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电话
文/屈元明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向往共产主义生活的口头禅。如今,这样的生活早已来到寻常百姓家。但在改革开放前,却是难以想象的。尤其是高楼住房和家用电话,更是镜中花,水中月,可遇不可求。那时的住房狭窄,平房居多,少数楼房大多是通间,更无家用电话。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进入九十年代初,兴起集资建房,我托亲靠友东拼西凑,集资分得一套三室两厅的楼房。这对我来说,三世同堂多年挤在30平方的通间住房来说,真可谓鸟枪换炮。随即,少量住宅电话开始安装,但有线路、区位和数量限制。我的一位好友从县委机关分得一个家用电话指标,优惠转让给我。我喜出望外,趁热打铁安上。从此过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共产主义”生活。
我的座机安在床头柜上,总喜欢躺在床上与亲朋好友有事通话,无事聊天,方便极了。真可谓:
电话在床头,聊天话语流。
铃声清脆响,谈吐乐悠悠。
家有座机,可真是开天辟地一大喜事。可是随着时间的流失,它的弊端逐渐显现。这就是通话受限于固定位置,走出家门,别人找你或你找别人都不方便。以后,神奇的BB机出现了,它又叫寻呼机。它约两个火柴盒大小,小巧玲珑,便于携带。BB机打破空间的限制,只要腰间别上,人家电话找您,立即鸣叫,显示呼叫电话号码,就可找附近座机通话。随着BB机的出现,街头电话亭多了起来。那时有BB机,传呼方便多了。尤其是办案人员,随时可以通过BB机传呼当事人。难怪人们十分喜爱它,赞它为:
神奇BB机,紧靠旁腰衣。
耳听轻音响,传呼盼有期。
BB机好是好,但必须和座机联姻,失去座机,它的功能大打折扣。不久,砖块似的摩托罗拉手机来了。它的体形与一块砖头相似,机号以九字开头。人称九字头手机,又叫大哥大。这种手机昂贵,售价上万元,而且数量极少,整整一个县城仅几十来部。物以稀为贵,上万元的售价,这在当时象我这样月薪不到一百元的工薪阶层而言,是一笔天文数字,想都不敢想。大哥大手机,一般是给企业老总或有经济实力的单位领导配发的。他们拿在手上,夺人耳目,我羡慕极了。真是:
九字开头高贵机,形如砖块物还稀。
公司老总手中握,发令靠它挥令旗。
以后随着移动手机的不断普及,笨重的大哥大逐渐淘汰,从此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小巧美观的手机,价格不断降低,便宜的千元左右,好一点也就两三千元,一般工薪阶层有点积蓄也能承受。有一年,我托人出差给我代买了一部诺基亚手机,至此我开启移动电话的生活。
伴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移动手机也越来越先进,功能越来越多。如今,我从当年的近百元月薪变为数千元退休金。钱够花费,衣食无忧,就逐渐追求精神生活。此时我手中的手机从老年机变成智能机,从4G换成了5G,领先世界水平的国产手机早已取代了进口手机。且价格便宜,花费几百元就可买一部。国产的智能手机,不仅能通话,还能摄影、刷单购物,写稿、发电子邮箱。既能视频通话,又能书面交流,还可用微信,开通手机银行,方便极了。使用微信,我已有好多年了,联系四面八方的亲朋好友,十分管用。记得家中给我买第一部国产智能手机时,安上了微信功能。使用时,我突然眼前一亮,感到不受时空限制,可向天涯的亲人问好,也可对海角的朋友聊天。此后,我便着魔似的,爱不释手。此时,我虽退休多年客居他乡,但有了微信,与老家的亲朋好友一下子拉近了距离。当我回到创作诗词天地时,突然灵感一来,何不以此为题材,反映当代高新科技给人们带来的精神生活变化?于是经过构思、加工、提炼,写下了《江城子?微信迷》一词:
老夫聊网少年狂,剑眉扬,雅情张。焕发容姿,微信散芳香。千里亲人今健否?伸指点,近身旁。 神游玉宇会牛郎,赏天光,访娥皇。南北东西,尽在掌中央。旧友新朋群内聚,谈吐爽,笑音长。
:
本文标题:漫说电话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