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爱看京剧,尤其对反映中国革命的现代样板戏,更加垂青。


  有一次,毛主席观看《智取威虎山》,里面有这样一个场景:化装成土匪的杨子荣遇到从我军牢房里逃脱的小炉匠栾平,险些被这个家伙揭穿,杨子荣假作无辜,要离开山寨,土匪们纷纷劝阻,座山雕也喊道:“老九不能走!”


  毛主席看到这里的时候,意味深长地念叨着这句台词:“老九不能走……老九不能走……”


  那么,毛主席为什么对这句台词如此重视呢?只因它勾起了毛主席对知识分子的关心。


  在那段动荡的岁月里,知识分子遭到了普遍的迫害,有些人还别有用心地排列了一个反动派的等级:地、富、反、坏、右、特务、叛徒、走资派、知识分子,因此,把知识分子轻蔑地称为“臭老九”。


  这股歪风邪气,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很多被蛊惑的学生也在学校里批斗自己的老师,辱骂他们是“臭老九”。


  这种现象,就引起了毛主席的关注和忧虑,于是就借看戏的机会,发出了“老九不能走”的呼声,借以表达他关心知识分子的态度。


  实际上,毛主席、周总理、邓小平等老一代革命家,本身就是旧中国率先觉醒的一代知识青年,是有思想、有文化、有革命担当的“新秀才”,跟随毛主席开辟井冈山根据地的同志中,就有218名接受较高文化教育的知识分子。


  众所周知,毛主席提出过著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其实,毛主席还提出过另一个“笔杆子”的言论,就是“笔杆子要和枪杆子相结合”,还写过一句诗:“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充分体现了“笔杆子”的重要性。


  1939年12月1日,毛主席专门写了一篇《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文章,其中写道:“全党同志必须认识,对于知识分子的正确的政策,是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我们党在土地革命时期,许多地方许多军队对于知识分子的不正确态度,今后决不应重复;而无产阶级自己的知识分子的造成,也决不能离开利用社会原有知识分子的帮助。中央盼望各级党委和全党同志,严重地注意这个问题。”


  抗战胜利前夕,毛主席又在《论联合政府》中再次阐述了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中国是一个被民族压迫和封建压迫所造成的文化落后的国家,中国的人民解放斗争迫切地需要知识分子,因而知识分子问题就特别显得重要。而在过去半世纪的人民解放斗争,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的斗争中,在八年抗日战争中,广大革命知识分子对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在今后的斗争中,他们将起更大的作用。因此,今后人民的政府应有计划地从广大人民中培养各类知识分子干部,并注意团结和教育现有一切有用的知识分子。”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革命的主旨和方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一些战功赫赫却文化水平较低的老革命干部,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化,他们总是嫌知识分子尤其是那些在旧中国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言行举止和自己不一样,就看不顺眼,觉得没有他们也能干革命。


  毛主席就对这些观点提出过批评,说“这是很不聪明的话”,“现在我们是革什么命呢?是革技术的命,是革文化的命,要搞科学,革愚蠢无知的命。技术革命,文化革命,没有你也行呀,没有他们就不行了!”


  毛主席不仅在党内各种会议上表达这些意见,甚至在会见外宾时,也经常阐述类似的观点,比如会见东德代表团时就说:“没有他们,我们不能进行工作,就没有工程师、教授、教员、记者、医生、文学家、艺术家。”


  会见古巴文化代表团时,毛主席也说:“我们应该争取旧社会的知识分子,否则我们就无法继续我们的事业。”


  对于一些高级知识分子的出身和留洋背景、甚至担任过国民政府职务等历史问题,毛主席多次表示:“要信任知识分子,如果只按出身,那么,马、恩、列、斯都不行。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只能经过知识分子,工人自己产生不出马克思主义。”


  1956年1月,中央还在北京专门召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周总理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告》。


  在这份告中,周总理提出:“知识分子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各方面生活中的重要因素,他们中间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正确地解决知识分子问题,更充分地动员和发挥他们的力量,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已成为我们努力完成过渡时期总任务的重要条件。”


  会议最后,还提出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口号:“向现代科学进军!”


  随后,毛主席又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政策,国内掀起了一股尊重知识、重视文化的思想热潮,许多高级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都积极为各项事业献计献策,或者对我党和政府的一些工作提出一些建议和批评。


  今天的人可能无法想象,当时人们意识中的“阶级性”是非常突出的,旧中国的阶级分化、阶级压迫、阶级对立,都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因此,阶级斗争也必然是非常严酷的。


  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剥削阶级已经荡然无存,但是人们的阶级斗争意识还是非常尖锐的,这是历史发展中一段不可避免的必然现象。


  不过,正确的政策引导会减轻它的负面影响,而失衡的政策引导则会夸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对于一些知识分子的“刺耳批评”,当时普遍文化程度较低的群众和领导干部,是很难接受的,于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很快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引蛇出洞”、“反击右倾”的运动,很多知识分子都被打成了“右派”。


  1962年3月,国家科委、文化部和中国剧协先后在广州召开了全国科学工作会议和全国文艺创作座谈会,周总理和陈毅专程从北京赶来,为广大知识分子“脱帽加冕”,再次表达了我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


  但可惜的是,那场运动发起后,有些人肆意歪曲政策,让知识分子遭受到了空前的不公正待遇,这才引发了文章开头毛主席那句意味深长的“老九不能走”。


  不过,在当时那个疯狂的时代背景下,毛主席的话并没有引起重视,直到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等口号,才终于迎来了重视知识、尊敬知识分子的文化盛世。


  (参考资料:《毛泽东的读书生活》《1958—1962年的中国知识界》)


  #头条创作挑战赛#


本文标题:“臭老九”不是毛主席喊的,相反,毛主席说:老九不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