,只见院子里摆了一张桌子和几个凳子,可是尺寸却十分小,就像幼儿园小朋友的桌椅一般。
卧室里的小床更是惊呆众人,高度竟然只有30多公分,长度只有120公分!这可真是名副其实的“小矮人”。
矮人村双人床
“经过上一次的事,我们村好久不见这么多人了,太热闹了!”
这话说得让众人一头雾水,老人苦笑一声解释道:
“不知道哪个人传我们村有诅咒,外人都不敢来了!”
众人更加迷惑,老人示意众人坐下后,缓缓开口道:
“自从外界知道我们村的这种情况,很多人都跑来来看稀奇,可几年前有个孩子在我们这住了几天,回去后就出现了怪事,往后再也没人来了。”
图源网络
众人一听纷纷来了兴趣,忙问老人原因。
“说来也怪,那个孩子来的时候5岁上下,回去以后就不长个了,就和我们这的孩子一样,都是5岁以后定格不长了。
听说这个娃娃去了好几个医院都不晓得什么原因,更奇怪的是,孩子爸爸在这之后也莫名其妙变成残废,所以外边就传我们村子被诅咒了。”
听完老人的描述,专家眉头紧锁,询问道:“那是不是咱们村里有什么特别的东西?”
老人思索道:“哦,你一说我想起来了,我们村子有一种野菜,叫虫虫草。”
图源网络虫虫草
专家顿时眼睛一亮:“什么虫虫草,能让我们看看吗?”
老人无奈地说:
“已经销毁很多年了,之前有专家来过怀疑是虫虫草的问题,所以我们都烧了,一株也不留,可是村子里的孩子还是长不高。”
专家和记者看着身高不足1米的村民,感觉心里很不是滋味,尤其看着他们还不如自家养的牲畜高的时候,心里更加替他们感到难过。
如果想养一头牛,须3、4家合养一头,尽管如此也还是会出现驯服不了,导致牛踹人的事故。得知村民生活竟如此不便利,专家更加想要找出原因帮助这个可怜的村子。
牛不服
专家们认为,根据遗学,身高的主要决定因素取决于遗传基因,而这个村子由于都是小矮人,导致外村的女子不想嫁进来,本村的女子嫁不出去,所以导致只能“自产自销”,本村结亲。
那这种基因就会遗传给下一代,代代相传,或许这才是这个村子盛产小矮人的根本原因。
可老人们却提出质疑:
“那之前的娃娃是怎么回事?他可不是我们阳明寺村的,那为什么在我们这里住了几天回去就不长个了呢?”
专家们再次陷入沉思,如果排除遗传因素,那还能是什么原因呢?
看望外来娃娃
于是专家们继续在矮人村进行走访。
正当专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却无意间看到道路两旁的庄稼,顿时发觉奇怪:
这里的田地作物看起来也比其他地方的矮小,好像按村里人身高按比例缩小一般,难道是水?对!人要喝水,庄稼也要喝水!
这个发现让专家兴奋不已,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那么这是否就是矮人村不长个的真实原因呢?
小矮人和矮庄稼
于是专家一行人来到村口的古井旁。
这口井是全村人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他们祖祖辈辈都是喝这口井水长大,田地灌溉用水也都是来自这口古井。
专家小心翼翼地抽取了一点井水装到了干净的玻璃瓶中,随即动身赶回到实验室化验检测。
村口古井
那么专家会有什么发现呢?
检测结果显示,矮人村的井水确实和普通自来水大有不同。
矮人村的井水中发现大量的钙和磷,是自来水的很多倍!
可钙和磷也不会影响人和作物的生长,难道矮人症的“真凶”另有其人?
寻找真相之路也一度陷入僵局。
图源网络
可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久他们又有了新发现。
一位记者向专家透露一件怪事。
那天在矮人村采访结束后,村民热情招待了自己,可是端上来的饭菜味道至今都让他记忆犹新。
“那个饭菜我一辈子也忘不掉,是一种特别奇怪的霉味,我记得很清楚。”
而老大爷的回应更是让记者大跌眼镜:
“记者同志,不是我们故意招待不周,四川经常下雨,空气潮湿,所以粮食难免受潮有点发霉,但你放心,我们祖祖辈辈这么吃都没事放心吃吧!”
发霉的饭菜
听罢记者的描述,专家立刻再次来到矮人村进行求证。
他们来到农户的仓库,发现粮食确实受了潮,询问之下得知矮人村每家每户都会吃这种受潮的粮食。
这让专家再次两眼放光,于是立刻地就地取样,为了结果更加准确专家也在田地里采摘了几个玉米带回检测实验室。
经过检测,取样食物里竟含有大量的镰刀菌!这也正是记者口中所说怪味的。
不仅如此,就连新鲜采摘的玉米中也检测出少量镰刀菌!
那么镰刀菌是否就是矮人村的罪魁祸首呢?
矮人村新婚夫妇
镰刀菌,属于真菌类,往往使农作物遭受重大病害,毒性很强,会引起人和动植物中毒。
而且,镰刀菌还会抑制人体骨骼生长,这应该就是为什么矮人村祖祖辈辈高大不起来的根本原因!
但这也只是专家的推测,还没有实质论证,尽管如此,矮人村的村民也十分开心,这也让他们重拾了希望。
矮人村的孩子们
令人欣慰的是,听说村子里现在有的娃娃已经有了长高的迹象,甚至有的突破了1米!这让村民们感到十分开心。
相信他们会越来越好,不再受身高的限制导致生活不便,祝福他们早日摆脱矮人村的称号,过上幸福的生活!
专家和矮人村居民
生活不易,联系必删!!!!
小矮人叫什么称呼推荐文章4:
小矮人叫什么称呼推荐文章5:身高不到1米5的他们 有一个很大的“皮影梦”
半透明的仙鹤皮影放在幕布后的工作台上,显得很安静。灯光亮起,幕布前的观众霎时屏住呼吸。一双微黑的小手迅捷地夹起了连接着仙鹤的五个操纵杆,仙鹤离开了桌子,稳稳地贴到幕布上,勾首伸颈,展翅翱翔,“活了活了!”台下孩子们兴奋极了,欢呼声掌声一片。
白色幕布后,路沛刚和他的两个小兄弟贾云龙、杨金浩配合默契,黝黑的小手微微一抖,皮影就在幕前有了生命。每一个微小的动作都如同活物一般,掌声中,越发神气活现。不过,幕布签前的观众可能没想到,如此复杂而精妙的皮影,操竟是三个身高不到1米5的“袖珍人”。
斑斑驳驳的光影,充满希望的人生,对于快到30岁的路沛刚哥仨来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而在美丽的皮影世界里,他们永远是年轻的艺术家。
一天接待8场观众,中午饭凉透了下午送还给了食堂
11月12日,多云,周末。
北碚静观某家庄园内,一间石屋藏在竹林背后,屋子里没什么装修,仅仅是水泥地。大概能容纳150人,一块大匾悬在正堂前,“夫子学堂”四个大字苍劲有力。这里就是路沛刚、贾云龙和杨金浩三人的皮影戏演播厅,也是三人组建的小脚丫皮影戏艺术团的“常驻基地”。
当天是周天,这样的日子意味着会很忙。上午7点,路沛刚三人带着家伙儿,已经早早来到现场。打扫卫生,摆放凳子,布置幕布,三个小小的身影看起来有些单薄,配合起来效率却不低。“别看个头小,干活都利索。”望着两个伙满头大汗的兄弟伙,年纪最大的路沛刚搓着手,冲着他们乐。看见大哥笑得有些突然,贾云龙和杨金浩有些摸不着头脑,以为在开他们的玩笑,也跟着笑了起来。
不到10分钟,路沛刚三人身着过膝水蓝色大褂,已然站在门口静待宾客。上午8时,第一拨观众排着长队走来——将近200个小学生,吵吵嚷嚷,浩浩荡荡,几乎将整个石屋填满,没地儿坐的老师只能站在门口,拦着想去摆弄皮影的孩子们。
“你是哪个班……”似乎是被闹腾的学生们气昏了头,一位年轻女老师错将1米47的路沛刚当成了学生,开口要“问罪”,定睛一看发现不对劲,连连道歉。路沛刚摆摆手,没当回事。“这种事情碰见多了,毕竟咱长得确实太小。”路沛刚说,因为袖珍人的身高普遍不到1米5,有着儿童一样的面貌、声音,被人当成孩子是常有的事。只要对方不是恶意的侮辱,路沛刚他们都不会放在心上。
演播厅很闹,毕竟有将近200个等待着皮影戏的兴奋孩子,几个老师扯着嗓子喊着“安静”,却被淹没在孩子们的嬉笑声中。眼看老师们镇不住场子了,作为主持人的路沛刚赶紧出来,“小朋友们,大家看过动画片吗?今天要看的皮影戏,可是动画片的鼻祖!”平时话不多,上台后的路沛刚明显兴奋了起来,两三句话过后,台下的孩子们立马安静了下来,瞪着一双双亮亮的小眼睛,聚精会神看着台上。
经过一番介绍,路沛刚让小观众们大概了解了皮影戏,最后还不忘给孩子们一个惊喜——皮影戏演出结束后,可以选15个小朋友上台体验。话音刚落,孩子们立马又兴奋地“炸了锅”。
半小时后,演出在孩儿们久久不息的掌声中结束,第一场表演也到此为止。不到5分钟的休息时间,打不了一局三人都喜欢的“王者荣耀”。路沛刚和贾云龙坐在凳子上闭目养神,年龄最小身高也最矮的杨金浩拿出手机,抽空刷了眼朋友圈。
上午接待了4拨观众,正常情况下,如果不忙,三人的午饭在庄园中的食堂解决。如果太忙,只能由食堂的大妈把饭给他们送过来。由于当天的档期排得太满,食堂大妈将饭送来后,哥仨中午都没倒出空来吃,硬生生等到下午四点,全部演出结束,三人又将凉透的饭菜送还给了食堂。
杨金浩说,这样的情况周末经常发生,并不是说挤不出来时间吃饭,只是不想让观众们等他们。
皮影戏让素不相识的他们成了兄弟
路沛刚哥仨将自己的皮影戏艺术团起名为“小脚丫”。这让我们以为这个名字和他们的脚有什么关系,特意让他们了自己的鞋子尺码,“我38的脚。”“我36的。”“我脚也不小啊,起这个名跟我们自己的脚大小没关系,只是这么个意思!”明白了我们的想法,哥仨哈哈大笑,1米39的贾云龙刚喝的一口水,就势喷了出来。
杨金浩说,开始想名字的时候,只是想把象征袖珍人的元素加到名字中,但直接叫“小矮人”之类的称呼又显得太俗,最后路沛刚拍板,就叫“小脚丫”,也是寓意着三个人会一直踏踏实实地走下去,“虽然我们的脚都不算小。”贾云龙仍忍不住笑意。
三人虽然兄弟相称,其实连老乡都不是。路沛刚今年30岁,来自江苏徐州。贾云龙29,老家黑龙江齐齐哈尔。杨金浩最小,25岁,身高也最矮,刚到1米2,安徽阜阳人。三个人都来自农村家庭,家境都一般。
从10多岁开始,三个人被确诊为脑垂体发育不良,这辈子永远也长不高了。“当时就觉得怎么这样呢?世界上好像就我一个人这样的,好像不属于这个世界似的。”往事辛酸,对路沛刚他们来说,无论来自外界或是自身,身体亦或心理,都是极大的压力。
贾云龙觉得,相较于其他两位兄弟,他觉得自己还比较幸运。“我安安稳稳地上了大学,体验过大学生活。”贾云龙笑称,两个同伴初中毕业就辍学开始打工了,都羡慕他上过大学。
大学毕业后的贾云龙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2014年,他从朋友那儿了解到,陕西渭南的传统皮影戏老师为传承非遗文化,招收学徒,免费。这让动画专业的贾云龙倍感兴趣,只身来到了陕西渭南,自此认识了路沛刚和杨金浩,也与皮影戏结下了不解之缘。
直到现在,兄弟三人依旧是一边学习,一边表演,“我们绝对称不上大师,但确实都喜欢皮影戏。”作为三人中年纪最小的弟弟,杨金浩表示,来陕西学习前对皮影没有什么概念,只是在影视剧里看见过几个镜头,也不知道是否真的适合自己。
“到了老师那儿一看,发现了另外两个(贾云龙和路沛刚),他们那会儿正在表演‘武松打虎’,我一看就喜欢上了,觉得自己来对了。”三个人在一起很快成了好朋友,平时生活中互帮互助,皮影学习上也共同研习,逐渐形影不离。后来,学成后的三个人不想分开,干脆在一起组了个团,这就有了“小脚丫”。
与身高正常的皮影戏艺人相比,路沛刚三人在表演时会遇到很多困难。因为个子小,他们用来操纵偶人的木杆要比正常的长20至30厘米。前来学习的第一个月,路沛刚除了练“掰杆”,别的什么都没做。
“把大拇指和食指掰开,这样偶人操纵起来就会很灵活,就像行走一样。手都练肿了,和杆接触的地方皮也磨破了。但是每学会一个动作,就会很开心。”边说边比划,路沛刚黝黑的小手并不修长,甚至有些肉乎乎的,可一架起操作杆,一双手就有了灵性,一抖一动都是戏。拿起一个武松模样的偶人,路沛刚两只手上下灵动翻飞,边操纵边讲解着技巧,“武松打虎前要喝酒,喝酒要把碗顶在下嘴唇,仰头喝。”
生活因皮影而多彩,他们想把皮影发扬光大
有着相同的境遇和人生经历,路沛刚三人都有些腼腆,也是皮影戏让三人的性格有所改变。“以前在家里的时候,不敢跟陌生人说话,心里特自卑,觉得谁都歧视我。”境遇使然,杨金浩打小不爱说话,现在要开朗不少,碰到老朋友,话比两个哥哥还多些。
就是在这种和皮影的无声交流中,路沛刚哥仨的精神世界不再空虚,表演的时候要说话,还要教不断让前来欣赏的观众们熟悉皮影,渐渐地,三个人也都变得自信起来。
路沛刚三人现在住在北碚静观一小区中,平时除了在庄园里表演皮影戏,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偶尔还会接一些“私活”。“哪里需要表演,我们就去。”杨金浩说,皮影戏表演有时候时间很长,比如去年过年,三人受邀到山西大同进行表演,要一直演一个月时间,天天从晚上5点演到晚上10点,兄弟三个身体都有些吃不消不说,过年连家乡都没回去,都觉得挺对不起父母。杨金浩说着,已经哽咽了起来,快掉泪的一刻,顺势把脸背了过去。
工作上,兄弟三个分工很明确,杨金浩负责皮影原皮的雕刻,学过绘画的贾云龙负责绘图上色,路沛刚则负责制作操作杆并连接上皮影。表演时,哥仨齐上阵,不分彼此。
说到业余爱好,兄弟三个里,杨金浩和路沛刚都喜欢钓鱼,闲暇时,湖边一坐,一下午就过去了。收获不多,却格外惬意。三人也有共同爱好,手机游戏“王者荣耀”。晚上回家后,三个人吃过饭,保准要开两局,因为手指灵活,三个人的段位都不低,常常被人在游戏里称为“大神”。
未来太遥远,兄弟三个并没有太多计划。首先能够靠皮影戏养活自己,也养活家人,在此基础上,将皮影戏发扬光大就是唯一的目标。“是皮影戏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彩,我们也会将皮影戏作为终身事业。”兄弟三个觉得,现在很多人都觉得皮影戏跟不上潮流,但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表演和学习,他们觉得皮影戏也可以与时俱进,挖掘老的东西,融合新的元素,这样才能使得文化遗产经久不衰。
上游新闻-重庆晨记者 景然 摄影 雷键 苑铁力
小矮人叫什么称呼推荐搜索词:
1.小矮人叫什么称呼秀珍
2.小矮人叫什么称呼和图片
3.小矮人叫什么称呼金铲铲
本文标题:小矮人叫什么称呼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