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震个人资料简介推荐文章1:满头银发、短裤黄马褂,移居澳洲的田震重登舞台,被嘲吃相难看

  |安青


  编辑|先锋谷影视娱评


  在新龙森林音乐节参演名单上,田震的名字赫然在列,勾起了无数乐迷的期待。


  当天,她如期开唱,与众多歌迷一起沉浸在音乐之中。


  然而,本应是一场勾起无数人青春回忆的音乐盛宴。


  却因她短裤搭配黄马褂的独特造型,以及移居澳洲的生活背景。


  让部分网友发出了“吃相难看”、“不许回来捞金”等尖锐批评。


  也使这场原本美好的音乐节演出,深陷舆论的旋涡之中......


  

回国演出毁誉参半

  在得知田震要参加常州音乐节后“爱震之家”都“沸腾”了。


  来自五湖四海的歌迷早早计划好了行程,去追寻自己青春的记忆。


  这就是老牌歌手的牌面吗?


  当天,歌迷大都手持印有偶像照片的灯牌,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田震出来后,现场也是爆发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他一身干练的服装,竖着高马尾,还有那无法忽略的强大气场,一举一动都尽显巨星风范。


  随着熟悉的旋律响起,现场的歌迷也是情不自禁地跟唱。


  不管是《风雨彩虹铿锵玫瑰》还是《执着》,皆引起全场大合唱,现场气氛瞬间被推至高潮。


  这一刻,似乎那逝去的青春回来了。


  对此,台上的田震也很感动。


  她也视歌迷为非常重要的家人。


  她也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一感动的瞬间。


  不少线上地网友在看了相关的视频后,也给出了不少的好评。


  “这才是歌坛天后。”


  “中国歌坛一姐。”


  “直接开演唱会吧,等不及了。”


  “淳朴真实,跟刀郎一样。”


  与此同时,也有部分网友给出了截然相反的评价。


  网友将田震与刀郎媲美的回复下,就出现了“国内赚钱澳大利亚花”的评价。


  而这类的评价还不少。


  “已跑的人不许回来捞金。”


  “移居国外的都不看。”


  “这是出国巡演?”


  这还没完,还有网友评价起了田震当天的穿着和状态。


  “咋像一个老头了。”


  “最怕大妈造型,短裤加长靴。”


  “穿的是啥啊?”


  这样看,他们并不满意田震当天短裤黄马褂的造型。


  有一说一,58岁已经满头银发,脸上皱纹横生的田震,状态确实不如当年了。


  但也不至于被批评至此。


  甚至连嗓子也成了攻击对象。


  “状态好差,现在都不练声吗?”


  “留点念想,见好就收不好吗?”


  那大家为何会有这样截然相反的评价呢?


  

“铿锵玫瑰”

  最早的时候,田震多翻唱邓丽君的歌曲。


  18岁的田震就开始发布专辑了。


  1985年,《蒙妮卡》这张专辑发布后,她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那时,不少人都认识到了这位烟嗓歌手。


  从那之后,田震也开始发扬这种风格。


  1988年,《黄土高坡》发表后,她更在歌坛刮起了“西北风”。


  遗憾的是,这种风潮过去了,再加上原创歌坛环境恶化。


  对自己要求、也对作品质量较高的田震一直没有找到心仪的歌曲。


  她的音乐事业暂时陷入了低谷。


  好在1993年,她又用《未了情》成功“杀”回乐坛。


  1995年,田震再度推出金曲《执着》。


  1996年,她发布同名专辑,直接卖出了90万张的好成绩。


  其中的歌曲《野花》,传唱度也极高。


  当然了,还有那首不得不提的《风雨彩虹铿锵玫瑰》。


  现如今,不少女运动员出场,都会配上这个音乐。


  除了手握多首金曲,田震在奖项荣誉方面硕果累累。


  还有她举办的演唱会同样影响力巨大。


  哪怕已经过去了20多年,孙悦依旧忘不了姐姐2001年的首体演唱会。


  除了音乐上的成绩,歌迷还很喜欢田震的率真。


  并且这么多年来,田震一直都以真实、不做作的形象示人。


  这种亲切感很受歌迷的喜欢。


  除此之外,身为歌坛“大姐大”的她也不忘提携后辈。


  早年,在《音乐大师课》节目中,田震十分照顾宋亚轩。


  彼时,宋尚未加入时代少年团。


  她只是单纯地喜欢和欣赏这个小男孩。


  有一次,主持人提问:是否觉得宋亚轩性格有改变。


  田震回应:内向不是错误,他就是喜欢安静。


  以上种种都表明,她值得被歌迷喜欢。


  那为何也有人不喜欢她呢?


  

一直不在国内生活

  这也有多方面的原因。


  对艺人来说,率真是好事。


  但是过了那个度就不好了,真的容易得罪人。


  2001年“中国流行歌曲榜” 颁奖典礼上。


  明明从粉丝投票来看,她才是“内地最受欢迎的女歌手”。


  可当天,田震却因为另有其事无法到场。


  主办方称获奖歌手必须亲自到场才能颁奖。


  田震也是多方协调,可她到场后却发现第二名的那英成为了这个奖的得主。


  对此,她很是痛恨这种行为,在台上批评了主办方的不公正操作。


  随后将话筒放在桌子上,就转身离开了。


  这种行为也得到了不少在场观众的欢呼。


  可也有人认为田震的做法太过强硬,进而对她产生了负面的想法。


  除此之外,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她长年不在国内生活。


  田震也经常会分享自己这几年的澳洲生活。


  吃饭、海边游玩,爬山,生活还不惬意。


  本人也表示很享受现在这样的生活。


  从照片来看,她的家里有一个很大的游泳池,还有花园,整体居住的环境很优越。


  出行时,她的座驾也价值不菲。


  有一说一,不少网友对移居国外生活的艺人一直都持质疑的态度。


  田震也是其中之一。


  而她这几年一直都没有放弃音乐事业。


  2022年,她就曾参加了《时光音乐会》。


  2023年,“芒果台”的元宵喜乐会也有她的身影。


  于是乎,这些视频下就出现了不少“国内挣钱国外花”的评价。


  当然了也有人认为,这是田震的自由。


  人家也没有犯法,年轻时一直在打拼,老了自然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


  这样截然不同的评价和这次的音乐节是一样的。


  或许是对田震长年在国外生活一事的偏见根深蒂固。


  所以才会接连出现许多负面的评价。


  其实,这种事情真的很难界定谁对谁错,还是尊重艺人的选择吧。


  

结语

  尽管田震此次演出遭到了诸多批评,但我们也应该以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


  她曾经为观众带来了许多经典作品,音乐才华和影响力不可忽视。


  在阔别舞台多年后,选择以这样的方式回归,或许是她对音乐的热爱与执着的体现。


  此外,艺人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田震移居澳洲并不意味着她放弃音乐事业。


  这场围绕田震的舆论 “大战”,你又站在哪一边呢?


  部分参考资料:


  《搜狐娱乐》|独家:田震被曝曾模仿邓丽君 在歌厅驻唱?(图) 20040908


  《常州·新龙森林音乐节》|田震 20250222-0223


  《音乐大师课第二季》|田震宋亚轩 2016


  田震个人资料简介推荐文章2:59岁田震复出引争议,摔话筒天后变田园博主,初心未改还是捞金?

  田震:摔话筒的玫瑰如何开成澳洲的云朵


  一、颁奖台上的摇滚时刻:比格莱美更戏剧的现场


  2001年5月的南京五台山体育馆,本该是群星闪耀的颁奖之夜,却因为一位短发女歌手的即兴表演,让整个华语乐坛记住了这个堪比摇滚现场的魔幻时刻。当田震踩着马丁靴冲上领奖台时,没人想到这位以《铿锵玫瑰》封后的歌者,即将上演中国音乐史上最生猛的直播事故。


  "各位观众朋友,现在插播一条重要新闻!"(这是笔者脑补的OS)田震手握被三次断电的话筒,像握着烫手山芋般冷笑。台下观众席爆发的声浪,比她的成名曲《黄土高坡》还要震耳欲聋。当这位摇滚范儿天后把话筒摔出重金属质感的弧线时,整个场馆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除了那位慌忙冲上来救场的主持人,他的表情管理堪称灾难片现场。


  这场被网友戏称为"中国格莱美事变"的闹剧,实则藏着令人啼笑皆非的黑色幽默。主办方临时改奖的操作堪比综艺剧本,而田震的暴走发言稿,据说后来被某脱口秀节目当作"怼人教科书"研究。更有趣的是,当晚观众自发组织的"人肉扩音器"应援,堪称早期饭圈文化的雏形——每当音响被掐断,万人齐喊"田震!田震!"的场面,比任何修音技术都震撼。


  二、血液里的叛逆基因:从门头沟假小子到乐坛火药桶


  要读懂这位娱乐圈"暴走萝莉",得从她顶着西瓜头在河北乡下逮知了的童年说起。当城市孩子还在少年宫练钢琴时,小田震已经练就了爬树掏鸟窝的绝活,这种野生成长经历,或许注定了她日后在颁奖礼上的"不按套路出牌"。


  1994年的某个录音棚,留着寸头的田震把作曲家肖白怼得摔门而去:"这歌写得什么玩意儿!"这段江湖传闻至今在音乐圈流传,被后辈戏称为"田氏品鉴法"。有趣的是,正是这种"人狠话不多"的个性,让她在西北风盛行的90年代杀出重围——当其他女歌手还在唱甜腻情歌时,她直接用《执着》吼出了打工人的心声。


  三、病魔追击战:当紫癜遇见铁玫瑰


  如果说颁奖风波是事业转折点,那么2007年的确诊通知则是命运开出的黑色玩笑。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这个拗口的病名,放在田震身上却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别人生病静养,她偏要推出《38.5°C》专辑,用音乐对抗高烧,用摇滚精神藐视医嘱。


  治疗期间最动人的画面,莫过于张卫宁抱着吉他给病床上的田震唱《野花》。这位金牌制作人用实际行动证明:真爱不是偶像剧里的玫瑰花雨,而是把点滴架当麦克风架的硬核浪漫。当田震第N次提分手时,张卫宁的回复堪称教科书级别:"我又不是娶血常规告,我娶的是田震!"


  四、澳洲变形记:从摇滚女王到田园博主


  如今的田震在Ins上晒的再不是舞台妆,而是沾着泥土的园艺手套。她在悉尼郊区打造的"震式庄园",完美融合了北京四合院的热闹与澳洲农场的闲适——前院种着象征故乡的牡丹,后院养着会唱《黄土高坡》的鹦鹉(此处为艺术加工)。


  某次直播中,她端着老北京炸酱面蹲在墨尔本街头大快朵颐的画面,瞬间冲上热搜。网友笑称:"姐这是把京味儿文化输出到南半球了!"更绝的是她发明的"黄马褂配皮裤"穿搭哲学,被时尚博主解读为"后现代中西文化碰撞"。


  五、情怀杀VS修音时代:59岁天后的生存哲学


  2023年常州音乐节上,当田震带着些许走音的《铿锵玫瑰》登场时,现场却哭倒一片80后。这看似矛盾的现象,恰是时代审美的绝妙隐喻——在全员修音的年代,些许瑕疵反而成了情怀的防伪标识。


  有乐评人毒舌点评:"那英在《浪姐》守国门,田震在澳洲守菜园,都是守护,境界不同。"但更多粉丝力挺:"姐这是把生活过成了live house,每一帧都是未修音的真实!"


  六、爱情启示录:音乐才子与暴走女王的26年


  回看田震与张卫宁的婚恋史,简直可以拍成《如何驯服你的摇滚女友》连续剧。从1994年录音棚初遇,到2020年澳洲夕阳下的携手,他们的故事藏着诸多反套路桥段:


  求婚攻防战:张卫宁两次求婚遭拒,田震的拒绝理由从"我要搞事业"升级到"我有遗传病",堪比晋江虐文设定。但当男方说出"我不要孩子要震震"时,小说都不敢写的台词照进现实。


  病床音乐节:治疗期间,张卫宁把病房改造成移动录音棚,田震挂着点滴录demo的场面,堪称医学奇迹与音乐信仰的双重见证。


  澳洲生存记:语言不通?田震用《野花》的旋律教邻居中文;文化差异?张卫宁用火锅征服整个社区。这对夫妻用事实证明:真爱无需翻译。


  七、时代显微镜下的活化石


  当我们用2025年的眼光审视这位59岁的初代顶流,会发现她身上烙印着华语乐坛的完整进化史:


  唱片时代:90年代实体专辑销量女王,每张CD都是粉丝的青春纪念册。


  选秀时代:拒绝当评委的"反套路天后",却成了民间呼吁的"救场外挂"。


  流量时代:社交平台上的田园博主,每条vlog都是对快餐文化的温柔反击。


 

本文标题:田震个人资料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