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出台四年之后,国务院于近日公布了针对海洋的功能区规划——《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到2020年的中期目标,提出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海洋保护区占管辖海域面积比重增加到5%,沿海岸线受损生态得到修复与整治。


  一、出台《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背景:


  国际上,中国周边海域面临诸多安全挑战,如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黄岩岛问题等。


  国内方面,中国经济面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需要将经济发展重点逐渐转向海洋。


  对中国国土面积的新认识。960万平方公里只限于陆地面积,并非包括海洋面积(我国的海洋面积在全球排名第九位),加上海洋的面积将会让人们对我国从陆地到海洋的领土面积有一个全新的了解。


  二、《规划》出台的意义和海洋划分理念:


  “十二五”规划时便提出了海洋主体功能区的规划要求,基本理念是把国土空间区分不同的功能,“十一五”末和“十二五”期间,主要着力在陆地领域的主体功能区划分,各省在中央政府出台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下面细化各自的主体功能区规划。


  从整体看,基本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某些省份又划分出农业区和城市区。这次国务院新出台的《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即是在陆地主体功能区划分完成之后落实关于海洋的主体功能划分,其基本理念等同于陆地。这也标志着我国从陆地到海洋都有了一套明确的主体功能区划分规则。为我国海洋的开发确立了“基础坐标”(包含地理坐标、生态坐标、资源坐标和更高层面的功能坐标),进而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提高海洋开发能力、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


  三、我国在海洋规划领域和他国的差距:


  作为我国首份关于海洋规划领域的文件,这意味着我国在海洋规划、开发领域迈出了实质一步。但我国在海洋规划、开发上和他国的差距很大。


  过去几十年来,我国在海洋开发和保护方面的工作处于相当落后的水平。一方面我国主要的精力来开发陆上资源;另一方面海洋资源开发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技术要求、管理要求等要求较高。对海洋的开发涉及制造业、船舶业、勘探开发技术、资源再加工技术、现代化科技等领域的发展。我国对海洋开发力度不够也体现了当时的综合国力不够。


  从经济上看——我国近二十年我国海洋经济占GDP比重处于没有波动的10%左右,这也就说明了我国在海洋经济的发展上没有活力、没有创新。而日本50%以上的GDP直接来自于海洋。中日之间近几年在GDP上的差距并不大,但海洋经济的差距在40%以上。也从另一个层面说明中国在海洋经济开发上的潜力巨大。


  海权领域——我国陆上的中级人民法院有3000个,而我国的海事法庭仅为10个,导致我国在海权领域的话语权较弱。


  海洋贸易——我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大国,80%的货物贸易靠海上运输。全球22个与经济相关的海上咽喉要塞均由美国控制,这也导致了我国的贸易成本上升且没有话语权。


  海洋资源——整个海洋蕴含的数字量是大陆蕴含数字量的1000倍,海洋食物的蛋白质储量是大陆食物蛋白质储量的1000倍,理论上,海洋资源能养活300亿人口。而我国对海洋的开发远远低于其他国家。


  四、《规划》将为我国带来哪些实际作用?


  我国在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领域以前是空白。因此,国务院出台这份规划将给我国海事领域产生全方位的实际作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甚至是意识形态、互联网+、新兴工业等产生全覆盖式的作用。


  通过海洋经济的发展,还可加大同日本的经贸往来,以经济促和平有助于东北亚局势的稳定。与此同时,中国海上力量的强大也有利于周边海域的局势稳定。


  围绕海洋资源,此《规划》给未来几年海洋资源的开发提出一些基本原则:我国要优先利用哪些海洋资源、如何利用,利用过程中要动员哪些重要力量,如何提高海洋开发的技术水平、开展国际合作等。


  从海洋经济开发的角度来说,这份《规划》有助于确立海洋开发的基本秩序和规则。有了这份基本秩序后才能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开发规则,如海洋矿产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等。


  五、《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下如何看待海洋安全


  第一,《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为我国海洋安全的理解和维护海洋安全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细化海洋安全问题。如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安全等问题如何从政治、外交、军事的范畴内去解决相关问题。


  第二,海洋资源安全,在清楚知道我国有多少海洋资源后就能有效促使我国对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第三,海洋生态安全,从生态的角度认识海洋,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体现在海洋安全的一部分。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海洋生态的自我循环、维护海洋资源和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


  第四,海洋开发的安全,在海洋开发过程中有序开发、有效开发,可持续性发展。


  执笔/姚文帅 余天怡


  来源/央视新闻 人民网


  本期监制/许强 杨继红 主编/唐怡


  编辑/庞丁 余天怡 李婷婷 王瑶


  为蓝色经济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