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折叠----与其说是科幻不如说是现实
在前天的雨果奖颁奖典礼上,中国作家再一次摘得雨果奖,《北京折叠》获得第74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
《北京折叠》讲述的是22 世纪的北京,空间被分为三层,第三空间是处理垃圾的工人,第二空间是中产阶级,第一空间则是当权的管理者。48小时的时间按照比例分配各三个空间的人。主人公老刀为了给收养的女孩交幼儿园择校费铤而走险给人送信,在三个空间走了一遭,在这个过程中他看到了第一空间的小姐对第二空间才子的背叛,也被从第三空间爬到第一空间的领导出手相救。
郝景芳在《北京折叠》中构建了一个不同空间、不同阶层的北京,可像“变形金刚般折叠起来的城市”,却又“具有更为冷峻的现实感”。故事多源自她自己的生活日常,记叙现实的人情悲暖。
小说里并没有激烈的冲突,老刀为了给人送信,从第三空间到了第二空间,又来到了第一空间,之后带着第一空间的回信又回去了,这里面没有生死抉择,也没有天人交战,老刀路过的,都是平凡的事情,但这种平凡让小说显得真实,显得不寒而栗。
其实现实中的北京可能已经被折叠,最底层是城市建设者,每天辛苦劳作,生活在城中村的恶劣环境,为了支撑老家子女读书生活,也只得坚持下去,日复一日。而第二层则是受过高等教育,要往中产阶级发展或者已经是中产阶级的白领们,回老家没有良好的发展,留在北京城也只能一步一步往上爬。
其实这部小说与其说是科幻不如说是现实的写照,只是不管你是工地的建设者还是伪中产阶级,一样要挤在拥挤的北京地铁上,生活在同一个空间。
本文标题:北京折叠----与其说是科幻不如说是现实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