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逻辑学(8):一方水土一方人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记录了一则故事,齐国大夫晏子奉命使楚,楚王欲辱之,因此故意设了一个局。原文如下: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用这个故事来比喻意识形态与社会的作用关系,是很贴切的。意识形态就好比是一方水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就是说不同的水土养出来的人肯定存在差异。如果这种差异是排除同质性的,那就很难取得求同存异的统一。即便暂时统一了,内部也必然存在分裂的张力。
水土可以被改良,但也可能被破坏。水土的改变,对一个国家的影响,远远超过改朝换代。从长期来看,一个社会的发展方向最终取决于意识形态,而不是其他。不同的意识形态必然导致不同的发展方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