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基础知识入门
易经基础知识入门推荐文章1:有了这些基础知识,菜鸟小白也可以读《易经》了
要真正读懂《易经》,须解决卦爻辞应如何断句、标点,以及怎样理解、释读的问题。尝试运用音韵、语法、义理、象数、考证、占筮多元结合的方式,并利用近年出土的简帛材料,对《周易》卦爻辞重新进行标点、释义工作,以纠正前人断句、解读之讹误,希望借此为《易经》的深入探索与现代应用提供较良好前提。在《周易》研究史上,这样做也许还是首次。以下是在卦爻辞断句与释读问题上须重点留意的几个方面:
(一)必须依韵断句、标点。由于《易经》是韵文,所以给卦爻辞断句,首先必须注意韵位,依韵点断(就像对其他诗歌、韵文一样),而不能囿于传统习惯(大量古人传本都是如此断句),用“散文句法”(即一般人熟悉的常规句法)观念作句读之指南,按个人对文义的理解去随意点断。坊间众多《周易》读物(包括古本与今本)就是由于忽略了这一重要问题而造成不少差误。
(二)必须弄清句法特点。辨明句子的结构关系与上一点相关,由于《易经》是韵文,所以常用诗歌句法,但诗歌句法与一般散文句法是有不同的(比如,诗句的词序、语序可因应押韵或表达效果的特殊需要而随意颠倒),因此要正确理解文意,还须留意句法问题。
例如:
1.主谓倒装
《乾》卦爻辞之“潜龙”、“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见群龙”等,其实都是主谓倒装句(为协韵而倒:龙、用协韵,又与其他各爻龙字协韵),应译作:龙潜伏着;龙出现(在田野);龙飞(到天上);龙高飞远举;群龙一起出现;等等。但人们未明此理,所以各译本多把“潜龙”译为“潜伏的龙”;把“亢龙”译为“亢进的龙”或“处在极高处的龙”;把“见群龙”译为“看见许多龙”或“发现群龙”,等等。
2宾语直接前置
在汉语中,“动词+宾语”是常见的句法形式,但在古代汉语中,宾语前置的情况也相当普遍,不过,那一般是有条件的,比如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或疑问句中的疑问代词宾语便多前置,例如:“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等等。
3.定语后置
定语,是放在名词前面的修饰成分,所以“定语+中心词”是古今汉语的共同格式。但《易经》有的句子,定语却跑到中心词的后面。如:
(1)《损·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得臣、无家”,即“得无家之臣”。定语后置。“臣”,奴仆的通称。“家”,指家室。臣字入韵,故点断。
4.另外,有时某些句子的结构形同而实异,也必须分辨清楚,否则容易弄错文意,导至误解、误译。
卦爻知识
本书使用了诠释《易经》的一些传统术语,为便读者,简要说明如下:
(一)关于卦
1经卦与别卦:三画之卦称为经卦(又名单卦),共八个,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六画之卦称为别卦(又名重卦、复卦),由八经卦两两重叠而成,共六十四个,本书特加书名号以作识别,如《乾》《坤》《屯》《蒙》《需》,等等。
2阳卦与阴卦:奇数为阳,故爻画为奇数之经卦称阳卦,即乾、震、坎、艮四卦;其主爻为阳爻,其性刚。偶数为阴,故爻画为偶数之经卦称阴卦,共坤、巽、离、兑四卦;其主爻为阴爻,其性柔。
3内、外卦与下、上卦:每别卦中,在下之经卦称内卦或下卦,在上之经卦称外卦或上卦。先秦时代,内卦称为贞,外卦称为悔。
4反卦(古称“错卦”“旁通”):一别卦变为阴阳爻与之完全相反的另一卦。如《乾》与《坤》,《颐》与《大过》,《坎》与《离》,《中孚》与《小过》,便是反卦关系。
5倒卦(古称“综卦”“覆卦”):一别卦卦体回转一百八十度,六爻完全颠倒而成另一卦,称“倒卦”。如《屯》之倒卦为《蒙》,《需》之倒卦为《讼》,《剥》之倒卦为《复》,等等(既反且倒者亦归入“倒卦”范畴,如《泰》与《否》之类)。倒卦形成“反对之象”。在《易经》全部六十四卦中,除前述《乾》与《坤》等四对是以反卦关系相连外,其余二十八对(五十六卦)皆以倒卦关系对对相连。此即孔颖达《周易正义》所说:“二二相耦,非覆即变。”覆,指倒卦;变,指反卦。
6本卦与之卦:在占筮活动中,如果出现变爻,一卦便会变为另一卦。原来的卦体称“本卦”,因爻变而形成的另一卦称“之卦”(又称“变卦”)。之,是去、往之意,这里指卦爻的变化。如说“《小畜》之《巽》”,意思是《小畜》卦初爻变(由阳变阴),成《巽》卦。《小畜》是“本卦”,《巽》就是“之卦”。
7.体:指卦体。如说“三居震体”或“三体震”,即指第三爻在震卦卦体(也就是震卦)中。
8.互:指互卦,又称互体。即每别卦中,由内、外卦之爻交互组成的新卦体。如二、三、四爻可组成一卦,三、四、五爻又可成一卦。此为先秦古法,故本书亦沿用。如析《屯·初九》云:“四体艮(三至五爻互艮)”,即指《屯》卦之三、四、五爻组成艮卦,而第四爻即在此卦体中。
9.卦象:指八经卦与六十四别卦所代表的事物、性状,以及由卦与卦的关系而衍生的意象。别卦由经卦重叠构成,故六十四卦卦象亦由八卦卦象构成。八卦与六十四卦所代表的事物、性状,集中见于先秦《易传》(尤其是《说卦》传),故本书取象,即以《说卦》及其合理之引申为主,部分则根据其他《易传》或卦形而来,亦有采自《左传》《国语》者。其余汉人繁琐芜累之说,如伏象(覆象)、半象或强以爻变、卦变成象等等,一概“潜龙勿用”。10十二消息卦:古人以《复》《临》《泰》《大壮》《夬》《乾》与《姤》《遁》《否》《观》《剥》《坤》十二卦代表一年十二个月,此十二卦刚柔二爻的变化,体现阴阳二气消长的过程;息为生长,消为耗散,故称消息卦。前六卦为阳息阴消,表示阳气从下往上逐渐增长,称息卦;后六卦为阴息阳消,表示阴气从下往上逐渐增长,称消卦。
(二)关于爻
1.爻名、爻位、爻性:每卦初九、初六、九二、六二……上九、上六等等称为爻名,或爻题。其中初、二、三、四、五、上标明六爻自下而上之位次,称爻位。九、六标示爻性:九为老阳之数,代表阳爻,其性刚;六为老阴之数,代表阴爻,其性柔。
2.阳位、阴位:初、三、五爻之位为阳位;二、四、上爻之位为阴位。得位、失位:凡阳爻居阳位,或阴爻居阴位,称得位,又称当位、位当、位正、位正当、得正、得正位。凡阳爻居阴位,或阴爻居阳位,称失位,又称不当位、位不当、位不正、非其位、不正、失正、失其正。得位者有利,表示人之才能品德与其职务、地位、行事相称;失位则反是。
3.天位、地位、人位:《易传》认为,六爻分为“天、地、人”“三才”,初、二爻象地,三、四爻象人,五、上爻象天。二爻属阴位,故为“地位”;三爻属阳位,故为“人位”,五爻属阳位,故为“天位”。天位又是君位、尊位;地位又是臣位。
4.上位、中位、下位:初爻为下卦下位,二爻为下卦中位,三爻为下卦上位;四爻为上卦下位,五爻为上卦中位,上爻为上卦上位。故初、四爻,二、五爻,三、上爻,称同位。
5.得中与不中:在中位者称中、得中、居中或处中。若阳爻居中位,称刚得中;阴爻居中位,称柔得中。不居中位者,称不中。得中有利,表示能行正中之道;不中反是。这里反映出古人“尚中”、贵中和的思想。
6.中正与不中不正:阴爻居下卦中位(六二),或阳爻居上卦中位(九五),为得位得中,又称居中得正,简称中正。阴爻居阳位又不在中位(如六三),或阳爻居阴位又不在中位(如九四),称不中不正,或不中正。中正者有利;不中正者一般不利。
7.承、乘、比、应、据。
承:一爻在他爻之下(多指阴爻居阳爻下),则此爻对在上之爻称“承”。
乘、据:一爻在他爻之上,则此爻对在下之爻称“乘”,或称“据”。(阴爻居阳爻上多称乘,阳爻居阴爻上多称据。)
比:相邻之爻有亲密的伙伴、辅助关系,称“比”。成“比”者多为阴、阳爻,如《履·九二》,上比于六三;《大有·上九》,下比于六五;等等。
应:指爻与爻间互相呼应(感应)的密切关系。相“应”者例属同位之爻(称应爻,如初、四爻,二、五爻,或三、上爻),一般为一阴一阳,亦偶有例外(见《中孚·九二》)。两爻若互应,称为相应、得应、有应或正应(当位而应);反之,则称为不应、失应、无应或敌应。得应有利,失应多不利。如《小畜·九三》,失应于上六,即三、上敌应,故产生负面结果。又若敌应而强行相应,亦产生负面效果,如《井·九二》《姤·九五》。以柔从刚:指阴爻在阳爻下;又称承阳。为吉利之象,例如《蒙·初六》。
以柔乘刚:指阴爻居阳爻上。所为不顺,为不利之象,例如《蒙·六三》。
8.爻象:由爻性(阴阳、刚柔)与爻数(爻的位次)所制约而体现的事物之一定的性状、意象,以及由爻与爻、爻与卦间的关系所衍生的意象。由于爻性本身亦由成卦时蓍草的数目决定(七、九为阳爻,八、六为阴爻),所以象、数实密不可分。
9.变爻(又称“动爻”)与不变爻(又称“静爻”):以蓍草布卦或掷钱成卦时,若所得数为七,称少阳,所得数为九,称老阳;所得数为八,称少阴,所得数为六,称老阴。老阳、老阴都是可变爻(即动爻),少阳、少阴都是不变爻(即静爻)。
(3)象数分析:
关于象数分析根据卦象、卦位与爻象、爻数(位)而作出的推断、分析,称为象数分析。
易经基础知识入门推荐文章2:傅佩荣:5个步骤由浅入深,这样学易经才能少走弯路(建议收藏)
我经常碰到一些自学《易经》的朋友,他们问,学《易经》有没有什么窍门,为什么念了半天还是不懂?
事实上,学《易经》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步骤,抓住关键点,每个人都可以学会。
1 24字学会画八卦
要进入《易经》的世界,第一步就是熟识八个基本卦。
所谓基本卦,是指八个三爻卦,就是我们经常在八卦图上看到的:
乾、坤、震、艮、离、坎、兑、巽八个卦。
基本卦的原始象征是自然界,八卦分别对应的是:
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艮为山,离为火,坎为水,兑为泽,巽为风。
这八个卦的卦形一定要会画,这是我们学习《易经》的基础。
为了方便记忆,古人专门写了一个口诀:
短短24个字,只要记住了,八卦就可以画出来。
2 一首歌熟记64卦
学《易经》第二步,是认识六十四卦。
《易经》的主体是六十四个卦象,必须稍费心思,依序背诵,记住六十四卦的顺序。
有人说,这个看起来眼都花了,怎么认得过来?
我自己的心得是,你每天花十分钟来念,多练习几遍就不难记住了。
毕竟念书与做事一样,都是熟能生巧。
有口诀就更方便记忆,大家可以用朱熹编写的《周易卦序歌》:
3 如何画出一个六爻卦?
第三步比较难了,要画出《易经》六十四卦的卦象。
《易经》里这些卦象,都是由八个基本卦两两相重所构成的。
在念出某一卦的卦象时,你脑海中要出现八个基本卦的卦形,这样就能画出一个六爻卦。
譬如:我们说屯卦,是“水雷屯”,那就是上卦为“坎”,下卦为“震”,你把两个三爻卦画出来,屯卦就出现了。
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我们念卦象的时候,是从上往下来念的,比如“水雷屯”;
但是,在画卦的时候,一定要养成由下往上画的习惯,从最底下的一爻开始画起。
这样你后面学习卦爻知识,再进一步学占卦解卦,才能接得上。
口中念的是上下组合,手中画的是由下而上。
4 易经是先给答案的游戏
第四步,就要深入到每一个卦中,是最难的挑战:
读懂《易经》六十四卦的卦辞与爻辞。
怎样才能读懂这些看似玄奥的卦辞、爻辞呢?
要充分发挥《易传》的作用。
《易传》包括《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篇、《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共7种10篇,又被称为“十翼”。
其中,《彖传》是说明卦辞的;《象传》则说明卦象与爻辞,一般把说明卦象的称为《大象传》,把说明爻辞的称为《小象传》。
问题是这些说明过于扼要,有些看过了也不太明白其中的道理。
我的办法是结合占卜与儒理,因此研习方法是“先有答案再找理由”。
卦辞与爻辞即是答案。
它为什么这么写呢?
要设法找出这么写的理由。
譬如,乾卦初九的爻辞是“潜龙勿用”,这是什么意思?
首先,乾卦六爻有四爻提到“龙”,这是因为古人认为龙是充满活力,在水中、地上、天空都可以自由行动的生物。
只有它最能代表乾卦六个阳爻所显示的无限生机。
其次,为什么说初九是潜龙?
因为六爻可以配合天地人三才:
初爻与二爻为地,三、四爻为人,五、上爻为天。
初与二爻为地,初是地底下的一爻,地面之下是水,所以说潜龙。
再来说“勿用”,为什么叫“勿用”?
“勿用”是《易经》中一个重要的占验之词,就是告诉你:
这时不能有所作为,因为位置太低,往上又有五个阳爻挡着,不妨稍安勿躁,好好修养自己,以备未来之用。
5 怎样看一个爻好不好?
最后一点,我们还要了解:
一个爻好不好,如何从卦象上简单判断?
这里可以参考的因素很多,譬如:
是否当位?
阳爻在初、三、五的位置为当位;阴爻在二、四、上的位置为当位,反之为不当位。
是否阴阳正应?
初与四、二与五、三与上为相呼应的三对关系,如果两个对应爻刚好一阴一阳,就叫做相应,如果两爻都是阴,或者都是阳,就是不应。
是否居中?
一个卦中,二爻与五爻为居中。
一卦六爻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还有很多,比如是否阴阳相比邻、阴爻是否乘刚、阳爻是否有阴爻承顺,等等。
这些因素都可以作为我们判断一个爻的依据。
初学者听起来可能会有一点难懂,不必着急,先从基本的学起,慢慢都可以理解。
学习《易经》,有一句话要记得:
《易经》一辈子学不完。
因为《易经》六十四卦,包含了万事万物的变化,八个基本卦所隐含象征复杂多样,需要你发挥充分的联想,长期耐心研究,才能了解。
我曾归纳自己学易的三点心得,可以拿来与大家共勉:
不学一定不会;学了不一定会;学会终身受用。
正因为十分困难,所以特别值得去学。
学《易经》要义理与象数并进,人生因而更充实也更有趣。
易经基础知识入门推荐文章3:学《易经》需要掌握的一些基础知识
《易经》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群经之首”,是古代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但初学者无不反映《易经》难学!本文将告诉大家易经难学的缘由以及学习方法!
现代学习《易经》的人越来越多,但普遍反映易经入门太难了,易经文字简古、深奥,给研习者造成较大的障碍。
有些初学者看到《易经》艰涩难懂、枯燥乏味、东一锤西一敲的卦爻辞,摸不着头脑,于是避难就易改学“梅花易数”“六爻纳甲”“四柱八字”等旁支末节。
虽然这些也能与易经挂上一点钩,但毕竟不是正宗的易经,不免有些遗憾。
我学易多年,完全是自学没有师傅指导,易经艰深难懂,所以走了很多弯路。
但也领悟了一些学习《易经》经验!
《易经》大家都觉得看它像看天书一样,这是因为学习易经要掌握庞大的基础知识,打好基础才能继续深入学习。
就像我们学数学一样,学习之前要背九九乘法口诀,这是学数学基础。
九九乘法口诀还没掌握呢,就去列算式、解方程肯定是不行的。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打开易经大家伙都看的是云里雾里的,然而易经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要复杂、庞大的多。
现在回过头来看自己走过的弯路,如果当时能避免,确可以用更快的时间入门,甚至只需一年半载!
如果研习得法,少走弯路,必能以更快的时间入门,这是确切无疑的!正是这一想法,才促成我写出以下文字的冲动。
希望能写出对新手友好的学习易经入门教程,把我的学习经验告诉大家,希望能让大家少走些弯路!
但笔者水平有限,若有不妥之处,还请阅者见谅。
一、学习易经首先要掌握八卦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要想学习好《易经》就要掌握好八卦,起码要知道八卦有哪些、怎么读、分别代表什么。
八卦分别是:乾[qián]卦、坤[kūn]卦、震[zhèn]卦、巽[xùn]卦、离[lí]卦、坎[kǎn]卦、艮[gèn]卦、兑[duì]卦。
八卦基本代表: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离为火、坎为水、艮为山、兑为泽。
二、如何速记八卦知道了八卦有哪些以及其代表,还要牢牢记住。那么有没有速记八卦的方法呢?答案是:有的。宋代大儒朱熹就为我们总结了八卦的速记口诀,非常好用可以快速帮助我们记住八卦。
速记口诀: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三、要掌握先天八卦图和后天八卦图先天八卦是根是本,是讲自然法则的,后天八卦是在先天八卦基础上改进的,是用来拟人事的。
先天八卦图是伏羲画的,所以又叫“伏羲先天八卦图”,在《易经》学习过程当中,先天八卦图应用最多的是卦序,大家要牢记:乾1 兑2 离3 震4 巽5 坎6 艮7坤8。
先天八卦图
后天八卦图是周文王画的,所以又叫“文王后天八卦图”,后天八卦图应用最多的是方位,要牢记:东震西兑,南离北坎,巽东南、艮东北、乾西北、坤西南。
后天八卦图
牢记以上基础知识以后,还要去读:《杂卦传》、《说卦传》、《序卦传》这三篇。读过这三篇,你大概就知道《易经》64卦是讲什么的了。
不至于再翻开《易经》,看得云里雾里的,起码能看懂点了,至于你能在《易经》中能有什么造诣,还是要靠天赋和努力!
总结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总结的易经学习方法,大家都觉得《易经》难,是因为没有找到学习方法,掌握了一定方法,你会发现《易经》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难学!今天就先讲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拜拜
易经基础知识入门推荐文章4:《易经》入门——八卦篇(内含干货)
八卦是易经预测的基础,表面上大家都知道八卦是怎么来的,深究起来这里面的知识点太多了,只有深刻理解了八卦,打好了基础才能对以后的预测有所帮助。
一、爻(yao二声)
我们一说到易经就是八卦或者64卦,实际上八卦不是易经的最基础单位,爻才是。爻分为阳爻阴爻两种,《易经》中用阳爻和阴爻分别表达阳和阴这两个基本的抽象概念。
阳爻用一个长横线表示,阴爻用两个短横线表示:
三个任意的阳爻或者阴爻组成一个八卦,《易经》的卦是由八卦两两组合而成。
二、八卦画法
八卦是由三根阳爻或阴爻组成,分别是乾(qian)、兑(dui)、离(li)、震(zhen)、巽(xun)、坎(kan)、艮(gen)、坤(kun)。
八卦又叫做经卦,由于八卦结构简单无法充分的模拟世间万事万物,所以更加复杂的64卦就出现了,八卦两两叠合组成的64卦又叫做复卦,也叫做重卦,重复的重。
三、八卦的
《系辞》:“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通过这段话我们知道八卦是怎么来的,伏羲氏通过观察天、地、鸟兽、诸身、诸物,画成八卦来进行模拟,“以类万物之情”。
八卦的演化过程
要讲八卦就不得不提一个牛人:邵雍,谥号康节,北宋哲学家、易学家,是易学发展史上一个开天辟地的人物,梅花易数的创立者。
邵雍根据《易经》:“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句话推导八卦的演化过程:
八卦演化
推导演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先写阳爻,再写阴爻。如两仪中一定要先写阳爻,再写阴爻。
因为阳为1,阴为2,道生1,1生2,2生3……所以要顺着来写。
根据要求画完图,你就会发现:卦序也跟着出来了!你按12345678的顺序,标注上,就会得到卦序。即:乾1,兑2,离3,震4,巽5,坎6,艮7,坤8。
卦序不是人定的,是按规律推导出来的。
八卦演化出到这一步想必大家也能明白了64卦是如何来的了,就是在八卦基础上继续按照邵雍的“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64卦就这么演化出来的。演化过程太复杂,下面贴上一个南宋朱熹的一个64卦图:
古代典籍都是从右向左的顺序
四、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
先天八卦
宋代之前虽有“先天”之名,但无先天八卦的提法,当然也就没有了后天八卦提法,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是北宋邵雍提出的。
先天八卦是邵雍对《易经·说卦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炬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一句的注释,根据此八卦排列所得即为先天八卦,用图表示如下:
先天八卦
“……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这句话什么意思呢?邵雍在《周易本义?伏羲八卦方位》:“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自震至乾为顺,自巽至坤为逆。
为什么不是乾1-兑2-离3-震4为顺?此处牵扯到一个重要的易学概念:天道左旋和地道右旋
这句话太关键了,如果你要是理解了很多知识你会瞬间就豁然开朗:
———————(干货预警)———————
顺,是什么意思?顺天而行!
逆,是什么意思?逆天而行!
这里的天是指天体的运行轨迹,顺天就指与天体的运行轨迹相一致,逆天就指与天体的运行轨迹相反。
什么与天体的运行轨迹相一致或相反呢?
是阴阳,而不是卦序号!
从震卦到乾卦,为阳生之卦;震卦一阳,离兑二卦两阳,乾卦三阳。从巽卦到坤卦,为阴生之卦;巽卦一阴,坎艮二卦两阴,坤卦三阴。
阴阳的运行顺序知道了,这里又有新的问题了:
邵雍这里的“顺天而行”就是阴阳二气跟天地的运行方向是一致的,天运行方向是什么?
一句话概括就是:天道左旋,地道右旋!
这个其实《说卦》说得很清楚:
“古人仰观天文”,就是当我们以地球为坐标点抬头观天,会发现以太阳为代表的天宇顺时针旋转,即左旋;
古人“俯察地理”,就是假设我们跳到太空低头看地球,会发现它是逆时针旋转,即右旋。
知道了天道是左旋的,天为阳,自“震”“离”“兑”“乾”四卦的阳气运行也是逐渐增长的,所以这才叫顺,阳气与天道的运行是一致的,所以数往者顺。
地道是右旋的,地道为阴,“巽”“坎”“艮”“坤”阴气是逐渐增长的,但是阴气增长与地道运行顺序是相反的,所以叫知来者逆。
总结一下就是:乾坤坎离四卦占据四正卦,象征的是天地(乾坤)之中,日月(坎离)的升降往复。阳长阴消、阴长阳消,周而复始,是对天道的模拟。
后天八卦在邵雍提出先天八卦之前也没有后天八卦一说,在先天八卦提出后,就要把不同于先天八卦的八卦说视为后天八卦,以示区分:后天八卦源于《易经·说卦传》:“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用图来表示如下:
后天八卦
以坎离震兑为四正卦的八卦图,迟至汉代就已经出现了,时间上远早于所谓先天八卦之图。但是,邵雍把先天八卦之图视为伏羲之学,便把此八卦图黜落为后天的文王易学。后天八卦图也是一种时间方位化的表达,震卦代表春天、东方,离卦代表夏天、南方,兑卦代表秋天、西方,坎卦代表冬天、北方。很明显,此图有着极为鲜明的汉人思维方式。
邵雍提出了“先天之学为体,后天之学为用”、“先天为心,后天为迹”的理论,若抛开邵雍自家的易学理论不论,先后天八卦图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的八卦排列方式。以上便是先后天八卦的区别。
五、八卦象义
我们学习《易经》的目的大多是为了应用其所包含的占卜知识来趋吉避凶,易经之所以具有预测功能就是因为八卦和64卦能高度概括、模拟人世间的万事万物,“……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所以学习八卦的象义,一定要把书本上公式化的东西与我们现实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要灵活掌握深刻理解其内在属性及规律,这样才能预测准确。
记八卦的类象,一定要记住主象,就是八卦中每一个卦最本质的含义,剩下的都可以根据这个本质的象推导出来。
例如:
乾卦
第一级推演:它的属性一为纯阳,属性二为天,按照这两个属性进行关联。在家庭成员之中我们很容易就会联想到父亲;在工作中我们很容易就会联想到领导、首脑;在人体中我们很容易就会推演出大脑这一属性所以你看乾卦它都代表什么呢?君主、父亲、领导、长辈、脑袋、君子等等,这个第一级我认为是非常容易理解的。理解到这里还不够,我们继续推。
第二级推演:由天可以推出什么来呢?天有一个属性是“高”,所以乾又代表高,同样的高地、高山都是这个意思。当然在人体中代表头、额头这个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它是人体中最高的;天还有一个属性是“圆”,古人讲“天圆地方”,所以乾又是指“圆”,这里不要纠结对不对,今天我们只是讲它们属性的来历,同样的各种圆形的物体都是这样推出来的。所以通过第二级的推演能够知道乾代表头、额头、高山、圆形物体等等。
第三级推演:乾的本义为天,易经怎么解释的呢?“天行健,君子心自强不息”,所以乾卦的卦德为“健”。健有刚健、阳刚之义,现在我们讲健步如飞,比拟到动物当中就是代表马,所以乾在动物当中又指马。在它象征的阳刚、刚健上我们进一步推,五行中只有金是有这个属性的,所以乾又指“金”。
第四级推演:刚才我们说乾代表脑袋,其实如果非要再找一个比脑袋高的那就是帽子,古代是王冠、皇冠一类,所以乾又指帽子、皇冠等。
由于篇幅关系,余下七卦就不推导了,大家可以自己尝试去推,只要掌握了规律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总结,你的预测水平一定会稳步提升的。
PS:下一篇开始分享64卦,文章以一个初学者的角度解读《易经》,感兴趣可以关注一下。
易经基础知识入门推荐文章5:《周易》入门必备的基础知识,全是精华,建议收藏学习
易经基础知识入门推荐搜索词:
1.易经基础知识入门教程
2.易经基础知识入门视频
3.易经基础知识入门阴阳
本文标题:易经基础知识入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