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2年2月俄罗斯发起特别军事行动算起,至今俄乌冲突延续了三年,特朗普上台后,尤其是美俄近日在沙特举行会谈之后,俄乌冲突结束基本已经板上钉钉。


  俄乌冲突之所以能持续三年,根本原因不在于乌克兰有能多打,也非俄罗斯有多拉胯,而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大力“援助”。


  特朗普上台后,原本充当援乌主力和领导者角色的美国,不想让冲突持续下去,乌克兰面对的不再是源源不断的援助,而是收债。


  所以,近期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礼貌拒签了美国代表团提出的文件,不是泽连斯基不想签,而是美国代表团提出的协议方案乌克兰无法接受。


  简单罗列一下协议的主要条款:


  --美国政府承诺对乌克兰的稳定和重建进行长期财政投资


  --乌克兰必须将资源开采许可证所有收入的50%分配给美国


  --乌克兰出售任何可出口矿产之前,美国拥有“优先购买权”


  --乌克兰资源交易为商业交易,受美国和国际仲裁;且美国拥有对乌克兰重建资金相关财务账簿的全面审计权


  --乌克兰必须每月向美国提交财务告,并任命一名由乌克兰支付费用的独立审计师


  (最重要的一点)--该协议没有指定到期期限


  相比特朗普前段时间口头上的要求偿还5000亿美元债务,美国代表团向泽连斯基提供的这份协议草案更要命,将债务与未来重建以及乌克兰的资源紧密的捆绑在一起,乌克兰的这笔债务等同于终身为奴。


  参考二战后的英国,其要偿还的债务金额为314亿美元,而英国偿还这笔债务总耗时60年,而乌克兰的债务规模要远比314亿美元多出十几倍,现在美国玩了一手“债转股”的戏法,乌克兰永远也无法偿还。


  其本质相当于,我们民间所讲的以贷养贷,拆东墙补西墙,总有补不上的一天,而金融老油条美国早就算计好了,乌克兰资源交易受美国和国际冲裁,一旦乌克兰还不上,美国便能顺理成章的拿乌克兰优质资产抵债。


  我们不得不感叹特朗普不愧是商人出身,道理讲的又高又硬,还真挑不出什么毛病。泽连斯基当然接受不了,又无可奈何,只能礼貌拒签。


  很多人应该还记得,特朗普上台前去了一趟法国,以候任总统的身份召见法国总统马克龙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提出了一个结束俄乌冲突的初步轮廓,当时泽连斯基公开反对,欧洲紧急发布了一个颇为强硬的声明。


  原本以为欧乌会坚挺下去,结果没过多久,泽连斯基终结了欧洲俄气时代,拒绝续签俄气过境协议;法国总统马克龙也开始接受特朗普提出的初步方案。


  后来,特朗普大挥关税大棒,从墨西哥湾到加拿大再到格陵兰岛,最后迫使墨西哥、加拿大、巴拿马等国妥协,特朗普的政策基本落地,欧洲、乌克兰再也不敢和美国叫板,妥协之后还是妥协。


  最终导致的一个结果是,美俄在沙特举行了四个半小时的会谈,欧洲、乌克兰都没有受到邀请,而闭门谈的核心议题,便是结束俄乌冲突。


  俄罗斯总统助理乌沙科夫回应,俄美在沙特的会谈进行得“不错”。美国最新的消息是,美俄将任命谈判团队“结束俄乌冲突”。


  也就是说,原本作为主角的乌克兰,以及不遗余力援助乌克兰的欧洲,在这场攸关过去三年付出与回的关键谈判中,美俄握手言欢,欧乌靠边站,连上桌的资格都没有,而更重要的是,欧乌都没有反抗这一局面的软硬实力。


  乌克兰缘何沦落至此境地?


  一切还要从头说起。


  我们将乌克兰称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因为从1991年苏联解体算起,乌克兰至今也不过34年的历史。


  建国时间短是一个方面,导致俄乌走到今天不死不休的另一个方面则是,乌克兰的历史渊源。


  我们都知道,在沙皇统治时期,乌克兰的领土只有很小的一块,1654年至1917年沙皇俄国赠送了乌克兰西北部的大片领土。


  十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之后,列宁于1922年又送了乌克兰东部和南部大片领土,1939年至1945年,斯大林又将波兰的部分领土送给乌克兰,1954年赫鲁晓夫又把克里米亚送给了乌克兰。


  至此,今天作为一个主权国家而存在的乌克兰的领土才真正成型。


  乌克兰的领土和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同,别国的领土都是数代人在血与火中打出来的,而乌克兰的国土则是送出来的。


  之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相安无事,原因是有苏联这个当家的存在,当家的在,谁也不敢动其他的心思。


  但当家的不在了,兄弟姐妹开始闹分家,分家就意味着要分家产,分家产一定会带来矛盾,俄乌矛盾从苏联解体的那一刻便埋下了导火索。


  1991年出现过滑稽的一幕,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和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在电视直播中爆发激烈的争吵。


  原因是黑海舰队的分割、苏联外债的分摊以及天然气供应价格等问题。


  叶利钦拿石油威胁克拉夫丘克,克拉夫丘克以粮食作为回应,叶利钦又祭出天然气,克拉夫丘克又以钢铁作为回击。


  俄罗斯手中有石油天然气,乌克兰手里有粮食产区和钢铁为代表的矿产资源。原本这一切在苏联时代是一个口袋的东西,现在被两个人分别装进了各自的口袋,大家互有需求。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凭借着这种互有需求的纽带,俄罗斯通过过境乌克兰向欧洲输送能源,乌克兰则一方面使用廉价的俄能源,另一方面赚取过境费用,大家互利共赢。


  分家时的矛盾权且被合作淡化,俄乌之间没有出现什么实质性的冲突。


  而打破这一切的,或者说压垮骆驼最后一根稻草的是北约东扩。


  北约东扩可以毫不夸张的称作是导致俄乌翻脸以及乌克兰沦落今日境地的直接原因。


  按照西方和苏联达成的协议,苏联撤出东德驻扎的40万军队,推动东西德统一,允许东德加入北约;反过来美国以纸面形式承诺,北约将以东德边境线为界不向东移动一英寸。


  而之后的美国历任总统都违约了,将纸面形式签署的对俄承诺抛之脑后,北约在短短20年间向东扩张了1000多英里。


  克林顿时期,北约接纳捷克、波兰、匈牙利加入北约;小布什时期,接纳罗马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和保加利亚加入北约;奥巴马时期,接纳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加入北约;特朗普时期,接纳黑山和北马其顿加入北约;拜登时期,接纳瑞典和芬兰加入北约。


  如果乌克兰再加入北约,那么北约的兵锋距俄首都莫斯科不过400公里,这是俄罗斯绝对接受不了的。


  然而,泽连斯基上台后,将加入北约写入到乌克兰宪法之中,原本普京并没有找到合理的借口来遏制北约的东扩。


  泽连斯基这个演员出身的乌克兰总统此举给了普京可遇不可求的借口,普京随即发起的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俄乌冲突自此爆发。


  对俄罗斯而言,北约东扩无法遏制,让俄罗斯颇为恼火,奈何泽连斯基给了普京一个无懈可击的借口,那么过去乌克兰和俄罗斯互有所需的格局也就没必要存在了,外部诱因催化了俄乌兄弟之嫌隙,俄罗斯出手了。


  俄罗斯不仅要遏制北约东扩,还要拿走乌东领土,一方面要前推防御纵深,另一方面还要拿走俄罗斯所需的资源,因而有了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调解冲突过程中不可能向乌克兰做出领土让步的表述。


  我们从多个维度综合来看,乌克兰之所以走到今天这般境地,是多方面原因综合导致的,但根本原因还是北约东扩这个外部诱因催化了俄乌兄弟分家过程中因历史和利益分割导致的嫌隙,最终导致不死不休的局面。


  对乌克兰而言,泽连斯基的赌徒心理,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过于倚重美西方,押宝美西方,最终导致了乌克兰在付出惨痛的代价后,只能得到象征性的乌克兰荣耀,对此泽连斯基这个总统要承担绝大部分的责任。


  俄乌冲突最终结束,是基于各方暗地里作出了妥协,以争取明面上的利益瓜分的大前提,而乌克兰只能是以被暗地里作出妥协的“妥协”角色出现,所以上不了谈判桌是必然的,毕竟美国说了结束冲突必须是美国主导。


  乌克兰给全世界的小国去敲响了警钟,倚强是要有资本的,且最终难逃被瓜分的命运,正应了中国那句古话,打铁还需自身硬。


  菲律宾之流,需要深刻反思了.........


本文标题:乌克兰缘何沦落至此?