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伤的芦苇不开花推荐文章1:芦苇花开,让人感到有种不期而遇的陶醉

  文 | 王河南


  近日,偶尔翻阅旧日的老相册,看到一张满是芦苇飘荡的尘封老照片,不禁回想起老家村东小河岔沟里那一片片秋日醉人的芦苇花。


  我的老家在山东省禹城市辛寨镇王家坊村,是一个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古村落。2016年春,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老家拆迁,已整体搬迁到梁河社区。


  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是小伙伴们三五成群去村东头那条人工挖掘的小河汊子附近玩耍。在农业学大寨的日子里,大搞农田水利建设仿佛是农民们冬天里一个永恒的记忆。这条水汊子就是为了满足灌溉附近农田而出动附近的近5000名农民挖河大军专门修筑的。灌溉农田的事儿与孩子们没有什么相干,但放学放假,到河沟叉子里尽情的玩耍却是小伙伴们的挚爱!尤其是初冬季节,在那一片片白茫茫的芦苇花丛里穿行,捉迷藏、玩打仗,是我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芦苇,临水而生,在没有开花之前,称之为芦苇,芦苇成群一望无垠则被称为芦苇荡。当秋风萧瑟时,芦苇便开始吐穗成花。秋风虽然恼人,它吹谢了百花,吹落了树叶,却吹开了芦花。所以即便是深秋,万物凋零,遍地枯黄,在不远处总有一丛或一簇芦苇在随风摇曳,让人感到有一种不期而遇的陶醉。


  芦苇是秋天不可错过的一道风景。看芦苇,一定要选择深秋和初冬,因为这个时候,原来葱绿的芦苇开始泛黄并吐出洁白的芦花,一簇簇、一丛丛,随性摇曳与秋风共舞,将晚秋的风景装饰到极致。


  这时候,每到周末或下午放学,我和小伙伴们儿最得意的玩耍手段就是赶快跑到芦苇丛里去尽情地玩起捉迷藏!密密麻麻的芦苇仿佛成了我们最天然,也最安全的隐蔽场所。我们藏在深深地芦苇荡里,像电影《小兵张嘎》里的张嘎子一样,淘气地屏住呼吸,一声也不出,常常会不知不觉地一直隐藏到一轮弯弯的寒秋明月升起,也让负责逮抓我们的伙伴儿找不到一丝痕迹。直到听到远远地父母大声催喊着我们回家吃晚饭的声音,才极不情愿地走出芦苇丛——


  芦苇花,它似花非花、似雾非雾,一簇簇、一丛丛。在最后一拨秋风的吹拂下,芦花舞动着袅娜的身姿,陶醉了一拨又一拨赏景人。可惜那时候生活困难,没有几户人家的孩子能有条件买得起相机把这家乡难得的迷人景色拍摄下来,留作永恒的纪念。


  芦苇从生节变绿,到开花飞絮,经历了春夏秋三个季节,它的退场标志着冬的真正来临。这时候,也就意味着,小伙伴们儿最最渴望的一年一度的寒假、阴历年也快来到了。


  在欣慰地看到“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希望时,更欣慰的是在晚秋萧瑟秋风中有芦苇的相伴。“浅水之中湿地生,婀娜芦苇一丛丛”,儿时记忆中的那一片片迎风摇曳多姿劲舞的芦苇,一直留存在脑海深处。


  如今,儿时的情景早已远去,抹不去的只有对家乡的思念和淡淡的乡愁。尤其是那一片片的芦苇花,不时从睡梦中伴我醒来,勾起我往日的回忆,留些许的感伤。


  家乡的芦苇花,我永远的思恋!


  (简介:王河南,中国金融作协山东创作中心创作员)


  【壹点号 山东创作中心】出品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料! 我要料


  受伤的芦苇不开花推荐文章2:

  受伤的芦苇不开花推荐文章3:芦苇花开,冬景如画

  现代快讯(记者 卢河燕 / 文 赵杰 / 摄)冬一天天深入,芦苇花也一天天灿烂。2022 年 1 月 9 日,现代快记者在南京玄武湖看到,水边的芦苇花悄然绽放,蓬松而柔软,没有艳丽的色彩,却别有一番质朴的韵味。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指的就是芦苇。


  天高、云淡、远山、近苇 …… 在玄武湖附近,成丛成片的芦苇开花。绒绒的,淡淡的,俨然一幅冬日美景。


  在乌龙潭公园,一片片的芦苇花花开满水边。微风吹来,轻轻摇曳,仿佛在跳舞。


  天气晴好时,细碎如棉絮的芦苇花,在阳光下摇荡,成为白色的波浪。


  到了黄昏时分,微黄的阳光映衬着白色的芦苇花,给寂静的画面增添几分诗意。


  偶尔飞来的鸟儿落在枝头,这一切,美得令人心醉。


  :现代快全媒体


  受伤的芦苇不开花推荐文章4:有人组团到株洲湘江风光带采摘芦苇幼苗 这些嫩芽没营养还有害!

  青青绿苗被当成芦笋组团采摘


  湘江风光带芦苇“很受伤”


  ——公共场所不文明现象聚焦道之三


  在春雨滋润下,湘江风光带河西段的芦苇、芦竹、南荻等植物纷纷冒出青青绿苗,却被一些市民误认为是芦笋采摘,这让湘江风光带管理处十分着急:“这些芦苇、芦竹、南荻是观赏性植物,不能吃的。”


  

  现象:有人组团到风光带采摘芦苇幼苗


  3月16日下午,记者沿着湘江风光带河西段走访发现,很多芦苇被市民连根拔掉,地上留下大量芦苇“外衣”。保洁员李洁说,最近几天,时常有市民来采摘芦苇、芦竹、南荻的幼苗,说这是野生芦笋,炒着吃非常香。


  “还有市民组团前来采摘芦苇幼苗。”保安易明风说,当天下午有三四个年轻人开面包车到酒吧一条街附近,采摘芦苇幼苗,其中一人采摘了一编织袋,应该有10来公斤。


  “芦苇跟芦笋是两种不同科类的植物。”湘江风光带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菜桌上的芦笋是百合科植物,而芦苇、芦竹、南荻都属于禾本科植物,多生长在河边,刚刚发芽的它们虽然无毒,但味道极苦,没什么营养价值,食用价值非常低,且容易受到污染,食用不利于健康。


  他表示,湘江风光带河西段分布着40多亩芦苇、芦竹、南荻,这些都是人工种植的观赏性植物,以打造河滩春夏绿意盎然、秋冬芦花飞扬的景致。更重要的是,芦苇、芦竹、南荻形成一定的规模后,可净化水体污染,形成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为鸟类提供栖息、觅食、繁殖的乐园。


  

  (湘江风光带。贺天鸿 摄)


  呼吁:风光带有240多种植物,要靠市民共同维护


  为了保护这些芦苇、芦竹、南荻,湘江风光带管理处不仅在沿途设立了“观赏芦苇,请勿采摘”的警示牌,而且还加强了附近的保安巡逻,但对于市民采摘行为,依然防不胜防。湘江风光带相关负责人说,芦苇、芦竹、南荻等植物,成长周期至少3个月以上,它们不像其他野菜,一旦破坏只能来年重新种植。


  “由于个别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导致风光带不少观赏性植物遭到破坏。”该负责人介绍,如3月开花的郁金香,因花儿的艳丽被人采摘或带回家;4、5月结果的桑葚,9、10月成熟的枣子,也被一些市民采摘。


  湘江风光带河西段总长11.3公里,沿途分布有240多个植物品种。有些植物一旦破坏,短时间内难以再生,甚至要重新种植,周期最长在10年以上。


  湘江风光带管理处借本呼吁,湘江风光带是一个开放性的公园,沿途的各类植物要靠市民共同维护。如果发现有恶意破坏行为,请市民及时拨打110警。


  ( 株洲日 记者/温琳)


  编辑/冯超


  

  受伤的芦苇不开花推荐文章5:芦苇白了?不,是荻花开了

  冬日里,共青森林公园的野营林区附近,有一群植物以极其美丽的身姿摇曳在湖岸边。而前来游玩的游客一直认为是芦苇。其实,那可不是芦苇,是荻花。


  荻,俗称荻草、荻子、霸土剑,为禾本科芒属多年生草本水陆两生植物。叶子长形,长得和芦苇特别像。它们一簇簇、一团团,散落在公园的湖岸边, 经风轻轻一吹,如同纤纤的舞女,乘风舞动它们的身姿。


  荻的花序


  而荻的花束远看像棉絮,洁白中透着高雅,清新脱俗的气质由内而外散发,既不娇贵,又能顶风傲霜,长久不败。


  荻是一种多用途草类,可以用于环境保护、景观营造、生物质能源、制浆造纸、代替木材和塑料制品、纺织、药用(清热活血),茎可以编席箔,另外和芦苇等河道、湖泊中的水生植物具有独特的遮蔽作用,可以起到降低水温,改善局部微型气候的作用。因此荻是开发价值高的重要植物资源,在我国早已广泛栽培和利用。


  荻,看着不起眼,却在公园湖边的风里萧索开放,摇曳生姿,于人于景都是极佳极美的享受,满尺芳菲,尽显一湖的柔情,冬季,不妨来到共青森林公园内,近距离感受荻花的美丽吧~


  素材:共青森林公园


  受伤的芦苇不开花推荐搜索词:

  

  1.受伤的芦苇不开花全文免费阅读

  

  2.受伤的芦苇不开花原文阅读

  

  3.受伤的芦苇不开花完整版

  

本文标题:受伤的芦苇不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